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水量及种植密度对河西灌区膜下滴灌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1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3 位作者 薛亮 连彩云 王智琦 罗双龙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2,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灌水量与种植密度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确定能够协同提升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量与种植密度组合。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主处理为灌水量,设750.00 mm(W1)、975.00 mm(W2)、1200.00 ...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灌水量与种植密度对膜下滴灌水稻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确定能够协同提升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量与种植密度组合。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主处理为灌水量,设750.00 mm(W1)、975.00 mm(W2)、1200.00 mm(W3)3个水平;副处理为种植密度,设36.40万穴/hm^(2)(D1)、44.40万穴/hm^(2)(D2)、57.10万穴/hm^(2)(D3)3个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水稻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受到灌溉水平、种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在产量方面,W2和W3处理的产量相近,其比W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5.66%和36.86%。与D1和D2处理相比,D3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60.54%和12.79%。高密度种植与中高灌水量结合(W2D3和W3D3处理)能够使水稻获得更高的产量。在耗水量方面,W2处理比W1处理显著增加26.69%,但比W3处理显著降低17.13%。尽管D3处理的耗水量最高,但仅比D1和D2处理分别增加1.63%和1.47%。W3D1、W3D2、W3D3处理的耗水量较高,表明灌水量是影响水稻耗水量的主要因素。在水分利用效率方面,W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为4.02 kg/(hm^(2)·mm),比W1和W3处理分别提高6.91%和20.00%;D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为4.31 kg/(hm^(2)·mm),比D1和D2处理分别提高52.30%和8.02%。在各处理组合中,W1D2、W2D3、W3D3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4.45、4.87和4.41 kg/(hm^(2)·mm)。综合考虑水稻的增产和节水效果,灌水量为975.00 mm、种植密度为57.10万穴/hm^(2)时,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稻 种植密度 灌水量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滴灌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2
作者 陈玉平 陈建平 +2 位作者 蔡晓琴 王发伟 张国平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828-834,共7页
探究不同颜色和厚度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永昌县滴灌马铃薯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不覆膜为对照,设置了厚0.010、0.012、0.015、0.018、0.020 mm黑色和白色聚乙烯(PE)地膜覆盖处理,通过研究马铃薯生育期、产量构成因... 探究不同颜色和厚度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永昌县滴灌马铃薯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不覆膜为对照,设置了厚0.010、0.012、0.015、0.018、0.020 mm黑色和白色聚乙烯(PE)地膜覆盖处理,通过研究马铃薯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商品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以确定最佳地膜颜色和厚度。结果表明,覆膜均能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提前马铃薯块茎形成期以延长块茎生长时间。黑色地膜覆盖中,单株结薯数、大中薯数、大中薯重和马铃薯商品率均以厚0.010、0.012 mm地膜覆盖处理较高。白色地膜覆盖中,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重、大中薯数、大中薯重和马铃薯商品率均以厚0.012、0.015 mm覆膜处理较高,其中0.012 mm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分别提高46.9%、115.0%、84.6%、24.9%、76.0%,0.015 mm覆膜处理较不覆膜处理分别提高51.0%、112.2%、100.0%、36.1%、79.7%。白色地膜覆盖的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整体高于黑色地膜覆盖,其中,0.015 mm白色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最佳,2 a马铃薯平均产量达37390.6 kg/hm^(2),较不覆膜提高59.3%;净收益达到49043.4元/hm^(2),较不覆膜增收31792.2元/hm^(2),增幅达184.3%。综上所述,0.015 mm白色地膜覆盖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可作为永昌县覆膜滴灌马铃薯主要种植模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类型 地膜覆盖 滴灌 马铃薯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覆盖方式下灌水定额对土壤温度变化、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奇峰 忠智博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395,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产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9年在新疆阿拉尔市开展大田试验,其中,2017―2018年膜下滴灌试验以新陆中4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24 mm(M1)、30 mm(M2)和36 mm(M3)3个灌水定额;2018―2019年无膜... 【目的】探究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定额对棉花生产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9年在新疆阿拉尔市开展大田试验,其中,2017―2018年膜下滴灌试验以新陆中46号为供试材料,设置24 mm(M1)、30 mm(M2)和36 mm(M3)3个灌水定额;2018―2019年无膜滴灌试验以中棉619为供试材料,设置36 mm(W1)、45 mm(W2)和54 mm(W3)3个灌水定额;分析不同处理对10 cm、20 cm、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籽棉产量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种模式下棉田10 cm、20 cm和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籽棉产量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呈增加趋势。M2、M3处理的籽棉产量分别较M1处理显著增加8.82%~11.47%和14.24%~18.96%;W2、W3处理的籽棉产量分别较W1处理显著增加15.18%~22.61%和32.53%~46.29%。土壤温度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灌水定额的增大呈降低趋势。M2、M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M1处理显著降低10.82%~12.94%和20.70%~23.84%;W2、W3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较W1处理降低1.91%~7.85%和2.47%~11.65%。2018年灌水定额相同时,M3处理的土壤含水量、0~40 cm土层土壤温度、籽棉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高于W1处理。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的综合评价表明,膜下滴灌处理配套30 mm灌水定额,无膜滴灌处理配套54 mm灌水定额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提高灌水定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无膜种植模式引起的籽棉产量降低,但会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无膜滴灌植棉技术在当地的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膜下滴灌 无膜滴灌 灌水定额 TOPSIS 籽棉产量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量及施肥运筹对大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佳佳 岳诚 +2 位作者 闵星星 鲜登宇 谢婉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4期47-51,共5页
为优化巴中地区大麦种植施肥措施,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甘啤8号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以基施225 kg/hm^(2)复合肥为对照(CK),处理分2类[基施+追施(A)与单纯基施(B)],每类处理又分4个水平。结果表明:大麦产量与株高、穗长、成穗率、结实率... 为优化巴中地区大麦种植施肥措施,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甘啤8号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以基施225 kg/hm^(2)复合肥为对照(CK),处理分2类[基施+追施(A)与单纯基施(B)],每类处理又分4个水平。结果表明:大麦产量与株高、穗长、成穗率、结实率、穗粒数、穗数、单株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B_(1)、B_(2)、B_(3)、B_(4)处理下,大麦产量随基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B_(4)处理下大麦产量最高,为4882.4 kg/hm^(2),较CK显著增产166.0%;当总施肥量在450、600 kg/hm^(2)时,产量表现为A1比B_(1)高、A_(2)比B_(2)高,超过600 kg/hm^(2)时则相反,即足量基肥有助于巴中地区大麦产量与效益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施肥量 产量 基施 追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水溶液对膜下滴灌玉米农艺性状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韩品 王圣毅 +3 位作者 王肖娟 包芳俊 薛金玲 杨佳康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以MC670玉米为材料,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CO_(2)溶水装置关键技术,研究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滴施CO_(2)水溶液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与常规灌溉相比,滴施CO_(2)水溶液能够缩短玉米的生... 以MC670玉米为材料,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CO_(2)溶水装置关键技术,研究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滴施CO_(2)水溶液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与常规灌溉相比,滴施CO_(2)水溶液能够缩短玉米的生育进程,使生育期提前7 d,促进了玉米早熟;玉米的株高、茎粗、SPAD值都有所增加,对改善玉米植株生长有促进作用;产量、行粒数、穗长分别增长了21.94%、16.36%、8.26%,说明滴施CO_(2)水溶液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质量分数较常规灌溉分别增长了8.85%、27.78%,表明滴施CO_(2)水溶液有利于玉米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形成,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籽粒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玉米 CO_(2)水溶液 农艺性状 产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朱齐超 危常州 +3 位作者 李美宁 朱金龙 吴诚 王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0-446,共7页
以T-04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200、270、340kg/hm2)和3种施肥策略(即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15∶30∶40∶15、25∶40∶30∶5、40∶15∶35∶10),研究施氮量和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探... 以T-04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200、270、340kg/hm2)和3种施肥策略(即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15∶30∶40∶15、25∶40∶30∶5、40∶15∶35∶10),研究施氮量和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探明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施氮量和施肥策略。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270kg/hm2施氮水平具有最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籽粒产量达到9657.7kg/hm2。施氮量显著影响水稻茎蘖数、有效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影响显著,以施肥策略S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后移有助于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形成高产。对水稻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模式而言,270kg/hm2的施氮水平和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的氮肥运筹模式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稻 产量 产量形成因子 氮肥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肇君 张伟 +3 位作者 李鲁华 常世伟 张小伟 杨忠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7,共5页
以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滴灌年限的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探明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壤土中盐分随生育期的变化表现出"盐随水动"的特点;盐分在不同广度与深度下被重新分配,在膜间地表和60cm土层以下积累强... 以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滴灌年限的滴灌棉田为研究对象,探明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盐分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壤土中盐分随生育期的变化表现出"盐随水动"的特点;盐分在不同广度与深度下被重新分配,在膜间地表和60cm土层以下积累强烈。而粘土中盐分的变化却较为缓慢,规律性较差。不同滴灌年限中滴灌年限越长,棉田中的盐分积累就越多。研究提出对于壤土地每3年进行一次秋冬灌溉或茬灌是一种经济有效地压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盐渍化 盐分运移 土壤质地 滴灌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志军 谢宗铭 +4 位作者 田又升 陈林 董永梅 李有忠 吕昭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8,共9页
以粳稻品系T-04和T-43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在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乳熟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 以粳稻品系T-04和T-43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比较了在膜下滴灌和淹灌两种栽培模式下乳熟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两种栽培模式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2个水稻品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淹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表明光合速率下降受叶绿素含量和气孔的双重影响;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Fv/Fm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PSⅡ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减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降低,从而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显著低于淹灌栽培;丙二醛、脯氨酸含量高于淹灌栽培,说明滴灌栽培水稻植株的膜脂过氧化加剧,细胞膜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通过主动积累渗透调节物质,适应干旱胁迫。膜下滴灌栽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降低,导致最终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传统淹灌 光合特性 渗透调节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齐超 朱金龙 +4 位作者 危常州 宁小雄 李美宁 赵红华 张书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3-439,共7页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T-04为研究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规律。【结果】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的快速积累时间分...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T-04为研究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规律。【结果】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的快速积累时间分别在出苗后66.7~99.5、56.0~88.1、68.9~105.2和61.6~95.6 d,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和氮磷钾的最大积累潜力及最大积累速率逐渐增加,快速积累时间逐渐减少。在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快速积累规律上表现出,快速积累开始时间依次为氮、钾、干物质,磷最晚,快速积累结束时间呈同样规律。施氮量390 kg/hm2具有最大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潜力,过量施氮无助于膜下滴灌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结论】与淹灌相比,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模式干物质及氮、磷、钾的最大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淹灌处理,且干物质及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小于常规淹灌处理,而磷、钾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膜下滴灌 养分吸收 干物质积累 LOG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杨玉珍 孟超然 +2 位作者 张新疆 白如霄 危常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7,共7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钾肥用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N 0、210、300、390kg/hm^24个水平,K_2O 0、135、225、315 kg/hm^24个水平,于成熟期测定各项品质指标、产量构成并分析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氮肥、钾肥对加工...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钾肥用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N 0、210、300、390kg/hm^24个水平,K_2O 0、135、225、315 kg/hm^24个水平,于成熟期测定各项品质指标、产量构成并分析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氮肥、钾肥对加工番茄均有显著增产作用,但钾肥的增产作用强度不如氮肥显著。氮、钾肥增产率范围分别为32.8%~51.4%,13.3%~23.0%。N、K肥均通过增加加工番茄单果重增加产量。施氮量390kg/hm2处理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较300 kg/hm^2处理显著降低10.85%和14.77%,较210 kg/hm^2低氮处理糖酸比显著下降36.04%。随施钾量的增加,番茄红素持续增加,315 kg/hm^2处理最大,为14.97 mg/100 g。增施钾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以提高8.81%~13.73%,糖酸比提高3.98%~30.68%。增施钾有利于降低脐腐病发生率,提高氮肥用量可使脐腐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分别对施氮肥量、施钾肥量和产量的关系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得到最高产量氮肥施用量为265.5 kg/hm^2,最高产量钾肥施用量为268.5 kg/hm2。确定合理的氮肥和钾肥的施肥量范围分别为254.1~265.5和225~230.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加工番茄 产量 品质 氮肥 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滴灌栽培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龙瑞平 肖继坪 +1 位作者 郭华春 阮中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57,共4页
研究了覆膜、滴灌和膜下滴灌三种栽培方式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栽培出苗率和大薯率高,产量可达3 557.59 kg/666.7m2,比对照增产58%,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而覆膜和膜下滴灌栽培方式由于导致土温较高出现烂... 研究了覆膜、滴灌和膜下滴灌三种栽培方式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栽培出苗率和大薯率高,产量可达3 557.59 kg/666.7m2,比对照增产58%,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而覆膜和膜下滴灌栽培方式由于导致土温较高出现烂种,使出苗率降低,同时覆膜促进了茎叶生长,降低了收获指数,造成显著减产。所以,滴灌栽培方式能有效地解决云南春马铃薯早期干旱问题,可以推广应用,但针对云南气候特点的春作覆膜栽培方法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地膜覆盖 滴灌 膜下滴灌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土壤酸化剂和调整播期防治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书捷 张新疆 +3 位作者 王娟 黄倩楠 白如霄 危常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9-527,共9页
黄化是石灰性土壤上水稻膜下滴灌常见的营养障碍,显著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以水稻品种T-43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土壤局部酸化对改善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作用。主区设置三种不同的播期,即在土温达到12℃(... 黄化是石灰性土壤上水稻膜下滴灌常见的营养障碍,显著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以水稻品种T-43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土壤局部酸化对改善膜下滴灌水稻苗期缺铁黄化的作用。主区设置三种不同的播期,即在土温达到12℃(T1)、15℃(T2)、18℃(T3)时播种;副区为不同的土壤酸化剂:硫酸铵+硝化抑制剂(AS)、磷酸(PP)、柠檬酸(CA)和对照(CK)。结果表明,三种酸化剂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pH值,提高了土壤有效铁含量,其中AS效果最显著。AS、PP和CA处理的苗期水稻叶片中有效铁含量较CK分别提高14.4%、11.3%和9.2%。三种酸化剂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和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以AS处理效果最好。晚播较早播显著提高了水稻苗期根系活力,增加了水稻根系的根长、表面积、根体积。晚播使水稻苗期叶片活性铁含量提高了11.2%,叶片SPAD值显著增加。酸化剂的施用有助于克服水稻苗期缺铁黄化,以硫酸铵(生理酸性盐)结合硝化抑制剂最佳,适当的推后播期也能有效改善膜下滴灌水稻缺铁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稻 苗期 缺铁黄化 土壤酸化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稻夏季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学效应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艳敏 刘小京 +1 位作者 孙宏勇 李伟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0-54,共5页
通过旱稻夏季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研究了在高温季节地膜覆盖栽培的调温、保墒、活化土壤和抑草等作用 ,结果表明夏季地膜覆盖栽培 5cm~ 1 5cm地温增高 2 .6℃~0 .9℃ ,且随每日的时间有所变化 ;1 m土壤含水量提高 2 .1 6%;地膜覆盖后 ... 通过旱稻夏季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研究了在高温季节地膜覆盖栽培的调温、保墒、活化土壤和抑草等作用 ,结果表明夏季地膜覆盖栽培 5cm~ 1 5cm地温增高 2 .6℃~0 .9℃ ,且随每日的时间有所变化 ;1 m土壤含水量提高 2 .1 6%;地膜覆盖后 ,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吸收加快 ,叶片光合速率提高 ,对杂草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地膜栽培的旱稻产量提高6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地膜覆盖 生态学效应 高温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及膜下滴灌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姬景红 李玉影 +1 位作者 刘双全 佟玉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4,27,共4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雨养(对照)、覆膜、常规滴灌、覆膜常规滴灌、覆膜限量补灌等保墒及灌溉措施对玉米株高、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及膜下滴灌使玉米生育期提前2~3d,增加生长前期株...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雨养(对照)、覆膜、常规滴灌、覆膜常规滴灌、覆膜限量补灌等保墒及灌溉措施对玉米株高、叶面积、叶面积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及膜下滴灌使玉米生育期提前2~3d,增加生长前期株高,提高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与对照相比,覆膜、常规滴灌、覆膜常规滴灌和覆膜限量补灌玉米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0.22、0.11、0.38和0.44;百粒重分别增加3.1g、2.6g、5.1g和5.5g,增产率分别为6.7%、6.1%、12.7%和13.1%。覆膜、覆膜常规滴灌、覆膜限量补灌分别比对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0.57、0.83和1.23kg/m3;提高水分生产效率0.23、0.30和0.36kg/m3。其中覆膜限量补灌在产量略有增加的基础上,灌溉水利用效率是常规滴灌和覆膜常规滴灌的2.7倍和2.5倍。因此,从农业节水和作物高产综合考虑,覆膜限量补灌是一种既节水又增产的最佳膜下滴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膜下滴灌 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稻黄化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志军 谢宗铭 +4 位作者 田又升 陈林 董永梅 李有忠 吕昭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5,共7页
对膜下滴灌水稻T-04齐穗期正常及黄化剑叶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化(黄绿和绿黄)叶单位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CK);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 对膜下滴灌水稻T-04齐穗期正常及黄化剑叶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化(黄绿和绿黄)叶单位面积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CK);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剑叶,说明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升高可能是导致叶片黄化的直接原因。光合参数分析表明2种黄化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羧化效率(CE)、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降低,说明其CO2和光能利用能力显著低于正常绿叶。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大幅度升高,说明其叶片保水能力较差,光合酶活性可能受到抑制。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黄化叶片的暗适应光系统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暗适应样品最大荧光(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PSⅡ有效电子产量(ΦPSⅡ)均显著降低,说明其PSⅡ潜在的光化学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量子效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绿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稻 叶片黄化 光合响应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和淹灌对水稻叶片PSⅡ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志军 谢宗铭 +4 位作者 田又升 陈林 董永梅 李有忠 孙国清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6-225,共10页
为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和淹灌2种栽培模式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以T-04、T-43、T-66、T-69水稻品系为试材,大田环境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和传统淹灌2种栽培模式种植。测定并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每个材料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 为探明水稻在膜下滴灌和淹灌2种栽培模式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以T-04、T-43、T-66、T-69水稻品系为试材,大田环境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和传统淹灌2种栽培模式种植。测定并分析2种栽培模式下,每个材料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5个生育期叶片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结果发现,不同研究材料之间,同一材料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栽培模式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大部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膜下滴灌栽培模式下,分蘖期T-43、T-66、T-69的α值,T-04、T-43、T-66、T-69的Pm值,T-04、T-66、T-69的Ik值高于淹灌;孕穗期T-04、T-43、T-69的α值,T-04、T-43、T-66、T-69的Pm值,T-43、T-66、T-69的Ik值高于淹灌;抽穗期T-04、T-43、T-66的α值,T-04、T-43、T-66、T-69的Pm值,T-43、T-66、T-69的Ik值高于淹灌;乳熟期T-43、T-66的α值、Pm值,T-04、T-66、T-69的Ik高于淹灌;蜡熟期T-04、T-43、T-66、T-69的α值、Pm值,T-43、T-69的Ik值高于淹灌。由此得出,滴灌栽培模式下,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最大光合能力、半饱和光强总体上高于淹灌,进一步可说明,水稻在该模式下,叶片的光合机构并未受到干旱胁迫,作为一种全新的水稻节水栽培方式,在保证高产的同时,还可充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膜下滴灌 传统淹灌 快速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对土壤CO_2与CH_4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陶丽佳 王凤新 顾小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0-336,共7页
在温室进行了马铃薯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比较了滴灌(D)和漫灌(F)两种不同灌溉制度对土壤CO2与CH4浓度的影响。在每种灌溉制度下再分设覆膜(M)与不覆膜两种农艺措施处理。覆膜滴灌(MD)下按土壤湿润比(P)不同,再设... 在温室进行了马铃薯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比较了滴灌(D)和漫灌(F)两种不同灌溉制度对土壤CO2与CH4浓度的影响。在每种灌溉制度下再分设覆膜(M)与不覆膜两种农艺措施处理。覆膜滴灌(MD)下按土壤湿润比(P)不同,再设3个处理,分别为P1(P=25%)、P2(P=33%)、P3(P=50%),共6个处理,即DP1、MDP1、MDP2、MDP3、FC(不覆膜漫灌)和MF(覆膜漫灌),裸土(BS)和覆膜裸土(MBS)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覆膜的增温保湿作用及薄膜对土壤与大气间气体传输的自然阻隔作用使土壤CO2浓度升高10.4%-94.5%,CH4浓度降低5.1%-47.4%。滴灌的干湿交替现象以及漫灌对土壤通气性的降低使漫灌处理土壤中CO2浓度高于滴灌7.4%-49.7%,CH4浓度降低6.6%-68.2%。而土壤湿度通过影响土壤通气性和土壤溶解性有机质两方面来影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覆膜滴灌下湿润比越高,土壤中CO2浓度越低,其对CH4浓度的影响不确定。土壤温度是土壤呼吸的主要驱动因子,也会影响CH4的氧化过程。观察DP1处理灌水后土壤中温室气体浓度发现,CO2浓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H4浓度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中CO2浓度与CH4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漫灌 CO2和CH4浓度 湿润比 土壤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水肥耦合模型及组合方案优化 被引量:35
18
作者 何进宇 田军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77-82,共6页
为了研究膜下滴灌旱作水稻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水肥耦合模型。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氮、磷与水稻产量之间符合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其一次项、二次... 为了研究膜下滴灌旱作水稻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建立膜下滴灌旱作水稻水肥耦合模型。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氮、磷与水稻产量之间符合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其一次项、二次项及水氮交互项回归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三因素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灌溉定额>施氮量>施磷量。采用此模型计算的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2=0.981),并可由此计算得出目标产量灌溉定额及其施肥量。经模型寻优,得出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磷最佳组合方案,通过2 a验证试验,验证产量与水分生产效率与模型优化组合目标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相吻合,此最优组合方案可以为膜下滴灌旱作水稻节水节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和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优化 灌溉 旱作水稻 膜下滴灌 水肥耦合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吕艳东 郭晓红 +8 位作者 李猛 陈立强 牛同旭 赵海成 孙嵩 姚琪 周云峰 郑桂萍 周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5期46-52,共7页
[目的]在目前推广的水稻膜下滴灌旱作种植方式基础上,在寒地研究其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出高产高效水肥优化组合方案,为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水肥管理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龙粳31号和空育131为材料,采用随机区... [目的]在目前推广的水稻膜下滴灌旱作种植方式基础上,在寒地研究其水肥一体化技术,提出高产高效水肥优化组合方案,为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水肥管理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龙粳31号和空育131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膜下滴灌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87,15kg/hm2的处理能够增加两品种的穗数/m2;膜下滴灌的两种水分、肥料处理对两品种穗粒数的影响不显著。膜下滴灌处理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其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高于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6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两品种的表现为一致的。膜下滴灌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6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70,12kg/hm2的处理两品种的经济产量均为最低。空育131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87,15kg/hm2的处理最适合膜下滴灌旱种;龙粳31号以体积含水量降至饱和含水量的80%为控水下限的水分管理,同时分蘖肥与穗肥用量分别为70,12kg/hm2的处理最适合膜下滴灌旱种。[结论]不同品种对膜下滴灌水肥耦合的反应不同,膜下滴灌旱种处理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水肥耦合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寒地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水稻穴直播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牛琪 王士国 陈学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90-95,102,共7页
根据水稻膜下滴灌穴直播的农艺要求,分别设计了不同种植模式下适用的膜下滴灌水稻播种机,并对关键部件滚筒式穴播器和覆土装置进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其播种性能的因素依次为成穴鸭嘴长度、滚筒式穴播器的滚筒直径和行走速度,... 根据水稻膜下滴灌穴直播的农艺要求,分别设计了不同种植模式下适用的膜下滴灌水稻播种机,并对关键部件滚筒式穴播器和覆土装置进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其播种性能的因素依次为成穴鸭嘴长度、滚筒式穴播器的滚筒直径和行走速度,影响其覆土性能的因素依次为导土板螺旋升角、覆土滚筒直径和行走速度。在较优参数组合鸭嘴长度28 mm、穴播滚筒半径180 mm、覆土滚筒螺旋升角35°、覆土滚筒直径360 mm、播种机行走速度0.65 m/s时,膜下滴灌水稻播种机播种深度合格率为92.6%,穴粒合格率为94.7%,覆土合格率为91.2%,空穴率为1.8%,平均产量达10 500 kg/hm2,该播种机能满足膜下滴灌水稻播种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水稻 旱作 播种机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