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工作压力的垂直摇臂式喷头可调结构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8
1
作者 汤攀 李红 +1 位作者 陈超 孙彩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99-107,共9页
为了使垂直摇臂式喷头运行时处于最优水力性能状态,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分析对喷头的可调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以配重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工作压力和喷嘴直径为变量,以喷灌变异系数、平均喷灌强度、正方形布置均匀系数和正... 为了使垂直摇臂式喷头运行时处于最优水力性能状态,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分析对喷头的可调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研究。以配重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工作压力和喷嘴直径为变量,以喷灌变异系数、平均喷灌强度、正方形布置均匀系数和正三角形布置均匀系数为响应指标,建立了不同响应指标与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响应指标的影响。利用回归模型进行单目标与多目标的参数优化,并对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喷灌变异系数的影响顺序依次是:工作压力、喷嘴直径、配重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对平均喷灌强度的影响顺序依次是:喷嘴直径、配重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工作压力;对正方形布置均匀系数的影响顺序依次是:工作压力、配重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喷嘴直径;对正三角形布置均匀系数的影响顺序依次是:工作压力、配重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喷嘴直径。多目标优化下的最佳组合参数为:配重与旋转中心的距离116 mm、工作压力543 k Pa、喷嘴直径12.6 mm,其对应的喷灌变异系数、平均喷灌强度、正方形布置均匀系数和正三角形布置均匀系数分别为:0.27、6.37 mm/h、87.60%、87.93%,预测值与试验值的误差小于5%,预测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该研究可为垂直摇臂式喷头的设计以及合理调节配重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工作压力和喷嘴直径使喷头运行时处于最优水力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喷头 优化 工作压力 喷灌均匀性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试验和响应面法的矿用风动水泵稳健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魏效玲 于治福 王宏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7-261,共5页
针对目前矿用风动水泵在煤矿井下辅助排水过程中效率低、噪声大的问题,根据生产经验和现场使用情况分析影响风动水泵性能的相关因素,建立响应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面模型进行稳健设计.结合实例,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影响水泵效率的主要... 针对目前矿用风动水泵在煤矿井下辅助排水过程中效率低、噪声大的问题,根据生产经验和现场使用情况分析影响风动水泵性能的相关因素,建立响应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面模型进行稳健设计.结合实例,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影响水泵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最速上升法找到稳定区域,最后用均匀试验设计的响应面法拟合稳定点附近的二阶响应面模型,并分析优化得出水泵效率的稳健设计最优解.通过对样机进行验证表明:水泵效率较原来提高了12.63%,且其波动减小,质量得到改善,达到了稳健设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响应面法 矿用风动水泵 稳健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的伺服驱动单元散热器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金健 王勇 +2 位作者 张航军 刘文杰 梅钦 《机电工程》 CAS 2016年第11期1295-1301,共7页
针对某型号伺服驱动单元工作过程中IPM温升过高的问题,将数值仿真技术应用到伺服驱动单元散热器优化中。开展了散热器几何参数对IPM温升的影响分析,通过均匀设计和多项式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关于散热器基板厚度、翅片数和翅片厚度的... 针对某型号伺服驱动单元工作过程中IPM温升过高的问题,将数值仿真技术应用到伺服驱动单元散热器优化中。开展了散热器几何参数对IPM温升的影响分析,通过均匀设计和多项式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关于散热器基板厚度、翅片数和翅片厚度的IPM温升二阶响应面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响应面的散热器优化方法。利用方差分析和拟合优度检验对响应面模型的准确度进行了评价,并在CFD软件上对优化后的散热器方案进行了数值仿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阶响应面模型的误差范围不超过2.88%,可以准确地拟合IPM温升与散热器几何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在优化后的方案中IPM温升降低了5.48℃,有效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为其他型号伺服驱动单元散热器及类似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服驱动单元 散热器 均匀设计 响应面法 热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中抑菌物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广文 李鹏飞 +2 位作者 杜丽华 张晶 张学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259-262,265,共5页
[目的]优化柚皮提取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柚皮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浴法"提取类黄酮,采用"二氯甲烷回流法"提取类柠檬苦素。[结果]提取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5 g/ml、提... [目的]优化柚皮提取类黄酮、类柠檬苦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柚皮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浴法"提取类黄酮,采用"二氯甲烷回流法"提取类柠檬苦素。[结果]提取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5 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2次,类黄酮3次平均提取率为1.211%;提取类柠檬苦素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5 g/ml,温度55℃,提取2.5 h,提取次数2次,类柠檬苦素3次平均提取率为0.561%。[结论]所得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预测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可用于指导柚皮抑菌物的提取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 类黄酮 类柠檬苦素 均匀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雄烯二酮生物转化法工艺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英 姜绍通 刘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78-82,共5页
在已有的雄烯二酮(AD)微生物转化法单因素试验最适条件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多项影响植物甾醇转化制备AD的因素中,有效筛选出主效因素:底物浓度、植物油、废糖蜜。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以上3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 在已有的雄烯二酮(AD)微生物转化法单因素试验最适条件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多项影响植物甾醇转化制备AD的因素中,有效筛选出主效因素:底物浓度、植物油、废糖蜜。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以上3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并建立响应面及等高曲线图,比较分析了各主要因子间交互规律。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到生物转化法最适条件为废糖蜜58.49mL/L、葵花油211.63mL/L、甾醇6.01g/L,结合均匀试验最适条件:硝酸氨3.2g/L、磷酸二氢氨0.8g/L、氯化汞0.055g/L进行生物转化实验,得到AD产量达到2.55g/L,且重复性实验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烯二酮 生物转化 均匀设计 响应面分析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统计学方法优化柠檬苦素闪式提取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静 刘灿 +1 位作者 荣永海 荣龙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8-33,共6页
以柠檬苦素收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正交实验设计法、均匀设计法和响应曲面法对柠檬苦素闪式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效果.采用最优的闪式提取工艺结合结晶法,从广州新会柑种子中提取分离出柠檬苦素,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结果表明:获... 以柠檬苦素收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了正交实验设计法、均匀设计法和响应曲面法对柠檬苦素闪式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效果.采用最优的闪式提取工艺结合结晶法,从广州新会柑种子中提取分离出柠檬苦素,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纯度.结果表明:获得的柠檬苦素纯度达95%;3种优化方法结果相近,其中响应曲面法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下的柠檬苦素收率最高,达(6.65±0.01)mg/g,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1.7%(体积分数)、液固比28.8mL/g、闪提转速3953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 闪式提取 正交实验设计 均匀设计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均匀设计响应面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辉辉 李立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45-254,共10页
为研究传统均匀设计响应面法中设计变量多重相关性现象和变量相关性条件对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影响,引入Nataf变换,结合基于样条变换的均匀设计响应面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均匀设计响应面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一座多跨连续梁桥为... 为研究传统均匀设计响应面法中设计变量多重相关性现象和变量相关性条件对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影响,引入Nataf变换,结合基于样条变换的均匀设计响应面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均匀设计响应面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以一座多跨连续梁桥为例,基于Open Sees建立其动力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考虑了墩柱、板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桥台四类构件的地震损伤,分别在考虑变量相关性前后、采用传统及改进均匀设计响应面法对算例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变量相关性后,改进均匀设计响应面法建立的响应面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结构功能极限状态函数;桥梁构件及系统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损伤超越概率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忽略变量相关性的影响、采用传统均匀设计响应面法均可能会高估桥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易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 易损性分析 均匀设计响应面法 多重相关性 Nataf变换 变量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多风道喷雾机送风系统设计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江鹏 王鹏飞 +4 位作者 李昕昊 杨欣 李建平 边永亮 薛春林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年第3期75-85,共11页
针对果园多风道喷雾机内部气流分布不均导致由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紊乱、影响使雾滴在果树冠层上均匀沉积的问题,对多风道喷雾机内部导流板长度参数进行了优化。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基于Star-CCM+... 针对果园多风道喷雾机内部气流分布不均导致由出风口吹出的气流紊乱、影响使雾滴在果树冠层上均匀沉积的问题,对多风道喷雾机内部导流板长度参数进行了优化。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基于Star-CCM+软件对喷雾机送风系统内部气流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出风口1~6的风速在不同导流板长度的标准差分别为0.7468、0.6776、1.4441、5.1305、4.5768和0.8209。对风速标准差较大的出风口3、出风口4、出风口5进行响应面分析,最终确定导流板1长度200.00 mm、导流板2长度60.00 mm、导流板3长度50.00 mm为最优参数组合。在最优组合参数下,计算得到对称出风口3和出风口6的风速值分别为39.135和41.320 m/s,相对偏差为5.58%;出风口4和出风口5的风速值分别为33.022和34.328 m/s,相对偏差为3.95%,符合设计要求。室内风速试验结果表明,在距离喷雾机出风口1.25 m处,风场风速由上层到下层逐渐增大,实现风场按果树冠层形状分布,喷雾机左右两侧风场对称分布,气流分布均匀。果园多风道喷雾机设计满足要求,可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多风道喷雾机 送风系统 流场仿真 响应面法 均匀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宇琴 董云鹏 蔡俊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7,共7页
试验旨优化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组分。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方法联用,以丁酸梭菌生物量为优化指标,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对其影响,探索最优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显示,通过均匀试验设计从16种发酵培养基中筛选得到4... 试验旨优化丁酸梭菌发酵培养基组分。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方法联用,以丁酸梭菌生物量为优化指标,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对其影响,探索最优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显示,通过均匀试验设计从16种发酵培养基中筛选得到4种高度显著性组分,分别为葡萄糖、酵母浸粉、磷酸氢二钾、氯化钙,进一步经响应面分析对4种组分进行优化组合,得到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15%、淀粉0.34%、蛋白胨2.05%、酵母浸粉2.65%、麸皮0.23%、玉米浆0.21%、磷酸二氢钾0.64%、磷酸氢二钾0.75%、硫酸镁0.006%、硫酸锰0.001 5%、氯化钙0.018%、氯化钠0.52%、硫酸亚铁0.018%、碳酸钙0.42%。研究表明,两种方法联用优化后所测得的丁酸梭菌生物量达到18.1×10^(8) CFU/mL,与初始培养基相比提高了2.4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生物量 均匀试验设计 响应面分析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电除尘器导流板优化布置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远南 周晓湘 +5 位作者 汪永威 吕小林 于伟静 丁朋果 王强 王泽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5,共9页
本文以某电厂2×300MW机组配套的电除尘器为原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电除尘器进口烟箱内部的气流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对不... 本文以某电厂2×300MW机组配套的电除尘器为原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电除尘器进口烟箱内部的气流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对不同导流板布置下的进口烟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基于响应面法深入探讨了导流板角度、安装块数和位置对气流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合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了电除尘器竖井烟道中导流板最优设计方案:在电除尘器入口竖井烟道顶部Y方向0.9m处安装2块圆心角为60°的弧形导流板,可使监测截面处两室流量偏差程度δ值由原来的±13.6%降低至±2.12%,且速度相对均方根σ值接近0.16,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器 数值模拟 响应面法 Box-BehnkenDesign 导流板 气流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stereostructure by X-ray and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in combination hydrolysis in situ of acankoreanogenin from leaves of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玲 刘向前 +1 位作者 谢霞 刘恒言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063-3070,共8页
To study the stereostructure by X-ray and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acankoreanogenin from the leaves of Acanthopanax graeilistylus W. W. Smith (AGS),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measured with a Bruker APEX-Ⅱ area-... To study the stereostructure by X-ray and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acankoreanogenin from the leaves of Acanthopanax graeilistylus W. W. Smith (AGS),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measured with a Bruker APEX-Ⅱ area-detector diffractometer instrument and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ng in combination hydrolysis in situ (ECHS) was compared with these of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b with unit cell parameters: a=(8.3652±0.0006) nm, b=(24.721±0.002) nm, and c=(14.5587±0.0011) nm, α=90°, β=97.850 (4) °, γ=90 °, V=2982.51 nm3, Dc= 1.179 mg/m3, and the molecular number (Z) of elementary structures was 2. The comparisons show that the extraction rate of acankoreanogenin with ECHS method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methods. Then,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CD-RSM) was adopted for optimizing the extraction rate of ECHS methods. The optimized values of extraction parameters are as follows: for the for extraction process of acid hydrolysis are that extraction time 110.8 min, solvent-herb ratio 11.5 and acid content 5.25%; the best extraction process of basic hydrolysis are that extract time 120 min, solvent-herb ratio 8.7 and the alkali content 8.79%. Finally, the extracts were purified with decolorizing carbon after alkali solution and acid-isolation and purity of acankoreanogenin was 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nkoreanogenin extraction in combination hydrolysis in situ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 (AGS) central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烟包印刷颜色不均匀性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静 《数字印刷》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2,47,共6页
为了解决烟标印刷颜色不均匀问题,本研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以烟标印刷品的颜色不均匀区域为对象,选取图像水平、垂直、对角三个方向的细节能量作为不均匀性参数,建立了实地印刷颜色不均匀性评价模型并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为... 为了解决烟标印刷颜色不均匀问题,本研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以烟标印刷品的颜色不均匀区域为对象,选取图像水平、垂直、对角三个方向的细节能量作为不均匀性参数,建立了实地印刷颜色不均匀性评价模型并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为评价烟标等实地印刷区域比较大的包装印刷产品的颜色不均匀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烟标 颜色 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