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experimental study on rock meso-cracks growth by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 被引量:2
1
作者 朱珍德 倪骁慧 +3 位作者 王伟 李双蓓 赵杰 武沂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114-120,共7页
A new meso-mechanical testing scheme based on SEM was developed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of microfracturing process of rocks. The microfracturing process of the pre-crack marble sample on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im... A new meso-mechanical testing scheme based on SEM was developed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of microfracturing process of rocks. The microfracturing process of the pre-crack marble sample on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immerged Long-big tunnel in Jinping Cascade II Hydropower Station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was recorded by using the testing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stereology theory, the propagation and coalescent of cracks at meso-scale were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Therefore, the basic geometric information of rock microcracks such as area, angle, length, width, perimeter, was obtained from binary images after segmentati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specimen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with th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was studied from macro and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age of microfracturing process of the specimen can be observed and recorded digitally. During the damage of the specimen,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cracks in the specimen is still subjected to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with some microcracks concentrated in certain regions. Finally, the change law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local element in marble sample under different external load conditions is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statis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fractal dim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BLE ROCK FAILURE proces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growth of meso-crack DYNAMIC observ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Commercial Wheat Flour Milling Process:Relation of Flour Yield,Ash and Protein Contents of Flour Mil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Blend
2
作者 Y S Kim C W Deyoe +1 位作者 O K Chung E Haque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6-152,共7页
The profit margin in the flour milling industry is quite narrow,so high-quality raw materials and efficiency of milling operations are crucial for every company. Many flour mills,especially those which import wheat fr... The profit margin in the flour milling industry is quite narrow,so high-quality raw materials and efficiency of milling operations are crucial for every company. Many flour mills,especially those which import wheat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have limited storage space for the different varieties or classes of wheat,can not afford to buy low quality wheat. Consequently,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can test the impact and interactions of raw materials,in technical point of view,would be a useful decision-making tool for the milling industry. A flour miller tests wheat for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cleanness and soundness. The miller also performs experimental milling,if available,to have some idea how the given wheat will behave during commercial milling. Based on these test results,the miller can only guess the commercial milling results such as flour yields and flour ash and protein contents. Thu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empirical equations to estimate commercial milling results,using the physical,chemical and experimental milling data of the given wheat blend and also,additionally,flour ash and protein specifications of the end-user. This was done by using the actual commercial milling procedures and their wheat physical,chemical,experimental milling data,and other vital data.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commercial mill located in East Asia that had four production lines and used wheat blend combinations from five different wheat classes,i.e. Hard Red Winter (HRW),Dark Northern Spring (DNS),Soft White (SW),Australian Soft (AS),and Australian Standard White (ASW) wheat to produce over 40 different products. The wheat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ed test weight,thousand kernel weight,ash and protein contents. The experimental milling data were straight-grade and patent flour yields,along with patent flour ash and protein contents from a Buhler experimental mill. The commercial milling results included the flour yields of patent,first clear,and second clear flours,as well as the ash and protein contents of commercial patent flours.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procedures,we have developed empirical equations to be able to estimate the commercial patent flour yields with R2 values above 0.90 for all four production lines,and commercial first clear flour yields with R2 values ranging 0.76 to 0.98,and the commercial patent flour protein contents with R2 values of 0.89 to 0.92. However,the yields of commercial second clear flours and the commercial patent flour ash contents were not able to be estimated with high coefficients of determination (R2 values). We recommend that the empirical equations for estimating commercial milling parameters should be derived using data from each individual flour milling company,for each production line of a given mill,and furthermore,tailored to specific products at a given ash and/or protein contents desired by end-u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dy of Commercial Wheat Flour Milling process SFA B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译者行为研究中的“翻译外”研究
3
作者 周领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2,共12页
本文再次专门讨论了译者行为研究中的“翻译外”问题,并具体从译者行为研究中的“翻译外”区域、译者行为的“翻译外”因素及其甄别、作为译者行为过程的“翻译外”因素以及使译者行为研究在整体上作为翻译外部研究的“翻译外”等几个... 本文再次专门讨论了译者行为研究中的“翻译外”问题,并具体从译者行为研究中的“翻译外”区域、译者行为的“翻译外”因素及其甄别、作为译者行为过程的“翻译外”因素以及使译者行为研究在整体上作为翻译外部研究的“翻译外”等几个角度展开,既开发了翻译过程中的一片区域,也彰显了译者行为研究以人为本和互动关系的理念。本研究有助于客观地描摹翻译过程以及提高翻译批评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外 译者行为研究 译者行为批评 过程研究 翻译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IL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探索:基于“时尚媒体趋势”课程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丁肇辰 周凤 刘愿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1,129,共8页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时尚教育不断探索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时尚媒体趋势”课程为例,适应性引入COIL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并探索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可复制路径:结合COIL教学模式的优势,从教学...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时尚教育不断探索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以“时尚媒体趋势”课程为例,适应性引入COIL教学模式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并探索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可复制路径:结合COIL教学模式的优势,从教学设计、组织设计、知识共享、课程迭代等维度优化课程设计;构建课程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课程满意度问卷指标,明确课程迭代升级方向。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借助COIL教学模式,“时尚媒体趋势”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实现了跨领域、跨专业、跨时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时尚教育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L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实践 时尚教育 层次分析法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材料的水导激光工艺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5
作者 张青 乔红超 +3 位作者 王顺山 梁金盛 张雨庭 赵吉宾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4-702,共9页
为探究水导激光技术在加工SiC材料孔与刻蚀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加工孔出入口质量与刻蚀深度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多组包括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及加工次数在内的三个关键工艺参数,来进行水导激光加工SiC材料孔以及刻蚀研究,加工后试件通过... 为探究水导激光技术在加工SiC材料孔与刻蚀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加工孔出入口质量与刻蚀深度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多组包括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及加工次数在内的三个关键工艺参数,来进行水导激光加工SiC材料孔以及刻蚀研究,加工后试件通过白光干涉仪进行形貌观测和数据测量,数据结果通过Origin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工孔过程中,激光功率的增加有利于减少孔锥度、提升圆度,同时由于在高温情况下SiC材料导热性急速下降且熔点高,因而对孔直径影响较少。而扫描速度对加工后微孔的入口、出口直径变化不大,对出口圆度影响较大;在刻蚀过程中,随着激光功率增加、扫描速度减小、加工次数增多,材料的刻蚀深度显著增加。水导激光相比于传统激光,在加工SiC材料方面更具优势,可显著减少热损伤、重铸层等缺陷。本研究为水导激光技术加工SiC材料工艺参数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导激光加工技术 SIC材料 加工孔工艺研究 刻蚀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6
作者 陈茜 王湘 +1 位作者 姜超 高达利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回顾了近期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研究进展及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不同接枝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优缺点,并对其应用进行简单分类。指出PP-g-MAH可以作为相容剂、黏结剂及偶联剂以扩展聚丙烯的应用范围。最后提出,今后采用复合接... 回顾了近期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的研究进展及改性方法,重点介绍了不同接枝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优缺点,并对其应用进行简单分类。指出PP-g-MAH可以作为相容剂、黏结剂及偶联剂以扩展聚丙烯的应用范围。最后提出,今后采用复合接枝手段或成为提高接枝产物性能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接枝方法 工艺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PHREEQC耦合数值模拟的浸出试验--以内蒙古某铀矿浸出工艺试验为例
7
作者 张传飞 何斌 +3 位作者 骆桂君 刘金辉 许影 陈梅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室内浸出工艺试验是联系科研和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针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浸出工艺室内试验条件与工业生产条件不同、物理试验组数多、矿岩采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COMSOL+PHREEQC耦合的地浸采铀柱浸数值模拟模型构建方法,并以内... 室内浸出工艺试验是联系科研和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针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浸出工艺室内试验条件与工业生产条件不同、物理试验组数多、矿岩采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套基于COMSOL+PHREEQC耦合的地浸采铀柱浸数值模拟模型构建方法,并以内蒙古某铀矿浸出室内试验(物理试验)为例,开展了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COMSOL+PHREEQC耦合的数值模拟法,在酸法浸出室内柱浸试验模拟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行性;相同压力条件下,pH、U、Fe^(3+)、Ca^(2+)、SO_(4)^(2-)等溶出组分的浸出规律基本一致,峰值出现的时间相对较吻合;不同压力条件下,数值模拟模型的结果符合压力调节情况下的一般规律;所建数值模拟模型在U、Ca^(2+)浓度峰值大小方面尚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完善模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室内浸出工艺试验 数值模拟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灾链演化全过程的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评估
8
作者 甘彬霖 张冬梅 +2 位作者 高俊华 朱美恒 黄忠凯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6-1025,共10页
结合适应性循环理论和结构灾链全过程演化特征,分析了盾构隧道结构韧性的内涵。提出了盾构隧道结构性能评价指标及其分析模型,构建了基于结构性能、修复费用和影响时间等多因素的韧性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信心指数法建立综合... 结合适应性循环理论和结构灾链全过程演化特征,分析了盾构隧道结构韧性的内涵。提出了盾构隧道结构性能评价指标及其分析模型,构建了基于结构性能、修复费用和影响时间等多因素的韧性分级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信心指数法建立综合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提出考虑结构灾链演化全过程的盾构隧道结构韧性评估方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韧性评价 适应性循环理论 灾链全过程 指标体系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运动过程的生态系统服务流空间传导机理研究
9
作者 吕悦风 吴次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043-5052,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被认为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流动形式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进行空间传导,继而在异地发挥其服务效用。然而截至目前,学界对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理论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既有研究多套用“服务供给—服务流动—服务需求”的基础框... 生态系统服务被认为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流动形式在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进行空间传导,继而在异地发挥其服务效用。然而截至目前,学界对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理论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既有研究多套用“服务供给—服务流动—服务需求”的基础框架展开,更关注于生态系统服务在地理空间上的静态截面变化,欠缺对人类生态福祉享用全生命周期过程的动态认知。将流体力学的基础性理论引入经典框架,扩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流“形成—驱动—位移”的三阶段运动过程,通过机理识别分段解释生态系统服务流为何形成、受何驱动、如何位移的基本问题。研究梳理表明,服务流的形成源于开放系统中的物质与环境基础支撑,表现为异质性空间格局中因服务供需错位所呈现出的“梯度势差”;服务流驱动的实质是运动过程中力与能量的变化,根据呈现形式大致可以被归纳为三种驱动类型与五种驱动因素;服务流的位移可被抽象为质点在地理三维坐标中的变化过程,是人地耦合系统内生态系统服务格局-过程-尺度的动态呈现。面向运动过程阐明人地耦合系统内部多样化生态系统服务流动现象背后的共性规律与特性差异,有助于丰富和拓展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流 空间传导 运动过程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务危机演进过程的双循环交互机制案例研究
10
作者 邓钰欣 江雪颖 +1 位作者 张启路 朱武祥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1011,共11页
以4家陷入财务危机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采取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探究了企业财务危机的演进过程,分别归纳了企业在轻度危机、危机加剧、重度危机3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阶段间的演进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家追求管理层权力与过... 以4家陷入财务危机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采取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探究了企业财务危机的演进过程,分别归纳了企业在轻度危机、危机加剧、重度危机3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各阶段间的演进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家追求管理层权力与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从轻度危机发展至危机加剧;加速、加剧企业陷入重度危机的机制是经营循环或融资循环被打破后形成的正反馈交互关系,这在宏观上表现出经济下行期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对此,企业可通过引入资源能力互补或具备风险承担能力的利益相关方,抑制双循环交互产生的恶性循环,避免陷入重度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危机过程 经营循环 融资循环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50铝合金阳极氧化后表面激光清洗参数优化
11
作者 姜远茂 王守仁 +3 位作者 王高琦 肖振 李沛凝 张路雨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04,共14页
目的明确激光清洗7050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工艺参数。方法采用高斯脉冲光纤激光器对7050铝合金阳极氧化后表面进行激光清洗,通过改变激光功率以及扫描次数来探究去除阳极氧化膜的最佳参数,并对不同参数激光清洗后表面的各项性能进行研究... 目的明确激光清洗7050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工艺参数。方法采用高斯脉冲光纤激光器对7050铝合金阳极氧化后表面进行激光清洗,通过改变激光功率以及扫描次数来探究去除阳极氧化膜的最佳参数,并对不同参数激光清洗后表面的各项性能进行研究,同时分析激光清洗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清洗阈值以及机理。结果经过合理激光参数清洗的样品,表面氧化膜被完全去除,对基体没有明显损伤。单次扫描最佳与2次扫描最佳的样品的显微硬度分别提升到182.86HV、187.36HV,相对于基体分别提升了7.9%、10.6%。单次扫描最佳与2次扫描最佳样品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量级相对于基体均从10^(–4)减小到10^(–5),两者差值仅有10^(–6)。单次扫描最佳与两次扫描最佳样品的磨痕深度相对于基体分别减少6.3、6.8μm,摩擦因数均小于0.3。激光清洗前后试样的磨损机制均是磨粒磨损、黏着磨损以及氧化磨损相互结合的混合磨损,区别可能在于三者所占比重以及发生的时间和位置不同。结论激光清洗7050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清洗阈值在150~180 W,最佳参数是170 W扫描2次。在合适的激光清洗参数下,材料的各项性能优于基体。高斯脉冲激光清洗7050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机理是以振动为主,烧蚀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清洗 铝合金 阳极氧化膜 工艺参数优化 性能研究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O激励下含熔断结构转子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褚雯楠 何泽侃 宣海军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8,共8页
为研究风扇叶片丢失(fan blade off,FBO)后含熔断结构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特征,基于相似理论设计了一套与真实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低压转子结构跨距比一致、动力学特性相似的缩尺模拟转子;设计了一种带减薄段和削弱孔的锥壁熔断结构,通... 为研究风扇叶片丢失(fan blade off,FBO)后含熔断结构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特征,基于相似理论设计了一套与真实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低压转子结构跨距比一致、动力学特性相似的缩尺模拟转子;设计了一种带减薄段和削弱孔的锥壁熔断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了其失效阈值范围,在卧式高速旋转试验台上开展了FBO激励下含熔断结构的转子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熔断结构失效后模拟转子的一阶、二阶临界转速数值分别下降了30.4%、3.0%,与FBO的响应峰值数据相比,2#轴承座与前支座的冲击振动响应对于熔断结构失效更为敏感,且在转子降速时,5#轴承座的振动响应对一阶和二阶临界转速敏感程度近似,转子的大不平衡载荷有较大部分通过2#支点传递到外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叶片丢失(FBO) 熔断结构 冲击响应 降速过程 动力学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电子束冷床熔炼凝固过程的影响
13
作者 冉杭 刘宇 +1 位作者 肖君豪 赵兵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3-888,共6页
在电子束冷床熔炼炉(EB炉)中熔铸TC4钛锭的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对于确保钛锭最终质量至关重要。针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TC4钛锭在EB炉中的凝固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计算与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浇注温度和不... 在电子束冷床熔炼炉(EB炉)中熔铸TC4钛锭的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对于确保钛锭最终质量至关重要。针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TC4钛锭在EB炉中的凝固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计算与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浇注温度和不同浇注速度下钛锭凝固过程的熔池形貌变化。研究表明:升高浇注温度会导致TC4钛锭的液相线和固相线深度增加,这增强了流动性并有助于晶粒均匀分布,固液相线间的宽度减小,减少了固液共存的时间;而提高浇注速度会使熔池深度和宽度增大,糊状区扩展,温度梯度减小,固相率降低,晶粒均匀性下降。此外,该研究为电子束冷床熔炼TC4钛锭的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合理控制2个参数可改善凝固组织和提升钛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过程 形貌特征 糊状区宽度 工艺参数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倾向个体对言语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向
14
作者 李雨桐 李璇 +2 位作者 岳泽明 李亚红 隋雪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055,共15页
已有研究发现抑郁倾向个体存在情绪信息加工偏向,情绪言语加工相较于图像加工有其独特性。本研究设计3个实验探究抑郁倾向个体在不同加工任务下对言语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向。实验1词汇判断任务,实验2效价判断任务,实验3自然阅读任务,操纵... 已有研究发现抑郁倾向个体存在情绪信息加工偏向,情绪言语加工相较于图像加工有其独特性。本研究设计3个实验探究抑郁倾向个体在不同加工任务下对言语情绪信息的加工偏向。实验1词汇判断任务,实验2效价判断任务,实验3自然阅读任务,操纵了组别变量(抑郁倾向组和对照组)和词汇效价。结果发现,实验1组别效应不显著,与效价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2抑郁倾向组对消极词和积极词的判断都比对照组快。实验3在情绪词区域的凝视时间上,组别与效价交互作用显著,抑郁倾向组对积极词的凝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在情绪词后区域,在首次注视时间上,组别和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但只在消极词后区域的首次注视时间上,抑郁倾向组显著长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与健康个体比,抑郁倾向个体对消极言语情绪信息存在加工偏向。句子阅读过程中对积极情绪信息注视更短,并存在溢出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了抑郁认知理论,提示抑郁倾向个体负性认知图式可能已经形成;本研究也为从言语加工角度对抑郁倾向个体进行干预提供了实验证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倾向 言语情绪信息 加工偏向 眼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铣削加工性能参数优化与验证
15
作者 徐燕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3期94-96,共3页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对提高加工质量、效率及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铣削加工为研究对象,针对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展开研究,通过试验和建模分析这些参数对工件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和刀具寿命的影...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对提高加工质量、效率及降低制造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铣削加工为研究对象,针对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展开研究,通过试验和建模分析这些参数对工件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和刀具寿命的影响。基于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铣削参数与加工性能之间的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铣削参数能够有效提高加工效率,改善工件表面质量,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并降低能耗和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铣削参数 加工工艺优化 遗传算法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技术在广西林业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覃小军 《绿色科技》 2025年第8期193-199,共7页
针对广西地区林业监测中传统人工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精度不足等问题,探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实地实验、案例分析及多源数据对比,研究无人机在森林资源调查、火灾监测、病虫害预警及野生动物保护中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无人... 针对广西地区林业监测中传统人工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精度不足等问题,探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实地实验、案例分析及多源数据对比,研究无人机在森林资源调查、火灾监测、病虫害预警及野生动物保护中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无人机测量单木胸径和树高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2 cm和0.8 m,显著低于人工测量(3.5 cm和1.5 m);火灾响应时间缩短至15 min(传统方法45 min),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45%;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85%(人工调查70%)。因此,无人机技术可有效提升广西地区林业监测的智能化水平,建议结合边缘计算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以应对复杂地形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地区林业 无人机技术 数据采集与处理 应用挑战 优化策略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供应商评价的优化研究
17
作者 杨婧 马红菊 +2 位作者 陈柏桦 龙玲 杨文 《中国沼气》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为破解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中第三方供应商能力差异导致的实施质量不均衡问题,该研究以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实践为切入点,通过解读既有采购文件、项目实施反馈及国内外文献研究等多源数据融合分析,识别出供应商核心影... 为破解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中第三方供应商能力差异导致的实施质量不均衡问题,该研究以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实践为切入点,通过解读既有采购文件、项目实施反馈及国内外文献研究等多源数据融合分析,识别出供应商核心影响因素,邀请专家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构建了包含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综合权重,构建了供应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成果为农业农村部门精准筛选高适配性供应商提供决策支持,对于助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具有实践价值,同时也为类似的复合型、综合型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供应商评价 优化研究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quenching process for cam manufacturing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倩 裴林清 肖寒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29-536,共8页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acto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cam used in high-power ship diesel engines, a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by designing a two-stage quenching process with an alkaline bath as the... In order to obtain satisfactory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the cam used in high-power ship diesel engines, a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by designing a two-stage quenching process with an alkaline bath as the quenching medium.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both numer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study were performed. The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was analyz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 stress and microstructure fields were investigated considering nonlinear material properties. Finally,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perform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ternal stress is affected by both thermal stress and transformation stress. In addition, the direction of the internal stress is changed several times due to thermal interaction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the quenching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cam. The tensile strength, the impact resistance and the hardness value of the cam by the proposed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are improved by 4.3%, 8.9% and 3.5% compared with those by the traditional quenching technology. Moreover, the residual stress and cam shape deformation are reduced by 40.0% and 48.9% respectively for the cam manufactured by the new quenching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nching process cam manufactur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食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玉梅 胡生海 +4 位作者 李明泽 李玉新 王学喜 李梅 张霁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为延申乌龙头和黄花菜的产业链和综合利用,优化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的品质,以新鲜乌龙头和黄花菜为主要原料,以食用植物油、食盐、白砂糖、香辛料为调味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调味料的种类和添加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乌龙头黄花菜复合... 为延申乌龙头和黄花菜的产业链和综合利用,优化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的品质,以新鲜乌龙头和黄花菜为主要原料,以食用植物油、食盐、白砂糖、香辛料为调味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调味料的种类和添加量,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调味料的配比。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1.4%、香辛料添加量0.45%、白砂糖添加量4%、食用植物油添加量9%时可制得色泽诱人、口感鲜嫩香脆、乌龙头甘醇味浓、营养丰富的乌龙头黄花菜复合食品,其感官评分为98.47分。该生产工艺和方法合理,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头 黄花菜 复合食品 加工工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活动过程视角下小学“统计与概率”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比较——以“苏教版”“北师版”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文彬 陆世奇 彭亮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以“统计活动过程”视角为理论基础,从统计活动过程的各环节要素对苏教版和北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两版教材在统计活动过程的各环节上有所侧重,整体上各具风格;两版教材均直接突出对统计基础... 以“统计活动过程”视角为理论基础,从统计活动过程的各环节要素对苏教版和北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两版教材在统计活动过程的各环节上有所侧重,整体上各具风格;两版教材均直接突出对统计基础知识的重视,并间接蕴涵着对数据意识的培养.对教材使用的启示有:以“统计活动视角”为基础,注重对教材进行创生;将活动视角与统计教学间的“冲突”化为提升素养的机会;进而在统计活动中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对教材编写或修订提供启发:从学科角度厘清“统计”与“概率”的本质关系,整体把握统计活动的全过程,给予学生更多获取直接经验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活动过程 统计与概率 小学数学教材 比较研究 教材编写或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