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sTWEAK)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颈动脉和/...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sTWEAK)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颈动脉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46例)和无斑块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物化学指标及血清sTWEAK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血清sTWEAK水平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和血清sTWEAK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55.87±10.65)岁vs(44.04±11.96)岁,P=0.001;79.53(26.87,113.03)pg/mL vs 47.70(18.62,78.15)pg/mL,P=0.018]。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TWEAK水平与患者年龄(r=0.247,P=0.035)、斑块数量(r=0.270,P=0.02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1,95%CI 1.036~1.148,P=0.001),而血清sTWEAK水平并非独立危险因素(OR=1.012,95%CI 0.999~1.025,P=0.063)。结论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2DM患者有更高的血清sTWEAK水平,其血清sTWEAK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年龄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研究恶性胶质瘤细胞中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DISC)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凋亡的关系,初步探讨TRAIL诱导凋亡抵抗的机制。方法:分离恶性胶质瘤组织,获得和培养原代胶质瘤细胞,用100μg.L-1 TRAIL作用后采用...目的:通过研究恶性胶质瘤细胞中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DISC)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凋亡的关系,初步探讨TRAIL诱导凋亡抵抗的机制。方法:分离恶性胶质瘤组织,获得和培养原代胶质瘤细胞,用100μg.L-1 TRAIL作用后采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表达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的水平。结果:获得3株(GC417、GC321、GC125)原代恶性胶质瘤细胞;3株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程度不同[GC321(0.12±0.01 vs 0.51±0.02)和GC125(0.22±0.01 vs 0.36±0.01)],对TRAIL诱导凋亡作用敏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C417(0.24±0.01 vs 0.23±0.02)对TRAIL诱导凋亡不敏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表达不同,GC321和GC125表达增高,GC417表达减少。结论:不同来源的原代培养恶性胶质瘤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反应不同,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表达也不同,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表达的减少可能与凋亡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剂(sTWEAK)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颈动脉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将患者分为有斑块组(46例)和无斑块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生物化学指标及血清sTWEAK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血清sTWEAK水平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和血清sTWEAK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55.87±10.65)岁vs(44.04±11.96)岁,P=0.001;79.53(26.87,113.03)pg/mL vs 47.70(18.62,78.15)pg/mL,P=0.018]。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TWEAK水平与患者年龄(r=0.247,P=0.035)、斑块数量(r=0.270,P=0.02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1,95%CI 1.036~1.148,P=0.001),而血清sTWEAK水平并非独立危险因素(OR=1.012,95%CI 0.999~1.025,P=0.063)。结论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2DM患者有更高的血清sTWEAK水平,其血清sTWEAK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年龄相关。
文摘目的:通过研究恶性胶质瘤细胞中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DISC)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凋亡的关系,初步探讨TRAIL诱导凋亡抵抗的机制。方法:分离恶性胶质瘤组织,获得和培养原代胶质瘤细胞,用100μg.L-1 TRAIL作用后采用酸性磷酸酶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表达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的水平。结果:获得3株(GC417、GC321、GC125)原代恶性胶质瘤细胞;3株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程度不同[GC321(0.12±0.01 vs 0.51±0.02)和GC125(0.22±0.01 vs 0.36±0.01)],对TRAIL诱导凋亡作用敏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C417(0.24±0.01 vs 0.23±0.02)对TRAIL诱导凋亡不敏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果显示,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表达不同,GC321和GC125表达增高,GC417表达减少。结论:不同来源的原代培养恶性胶质瘤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反应不同,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表达也不同,死亡诱导信号复合体表达的减少可能与凋亡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