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保护路径探析
1
作者 董慧娟 汪彬 《知识产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38,共1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研发领域竞争激烈,抄袭、窃取或以其他非正常手段获取模型内容常引发侵权或不正当竞争争议。模型本身并非计算机软件,难以受著作权法保护;而专利法保护仅对算法等部分要素提供有限且须满足条件的保护,因此并非研发者... 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研发领域竞争激烈,抄袭、窃取或以其他非正常手段获取模型内容常引发侵权或不正当竞争争议。模型本身并非计算机软件,难以受著作权法保护;而专利法保护仅对算法等部分要素提供有限且须满足条件的保护,因此并非研发者首选。相比之下,反不正当竞争法更为灵活,可以提供多种保护路径:非开源模型可以获得商业秘密保护,“反向工程”除外;若以不正当手段获取非开源模型结构、超参数等劳动成果,违反商业道德,则可援引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保护;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也为模型相关衍生数据权益保护提供了新保护路径与可能。适用顺序上,商业秘密等专门条款的适用原则上应优先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模型 保护路径 商业秘密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 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经贸协议》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条款及我国的法律回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冯辉 姜婷婷 于海纯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86,共7页
《中美经贸协议》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条款主张扩大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范围和行为范围,强化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和诉前保全措施,降低刑法适用标准以及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商业秘密的调取、使用和披露。为及时、有效地回应以上... 《中美经贸协议》中的商业秘密保护条款主张扩大侵犯商业秘密的主体范围和行为范围,强化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和诉前保全措施,降低刑法适用标准以及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商业秘密的调取、使用和披露。为及时、有效地回应以上内容,我国应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立法及司法解释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核心充实商业秘密保护法律规范的内容,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专门的司法解释细化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和诉前行为保全制度。应通过修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司法解释,调整损失金额的认定标准和设置替代性计算方法,降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入罪条件。应对国家机关调取、使用和披露商业秘密的职权予以专门规范,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受其委托和聘用的第三方专家和顾问未经授权披露的行为予以严格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经贸协议 商业秘密保护 举证责任 刑法适用 政府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刑民分野与协调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晓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9-113,共5页
1997年侵犯商业秘密罪确立以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侵犯商业秘密罪之立法与实践上,存在着刑民纠葛的混沌及困惑局面,其症结在于商业秘密保护中存在着刑民之交叉。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必须从实体法上厘清刑民保护的界域,从程序... 1997年侵犯商业秘密罪确立以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侵犯商业秘密罪之立法与实践上,存在着刑民纠葛的混沌及困惑局面,其症结在于商业秘密保护中存在着刑民之交叉。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必须从实体法上厘清刑民保护的界域,从程序法上协调刑民保护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保护商业秘密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刑事保护 商业秘密民事保护 分野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领域算法解释权之构建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算法自动决策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知情权和救济权,违反正当程序原则。欧盟和美国对算法解释权分别采取内部监管模式和外部问责模式,这两种模式在解释对象、解释标准、解释时间方面存在差异,目的都在于促进技术安全发展、限制政府权力和... 算法自动决策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知情权和救济权,违反正当程序原则。欧盟和美国对算法解释权分别采取内部监管模式和外部问责模式,这两种模式在解释对象、解释标准、解释时间方面存在差异,目的都在于促进技术安全发展、限制政府权力和保护个人权利。算法应用到公共服务领域时带有公共利益属性,不得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设立了事前解释原则,以透明性和公正合理为解释标准,赋予个人对自动化决策的拒绝权,比GDPR保护个人权利更进一步。中国特色算法解释权在规范上应进一步明确透明性的内容、规范定期审计以加强监管;在技术层面公开算法模型,公开源代码、公开算法运算基本规则、因素及权重;同时由政府主导核心领域算法开发以促进算法造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解释权 商业秘密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公共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扩张与限缩解释 被引量:15
5
作者 汪东升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55,共15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进行了大幅修改,契合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背景。这既符合解决司法适用难题的要求,又满足了衔接前置法的需要。修改后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结果犯改为情节犯,降低入罪门槛、提高法定刑、增...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侵犯商业秘密罪进行了大幅修改,契合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时代背景。这既符合解决司法适用难题的要求,又满足了衔接前置法的需要。修改后的侵犯商业秘密罪由结果犯改为情节犯,降低入罪门槛、提高法定刑、增加行为方式和扩大商业秘密的认定范围,内容呈现大幅扩张态势。面对该罪在立法上的积极扩张,无论持何种刑法观,都应该坚持司法适用时对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限缩解释。这既是贯彻刑法谦抑原则的需要,也是由侵犯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立法特点所决定的。未来可以通过对"盗窃""贿赂""欺诈""电子侵入""其他不正当手段""违反保密义务"等术语的合理解释,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方式加以限缩,从而防止处罚范围不当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十一)》 侵犯商业秘密罪 反不正当竞争 保密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邓社民 王予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8-30,共3页
通过比较分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与救济制度,建议我国对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应以财产权理论和公平竞争理论为基础,吸收禁令救济制度,引入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以完善我国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
关键词 商业秘密 法律保护 救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秘密与竞争情报的关系与法律保护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晓波 《现代情报》 2004年第8期209-211,共3页
确了商业秘密和竞争情报的关系 ,探讨了如何通过法律途径对其进行保护。
关键词 商业秘密 竞争情报 关系 保护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商业秘密法域外适用的扩张与中国应对——以《2022年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为中心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雨峰 刘明月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126,共21页
美国商业秘密法的域外适用存在扩张趋势。《2022年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进一步授权美国行政部门对域外商业秘密侵权行为进行制裁,扩大了美国的商业秘密域外执法权,对中国的产业安全和涉外法治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为减少冲突:在政府层面,... 美国商业秘密法的域外适用存在扩张趋势。《2022年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进一步授权美国行政部门对域外商业秘密侵权行为进行制裁,扩大了美国的商业秘密域外执法权,对中国的产业安全和涉外法治建设带来新的挑战。为减少冲突:在政府层面,我国应通过效果标准和适当联系原则构筑中国法的域外适用规则,优化中国反制裁体系的防御和弥补功能,完善多元、开放的金融体制;在市场层面,相关主体应加强海外合规和风险预警机制,积极通过行政复议或司法审查获得救济,主动与法案质疑者、其他被制裁主体和因制裁受到连带损害的美国企业寻求利益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知识产权法域外适用 2022年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法 涉外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平衡:论商业秘密的竞争法保护与规制——以《关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执法指南》为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良荣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2-57,共6页
从经济学理论分析,商业秘密竞争法保护意在激励知识财产的创造;从竞争理论分析,商业秘密竞争法规制旨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利益平衡是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知识产权法一直追求的价值目标,而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知识产权法... 从经济学理论分析,商业秘密竞争法保护意在激励知识财产的创造;从竞争理论分析,商业秘密竞争法规制旨在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利益平衡是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知识产权法一直追求的价值目标,而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知识产权法追求利益平衡要求有效控制垄断。我国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和对商业秘密权利滥用的规制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配套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 竞争法保护与规制 利益平衡 反垄断执法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法视角下德国与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新近发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安斯加尔.奥利 范长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6,共9页
法律比较表明,德国与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许多方面互为接近。立法目标方面,都保护竞争者、消费者与社会公众利益。不同于中国法,德国法为消费者组织规定了诉权,这也是中国法的可能展望之一。立法结构方面,都是一般条款结合具体不正... 法律比较表明,德国与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许多方面互为接近。立法目标方面,都保护竞争者、消费者与社会公众利益。不同于中国法,德国法为消费者组织规定了诉权,这也是中国法的可能展望之一。立法结构方面,都是一般条款结合具体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消费者保护方面,两国法的核心部分即误导之禁止非常相似。但中国法没有关于信息义务与攻击性的商业行为之特别规定。两国法都禁止销售有混淆危险的模仿产品。但德国法更强调这种混淆危险必须是"可避免的"。尚不完全明确的是,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否与德国法一样禁止通过模仿榨取或损害商誉。对于网络妨碍行为,德国法只是通过一般条款式的"不正当阻碍"规制这类行为。中国法设置了专门规定,创造了更大的法的安定性,但其面临因技术的发展而过时的危险。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两国法因为《TRIPS协议》第39条的规定而相互接近。德国法即将转化的欧盟商业秘密保护指令对"商业秘密"作出了与中国法第9条相同的立法定义。侵害行为的构成要件规定也相似。为转化欧盟指令,德国商业秘密保护条款有可能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分离出来,这也是中国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消费者保护 经营者保护 禁止模仿 商业秘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背景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刑法保护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宇晴 阎二鹏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3,共3页
档案法的修订赋予了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使得其安全理念从档案安全转向了数据安全;我国刑法对于档案安全的保护仍聚焦于传统载体档案,存在与档案法衔接不畅、档案犯罪对象设定狭窄、档案安全理念有待更新等问题;在载体与信息分离的前提... 档案法的修订赋予了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使得其安全理念从档案安全转向了数据安全;我国刑法对于档案安全的保护仍聚焦于传统载体档案,存在与档案法衔接不畅、档案犯罪对象设定狭窄、档案安全理念有待更新等问题;在载体与信息分离的前提下,刑法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保护路径应从载体安全与信息安全两个维度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法 电子档案 档案安全 载体安全 数据安全 非法获取 商业秘密 刑法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秩序统一原理下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刑民衔接适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艳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2-196,共15页
对《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有关未成年人规定的理解,应在法秩序统一原理下结合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精神进行民刑衔接适用研究。在监护制度的典型场域,父母滥用监护权是否构成犯罪应在区分亲权与监护权的基础上,结合民事责... 对《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有关未成年人规定的理解,应在法秩序统一原理下结合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精神进行民刑衔接适用研究。在监护制度的典型场域,父母滥用监护权是否构成犯罪应在区分亲权与监护权的基础上,结合民事责任追究的效果和刑法相关罪名的规定进行实质判断。在收养制度的典型场域,区分民事送养行为与拐卖儿童犯罪时应明确拐卖儿童罪的成立需要同时具备“以出卖为目的”和“非法获利目的”的条件。在性侵未成年人特殊诉讼时效的典型场域,对民法中“性侵害”的理解应参照刑法之规定,前者在范围上广于后者;相较于刑法中诉讼时效的规定,《民法典》第191条在有效性上更多地体现出象征性立法的色彩。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刑民衔接适用应遵循刑民共治规律。在刑民责任界分中,应充分重视主观要件的作用,并在现行刑法的罪名体系框架内基于刑民一体化视野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予以实质考量,避免刑法在民事领域的过度介入。通过坚持民法优先原则,恪守刑法谦抑主义,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性民法与物性刑法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刑民衔接 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监护 拐卖儿童 性侵未成年人 特殊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秘密刑事条款与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衔接 被引量:13
13
作者 谢焱 《交大法学》 CSSCI 2020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近年来,《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条款被频繁修订,《刑法》中有关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条款和司法解释却没有随之更新。侵犯商业秘密罪应如何适用,两法如何衔接,成为当下的严峻问题。新《反不正当竞争法》改变了商业秘密的定义,... 近年来,《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秘密条款被频繁修订,《刑法》中有关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条款和司法解释却没有随之更新。侵犯商业秘密罪应如何适用,两法如何衔接,成为当下的严峻问题。新《反不正当竞争法》改变了商业秘密的定义,增补了行为方式,《刑法》尚能应对,但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标准过低,必须通过特别规定来解决。形式上有多种可能性,内容上要把握慎刑和谦抑原则,在划清民事侵权和刑事犯罪边界时要正确把握刑法的独立品格。具体说来,由于商业秘密涉及国家安全,要对有涉外因素的行为加重刑罚;对不同行为方式所体现的社会危害性进行质和量的区分,并与侵犯财产罪严格区分。另外,侵犯商业秘密的入罪标准“重大损失”过于单一、认定困难,建议增加“其他严重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 竞争法 侵犯商业秘密罪 刑民界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