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olid-liquid two-phase threedimensional unsteady flow in centrifugal slurry pump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波 汪西力 +1 位作者 LIU Hui 徐海良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008-3016,共9页
Based on RNG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sliding grid technique, solid-liquid two-phase three-dimensional(3-D) unsteady turbulence of full passage in slurry pump was simulated by means of Fluent software. The effects of... Based on RNG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sliding grid technique, solid-liquid two-phase three-dimensional(3-D) unsteady turbulence of full passage in slurry pump was simulated by means of Fluent software. The effects of unsteady flow characteristics on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and pump performance were researched under design cond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locking 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low in pump, and the fluctuation of flow velocity and pressure is obvious, particularly near the volute tongue, at the position of small sections of volute and within diffuser. Clocking effect has a more influence on liquid-phase than on solid-phase, and the wake-jet structure of relative velocity of solid-phase is less obvious than liquid-phase near the volute tongue and the impeller passage outlet. The fluctuation of relative velocity of solid-phase flow is 7.6% smaller than liquid-phase flow at the impeller outlet on circular path. Head and radial forces of the impeller are 8.1% and 85.7% of fluctuatio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for turbulence, improving efficient, reducing the hydraulic losses and wear. Finally,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operation and wear of slurry pu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rry pump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unsteady flow 3-D full passage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nsteady flow in small diameter helical grafts
2
作者 Tinghui Zheng2,Yubo Fan1,Weizhong Wang2,Wentao Jiang2,Xiaoyan Deng1(1.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Medical Engineering,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China 2.Department of Applied Mechanic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Chin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40-41,共2页
The application of small diameter arterial grafts is limited due to the fact of relatively poor long-time patency which is caused by thrombosis formation in the short term and intimal hyperplasia(IH) in the mediu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mall diameter arterial grafts is limited due to the fact of relatively poor long-time patency which is caused by thrombosis formation in the short term and intimal hyperplasia(IH) in the medium and long term.Thrombosis,obstructing the flow of bl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unsteady flow in small diameter helical grafts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reinforcement grout in fractured rock mass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optimizing shrinkage stoping configuration 被引量:6
3
作者 YU Shao-feng WU Ai-xiang +1 位作者 WANG Yi-ming LI 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924-2931,共8页
Proper room and pillar sizes are both critical factors for safe mining and high ore recovery rate in shrinkage stoping mining of underground metal mines.The rock masses of Tangdan copper mine of China are fractured,wh... Proper room and pillar sizes are both critical factors for safe mining and high ore recovery rate in shrinkage stoping mining of underground metal mines.The rock masses of Tangdan copper mine of China are fractured,which needs much reinforcement and support prior to mining.Cement-sodium silicate grout technology was selected,then its related parameters such as grout pressure,diffusion radius and time were calculated and proposed.In order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d grout in the fractured No.4 ore block,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To optimize stoping configuration,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ANSYS and FLAC 3 D softwares was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illing poros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 masses are increased obviously.After grout,ore recovery rate is increased by 10.2%employing the newly designed stoping configu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Last,analyzed from the surface movements,roof subsidence and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of the pillars,the mining safety is probable of being ens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nkage stoping mining cement-sodium silicate grout effect of pressured grout stoping configuration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非恒定性对丁坝周围三维流速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喻涛 肖朝龙 +2 位作者 温致宇 李顺超 何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1-205,共5页
丁坝是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最常用的整治建筑物,其稳定性关乎航道整治效果。天然河道水流多为非恒定流,对丁坝周围三维流速分布及其稳定性影响较大。通过分析实测洪水资料提出了表征水流非恒定特性的3个参数即洪峰流量、洪峰次数及洪水持... 丁坝是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最常用的整治建筑物,其稳定性关乎航道整治效果。天然河道水流多为非恒定流,对丁坝周围三维流速分布及其稳定性影响较大。通过分析实测洪水资料提出了表征水流非恒定特性的3个参数即洪峰流量、洪峰次数及洪水持续时间。采用三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了水流非恒定性对丁坝三维流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坝头处纵向流速会在洪峰出现之前达到峰值,不与流量过程呈时间对应关系,且持续时间的增加会使得该点纵向流速逐渐减小;在洪峰大小一致,洪峰次数增多时,首次洪峰对坝头的冲击最为强烈,最易造成坝头失稳;洪峰流量对丁坝稳定性影响最大,洪水持续时间次之,洪峰次数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丁坝 三维流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恒定摩阻和空化的水击数值模拟
5
作者 牛磊 荆海晓 +2 位作者 李鹏峰 李国栋 贺翠玲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2-914,共13页
目前水利工程中常用的水击数值模型往往忽略负压引起的空化的影响,所用摩阻模型大多仍为恒定摩阻模型,即达西-魏斯巴赫公式,这导致模拟结果低估了水击的破坏能力。本研究综合考虑4种非恒定摩阻模型和离散蒸汽空化模型、离散气体空化模型... 目前水利工程中常用的水击数值模型往往忽略负压引起的空化的影响,所用摩阻模型大多仍为恒定摩阻模型,即达西-魏斯巴赫公式,这导致模拟结果低估了水击的破坏能力。本研究综合考虑4种非恒定摩阻模型和离散蒸汽空化模型、离散气体空化模型2种空化模型,采用特征线法建立了有压管道水击数值模型,通过与已有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模拟精度,进一步分析了模型主要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离散气体空化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空化及其引起的弥合水锤现象,也可以准确预测由于空化产生的压力波相位滞后现象;离散蒸汽空化模型对于严重的空化以及引起的弥合水锤现象预测精度低,对空化引起的压力波相位滞后预测精度不足;3种非恒定摩阻模型,ZIELKE模型、VARDY&BROWN模型和ZARZYCKI模型,在本研究测试的所有水流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而BRUNONE非恒定摩阻模型对压力波波形的预测精度不足;当发生空化和弥合水锤现象时,非恒定摩阻对空化发生后压力波变化影响较小,4种非恒定摩阻模型均可用于有空化的水击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击 空化 非恒定摩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涡轮转静盘腔轮缘密封非定常流动特性和封严效率研究
6
作者 郭粲 白波 +2 位作者 雷隆 李志刚 李军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106,共13页
燃气涡轮动叶和静叶间转静盘腔轮缘密封性能直接影响燃气入侵和冷气出流,进而影响涡轮的气热性能。论文采用基于多组分示踪变量方法的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和SST k-ω湍流模型研究了1.5级燃气涡轮动叶和静叶间转... 燃气涡轮动叶和静叶间转静盘腔轮缘密封性能直接影响燃气入侵和冷气出流,进而影响涡轮的气热性能。论文采用基于多组分示踪变量方法的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和SST k-ω湍流模型研究了1.5级燃气涡轮动叶和静叶间转静盘腔径向轮缘密封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分析了4种封严冷气量下的轮缘密封非定常燃气入侵和冷气出流特性,对比了径向轮缘密封的封严效率。研究表明:4种封严冷气量下的1.5级燃气涡轮动叶和静叶间径向轮缘密封的外腔封严效率随着冷气量的增加而增加,内盘腔的时均封严效率大于0.9。受动盘旋转泵吸效应影响,动盘侧封严效率相对大于静盘侧。转静盘腔受密封间隙处两个较小尺度和外腔中两个较大尺度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旋涡影响,导致轮缘密封间隙内流场非定常特性明显,不同周向位置出现不同的燃气入侵和冷气出流现象。转静盘腔内旋涡强度和涡核位置随时间和冷气流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引起轮缘密封间隙处燃气入侵和冷气出流状态的相互转换。封严冷气出流与端壁二次流掺混导致对下游静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前缘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 轮缘密封 非定常流动 封严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列车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的非定常气动特性研究
7
作者 付至晨 李田 +1 位作者 李一凡 张继业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0,共10页
为探明市域列车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的非定常气动特性,运用三维、非稳态、黏性雷诺平均(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RNG)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开展时速160 km/h市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的... 为探明市域列车通过最不利长度隧道的非定常气动特性,运用三维、非稳态、黏性雷诺平均(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RNG)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开展时速160 km/h市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列车的运行显著改变了隧道内的流场结构与压力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这种变化主要源于列车引发的压力波传播与反射,以及本体对隧道内空气的挤压作用。车体表面与隧道壁面测点的压力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车体表面压力主要受到压缩波和膨胀波到达时间的影响,而壁面压力则受到列车扰动、压力波以及低压区的共同作用,呈现出更复杂的演化规律。列车气动阻力以压差阻力为主,并受到阻塞效应及压力波影响。此外,不同车体在非定常气动响应上差异明显,前三辆车体在出入隧道时的气动力变化主要由隧道进出口扰动引起,而后五辆车体还受到压力波作用,导致侧力、侧滚力矩及摇头力矩等非定常气动力发生剧烈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市域列车 最不利长度隧道 压力波 非定常气动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桨滑流对高升力构型影响的数值计算
8
作者 杨龙源 盛云逸 +1 位作者 崔天昱 杨永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0,共10页
为了快速、准确分析螺旋桨滑流对增升装置的影响,采用实桨非定常方法(full blades method,FBM)和定常动量激励盘方法(actuator disk method,ADM),数值计算分析了前进比J=0.7、1.0,攻角α=–4°~24°工况下螺旋桨滑流对高升力构... 为了快速、准确分析螺旋桨滑流对增升装置的影响,采用实桨非定常方法(full blades method,FBM)和定常动量激励盘方法(actuator disk method,ADM),数值计算分析了前进比J=0.7、1.0,攻角α=–4°~24°工况下螺旋桨滑流对高升力构型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从单独螺旋桨获取的时均化激励盘载荷分布与从高升力构型螺旋桨获取的存在局部差异,但将来源不同的激励盘载荷应用于ADM计算时,所得高升力构型的压力分布、升阻力结果基本一致,全机升力系数差异不超过4.3%,阻力系数偏差小于5.4%,说明采用单独螺旋桨获取激励盘载荷对全机气动力计算影响不大,从而避免了复杂的网格生成。ADM将非定常计算转化为定常计算,在保持网格量相当(3300万)的条件下,其计算结果与FBM结果在失速前(α<20°时)基本吻合,同时计算核时约降低至FBM的1/18(170/3100)。因此ADM方法能够高效、合理评估出螺旋桨滑流对增升装置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激励盘方法 非定常方法 螺旋桨滑流 高升力构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出口马赫数的组合进气道模态转换反压控制研究
9
作者 乔文友 舒鹏 +3 位作者 陈咸刚 黄俊 桂丰 车杰先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5,共16页
在组合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如何根据发动机工作特性确定出口反压动态变化规律是整个推进系统能否实现推力平稳过渡的关键。本文根据冲压和涡轮发动机对入口马赫数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出口马赫数的反压控制方法,开展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 在组合进气道模态转换过程中,如何根据发动机工作特性确定出口反压动态变化规律是整个推进系统能否实现推力平稳过渡的关键。本文根据冲压和涡轮发动机对入口马赫数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出口马赫数的反压控制方法,开展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采用基于单点定常合理反压拟合的控制规律,验证传统反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采用基于组合进气道出口马赫数的反压控制方法,分析模态转换过程中反压控制规律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基于单点定常合理反压拟合的控制规律进行非定常计算得到的冲压和涡轮通道出口最大马赫数分别为0.323,0.812,超过了冲压和涡轮发动机入口马赫数不大于0.3和0.5的要求;基于出口马赫数的反压控制方法得到的进气道冲压和涡轮通道出口最大马赫数分别为0.267,0.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进气道 模态转换 非定常数值模拟 反压控制方法 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自循环机匣非定常扩稳机理研究
10
作者 田津津 刘玉焱 +3 位作者 李孝检 付璐阳 张哲 赵祎佳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9,108,共10页
为了研究自循环机匣的非定常扩稳机理,针对某型涡轮增压器压气机采用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典型工况三维全通道非定常流场。通过对比实壁机匣及自循环机匣压气机在设计工况和近失稳工况的非定常流动特征,探究了实壁机匣在近失稳工况... 为了研究自循环机匣的非定常扩稳机理,针对某型涡轮增压器压气机采用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典型工况三维全通道非定常流场。通过对比实壁机匣及自循环机匣压气机在设计工况和近失稳工况的非定常流动特征,探究了实壁机匣在近失稳工况下稳定性降低的原因,并阐明了自循环机匣的非定常扩稳机理。结果表明:实壁机匣压气机上下游非定常扰动分别来自主流叶片和分流叶片间隙泄漏涡,两者相互影响且在同一工况下频谱分布相似、主频相同。其中主流叶片间隙泄漏涡破碎及通道涡的形成是压气机上游非定常脉动增强、堵塞加剧、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自循环机匣通过抽吸效应能够有效维持主流叶片前缘间隙泄漏涡稳定性,抑制其破碎,减小高叶高区的流动堵塞,同时能够有效阻碍上下游间隙泄漏涡扰动的相互干扰,从而提升压气机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全通道数值模拟 自循环机匣处理 非定常流动特性 扩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严流量对轴流涡轮轮缘径向封严非定常流动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张晶辉 田杨涛 陶佳欣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0,196,共8页
为了确定最小封严流量,非定常数值研究了封严流量对轴流涡轮径向封严结构封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严流量的增大,盘腔内涡结构数量增加,封严间隙内旋转的入侵及出流结构的强度减弱;内侧轴向封严间隙内的非定常波动增大,直到内侧... 为了确定最小封严流量,非定常数值研究了封严流量对轴流涡轮径向封严结构封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严流量的增大,盘腔内涡结构数量增加,封严间隙内旋转的入侵及出流结构的强度减弱;内侧轴向封严间隙内的非定常波动增大,直到内侧实现完全封严,继续增加封严流量,非定常波动减小。封严间隙内达到最大波动时的封严流量可以认为是实现完全封严的最小封严流量,这为试验条件下判断最小封严流量提供了一种参考准则。设计封严结构时优化封严结构的尺寸、在间隙内引入叠加封严流、封严齿上设计蜂窝结构等,都可以产生较大的非定常波动,以减小最小封严流量,提高封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封严流量 径向封严 轮缘封严机理 非定常数值模拟 涡轮盘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封间隙锥度对轴承腔封严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12
作者 徐文峰 吴晓敏 +3 位作者 任国哲 赵欢 孙丹 韩量宇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0,共7页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密封结构受温差、压差及制造工艺的影响,密封件会产生锥度使密封间隙形式发生改变。为研究密封间隙锥度对轴承腔两相流流场结构及封严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不同间隙锥度的数值求解模型,并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锥度对轴...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密封结构受温差、压差及制造工艺的影响,密封件会产生锥度使密封间隙形式发生改变。为研究密封间隙锥度对轴承腔两相流流场结构及封严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不同间隙锥度的数值求解模型,并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锥度对轴承腔封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常规轴承腔及封严腔中滑油表现为贴壁流动的特点,封严气体经过密封腔后主要集中在轴承腔内表面。总体上密封间隙锥度f>1方案的封严效果优于f<1方案的,其中在f=1.2时封严效果最佳;在f<1时,锥面形成的离心抑油作用能够抑制密封间隙滑油的泄漏流量,在f增大时封严效果先增强后减弱,在f=0.77时封严效果最佳;在f>1时,锥面形成的渐缩密封间隙诱发射流作用能够显著抑制滑油泄漏,随着f的增大封严效果先增强后减弱,在f=1.2时滑油未发生泄漏,在f>1.2后封严效果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结构 封严性能 轴承腔两相流 间隙锥度 滑油 泄漏流量 非稳态数值模拟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气机内部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楚武利 陈向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重点调研了旋转不稳定的起源和机理,将旋转不稳定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叶尖泄漏流、涡脱落以及流动剪切等类别。此外,回顾了模拟旋转不稳定的数值方法,讨论了多种流动控制手段对旋转不稳定的作用效果。最后,对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转不稳定 叶尖泄漏流 涡脱落 非定常流 数值模拟 流动控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RANS/LES混合方法在汽车标模外流场非定常数值模拟中的对比
14
作者 杨志刚 陶悦 +1 位作者 夏超 史芳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6-87,共12页
针对MIRA汽车标模外流场,采用RANS/LES混合方法开展非定常数值模拟,通过与风洞实验测力、测压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探究不同RANS/LES混合方法(DDES、IDDES、SBES、SDES)以及基于不同RANS模型(RKE、SA、SST k-ω、GEKO k-ω)的DDES方法... 针对MIRA汽车标模外流场,采用RANS/LES混合方法开展非定常数值模拟,通过与风洞实验测力、测压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探究不同RANS/LES混合方法(DDES、IDDES、SBES、SDES)以及基于不同RANS模型(RKE、SA、SST k-ω、GEKO k-ω)的DDES方法在汽车外流场计算中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对于气动力系数,不同混合方法的预测结果都偏高,其中DDES-GEKO模型的相对误差最小;对于表面压力系数,不同混合方法对垂直中截线的压力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程度较高,其中SBES-GEKO模型的结果更优;DDES模型内嵌不同RANS模型对后风窗的压力预测差别明显,其中SA模型较优;而不同混合方法对车底的压力预测偏差较大,对车底前部压力预测都小于实验值,其中对车底后部,SBES-GEKO模型的结果较优;此外,SBESGEKO模型能较好的识别出尾迹区的非定常流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A汽车标模 非定常数值模拟 RANS/LES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半潜式商用6 MW级风力机载荷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龙 翟恩地 +5 位作者 李荣富 宁巧珍 赵斌 李晔 周雅容 章丽骏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128,共9页
针对海上漂浮式风力机在其运行状态下的叶轮气动载荷与平台运动状态难以预测的问题,本文以一种商用6 MW级漂浮式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稳态的雷诺平均湍流模型,进行了全耦合数值模拟和水池模型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浮式风力机自由衰减... 针对海上漂浮式风力机在其运行状态下的叶轮气动载荷与平台运动状态难以预测的问题,本文以一种商用6 MW级漂浮式风力机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稳态的雷诺平均湍流模型,进行了全耦合数值模拟和水池模型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浮式风力机自由衰减周期的模拟值在纵摇、横揺和垂荡上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而在纵荡、横荡和艏摇上,衰减周期的模拟值与实验值存在一定误差,这主要是由数值模型中对系泊系统进行悬链线简化时造成的。在静水工况下,风力机气动载荷的波动主要受塔影效应影响,机舱加速度的波动与叶轮推力系数变化呈正相关,浮式风力机纵荡和纵摇运动主要受叶轮气动载荷波动的影响;在规则波和非规则波工况下,叶轮推力的波动受浮式基础纵荡和纵摇的影响较大,叶轮推力系数变化和机舱速度呈负相关。浮式风力机的运动主要受波浪载荷的影响,气动载荷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式风力机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非稳态雷诺平均 气动载荷 自由衰减 静水 规则波 非规则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吸入式风洞三维非定常流场时空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艳欣 朱乐乐 +2 位作者 陆文斌 钱海玥 刘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 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学模型,确定其特征参数;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抽象流体的边界条件,构建全尺寸三维流体计算域;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试验验证算法的置信度,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真空罐容积为2000 m^(3),真空度为3 kPa时可以较好地模拟悬挂发射装置在空中挂飞和投放瞬间的气动载荷。在试验段流场的核心区,其流场品质较好,可以提供0.80 Ma且至少1 s的稳定流场,满足0.40~0.80 Ma且维持至少500 ms稳定流场的设计要求。该研究结论可以为真空吸入式风洞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入式风洞 计算流体力学 三维非定常流场 数值模拟 流场品质 时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恒定渐变流-急变流方程的变流量畦灌数值模型
17
作者 刘凯华 李江 +3 位作者 吕玉平 缴锡云 郭维华 顾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1-261,共11页
传统畦灌模型多是基于非恒定渐变流方程建立的,在模拟变流量畦灌水流运动时的精度难以保障。本文综合分析了变流量畦灌过程中田面水流的运动状况,将其按照边界条件的不同划分为恒定流量进水阶段、变流量进水阶段、畦首消退阶段、田面消... 传统畦灌模型多是基于非恒定渐变流方程建立的,在模拟变流量畦灌水流运动时的精度难以保障。本文综合分析了变流量畦灌过程中田面水流的运动状况,将其按照边界条件的不同划分为恒定流量进水阶段、变流量进水阶段、畦首消退阶段、田面消退第1阶段、田面消退第2阶段等5个阶段,基于非恒定渐变流方程和非恒定急变流方程构建了适用于变流量畦灌系统的渐变流-急变流数值模型,通过2组恒定流量畦灌、4组变流量畦灌的田间试验以及2组文献资料中的畦灌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渐变流-急变流畦灌模型模拟值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模拟推进时间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6、模拟消退时间R^(2)大于0.90。与目前常用的WinSRFR模型相比,渐变流-急变流畦灌数值模型在模拟恒定流量畦灌方面具有相似的精度,且在模拟变流量畦灌方面精度更高。渐变流-急变流畦灌模型可以较精准地模拟变流量畦灌的水流运动状况,可为分析变流量畦灌系统、优化变流量畦灌方案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畦灌 变流量 数值模拟 非恒定急变流 推进消退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式导叶多级泵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昊昱 王延锋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2,共9页
为研究不同流量工况下径向式导叶多级泵内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文中以MD500-57×3型径向式导叶多级泵为研究对象,选取0.5Q,1.0Q和1.2Q这3种流量工况,运用ANSYS Fluent软件对研究对象的流体计算域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 为研究不同流量工况下径向式导叶多级泵内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文中以MD500-57×3型径向式导叶多级泵为研究对象,选取0.5Q,1.0Q和1.2Q这3种流量工况,运用ANSYS Fluent软件对研究对象的流体计算域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方法和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与准确性,进而分析了各级叶轮进出口与各级导叶内的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结果表明:径向式导叶多级泵各级叶轮进口处流体压力脉动的主频以叶轮的叶频为主,主要受到本级叶轮的旋转作用影响;各级叶轮出口处压力脉动受到来流和本级叶轮旋转的共同作用,存在若干个以轴频的多倍频为频率的高频信号,且泵内流场的稳定程度影响着压力脉动源的传播与扩散;各级导叶进口处流体受本级叶轮旋转作用最为强烈,而沿着导叶流道方向的流体压力逐渐趋于平稳,但随泵级数的增加,导叶内流体压力在本级叶轮与其他级叶轮旋转作用的共同诱导下产生高频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式导叶多级泵 数值模拟 压力脉动 非定常流动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抽水造压阶段无叶区压力脉动特性
19
作者 王海涛 陈善贵 +5 位作者 康文喆 管子武 田鹏 连鹤龙 韩刘山 张政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150,155,共10页
为探究水泵水轮机抽水造压期间机组压力脉动特性,以某原型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对两种典型启动流程抽水造压稳定状态时转轮与无叶区流态及压力脉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均压管开启时无叶区压力平均系数... 为探究水泵水轮机抽水造压期间机组压力脉动特性,以某原型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对两种典型启动流程抽水造压稳定状态时转轮与无叶区流态及压力脉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均压管开启时无叶区压力平均系数模拟值与试验值较为接近,相对偏差分别为2.738%与2.103%;当活动导叶在完全关闭状态下完成抽水造压时,转轮各叶间流道内均形成大尺度的失速漩涡,无叶区内呈现明显的“水环”流动特征,而当其在预开0.78°状态完成抽水造压时,转轮叶间流道内的流动较为平顺,仅在局部区域有小尺度的漩涡与堵塞;各测点处转轮叶片通过频率(10 f_(n))成分均较为明显,同时在0~10 f_(n)范围内存在较为丰富的频率成分,对无叶区压力脉动的影响较大;对活动导叶完全关闭的抽水造压过程而言,各测点处的压力脉动幅值明显高于预开状态,且由于均压管开启与否对无叶区流动及转轮通过流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均压管开启后无叶区进口上冠处0~10f_(n)压力脉动峰峰值与10f_(n)对应幅值均高于均压管关闭情况。综合考虑启动流程中的压力脉动幅值以及活动导叶经历极小开度时的扭转自激振动稳定性,对高水头水泵水轮机而言,建议优先考虑活动导叶预开状态完成抽水造压的启动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抽水造压 压力脉动 非定常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稳定流含水层重构与顶板群孔泄水点判定研究
20
作者 吕凤圆 常富贵 +6 位作者 魏巍 姜占东 韩芳军 杨学琴 李君 杨学贵 马进勇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1,60,共7页
以石槽村煤矿宝塔山砂岩含水层为工程背景,构建了含水层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单孔、多孔非稳定流模型对该可视化模型进行验证,并对顶板泄水点位置反演预估。结果表明:采区顶板群孔非稳定流模型数据与观测孔放水实测数据拟合性好,模型可... 以石槽村煤矿宝塔山砂岩含水层为工程背景,构建了含水层三维可视化模型,通过单孔、多孔非稳定流模型对该可视化模型进行验证,并对顶板泄水点位置反演预估。结果表明:采区顶板群孔非稳定流模型数据与观测孔放水实测数据拟合性好,模型可信度高;含水层数值重构最优解为6个分区,即Ⅰ高渗中储水区、Ⅱ中渗高储水区、Ⅲ高渗高储水区、Ⅳ低渗中储水区、Ⅴ低渗低储水区、Ⅵ中渗中储水区;井下泄水点位置在G1-1观测点和F1-3观测点之间,泄水量为150~200 m 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非稳定流重构 顶板群孔 泄水点判定 防治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