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偏相干方法的车内路噪噪声源识别
1
作者 刘志恩 胡宇航 +3 位作者 卢炽华 程灿 李晓龙 陈弯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09,共7页
为准确、高效地识别车辆在行驶时对于结构路噪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引入偏相干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须测试路径的传递函数,只需给定工况下的响应结果即可,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针对某款汽车在40 km/h工况低频路噪凸显的问题,分别采用部... 为准确、高效地识别车辆在行驶时对于结构路噪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引入偏相干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须测试路径的传递函数,只需给定工况下的响应结果即可,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针对某款汽车在40 km/h工况低频路噪凸显的问题,分别采用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和偏相干分析法进行结构路噪传递路径贡献量分析,以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分析结果为基准验证偏相干分析法的可靠性,最终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吻合良好。基于分析结果确定车内结构路噪传递的主要路径并进行改进,通过对左右后悬架衬套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204 Hz频率点处噪声峰值显著降低,车内驾驶员右耳处的噪声总声压级降低3.09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结构路噪 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 偏相干分析法 衬套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变压器远场噪声预测与路径贡献量评估
2
作者 刘联鋆 李金程 +3 位作者 王玉兴 饶庆 李豪 陈俊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153-6162,I0033,共11页
为准确预测变压器远场噪声以及分析路径贡献量,提出基于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远场噪声预测和路径贡献量求解方法。将两台并列放置变压器的辐射表面等效为若干个虚拟声源,建立“源-路径-接收者”模型,测量声源点至近场传声器处的频率响应... 为准确预测变压器远场噪声以及分析路径贡献量,提出基于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的远场噪声预测和路径贡献量求解方法。将两台并列放置变压器的辐射表面等效为若干个虚拟声源,建立“源-路径-接收者”模型,测量声源点至近场传声器处的频率响应函数矩阵和近场声压向量,采用多通道最小二乘法提取虚拟声源信号,然后基于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计算远场6个点的声压频谱以及虚拟声源贡献量。与实验结果对比,初始时刻预测误差均小于2 dB,后续随时间变化预测误差均小于3.5 dB。通过评估路径贡献量,找出两台变压器对特定区域路径贡献量最大的辐射面。提出的远场噪声预测和路径贡献量求解方法可获得较准确的变压器远场噪声预测值,可进一步用于对居民投诉区域进行准确实时的噪声预测及为后续采取针对性噪声防治措施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路径贡献量 虚拟声源 多通道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壳体瞬态辐射噪声评估试验验证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天宇 徐荣武 李瑞彪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31-236,共6页
基于自身振动数据实时测量进行水下结构体辐射噪声快速预报,对于掌握水下目标运行状况、保持隐蔽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评估瞬态辐射噪声问题,在圆柱壳体(舱段模型)上开展验证试验,通过稳态工况下的振动信号和... 基于自身振动数据实时测量进行水下结构体辐射噪声快速预报,对于掌握水下目标运行状况、保持隐蔽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评估瞬态辐射噪声问题,在圆柱壳体(舱段模型)上开展验证试验,通过稳态工况下的振动信号和实测辐射噪声,利用基于广义交叉验证的正则化方法求解振-声传递函数,以此来评估瞬态激励下的辐射噪声,并与实测的瞬态辐射噪声进行对比,同时提出针对目标被探测性影响程度的加权平均误差来衡量评估误差。试验结果显示,在瞬态辐射噪声的特征频段(辐射噪声水平明显高于背景噪声),评估结果的加权平均误差在2 dB以内。该文验证了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评估瞬态辐射噪声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在水下复杂结构上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噪声评估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瞬态辐射噪声 圆柱壳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乘用车加速工况车内轰鸣声诊断分析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蒋邹 梁莹 +1 位作者 吴文栋 罗玉军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该文针对某乘用车加速工况出现的轰鸣声进行诊断分析与控制。首先通过主观评价确定问题工况,通过实车测试发现2400 r/min左右车内存在明显轰鸣声。利用阶次分析、模态分析及错频验证可知,发动机激励经悬置传递副车架,引起副车架的共振,... 该文针对某乘用车加速工况出现的轰鸣声进行诊断分析与控制。首先通过主观评价确定问题工况,通过实车测试发现2400 r/min左右车内存在明显轰鸣声。利用阶次分析、模态分析及错频验证可知,发动机激励经悬置传递副车架,引起副车架的共振,进而传递到车内引起轰鸣声。最后通过传递分析及柔性连接点导纳法,优化副车架橡胶衬套结构。结果表明,优化后在2400 r/min声压总级与2阶声压差值为7.5 dB(A);声压总级较原状态降低2 dB(A),2阶噪声降低7.8 dB(A),声压总级和2阶噪声声压差值增大,轰鸣声明显减小,主观评价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轰鸣声 模态分析 传递路径分析 副车架衬套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WSVD组合串扰消除法车内噪声源识别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艺江 陈克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30,共7页
为解决车内噪声源识别中结构路径易受外部因素干扰,以及多源振动串扰影响,导致采集的工况数据存在噪声等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 为解决车内噪声源识别中结构路径易受外部因素干扰,以及多源振动串扰影响,导致采集的工况数据存在噪声等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的CEEMDAN-WSVD组合去噪法,该方法利用自适应加噪特征避免模态混叠现象发生,引入样本熵对高频含噪分量进行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实现一层降噪后进行重构;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对重构信号获取主分向量,同时使用主分量衰减方法剔除较小主分量,实现二层降噪。运用模拟仿真信号验证上述方法对复杂含噪信号有降噪效果。通过对采集的工况数据降噪处理,计算路径传递率并得到贡献量。将各降噪方法应用于工况传递路径模型中对比分析,发现经过本文方法降噪后模型的合成响应与实测响应准确性较高,降噪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小波变换 奇异值分解 工况传递路径 噪声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的车身钣金振动对车内噪声影响分析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超 赵禹 +2 位作者 陈欢欢 王虎 张荣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5-1722,共8页
为解决某车型在粗糙沥青路面30 km/h时速下产生的35-40 Hz频段路噪问题,通过仿真与测试的方法进行分析。基于结构噪声传递路径分析(TPA)理论与节点贡献量分析,确定问题频率噪声主要由车身钣金件的低频振动导致。为此,根据局部共振原理,... 为解决某车型在粗糙沥青路面30 km/h时速下产生的35-40 Hz频段路噪问题,通过仿真与测试的方法进行分析。基于结构噪声传递路径分析(TPA)理论与节点贡献量分析,确定问题频率噪声主要由车身钣金件的低频振动导致。为此,根据局部共振原理,设计了一种可根据钣金形状及钣金局部空间进行工业化设计的局部共振结构,该结构由金属支架与金属块组成。将该结构添加至贡献较大的钣金处,通过仿真得到,该结构降低了钣金的振动,从而优化了车内噪声,前排与后排噪声峰值分别降低了8.6和6.4 dB。同时,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车内噪声前排与后排噪声峰值分别改善了7.0和5.8 dB。为控制钣金部件振动和辐射的低频噪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 钣金 有限元分析 噪声控制 共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61
7
作者 郭荣 万钢 +1 位作者 赵艳男 周江彬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7年第3期199-203,共5页
为了指导汽车NVH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故障诊断和声学设计,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传递函数和激励力的测量方法,并以某型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向车内传递为例,介绍TPA方法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TPA方法可有效、... 为了指导汽车NVH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故障诊断和声学设计,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传递函数和激励力的测量方法,并以某型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向车内传递为例,介绍TPA方法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TPA方法可有效、方便地进行噪声源识别和贡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传递函数 激励力 贡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振动噪声结构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48
8
作者 王万英 靳晓雄 +2 位作者 彭为 郭辉 尹燕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91,95,共5页
简要介绍结构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理论,在分析车轮激励力及其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试验,得到车内目标点由结构传递的合成声,在300 Hz以下,合成结果与实测声压在主要峰值附近... 简要介绍结构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理论,在分析车轮激励力及其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试验,得到车内目标点由结构传递的合成声,在300 Hz以下,合成结果与实测声压在主要峰值附近吻合很好。利用频谱贡献云图和矢量叠加图分析了各结构传递路径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并采用矢量叠加及数据对比的方式详细分析了25 Hz时各传递路径对目标点的声贡献,从传递路径的角度找出了对车内噪声起主导作用的环节,通过控制这些环节,可以降低由轮胎引起的车内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激励力 声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振动噪声源传递路径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25
9
作者 曹跃云 张磊 +2 位作者 杨自春 何元安 郭文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58-162,共5页
针对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 OPA)方法在工程应用中虽具吸引力、尚存准确性难以满足船舶实际应用需求等问题,将多源信号视为卷积混叠,提出耦合振动噪声源分离方法。建立船舶OPA模型,结合船舶传递路径振声... 针对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 OPA)方法在工程应用中虽具吸引力、尚存准确性难以满足船舶实际应用需求等问题,将多源信号视为卷积混叠,提出耦合振动噪声源分离方法。建立船舶OPA模型,结合船舶传递路径振声测试试验对模型可行性、正确性进行验证。讨论观测点数目及不同工况组合对新OPA模型影响,给出有效选取原则。结果表明,新OPA模型可准确、高效进行船舶噪声源识别、声场预报及状态监测,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船舶 耦合 振动噪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总成引起的轿车乘员室结构噪声传递路径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韩旭 郭永进 +2 位作者 管西强 朱平 林忠钦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7-542,共6页
动力总成振动引起的轿车乘员室结构噪声往往经过多维路径进行传递,对结构噪声传递路径的辨识和控制是减少结构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文中以尚处于设计中的某轿车车身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数据与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动力总成及... 动力总成振动引起的轿车乘员室结构噪声往往经过多维路径进行传递,对结构噪声传递路径的辨识和控制是减少结构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文中以尚处于设计中的某轿车车身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数据与有限元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动力总成及其悬置装置的动态特性引入到车身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依据各传递路径对乘员室结构噪声的贡献度,辨识结构噪声的主要传递路径及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指导车身结构的设计,达到控制结构噪声向轿车乘员室传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乘员室 结构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低地板列车车内噪声传递特性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捷 肖新标 +3 位作者 张玉梅 李志辉 张春岩 金学松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1-549,共9页
基于线路试验,测试分析了100%低地板列车车内噪声特性,研究了车内噪声源分布以及空气传声、结构传声路径对车内噪声的贡献。使用统计能量法建立了单节车车内噪声预测模型,并利用其获得了车内噪声的功率输入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内... 基于线路试验,测试分析了100%低地板列车车内噪声特性,研究了车内噪声源分布以及空气传声、结构传声路径对车内噪声的贡献。使用统计能量法建立了单节车车内噪声预测模型,并利用其获得了车内噪声的功率输入贡献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内减振降噪建议措施。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虽然低地板列车的转向架位于车厢中部,但是车内噪声仍然表现为两端大、中间小的趋势。车内噪声显著频段为中心频率250-2 000Hz的1/3倍频带,主要噪声源位于地板和风挡区域,主要是轮轨区域噪声。客室两端噪声主要经由车下地板和风挡结构传递至车内,客室中部噪声主要经由车下地板结构传递至车内,噪声传递路径为空气传声。因此,提高地板、风挡的密封和隔声性能是降低车内噪声的有效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可为100%低地板列车车内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低地板 传递路径 声源识别 统计能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噪声时域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褚志刚 熊敏 +1 位作者 杨洋 贺岩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1-166,共6页
与传统的频域传递路径分析相比,时域传递路径分析能够对噪声及其各路径贡献进行回放试听及进一步的声品质分析,能更直观、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噪声及其路径贡献特性。基于结构声的阻抗矩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和空气声的替代源传递路径分析方... 与传统的频域传递路径分析相比,时域传递路径分析能够对噪声及其各路径贡献进行回放试听及进一步的声品质分析,能更直观、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噪声及其路径贡献特性。基于结构声的阻抗矩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和空气声的替代源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给出一种综合考虑结构声和空气声的车内噪声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并阐明了其实现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某汽车发动机对车内副驾驶位置噪声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分析了发动机悬置结构声传递路径和表面辐射空气声传递路径贡献。结果表明:在整个升降速过程中,该发动机的结构声对车内目标点的贡献显著大于空气声,右上悬置和左上悬置是其主要传递路径,且路径频率响应函数高是造成贡献量大的根本原因。为后续的噪声控制方案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郭荣 万钢 左曙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35-641,共7页
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对结构传递和空气传播噪声理论分析和试验方法进行探讨,通过燃料电池轿车怠速工况车内噪声的传递路径试验,测量并计算得到传递函数,结合实际激励进行车内噪声合成,合成结果和原始声音比较接近,结构传递噪... 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对结构传递和空气传播噪声理论分析和试验方法进行探讨,通过燃料电池轿车怠速工况车内噪声的传递路径试验,测量并计算得到传递函数,结合实际激励进行车内噪声合成,合成结果和原始声音比较接近,结构传递噪声是主要成分,最后通过路径贡献分析识别出主要传递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轿车 车内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路径贡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的乘用车路面噪声优化控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谭晶晶 杜建科 +2 位作者 李洪亮 苏丽俐 夏洪斌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为降低某国产新型SUV的路面激励噪声,利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法将试验与仿真相结合开展优化分析。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试验测量获得了沥青路面60 km/h工况下悬架系统车身安装点激励力,利用Hypermesh模拟计算确认此工况下对车内响应影... 为降低某国产新型SUV的路面激励噪声,利用传递路径分析(TPA)法将试验与仿真相结合开展优化分析。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试验测量获得了沥青路面60 km/h工况下悬架系统车身安装点激励力,利用Hypermesh模拟计算确认此工况下对车内响应影响较大的路径为后悬架左、右横拉杆与车身安装点所在路径,在此路径上展开优化,降低左、右横拉杆衬套刚度并进行了实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车内噪声,满足目标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法 路噪 HYPERMESH 下横拉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矩阵法的车内共鸣声的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洋 褚志刚 熊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64-169,176,共7页
为准确识别某轿车行驶过程中在2 900 r/min和3 750 r/min时车内共鸣声的来源,基于阻抗矩阵法对其进行了传递路径分析,并采用设定奇异阈值限制条件数的方法降低病态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动力总成右悬置x、z方向、后悬置z方向对应传递路径... 为准确识别某轿车行驶过程中在2 900 r/min和3 750 r/min时车内共鸣声的来源,基于阻抗矩阵法对其进行了传递路径分析,并采用设定奇异阈值限制条件数的方法降低病态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动力总成右悬置x、z方向、后悬置z方向对应传递路径是2 900 r/min时共鸣声的主要贡献路径,前两者贡献量大的根本原因是其激励力大,后者是其路径灵敏度高;动力总成右悬置x方向、后悬置z方向对应传递路径是3 750 r/min时共鸣声的主要贡献路径,前者贡献量大的根本原因是其激励力大,后者是其路径灵敏度高。上述分析结果对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改善汽车声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声 动力总成 结构传播声 阻抗矩阵法 传递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低频振动噪声的虚拟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唐中华 张志飞 +3 位作者 陈钊 蒲弘杰 李云 徐中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1-536,566,共7页
传递路径分析法是诊断汽车振动噪声问题准确有效的方法。试验传递路径分析耗时耗力且需要实制样车,为在整车开发初期诊断汽车振动噪声问题,对整车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包含底盘的整车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采用频率... 传递路径分析法是诊断汽车振动噪声问题准确有效的方法。试验传递路径分析耗时耗力且需要实制样车,为在整车开发初期诊断汽车振动噪声问题,对整车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包含底盘的整车声固耦合有限元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预测车内声学振动响应,发现驾驶员右耳声压在38 Hz处以及驾驶员座椅导轨振动在59 Hz处存在较大峰值。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整车虚拟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该模型合成的声学振动结果与频率响应法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利用虚拟传递路径法对两处峰值作诊断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贡献量大的路径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38 Hz处驾驶员右耳声压降低2 dB,59 Hz处座椅振动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的车内噪声源识别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海星 高云凯 刘爽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24,共6页
简述了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和传递路径分析试验的基本原理。针对某国产试制SUV在怠速和三档急加速工况下车内噪声偏大的问题,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识别出车内噪声的主要传递路径,找出主要传递路径贡... 简述了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和传递路径分析试验的基本原理。针对某国产试制SUV在怠速和三档急加速工况下车内噪声偏大的问题,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识别出车内噪声的主要传递路径,找出主要传递路径贡献量大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降低车内噪声的修改建议,为降低车内噪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结构噪声 空气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路径分析在车内噪声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康菲 闫硕 +1 位作者 彭洁 任永超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20,共3页
阐述了传递路径分析(OPAX)的估算方法及载荷力识别方法。针对某车辆全负荷加速行驶到为3 650 r/min时驾驶员附近4阶噪声大的问题,建立了"激励源-驾驶员位置"传递路径模型,并进行了传递路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该车激励力... 阐述了传递路径分析(OPAX)的估算方法及载荷力识别方法。针对某车辆全负荷加速行驶到为3 650 r/min时驾驶员附近4阶噪声大的问题,建立了"激励源-驾驶员位置"传递路径模型,并进行了传递路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该车激励力变大的原因是发动机4阶激励与发动机左悬置支架模态重合产生共振。在发动机左悬置支架安装动态吸振器并进行了整车试验。结果表明,车内噪声整体下降2.4 dB(A),满足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 车内噪声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工况下车内噪声的能量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彬星 郑四发 +1 位作者 郝鹏 连小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4,共4页
传递路径分析是分析车辆噪声的重要手段。针对在中高频范围内,产品不同个体的频率响应函数的幅值和相位均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提出了运行工况下的能量传递路径分析。并应用于某重型商用车的车内噪声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传递路径分析是分析车辆噪声的重要手段。针对在中高频范围内,产品不同个体的频率响应函数的幅值和相位均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提出了运行工况下的能量传递路径分析。并应用于某重型商用车的车内噪声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和传统的传递路径分析结果相比,在同样的求解条件下,能量传递路径分析得到的传递函数的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噪声控制 运行工况 传递路径分析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工况传递路径分析的驾驶室振动传递路径二级建模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剑 邓支强 +3 位作者 曾维俊 舒宏超 李士爱 戎芳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78,90,共8页
阐述了OPAX方法的基本理论,对某中型卡车驾驶室振动实施传递路径分析,并针对该车结构设计特点,提出基于OPAX方法的二级TPA分析模型,分别为动力总成-驾驶室一级传递路径模型和车架-驾驶室二级传递路径模型。通过建模测试计算获得各级悬... 阐述了OPAX方法的基本理论,对某中型卡车驾驶室振动实施传递路径分析,并针对该车结构设计特点,提出基于OPAX方法的二级TPA分析模型,分别为动力总成-驾驶室一级传递路径模型和车架-驾驶室二级传递路径模型。通过建模测试计算获得各级悬置动刚度、工况载荷和路径贡献量,准确定位引起驾驶室振动水平较大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有效减小驾驶室振动水平。该应用研究表明二级TPA模型更符合研究对象的结构设计,能反映出更详尽的结构路径特性,是对已有TPA模型的丰富和拓展,对OPAX方法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NVH 传递路径分析(TPA) 二级TPA建模 载荷识别 贡献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