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me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tary gear system considering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and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1
作者 LIU Ning MA Hui +4 位作者 GUAN Hong ZHOU Sai-nan ZHAO Tian-yu CAO Peng WU Yu-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511-2534,共24页
The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ugh tooth surface during the meshing process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lubrication state.The coupling effect of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and lubrication on meshing character... The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ugh tooth surface during the meshing process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lubrication state.The coupling effect of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and lubrication on me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tary gear is studied.An improved three-dimensional(3 D)anisotropic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fractal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Considering asperity contact and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EHL),the contact load and flexibility deformation of the tooth surface are derived,and the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equation of the 3 D loaded tooth contact analysis(3 D-LTCA)method is improved.The asperity of the tooth surface changes the system from EHL to mixed lubrication and reduces the stiffness of the oil film.Compared with the sun planet gear,the asperity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me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ng-planet gear.Compared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the comprehensive stiffness obtained by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the lubrication effect is smaller,especially for the ring-planet gear.Compared with roughness,speed and viscosity,the me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tary gears are most sensitive to tor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ary gear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three-dimensional loaded tooth contact analysis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meshing stiff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criterion for rock joints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roughness parameters 被引量:9
2
作者 唐志成 刘泉声 黄继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653-4659,共7页
The shear behavior of rock joints is important i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of rock mechanics. Three group rock joint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re made by cement mortar material and a series of CNL(constant norma... The shear behavior of rock joints is important in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of rock mechanics. Three group rock joint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re made by cement mortar material and a series of CNL(constant normal loading) shear tests are performed. The influences of the applied normal stress and joint morphology to its shear strength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eak dilatancy angle of rock join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normal stress, bu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oughness. The shear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normal stress and the roughness of rock joint.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modes of failure of asperities are tensile, pure shear,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hree-dimensional roughness parameters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are the appropriate parameter for describing the shear strength criterion. A new peak shear criterion is proposed which can be used to predict peak shear strength of rock joints. All the used parameter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by performing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joint shear behavior peak shear strength three-dimensional roughness par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石墨超声振动辅助高速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与优化
3
作者 周玉海 王成勇 +3 位作者 乔西铭 李伟秋 李文红 陈守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为改善石墨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质量,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超声振动辅助高速铣削实验,选取切削深度、切削宽度、切削速度和超声振幅作为输入参数,将表面粗糙度Ra作为输出参数,进而构建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研究加工工艺参数... 为改善石墨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质量,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超声振动辅助高速铣削实验,选取切削深度、切削宽度、切削速度和超声振幅作为输入参数,将表面粗糙度Ra作为输出参数,进而构建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研究加工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加工参数。使用响应曲面法建立加工参数与表面粗糙度的二次回归模型,其校正系数为95.98%,表面粗糙度回归模型显著、可靠性好。研究结论显示,超声振幅A对石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显著;随切削速度增大Ra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随切削宽度增大Ra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进给速度增大Ra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经优化分析和实验验证,获得表面粗糙度Ra最小的最优组合切削参数:切削速度为180 m/min,切削深度为1 mm,进给速度为1146 mm/min,超声振幅为1.4μm,所得优化工艺参数为企业加工石墨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石墨 响应曲面法 表面粗糙度 二阶回归模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轴式滚磨光整对齿轮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及工艺参数优化
4
作者 谭靓 项世乾 +2 位作者 雷其平 侯圣文 姚倡锋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9-171,共13页
目的 针对齿轮滚磨光整加工表面完整性基础数据缺乏、工艺控制规律不清的问题,探索主轴式滚磨光整工艺参数对齿轮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预测建模和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试验方法,对8620RH齿轮钢直齿圆柱齿轮... 目的 针对齿轮滚磨光整加工表面完整性基础数据缺乏、工艺控制规律不清的问题,探索主轴式滚磨光整工艺参数对齿轮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预测建模和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响应曲面试验方法,对8620RH齿轮钢直齿圆柱齿轮进行主轴式滚磨光整工艺试验,测试加工后齿面表面粗糙度、表面几何形貌、残余应力场、显微硬度场和表层微观组织,讨论工艺参数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表面完整性特征与工艺参数的映射关系模型;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最大灰色关联度为目标优化滚磨光整工艺参数,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 主轴式滚磨光整加工后齿面三维表面粗糙度Sa由0.280μm降低至0.089μm,表面几何形貌和表面纹理均匀一致;随着埋入深度、主轴转速和加工时间的增大,表面粗糙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齿高方向残余压应力大于齿宽方向残余压应力,残余压应力影响层深度约为40μm;表面显微硬度最大硬化程度约为9.9%,硬化层深度约为40μm,表层微观组织塑性变形层深度约为5μm。表面完整性预测模型的P值小于0.000 1,决定系数R2大于0.94;最佳主轴式滚磨光整工艺参数组合为埋入深度166 mm、主轴转速130 r/min、加工时间80 min,该工艺参数下模型预测误差在7%以内。结论 主轴式滚磨光整可去除齿轮磨削纹理,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下20μm范围内的残余压应力和显微硬度。获得了主轴式滚磨光整工艺参数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表面完整性特征预测模型,为齿轮高表面完整性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工艺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主轴式滚磨光整 表面完整性 表面粗糙度 残余应力 灰色关联度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对TC6钛合金加工特性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钊源 张维琨 +3 位作者 张耀武 张雪妮 李醒凯 鞠录岩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究机加工中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对切削温度、材料塑性变形以及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TC6钛合金进行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加工应用试验,对比常温干切削和–27℃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以及改变加工参数对TC6材料已加工表... 目的探究机加工中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对切削温度、材料塑性变形以及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TC6钛合金进行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加工应用试验,对比常温干切削和–27℃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以及改变加工参数对TC6材料已加工表面缺陷、微观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加工应用特点。结果相较于常温干切削,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可以明显降低TC6材料在加工中因热量累积而导致的塑性变形,抑制了切削变形区材料与刀具因内摩擦加剧而导致的咬焊现象,减少了已加工表面黏屑、划痕、凹坑、撕裂、侧流等缺陷,有效提高了加工表面质量,与常温干切削加工相比,低温微量润滑切削的表面粗糙度值降低了19%;在加工参数为变量的切削中,提高进给量使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加了49%,进给量对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大;提高背吃刀量使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加了43%,背吃刀量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次之;切削速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小,但背吃刀量和切削速度的增加易使工艺系统产生振动,造成不稳定切削现象。结论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应用在TC6材料的加工上对提高加工质量、满足低碳工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6钛合金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 加工表面质量 粗糙度 车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廓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及工艺参数增效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熠 唐源斌 +2 位作者 黄晓燕 鲁娟 马俊燕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在轮廓铣削中,为满足质量要求并提高加工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轮廓曲率特征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考虑轮廓曲率特征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分别设计了直线、凸弧和凹弧的铣削正交试验,以获取在不同轮廓曲率下的表面粗糙度数据。基于试验结果,利... 在轮廓铣削中,为满足质量要求并提高加工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轮廓曲率特征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考虑轮廓曲率特征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分别设计了直线、凸弧和凹弧的铣削正交试验,以获取在不同轮廓曲率下的表面粗糙度数据。基于试验结果,利用雪消融优化(snow ablation optimizer,SAO)算法改进的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分别建立直线、凸弧及凹弧铣削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以表面粗糙度与材料去除率为优化目标,构建轮廓铣削工艺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NSGA-II(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算法进行求解,获得不同轮廓铣削方式下,满足规定粗糙度要求并最大化材料去除率的铣削工艺参数。将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应用于实际轮廓加工,结果表明,各轮廓区域的粗糙度均能满足质量要求,且加工效率平均提升了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铣削 轮廓曲率 表面粗糙度 神经网络 材料去除率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diamond复合材料平面研磨实验研究
7
作者 赵翠翠 刘成炜 +2 位作者 于晓琳 焦可如 黄树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8-224,共17页
目的 为实现Cu/diamond复合材料表面高效平坦化的研磨加工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满足该材料应用需求。方法 对Cu/diamond复合材料进行平面研磨加工实验,研究了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及磨粒粒度对研磨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 实... 目的 为实现Cu/diamond复合材料表面高效平坦化的研磨加工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满足该材料应用需求。方法 对Cu/diamond复合材料进行平面研磨加工实验,研究了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及磨粒粒度对研磨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Cu/diamond复合材料研磨过程中金刚石增强颗粒的去除形式主要包括延性去除、局部破碎、整体脱落、表面和边缘微小脆性破碎几种形式;研磨表面金刚石增强颗粒与Cu基体两相之间呈现台阶现象,随着金刚石磨粒粒度的增加台阶现象越显著,增强颗粒研磨表面整体平整,增强颗粒间的基体区域较为平坦;Cu/diamond复合材料研磨过程材料去除率随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磨粒粒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磨盘转速对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研磨压力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大于研磨盘转速,其中磨粒粒度对表面质量及材料去除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综合研磨加工效果,Cu/diamond复合材料在研磨120 min,研磨盘转速为180 r/min、研磨压力为1.2 MPa、金刚石磨粒粒度为W14的条件下加工,可以获得表面粗糙度为0.488μm的平坦表面,材料去除率可达0.785μm/min。结论 通过合理选择研磨速度、研磨压力和金刚石磨料粒度对Cu/diamond复合材料进行研磨加工,能够以较高的研磨效率获得较为平坦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diamond复合材料 平面研磨 材料去除率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研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变电磁场辅助磁粒研磨黄铜管参数优化研究
8
作者 刘冰洋 闫宇航 +2 位作者 丁云龙 韩冰 陈燕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2-163,206,共13页
目的解决传统磁粒研磨中管件内部磁性磨粒聚拢和更新不充分等问题。方法设计了交变电磁场辅助磁粒研磨试验装置,在保障管件内部磁感应强度的同时,施加交变电磁场促进磁性磨粒的时刻更新,提升研磨效果。确定最佳电流波形,使用变压器与功... 目的解决传统磁粒研磨中管件内部磁性磨粒聚拢和更新不充分等问题。方法设计了交变电磁场辅助磁粒研磨试验装置,在保障管件内部磁感应强度的同时,施加交变电磁场促进磁性磨粒的时刻更新,提升研磨效果。确定最佳电流波形,使用变压器与功率放大器提高电磁铁功率。在研磨时间为15min、进给速度为5 mm/s、加工间隙为1.5 mm的条件下,使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此参数条件下对h65黄铜管加工后,使用超景深3D电子显微镜和表面粗糙度测量仪(JB-8E)对管件内表面进行检测。响应面中3种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为占空比>电压幅度>频率,最佳试验工艺参数组合为电压幅度6.854 V、频率3.515 Hz、占空比20.195%。原始表面的横向拉伸纹理、微裂纹以及凹点等均被去除,试件内表面粗糙度值Ra从0.525μm下降到0.056μm,与预测值0.064μm的误差仅为12.5%。结论交变电磁场辅助磁粒研磨可以充分使磁性磨粒进行翻滚,从而提高磨料的使用寿命和研磨效果。响应曲面法对研磨工艺参数优化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粒研磨 磁性磨粒 交变电磁场 响应曲面法 参数优化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O-LSTM的磁粒研磨SUS304细长管内表面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9
作者 唐嘉斌 郭龙文 +3 位作者 王天 肖春芳 矫彦婷 韩冰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3,共10页
利用磁粒研磨技术对SUS304不锈钢细长管内表面光整加工时,由于影响研磨效果的因素众多,导致最佳工艺参数难以确定。本文设计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主轴转速、磁极进给速度、粗精加工磨粒粒径组合和粗精加工时间比对表面粗糙度值的影... 利用磁粒研磨技术对SUS304不锈钢细长管内表面光整加工时,由于影响研磨效果的因素众多,导致最佳工艺参数难以确定。本文设计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主轴转速、磁极进给速度、粗精加工磨粒粒径组合和粗精加工时间比对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并构建蜣螂算法(DBO)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9769,均方根误差(RMSE)为0.0179,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162。再次利用DBO算法进行全局寻优,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主轴转速2715 r/min,外部磁极进给速度为4 mm/s,粗精加工磨粒粒径组合为80目和100目,粗精加工时间比为1.35∶1,预测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80μm。对上述工艺参数进行微调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得到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78μm,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RE约为2.56%。应用最佳工艺参数组合进行试验,在降低SUS304细长管内表面粗糙度值的同时,还能改善其表面微观形貌,提升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粒研磨 SUS304细长管 DBO-LSTM预测模型 表面粗糙度值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铣刀加工镍基高温合金过程切削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任仲伟 田初春 +1 位作者 蒋宏婉 袁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3-100,共8页
以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搭建试验平台,使用测力仪采集铣削过程的铣削力。采用自主研发的微结构涂层刀具和普通铣刀分别进行加工,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对比两铣刀在相同工况下铣削镍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力和加工表面粗糙度,并... 以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搭建试验平台,使用测力仪采集铣削过程的铣削力。采用自主研发的微结构涂层刀具和普通铣刀分别进行加工,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对比两铣刀在相同工况下铣削镍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力和加工表面粗糙度,并探究微结构铣刀切削过程中不同铣削参数对切削力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铣刀相比,自主研发的微结构铣刀切削力降低了9.66%~19.09%,而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了27.4%~47.03%,微结构铣刀具有更好的切削性能;在一定的切削速度范围内,切削力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着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切削宽度的增加而增加。所建立的切削力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总体误差小于20%;表面粗糙度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切削宽度的变化,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 微结构涂层刀具 铣削参数 切削力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栓接结构接触面特征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研究
11
作者 翟璋欣 孙韵韵 巫世晶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在实际激励载荷的作用下,栓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会对整个机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与塑性指数时,实际栓接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更加复杂。因此,在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塑性指数... 在实际激励载荷的作用下,栓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会对整个机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与塑性指数时,实际栓接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更加复杂。因此,在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塑性指数对法向接触刚度、接触阻尼的影响以及外界简谐激励等多种条件下,对现有的栓接结构法向接触模型进行修正,并将得到的非线性法向接触刚度与非线性接触阻尼应用于栓接结构的受迫振动动力学响应特性分析,研究栓接结构中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和塑性指数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接结构 粗糙结合面 表面形貌参数 塑性指数 非线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铣削参数优化研究
12
作者 文亦骁 徐全 +2 位作者 曾文明 郑宇 刘双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17,共5页
为探究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铣削参数对加工效率、刀具磨损和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使用CUTPRO软件构建仿真模型,结合高速铣削试验,优化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系数,并对铣削合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对材料去除率... 为探究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铣削参数对加工效率、刀具磨损和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使用CUTPRO软件构建仿真模型,结合高速铣削试验,优化铣削速度、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系数,并对铣削合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响应关系进行分析,对材料去除率和表面质量进行考量,形成针对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结果表明:铣削速度变化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为突出,每齿进给量和铣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小且接近;进行复杂曲面零件的高速铣削粗加工时,优选参数为v_(c)=60 m/min,f=0.03 mm/z,a_(p)=1.5 mm,精加工时优选参数为v_(c)=40 m/min,f=0.02 mm/z,a_(p)=1.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铣削 复杂曲面零件 参数优化 铣削合力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叶盘机器人柔性磨抛工艺研究
13
作者 侯可为 杨森 +2 位作者 任军学 雷海峰 赵华卫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0-48,共9页
整体叶盘是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实现结构创新和技术跨越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其型面精度与表面质量对航空发动机的疲劳性能和气动性能影响显著。目前国内整体叶盘磨抛工艺仍然处于落后的人工打磨阶段,叶片表面质量差,一致性难以保证,人工打磨... 整体叶盘是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实现结构创新和技术跨越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其型面精度与表面质量对航空发动机的疲劳性能和气动性能影响显著。目前国内整体叶盘磨抛工艺仍然处于落后的人工打磨阶段,叶片表面质量差,一致性难以保证,人工打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本文介绍了整体叶盘机器人砂带磨抛设备及其工艺原理,并利用该设备开展了针对钛合金整体叶盘磨抛工艺试验。基于整体叶盘的结构特点和人工打磨经验,提出了整体叶盘自动化磨抛工艺方法,包括磨抛轨迹规划方法、磨具和加工参数优化方法等,并通过工艺过程控制和参数反馈调整机制,实现其在整体叶盘加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整体叶盘机器人磨抛后表面粗糙度Ra小于0.4μm,磨抛效率和磨抛型面一致性显著提高,叶片磨抛去除量为0.008~0.013 mm,磨抛后叶型轮廓度满足设计公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叶盘 轨迹规划 机器人柔性磨抛 加工参数优化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田口法提高碳化硅磨削表面质量的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14
作者 孙鸿 王哲 +1 位作者 李蓉 尹韶辉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1-158,共8页
目的 探究磨削工艺参数对碳化硅晶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提高晶锭磨削加工质量。方法 采用自研减薄机对碳化硅晶锭进行磨削试验研究,设计并开展以砂轮转速、晶锭转速、进给速度、进给位移4个磨削工艺参数为试验因素,表面粗糙度为测量... 目的 探究磨削工艺参数对碳化硅晶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提高晶锭磨削加工质量。方法 采用自研减薄机对碳化硅晶锭进行磨削试验研究,设计并开展以砂轮转速、晶锭转速、进给速度、进给位移4个磨削工艺参数为试验因素,表面粗糙度为测量指标的正交试验。采用田口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均值和信噪比主效应分析,并通过方差分析判断所研究参数对试验结果影响的显著性,最后利用工具显微镜对不同参数组合下磨削后试样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分析。结果 4个工艺参数对碳化硅晶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砂轮转速>进给速度>晶锭转速>进给位移,砂轮转速与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显著,砂轮转速越高,进给速度越小,晶锭表面粗糙度越小。通过田口法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砂轮转速2 499 r/min、晶锭转速260 r/min、进给速度0.2μm/s、进给位移30μm,对应的表面粗糙度Ra可降至6 nm以下。结论 田口分析方法可用来选择合适的碳化硅晶锭磨削工艺参数组合进行表面加工质量优化,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可以有效降低表面粗糙度、改善磨削表面质量,对碳化硅超精密磨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工艺参数 碳化硅 表面粗糙度 正交试验 田口法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PMMA工件磁性复合流体抛光工艺参数优化
15
作者 王有良 高熙淳 张文娟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针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PMMA工件取得最佳表面质量和最大加工效率时工艺参数不同的问题,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磁感应强度、羰基铁粉粒径、磨粒粒径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 针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PMMA工件取得最佳表面质量和最大加工效率时工艺参数不同的问题,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设计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分析磁感应强度、羰基铁粉粒径、磨粒粒径对磁性复合流体抛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的磁性复合流体抛光PMMA工件的最佳方案为:磁感应强度,0.50 T;羰基铁粉粒径,7μm;磨粒粒径,3μm;使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抛光,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为14 nm,材料去除率为2.088×10^(8)μm^(3)/min,提高了3.5%;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优化后获得的工艺参数,既能满足工件高表面质量的抛光要求,又能显著提高磁性复合流体抛光的材料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 灰色关联分析 工艺参数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铣削参数对SiC_(p)/Al复合材料切削力及表面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王奔 刘国家 +2 位作者 张棋 徐仁杰 唐家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6,共7页
SiC p/Al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因颗粒失效导致的加工表面缺陷,是阻碍SiC p/Al复合材料广泛使用原因之一。本文通过铣削正交试验,以切削力、表面粗糙度、材料表面的凹坑、划痕等缺陷作为评价指标,探究铣削参数对SiC p/Al复... SiC p/Al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因颗粒失效导致的加工表面缺陷,是阻碍SiC p/Al复合材料广泛使用原因之一。本文通过铣削正交试验,以切削力、表面粗糙度、材料表面的凹坑、划痕等缺陷作为评价指标,探究铣削参数对SiC p/Al复合材料铣削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轴向力的影响较大,切削深度和进给量次之;进给量对进给力的影响较大,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次之。在加工过程中,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依次为: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速度。随着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增加,SiC颗粒出现不同程度的破碎,产生凹坑、划痕等现象,导致表面缺陷增多,表面质量变差。在实际加工中应采用较小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加工SiC p/Al复合材料,通过优化铣削参数可以提升表面加工质量,对SiC p/Al复合材料高效加工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p/Al复合材料 铣削参数 表面粗糙度 表面质量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SLM成形薄壁筒侧表面粗糙度影响研究
17
作者 梁凯 杨光 +2 位作者 安达 郑广文 莫漓江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6-1294,共9页
近年来,SLM成形的薄壁筒件在工程技术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表面粗糙度是影响薄壁筒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聚焦于SLM技术在成形薄壁筒结构侧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实验设计法深入剖析轮廓激光功率、轮廓扫描速度、铺粉层... 近年来,SLM成形的薄壁筒件在工程技术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表面粗糙度是影响薄壁筒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聚焦于SLM技术在成形薄壁筒结构侧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实验设计法深入剖析轮廓激光功率、轮廓扫描速度、铺粉层厚对薄壁筒侧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及内在机理。同时,构建多物理场模型,针对激光功率对单道熔池熔迹的作用展开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激光功率增加,薄壁筒侧表面粗糙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扫描速度增加,薄壁筒侧表面粗糙度呈单调递增趋势。经数值模拟分析发现,熔池的波动是使侧表面粗糙度偏高的主要原因,并且熔道边缘粉末黏附现象难以避免。随着铺粉层厚不断增加,侧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并且层厚的增加会加剧台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筒 侧表面粗糙度 工艺参数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r15轴承钢电解磨削的工艺参数优化与实验研究
18
作者 张陈波 任坤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9-84,共6页
针对GCr15轴承钢平面加工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问题,将电解磨削工艺应用于GCr15轴承钢的复合加工中。设计并搭建了电解磨削实验平台;通过COMSOL仿真模拟电解反应过程,并结合相关实验优化了电解参数;基于最优电解参数开展了GCr15材料的电... 针对GCr15轴承钢平面加工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问题,将电解磨削工艺应用于GCr15轴承钢的复合加工中。设计并搭建了电解磨削实验平台;通过COMSOL仿真模拟电解反应过程,并结合相关实验优化了电解参数;基于最优电解参数开展了GCr15材料的电解磨削实验,并与传统平面磨削工艺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分析主要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电压为7 V、占空比为50%时,电化学作用生成钝化膜的效率最高;当砂轮转速为3500 r/min、切深为3μm、工件进给速度为0.75 mm/s时,工件表面形貌及粗糙度达到最优:相较于传统磨削工艺,电解磨削工艺可以有效提高GCr15的平面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磨削(ECG) 工艺参数优化 粗糙度 表面形貌 轴承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聚合物辅助磨料射流对大理石切割表面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刘源 聂时君 +2 位作者 陈芷涵 胡东 林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3,30,共6页
为了解决大理石切割表面质量差的问题,通过添加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辅助磨料射流切割大理石,达到降低能耗、改善切割表面质量等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切割速度、高分子聚合物质量浓度、靶距对大理石切割表面粗糙度和切缝宽度... 为了解决大理石切割表面质量差的问题,通过添加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辅助磨料射流切割大理石,达到降低能耗、改善切割表面质量等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切割速度、高分子聚合物质量浓度、靶距对大理石切割表面粗糙度和切缝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切割速度、高分子聚合物质量浓度、靶距,最优方案为切割速度200 mm/min、高分子聚合物质量浓度0.3 g/L、靶距6 mm。添加高分子聚合物可以降低射流液体之间的摩擦阻力,起到流体减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射流 高分子聚合物 正交试验法 工艺参数 切缝宽度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盖板件高效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与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国政 周元枝 +1 位作者 姜洪辉 彭易杭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为了保证7075铝合金盖板件铣削表面质量和提高铣削加工效率,进行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响应曲面法(RSM)构建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分析铣削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基于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建立高效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目标方程... 为了保证7075铝合金盖板件铣削表面质量和提高铣削加工效率,进行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响应曲面法(RSM)构建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分析铣削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基于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建立高效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目标方程,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PSO)对目标方程进行优化,运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对某盖板件进行铣削加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盖板件铣削加工可以满足表面粗糙度要求,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改进PSO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板件 高效铣削 表面粗糙度 预测模型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