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the Core Urban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1
作者 Yan Lil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4-300,共7页
Urban planning is a process of government as planner to purposefully manage and intervene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five major task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the c... Urban planning is a process of government as planner to purposefully manage and intervene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five major task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the core urban area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orking mechanis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itizens in foreign language communication;to standardize public bilingual notices and signs marking system;to innovate the internationalized operational models of the key industries;to create a multi-func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onsulting service system. Thereby,the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urban areas can be accomp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设 国际化运作 语言环境 城区 城市发展 工作机制 标识系统 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施的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响应路径构建——基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区规划历程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庆楠 路林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99,共8页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区以打造站城一体的典范地区为目标,按照定性、定量、定形的路径逐步深化规划内容。构建了以“多场景组合分析+多专业协同攻关+多维度设计验证”为核心的城市空间愿景逐层传导响应机制,力图解决站城融合地区面临的城...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区以打造站城一体的典范地区为目标,按照定性、定量、定形的路径逐步深化规划内容。构建了以“多场景组合分析+多专业协同攻关+多维度设计验证”为核心的城市空间愿景逐层传导响应机制,力图解决站城融合地区面临的城市文脉传承、人性化场所塑造、城市地标打造和交通系统重构等一系列难题。通过“开展逐级校验、打破无形边界、创新保障机制”等措施,加强了从策划、规划、设计到施工的全链条融合,削减了前期规划“决策主体”、中期“实施主体”与后期“使用主体”之间的“预期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重点地区 规划实施 规划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行政边界地区减污与增长协同路径探索——来自国家级城市群的证据
3
作者 岳利萍 余焕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8,共16页
以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批复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2年794个省际行政边界区县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策略检验城市群一体化对边界地区减污与增长协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实施明显促进和改善了边界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 以国家级城市群规划批复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2年794个省际行政边界区县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策略检验城市群一体化对边界地区减污与增长协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实施明显促进和改善了边界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而且对位于优化提升类城市群和平原地区的边界地区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主要通过发挥交通互通效应、金融融通效应和数字联通效应弱化地理条件限制,并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效应弥补市场分割的不足,从而助力行政边界地区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对新时代边界地区减污与增长协同发展的作用效果,可为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地区绿色发展,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地区 城市群规划 绿色发展 弱化地理障碍 缓解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Theta^(*) 算法的物流无人机城域三维路径规划 被引量:6
4
作者 徐伟华 聊士超 +1 位作者 张根瑞 熊坚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34-340,共7页
针对物流无人机城域配送路径规划问题,使用改进栅格法进行环境建模,设计路径安全代价函数提高路径安全性。为了解决Theta^(*)算法在城市区域规划时路径海拔变化较大的问题,同时为减少路径节点数,提高路径平滑性,在算法实际代价函数中引... 针对物流无人机城域配送路径规划问题,使用改进栅格法进行环境建模,设计路径安全代价函数提高路径安全性。为了解决Theta^(*)算法在城市区域规划时路径海拔变化较大的问题,同时为减少路径节点数,提高路径平滑性,在算法实际代价函数中引入海拔变化代价及姿态调整代价;在算法搜索路径节点过程中,通过提出视线存在预设策略减少多余检查过程,提高算法搜索效率。与A*算法及Theta^(*)算法对比验证了改进Theta^(*)算法适用性。设计对照实验确定了目标函数权重及估价函数权重最优取值。在随机不同环境及真实环境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算法,改进Theta^(*)算法规划路径的海拔变化、路径点数、规划时间及路径总代价均有较明显减少,证明了改进策略的有效性,在城域无人机路径规划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路径规划 物流无人机 改进theta^(*)算法 城市区域配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物多样性对城镇化进程的响应及优先保护区划定研究
5
作者 凌云 方斌 +1 位作者 夏春华 张凯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806-8820,共15页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类活动无时不影响着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过程,甚至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不可逆转,探究城镇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基于城镇化水平与生物多样性数据,以系统保护规划...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类活动无时不影响着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过程,甚至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不可逆转,探究城镇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基于城镇化水平与生物多样性数据,以系统保护规划理论为指导,运用Pearson相关性、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城镇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划定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调整提供决策支持。研究表明:(1)城镇化水平高值区主要位于“胡焕庸线”东侧,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30年间,综合城镇化水平同比增长100.00%,生物多样性高值区主要位于我国南部区域,东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较低,30年间,除长江流域片和内陆河片,其他地区综合生物多样性均降低明显;(2)城镇化与生物多样性呈现显著的权衡关系,且权衡关系仍在增强,其中,空间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尤为显著。(3)“胡焕庸线”西侧流域片区的生物多样性对人口城镇化更为敏感,而“胡焕庸线”东侧流域片区的生物多样性对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更为敏感;(4)划定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主要位于“胡焕庸线”西侧,占国土面积比例的28%。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特征,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划定的必要与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物多样性 系统保护规划 优先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域的控规优化研究--以清远燕湖新城站为例
6
作者 吴子超 孙一民 +2 位作者 夏晟 蔡宁 黄知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我国现阶段在以控规为依据的规划实施制度下,高品质的站域空间营建存在瓶颈。研究对站域城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指标、系统性的建成环境和社会共建共治三大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控规转译过程中被淡化、制度环境不利于系统... 我国现阶段在以控规为依据的规划实施制度下,高品质的站域空间营建存在瓶颈。研究对站域城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指标、系统性的建成环境和社会共建共治三大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控规转译过程中被淡化、制度环境不利于系统性空间构建、社会共建共治积极性不足等问题,最后以清远燕湖新城站为例,从设计成果纳入法定的规划实施程序、设计方案由设计单位和规划管理单位共同商讨、创新制度构建3个方面提出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控规优化 站域空间 城市轨道交通 清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主城区绿色基础设施遥感解译及其生态服务现状研究
7
作者 茉洁 钱丽源 +1 位作者 朱庆涛 周斯翔 《园林》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UGI)的广泛应用,正在持续重塑全球城市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产生重要影响。成都作为紧邻川西高原的内陆盆地城市,其城市景观在UGI构成的多样性等方面与中国其他城市具有显著差异。以成...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UGI)的广泛应用,正在持续重塑全球城市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产生重要影响。成都作为紧邻川西高原的内陆盆地城市,其城市景观在UGI构成的多样性等方面与中国其他城市具有显著差异。以成都城市景观为中心展开综合调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生态服务建模和空间分析来量化UGI对生态服务的影响,并采用系统化方法将UGI整合到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规划建议中,为快速城市化中的成都主城区UGI空间布局优化,特别是空间聚集程度冷点区域改善,提供具体的解决策略。总结出三个关键趋势:(1)成都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城市区域绿色空间的显著缩小和建设用地的显著扩大为特征,主要归因于人口增长和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2)空间聚集程度热点和冷点的调查分析显示,主城区大多数温度冷点位于成都的东部,而基于其价值的热点最高集中度位于南部地区;(3)对UGI内碳密度的分析显示,生态系统服务集中度的峰值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成都主城区 遥感解译 碳效应 生态网络 生物多样性 城市规划 环境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时代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策略——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区莲岛路北片区为例
8
作者 曾献君 陈丽芳 +2 位作者 彭冲 尤泽富 黄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镇开发边界成为实行城市和乡村两类空间用途管制的界线,但传统增量式控制性详细规划所采用的标准化管控单元划分、地块划分及管控指标传导等规划编制技术,已难以有效应对存量时代对城镇功能发展和村庄自主更新...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镇开发边界成为实行城市和乡村两类空间用途管制的界线,但传统增量式控制性详细规划所采用的标准化管控单元划分、地块划分及管控指标传导等规划编制技术,已难以有效应对存量时代对城镇功能发展和村庄自主更新的多元化管控需求。在分析存量时代城乡融合地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存量时代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的内涵需要进行转变,并探讨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的思路。随后,以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区莲岛路北片区为例,基于对现有的各类产权主体、空间使用及诉求的精细调研,强化对这类地区现状特征和发展问题的研判,提出质效双控、镇村协同,单元重构、增存并进,以及差异管控的城乡融合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地区的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地区 详细规划 存量更新 编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视角下老旧住区空间环境更新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富丰园街区为例
9
作者 刘剑锋 邓子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22,共8页
老旧住区从整治、改造到更新,不仅是工作用词的变化,也体现了从工程思维、治理思维到系统思维,从小区内到街区单元与社区生活圈,以及从以单体建设为主到空间环境提升的内涵扩展过程。同时,老旧住区空间环境不仅表面上秩序乱、设施少、... 老旧住区从整治、改造到更新,不仅是工作用词的变化,也体现了从工程思维、治理思维到系统思维,从小区内到街区单元与社区生活圈,以及从以单体建设为主到空间环境提升的内涵扩展过程。同时,老旧住区空间环境不仅表面上秩序乱、设施少、景观弱,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人车动线、空间体系、设施布局、景观意象等一系列要素的构成结构出现消退,而这也是难以靠数量化、菜单式管理解决的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文章提出老旧住区空间环境更新“两圈层四要素”的框架和方法,将规划的资源调配区域观、空间品质整体观、要素联动系统观融入老旧住区空间环境的“二次”塑造中,以期为相关城市老旧住区的更新规划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老旧住区 空间环境 要素圈层 街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中心城区渔港码头渔旅融合更新策略——以青岛市徐家麦岛渔港码头为例
10
作者 薛凯 王书瑞 +1 位作者 张航 刘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09,共9页
随着滨海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中心城区渔港码头面临空间衰败、生产角色蜕变、游憩空间特色不足等困局。引入“渔旅融合”更新理念,梳理典型渔港码头更新案例的蝶变特征,在此基础上以青岛市徐家麦岛渔港码头为例,分析其转型中存在的... 随着滨海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变,中心城区渔港码头面临空间衰败、生产角色蜕变、游憩空间特色不足等困局。引入“渔旅融合”更新理念,梳理典型渔港码头更新案例的蝶变特征,在此基础上以青岛市徐家麦岛渔港码头为例,分析其转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以及在区域发展中拥有的潜力优势,提出要素更新、水城互动、文化复兴、产业升级、协同管理等面向渔旅融合的更新策略,以期激活海洋文化、促进产业升级、重焕空间活力,为同类渔港码头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旅融合 滨海中心城区 渔港码头 徐家麦岛 更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建成区生态廊道空间规划管控与保护利用路径——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11
作者 欧阳丹 王婧 +2 位作者 陈玲仙 李文菁 洪武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通过分析传统生态保护规划存在的管控粗放、与详细规划衔接不足、落地难等问题,基于对城市高密度建成区生态廊道空间典型特征的认知,提出从空间、管治、支撑3个维度构建系统化的生态廊道保护修复规划管控思路和实施路径,促使规划与具体... 通过分析传统生态保护规划存在的管控粗放、与详细规划衔接不足、落地难等问题,基于对城市高密度建成区生态廊道空间典型特征的认知,提出从空间、管治、支撑3个维度构建系统化的生态廊道保护修复规划管控思路和实施路径,促使规划与具体修复实施工程的紧密衔接,强化传导、保障规划落地。在此基础上,以深圳市龙岗区重点生态廊道规划为例,探讨其在落实生态廊道分区管控、规划传导、实施落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以为其他地区的生态廊道规划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建成区 城市生态廊道 规划管控 系统化修复 传导实施 深圳市龙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胭脂国家城市公园管理和规划特征分析及启示
12
作者 林凯宇 林雅莉 廖凌云 《广东园林》 2025年第2期20-28,共9页
加拿大是新兴探索建立国家城市公园网络的国家之一,其国家城市公园是国家公园体系的重要补充。胭脂国家城市公园作为加拿大首个国家城市公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基于对其法规、规划文本和文献的系统分析,解析其管理模式和规划框... 加拿大是新兴探索建立国家城市公园网络的国家之一,其国家城市公园是国家公园体系的重要补充。胭脂国家城市公园作为加拿大首个国家城市公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研究基于对其法规、规划文本和文献的系统分析,解析其管理模式和规划框架。结果显示,胭脂国家城市公园建立了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和多元资金保障机制以应对跨区域协调和运营成本过高的挑战;其规划关键策略包括自然资源保护、自然与人联结、农业社区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最后从治理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游憩网络构建和社区发展等4个方面总结胭脂国家城市公园对我国城市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城市公园 城市自然保护地 管理规划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视域下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雪松 柏然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和促进发展要素合理流动的空间载体,在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蕴含引导要素优化配置的目标指向、提升空间结构韧性的实质内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为考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空间逻辑提供有益视角。从宏观顶层设计、中观权力运作、微观主体行动来看,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中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涉及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协同引领、空间尺度与权力结构的动态适配、核心城市与重要主体的辐射带动。根据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价值导向与功能预期,新时期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应规范完善空间规划程序、优化升级空间治理体系、渐进实现空间正义,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均衡发展的城市群布局与国土空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 一体化发展 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空间治理视角下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机制创新探索——以广州市为例
14
作者 冯萱 黄文灏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08,共6页
理解增量、存量空间开发与治理模式的内涵差异,构建存量空间治理思维,是有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关键。存量空间时代下城市建设面临价值目标导向、利益分配机制和公共管理方式3大转型。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作为推进更新实施的工具,是落实城... 理解增量、存量空间开发与治理模式的内涵差异,构建存量空间治理思维,是有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关键。存量空间时代下城市建设面临价值目标导向、利益分配机制和公共管理方式3大转型。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作为推进更新实施的工具,是落实城市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兑现多元价值、协调多方利益、实现社会治理的关键平台。结合广东省广州市实践,从计划编制主要内容、多元主体协同编制机制、“考核—反馈—优化”闭环管理体系等方面,总结提出基于存量空间治理的城市更新行动计划编制方法及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行动 城市更新行动计划 存量空间治理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年大计、持续耕耘--雄安新区全过程规划咨询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子瑜 殷会良 +1 位作者 李明 叶嵩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14,34,共10页
在高质量发展和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雄安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从设立伊始就承担着探索一整套先进、系统、可借... 在高质量发展和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雄安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从设立伊始就承担着探索一整套先进、系统、可借鉴的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经验的重任。基于2016年以来的全过程规划咨询实践,重点从“谋、规、建、治”4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在新区谋划之初,应对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探索建立了全领域、多层次的规划体系;在规划编制阶段,回归城市本源,践行新发展理念导向的理想人居空间;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根据主体多、要求高、规模大、时间紧的开发建设特征,总结出“3个转换”的工作方法;在规划治理环节,围绕编制审批、政策标准和实施监督,逐步完善“三位一体”的规划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规划体系 理想人居环境 规划实施 城市治理 雄安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乡多源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东海 刘晓光 戴晓虎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209,共8页
城乡多源有机固体废弃物(固废)资源化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双碳”目标的提出也对城乡多源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从生活垃圾、污水厂污泥、农业有机固废3个方面出发,梳理了我国城乡... 城乡多源有机固体废弃物(固废)资源化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双碳”目标的提出也对城乡多源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从生活垃圾、污水厂污泥、农业有机固废3个方面出发,梳理了我国城乡多源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基本进展,凝练出城乡多源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在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协作管理与费用机制、技术创新及转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生物处理为核心的多源协同资源化、以热化学处理为核心的多源协同安全处置、多源有机固废集约化/园区化协同处置等关键技术路径。研究建议,系统谋划面向减污降碳双重目标的中长期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强多学科交叉与“产学研用”协同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升级,健全制度体系并建立跨部门协作的管理体制和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以此纵深推进城乡多源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多源有机固废 资源化 减污降碳 技术路径 园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空间“再生产”——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的耗散机制与捕获路径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晨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4,共10页
快速城市化伴随着城市边缘区的生态衰退与价值耗散。由此引发的区位比较优势削弱限制了边缘空间的资本积累和价值创造潜力,导致存量难更新和增量不经济的双向发展困境。本文在回溯城市边缘区生态资本化历程的基础上,构建生态价值耗散的... 快速城市化伴随着城市边缘区的生态衰退与价值耗散。由此引发的区位比较优势削弱限制了边缘空间的资本积累和价值创造潜力,导致存量难更新和增量不经济的双向发展困境。本文在回溯城市边缘区生态资本化历程的基础上,构建生态价值耗散的空间表征和认知局限解释框架,最终提出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捕获的空间规划响应策略。研究得出:城市边缘区的生态价值耗散强化了空间要素替代,延缓了土地更新时机,并衍生了生态成本多尺度扩散;价值核算偏差、增长脱钩困局与生态管制悖论是制约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认知的关键因素;在规划实践中,通过“时空统筹”的资源梳理、“城绿融合”的价值创造和“刚柔互补”的系统运营维护能促进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空间生产 生态价值 空间表征 规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实体地域的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鹏飞 罗震东 +1 位作者 张佶 毕瑜菲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9-349,共11页
当前国内外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在行政管理实践中也未形成明确的标准,导致了城乡接合部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基于城市实体地域的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方法,对广州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以自然资源... 当前国内外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在行政管理实践中也未形成明确的标准,导致了城乡接合部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基于城市实体地域的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方法,对广州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以自然资源部高精度遥感和土地调查数据准确识别的城市实体地域范围为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测算指标,以明确的行政村、居委会为最小统计单元,可以有效地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2)采用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同的25%~75%理想值与聚类分析法,并以广州市为典型案例进行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阈值的优化与检验,最终确定广州市城乡接合部空间界定合理阈值为10%~75%;3)精准的测算指标、明确的研究单元和可操作性强的界定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出城乡接合部空间,同时也为更深入的空间研究与治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接合部 城市实体地域 空间界定 国土空间规划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雨洪模型的长治市某城区应急救援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申腾飞 侯精明 +4 位作者 李丙尧 王添 孙学良 陈瑜 唐宇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8,共12页
在洪水应急管理中,合理设计救援路线,有助于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损失。在建立的内涝灾害救援路径规划框架中,采用高效高分辨率雨洪模型,模拟区域的内涝过程,基于内涝结果,采用原始法重构路网拓扑结构。考虑道路风险及水深对车速的影响... 在洪水应急管理中,合理设计救援路线,有助于提高救援效率,减少灾害损失。在建立的内涝灾害救援路径规划框架中,采用高效高分辨率雨洪模型,模拟区域的内涝过程,基于内涝结果,采用原始法重构路网拓扑结构。考虑道路风险及水深对车速的影响,构建以时间为指标的路段权重矩阵,采用Floyd算法推求最短路径。另构建了以路径长度为指标的权重矩阵,作为对照。以长治市某城区为例,设置5种情景条件(无降雨、50 a、100 a、200 a、500 a),比较不同情景下的救援路线。结果表明:分别以通行时间、路径距离为指标构建路网权重进行计算,其结果有明显变化。500 a降雨条件下,以通行时间为指标构建的路网权重得到的规划路线,在通行距离上增加了12.43%,而在行驶时间上少了1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雨洪模型 路网拓扑 路径规划 救援路线 长治市某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游憩绿道网络规划的整合性框架研究——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丁冉 周庆华 +1 位作者 聂川林 雒梓涵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4,共8页
通过构建整合网络识别、情景规划、效益评估的综合规划框架,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在网络识别阶段选取不同等级的游憩资源,运用成本连通性模型识别潜在的游憩绿道网络,进而在情景规划阶段提出底线、优化、理想3种情景的方案,并在效益评... 通过构建整合网络识别、情景规划、效益评估的综合规划框架,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在网络识别阶段选取不同等级的游憩资源,运用成本连通性模型识别潜在的游憩绿道网络,进而在情景规划阶段提出底线、优化、理想3种情景的方案,并在效益评估阶段针对不同情景从出行便捷度、资源连接度、服务覆盖度3个维度进行定量评估,旨在为存量更新背景下高密度城区游憩绿道网络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区 游憩绿道网络 网络识别 情景规划 效益评估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