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analysis of friction and damping on anti-backlash gear based on dynamics model with 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政 尚建忠 罗自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461-3470,共10页
A nonlinear model of anti-backlash gear with time-varying friction and mesh stiffness was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acklash gea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l precision, appli... A nonlinear model of anti-backlash gear with time-varying friction and mesh stiffness was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acklash gea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l precision, applied force analysis was completed in detail, and single or double tooth meshing states of two gear pairs at any timing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meshing characteristic of anti-backlash gear. The influences of friction and variations of damping ratio on dynamic transmission error were analyzed finally by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ti-backlash gear can increase the composite mesh stiffness comparing with the mesh stiffness of the normal gear pair. At the pitch points where the frictions change their signs, additional impulsive effects are observed. The width of impulsive in the same value of center frequency is wider than that without friction, and the amplitude is lower. When gear pairs mesh in and out, damping can reduce the vibration and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DAMPING anti-backlash gear dynamics 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 dynamic transmission err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load sha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un gear radial orbits of double-row planetary gear train 被引量:6
2
作者 盛冬平 朱如鹏 +2 位作者 靳广虎 陆凤霞 鲍和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806-3816,共11页
A new non-linear bending-torsional coupled model for double-row planetary gear set was proposed, and planet's eccentricity error,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and time-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 were taken into consi... A new non-linear bending-torsional coupled model for double-row planetary gear set was proposed, and planet's eccentricity error,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and time-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olution of differential governing equation of motion is determined by applying the Fourier series method. The behaviors of dynamic load sharing characteristics affected by the system parameters including gear eccentricities error, ring gear's supporting stiffness, planet's bearing stiffness, torsional stiffness of first stage carrier and input rotat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 qualitat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and sun gear radial orbits at first and second stage were explored as well. Som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guidelin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sign of double-row planetary gear train at l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row planetary gear load sharing time-varying stiffness torsional stiffness sun gear radial orb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gorith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novel GM-AGC based on mill stretch characteristic curve 被引量:5
3
作者 姬亚锋 张殿华 +3 位作者 陈树宗 孙杰 李旭 邸洪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942-947,共6页
As the spring equation is limited to the accuracy of mill stiffness and the linearity of the mill spring curve, the traditional gaugemeter automatic gauge control(GM-AGC) system based on spring equation cannot meet th... As the spring equation is limited to the accuracy of mill stiffness and the linearity of the mill spring curve, the traditional gaugemeter automatic gauge control(GM-AGC) system based on spring equation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production. In allusion to this problem, a kind of novel GM-AGC system based on mill stretch characteristic curve was proposed. The error existing in calculating strip thickness by spring equation were analyzed first. And then the mill stretch characteristic curve which could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mill stiffness was described. The novel GM-AGC system has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in a hot strip mill,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control precision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novel GM-AGC system, over 98.6% of the strip thickness deviation of 3.0 mm class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the target tolerances of ±20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strip mill gauge meter automatic gauge control mill stretch characteristic curve mill stiff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mart spring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4
作者 倪德 朱如鹏 +2 位作者 陆凤霞 鲍和云 付秋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489-4496,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amped and damped smart spring systems. The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equival...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damped and damped smart spring systems. The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equivalent linearization technique, and the possible types of the system motion were distinguished by using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frequencies. The influences of system parameters on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discuss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may be drawn from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undamped smart spring system may simultaneously have one starting frequency and one ending frequency or only have one starting frequency, and the damped system may simultaneously have two starting frequencies and one ending frequency. There is an optimal control parameter to make the peak value of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urve of the system be minimum. When the mass ratio is far away from the stiffness ratio,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is small. The effect of the damping ratio on the system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is significant while the control parameter is less than its optimal value. But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ive damping ratio on the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is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transmi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smart spring dry friction stiffness damping vibration isolation base exc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啮合相位差的行星齿轮传动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5
作者 张晓君 于晓光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4-150,共7页
在行星齿轮传动过程中,由于啮合相位差存在非线性振动响应,难以根据各构件的静应力平衡关系推导线性振动方程,导致对行星齿轮传动的振动分析不全面,传动的稳定性较差,对此,提出考虑啮合相位差的行星齿轮传动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方法。考... 在行星齿轮传动过程中,由于啮合相位差存在非线性振动响应,难以根据各构件的静应力平衡关系推导线性振动方程,导致对行星齿轮传动的振动分析不全面,传动的稳定性较差,对此,提出考虑啮合相位差的行星齿轮传动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方法。考虑啮合相位差分析动态激励下的行星齿轮啮合刚度时变特性,计算行星齿轮传动啮合相位差参数,对振动信号进行TEMD分解,采用奇异值熵分析行星齿轮传动的故障非线性振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啮合面相位差的增大会导致啮合刚度的降低,轮齿啮合位移在-0.3~0.3 mm内波动,轮齿啮合速度在-0.4~0.4 mm/s内波动,故障非线性特性时频分析结果更贴近实际行星齿轮故障非线性振动特征。据此优化机械设计,可消除传动偏差,提升传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合相位差 行星齿轮 非线性 振动特性 刚度时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拓扑修形人字齿轮系统非线性分岔特性分析
6
作者 董皓 毕越 +4 位作者 刘升升 吕鑫龙 韩灏 侯祥颖 靳广虎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7-804,849,850,共10页
针对人字齿轮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振动与分岔问题,首先,笔者基于集中参数法,构建融合拓扑修形效应、时变啮合刚度与齿侧间隙影响的24自由度弯-扭-轴-摆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势能法精确建立含拓扑修形的人字齿轮时变啮合刚度... 针对人字齿轮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振动与分岔问题,首先,笔者基于集中参数法,构建融合拓扑修形效应、时变啮合刚度与齿侧间隙影响的24自由度弯-扭-轴-摆耦合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势能法精确建立含拓扑修形的人字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模型,揭示修形对啮合刚度演化规律的深层机制;最后,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方程,结合分岔图、时域响应、频域特性、相平面轨迹及庞加莱截面,深入分析拓扑修形对系统分岔演化与混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拓扑修形后,系统振动与分岔特性的基本演化规律保持一致,局部分岔行为和振动响应得到有效改善;随着齿侧间隙增大,系统分岔特性呈现单周期、倍周期至混沌的演变趋势,在拓扑修形作用下,部分混沌解转变为周期解,整体混沌区域明显减少。理论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研究成果为高性能人字齿轮系统的动力学优化与振动控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 拓扑修形 时变啮合刚度 非线性 分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设备用碟簧隔振装置动态特性研究
7
作者 李喆 惠安民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2,154,共7页
为改善舰艇遭受水下非接触爆炸时舰载设备的防护能力,设计并制造了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系统展开了其动力学特性研究;通过准静态加载试验获得碟簧隔振装置负载-位移关系的三次函数表达式,并据此构建双阻尼、非线性刚度系统动力学模型。运... 为改善舰艇遭受水下非接触爆炸时舰载设备的防护能力,设计并制造了预紧式碟簧隔振装置,系统展开了其动力学特性研究;通过准静态加载试验获得碟簧隔振装置负载-位移关系的三次函数表达式,并据此构建双阻尼、非线性刚度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Fourier级数对振动方程进行近似化简,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计算数值解;通过迟滞特性试验结合椭圆法对该隔振装置的等效动刚度、阻尼等参数进行测量求解,验证理论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当轴向平均运动速度低于0.04 m/s,轴向振幅大于10 mm时,隔振装置的阻尼主要由碟簧摩擦和变形提供,当平均运动速度高于0.04 m/s、轴向振幅小于6 mm时,隔振装置的阻尼成分由黏性阻尼占主导作用。且隔振装置的等效动刚度、阻尼与轴向位移、轴向运动速度、激振频率存在关系,该结果可为后续抗冲击验证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簧 非线性刚度 迟滞特性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式联排光伏动力响应及其连接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达邵炜 付世晓 +2 位作者 许玉旺 李德江 宋斌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9,共15页
中国海岸线绵长,海上光伏可装机规模巨大,海上浮式光伏平台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发挥规模优势及经济效益,其通常被设计为联排形式。针对浮式联排光伏平台开展了系统性的数值分析,研究了刚性和柔性两种连接件设计形式。针对刚性连接件,研... 中国海岸线绵长,海上光伏可装机规模巨大,海上浮式光伏平台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发挥规模优势及经济效益,其通常被设计为联排形式。针对浮式联排光伏平台开展了系统性的数值分析,研究了刚性和柔性两种连接件设计形式。针对刚性连接件,研究释放不同转角约束下浮体运动响应以及连接件受力情况;对于柔性连接件,考察了拉伸刚度对整个光伏系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此外,研究了不同环境载荷组合下的多浮体响应特性以及连接件承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刚性连接件转角约束可有效限制浮体纵荡、纵摇运动,柔性缆绳拉伸刚度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浮体纵荡响应特性;在两种连接方案下,连接件载荷响应与环境载荷组合有关,光伏系统内外侧连接件分别呈现不同承载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联排光伏 连接器特性 刚性约束方式 柔性缆绳拉伸刚度 多浮体运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弹簧静态性能与动态行为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晟 孙佳瑞 +3 位作者 王芷鸢 崔飞鸿 夏万 朱清波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
空气弹簧在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其刚度特性是分析其性能的关键。以单曲囊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其静态和动态特性。基于气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单曲囊式空气弹簧... 空气弹簧在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其刚度特性是分析其性能的关键。以单曲囊式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其静态和动态特性。基于气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单曲囊式空气弹簧的刚度计算模型,推导出垂向刚度和固有频率表达式。利用ABAQUS软件构建了G40/60型空气弹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初始内压对刚度特性的影响。在WDW-100型试验机上进行静力学试验,获得了不同气压下的力-位移特性曲线,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到了承载力和静刚度表达式。在MTS 831型试验机上进行动力学试验,研究了气压、频率和振幅对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为空气弹簧在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弹簧 刚度特性 静态特性 动态特性 阻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碰摩故障的吸振器-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欢 刘子良 +2 位作者 许琦 贾磊 姚红良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4,129,共6页
对碰摩故障下三要素型动力吸振器-转子系统的响应分岔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建立了吸振器的力学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含碰摩故障的吸振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最后利用Newmark-β法结合Newton-Raphson迭代法对方程进... 对碰摩故障下三要素型动力吸振器-转子系统的响应分岔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建立了吸振器的力学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含碰摩故障的吸振器-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最后利用Newmark-β法结合Newton-Raphson迭代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分析了碰摩参数及吸振器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生碰摩故障时,相比无吸振器的转子,吸振器-转子在低转速时由周期一运动进入周期二运动的转速节点更晚。在共振区附近,混沌运动的转速数量更少。转速较高时,更早地由周期一运动进入周期二运动。碰摩刚度越大,吸振器-转子越易发生混沌运动。摩擦系数越大,越难发生混沌运动。0.76~0.80倍最优值的单独弹簧刚度、串联单元中0.46~0.70倍最优值的弹簧刚度和0.62~0.82倍的阻尼时转子呈周期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要素型动力吸振器 转子 碰摩 振动特性 周期运动 混沌 刚度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关节基元可重构多绕组变刚度执行器设计及分析
11
作者 黄云峰 合烨 +3 位作者 邓大建 刘中根 张前图 仁善良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34,共10页
针对传统可变刚度执行器(variable stiffness actuator,VSA)存在的结构笨重、扭转刚度调节范围受限及能耗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元可重构式多绕组变刚度执行器(reconfigurable element multi-winding variable stiffness actuator,ReMWVSA... 针对传统可变刚度执行器(variable stiffness actuator,VSA)存在的结构笨重、扭转刚度调节范围受限及能耗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元可重构式多绕组变刚度执行器(reconfigurable element multi-winding variable stiffness actuator,ReMWVSA)。通过动态调节弹性元件预紧力与多滑轮组重构,实现输出扭转刚度的主动调控。理论分析表明,系统等效扭转刚度由弹性元件刚度K1与预紧力贡献刚度K_(2)共同作用,且两者均随分支单元数N的增加而显著提升。试验表明,ReMWVSA的扭转刚度调节范围达0~732.29N·m/rad,调节时间仅0.085s,储能效率提升18%。与现有VSA相比,其质量减轻至1.7 kg,体积减小至7.8×10^(5)mm^(3),同时兼具高动态响应与低能耗特性,为机器人关节安全柔顺控制提供了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基元 主动变刚度 执行器 机器人关节 刚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波纹夹芯结构动力学解析建模及振动特性分析
12
作者 李直兵 靳国永 +2 位作者 叶天贵 杨铁军 陈玉坤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8,共10页
本文基于动刚度方法建立了一种周期波纹夹芯结构的动力学解析模型。该模型将耦合结构解耦为若干开口圆柱壳和矩形板,并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和Flügge薄壳理论推导了对边简支条件下子结构的动刚度矩阵。根据耦合边界处的位移连续... 本文基于动刚度方法建立了一种周期波纹夹芯结构的动力学解析模型。该模型将耦合结构解耦为若干开口圆柱壳和矩形板,并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和Flügge薄壳理论推导了对边简支条件下子结构的动刚度矩阵。根据耦合边界处的位移连续性条件和力平衡条件,得到了子结构的坐标转换矩阵,并采用类似于有限元的思想组装了周期结构的全局动刚度矩阵。基于组装的全局动刚度矩阵,计算了三种类型周期波纹夹芯结构的振动特性,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软件ANSYS仿真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解析模型能够在较少的自由度下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此外,还探究了不同夹芯类型和几何参数对周期波纹夹芯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夹芯结构 振动特性 动刚度方法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劣化作用下裂纹-断齿复合故障齿轮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13
作者 白宇 姜宏 +1 位作者 章翔峰 雷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49,共6页
在现有研究中,裂纹-断齿复合故障的研究往往忽略了故障自身劣化过程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对此,基于势能法并考虑齿间耦合作用建立裂纹-断齿耦合故障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模型,求解含劣化过程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并建立啮合型弯扭耦合动力学模... 在现有研究中,裂纹-断齿复合故障的研究往往忽略了故障自身劣化过程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对此,基于势能法并考虑齿间耦合作用建立裂纹-断齿耦合故障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模型,求解含劣化过程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并建立啮合型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复合故障下齿轮系统的动态响应。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裂纹和断齿均会降低齿轮的啮合刚度,断齿故障导致刚度发生突变,而裂纹故障下刚度变化相对平稳,耦合故障下系统刚度由更为严重的故障主导,随着故障程度的不断加深,刚度下降愈发明显。通过分析劣化过程中周期性冲击成分与边频带的演变模式,阐明了裂纹与断齿故障之间耦合现象的动态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复合故障 时变啮合刚度 动态特性 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向边界条件对锚固节理岩体剪切力学及声发射特征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刘建荣 栾恒杰 +4 位作者 蒋宇静 商和福 王明强 王长盛 张孙豪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认识锚固节理岩体剪切力学行为对岩体工程稳定性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开展恒定法向应力和恒定法向刚度边界条件下锚固和非锚固节理岩体直剪试验,并结合声发射技术,系统分析了初始法向应力、法向刚度影响下的节理岩体剪切力学特征、声发射... 认识锚固节理岩体剪切力学行为对岩体工程稳定性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开展恒定法向应力和恒定法向刚度边界条件下锚固和非锚固节理岩体直剪试验,并结合声发射技术,系统分析了初始法向应力、法向刚度影响下的节理岩体剪切力学特征、声发射特性及损伤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在CNL边界下,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应力软化特征明显,在CNS边界下,曲线表现出由应力软化向应力硬化转变的趋势;τ_(1)和τ_(2)均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加,法向刚度对τ_(2)的大小有显著提升;在CNS边界下,试样法向位移表现出由剪缩向剪胀转变的趋势,且非锚固节理试样剪缩和剪胀现象更为明显;锚固节理试样的AE能量和累计AE能量显著高于非锚固节理试样;AE定位点主要分布在节理面相交处及锚杆附近,CNS边界条件下AE定位点分布更集中;随着法向应力和法向刚度的增大,节理面破坏区域由孔壁附近向四周扩展,锚杆孔壁的破坏范围减小,锚杆呈现出“Z”型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法向应力 恒定法向刚度 锚固节理 剪切特性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轨道车辆用橡胶弹簧刚度特性研究
15
作者 邓梦君 王喜利 +2 位作者 夏彰阳 张玉祥 罗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轨道交通用橡胶弹簧减振器的结构复杂,主要采用仿真手段预测其刚度特性,但不同的本构模型仿真结果差异较大。为此,对比分析了3种超弹性橡胶材料的应变能密度函数模型(即Yeoh模型、M-R模型、Ogden模型)及适用情形,以轨道交通车辆... [目的]轨道交通用橡胶弹簧减振器的结构复杂,主要采用仿真手段预测其刚度特性,但不同的本构模型仿真结果差异较大。为此,对比分析了3种超弹性橡胶材料的应变能密度函数模型(即Yeoh模型、M-R模型、Ogden模型)及适用情形,以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中一系橡胶弹簧为研究对象,阐述其安装方式、功能特征、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并从中选优。[方法]建立了一系橡胶弹簧静刚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力-位移曲线的贴合度和刚度偏差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超弹性橡胶材料本构模型的拟合效果和计算精度。[结果及结论]结果表明,采用Yeoh模型计算得到的仿真值与试验值的偏差较大;采用M-R模型和Ogden模型的偏差较小;Ogden模型的拟合效果和计算精度均为最优。因此Ogden模型更适合用于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中一系橡胶弹簧静刚度特性的力学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车辆转向架 一系橡胶弹簧 本构模型 静刚度特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轮胎实时侧向力及侧偏角的轮胎侧偏刚度辨识方法与效果
16
作者 房玉莹 王鹏伟 +2 位作者 崔凯晨 高松 张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812-7822,共11页
汽车轮胎的侧偏刚度与汽车的操纵特性紧密联系,实时准确地估计轮胎侧偏刚度对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侧偏刚度难以直接测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轮胎侧向力和侧偏角估计的侧偏刚度实时辨识方法。首先,考虑前轮纵向力对... 汽车轮胎的侧偏刚度与汽车的操纵特性紧密联系,实时准确地估计轮胎侧偏刚度对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侧偏刚度难以直接测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轮胎侧向力和侧偏角估计的侧偏刚度实时辨识方法。首先,考虑前轮纵向力对侧向力的影响,基于横摆动力学模型及滑模观测算法设计了轮胎侧向力估计器,基于侧向力估计误差设计侧偏角反馈估计器;其次,建立了可描述轮胎侧向力、侧偏角、侧偏刚度三者关系的非线性轮胎力模型,以实时估计的侧向力、侧偏角为输入,设计限定记忆的递推最小二乘侧偏刚度在线辨识算法,解决算法因“数据饱和”存在估计误差的问题,提高辨识精度。最后,进行了Simulink与CarSim的联合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轮胎侧向力的估计误差平均约为4.153 9%,轮胎侧偏角的估计误差平均为3.285 2%;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侧偏刚度辨识模型对道路条件变化具有鲁棒性,在高、低附着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跟踪精度和稳定性,轮胎侧偏刚度估计精度平均约为98.379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力 侧偏角 非线性特性 递推最小二乘法 侧偏刚度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心距偏差的直齿轮啮合刚度及振动分析
17
作者 黄一伦 陈旭 +1 位作者 胡玉梅 何造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1-572,共12页
考虑中心距偏差的影响,将单个轮齿的啮合过程离散成20个啮合点,并建立不同啮合点处的直齿轮副静态啮合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齿轮啮合刚度以及传递误差随中心距偏差变化的规律。随后建立了直齿轮副动态啮合有限元模型,通过瞬态动力学仿真分... 考虑中心距偏差的影响,将单个轮齿的啮合过程离散成20个啮合点,并建立不同啮合点处的直齿轮副静态啮合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齿轮啮合刚度以及传递误差随中心距偏差变化的规律。随后建立了直齿轮副动态啮合有限元模型,通过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了中心距偏差、转速以及负载扭矩等参数对齿轮副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心距偏差增大,直齿轮啮合刚度降低,静态传递误差增大,啮合振动变大,但是对于振动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偏差达到临界值之后,随着中心距偏差的增大,齿轮副的啮合振动将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齿轮副系统的振动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增大,当处于共振转速时,齿轮发生严重脱啮,齿轮系统中的主要激振频率不再与啮合频率成整数倍关系,此时齿轮的振动呈现随机性,啮合冲击成倍增加,啮合稳定性下降;齿轮副的啮合振动随着扭矩的增大而呈现非线性递增,当扭矩过大时会引发节线冲击以及轮辐的异常振动,导致齿轮啮合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距偏差 啮合刚度 传递误差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沟槽滚珠直线导轨副的接触刚度建模方法研究
18
作者 翟光钰 冯虎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7,34,共7页
精密零件的加工制造依赖于高刚度的支撑运行部件,以不同于传统结构的六沟槽滚珠直线导轨副为对象,并在考虑滑块裙部扩张变形的基础上,构建了垂直接触刚度模型。首先对新提出模型进行了弹性接触模型的建模,以接触变形和接触载荷之间的关... 精密零件的加工制造依赖于高刚度的支撑运行部件,以不同于传统结构的六沟槽滚珠直线导轨副为对象,并在考虑滑块裙部扩张变形的基础上,构建了垂直接触刚度模型。首先对新提出模型进行了弹性接触模型的建模,以接触变形和接触载荷之间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考虑受载时滑块扩张微小变形、受载方向位移满足的变形、导轨副的受力平衡,建立的理论模型对未知参数进行求解。进行了垂直接触刚度和滑块裙部扩张变形的试验,并结合切片模型的有限元仿真,将试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度建模 扩张变形 静力学接触特性 等效滚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沥青胶浆低温蠕变特性研究
19
作者 张高放 来平 +2 位作者 李萍 陈隆建 李宁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5,共8页
为研究路面回收沥青再生后的沥青胶浆低温蠕变特性,通过弯曲梁流变仪(BBR)试验分析在特定的低温环境下原始回收沥青胶浆及再生剂改性沥青胶浆的性能.结果表明,回收沥青胶浆和再生回收沥青胶浆的劲度模量均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为研究路面回收沥青再生后的沥青胶浆低温蠕变特性,通过弯曲梁流变仪(BBR)试验分析在特定的低温环境下原始回收沥青胶浆及再生剂改性沥青胶浆的性能.结果表明,回收沥青胶浆和再生回收沥青胶浆的劲度模量均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蠕变速率均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再生剂的掺量和再生沥青胶浆的劲度模量成反比和其蠕变速率成反比例关系;随着再生剂掺量的增加,再生回收沥青胶浆的抗低温开裂性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沥青胶浆 再生剂 BBR 低温蠕变特性 劲度模量 蠕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冗余机械手轨迹运动及刚度优化策略研究
20
作者 张发庆 刘国红 +1 位作者 燕素丽 周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1-338,共8页
针对大型复杂部件的高精度装配,提出了移动冗余机械手加工过程中轨迹运动及刚度优化策略,以提高移动机械手的加工质量。该策略考虑了大型复杂部件法线方向的时变特性和移动冗余机械手构型的刚度性能,计算了各时刻的滚转-俯仰-偏航角,并... 针对大型复杂部件的高精度装配,提出了移动冗余机械手加工过程中轨迹运动及刚度优化策略,以提高移动机械手的加工质量。该策略考虑了大型复杂部件法线方向的时变特性和移动冗余机械手构型的刚度性能,计算了各时刻的滚转-俯仰-偏航角,并定义了刚度指标,以重心稳定性和刚度指标为次要任务,以关节活动范围、关节速度和奇异性避免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为移动平台和机械手规划期望的运动轨迹,同时与非刚度约束规划策略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所提策略在刚度性能优化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冗余机械手 刚度特性 路径运动规划 大型复杂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