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PCR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孟晓琴 赵淑娟 张晓霞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进步,数字PCR(dPCR)技术逐渐突破瓶颈,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dPCR通过将反应体系分割为数万个微小独立反应单元,实现核酸模板的绝对定量分析,具有无需标准曲线、对抑制剂耐受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进步,数字PCR(dPCR)技术逐渐突破瓶颈,展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dPCR通过将反应体系分割为数万个微小独立反应单元,实现核酸模板的绝对定量分析,具有无需标准曲线、对抑制剂耐受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显著优势。目前,dPCR在猪、牛、羊、禽等动物疫病检测中展现出应用潜力,能够检测早期感染或混合感染,支持流行病学研究,监测治疗效果,并实现病原体核酸浓度的绝对定量分析。然而,与qPCR相比,dPCR在寄生虫病检测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高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PCR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检测成本的降低,dPCR有望在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研究和无症状携带病原动物的识别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pcr技术 动物疫病诊断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刘存 刘砚涵 +6 位作者 祝夕超 李法凯 张栋 邵新宇 田野 孙圣福 陈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了建立鸽圆环病毒(PiCV)的快速检测方法,依据PiCV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检测PiC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44×10,1~1.44×10^(7)/μL拷贝标... 为了建立鸽圆环病毒(PiCV)的快速检测方法,依据PiCV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检测PiC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构建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44×10,1~1.44×10^(7)/μL拷贝标准品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866;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其检测病毒系列含量下限为14.4拷贝/μL;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鸽新城疫病毒、鸽疱疹病毒、鸽腺病毒等病毒及鸽组织DNA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批内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介于0.454%~0.473%,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介于0.367%~0.869%。与传统普通PCR方法相比,所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更高,临床样品PiCV检出率更高,两者检测符合率为93.75%。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检测鸽圆环病毒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PiC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主动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圆环病毒 荧光定量pcr Rep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3
作者 王星月 杨志远 +5 位作者 林健 张紫萱 周雨婷 程慧敏 刘月焕 胡格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5-342,共8页
为实现对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的快速检测,建立了针对Cap基因的Pi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PiC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PiCV核衣壳蛋白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 为实现对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 PiCV)的快速检测,建立了针对Cap基因的PiCV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PiC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针对PiCV核衣壳蛋白Ca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此外,还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全面评估。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147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对阳性代表样本的Cap全长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10^(4)至1×10^(8)拷贝·μL^(-1)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到1×10^(1)拷贝·μL^(-1),显著高于传统PCR方法。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不与其他常见鸽病病原产生交叉反应。采用本试验方法检测的147份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肉鸽和信鸽临床样本PiCV阳性率为85.0%,阳性样本的Cap全长序列分析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6株分离株相似性在89.8%~97.5%之间,与PiCV HeBeiTS2021株在同一个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建立的PiCV荧光定量PCR方法具备灵敏、特异和稳定等优点,可用于PiCV的快速检测,同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2022—2023年华北和西北部分地区PiCV感染率较高,为我国PiCV的防控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圆环病毒 Cap基因 荧光定量pcr 分子流行病学 遗传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纳米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4
作者 梁谦学 朱正 +4 位作者 王博永 李连燕 吴文德 李恭贺 郑喜邦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5,共6页
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犬巴贝斯虫(Babesia canis)和犬埃立克体(Ehrlichia canis)的双重纳米PCR(nano-dPCR)方法。以疑似犬巴贝斯虫病和埃立克体病血样DNA为模板,用常规双重PCR和双重纳米PCR检测犬巴贝斯虫18S rRNA和犬埃立克体16S rRNA... 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犬巴贝斯虫(Babesia canis)和犬埃立克体(Ehrlichia canis)的双重纳米PCR(nano-dPCR)方法。以疑似犬巴贝斯虫病和埃立克体病血样DNA为模板,用常规双重PCR和双重纳米PCR检测犬巴贝斯虫18S rRNA和犬埃立克体16S rRNA,并对PCR的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双重纳米PCR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和灵敏性,与其他4种犬常见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对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的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2.07×10^(3)和1.92×10^(3)copies/μL,其灵敏性比常规PCR高100倍。为了解南宁地区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的流行情况,采用该方法对来自南宁市5家宠物医院的152份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感染率分别为2.63%和9.87%,混合感染率为1.32%。该双重纳米PCR方法为犬巴贝斯虫和埃立克体病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纳米pcr 犬巴贝斯虫 犬埃立克体 病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5
作者 于江玮 程慧敏 +4 位作者 林健 杨宝琳 黄程 杨志远 胡格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5-773,共9页
为建立一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DPV US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DPV-US6标准品,对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DP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 为建立一种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基于DPV US 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重组质粒DPV-US6标准品,对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应用于DP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增殖及人工感染鸭器官组织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成功建立了DPV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可以达到10 copies·μL^(-1),与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鸭甲型肝炎病毒(I型和III型)和鸭衣原体均无交叉反应,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0%。DPV-AX株感染CEF细胞后,病毒核酸拷贝数检测结果表明,4~8 h病毒增殖缓慢,12~60 h迅速上升,60 h达到最高峰,72~144 h逐渐下降,与TCID 50法测定的病毒滴度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相关性,可实现拷贝数替代TCID 50。DPV人工感染鸭组织脏器的病毒载量分布检测表明,肝脏中的病毒载量最高。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为研究DPV-AX株在CEF上的增殖规律提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US 6基因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增殖规律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中活性益生菌三重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赵磊 刘洋 +3 位作者 凌李维 柳鑫燕 赵渝 吴浩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0,共8页
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市场发展的重要赛道,精确定量产品中活性益生菌对保障其营养功能至关重要。文章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为研... 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市场发展的重要赛道,精确定量产品中活性益生菌对保障其营养功能至关重要。文章以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为研究对象,采用种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合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色,基于芯片式数字PCR技术建立了发酵乳中活性益生菌的三重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组引物和探针均能特异性扩增目标菌株,无交叉反应,且20μg/mL的PMA能够有效抑制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死菌DNA的扩增。该检测方法对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灵敏度分别为1.65、2.20、2.16 copies/μL,重复性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2%~8.69%,成功实现了对发酵乳中3种常见益生菌的活菌定量检测。为益生菌发酵乳中活菌检测的标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PMA 种特异性 芯片式数字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5种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7
作者 王雪容 张宇 +3 位作者 张海森 杨王浩 靳亚平 陈华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无乳链球菌ef-tu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Khe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无乳链球菌ef-tu基因、肺炎克雷伯氏菌Khe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和肠炎沙门氏菌inv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并进行特异性试验,同时分别构建含病原菌基因的pMD-19T重组质粒进行灵敏性试验。结果显示,多重PCR反应的最适引物工作浓度为0.8μmol/L,最适退火温度为59.6℃,最佳延伸时间为40 s,最合适的循环数为30次;优化后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可扩增出5种目标病原菌的特异性条带;5种病原菌PCR检测灵敏度可达到5 copies/μL。进一步利用该多重PCR反应体系对采集的108份乳房炎乳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108份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7.8%,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3.1%、8.3%、34.3%、8.3%、5.6%。结果表明,建立了一种具有良好特异性和灵敏性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在临床生产实践中可用于快速鉴定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为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防控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病原菌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o-temperature modeling of lamellar cathode arc
8
作者 李渊博 刘兴 叶韬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20-139,共20页
A three-dimensional, two-temperature(2T) model of a lamellar cathode arc is constructed,drawing upon the conservation equations for mass, momentum, electron energy, and heavy particle energy, in addition to Maxwell... A three-dimensional, two-temperature(2T) model of a lamellar cathode arc is constructed,drawing upon the conservation equations for mass, momentum, electron energy, and heavy particle energy, in addition to Maxwell's equations. The model aims to elucidate how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electrons and heavy particles affect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in a lamellar cathode arc. This is achieved by solving and comparing the fields of electron temperature,heavy particle temperature, fluid flow, current density, and Lorentz force distribution under varying welding curr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uiding effect of the lamellar cathode on current density, the inertial drag effect of moving arc, and the attraction effect of Lorentz force at the lamellar cathode tip primarily gover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rc's physical fields. The guiding effect localizes the current density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lamellar cathode, particularly where the discharge gap is minimal. Both the inertial drag effect and the attraction effect of Lorentz force direct arc flow toward its periphe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forementioned factors, the physical fields of the lamellar cathode arc undergo expansion and shift counter to the arc's direction of motion. A reduction in welding current substantially weakens the guiding effect,causing the arc's physical fields to deviate further in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arc motion. In comparison with a cylindrical cathode arc, the physical fields of the lamellar cathode arc are markedly expanded, leading to a reduction in current density, electron temperature, heavy particle temperature, cathode jet flow velocity, and Lorentz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two-temperature model welding 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羊泰勒虫PCR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周娜 李才善 +6 位作者 赵雪晴 阿布都卡迪尔·米吉提 邓聿钤 刘诗语 石文玉 郭庆勇 巴音查汗·盖力克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2-1300,共9页
【目的】探究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和阿瓦提县羊泰勒虫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及发病情况。【方法】通过PCR方法对柯坪县和阿瓦提县养殖场的78份绵羊血液样品进行羊泰勒虫病病原检测,将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泰勒虫... 【目的】探究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和阿瓦提县羊泰勒虫分类和遗传多样性及发病情况。【方法】通过PCR方法对柯坪县和阿瓦提县养殖场的78份绵羊血液样品进行羊泰勒虫病病原检测,将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泰勒虫种18S rRNA序列进行相似性对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柯坪县和阿瓦提县羊泰勒虫病的PCR总阳性率为84.6%(66/78),柯坪县阳性率为73.3%(22/30),阿瓦提县阳性率为91.7%(44/48)。测序获得的6条代表性序列相似性>93%,与GenBank数据库中绵羊泰勒虫18S rRNA相似性>97%。遗传进化树显示,绵羊泰勒虫、环形泰勒虫、鹿泰勒虫等9种泰勒虫具有独立分支,绵羊泰勒虫与环形泰勒虫为近缘种,与土耳其、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对中国、伊拉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7个国家共50条绵羊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单倍型分析后发现,这些序列分布于16个单倍型中。本研究所获得的其中5条序列与来自中国河南、甘肃的序列分布在Hap_1,另1条作为Hap_16单独存在。以中国、伊拉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4个国家共47条序列对绵羊泰勒虫种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国家的绵羊泰勒株均存在分离位点,伊拉克分离株核苷酸多样性高,中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分离株核苷酸多样性低。土耳其分离株平均差异数值最高,说明种群内基因频率分布分散,遗传差异大;中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分离株平均差异数值较低,说明遗传差异较小。土耳其、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分离株的单倍型多样性>0.5,以伊拉克分离株值最高,反映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中国分离株单倍型多样性为0.250,说明遗传多样性较低。上述4个国家的Tajima’s D值均<0,说明种群偏移了遗传平衡状态,可能是种群扩张的结果。【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和阿瓦提县的羊普遍存在泰勒虫感染的情况,其主要病原为绵羊泰勒虫,未检测到尤氏泰勒虫与吕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与这2种泰勒虫亲缘关系较远;来自不同地区的绵羊泰勒虫种群单倍型和遗传多样性丰富,且种群正在发生扩张。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阿克苏地区羊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控及地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虫 pcr检测 遗传进化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PCR快速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的插入拷贝数
10
作者 董晓静 夏启玉 +3 位作者 降彦苗 刘国庆 程汝宏 赵辉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近年来,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的转基因育种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建立简单快速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的方法。从糜子基因组中筛选了一个单拷贝基因SD1,并以其为内参基因,以潮霉素抗性基因(Hyg)为外源基因,建立了数... 近年来,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的转基因育种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建立简单快速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的方法。从糜子基因组中筛选了一个单拷贝基因SD1,并以其为内参基因,以潮霉素抗性基因(Hyg)为外源基因,建立了数字PCR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的方法。并以数字PCR鉴定的一个双拷贝样品为参照样本,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的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D1为单拷贝基因,可作为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检测的内参基因。数字PCR法检测的转基因糜子样品中,9份样品均为单拷贝或双拷贝插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转基因糜子样品中,10份样品为单拷贝或双拷贝插入,其余13份样品均为多拷贝插入;对其中的4份低拷贝样品也进行了数字PCR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表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基因糜子中外源基因低拷贝时的准确度较高。本研究建立的数字PCR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适合在样品数量较少时使用,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低拷贝插入时准确度较高,且成本低廉,适合从大量转基因株系中初筛出的低拷贝插入株系。这2种方法均可简单快速地检测糜子转基因育种中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糜子 外源基因 插入拷贝数 数字pcr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E和gB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王慧荣 刘艺 +4 位作者 刘文俊 杨丽华 董春光 韩文儒 武守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79,共6页
为了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根据IBRV gE和gB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经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IBRV gE和gB基因的SYBR GreenⅡ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 为了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根据IBRV gE和gB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经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IBRV gE和gB基因的SYBR GreenⅡ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重组质粒标准品pUC57-gE、pUC57-gB,结果显示浓度在10^(8)~10^(4)拷贝/μL时与Ct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7、0.996;该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pUC57-gE、pUC57-gB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4.74×10^(2)拷贝/μL、2.60×10^(2)拷贝/μL,敏感性较高;利用该方法检测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伪狂犬病病毒(PRV)、牛冠状病毒(BCoV)、巴氏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只有IBRV检测为阳性,说明该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5%,稳定性高。利用该方法和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分别对58份牛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符合率达98.3%。该方法具有强稳定性和高敏感性的特点,能为IBRV的检测和鉴别IB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苗株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 gB和gE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定量PCR检测和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湖北省蛋鸡滑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
12
作者 王纯 王晴 +8 位作者 吴晓倩 胡婷 崔卫涛 裴洁 宋铁平 胡思顺 张万坡 李自力 周祖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6-1407,共12页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 近年来,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在鸡群中的感染率日益上升。湖北省蛋鸡存栏规模较大,各蛋鸡品种均有饲养,目前湖北省蛋鸡群MS感染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开展湖北省规模蛋鸡养殖场鸡群MS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探究MS在产蛋壳顶端异常(eggshell apex abnormality,EAA)蛋鸡输卵管中的分布。采集湖北省36个规模蛋鸡养殖场82个鸡群血清和气管棉拭子各1637份,利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MS载量,ELISA试剂盒检测免疫鸡群和非免疫鸡群血清抗体,并对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进行MS载量、病理切片和MS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样本中,喉气管拭子MS阳性率9.41%;血清抗体阳性率92.24%,其中非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89.04%,且6月龄抗体达100%阳性,免疫鸡群抗体阳性率95%;36个规模场中有26个(72.22%)MS感染阳性场,82个鸡群中有61个(74.39%)感染阳性群;10个蛋鸡品种均有MS感染。产EAA蛋的鸡输卵管部位检出MS且膨大部的载量极显著高于子宫部、峡部和漏斗部(P<0.01),子宫部显著高于峡部和漏斗部(P<0.05);在产EAA蛋的蛋鸡输卵管中,峡部和子宫部出现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和腺体肿大以及膨大部出现腺体上皮细胞脱落和坏死,子宫部和峡部的黏膜上皮以及膨大部的黏膜上皮和管状腺周围都有MS阳性信号检出,其中膨大部和子宫部阳性信号最强。综上,湖北省蛋鸡场MS感染严重,不同品种均有感染,MS主要定植在蛋鸡输卵管子宫部和膨大部中并造成病理损伤。本研究为湖北省蛋鸡MS感染情况的认识和MS引起EAA蛋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支原体 蛋壳顶端异常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技术的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彩霞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2期31-33,共3页
为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障食品安全,本文探讨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食品腐败微生物、加工污染微生物以及微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优... 为提高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障食品安全,本文探讨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其在食源性致病菌、食品腐败微生物、加工污染微生物以及微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优势。分析认为,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检测的显著优势,但其应用效果受样品预处理、检测环境稳定性、人员操作水平以及标准化流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于此,应当加强检测样品的规范采集与制备,保障检测环境的稳定性,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制定并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以推动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广泛应用,从而保障食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微生物检测 pcr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轮状病毒微滴式数字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4
作者 谢世斌 郑辉 +6 位作者 沙洲 房琳琳 尼博 张慧 董雅琴 魏荣 崔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更加灵敏的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检测方法,为BRV的病原学调查及畜牧养殖行业疫病防控提供更加准确和灵敏的技术支持。根据BRV VP6基因组序列,利用Oligo7.56软件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与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 本研究旨在建立更加灵敏的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检测方法,为BRV的病原学调查及畜牧养殖行业疫病防控提供更加准确和灵敏的技术支持。根据BRV VP6基因组序列,利用Oligo7.56软件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与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BRV的微滴式数字RT-PCR方法,同时开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14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83 copies/μL,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均无交叉反应。对14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4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8.57%,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00%。综上说明,本研究建立的BRV微滴式数字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为BRV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轮状病毒 VP6基因 微滴式数字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aqman-MGB多重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系
15
作者 王凤军 王美蓉 +1 位作者 郑如福 陈锦辉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19,共9页
通过NCBI比对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2、SOYA 305423转基因大豆的序列同源性,在种属特异性区域设计多重引物和特异性荧光探针,同时提取基因组DNA,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探针浓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程序,建立同时检测4种转... 通过NCBI比对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2、SOYA 305423转基因大豆的序列同源性,在种属特异性区域设计多重引物和特异性荧光探针,同时提取基因组DNA,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探针浓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反应程序,建立同时检测4种转基因大豆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并对建立的实时荧光PCR反应进行特异性,重复性、灵敏性和适用性等方法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2、DP305423靶标序列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1524x+36.958,y=-3.1689x+38.828,y=-3.469x+37.933和y=-3.4839x+39.644;相关系数R 2分别为0.994、0.997、0.995和0.992;扩增效率分别为107%、106%、94.2%和93.7%,检出限可达9个拷贝,方法特异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是一种快速、经济、实用的检测方法,可对转基因大豆品系及其转化体成分进行大批量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品系鉴定 多重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PCR的鱼肉制品中帝王鲑、银鲑、粉鲑源成分的快速检测及定量研究
16
作者 李杰 赵玉强 +3 位作者 刘艳飞 沙玉彪 刘应炜 钱云开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9-326,共8页
建立一种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检测帝王鲑、银鲑和粉鲑源性成分的方法。根据帝王鲑和银鲑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以及粉鲑的COI基因序列设计Taq Man引物和探针组合,通过优化扩增反应体系进行实时荧光PCR扩增,达到快速检测帝王鲑、银鲑... 建立一种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检测帝王鲑、银鲑和粉鲑源性成分的方法。根据帝王鲑和银鲑的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以及粉鲑的COI基因序列设计Taq Man引物和探针组合,通过优化扩增反应体系进行实时荧光PCR扩增,达到快速检测帝王鲑、银鲑和粉鲑源性成分的目的。该方法特异性良好,耗时短,反应只需1 h;帝王鲑的基因组DNA灵敏度可达到10-1 ng;在与罗非鱼粉混合的鱼肉制品中可检测,质量分数灵敏度达到0.1%,质量分数误差≤±5.0%;银鲑的基因组DNA灵敏度可达到1 ng;在与罗非鱼粉混合的鱼肉制品中可检测,质量分数灵敏度达到1%,质量分数误差≤±7.7%;粉鲑的基因组DNA灵敏度可达到1 ng;在与罗非鱼粉混合的鱼肉制品中可检测,质量分数灵敏度达到1%,质量分数误差≤±2.8%。该方法检测特异性强、所需时间短、灵敏度高、质量分数误差小,可满足帝王鲑、银鲑和粉鲑真伪鉴别和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帝王鲑 银鲑 粉鲑 实时荧光pcr 检测 真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漆保险杠聚丙烯PCR材料性能研究
17
作者 付雪梅 王志白 +3 位作者 韦啸 赖礼汇 雷亮 戴昌发 《汽车实用技术》 2025年第5期82-87,共6页
后消费者回收(PCR)材料在汽车保险杠等关键部件上的应用受限于其力学性能不足、油漆附着力差、易起泡等问题,文章研究不同再生料聚丙烯(PP)性能的对比研究,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再生料PP,并应用于PP+三元乙丙橡胶(EPDM)-TD20规格材料中,探... 后消费者回收(PCR)材料在汽车保险杠等关键部件上的应用受限于其力学性能不足、油漆附着力差、易起泡等问题,文章研究不同再生料聚丙烯(PP)性能的对比研究,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再生料PP,并应用于PP+三元乙丙橡胶(EPDM)-TD20规格材料中,探讨其力学、喷漆及水煮起泡性能。结果表明,再生料的例学性能较新料略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红外谱图显示,所有试样主要成分均为PP树脂。水煮起泡实验表明,新料PP1>再生料PP2>再生料PP3=再生料PP4;在PP+EPDM-TD20规格体系内,相较于再生料PP3,再生料PP2的力学、耐水煮起泡性能更优,表明再生料PP2表层与油漆之间的表面界面结合力和对油漆中有机小分子的吸附能力较强,在高温水煮条件下不出现小分子脱附,避免因为界面层被剥离出现起泡和起皱等缺陷。当再生料PP2含量为30%,聚烯烃弹性体(POE)含量为20%时,试样的力学性能和喷漆性能最优,百格附着力测试和水煮起泡测试均合格,满足保险杠材料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pcr材料 喷漆保险杠 水煮起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呼吸道病原体四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8
作者 沈思思 冯万宇 +9 位作者 陈亮 兰世捷 李丹 张蕾 周景明 刘雪松 张国华 王欢 王岩 刘文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3期5-8,共4页
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牛腺病毒3(BAdV-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溶血性曼氏杆菌(MH)和牛冠状病毒(BCoV)的四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AdV-3、BRSV、MH和BCo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4对,通过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的筛选... 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牛腺病毒3(BAdV-3)、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溶血性曼氏杆菌(MH)和牛冠状病毒(BCoV)的四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BAdV-3、BRSV、MH和BCo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4对,通过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的筛选,并验证了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BAdV-3、BRSV、MH和BCoV的四重PCR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结果显示,最佳退火温度为54℃,最佳引物浓度为0.5μmol/L;其特异性结果显示四重PCR只能检出BAdV-3、BRSV、MH和BCoV 4种病原体,对BAdV-3、BRSV、MH和BCoV最低检出限分别为1.67×10^(4)、1.58×10^(4)、1.75×10^(3)、1.29×10^(3)copies/μL,建立的四重PCR对4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四重PCR方法可用于BAdV-3、BRSV、MH和BCoV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支原体 冠状病毒 四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方法的研究
19
作者 杨晓娟 郭志武 +4 位作者 马红丽 杨友锋 王浩 王奕江 李振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5期146-149,167,共5页
目的基于多重PCR、特异引物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并对其性能指标及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使用EGFR基因序列针对21个突变位点设计引物探针,并对提取参数、反应体系、扩增程序进行优化,使... 目的基于多重PCR、特异引物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并对其性能指标及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使用EGFR基因序列针对21个突变位点设计引物探针,并对提取参数、反应体系、扩增程序进行优化,使用EGFR假病毒颗粒及临床样本,对构建试剂的性能指标及临床检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次构建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 ng/反应体系可检出1.0%的突变基因,精密度?Ct的变异系数(CV)均≤5.0%。临床验证研究中研制试剂与对比试剂同时检测1087例肺癌样本,阴、阳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均为100%,Kappa系数≥0.75。结论本研究自主构建的检测方法可实现高灵敏度检测,并与已上市同类产品具有等效性,满足行业标准及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荧光pcr 性能评价 临床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商品化PRRSV美洲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性能比对
20
作者 高晓龙 栗云鹏 +5 位作者 李志军 张启龙 傅彩霞 高敏 雷琪莉 王林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80-86,共7页
为评价不同品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性能,选择6种市售商品化试剂盒,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以及临床样品检测符合率等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对于PRRSV... 为评价不同品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性毒株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性能,选择6种市售商品化试剂盒,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以及临床样品检测符合率等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对于PRRSV美洲经典毒株VR2332和高致病性毒株JXA1,A品牌试剂盒最低检测限均可达到1 copy/μL,D品牌试剂盒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00和1000 copies/μL,其他品牌试剂盒最低检测限为1~10 copies/μL;6种试剂盒对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细小病毒(PPV)的检测均为阴性,特异性良好;对不同浓度模板进行检测,除1个变异系数为6.5%以外,其余均小于5.0%,重复性较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F品牌试剂盒阴性样品检测符合率为95%,其余试剂盒为100%;D品牌试剂盒阳性样品检测符合率为50%,其余试剂盒为100%。综上所述,6种试剂盒的特异性、重复性均较好,但其敏感性及临床检测性能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在使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检测PRRSV前,对其性能进行科学评估,选用性能良好的试剂盒以满足检测需求。本研究为检测机构和养殖场选择PRRSV检测试剂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美洲经典毒株 高致病性毒株 pcr检测试剂盒 性能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