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格律诗汉译中“顿”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商瑞芹 刘莉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9-123,共5页
顿在译诗诗行内的节奏包括“字—顿”、“顿—诗行”两个层次。顿的划分应同时考虑到语音与语义,以顿数代替原诗行音步数,也应灵活变通,着眼于整体意义的传达。在译诗行内与顿内,译者应注意半音阶字在节奏上的调节作用,扩大可选择的字... 顿在译诗诗行内的节奏包括“字—顿”、“顿—诗行”两个层次。顿的划分应同时考虑到语音与语义,以顿数代替原诗行音步数,也应灵活变通,着眼于整体意义的传达。在译诗行内与顿内,译者应注意半音阶字在节奏上的调节作用,扩大可选择的字组范围,以提炼现代汉语的精髓,形成舒促交错的节奏感和言简义丰的诗行,使译诗在节奏、语域与意义上自我统一,并尽可能地接近原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 格律诗 汉译 以顿代步 节奏 语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语言易化策略探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向士旭 文军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汉语古诗英译中,译者会遇到译文语言的选择问题:原文为古代作品,其语言与译入语的现代语言有较大的差异,翻译时是将原语译为译入语的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抑或采用其他变通方法?本文依据自建的《汉语古诗英译数据库》,归纳出拟古法和... 汉语古诗英译中,译者会遇到译文语言的选择问题:原文为古代作品,其语言与译入语的现代语言有较大的差异,翻译时是将原语译为译入语的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抑或采用其他变通方法?本文依据自建的《汉语古诗英译数据库》,归纳出拟古法和当时化法两种常见的“易化”策略,并对其使用特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 易化策略 拟古法 当时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及英译问题探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友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1-127,共7页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诗意的转换问题,认为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或意境,是汉诗英译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本文从中国古典诗歌的这一本质特征出发,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诗意的转换问题,认为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或意境,是汉诗英译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从根本上提高译者的诗学修养、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诗人译诗”或“以诗译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诗 意象 意境 英译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移情是人们审美认知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在文学创作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作者直接而带感情地把握感性观照对象,将与之类比的自己的感情,从自己内部投射给对象,并且把它当作属于对象的东西来体验。这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就叫移情。诗词翻译... 移情是人们审美认知必然要经历的心理过程。在文学创作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作者直接而带感情地把握感性观照对象,将与之类比的自己的感情,从自己内部投射给对象,并且把它当作属于对象的东西来体验。这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就叫移情。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作过程,同样也少不了审美主体——译者的移情,汉诗英译中的审美移情包括移情于景、移情于物、移情及人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审美 移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诗词英译中的心理观照与建构 被引量:4
5
作者 蒋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160,共6页
在汉语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对原文创作心理进行准确的观照,是正确体会原作寓意、意境、情境、气势、内涵等的源头和关键点,也是建构译文最重要的基础。译文的建构无非是在译者与作者之间良好的心理观照之下,以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精神实... 在汉语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对原文创作心理进行准确的观照,是正确体会原作寓意、意境、情境、气势、内涵等的源头和关键点,也是建构译文最重要的基础。译文的建构无非是在译者与作者之间良好的心理观照之下,以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精神实质。译者的认知程度、思想水平、文学素养、外语能力等都会给译文的建构造成差异,产生思想传递偏误。以原文创作心理为观照,分析和对比译文的处理方式,有利于发现译文建构中的问题,并获得正确的处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 汉语诗词 心理观照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体系简化策略之增添法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1,共7页
汉语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当前语境下中国文化外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选择何种翻译策略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促进汉语古诗英译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考虑的问题。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主要包括易化、多样化... 汉语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当前语境下中国文化外译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选择何种翻译策略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促进汉语古诗英译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考虑的问题。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主要包括易化、多样化和简化三大翻译策略,其中简化策略包括概括法、释义法、替换法、节略法和增添法等五种方法。本文聚焦简化策略中的增添法,首先指出增添法的内涵,进而结合汉语古诗英译语料,从名词意象增添、形容词意象增添、动词意象增添以及短语或短句意象增添等四个方面对增添法进行阐释,最后对译者使用增添法的原因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 英译策略 增添法 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言、禅趣和佛理:汉诗英译中的表意焦虑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华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8,112,共6页
在中国诗歌史上,玄言诗、禅趣诗和佛理诗相互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这种微妙的关系在跨语翻译中表征为越界和错位,体现了译者的跨语表意焦虑。这些越界和错位可以从三类诗歌对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语言策略中找到解说的依据。在本文中,... 在中国诗歌史上,玄言诗、禅趣诗和佛理诗相互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这种微妙的关系在跨语翻译中表征为越界和错位,体现了译者的跨语表意焦虑。这些越界和错位可以从三类诗歌对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的语言策略中找到解说的依据。在本文中,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英译被用来说明诗歌的三种翻译取向:玄化、禅化和佛化。由此,凭籍玄学、禅宗和佛学各自的语言策略可以对诗歌翻译者的跨语表意焦虑进行如下解释:之所以在诗歌跨语表述中出现越界和错位的现象是因为三种哲学中表意策略的相互置换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表意焦虑 玄化 禅化 佛化 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泛灵论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冯全功 常敏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性,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物体。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泛灵论话语,体现了诗人的泛灵论思想,也是诗歌艺术感染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译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泛灵论话语的处理可分为五种策略,具体包括删除、弱化、... 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性,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物体。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泛灵论话语,体现了诗人的泛灵论思想,也是诗歌艺术感染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译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泛灵论话语的处理可分为五种策略,具体包括删除、弱化、等化、强化和增添,五种策略形成了一种连续体关系,审美效果相对原文而言依次增强。其中,强化和增添策略更能体现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也有利于提高译文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泛灵论 英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翟理斯汉诗格律体英译探索 被引量:5
9
作者 张保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1期95-107,共13页
翟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其格律体~①译诗在当时影响很大,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赞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对翟理斯译诗进行研究时,多批评其中"因韵害意"的问题,而较少关注翻译实践的方法、策略及文学... 翟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诗歌翻译家,其格律体~①译诗在当时影响很大,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赞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对翟理斯译诗进行研究时,多批评其中"因韵害意"的问题,而较少关注翻译实践的方法、策略及文学文化价值。有鉴于此,本文通过细读翟理斯的汉诗英译文,结合英汉诗学传统及译者的翻译观,从译诗诗体形式的多样化、汉诗诗体的借鉴、英诗定型诗体的实验三大方面探析了翟理斯格律体诗歌翻译的全过程,阐释了其中的诗学价值与跨文化交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理斯 汉诗英译 格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英译中的模糊处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2-145,149,共5页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因此,模糊性也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艺术的基本属性。汉语古典诗词乃是文学艺术之瑰宝,其特质与魅力就在于"意与境浑"、"...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人类"思想的直接现实"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因此,模糊性也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学艺术的基本属性。汉语古典诗词乃是文学艺术之瑰宝,其特质与魅力就在于"意与境浑"、"意在言外"的模糊性。模糊语言学和思维学原理,对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对诗词意境、意蕴及意象的模糊处理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模糊性 模糊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英译中的互文参照 被引量:2
11
作者 包彩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0,F0003,共4页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性。互文性概念对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具有独特的理论启迪和实际指导作用,因为译语文本跟原语文本发生最直接、最密切的互文关系,它由原语文本通过语言符号转换而产生,是原语文本的"投胎转世"。... 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性。互文性概念对于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具有独特的理论启迪和实际指导作用,因为译语文本跟原语文本发生最直接、最密切的互文关系,它由原语文本通过语言符号转换而产生,是原语文本的"投胎转世"。依据文本的内、外互文关系,探讨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互文参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汉诗英译 互文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词英译中时令节日的处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正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04-109,共6页
古诗词中时令节日的情况十分复杂,它涉及到风俗、文化、天气、作者心情等诸多因素,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诗歌意境、作者的意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译出相应的———真正的含义。
关键词 古诗词英译 时令节日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英译视域下译者主体构成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志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139,共3页
鉴于汉诗英译活动的特殊性,诗体研究和诗歌文化的内在系统成为考察译者主体构成的核心。从诗歌品质分析入手,不难发现汉诗英译的客观特殊性对翻译主体效能发挥存在显著影响,而译者的主体构成特征,或谓翻译者的能动素质,则从根本上决定... 鉴于汉诗英译活动的特殊性,诗体研究和诗歌文化的内在系统成为考察译者主体构成的核心。从诗歌品质分析入手,不难发现汉诗英译的客观特殊性对翻译主体效能发挥存在显著影响,而译者的主体构成特征,或谓翻译者的能动素质,则从根本上决定了诗歌翻译的最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诗英译 译者 译效 主体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英译中动词的锤炼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建平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诗歌创作讲究炼字。诗歌翻译 ,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二度创作活动 ,更加讲究字、词的推敲锤炼。通过翻译实例分析可以发现 ,汉诗英译中动词的锤炼是以用词夸张、用词反常和用词灵活为手段 ,服务于译诗的情感性。
关键词 汉语 诗词 英译 动词 情感性 准确性 生动性 诗歌翻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格律诗汉译探索——以斯宾塞《小爱神》第75首汉译为个案
15
作者 余晓燕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103,共4页
对英国诗人斯宾塞十四行组诗《小爱神》第75首的六篇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与原文的贴切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英语格律诗汉译的一些普遍性原则,指出诗歌翻译者应在吃透原文精神的前提下,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同时尽量迻译原文形式,... 对英国诗人斯宾塞十四行组诗《小爱神》第75首的六篇译文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与原文的贴切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英语格律诗汉译的一些普遍性原则,指出诗歌翻译者应在吃透原文精神的前提下,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同时尽量迻译原文形式,使译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再现原文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格律诗 翻译 《小爱神》第75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词英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介评
16
作者 刘婧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是一部从功能语言学的理论途径分析古诗词英译的学术专著。作者另辟蹊径,从语言分析和语篇分析的角度解读古诗词英译,是对古诗词英译诗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同时也说明了对古诗词的英译研究从不同的路径、理论涉及...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是一部从功能语言学的理论途径分析古诗词英译的学术专著。作者另辟蹊径,从语言分析和语篇分析的角度解读古诗词英译,是对古诗词英译诗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同时也说明了对古诗词的英译研究从不同的路径、理论涉及,可以是多角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 功能语言学 古诗词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中的概括翻译法描写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锦晖 马士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针对汉语古诗英译的策略体系是具有层级关系的关联系统,本文选取其中简化策略下的概括翻译法,以10本汉语古诗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对概括翻译法的应用对象以及该方法的功能进行归纳,发现概括翻译法针对汉语古诗中的文化专有项词汇具有增加... 针对汉语古诗英译的策略体系是具有层级关系的关联系统,本文选取其中简化策略下的概括翻译法,以10本汉语古诗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对概括翻译法的应用对象以及该方法的功能进行归纳,发现概括翻译法针对汉语古诗中的文化专有项词汇具有增加诗歌可译性、保持原诗信息完整和配合译者整体策略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英译 概括翻译法 描写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诗英译中“音韵美”的再现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晓凤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5-77,共3页
译诗应在忠于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形式信息的传达,以尽量减少翻译过程中诗文美的流失。切不可囿于内容而轻形式,如此译文难免流于平庸,丧失了原诗的光彩和魅力。为此,本文从形式美之一的“音韵美”的角度出发,本着将这一国粹在异域文化中... 译诗应在忠于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形式信息的传达,以尽量减少翻译过程中诗文美的流失。切不可囿于内容而轻形式,如此译文难免流于平庸,丧失了原诗的光彩和魅力。为此,本文从形式美之一的“音韵美”的角度出发,本着将这一国粹在异域文化中能够尽善尽美地展现的宗旨,结合英诗押韵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实例,详细阐释了古诗英译过程中“音韵美”的再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头韵 谐元韵 尾韵 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首英诗的汉译看大学英语教学的“盲区”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文轩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4期65-66,共2页
只有语言,没有文学,这是当前外语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诗歌翻译和欣赏无疑是学习文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剖析现行通用教材中加入的两首英诗的汉译,指出大学英语在诗歌教学方面几乎是盲区,有待全面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 高校 英语教学 英国诗歌 诗歌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阮籍诗英译与隐含作者的语际转化
20
作者 阮诗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09-126,共18页
阮籍的思想与情感充满矛盾冲突,甚至被学者视为“人格分裂”,可以用叙事学理论解释为不同的“隐含作者”形象。隐含作者理论有助于使我们将某位作家在创作某篇作品时的立场和形象与其笔下其他作品和史料中的作者立场和形象进行区分,注... 阮籍的思想与情感充满矛盾冲突,甚至被学者视为“人格分裂”,可以用叙事学理论解释为不同的“隐含作者”形象。隐含作者理论有助于使我们将某位作家在创作某篇作品时的立场和形象与其笔下其他作品和史料中的作者立场和形象进行区分,注重具体篇章的修辞目的。在中诗英译过程中,由于英汉语言特点不同,隐含作者的形象和立场问题得以凸显。本文以阮籍咏怀诗英译为例,探讨古诗英译中原文与译文隐含作者的关系,揭示诗歌翻译中隐含作者形象和立场的转化过程,并梳理阮籍作品在西方世界的译介情况。阮诗“归趣难求”,在单篇隐含作者本身就呈现歧义的情况下,其形象在翻译过程中或完全保留,或部分保留(消除歧义),甚或完全改变(却可能符合真实作者形象或该作者其他作品的隐含作者形象)。本文认为,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作者其他作品中的隐含作者立场及形象或对史料生平所构成的真实作者立场及形象的了解所作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作品翻译 咏怀诗 典籍英译 隐含作者 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