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立骨化醇对肾性骨病大鼠骨代谢及TGF-β/BMP-7/Smad通路的影响
1
作者 路琪 马学涛 李菲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6-1421,共6页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对肾性骨病(ROD)大鼠骨代谢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帕立骨化醇低剂量(0.2μg/kg)组、帕立骨化醇中剂量(0.4μg/kg)组、... 目的:探讨帕立骨化醇对肾性骨病(ROD)大鼠骨代谢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Smad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帕立骨化醇低剂量(0.2μg/kg)组、帕立骨化醇中剂量(0.4μg/kg)组、帕立骨化醇高剂量(0.8μg/kg)组、骨化三醇(10μg/kg)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大鼠用含有腺嘌呤的饲料喂养,诱导建立ROD模型。分组进行药物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与血肌酐(Scr)水平、血钙与血磷水平、股骨骨密度(BMD)、股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弹性模量与屈服载荷、血清炎症因子IL-6、IL-17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TGF-β/BMP-7/Smad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再次取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帕立骨化醇(0.8μg/kg)组、TGF-β抑制(LY2157299,150 mg/kg)组、帕立骨化醇(0.8μg/kg)+TGF-β抑制(LY2157299,150 mg/kg)组,每组15只,同样方法建立ROD模型。分组以药物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与股骨生物力学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骨组织TGF-β/BMP-7/Smad通路蛋白TGF-β及BMP-7表达、p-Smad3/Smad3显著降低(P<0.05),BUN与Scr水平、血磷水平、血清IL-6与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帕立骨化醇低、中、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大鼠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骨组织TGF-β/BMP-7/Smad通路蛋白TGF-β及BMP-7表达、p-Smad3/Smad3均升高,BUN与Scr水平、血磷水平、血清IL-6与IL-17水平均降低,且帕立骨化醇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帕立骨化醇高剂量组和骨化三醇组比较,大鼠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帕立骨化醇+TGF-β抑制组比较,帕立骨化醇组大鼠肾功能指标BUN、Scr与血磷水平降低(P<0.05),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升高(P<0.05);TGF-β抑制组大鼠肾功能指标BUN、Scr与血磷水平升高(P<0.05),血钙水平、BMD、弹性模量、最大载荷、屈服载荷降低(P<0.05)。结论:帕立骨化醇可通过激活TGF-β/BMP-7/Smad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ROD大鼠肾功能及骨代谢异常,降低血磷水平,提高血钙水平及骨密度,修复骨生物力学,改善骨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立骨化醇 肾性骨病 骨代谢 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7/Smad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9定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燕 文巍 罗进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91-1298,共8页
为确认和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BMP9)定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以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和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cell,BMSC)... 为确认和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BMP9)定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以鼠间充质干细胞C3H10、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MEFs)和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cell,BMSC)三种多潜能干细胞为目标细胞,用重组腺病毒的方法将BMP9导入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定量测定、钙盐沉积实验、realtime PCR、动物实验和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BMP9对于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定向诱导作用.结果提示,BMP9能诱导C3H10、MEFs和BMSC细胞ALP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BMP9在体外能够促进C3H10细胞和MEFs细胞的钙盐沉积.经BMP9刺激后,C3H10细胞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骨桥素(osteopontin,OPN)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的mRNA水平均增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BMP9可以活化Smad和成骨关键基因Runx2.动物实验和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显示,BMP9可以诱导C3H10细胞在裸鼠皮下异位成骨,因此,BMP9具有定向诱导多潜能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9 多潜能干细胞 信号转导 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及TGF-β复合生物材料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周强 石国华 +3 位作者 杨柳 谭祖键 戴刚 唐康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 观察吸附有BMP 2和TGF β1的PLLA/CPPf多孔材料植入股骨头坏死 (Femurheadnecrosis ,FHN)病灶清除区后的组织学变化 ,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 ,以探索FHN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在激素诱导性兔FHN模型上行坏死病灶清除术 ,... 目的 观察吸附有BMP 2和TGF β1的PLLA/CPPf多孔材料植入股骨头坏死 (Femurheadnecrosis ,FHN)病灶清除区后的组织学变化 ,评价其诱导成骨活性及生物降解性 ,以探索FHN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在激素诱导性兔FHN模型上行坏死病灶清除术 ,以该种材料充填骨腔 ,行大体和组织学光镜观察。结果 ①大体观察 ,术后 2周充填区周边出现反应带 ;6周周边反应带基本消失 ,有骨小梁长入充填区 ;12周骨小梁已布满充填区。②光镜观察 ,术后 1周充填区周围间充质细胞大量增生 ,纤维肉芽组织形成 ,开始且持续呈网状长入充填区 ;2周周边有新骨产生 ,以后不断增加并向充填区中心延伸 ,材料逐渐降解 ,12周充填区广布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结论 PLLA/CPPf多孔隙材料是生长因子的良好吸附载体 ,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 ,适合活组织长入。吸附有BMP 2和TGF β1的PLLA/CPPf多孔隙材料具有较强的诱导成骨能力 ,能有效地提高在骨坏死病理条件下股骨头的骨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生物材料 诱导成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TGF-β_1和BMP-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姝玉 柴新楼 +4 位作者 吴莹 贾德贤 郝钰 苏玮莲 王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用葛根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KKAy小鼠饲养至14周龄时随机分成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同龄雄性C57BL/6J小...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用葛根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KKAy小鼠饲养至14周龄时随机分成模型组和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同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并测量体重;检测20周龄、24周龄及28周龄小鼠空腹血糖(BG)、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血清肌酐(SCr);免疫组化法测定肾脏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BMP-7和TGF-β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体重、BG、TG、TC和SCr均有较明显增高;肾组织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BMP-7 mRNA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小鼠的体重、BG、TG、TC及SC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肾组织BMP-7 mRNA表达升高,而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恢复肾组织BMP-7表达,降低肾组织TGF-β1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葛根素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诱导成骨过程中胶原生成及TGF-β_1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谭祖键 李起鸿 +4 位作者 许建中 杨柳 曹佳 潘峰 孙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1-523,共3页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BMP)诱导成骨过程中骨胶原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 β1)对骨胶原生成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BMP的诱导成骨机制和TGF β1对骨损伤修复...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 (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BMP)诱导成骨过程中骨胶原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 β1)对骨胶原生成的影响 ,进一步阐明BMP的诱导成骨机制和TGF β1对骨损伤修复的调节机制。方法 实验采用日本大耳白兔左尺骨中上段 12mm骨缺损实验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 ,缺损内分别植入BMP/TGF β1/载体、BMP/载体及单纯载体。分别于术后第 1、2、3、4、5周检测各组缺损区胶原羟脯氨酸 (Hydroxyproline ,HP)及羟赖氨酸(Hydroxylysine ,HL)量的变化 ,并作胶原VG染色图像分析、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及空白组胶原HP生成量增加 ,成骨细胞数量增多 ,Ⅰ型胶原生成时间提前、生成量增加 ,胶原总量也明显增加 ,骨损伤修复时间缩短。结论 TGF β1可使骨胶原在BMP诱导成骨过程中生成增加。TGF β1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生成使Ⅰ型胶原分泌能力增强 ,并抑制Ⅱ型胶原产生使软骨期缩短 ,骨损伤修复提前。BMP、TGF β1两者在骨损伤修复中相互加强 ,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羟脯氨酸 羟赖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形成蛋白-7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诱导转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谭小月 郑法雷 +3 位作者 杨继红 段琳 李艳 周秋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4-278,i003,共6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穴TGF-β1雪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穴HKC雪转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5组(1)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2)TGF-β1阳性对照组;穴3雪BMP-7单独作用组;穴... 目的观察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穴TGF-β1雪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穴HKC雪转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分为5组(1)无血清培养基阴性对照组;(2)TGF-β1阳性对照组;穴3雪BMP-7单独作用组;穴4雪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穴5雪BMP-7预处理后加入TGF-β1组。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HKC角蛋白(keratin)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E-钙粘素(E-cadherin)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半定量反转录PCR穴RT-PCR雪方法测定HKC细胞α-SMA、TGF-β1及其Ⅱ型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TGF-β1与BMP-7共同作用HKC细胞48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BMP-7预处理后再加入TGF-β1作用HKC细胞48h,α-SMA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而E-钙粘素及角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增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流式细胞技术测定α-SMA阳性HKC的百分数,在BMP-7与TGF-β1共同作用组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9.7%vs19.8%熏5.8%vs19.8%熏P<0.05)。BMP-7组预处理组亦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8.7%vs19.8%,P<0.05)。RT-PCR显示BMP-7与TGF-β1共同或者预处理HKC细胞熏α-SMAmRNA表达分别为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形成蛋白-7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0d-5p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香文 廖湘平 +9 位作者 李淑梅 李建平 刘志超 肖华 吴琼 龙圣海 龙英杰 谢先达 唐代荣 张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9-1245,共7页
目的 miR-30d-5p是否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miR-30d-5p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TGF-β1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组(未经任... 目的 miR-30d-5p是否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miR-30d-5p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TGF-β1处理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TGF-β1组、miR-NC组(转染miR-30d-5p阴性对照miR-NC)、miR-30d-5p组(转染miR-30d-5p)、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30d-5p阴性对照anti-miR-NC)、anti-miR-30d-5p组(转染anti-miR-30d-5p)、miR-30d-5p+pcDNA3.1组(转染miR-30d-5p与pcDNA3.1-BMP7阴性对照pcDNA3.1)、miR-30d-5p+pcDNA3.1-BMP7组(转染miR-30d-5p与pcDNA3.1-BMP7)、anti-miR-30d-5p+si-NC组(转染anti-miR-30d-5p与si-BMP7阴性对照si-NC)、anti-miR-30d-5p+si-BMP7组(转染anti-miR-30d-5p与si-BMP7)。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经TGF-β1处理。qPCR检测miR-30d-5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21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 MTT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观察过表达miR-30d-5p或抑制miR-30d-5p对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活性及迁移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30d-5p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靶向关系。评估其在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活性及迁移中的作用。结果 TGF-β1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30d-5p组肾小管上皮细胞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较miR-NC组明显增加(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 anti-miR-30d-5p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miR-30d-5p表达、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iR-NC组比较,miR-30d-5p组WT-BMP7荧光素酶的活性、BMP7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30d-5p组的BMP7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anti-miR-30d-5p+si-BMP7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BMP7、P2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0.21±0.03)、(0.29±0.03)、(0.37±0.04)]较anti-miR-30d-5p+si-NC组[(0.71±0.05)、(0.53±0.04)、(0.63±0.05)]明显降低(P<0.05),生长率和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 miR-30d-5p通过靶向调控BMP7的表达促进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生长及迁移,为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0d-5p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管上皮细胞 生长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TGF-β1在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锐冬 邓忠良 +3 位作者 张亚梅 汪洋 尹良军 陈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不同剂量TGF-β1对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的影响,寻找最佳的促进BMP9成骨的TGF-β1剂量,为联合不同细胞因子促进组织工程骨再生寻找有效途径。方法应用鼠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以重组腺病毒法将其导入BM...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不同剂量TGF-β1对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的影响,寻找最佳的促进BMP9成骨的TGF-β1剂量,为联合不同细胞因子促进组织工程骨再生寻找有效途径。方法应用鼠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以重组腺病毒法将其导入BMP9,再分别施加0、5、10、20 ng/mL TGF-β1蛋白处理,建立BMP9联合TGF-β1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模型。条件培养基法获取含活性良好的TGF-β1蛋白上清液;改良SEAP化学发光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及活性;茜素红S染色检测钙盐沉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骨桥素(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mRNA转录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台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监测细胞增殖。结果 5 ng/mL TGF-β1与BMP9联合处理较BMP9单独处理能更早、更多地提高ALP活性和引起钙盐沉积,持续处理17 d后钙盐沉积结果不再显示明显差异,TGF-β1单独处理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随TGF-β1剂量增加,ALP活性和钙盐沉积效应受到抑制。5 ng/mL TGF-β1与BMP9联合处理较BMP9单独处理使COLⅠ、OPN、OCN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OLⅠ增高变化发生较早和显著;TGF-β1应用剂量达到20 ng/mL出现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受到抑制,但COLⅠ升高趋势仍能维持。BMP9促进细胞增殖,TGF-β1对该效应起抑制作用,细胞周期转化表现G0/G1期阻滞。结论在BMP9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适量的TGF-β1联合应用具有促进作用;BMP9与TGF-β1在诱导成骨分化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9 转化成因子β1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人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转导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武鹏宇 戴立里 +1 位作者 唐静 呙琳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处理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活化及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探索BMP-...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处理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活化及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探索BMP-7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80、40、20ng/ml)BMP-7及TGFβ1(5ng/ml)处理人肝星状细胞LX-2,CCK8法检测LX-2增殖,免疫化学染色法观察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与Ⅰ型胶原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Ⅰ、Ⅱ型受体mRNA,Smad3、Smad7mRNA的表达。结果经TGFβ1刺激后,LX-2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BMP-7(80、40、20ng/ml)处理后,LX-2细胞增殖均被抑制,抑制率分别为28.9%、19.6%、10.5%(P<0.01)。TGFβ1处理组与细胞对照组比较,LX-2表达α-SMA和Ⅰ型胶原增加(P<0.01),加入BMP-7(20、40、80ng/ml)处理48h后可抑制细胞活化和胶原表达,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增强而增强(P<0.01,P<0.05)。5ng/mlTGFβ1处理48h后,TβRⅠ、TβRⅡ、Smad3mRNA表达增加(P<0.01),Smad7mRNA表达减少(P<0.01)。BMP-7可减少Smad3mRNA表达(P<0.01),增加Smad7mRNA表达(P<0.01,P<0.05),但对TβRmRNA的表达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BMP-7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Ⅰ型胶原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GFβ/Smad通路中Smad3mRNA表达,增加Smad7mRNA表达,从而拮抗TGFβ1的促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人骨不连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春风 刘文琦 +4 位作者 刘傥 刘小平 王振 刘进炼 刘超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检测肥大性骨不连组织与萎缩性骨不连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表达的差异,评价两种骨不连组织在成骨潜能上的区别。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住院的肥大性... 目的:检测肥大性骨不连组织与萎缩性骨不连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表达的差异,评价两种骨不连组织在成骨潜能上的区别。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4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骨科住院的肥大性和萎缩性骨不连患者各20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二步法及病理图像分析软件IPP6.0对骨不连断端间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根据骨不连类型、患者年龄和骨不连时间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肥大性骨不连患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3236±0.0390和0.1337±0.0400,萎缩性骨不连患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3191±0.0369和0.1373±0.0423,两者标本中的吸光度值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9在不同年龄、不同骨不连时间中的吸光度值差异也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肥大性骨不连组织和萎缩性骨不连组织在成骨潜能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态发生蛋白-9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巩膜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青 刘筱楠 +3 位作者 薛美兰 刘桂波 王楠 赵桂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5-1109,共5页
背景眼球伸长过程伴随着巩膜的广泛重塑,而这种重塑受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以往的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近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属于TGF-β超家族,其在近视的发生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如何... 背景眼球伸长过程伴随着巩膜的广泛重塑,而这种重塑受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以往的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近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属于TGF-β超家族,其在近视的发生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如何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眼后巩膜中BMPs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近视后巩膜重塑中的作用。方法1~2周龄花色豚鼠3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任意选择实验组豚鼠的一侧眼作为实验眼,应用半透明眼罩连续遮盖14d以建立FDM动物模型,另一侧眼作为对照眼。形觉剥夺前后所有动物眼经检影验光获得屈光度,用A型超声法测量眼轴长度。造模后第15天取豚鼠后巩膜组织,分别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豚鼠后巩膜中BMPs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14d后,豚鼠遮盖眼的屈光度为(一0.48±0.51)D,与对侧眼的(3.22±0.3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4,P=0.000),与正常对照眼的(2.97±0.7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8,P=0.000)。豚鼠遮盖眼的眼轴长度为(8.30±0.05)mm,明显长于对侧眼的(8.11±0.06)mm和正常对照组(8.06±0.0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30、9.084,均P=0.000)。正常豚鼠后巩膜可表达BMP-2、BMP-4、BMP-5mRNA,豚鼠遮盖眼后巩膜中BMP-2mRNA和BMP-5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41-±0.11和0.65±0.06,较对侧眼的0.62-±0.07和0.84±0.03分别下降了34.48%和2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8,P=0.017;t=2.524,P=0.028);豚鼠遮盖眼后巩膜中BMP-2和BMP-5蛋白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0.44±0.06和0.70-±0.05,较对侧眼的0.61±0.05和0.824-0.03分别下降了23.42%和1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5,P=0.030;t=2.445,P=0.031),而形觉剥夺眼与对侧眼后巩膜中BMP-4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NA:t=0.704,P=0.460;蛋白:t=0.987,P=0.365)。结论FDM眼后巩膜中BMP-2和BMP-5的表达下调,提示BMPs在实验性近视后巩膜重塑中可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形态发生蛋白 近视 形觉剥夺性 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相关TGFβⅡ型受体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迎泽 张燕 罗进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28-1137,共10页
前期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BMP9)具有较强的诱导骨形成的能力,但目前对其诱导骨形成相关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采用重组腺病毒的方法成功构建显性负性突变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Ⅱ型受体的腺病毒,将其与B... 前期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9,BMP9)具有较强的诱导骨形成的能力,但目前对其诱导骨形成相关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采用重组腺病毒的方法成功构建显性负性突变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Ⅱ型受体的腺病毒,将其与BMP9共同导入靶细胞,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初步鉴定分析与BMP9诱导成骨密切相关的TGFβⅡ型受体.体外细胞实验发现:三种显性负性突变的TGFβⅡ型受体,即dnBMPRⅡ、dnActRⅡ和dnActRⅡB在体外能抑制由BMP9诱导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和钙盐沉积,并可抑制BMP9诱导的Smad信号途径的激活.动物实验也显示,dnBMPRⅡ、dnActRⅡ和dnActRⅡB可抑制BMP9诱导的异位成骨,提示相应的野生型TGFβⅡ型受体即BMPRⅡ、ActRⅡ和ActRⅡB很可能与BMP9诱导成骨有关.而靶细胞中均只表达BMPRⅡ和ActRⅡ,并不表达ActRⅡB.随后,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对BMPRⅡ和ActRⅡ进行基因沉默,结果发现BMPRⅡ和ActRⅡ的表达受到抑制后,由BMP9诱导的荧光素酶活性和ALP活性也相应受到抑制.因此,BMPRⅡ和ActRⅡ是与BMP9诱导成骨分化相关的TGFβⅡ型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9 转化生长因子 信号转导 分化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成骨作用及BMP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康来 杨柳 +3 位作者 许建中 卢卫忠 吴梅英 李起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7-549,共3页
目的 探讨TGF 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成骨作用及BMP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ALP活性测定及骨结节计数方法观察TGF 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的成骨作用 ,BMP McAb免疫组化染色及其定量分析观察TGF 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BM... 目的 探讨TGF 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成骨作用及BMP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ALP活性测定及骨结节计数方法观察TGF 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的成骨作用 ,BMP McAb免疫组化染色及其定量分析观察TGF 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BM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GF β( 3~ 7d)对ALP活性有促进作用 ,并呈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TGF β对骨结节形成低剂量时有促进作用 ,高剂量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TGF β对成骨细胞BMP蛋白表达表现为抑制作用 ;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TGF β对胎兔颅骨成骨样细胞体外成骨及BMP蛋白表达表现为双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兔 成骨样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M有形态发生蛋白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7能减轻TGF-β1诱导的人足细胞损伤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利群 吕智美 +2 位作者 葛俭俭 余心逸 甘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ie protein 7,BMP-7)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足细胞转分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构建及鉴定pc DNA 3.1rh BMP-7质粒,体外培养人足细胞,先后予10、20...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ie protein 7,BMP-7)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足细胞转分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构建及鉴定pc DNA 3.1rh BMP-7质粒,体外培养人足细胞,先后予10、20、50、100、200μg/m L重组的BMP-7诱导足细胞,分别在培养24、48、72 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试验检测细胞凋亡率,以此选择重组BMP-7最适的刺激浓度和最适的作用时间点。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诱导组(TGF-β)及质粒转染组(PEGF-BMP-7),质粒转染组加入重组BMP-7 100μg/m L预处理48 h后,而TGF-β诱导组和PEGF-BMP-7组分别予5 ng/m L TGF-β1处理足细胞后,通过免疫荧光观察足细胞Podocin、α-SMA、VIM的表达变化;收集细胞抽取总RNA和总蛋白,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重组BMP-7对人足细胞Podocin、α-SMA、VIM的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本实验成功构建pc DNA 3.1rh BMP-7质粒,转染的人足细胞能稳定表达BMP-7,质粒转染组BMP-7蛋白表达水平(0.487±0.012)较正常对照组(0.251±0.012)和TGF-β诱导组(0.151±0.015)明显增高(P<0.001);(2)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TGF-β诱导组足细胞Podocin的m RNA表达水平(0.285±0.013)较正常对照组(1.057±0.090)明显降低(P<0.001),而质粒转染组足细胞Podocin的m RNA表达水平(0.693±0.077)较TGF-β诱导组有升高趋势(P=0.003);TGF-β诱导组和质粒转染组足细胞的α-SMA(1.257±0.039和1.028±0.093)、VIM(1.114±0.097和0.821±0.059)的m 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0.357±0.089和0.403±0.020)明显升高(P<0.001),质粒转染组足细胞α-SMA和VIM的m RNA较TGF-β诱导组有下降趋势(P=0.011,P=0.00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GF-β诱导组足细胞Podocin的蛋白表达水平(32.923±5.301)较正常对照组(101.807±9.208)明显降低(P<0.001),而质粒转染组足细胞Podocin的蛋白表达水平(90.507±7.810)较TGF-β诱导组有升高趋势(P<0.001);TGF-β诱导组和质粒转染组足细胞的α-SMA(116.120±8.300和93.832±10.602)、VIM(124.016±9.702和100.801±6.801)的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35.730±4.892和43.801±2.600)明显升高(P<0.001),质粒转染组足细胞α-SMA和VIM的蛋白较TGF-β诱导组有下降趋势(P=0.017,P=0.007)。结论:TGF-β1可诱导人足细胞发生转分化,导致其α-SMA、VIM表达增高,Podocin表达减少,BMP-7能显著抑制此现象,提示BMP-7可逆转足细胞EMT,对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足细胞 上皮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复合促进骨生长 被引量:4
15
作者 司晓辉 金岩 杨连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复合后,对比观察其骨诱导及骨生成过程和促进骨生长的效果。以一定比例的TGFβ和rhBMP2与陶瓷化牛骨(CBB)复合,埋入小鼠股部肌肉陷窝内,于第3、5... 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复合后,对比观察其骨诱导及骨生成过程和促进骨生长的效果。以一定比例的TGFβ和rhBMP2与陶瓷化牛骨(CBB)复合,埋入小鼠股部肌肉陷窝内,于第3、5、7、14、21d取材后光镜观察新骨生长情况并计算新骨形成面积。结果发现,rhBMP2和TGFβ复合后其成骨作用比单独应用rhBMP2明显,骨组织较为成熟,新生骨面积14d时2倍于rhBMP2组。而单独用TGFβ无异位诱导新骨形成的作用,但TGFβ可刺激原有骨的膜内成骨。认为,BMP和TGFβ在骨生长修复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TGFβ可促进BMP的骨诱导过程,BMP/TGFβ/CBB复合物或BMP/TGFβ/生物陶瓷复合物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性,在临床骨缺损及骨折修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形成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骨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15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振平 蒋思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5-728,共4页
骨形成蛋白是属于转移生长因子 β超家族生长因子的一种分泌型信号分子。迄今为止,已有30多个骨形成蛋白被确定,骨形成蛋白15基因在卵母细胞中表达,具有推动卵泡生长,阻止黄体早熟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骨形成蛋白15基因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骨形成蛋白15基因 转移生长因子-Β 卵母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MP2)体外联合诱导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分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奇 樊明文 +2 位作者 张旗 陈智 边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 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prote in 2,BMP2)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鼠牙乳头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17 d胎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胰蛋白酶消化分离...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 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prote in 2,BMP2)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鼠牙乳头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17 d胎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胰蛋白酶消化分离牙乳头,置半固态培养基培养6 d,半固态培养基中单独加入重组TGFβ1、BMP2,或分别与肝素联合,或TGFβ1和BMP2联合,组织学观察牙乳头的形态学变化。结果:TGF-β1或BMP2单独加入时未见细胞极化,但基质分泌增加。TGF-β1或BMP2加肝素可诱导牙乳头周边细胞发生极化,并分泌胞外基质。半固态培养基中同时加入TGF-β1和BMP2的牙乳头培养6 d后,牙乳头周边细胞出现极化和功能性分化,牙乳头周边胞外基质沉积明显,且可见牙乳头尖形态的维持及从牙乳头尖至牙乳头基底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梯度的维持。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在没有内釉上皮和完整的基底膜存在的情况下,TGF-β1和BMP2加肝素可诱导培养的牙乳头出现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并促进胞外基质的分泌。TGF-β1和BMP2均能诱导成牙本质细胞的细胞学分化和分泌功能,二者联合应用可协同发挥作用增强诱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骨形成蛋白 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牙乳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及骨形成蛋白通路调节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周新 李建生 +3 位作者 余海滨 梅晓峰 刘学芳 沈俊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7-310,共4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由多种细胞因子组成,主要的配体分为TGF-β和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两类。近年来发现,TGF-β和BMPs刺激调节肺血管平滑肌的增殖,相互之间存在拮抗,...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由多种细胞因子组成,主要的配体分为TGF-β和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两类。近年来发现,TGF-β和BMPs刺激调节肺血管平滑肌的增殖,相互之间存在拮抗,表现为Smads依赖和Smads不依赖2种方式;个体基因的变异可能导致TGF-β和BMPs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产生不同甚至相反的效应。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及骨形成蛋白通路调节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形成蛋白 平滑肌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Smads信号通路及其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斐 刘瑞霞 阴赪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001-1004,共4页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后,机体对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及其下游的Smads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拮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致肝纤维化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 肝纤维化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肝损伤后,机体对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及其下游的Smads蛋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拮抗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致肝纤维化作用,包括诱导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少多种促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探讨了BMP-7/Smads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SMAD蛋白质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和TGFβ_(1)对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物鹏 许建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MP 2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从而了解其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荧光光度计 ,72 1 型分光光度计 ,35S Na2 SO4 同位素掺入法等测定兔原代及...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 2 (BMP 2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对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从而了解其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荧光光度计 ,72 1 型分光光度计 ,35S Na2 SO4 同位素掺入法等测定兔原代及反分化关节软骨细胞羟脯氨酸和蛋白多糖 (PG )的变化。结果 BMP 2既能促进反分化关节软骨细胞DNA合成又能增加原代、反分化关节软骨细胞羟脯氨酸的含量和35S Na2 SO4 掺入 ,而TGFβ1显著增加原代软骨细胞羟脯氨酸的合成和35S Na2 SO4 掺入。结论 TGFβ1不能阻止关节软骨细胞反分化 ,而BMP 2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和维持其表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细胞分化 细胞反分化 同位素掺入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