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自然森林经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下植被的影响
1
作者 刘利霞 杜满义 +5 位作者 胡雪凡 金莹杉 赵云 吉晓奇 王震 刘武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为给北京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京西林场斋堂山45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近自然森林经营对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及林下植被组成和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给北京地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京西林场斋堂山45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近自然森林经营对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及林下植被组成和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自然森林经营样地中,林木胸径分布曲线为近正态分布曲线,树高分布曲线为单峰偏右曲线,与对照相比,峰值向更高树高方向移动。中和大径木占比均较高,树高14~16 m林木占比均较高。近自然森林经营短时间内使林分总蓄积量下降,但促进中和大径木生长,提高中和大径木蓄积量占比。近自然森林经营样地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在科、属和种层面上均有一定程度上升,喜光植物重要值总体上升,耐荫植物重要值总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森林经营 林分结构 林下植被 华北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森林地下火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存宇 赵南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森林地下火多发生于高温干燥且生物量充足的枯落物底层,枯落物与泥炭混合后在缺氧环境下持续阴燃。森林地下火燃烧不明显,但其破坏森林根系与土壤、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产生重大影响。长时间的地底燃烧形成的大... 森林地下火多发生于高温干燥且生物量充足的枯落物底层,枯落物与泥炭混合后在缺氧环境下持续阴燃。森林地下火燃烧不明显,但其破坏森林根系与土壤、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安全产生重大影响。长时间的地底燃烧形成的大量灰烬可随风传送至其他森林区域,导致更大的火灾。从理论与应用2个研究方向总结阐述森林地下火的研究进展,包括森林地下火燃烧特性、森林地下火影响因子、森林地下火预防扑救技术和识别森林地下火的技术装备。对上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与综述,对未来地下火的防控手段、扑救应对及灾后管理恢复工作给予有价值的参考,为森林地下火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 森林地下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森林草原地下火阴燃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何诚 舒立福 +2 位作者 张思玉 王越 王明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在历史火灾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设置样地,实地调研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草原地下火火烧迹地,分类采集可燃物样品,测定可燃物含水率、热值等因子特性,并进行了模拟点烧实验,对森林草原地下火的阴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草... 在历史火灾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设置样地,实地调研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草原地下火火烧迹地,分类采集可燃物样品,测定可燃物含水率、热值等因子特性,并进行了模拟点烧实验,对森林草原地下火的阴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草原地下火过火区域可燃物的平均载量为37.3 t/ha,其中草本层、半分解层和腐殖层载量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18.50%、28.95%和52.55%;半分解物和腐殖质的点着温度分别为405、525℃,阴燃最高温度值可以达到690℃,腐殖质阴燃产生的温度和持续性远高于其他可燃物类型,燃烧性排序为:腐殖质层>半分解层>草本层;可燃物含水量同地表可燃物阴燃下温度上升速度是成反比;随着可燃物物载量的增加,燃烧释放的热量增加,而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缩短。本研究可为森林草原防火研究和防火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燃 地下火 可燃物载量 含水率 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毛竹混交林的毛竹地下鞭根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郑郁善 王舒凤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72,共4页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 ,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 1 974年在阔叶树毛竹混交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 ,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 1 974年在阔叶树毛竹混交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 90 0~ 1 3 50株 /hm2 时 ,壮龄鞭比例比较高 ,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 ,更新快 ;毛竹竹鞭有 92 8%分布在 0~ 4 0cm土层中 ,其中 0~ 2 0cm土层中占 60 %以上 ,大于 4 0cm土层中仅占 7 2 %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 ,随杉木密度的增加 ,0~ 2 0cm层鞭根减少 ,2 0cm以上鞭根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毛竹 混交林 鞭根结构 密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地下森林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伟云 向艳辉 杜宇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8-13,共6页
为建立云南省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 ,查清保护区中的资源情况 ,对该区中特殊的地下森林 (天坑 )进行了详细的林业勘查 ,经踏查、采样、鉴定和分析 ,认为该地下森林在特殊环境下形成 ,受天然屏障保护 ,保存着较完整的原生植被类型 ,具有植... 为建立云南省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 ,查清保护区中的资源情况 ,对该区中特殊的地下森林 (天坑 )进行了详细的林业勘查 ,经踏查、采样、鉴定和分析 ,认为该地下森林在特殊环境下形成 ,受天然屏障保护 ,保存着较完整的原生植被类型 ,具有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特殊、区系成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 地下森林 群落特征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丰产林竹鞭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1 位作者 陈礼光 张田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2-59,共8页
在福建省毛竹产区内设置标准地 1 80块 ,每块标准地挖小样方 2个 ,调查高产竹林的地下结构 (鞭长、鞭重、鞭龄和壮芽数、弱芽数等 ) ,并进行分布特征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丰产竹林竹鞭大部分分布在 0~ 40cm土层中 ,总鞭长的大小顺序... 在福建省毛竹产区内设置标准地 1 80块 ,每块标准地挖小样方 2个 ,调查高产竹林的地下结构 (鞭长、鞭重、鞭龄和壮芽数、弱芽数等 ) ,并进行分布特征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丰产竹林竹鞭大部分分布在 0~ 40cm土层中 ,总鞭长的大小顺序为 :笋竹两用林 >材用竹林 >笋用竹林 ,但均占 90 %以上。总鞭重的大小顺序为 :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笋用竹林的幼龄竹鞭鞭长和鞭重比材用竹林大 ,壮龄竹鞭鞭长与鞭重的大小顺序为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壮龄竹鞭大约有 55 %~ 66 %分布在 0~ 40cm深的土层中 ;竹鞭生长方向多为“平行”方向 ,材用竹林占 63 .2 % ,笋竹两用林占 48.8% ,笋用竹林占 47.2 % ;分岔类型多为单侧单岔 ;竹鞭上生长的多为壮芽 ,材用竹林 77.5 % ,笋竹两用林占 77.9% ,笋用竹林占 78.0 %。这些竹林正处于出笋旺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地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猛蚁的巢穴结构及巢内生物 被引量:2
7
作者 柯云玲 田伟金 +2 位作者 庄天勇 王春晓 梁梅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敏捷厚结猛蚁Pachycondyla astuta Smith、聚纹双刺猛蚁Diacamma rugosum(Le Guillou)、横纹齿猛蚁Odonto-ponera transversa(Smith)和猎镰猛蚁Harpegnathos venator(Smith)是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比较常见的猛蚁,可捕食林木白蚁,是一类... 敏捷厚结猛蚁Pachycondyla astuta Smith、聚纹双刺猛蚁Diacamma rugosum(Le Guillou)、横纹齿猛蚁Odonto-ponera transversa(Smith)和猎镰猛蚁Harpegnathos venator(Smith)是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比较常见的猛蚁,可捕食林木白蚁,是一类潜在的天敌昆虫.通过挖巢的方法对这4种猛蚁的筑巢环境、巢穴结构和巢内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猛蚁的巢穴均为地下巢,多建在橡胶林、荔枝林等林间空地;结构比较简单,深度一般不超过0.6 m,巢室仅有几个至数十个,在土壤中分布无规则至分层排列.巢穴内部或周围常可见到膜翅目、等翅目昆虫以及土壤小型多足类和等足类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蚁 地下巢 巢口 巢室 林木白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杨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莎莎 张毓涛 +4 位作者 李吉玫 芦建江 李翔 王千军 王晓康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9-1065,共7页
【目的】为准确评估新疆杨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阿克苏扎木台试验林场选取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新疆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实测法,在幼龄、中龄、成熟3个龄级样地内选取6株新疆杨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并分析不同土壤深度中... 【目的】为准确评估新疆杨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阿克苏扎木台试验林场选取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新疆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实测法,在幼龄、中龄、成熟3个龄级样地内选取6株新疆杨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并分析不同土壤深度中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结果】新疆杨人工林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06.6 t/hm2,地上部分占84.8%,地下部分占15.2%,随着林龄的增加,树干、地上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分配比例基本保持树干>树枝>树皮>树叶这一规律,其中树干生物量占据地上生物量的主导地位(占55.2%);地下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40 cm土层,其生物量约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0%以上。【结论】新疆杨林分生物量与林龄密切相关,随着林龄的增大,林分生物量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杨人工林 生物量 林龄 地上部分 地下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地下森林”的生态经济价值
9
作者 李伟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39,共3页
本文以较翔实的考察资料 ,论述分布于拟建中的云南省沾益县海峰自然保护区的地下森林的生态特征、生态经济价值。
关键词 地下森林 生态特征 生态经济价值 自然保护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猴耳天坑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小芳 张朝晖 +2 位作者 李承义 吴金 王智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24-2333,共10页
为了探索苔藓在地下森林中的多样性特征,采用梯度划分法,对贵州猴耳天坑(深度280m,坑口直径300m)地下森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猴耳天坑地下森林共有苔藓植物71种,包含5种不同生长基质苔藓,其中树附生苔藓物种最为丰富有41种... 为了探索苔藓在地下森林中的多样性特征,采用梯度划分法,对贵州猴耳天坑(深度280m,坑口直径300m)地下森林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猴耳天坑地下森林共有苔藓植物71种,包含5种不同生长基质苔藓,其中树附生苔藓物种最为丰富有41种,其余基质苔藓物种数量依次为:土附生>石面生>腐木生>叶附生。(2)地下森林苔藓生活型共计10种,喜阴暗潮湿环境的生活型种类达88%,而适应于强光干旱环境的生活型种类仅12%。(3)对地下森林不同梯度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表明,坡中最高(8.461 7),依次是坡底(7.502 0)和坡顶(6.978 5),而苔藓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大小依次为:坡顶(0.945 4)>坡底(0.907 2)>坡中(0.844 5)。(4)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地下森林不同梯度群落间的相异性都介于(0.75~1.00)之间,底部与顶部的相异系数高达0.960 8。(5)地下森林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热条件,不仅各个梯度群落间异质性较高,而且各个群落间相异性也都较高,结构分异明显,生境复杂。(6)RDA分析表明,光照、湿度和温度是影响天坑地下森林苔藓物种分布的主要因子,其中光照度影响最大。(7)坑内与坑外物种多样性的对比研究表明,天坑地下森林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高,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物种的天然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生活型 多样性 地下森林 喀斯特天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林平原区岩溶含水层特征与调蓄功能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伟海 张之淦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9-27,共9页
广西来宾峰林平原系统经过长期演化,内部结构有序度已接近最佳状态,具有以下岩溶水文地质特征:①具有成熟的三元垂直分带;②浅层岩溶带厚约30m,有效孔隙率2.5%,调蓄能力强;③中层岩溶带厚约70m,未充填洞穴发育,有效... 广西来宾峰林平原系统经过长期演化,内部结构有序度已接近最佳状态,具有以下岩溶水文地质特征:①具有成熟的三元垂直分带;②浅层岩溶带厚约30m,有效孔隙率2.5%,调蓄能力强;③中层岩溶带厚约70m,未充填洞穴发育,有效孔隙率1.5%,侧向水流通畅;④水位动态平缓,过程曲线主要反映降雨的季节变化;⑤含水层的疏干和回灌易于实现。基于上述特点提出利用地下空间调蓄径流的构想,其基本思路是在枯水季节抽取超过天然径流量的地下水,形成人工降落漏斗,以获得需要的水资源量;雨季通过天然回灌,把调节库容重新充满。此法可作为峰林平原区治旱调蓄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林平原 岩溶水 地下水库调蓄 含水层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丛明旸 李永坤 +1 位作者 阳文静 陈朴青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1-369,共9页
为探究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多样性,采用典型调查法开展野外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3622份,采用形态解剖学方法鉴定物种,结果表明:共记录苔藓植物53科126属292种,其中苔类植物14科17属31种,藓类植物39科109属261种... 为探究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多样性,采用典型调查法开展野外调查,共采集苔藓植物标本3622份,采用形态解剖学方法鉴定物种,结果表明:共记录苔藓植物53科126属292种,其中苔类植物14科17属31种,藓类植物39科109属261种。4个火山口苔藓植物种数由多至少为Ⅳ(192种)、Ⅰ(126种)、Ⅲ(113种)和Ⅱ(61种)。优势科有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等,占总种数的42.12%;优势属有青藓属(Brachythecium)、绢藓属(Entodon)、匐灯藓属(Plagiomnium)等,占总种数的18.49%;优势种有金灰藓(Pylaisia polyantha)、短叶毛锦藓(Pylaisiadelpha yokohamae)、广叶绢藓(Entodon flavescens)等。4个火山口苔藓植物共有种为20种,Ⅳ号独有种最多(88种),多样性支持“中度干扰假说”。镜泊湖火山与五大连池火山苔藓植物相似性高(20.42%),说明地形对多样性的贡献较大。垂直海拔最高的Ⅰ号火山口苔藓植物α多样性呈中峰格局,支持“中间高度膨胀”理论,建议对苔藓植物最丰富的中部海拔段给予优先保护。本研究表明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现存较丰富的苔藓植物种类,在我国火山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建议对此处苔藓植物给予重点保护,以保存基因资源。本研究结果提供了第一手基础本底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 苔藓植物 物种多样性 火山口 地下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点烧不同加热时间和腐殖质粒径对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明霞 王雅钧 +5 位作者 汪凤琴 高博 单延龙 尹赛男 季鑫 舒立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72,共7页
【目的】森林地下火是一种缓慢、无焰、持续时间长的阴燃,对森林危害极大。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森林地下火频发区域,研究不同加热时间和腐殖质粒径对地下火垂直燃烧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森林地下火的预防、监测、扑救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森林地下火是一种缓慢、无焰、持续时间长的阴燃,对森林危害极大。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森林地下火频发区域,研究不同加热时间和腐殖质粒径对地下火垂直燃烧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森林地下火的预防、监测、扑救提供参考。【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林型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室内控制模拟点烧实验数据,使用SPSS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Origin软件绘图,研究3种加热时间和5种腐殖质粒径对地下火垂直燃烧过程中蔓延速度和不同深度最高温度的影响。【结果】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过程中,深度3 cm处燃烧最高温度只受加热时间的影响且差异显著(P<0.05),而腐殖质粒径对其的影响则差异不显著(P>0.05);深度6 cm处的燃烧最高温度分别受加热时间(P<0.05)和腐殖质粒径(P<0.05)的影响;当深度大于6 cm后燃烧的最高温度则只受腐殖质粒径的影响并且差异显著(P<0.05)。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过程中的蔓延速度则只受腐殖质粒径的影响,不同腐殖质粒径之间的蔓延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3和6 cm处的最高温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加热2 h时的燃烧温度最高;垂直燃烧深度9~21 cm时,腐殖质粒径40目的燃烧温度最高;不同腐殖质粒径对森林地下火垂直燃烧蔓延速度的影响中,腐殖质粒径20目的蔓延速度是最快的;腐殖质粒径60目时,是地下火燃烧过程中的临界,燃烧的最高温度和蔓延速度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下火 兴安落叶松林 加热时间 腐殖质粒径 模拟点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区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婷婷 丛明旸 +2 位作者 李永坤 阳文静 鲁顺保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40-2148,共9页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孕育罕见的原始地下森林,研究为完善中国火山生态系统苔藓植物区系地理起源提供重要资料。基于前期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物种鉴定数据,已知苔藓植物53科126属292种,采用分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区系...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口孕育罕见的原始地下森林,研究为完善中国火山生态系统苔藓植物区系地理起源提供重要资料。基于前期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物种鉴定数据,已知苔藓植物53科126属292种,采用分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区系地理特点。结果表明,(1)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单种属和寡种属占绝对优势,共106属(占总属数84.13%)152种(占总种数52.05%);(2)区系地理成分共11种,北温带分布占主体(49.12%),东亚分布次之(21.55%),中国特有分布第三(8.48%);(3)地下森林中国特有苔藓植物主要沿“北线”以山脉为通道进行传播;(4)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与镜泊湖火山熔岩台地苔藓植物区系相似性最高。此外,发现受威胁苔藓植物7种。总之,镜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苔藓植物区系的主要特点为起源古老,组成复杂,北温带性质明显,与东亚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凭火山锥内部优越的微生境成为中国特有和珍稀濒危苔藓植物的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区系地理 火山口 地下森林 中国特有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笋期管护及合理挖笋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文超 潘淑芳 骆昱春 《江西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46-48,共3页
阐述毛竹鞭笋、冬笋、春笋及大年笋、小年笋在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针对毛竹林笋期各不同阶段特点,提出科学经营管护及合理挖笋的技术措施,供生产上应用参考。
关键词 毛竹林 笋期管护 竹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宇美 马理辉 +3 位作者 李蕊 柯增鸣 杨金贵 刘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643-8653,共11页
根系将土壤和大气相连与植物体共同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同时根系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森林地下生物量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因此研究各因素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对精确估算土壤碳库至关重要。基于我国相... 根系将土壤和大气相连与植物体共同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同时根系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森林地下生物量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因此研究各因素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对精确估算土壤碳库至关重要。基于我国相关部门的观测及调查数据,通过标准化计算和统计分析来量化各因素对黄土高原地区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11.99-27.46 Mg/hm^(2)之间;非生物因素对地下生物量起主导作用,其中降雨量和地形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土壤类型地下生物量表现出:棕壤>褐土>岩性土;不同森林类型地下生物量大小为: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不同地形地下生物量由大到小为:丘陵、山地>高原、平原;地下生物量在坡位上的分布大小为:坡麓>上、中、下三个坡位>平地;人类活动和动物活动干扰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在分析中发现若影响因素中含经纬度,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分别为68.9%和31.1%;若影响因素中不含经纬度,非生物和生物因素对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分别为81.1%和18.9%,说明经纬度与其他因素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并严重影响着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生物量的比重。研究结果对地下生物量的估测有一定的意义,可以为森林植被如何通过根系适应环境的研究提供参考,为植被恢复、森林经营管理及地下部分碳循环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地下生物量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质粒径和燃烧深度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地下火燃烧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博 尹赛男 +5 位作者 韩喜越 单延龙 张国将 于渤 姜禹森 王明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7234-7243,共10页
地下火是森林中难以控制的一种燃烧现象,对森林危害极大,燃烧所释放的温度影响着地下火蔓延。以我国地下火频发区域之一的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模拟点烧实验的方法,研究腐殖质粒径和燃... 地下火是森林中难以控制的一种燃烧现象,对森林危害极大,燃烧所释放的温度影响着地下火蔓延。以我国地下火频发区域之一的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控制模拟点烧实验的方法,研究腐殖质粒径和燃烧深度对地下火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类条件下,不同粒径腐殖质和深度对燃烧最高温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深度条件下,不同地类和腐殖质粒径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燃烧最高温度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5种地类的腐殖质中都以粒径≤80目和深度12cm处的燃烧温度最高;塔头甸子和水湿地条件下的地下火燃烧温度较高,尤其是塔头甸子;深度、距离和腐殖质粒径可作为有坡山地、水湿地和农用地条件下预测模型自变量,深度和腐殖质粒径可作为塔头甸子和无坡山地条件下预测模型自变量,且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地区地下火的防控和扑火装备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地下火 腐殖质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 燃烧温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阔叶次生林内红松与常见阔叶树种地下资源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麟麟 崔晓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60,共9页
【目的】探究小兴安岭地区阔叶次生林内红松与常见阔叶树种的地下资源生态位分离与重叠,以期为恢复次生林合理选择树种及东北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对次生林内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等阔叶树种... 【目的】探究小兴安岭地区阔叶次生林内红松与常见阔叶树种的地下资源生态位分离与重叠,以期为恢复次生林合理选择树种及东北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对次生林内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等阔叶树种的地下营养空间生态位、吸收土壤水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以及吸收养分形态生态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红松与阔叶树种在地下营养空间生态位、吸收土壤水分的季节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的季节生态位和数量生态位、吸收土壤养分形态生态位等均存在分离。具体表现为:(1)阔叶树种吸收根主要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0~20 cm),为“浅根性”特征;而红松则相反,其吸收根分布比率在表土较低,在下层土壤空间(30~60 cm)明显较高,相对为“深根性”趋势。(2)阔叶树种吸收土壤水分一般从5月中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而红松从4月初开始至10月下旬仍有蒸腾。(3)阔叶树种吸收氮养分大约在5月上旬至9月下旬,吸收期较短,夏季养分吸收高峰较陡且峰期明显;而受阔叶树种庇荫的红松在4-10月的整个生长季中一直较平缓地吸收氮养分,夏季养分吸收高峰较缓且峰期不明显。(4)阔叶树种对N养分的消耗量较大且利用效率较低,属于高耗低效型;而红松对N养分的消耗量则相对较小,利用效率较阔叶树种高10.7%~36.8%,属于低耗高效型。(5)在对N养分化学形态的偏向选择性方面,红松叶硝酸还原酶活性较低;而阔叶树种的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其中,白桦、山杨和蒙古栎约是红松的6.0~6.5倍,水曲柳和紫椴约是红松的2.6倍和2.7倍。(6)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的地下资源生态位重叠较小,分别为0.502、0.426、0.628、0.374,而紫椴与红松的地下资源生态位重叠高达0.903。【结论】从地下资源生态位看,红松与白桦、山杨、蒙古栎、水曲柳、紫椴均为优化混交组合,且红松与阔叶树种的地下资源生态位分离对其长期共存和混交群落持续稳定高产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森林土壤 地下资源 生态位 伴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新应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许飞青 李潇 +3 位作者 李凯 于喆 郭亚杉 赵志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8-417,共10页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更精确、更适用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应用较多的评价模型存在适用性小、精确度低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水质评价标准中,不同因子的等级分类标准不一,同一因...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更精确、更适用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应用较多的评价模型存在适用性小、精确度低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现有的水质评价标准中,不同因子的等级分类标准不一,同一因子不同等级取值区间不一致等问题,而现有模型无法克服不同因子自身评价等级不匹配以及无法有效处理多重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针对水质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研究一个能有效克服上述问题,且精确度较高、适用性更广的水质评价模型。基于北京市地下水监测网中污染源监测网的数据,选取大兴区作为研究区域,以大兴区2018年至2020年持续进行监测的39个点位作为研究点,根据监测点历年监测水样,选取化验数据中影响水质环境较为明显的pH值、Cl^(-)、NO^(-)_(3)、SO_(4)^(2-)、Na^(+)、NH^(+)_(4)、Mn^(-)、耗氧量(COD Mn)、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这10项指标作为水质评价因子,利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对其进行评价分析,得到研究区2018~2020年地下水水质等级指数,显示出研究区水质质量总体呈先变差后变好的趋势,其中Na^(+)、SO_(4)^(2-)、NO^(-)_(3)对水质等级影响较大。随机森林与常用的支持向量机(SVM)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以及高斯过程方法做对比,随机森林算法数据对水质评价具有更高的分类准确性和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地下水 随机森林 神经网络 回归 大兴区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四川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郭子奇 李胜伟 +4 位作者 王东辉 李鸿雁 王德伟 宋志 顾鸿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0-99,共10页
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数据,分析了四川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主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其总体规划和地质环境相适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局部地区的... 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数据,分析了四川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主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其总体规划和地质环境相适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发育、浅层地下空间瓦斯赋存和地下水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为小型滑坡,其次为崩塌和不稳定斜坡,多发生于龙泉山复背斜核部及断裂带区域,建设旅游道路和游憩设施时,要加强防范。区内局部浅层地下空间瓦斯赋存,建议在园区内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瓦斯浓度监测与通风,注意火源管控。区内浅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Ca·Mg和HCO3-Ca型,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因人类活动而受到污染,其中总硬度、氨氮、氯化物等超标,建议加强公园内重点规划建设区域的地下水用途管控和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公园 环境地质 地质灾害 浅层瓦斯 地下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