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6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健 李明操 +1 位作者 蒋忠中 陈晓红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9,共23页
供应链是企业间诱发知识边缘溢出效应的核心渠道,但分析供应链上的知识边缘溢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微观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十分匮乏.本研究创新性地基于供应链关系视角,系统考察制造业中客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在“量”和“质”不同维... 供应链是企业间诱发知识边缘溢出效应的核心渠道,但分析供应链上的知识边缘溢出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微观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十分匮乏.本研究创新性地基于供应链关系视角,系统考察制造业中客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在“量”和“质”不同维度上对其供应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供应商企业绩效产生的连锁反应.研究发现客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对其供应商企业未来绿色技术创新起到了“增量提质”的作用,即引发了其供应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全面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客户集中度高、非国有和南方地区客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供应链溢出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客户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其供应商企业未来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均存在溢出效应.本研究揭示了供应链溢出效应在我国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的隐性促进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以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供应链溢出 企业绩效 知识边缘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溢出与企业融通创新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晓文 李莹 陈南旭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5,共13页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途径,如何借助供应链网络发挥数字化转型的融通创新效应是突破创新困境的关键。文章从供应链溢出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三级供应链网络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是否通过供应链网络溢出对...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途径,如何借助供应链网络发挥数字化转型的融通创新效应是突破创新困境的关键。文章从供应链溢出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三级供应链网络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是否通过供应链网络溢出对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目标企业融通创新,上游供应商企业和下游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沿着供应链网络产生溢出效应,牵引目标企业融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整合促进企业融通创新,上游供应商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前向技术溢出、信息溢出促进目标企业融通创新,下游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后向信息溢出倒逼目标企业融通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融通创新效应越明显,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越高,供应商企业和客户企业对目标企业融通创新的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融通创新 供应链溢出 信息溢出 技术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户数字技术创新对供应商碳排放的影响--供应链资金和创新“双溢出”的传导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芦彩梅 方真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6,共13页
供应链溢出效应的存在使得供应链上的企业行为相互影响。客户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对其自身融资约束的缓解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能够通过供应链资金溢出和创新溢出传导至其供应商企业,进而抑制供应商企业的碳排放。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 供应链溢出效应的存在使得供应链上的企业行为相互影响。客户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对其自身融资约束的缓解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能够通过供应链资金溢出和创新溢出传导至其供应商企业,进而抑制供应商企业的碳排放。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21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客户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对供应商企业碳排放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客户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提高自身的利润增长率和现金流比率,降低供应商企业的应收账款占比,并同时降低自身和供应商企业的KZ指数、提高自身和供应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即可以通过供应链资金溢出效应缓解供应商企业的融资约束、通过供应链创新溢出效应促进供应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进而助力供应商企业碳减排;当客户为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时、供应商高管具有海外背景和属于非重污染行业时,客户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对供应商企业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因此,在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同时,应完善供应链协同发展机制,增强供应链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供应链资金溢出 融资约束 供应链创新溢出 绿色技术创新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溢出与关键技术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皮建才 罗禹涵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72,共18页
关键技术体系的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探寻这一基于优秀智能工厂、平台的试点示范与推广行为是否以及如何有助于带动区域内非试点企业进行关键技术创新。实证分析发现:(1)政... 关键技术体系的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前提。本文将中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探寻这一基于优秀智能工厂、平台的试点示范与推广行为是否以及如何有助于带动区域内非试点企业进行关键技术创新。实证分析发现:(1)政策显著地提高了同城市非试点企业的关键技术创新水平。(2)知识溢出效应与市场探索效应是重要渠道。(3)关键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更容易发生在融资约束问题小、所处市场集中度高、受研发补贴多的企业身上。非关键技术创新则并不会明显受上述因素制约。(4)非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水平也有显著提升,各企业的关键技术创新策略呈现稳中求进的特征。综合上述发现,本文为我国如何进一步以点带面攻关核心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关键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赋能”企业绿色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舒家先 杨宇翔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5,共15页
以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内部投入与外在激励的视角考察金融科技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溢出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内部投入与外在激励的视角考察金融科技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溢出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两个途径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产生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在环境规制较强的地区、重污染行业以及科技属性较低的企业中的表现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绿色创新 技术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户环境规制、供应链溢出与企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被引量:2
6
作者 钱先航 张新然 邱善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6,共20页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客户环境规制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客户所在城市受到试点政策影响后,企业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会显著提高。其影响机制是,客户环境规制可以增加企业的关系专用性投资并提高供应链...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客户环境规制的供应链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客户所在城市受到试点政策影响后,企业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会显著提高。其影响机制是,客户环境规制可以增加企业的关系专用性投资并提高供应链知识共享水平。这一溢出效应在高科技行业、市场地位与产品独特性较高及客户议价能力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此外,客户环境规制带来的供应链溢出效应会提升企业的绿色投资者关注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与大客户稳定性。本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低碳城市试点 供应链溢出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集聚何以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基于知识溢出与市场竞争双重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迪 张芷媛 汪小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58,共10页
作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高技术产业集聚已成为赋能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域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 作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高技术产业集聚已成为赋能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域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同时,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绿色创新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东、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虹吸效应显著抑制邻近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具有正向辐射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知识溢出与市场竞争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但东部地区知识溢出的中介作用大于西部地区,而在中部地区不显著;市场竞争的中介效应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存在遮掩效应,在西部地区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聚 绿色技术创新 知识溢出 市场竞争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家庭-工作资源外溢对员工创造力影响机制研究
8
作者 苏宗伟 姚祈春 杜娟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探索创业型企业员工创造力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家庭角色对员工工作创造力可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引入创造力认知的双路径模型,检验了员工家庭—工作资源外溢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 探索创业型企业员工创造力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家庭角色对员工工作创造力可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引入创造力认知的双路径模型,检验了员工家庭—工作资源外溢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家庭—工作资源外溢可以通过提高认知灵活性和认知持久性进而提升员工创造力;在信息通信技术情境下员工的认知灵活性可以更好地被家庭资源激发,但认知持久性则会被削弱。进一步研究发现,高工作正念的员工可以抵御信息通信技术使用对认知持久性的负面作用。研究结论为信息通信技术情境下创业企业员工创造力的家庭来源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工作资源外溢 认知灵活性 认知持久性 创造力 信息通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金融要素扭曲吗?
9
作者 张林 蒋李雯 丁晓兰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7,共16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缓解金融市场资源错配和促进金融要素价格均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要素扭曲的影响及作用机...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缓解金融市场资源错配和促进金融要素价格均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要素扭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缓解本地区金融要素扭曲,而且能够对周边地区金融要素扭曲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金融要素扭曲的缓解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地区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地区更显著,但政府数字经济发展关注度高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能会加剧本地区金融要素扭曲。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和推动科技创新缓解金融要素扭曲。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金融要素扭曲 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技术密集类产业融合的理论机制与路径研究
10
作者 龚新蜀 赵丽玉 谢晓利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的技术密集类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赋能产业融合,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依托科技创新与网络载体,进而赋能产业融... 基于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港澳台)的技术密集类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赋能产业融合,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依托科技创新与网络载体,进而赋能产业融合;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产业融合效果更显著;相比现代服务业发达区,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区数字经济的产业融合效果更为明显;并且这种影响效果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建议推动数字经济创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动能;打造数字融通共享平台,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模式;实施动态化战略,构建产业融合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密集类 产业融合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撤出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与技术双溢出的视角
11
作者 田泽 张丽敏 任阳军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10,共11页
外资撤出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逆向过程,其引致的供应链稳定性风险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循环质量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撤出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撤出会显著削... 外资撤出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逆向过程,其引致的供应链稳定性风险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循环质量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实证检验了外资撤出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撤出会显著削弱供应链韧性,其作用路径是通过资金链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创新链降低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的传导效能。从异质性角度看,非国有、资产密集型、高虚拟集聚及环境敏感性高的企业受外资撤出冲击更为显著。外资撤离的削弱作用存在行业内多级溢出;自贸区设立对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与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具有双重积极效应。本文为企业进一步吸引和有效利用外资,增强供应链质量和效益提供重要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撤出 供应链韧性 资金链 创新链 融资约束 技术溢出 虚拟集聚 环境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FDI提升了“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吗——基于双向技术溢出视角
12
作者 庞磊 赵莹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60,共13页
中国积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应对产业链结构变化,通过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破解“卡脖子”产业链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利用2000—2023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结合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延长表数据,聚... 中国积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应对产业链结构变化,通过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破解“卡脖子”产业链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利用2000—2023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结合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延长表数据,聚焦双向FDI能否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研究发现:①双向FDI能有效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其对产业链中心度的提升作用强于产业链中介度;②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为百分位数的增函数,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双向技术溢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FDI技术溢出;③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在双向FDI与“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之间发挥单一中介作用;④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存在内部“双门槛”和外部“单门槛”效应;⑤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存在区域、产业和时段异质性。据此,提出加大双向直接投资扶持力度、加速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破解“卡脖子”产业链技术瓶颈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FDI “卡脖子”产业链 技术溢出 自主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13
作者 赵明亮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6,共14页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科技创新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评价科技创新能力,深入阐述双循环协调发展的内涵,并构建国内、国际循环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就科技...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科技创新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评价科技创新能力,深入阐述双循环协调发展的内涵,并构建国内、国际循环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就科技创新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增长态势,但协调水平普遍较低,仅有北京达到了良好协调标准。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增长曲线的转折点具有很强的同步性,这表明双循环协调发展受宏观因素影响。北京等11个省份国际循环相对滞后,浙江、广东和山东的国际循环发展水平突出。此外,科技创新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不同权重矩阵下空间溢出效应的显著性略有差异,更换核心变量度量方式以及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沿海和沿边、黄河流域地区的影响效应展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文章系统地测度了省域层面科技创新和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论证了科技创新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新质生产力培育下制定科技创新政策、补齐循环短板,以及高效推进双循环战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双循环耦合协调度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我国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
14
作者 陈清华 李瑞宁 张宁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16,24,共10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力量。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标体系,获取2011一202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基尼系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力量。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标体系,获取2011一2021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基尼系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西部地区特征,且区域间差异逐步下降;农业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与中部、西部与东北部地区相比,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更高;农业新质生产力对邻近省份乡村产业振兴的空间效应具有稳定性和时间叠加效应。基于此,提出提高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力及要素配置效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完善农业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发展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乡村产业振兴 科技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为何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以上市公司与高校合作专利为对象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开国 卢允之 周彤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11,共13页
本文利用我国重要学术科研机构以及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若企业在过去5年内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数量提高100%,则其在未来5年独立申请的专利数量增加56%~79%。产... 本文利用我国重要学术科研机构以及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若企业在过去5年内产学研合作专利申请数量提高100%,则其在未来5年独立申请的专利数量增加56%~79%。产学研合作通过知识学习、人才吸纳、缓解技术外溢三条渠道促进企业自身创新质量提升,企业专利原创性和深研性得到显著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重视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及市场化程度均对上述促进效应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其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大于政府重视程度及市场化程度。此外,分位数回归结果展示了政府与市场发挥调节作用的边界,即两者分别对于创新能力较强和较弱的企业发挥相对更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企业技术创新 知识学习 人才吸纳 缓解技术外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参混及董事高管委任对OFDI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崇 岳梦瑶 +1 位作者 顾丹 张佳奇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2-482,共11页
在逆向技术溢出视域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高阶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围绕公司治理改革中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逐层深入的研究主线,实证检验外资参混对OFDI国企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其他非国有性质股东参混,外资参混更有利于促进O... 在逆向技术溢出视域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高阶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围绕公司治理改革中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逐层深入的研究主线,实证检验外资参混对OFDI国企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其他非国有性质股东参混,外资参混更有利于促进OFDI国企绿色创新。中介机制检验发现,外资参混可以通过外资委派董事、任用外籍高管促进OFDI国企绿色创新,且相较于经营层任用外籍高管的间接作用,决策层外资委派董事的间接作用显著增强;当投资外资股东或外籍高管来源国时,外资参混对OFDI国企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外资参混对OFDI国企的绿色创新促进作用,在较高地区市场化水平、先进制造行业和较高国际化程度的OFDI国企中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技术溢出 混合所有制改革 外资持股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人才集聚能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吗?——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鲍鹏程 尹朝静 杨坤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共19页
探究创新人才集聚与碳排放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各城市碳排放绩效,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创新人才集聚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对异质性表现和空间效应进... 探究创新人才集聚与碳排放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各城市碳排放绩效,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创新人才集聚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对异质性表现和空间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创新人才集聚能够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人才集聚可以通过增强可持续竞争力和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两个作用渠道提升城市碳排放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人才集聚对碳排放绩效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大中城市、强吸引力城市和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城市中更为显著。空间效应分析发现,创新人才集聚能够抑制空间关联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经验研究不仅证实了创新人才集聚在提升碳排放绩效、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地位,也为地方政府完善人才战略布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集聚 碳排放绩效 可持续竞争力 绿色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俊珺 杜文豪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56,共10页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从“技术进步”和“要素升级”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测度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探讨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新质生...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从“技术进步”和“要素升级”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测度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区、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探讨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且促进效应呈“东部>西部>东北>中部”的梯度分布。数字经济通过结构优化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推动本地区发展,但对邻近地区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技术进步 要素升级 空间溢出 结构优化 技术创新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否成为出口质量升级的来源?
19
作者 王馗 胡峰 秦翠竹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97,共21页
针对当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遭遇瓶颈以及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突出优势这一事实,文章以国内市场潜力表征超大规模市场并将其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置于统一分析框架,利用2001—2015年微观企业数据对国内市场规模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 针对当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遭遇瓶颈以及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突出优势这一事实,文章以国内市场潜力表征超大规模市场并将其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置于统一分析框架,利用2001—2015年微观企业数据对国内市场规模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超大规模市场通过扩大技术外溢、促进中间品共享和差异化产品竞争三个机制来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主要促进一般贸易和非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此外,文章还发现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但有助于企业内新产品和旧产品质量提升,还通过存续企业资源再配置效应和退出企业效应促进行业整体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区分行业上下游可以发现,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可以通过行业关联效应带动上下游行业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这一系列结果证实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够成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动力来源。文章的研究对于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企业在出口产品中的竞争优势,探寻出口质量升级的动力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出口产品质量 技术溢出 中间投入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与衰减边界的视角
20
作者 汤慧敏 刘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345,共11页
农业低碳发展对中国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是关键驱动力。基于2005—2023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衰减边界,并探讨其内在机制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 农业低碳发展对中国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是关键驱动力。基于2005—2023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及衰减边界,并探讨其内在机制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即“高—高”与“低—低”集聚;农业技术进步不仅能降低本地农业碳排放强度,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减排;农业前沿技术进步与农业综合技术效率均对本地及邻近地区农业碳减排有积极影响,但前者起主导作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直接减排效果显著但空间溢出效应微弱,中西部地区虽呈现空间负相关性,但农业技术进步在推动碳减排上作用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加呈“倒U形”变化,400 km范围内逐渐增强,在400~700 km范围内显著减弱,超出700 km则不再显著。因此,要持续强化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消除技术扩散障碍,优化技术布局与资源配置,实施差异化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碳排放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