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aking method under 2-dimension uncertain linguistic variables 被引量:4
1
作者 JIANG Kexin ZHANG Quan YAN Mant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6期1254-1261,共8页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uncertain multiple 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where 2-dimension uncertain linguistic variables(2DULVs)are used as the reliable way for the experts to express their f...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uncertain multiple 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where 2-dimension uncertain linguistic variables(2DULVs)are used as the reliable way for the experts to express their fuzzy subjective evaluation information.Firstly,in order to measure the 2DULVs more accurately,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compare two 2DULVs,called a score function,while a new function is defined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2DULVs.Secondly,two optimization models are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xperts and attributes based on the new distance formula and a weighted average operator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each alternative.Then,a score function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anking of the alternatives.Fin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oved by an illustrated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imension uncertain linguistic variables(2DULVs) multi-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aking problem score function distance formu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zation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for Singular Decoupling Motor System
2
作者 Zou, Wenxun Liu, Yongq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7年第1期65-72,共8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VSC) theory on induction motor (IM) decoupling control system. A design scheme using singular system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method for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VSC) theory on induction motor (IM) decoupling control system. A design scheme using singular system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method for a decoupling IM system is presented. The scheme is shown to be robust to parametric variation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s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ular system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Decoupling control Switch- ing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滑模控制器的PMSM调速策略研究
3
作者 王要强 王秋旭 +2 位作者 聂福全 张晓光 梁军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性能,滑模控制逐渐取代PI控制被引入控制系统中。但是传统滑模控制中趋近律的趋近速度慢与固有抖振问题制约着滑模控制的发展,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滑模趋近律。首先,为了解决传统等速趋近律中趋近速度和抖振...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性能,滑模控制逐渐取代PI控制被引入控制系统中。但是传统滑模控制中趋近律的趋近速度慢与固有抖振问题制约着滑模控制的发展,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滑模趋近律。首先,为了解决传统等速趋近律中趋近速度和抖振难以平衡的问题,在所提趋近律中引入系统状态变量,并在滑模增益中引入指数项,使其在保证趋近速度的同时抑制滑模抖振。其次,由于开关函数在零点附近具有不连续的特性,会引起滑模抖振,为此采用sat函数代替常规开关函数,能够在保证响应速度的前提下抑制滑模抖振。然后,基于所提趋近律,设计永磁同步电机的滑模速度控制器。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趋近律可以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控制 自适应趋近律 sat函数 系统状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吸能盒耐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
4
作者 熊锋 曾书朋 +3 位作者 王占飞 张帅 王登峰 徐红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0-60,69,共12页
为协同提升车身耐撞安全性与轻量化水平,设计并提出一种新型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吸能盒,提取其下端形状规则子结构——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管(functionally-graded variable section double-hexagonal tube,FS-DHT)为对象并进行... 为协同提升车身耐撞安全性与轻量化水平,设计并提出一种新型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吸能盒,提取其下端形状规则子结构——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管(functionally-graded variable section double-hexagonal tube,FS-DHT)为对象并进行了参数化几何建模;建立了FS-DHT轴向压溃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比较研究了FS-DHT与传统双六边形直管(straight DHT,S-DHT)、双六边形锥管(conical DHT,C-DHT)轴向压溃耐撞吸能特性优劣;探究了FS-DHT管壁厚、内/外六边形管上、下端面外接圆半径差及梯度指数对其轴向压溃耐撞吸能特性作用规律;结合最优拉丁超立方采样、响应面代理模型和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FS-DHT进行了耐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及验证,并进一步建立了“保险杠-吸能盒”总成轴向压溃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FS-DHT优化前后对集成其结构的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吸能盒耐撞性提升效果。结果表明,FS-DHT优化后其比吸能提升了21.61%且初始峰值压溃力降低了13.40%,同时促成功能梯度变截面双六边形吸能盒吸能量提升了17.14%且保险杠处对应初始峰值压溃力降低了6.46%,取得了良好的耐撞性多目标协同优化效果,为协同提升车身耐撞性与轻量化水平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结构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 变截面 双六边形吸能盒 耐撞性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析获取锅炉内煤着火特性——Part Ⅱ:本征反应动力学
5
作者 刘洋 石泽正 +7 位作者 陈朝帅 苟皓语 陶继业 徐世明 余波 赵培涛 傅培舫 周怀春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46-2261,共16页
煤焦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燃烧速率所需的关键子模型,通常可由热分析获得。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已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3个问题:(1)非等温和等温动力学参数的不统一;(2)定值动力学参数和... 煤焦的本征反应动力学模型是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锅炉内煤着火燃烧速率所需的关键子模型,通常可由热分析获得。热分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虽然已发展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3个问题:(1)非等温和等温动力学参数的不统一;(2)定值动力学参数和变动力学参数均值的不统一;(3)缺乏不含不确定参数的通用动力学模型,如常用的n级动力学模型、随机孔模型和自催化模型分别含有不确定性参数,如反应级数n、结构参数ψ、反应指数a和c。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通用表面活化函数模型GSAFM,其反应机理函数f(X)=1-X(X为转化率),且活化能EX和指前因子AX是随转化率变化的。采用4种等转化率法(变动力学参数模型)包括等温(ISO)GSAFM、非等温(NON)GSAFM、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以及一种定值动力学模型ISAFM,对将军庙(JJM)和红沙泉(HSQ)煤焦的非等温和等温燃烧的本征反应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ISO GSAFM具有最好的预测效果;FWO和KAS的预测效果很差,主要由于这2种模型涉及的温度积分近似处理给EX的求取带来了一定的误差,该误差在求取AX时呈指数级放大。ISOGSAFM获取的煤焦等温燃烧的EX均值为141k J/mol,与ISAFM获取的146 k J/mol接近,从而解决了问题(2);其获取的动力学参数可以很好地预测煤焦非等温燃烧的本征反应速率,表明非等温和等温试验可以共用ISO GSAFM获取的动力学参数,即解决了问题(1);其f(X)=1–X,具有不含不确定参数的通用性,即解决了问题(3)。ISO GSAFM得到的煤焦的EX在着火区间达到最大值,这一现象表明,煤在锅炉内的着火过程是其燃烧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随后,EX由于煤焦燃烧进入稳定阶段而逐渐减小,但在反应后期会转变为快速增大的趋势,这符合煤焦在反应后期存在失活现象的事实。因此,ISO GSAFM在解决问题(1)~(3)的同时还能解释试验现象,有望为以基于定值动力学模型的CFD模拟提供新的本征反应动力学子模型。同种煤阶的JJM和HSQ煤焦存在理化结构上的差异,但两者的EX随转化率变化的趋势相似且大小差异小于5%,采用各自变动力学参数的算数平均可对其本征反应速率进行准确预测,表明同种煤阶的不同煤焦的本征反应速率可以用基于GSAFM的均值动力学参数进行预测,即有望实现同一种煤阶的煤焦反应速率采用同一种变动力学参数(多样本的均值)进行预测。此外,GSAFM表明煤焦的EX只与其化学结构相关,利用变活化能的特征值可精细化地研究煤焦的化学结构对其本征反应性影响的内在机理,如前述的着火困难和失活机理等;用煤焦的化学结构预测出EX后,可通过GSAFM直接预测出煤焦的本征反应速率;上述关联方法为煤焦结构与反应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析 通用表面活化函数模型 等转化率法 本征反应动力学 变活化能 着火特性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三稳态势函数的随机共振信号滤波算法
6
作者 刘宝 孙志坚 +1 位作者 高天琳 李楼楼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2,共9页
针对井下强噪声环境下声波通讯信号难以有效提取的问题,在三稳态随机共振的基础上结合分段双稳态势函数,提出一种分段三稳态随机共振的信号滤波算法。针对传统随机共振输出信噪比低、参数耦合严重及输出饱和等问题,构造分段三稳态非线... 针对井下强噪声环境下声波通讯信号难以有效提取的问题,在三稳态随机共振的基础上结合分段双稳态势函数,提出一种分段三稳态随机共振的信号滤波算法。针对传统随机共振输出信噪比低、参数耦合严重及输出饱和等问题,构造分段三稳态非线性系统模型,通过独立调节势阱深度、势阱位置及势垒陡峭度,诱导最佳三稳态随机共振;以输出信噪比为标准,通过人工鱼群算法(AFSA)对分段三稳态非线性系统模型参数进行寻优,改善分段三稳态随机共振的信号滤波效果。结果表明,分段三稳态随机共振的信号滤波算法相比其他几种经典算法滤波效果更强,提高了处理井下声波信号的输出信噪比,为井下声波通讯信号的提取提供一种更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随机共振 分段势函数 频移变尺度 人工鱼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调节因子的多储能SoC均衡策略
7
作者 陈景文 刘嘉欣 张文倩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147,共8页
针对微电网多储能单元因荷电状态、额定容量和线路阻抗差异导致部分储能单元过充过放,影响其使用寿命进而使微网稳定性调节能力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调节因子的多储能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策略,通过反余切函数将下垂... 针对微电网多储能单元因荷电状态、额定容量和线路阻抗差异导致部分储能单元过充过放,影响其使用寿命进而使微网稳定性调节能力变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调节因子的多储能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策略,通过反余切函数将下垂系数与SoC、额定容量关联,并引入虚拟压降补偿环节,实现多组储能单元间SoC均衡。在此基础上设计变调节因子,提高SoC均衡速度。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能实现多组储能单元间SoC均衡,有效提升SoC均衡速度,并消除线路阻抗对SoC均衡及电流分配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单元 荷电状态 变调节因子 反余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拉伸开孔加筋无限板的应力半解析算法
8
作者 王小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8,共8页
为了研究均匀拉伸开孔加筋无限板的应力计算方法,本文提出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复变函数为数学工具,推导开孔无限光板在面内受集中力作用下的应力函数,由此引入复变函数表达的应力函数的影响函数和位移影响函数。板筋之间的拉压力看作是... 为了研究均匀拉伸开孔加筋无限板的应力计算方法,本文提出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复变函数为数学工具,推导开孔无限光板在面内受集中力作用下的应力函数,由此引入复变函数表达的应力函数的影响函数和位移影响函数。板筋之间的拉压力看作是沿加强筋长度连续分布的无数个集中力,通过板筋之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即板筋接触面上的质点的位移相同,列出位移协调方程,这一方程是奇异积分方程。将所有连续分布的集中力离散成有限个集中力,运用数值解法求解这一方程,则可以求出所有板筋间的集中力。运用数值方法,推导了开孔单筋无限板、开孔双筋无限板和开孔三筋无限板的板筋作用力计算方程。求出板筋间作用力后,加筋板中板的应力函数则为应力函数的影响函数与各个集中力乘积后的累加求和再加上相应位置的开孔光板应力函数。求出板的应力函数后,板的应力则可以求出;求出板筋作用力后,筋的应力也可以求出。通过算例验证,半解析算法的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集中 开孔加筋无限板 复变函数法 影响函数 应力分析 板筋作用力 开孔板 孔边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证据
9
作者 冯帆 李芳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2,共14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正逐步发展为助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如何通过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现实要求,使用变系数生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正逐步发展为助力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如何通过数字经济对外投资合作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现实要求,使用变系数生产函数模型重构了TFP的测度体系,以科学衡量企业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采用2009—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探讨了数字型对外直接投资(数字型OFDI)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开展数字型OFDI显著促进了其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这一效应在不同投资动机下的数字型OFDI中无明显差异,在高数字化转型程度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型OFDI通过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和供应链管理优化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创新能力提升体现为创新增量提质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供应链管理优化体现为供应链管理效率提高和供应链韧性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现阶段数字型OFDI主要从科技和效能增进路径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其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均能显著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型对外直接投资 变系数生产函数模型 创新能力 供应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家庭功能潜在类别轨迹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嘉怡 范子娜 +3 位作者 曹中强 朱艺 殷晓旭 龚言红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0,共5页
目的探索从孕早期至产后12个月孕产妇家庭功能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从2个妇幼保健院便利抽取1053例孕产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调查家庭功能,孕早期采用爱丁堡产后... 目的探索从孕早期至产后12个月孕产妇家庭功能的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方法从2个妇幼保健院便利抽取1053例孕产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调查家庭功能,孕早期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调查产前抑郁症状。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孕产妇家庭功能的变化轨迹,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结果共689例孕产妇完成全程随访。孕产妇家庭功能可分为中重度障碍持续下降组(12.3%)、中度障碍波动下降组(44.9%)、无障碍稳定良好组(42.8%);孕产妇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女、孕早期是否存在抑郁症状是家庭功能轨迹潜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孕产妇家庭功能在孕早期至产后12个月的变化轨迹存在异质性,应及时识别不同亚型的孕产妇,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升孕产妇家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家庭功能 产前抑郁 心理健康 个体视角 纵向研究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产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F差异性及对大脑功能连接的影响研究——以糖尿病为例
11
作者 王晓燕 张俊然 +2 位作者 罗昌宇 何美荣 周丽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4,共11页
在解析大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时,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hemodynamic response function, HRF)的差异性往往被忽视,然而该差异会影响到FC的计算,进而混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以糖尿病患者为例,基于他们与健康... 在解析大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时,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hemodynamic response function, HRF)的差异性往往被忽视,然而该差异会影响到FC的计算,进而混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以糖尿病患者为例,基于他们与健康人群的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 rs-fMRI)数据,对比研究了两者HRF参数(响应高度、响应时间、全幅半宽)的差异,并以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种子点构建全脑功能连接,进行解卷积前后组内和组间连接强度差异性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关键大脑区域(如brain64),糖尿病患者组的HRF参数与健康人群的统计结果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FC连接强度在解卷积前后具有显著差异的结果不同,反映出HRF差异性影响了FC连接强度的计算,进一步可能影响到对于糖尿病脑网络变化和其内在神经机制的理解。研究结果说明在脑代谢性疾病中以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BOLD)时间序列为基础进行FC等分析时,需充分考虑到HRF差异性对结果的潜在影响,并对BOLD时间序列进行解卷积,以校正HRF差异,这将有助于更精准地捕捉大脑功能连接的变化和特征,更深刻地反映疾病机制,并且部分解决fMRI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液动力学响应函数 功能连接 统计分析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快速测量系统
12
作者 黄昂 王景辉 +4 位作者 董伟 孟凡山 黄帅 李益文 冯国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0-657,共8页
在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能准确反映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为表面光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热成像和红外目标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主要采用离散逐点扫描方式,单角度扫描时间在5 min以上,完整BRD... 在变温条件下的红外偏振BRDF能准确反映材料表面的辐射特性,为表面光学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热成像和红外目标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的偏振BRDF测量系统主要采用离散逐点扫描方式,单角度扫描时间在5 min以上,完整BRDF测量时间达数小时,并且分辨率较低。在应用于变温测量时,需要长时间保持样品表面的高温,这会导致能耗增加且实施困难。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快速测量方法。研制一套可实现室温~1000℃便携式样片加热的红外偏振BRDF测量系统,克服机械臂的负载和耐温问题。针对研制系统构建测量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机械臂的偏振BRDF连续扫描方法,通过机械臂离散转动-环轨连续扫描和环轨离散转动-机械臂连续扫描两种方式实现不同偏振态下的三维BRDF快速连续测量,在提高测量速度的同时提高了测量分辨率,单角度扫描时间在1 min以内,完整BRDF测量时间缩短至约1 h,更适用于变温BRDF测量。将所提出的测量方法应用于镜面反射较强的磨砂不锈钢样片表面变温BRDF测量,针对强反射位置附近进行精细连续扫描,获得6.1×10^(-6)、1.37×10^(-5)和3.81×10^(-5) sr三种探测立体角度下的局部偏振BRDF三维分布。立体角越大,空间滤波效果越强,显现出更小的测量峰值,这与BRDF理论测量模型相吻合。因此,在进行强镜面反射材料的BRDF测量时,需要采用小立体角探测,减小空间滤波效应,不锈钢样片测量采用6.1×10^(-6) sr的立体角。在变温实验中,当温度升高时,不锈钢样片表面发生氧化反应,S和P偏振BRDF峰值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两个偏振态下的最大测量标准差相比于BRDF平均值占比分别为0.56%和0.24%,不同温度下BRDF测量重复性较好,且两者变化趋于一致,说明了研制系统的偏振BRDF测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偏振测量 变温环境 红外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谐函数诱导下的变分近似高斯过程模型
13
作者 刘力瑶 支凯茹 +3 位作者 郑心仪 门昌骞 于君 王文剑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90-2097,共8页
高斯过程通过概率建模能够有效地捕捉数据中的复杂关系,并提供关于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评估,是一个强大而灵活的工具.但由于矩阵求逆的较高计算复杂度,限制了模型在其他领域内的应用.本文针对高斯过程模型的矩阵求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高斯过程通过概率建模能够有效地捕捉数据中的复杂关系,并提供关于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评估,是一个强大而灵活的工具.但由于矩阵求逆的较高计算复杂度,限制了模型在其他领域内的应用.本文针对高斯过程模型的矩阵求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球谐函数的高斯过程近似模型(Variational Sparse Gaussian Processes based on Spherical Harmonic,SHVSGP),通过球谐函数将数据映射到超球面上,在一个不同于数据原始输入域的空间中寻找一个更紧凑的输入特征代表集,使得产生的稀疏高斯过程模型能够包含有更丰富的信息特征,同时获得诱导变量相关的对角协方差矩阵,这极大简化了矩阵运算的复杂度,节省了计算成本.本文将SHVSGP模型与当下流行的其他近似方法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HVSGP模型可以获得高效且精确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谐函数 诱导变量 空间映射 稀疏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联合设计超声速风洞喷管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洪悦 吕旸 +1 位作者 郭永博 弓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0-557,共8页
针对超声速喷管设计中传统特征线法计算过程冗长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转角度表的改进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设计喷管型线的方法,设计了适用于马赫数1~4工作范围的风... 针对超声速喷管设计中传统特征线法计算过程冗长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偏转角度表的改进方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设计喷管型线的方法,设计了适用于马赫数1~4工作范围的风洞喷管型线(测试区面积为1.4 m×1.4 m)。采用面积-马赫数理论公式对所设计的喷管型线进行了初步验证,并通过Matlab代码对设计喷管型线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偏转角度表,本文有效简化了特征线法的计算过程,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计算时间缩短了80%以上。在相同的设计步骤下,采用偏转角度表与计算机辅助联合设计的喷管型线精度更高,且较代码设计的喷管型线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缺陷,各喷管型线的误差均小于1%。本文提出的改进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确保了喷管型线的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线法 偏转角度表 超声速流动 风洞喷管 普朗特-迈耶函数 计算机辅助设计 喷管型线 变马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纵向数据变系数模型的估计和变量选择研究新进展
15
作者 付学宝 赵明涛 贺大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3,共6页
变系数模型是一类重要的结构化半参数模型,常被用于复杂数据的半参数统计推断,其模型估计和变量选择问题是变系数模型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系统介绍了复杂纵向数据变系数模型估计和变量选择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变系数模型、纵向数据变系... 变系数模型是一类重要的结构化半参数模型,常被用于复杂数据的半参数统计推断,其模型估计和变量选择问题是变系数模型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系统介绍了复杂纵向数据变系数模型估计和变量选择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变系数模型、纵向数据变系数模型、纵向数据变系数EV模型、纵向缺失数据变系数EV模型。最后,阐述了在方法改进、理论研究与模型验证方面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纵向数据 变系数模型 变系数EV模型 二次推断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函数变量分离+移动最小二乘拟合”桩板墙高效优化算法探索
16
作者 梅龙月 杨艳 +3 位作者 姚洪锡 毛国成 陈罗平 马淑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29,共8页
桩板墙参数优化设计需要利用岩土有限元检算程序,确保设计参数满足受力与变形等工程安全指标的限制条件,并实现造价最优目标,属于多参数、多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针对桩板墙岩土有限元检算程序计算过程复杂、难以通过解析方法快速获... 桩板墙参数优化设计需要利用岩土有限元检算程序,确保设计参数满足受力与变形等工程安全指标的限制条件,并实现造价最优目标,属于多参数、多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针对桩板墙岩土有限元检算程序计算过程复杂、难以通过解析方法快速获取造价函数求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函数变量分离联合移动最小二乘拟合的参数优化算法。首先,对设计参数进行造价敏感性分析,得到造价函数中桩长变量分离的降维解析表达式;其次,对降维表达式的系数函数进行移动最小二乘拟合,得到系数函数值并选取系数较优对应的桩厚与桩间距参数组合;最后,利用岩土有限元检算程序遍历较优参数组合及已分离的桩长参数,比选得到满足安全指标条件下造价最优的桩长、桩厚、桩间距参数。以实际工程案例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遍历参数法得到的最优造价相同,但所使用的数据量是遍历法数据量的17%;同时,该算法相较遗传算法收敛性更为稳定,且运行时间从7.33 s降到0.17 s,优化效果更佳,且大幅缩短了搜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板墙 参数优化 敏感性分析 函数变量分离 移动最小二乘法 安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Farrow架构分数时延滤波器优化设计及实现
17
作者 叶霞美 李鹏 +2 位作者 冯姣 张治中 郭晓旭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可变分数时延滤波器因其能够实现任意分数时延变换而广泛应用于时延补偿技术领域。然而,由于其滤波系数求解复杂度高,适应性差,在工程中应用严重受限。针对这一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低计算复杂度条件下,通过调节滤波器参数灵活改变分数... 可变分数时延滤波器因其能够实现任意分数时延变换而广泛应用于时延补偿技术领域。然而,由于其滤波系数求解复杂度高,适应性差,在工程中应用严重受限。针对这一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低计算复杂度条件下,通过调节滤波器参数灵活改变分数时延滤波器性能的方法,并完成了FPGA仿真验证。该方法通过调整窗函数的宽度因子来精确控制窗形状,进而优化不同阶数下滤波器的时频特性,提供了比传统方法更精确的频率选择能力。此外,本文采用正交三角分解最小二乘矩阵方法求解滤波器系数,所设计的滤波器在保证群延时精度的条件下,仅需要一次矩阵求逆,有效避免了偏导数和二重积分等复杂数学运算。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保持同等延迟精度条件下,与现有方法相比,计算复杂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最大幅度误差达到-104 dB,最大群延时误差达到2.34×10~(-4)。FPGA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硬件计算资源消耗低,极大提高了Farrow滤波器的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分数时延 高斯窗函数 Farrow架构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变步长LMS算法
18
作者 徐君阳 张红梅 张坤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0,共11页
针对定步长LMS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难以取得平衡的问题以及传统变步长算法对初始参数选择依赖程度高、工作量大且存在主观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变步长LMS算法。该算法对初始参数的依赖性小,规避了繁琐的调参... 针对定步长LMS算法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之间难以取得平衡的问题以及传统变步长算法对初始参数选择依赖程度高、工作量大且存在主观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变步长LMS算法。该算法对初始参数的依赖性小,规避了繁琐的调参流程。首先,构建了一个融合深度强化学习和自适应滤波的算法模型,该模型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智能体控制步长因子的变化,代替了传统变步长算法中用于步长调整的非线性函数,从而规避了繁琐的实验调参流程,降低了算法使用的复杂性。其次,提出了基于误差的状态奖励和基于步长的动作奖励函数,引入动态奖励与负奖励机制,有效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此外,设计了基于欠完备编码器的网络结构,提高了强化学习策略的推理能力。通过实验验证,相较于其他较新的变步长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稳态误差,在不同初始参数下均能快速调整至合理的步长值,减少了实验调参的工作量。将训练完成的网络应用到系统辨识、信号去噪以及截流区龙口水域水位信号的滤波等实际领域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性能表现,证明了算法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并进一步证实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步长LMS算法 深度强化学习 自适应滤波 奖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时序相关信息的脑功能网络估计与分类
19
作者 杨俊 庞梦雪 乔立山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3-1409,共7页
脑功能网络在神经或精神类脑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估计一个高质量的脑功能网络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尽管目前已有众多脑功能网络估计方法,但多数仅考虑了脑区间的相关性,忽视了时间点间可能存在的依赖关系。最近的研... 脑功能网络在神经或精神类脑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估计一个高质量的脑功能网络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尽管目前已有众多脑功能网络估计方法,但多数仅考虑了脑区间的相关性,忽视了时间点间可能存在的依赖关系。最近的研究发现,引入潜变量编码时间点间的依赖性可以有效提高脑功能网络的判别性;但该方法仅基于相邻时间点的依赖关系,并未有效利用不相邻时间点的信息,无法全面反映脑功能网络的时序特性。因此,提出一种新的脑功能网络估计方法,通过引入相似性矩阵编码不相邻时间点间的依赖关系,旨在提高脑功能网络估计的质量;并设计了交替优化学习算法快速求解该方法的模型。为了评估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3个公开数据集ADNI(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BIDE(Autism Brain Imaging Data Exchange)和REST-MDD(RESTmeta-MDD Consortium)上分别进行了轻度认知障碍、孤独症与抑郁症的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所提方法估计的脑功能网络能够获得更优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网络 相似性矩阵 隐变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时序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任意地区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构建与应用
20
作者 吴晨光 左秦朝 +1 位作者 张洁 严周欣荣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0,共12页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构建精确的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对于准确识别滑坡灾害的高风险区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少降雨数据,当前仅少数地区建立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本文提出了一... 滑坡是常见的地质灾害,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构建精确的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对于准确识别滑坡灾害的高风险区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少降雨数据,当前仅少数地区建立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降雨数据的任意地区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构建方法。首先,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批量自动获取全球任意地区的卫星遥感降雨时间序列。以临海市邵家渡街道为例,依据降雨事件间隔时间,将连续降雨时间序列划分为独立降雨事件,提取降雨量和降雨历时等变量。在此基础上,基于Copula函数建立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并利用K-S检验评估模型拟合优度。进一步地,阐述了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中重现期的定义,并与单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构建了浙江省各地区的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揭示了省内降雨变量的空间分布。建立的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为降雨诱发滑坡风险评估提供了精确的降雨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数据 降雨变量 COPULA函数 双变量降雨事件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