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误差自抗扰控制与优化
1
作者 黄从智 蒋茜茜 谭祥帅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超超临界机组由于其高参数、高效率的优点,已成为电网深度调频调峰、抑制电网波动的有力支撑,超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的优化改造对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误差自抗扰控制策... 超超临界机组由于其高参数、高效率的优点,已成为电网深度调频调峰、抑制电网波动的有力支撑,超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的优化改造对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误差自抗扰控制策略和强化学习算法的智能控制策略。首先,在基于误差的自抗扰控制策略框架中,根据单元机组机炉耦合过程运行特性,简化机炉耦合过程被控对象模型,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来实时估计并补偿机组的未建模动态特性和外部扰动。其次,构建奖励函数并利用柔性演员-评论家算法来实现控制器参数自适应调整。最后,基于某超超临界1000 MW二次再热机组实际历史运行数据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误差自抗扰控制 强化学习 参数自适应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先进超超临界机组过/再热器材料C-HRA-1合金组织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松乾 王婷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69,共7页
研制了可工业化规模生产的700℃先进超超临界机组过/再热器用C-HRA-1镍基合金管材。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C-HRA-1合金在750℃和800℃长期时效处理过程中的组织稳定性。结果... 研制了可工业化规模生产的700℃先进超超临界机组过/再热器用C-HRA-1镍基合金管材。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C-HRA-1合金在750℃和800℃长期时效处理过程中的组织稳定性。结果表明:C-HRA-1合金管材经固溶处理后冷轧态发生完全再结晶,没有明显析出相;经800℃/12h/AC时效硬化处理后,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球状的γ′相,且基体中析出少量粒状MC,晶界和孪晶界析出断链状M23C6,M23C6在800℃长期时效处理中逐渐向基体溶解;750℃和800℃长期时效处理过程中,γ′相逐渐粗化并由球形趋向立方状,与时效时间相比,时效温度对γ′相粗化的影响更为显著;750℃和800℃长期时效处理过程中没有发现有害相析出,说明C-HRA-1合金管材在750℃和800℃下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0℃先进超超临界机组 过/再热器 镍基合金 长期时效处理 金相组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辨识的锅炉中间点温度GPC-PID控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建国 苟晓卫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1-634,共4页
针对超超临界直流锅炉中间点温度时变、影响因素多的特点,采用常规的串级PID控制难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闭环在线辨识的GPC-PID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基于递归最小二乘(RLS)的两阶段闭环在线辨识算法,辨识出一... 针对超超临界直流锅炉中间点温度时变、影响因素多的特点,采用常规的串级PID控制难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闭环在线辨识的GPC-PID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基于递归最小二乘(RLS)的两阶段闭环在线辨识算法,辨识出一类变工况下锅炉中间点温度随给水量变化的参数模型,并分别选用了自回归(ARX)模型和有限脉冲响应(FIR)模型作为中间辨识模型,同时将在线辨识模型结合广义预测控制算法(GPC)对PID参数进行实时调节。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跟踪中间点温度模型参数的变化,有强的抗干扰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闭环辨识 锅炉中间点温度 超超临界机组 广义预测控制 递归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OSC与BEST的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惠杰 高浩然 +1 位作者 许小刚 赵建红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随着蒸汽参数的升高,二次再热机组普遍存在着抽汽过热度较高,加热器换热温差和;[火用]损失较大的问题,这阻碍了机组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以1 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例,提出了2种优化方案。方案1采用外置蒸汽冷却器(outer steam cool... 随着蒸汽参数的升高,二次再热机组普遍存在着抽汽过热度较高,加热器换热温差和;[火用]损失较大的问题,这阻碍了机组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以1 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例,提出了2种优化方案。方案1采用外置蒸汽冷却器(outer steam coolers, OSC),方案2集成OSC和背压抽汽汽轮机(back pressure extraction steam turbine, BEST)。对3种方案的热经济性进行对比,并采用;[火用]分析法计算了系统部分单元的;[火用]损。结果表明:方案2能有效利用RH1~RH7的多级抽汽过热度,在较高负荷下的热经济性比方案1和参考系统高,100%THA下相比于方案1给水温度和循环热效率分别提高了6.24℃和0.48%,锅炉、汽轮机和回热系统;[火用]损失减小;随着负荷降低,方案2对给水温度、循环热效率和;[火用]损失的影响效果减弱,负荷低于50%THA后汽轮机的;[火用]损失略高于方案1和参考系统。因此相比于方案1和参考系统,方案2具有较高的热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二次再热 过热度 [火用]分析 热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灵活运行下基于观测器的PID过热汽温控制
5
作者 庞大卫 秦天牧 +1 位作者 杜鸣 牛玉广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90-1298,共9页
为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火电机组长期处于宽负荷运行,频繁的负荷变化给过热汽温控制造成困难。以某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为对象,分析了其动态特性在不同负荷下的差异。针对宽负荷运行带来的多模型特性与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基... 为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火电机组长期处于宽负荷运行,频繁的负荷变化给过热汽温控制造成困难。以某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为对象,分析了其动态特性在不同负荷下的差异。针对宽负荷运行带来的多模型特性与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比例积分微分(observer-based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OB-PID)控制结构,以增强过热汽温在宽负荷运行时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OB-PID控制能在保持较好跟踪性能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扰动抑制性能和鲁棒性能。此外,OB-PID控制具有极简的结构,基于PID框架的改进不增加额外的信号测点,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过热汽温 观测器 扰动抑制 灵活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汽轮机组汽流力对振动影响的分析及试验研究
6
作者 江栋军 沈德明 +1 位作者 罗世梁 杨建刚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针对某型100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1号轴承不稳定振动现象,通过试验观察主汽温偏差、汽缸偏移量、轴心位置等与振动波动之间的关联性。建立了汽流力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汽流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压缸两侧主汽温偏差导致汽... 针对某型100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1号轴承不稳定振动现象,通过试验观察主汽温偏差、汽缸偏移量、轴心位置等与振动波动之间的关联性。建立了汽流力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汽流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压缸两侧主汽温偏差导致汽轮机级内周向做功不均匀,产生非均衡汽流力;主汽温偏差还会导致汽缸与转子产生偏移,进一步增大汽流力;主汽温偏差越大,汽流力越大;汽流力作用到转子上,改变了轴承载荷,引发不稳定振动;调节主汽温偏差可以消除机组不稳定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汽轮机组 不稳定振动 汽流力 主汽温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CM的超超临界机组过热器T-S神经网络模型辨识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彦军 胡龙珍 胡文凯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共5页
构建了过热器多输入单输出的T-S神经网络模型,并针对输入变量空间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FCM算法。通过确定高斯型隶属函数参数,实现模型结构参数辨识,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完成模型后件参数辨识。对华能海门电厂百万机组过热器模型辨识... 构建了过热器多输入单输出的T-S神经网络模型,并针对输入变量空间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FCM算法。通过确定高斯型隶属函数参数,实现模型结构参数辨识,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完成模型后件参数辨识。对华能海门电厂百万机组过热器模型辨识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好的辨识效果,辨识出的过热器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过热器 T—S神经网络 模型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蜂群聚类的T-S模糊建模在智能发电运行控制中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侯国莲 弓林娟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114,共7页
建立发电机组在大范围变工况下的精确模型是智能发电运行控制中最为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提高建模过程的快速性以及所得模型的精确性和通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蜂群聚类的新型T-S模糊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量子蜂群作为聚... 建立发电机组在大范围变工况下的精确模型是智能发电运行控制中最为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为提高建模过程的快速性以及所得模型的精确性和通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蜂群聚类的新型T-S模糊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量子蜂群作为聚类算法进行前提部分辨识,不仅通过量子概念的引入提高了聚类速度,而且通过决策常数和数据空间约束消除了聚类过程中人为设定聚类个数的主观性。其次基于前提部分辨识结果,在结论部分辨识中通过指数加权最小二乘法保证了局部模型参数辨识过程的简便性和精确性。最后以超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建模为例,探讨了所提出算法在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发电机组建模中的应用。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保证了建模过程的快速性,还使得辨识所得模型在机组大范围变工况下始终保持较高精度,表现出良好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发电 运行控制 量子蜂群聚类 T-S模糊建模 协调控制系统 大范围变工况 模型辨识 超超临界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2215和HR3C异种钢焊接接头长期服役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9
作者 吝江 张永辉 +6 位作者 王晓春 马志宝 曲桂阳 高静 王庆峰 周浩 图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5-224,共10页
目的对比国内外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用奥氏体耐热钢及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服役状况差异及可靠性。方法通过室温拉伸测试、冲击测试以及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20℃下服役4000 h的再热器蒸汽管的母材HR3C、SP2215以及这2种钢焊接接头... 目的对比国内外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用奥氏体耐热钢及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服役状况差异及可靠性。方法通过室温拉伸测试、冲击测试以及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620℃下服役4000 h的再热器蒸汽管的母材HR3C、SP2215以及这2种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精确表征和测试。结果服役后,母材SP2215、HR3C以及焊接接头均具有较高的强度,但塑性和韧性较低。与焊接接头相比,母材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更高,且SP2215的强度性能优于HR3C的。对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后发现,母材和接头的断口形貌都呈现出明显的冰糖状,是典型的沿晶断裂模式。结论母材SP2215由奥氏体基体组成,晶界处富Cr碳化物M_(23)C_(6)已形成链状结构,HR3C也由奥氏体基体组成,晶界处发生Cr元素聚集,焊缝金属也为典型的奥氏体组织,晶界处有M_(23)C_(6)和G相析出。母材SP2215和HR3C的晶粒内部均有富Nb相析出,焊缝处的晶粒内部则有富Nb相和γʹ相析出。晶界的析出相对母材及接头的塑性和韧性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而晶粒内部的析出相使母材及接头在服役后仍保持着较高的强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奥氏体耐热钢 焊接接头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机组深度调峰控制优化及试验
10
作者 牛晨 庄义飞 任振华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分析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工况运行的控制特点和需求,针对大容量机组控制策略不完善及参与深度调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水动力安全等方面问题,开展设定值函数完善、负荷变动速率自适应、低负荷煤水控制等策略优化。对某1000MW超超临... 分析了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工况运行的控制特点和需求,针对大容量机组控制策略不完善及参与深度调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水动力安全等方面问题,开展设定值函数完善、负荷变动速率自适应、低负荷煤水控制等策略优化。对某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进行深度调峰控制优化后进行动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组主要控制参数动态、稳态误差均满足相关规程要求,所用控制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机组灵活性调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火电机组 超超临界 协调控制 控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12Cr1MoV钢集箱管座与连接管焊接接头开裂原因
11
作者 宋宏峰 杜晋峰 +4 位作者 张雪凌 李海昭 乔湛 赵源源 杨海松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某超超临界机组在满负荷试运行168 h期间,发现12Cr1MoV钢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管座与连接管焊接接头处发生开裂,通过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了开裂原因。结果表明:12Cr1MoV钢连接管和管座焊... 某超超临界机组在满负荷试运行168 h期间,发现12Cr1MoV钢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管座与连接管焊接接头处发生开裂,通过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以及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了开裂原因。结果表明:12Cr1MoV钢连接管和管座焊接接头服役温度处于再热裂纹敏感温度区间,结构应力、焊接强制对口产生的拘束应力以及未热处理消除的焊接应力的叠加导致再热裂纹在过宽热影响区内快速萌生及扩展,最终导致接头开裂。建议12Cr1MoV钢连接管和管座采用同管径同壁厚连接方式,严禁焊接过程强力对口,采用低焊接热输入,实施焊后热处理,以降低再热裂纹产生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12Cr1MoV钢焊接接头 再热裂纹 应力集中 强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动态建模与仿真
12
作者 谢衍 曾德良 +3 位作者 胡勇 朱岩松 李瑞连 刘吉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841-6853,I0019,共14页
二次再热技术是当今国际领先的高效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然而,额外增加的再热器及配套设备使得机组热惯性增加,过程控制复杂。为了提高机组灵活性,设计更加智能的控制系统,建立一个能简洁准确描述二次再热机组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是首要... 二次再热技术是当今国际领先的高效清洁的燃煤发电技术。然而,额外增加的再热器及配套设备使得机组热惯性增加,过程控制复杂。为了提高机组灵活性,设计更加智能的控制系统,建立一个能简洁准确描述二次再热机组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是首要前提。该文基于质量、能量守恒定律对宽负荷运行下的1000 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进行分析与建模,并通过正交设计的烟花算法辨识模型参数。闭环仿真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数据集中,协调系统与主蒸汽温度系统输出误差不超过0.7%,再热蒸汽温度误差不超过1.3%;开环仿真表明,模型能够反映机组的动态特性,可以作为协调与主、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再热 超超临界机组 动态数学模型 协调控制系统 主/再热蒸汽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置量影响的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密封动力特性
13
作者 李大才 吕长虹 +4 位作者 卜振海 刘伟 李鹏凯 曹丽华 李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1-274,共4页
超超临界汽轮机运行时不平衡的汽流冲击力会引发汽流激振,以某1000MW汽轮机超高压缸隔板迷宫密封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涡动方程控制转子实现多频涡动,分析了不同偏置量对密封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刚度k_(yy)随涡动频率的增加... 超超临界汽轮机运行时不平衡的汽流冲击力会引发汽流激振,以某1000MW汽轮机超高压缸隔板迷宫密封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涡动方程控制转子实现多频涡动,分析了不同偏置量对密封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刚度k_(yy)随涡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直接阻尼c_(yy)在30Hz以前先降低后不变。随着压比的增加,有效阻尼增大,转子的稳定性提高。各偏置量下直接刚度k_(yy)朝着正方向增大,c_(yy)随频率的增加先大幅度减小最后近似不变,偏置量引起的密封气动特性变化在高压区域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汽流激振 迷宫密封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再热热段疏水管弯头断裂失效分析
14
作者 陶业成 胡杰 +2 位作者 赵月 李文正 王平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6,共4页
为了研究再热热段疏水管弯头断裂的原因,以某火力发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B侧再热热段疏水管为研究对象,对弯头断裂处及附近位置进行了宏观形貌、金相组织、硬度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疏水管材质为P92,规格为38.1mm×5mm,... 为了研究再热热段疏水管弯头断裂的原因,以某火力发电厂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B侧再热热段疏水管为研究对象,对弯头断裂处及附近位置进行了宏观形貌、金相组织、硬度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疏水管材质为P92,规格为38.1mm×5mm,工作温度603℃,工作压力4.79 MPa。结果表明:一方面,疏水管温度存在反复变化情况,管壁的膨胀与收缩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从而产生热应力循环,疏水管弯头产生疲劳损伤,出现热疲劳裂纹;另一方面,弯头外壁存在凹坑,凹坑处易产生裂纹,同时,弯头位置硬度值超过标准上限,使得弯头抗形变能力降低,在排出凝结水过程中,机组负荷变化和排出凝结水的间歇性致使介质流速发生变化,弯头处振动明显,致使弯头处裂纹进一步发展直至出现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疏水管弯头 热疲劳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设计及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蔡小燕 张燕平 +2 位作者 李钰 黄树红 高伟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71-978,共8页
根据MC(Master Cycle)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了基于MC的1 000MW、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确定了相关的热力参数,同时设计了基于常规热力系统结构的对比系统.将这2个热力系统划分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和管道共5个单... 根据MC(Master Cycle)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了基于MC的1 000MW、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确定了相关的热力参数,同时设计了基于常规热力系统结构的对比系统.将这2个热力系统划分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和管道共5个单元,采用分析法计算了各单元的损、损系数和效率指标.结果表明:采用MC系统机组的热经济性比常规热力系统机组的热经济性高,主要体现在MC系统机组中汽轮机系统的热经济性较高,尤其是MC系统机组中汽轮机系统的中压缸、第3~6级加热器具有更高的热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燃煤发电机组 热力系统 MC系统 (火用)分析 热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超超临界机组用Alloy 617 mod时效析出相 被引量:32
16
作者 郭岩 王博涵 +2 位作者 侯淑芳 周荣灿 毕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314-2318,共5页
研究了Alloy617mod在750℃下时效3000h过程的析出相种类及其对室温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Alloy617mod时效后析出M23C6碳化物和γ′相。随时效时间延长,晶内、晶界析出物数量增多,晶界碳化物尺寸和分布无明显变化。经300h时效后,M23C... 研究了Alloy617mod在750℃下时效3000h过程的析出相种类及其对室温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Alloy617mod时效后析出M23C6碳化物和γ′相。随时效时间延长,晶内、晶界析出物数量增多,晶界碳化物尺寸和分布无明显变化。经300h时效后,M23C6和γ′相产生析出强化,提高了合金硬度。晶界碳化物导致界面结合强度降低,晶界成为裂纹的发源地,引起冲击吸收能量降低。时效过程γ′相与基体相保持共格关系,产生共格应力,有利于硬度提高;同时γ′相析出强化使晶界附近难以协调塑性变形,易导致开裂,也引起冲击吸收能量降低。时效300-3000h过程的时效态Alloy617mod硬度和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207-214HB和75~83J,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0℃超超临界机组 ALLOY 617 MOD 时效 硬度 冲击吸收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建玲 朱晓星 +2 位作者 寻新 王伯春 陈厚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3,共5页
以常规智能控制技术和机组自启停控制技术为基础,构建了火电机组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并以某超临界600MW机组为对象,设计了包括3大模块、10个阶段、77个功能组的智能控制系统。与常规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相比,其具备智能增减断点、机... 以常规智能控制技术和机组自启停控制技术为基础,构建了火电机组智能控制系统结构,并以某超临界600MW机组为对象,设计了包括3大模块、10个阶段、77个功能组的智能控制系统。与常规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相比,其具备智能增减断点、机组智能运行、智能剔除故障、智能管理制粉系统、智能投退燃烧器等多项优点,在控制范围及智能化等方面明显优于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机组 自启停 智能控制 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耐热钢HR3C在超超临界机组高温服役25000h后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殷尊 蔡晖 刘鸿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03-109,共7页
通过对材料性能、金相、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SEM)、能谱(energy disperse spectrum,EDS)、氧化皮、碳化物萃取、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e,TEM)等的分析,对在超超临界机组运行5 400和25000h的新型奥... 通过对材料性能、金相、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SEM)、能谱(energy disperse spectrum,EDS)、氧化皮、碳化物萃取、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e,TEM)等的分析,对在超超临界机组运行5 400和25000h的新型奥氏体耐热钢HR3C进行老化研究,经研究表明HR3C运行25000h后性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向火侧室温抗拉强度上升4%,屈服强度下降10%;650℃拉伸性能略有下降;压扁时有脆化,硬度明显提高,表明已发生时效强化;内外壁氧化皮形成致密的Cr2O3层;组织无明显老化,析出物主要为Z相、M23C6和M6C型,碳化物沿晶界较明显析出;运行25000h后析出的碳化物中M6C和M23C6含量明显高于运行5 400 h后析出的含量,表明已有M23C6型碳化物向M6C型碳化物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新型奥氏体 HR3C 性能 析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机组P92钢管件的国产化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丛相州 徐广信 +3 位作者 魏骁 安锦平 彭先宽 惠娜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20,共4页
对超超临界机组P92钢管件研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电站技术中心在P92钢焊接工艺、热压工艺、热处理工艺方面进行的探索,以及典型管件产品的试制情况和有关验证试验。P92钢管件国产化研究的成功,将... 对超超临界机组P92钢管件研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电站技术中心在P92钢焊接工艺、热压工艺、热处理工艺方面进行的探索,以及典型管件产品的试制情况和有关验证试验。P92钢管件国产化研究的成功,将改变目前国内超超临界机组P92钢管件单纯依靠进口的局面,应用前景广阔,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P92钢 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9
20
作者 史进渊 杨宇 +2 位作者 孙庆 崔琦 张兆鹤 《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52-2257,共6页
介绍了超超临界汽轮机蒸汽参数的特点和国外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的发展动向 ,分析了超超临界汽轮机可靠性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 ,旨在推动超超临界汽轮机的技术研究工作。图 1表 1参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汽轮机 可靠性设计 经济性分析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