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both surfaces of coupled joint 被引量:1
1
作者 范祥 曹平 +1 位作者 黄雪姣 陈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776-785,共10页
Twenty one joints were made with Brazilian tests and each surface was scanned by the Talysurf CLI 2000.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surface were quantified by statistical and textural parameters. By the con... Twenty one joints were made with Brazilian tests and each surface was scanned by the Talysurf CLI 2000.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oint surface were quantified by statistical and textural parameters. By the contrast of these parameters between both sides of each coupled join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of coupled joints have approximately equal values of Sp(maximum height of joint surface), Sa(arithmetic mean height of joint surface) and Sq(root mean square height of joint surface), but the Ssk(skewness of the height distribution of joint surface) values of the two surfaces of a coupled joint are different, one is positive while the other is negative. The Saj(auto-correlation length) parameter values of both surfaces of each coupled joint are quite close, and the S^(texture aspect ratio) values have the same situation to the Sal parameter, but the same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surfaces have big differences which illustrate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joint. The two surfaces of each coupled joint have similar values of θp (mean profile angle) which can be used to deduce the value of θp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joint morphology statistical parameter textural parameter profile mean angle envelop ar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PFC3D microscopic parameters 被引量:7
2
作者 LI Zhuo RAO Qiu-hu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911-925,共15页
It is important to calibrate micro-parameters for applying partied flow code(PFC)to study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ock materials.Uniform design method is firstly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mi... It is important to calibrate micro-parameters for applying partied flow code(PFC)to study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ock materials.Uniform design method is firstly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microscopic parameters of parallel-bonded particle model for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particle flow code(PFC3D).Variation ranges of microscopic of the microscopic parameters are created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microscopic parameters on macroscopic parameters(elastic modulus E,Poisson ratio v,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σc,and ratio of crack initial stress to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σci/σc)in order to obtain the actual uniform design talbe.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the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parameters of rock materials can be established by the actual uniform design table an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us the PFC3D microscopic parameters can be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The PFC3D simulated results of the intact and pre-cracked rock specimens under uniaxial and triaxial compressions(including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arameters,stress−strain curves and failure process)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which can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parameters uniform design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particle flow code(PFC3D)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笑属21种植物叶片形态特征研究
3
作者 朱报著 徐放 +5 位作者 张卫华 李娜 杨晓慧 杨会肖 廖焕琴 白青松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以含笑属21种植物秋季叶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等13个指标及叶色进行测定,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不同含笑属植物叶片形态特征及叶色观赏特性。结果表明:21种含笑属植... 以含笑属21种植物秋季叶为研究对象,对其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等13个指标及叶色进行测定,通过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不同含笑属植物叶片形态特征及叶色观赏特性。结果表明:21种含笑属植物叶片形态指标变异系数在18.66%~56.73%,叶片形态变异丰富,13个叶片形态指标间差异明显且相关性较强;前2个主成分可反应表型性状85%的信息,叶面积、叶周长和叶宽是造成含笑属植物叶片变异的主要因素;根据叶片形态将21个含笑属植物聚为4类,通过对21种含笑属植物叶色进行研究发现,除广东含笑叶色呈红褐色外,其他均呈现不同深浅的绿色。21种含笑属植物叶片变异较丰富,叶色观赏性较强,可为含笑属植物分类、园林树种配置模式和杂交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笑属 秋季叶 形态变异 叶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Q235钢板锌系磷化膜微观形貌和耐蚀性的影响
4
作者 马冬威 谭永星 +2 位作者 邹翔 胡志华 饶晓晓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9,共6页
为提高商用车低碳钢板零部件的表面耐蚀性能,以Q235钢板为基体,采用不同磷化时间和磷化温度,在其表面制备出锌系磷化膜。通过扫描电镜、测厚仪、硫酸铜点滴试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磷化工艺参数对磷化膜微观形貌、膜厚及耐... 为提高商用车低碳钢板零部件的表面耐蚀性能,以Q235钢板为基体,采用不同磷化时间和磷化温度,在其表面制备出锌系磷化膜。通过扫描电镜、测厚仪、硫酸铜点滴试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磷化工艺参数对磷化膜微观形貌、膜厚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工艺参数对磷化膜形貌及性能均有明显影响。当磷化温度为50℃,磷化时间为10min时,基体表面可以获得均匀致密的磷化膜,膜厚为3μm,耐硫酸铜点滴时间为30s,磷化膜自腐蚀电位较高且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优于其它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板 工艺参数 锌系磷化膜 微观形貌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混合体-基岩接触面剪切的基覆面形态效应
5
作者 侯克鹏 江帆 +1 位作者 张超 龚晶汉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1-284,共14页
土石混合体-基岩接触面是下伏基岩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主要控制面,基覆面形态特征是重要的设计内容。为此,开展了不同基覆面形态参数条件下接触面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基覆面形态参数对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接触面土石颗... 土石混合体-基岩接触面是下伏基岩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主要控制面,基覆面形态特征是重要的设计内容。为此,开展了不同基覆面形态参数条件下接触面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了基覆面形态参数对接触面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接触面土石颗粒运动概化模式,建立了接触面剪切简化的复合幂-指数模型(composite power exponential model,CPE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粗糙度的增加,接触面抗剪强度不断增大,表观内摩擦角和表观黏聚力分别呈非线性上凸增长和似线性增长趋势,随着锯齿高度的增加,接触面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增加锯齿高度对表观黏聚力的影响较为明显;接触面剪应力-剪切相对位移关系曲线基本呈弱硬化型,土石颗粒骨架密实度随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随锯齿高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接触面土石颗粒运动主要表现为咬合、翻转和滑移,较高法向应力时会发生颗粒破碎和基岩尖端剪切破坏;模型参数k、b和n与无量纲化法向应力σ_(n)/Pa存在线性关系(σ_(n)为法向应力,P_(a)为标准大气压),拟合系数α_(i)(i=1,2)不受基覆面形态参数的影响,拟合系数βi和i分别与粗糙度R和锯齿高度D存在线性关系;简化CPE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不同基覆面形态参数条件下土石混合体-基岩接触面剪切变形全过程,模型适用性良好,参数的确定方法合理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基岩界面 形态参数 剪切特性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裂缝穿越煤岩-页岩界面扩展的真三轴物理模拟
6
作者 杨兆中 廖宇 +3 位作者 李小刚 易良平 易多 刘建平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4,共8页
针对超深层(>4000 m)多岩性界面煤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纵向穿层难题,本文构建了一套新型真三轴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龙潭组深层煤岩在不同地质-工程参数耦合作用下的裂缝扩展规律。通过构建不同厚度组合的页岩-煤岩-... 针对超深层(>4000 m)多岩性界面煤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纵向穿层难题,本文构建了一套新型真三轴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龙潭组深层煤岩在不同地质-工程参数耦合作用下的裂缝扩展规律。通过构建不同厚度组合的页岩-煤岩-页岩试样,结合声发射监测与三维裂缝重构技术,揭示了煤岩、页岩在不同厚度组合下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压裂液黏度及排量对裂缝穿层行为的控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层间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减小时裂缝更易穿层;压裂液黏度升高有助于裂缝突破界面;在高层间最小水平主应力差与低黏度条件下,排量与裂缝穿层能力呈非线性关系,排量增加初期裂缝开始突破界面,继续增大排量后贯通效果未进一步提升;储层、隔层厚度过大均会阻碍水力裂缝的垂向扩展,合适的岩层厚度分布下更有助于裂缝穿层。本研究首次量化了超深层煤岩水力压裂的“黏度-应力差-排量-厚度”多参数耦合机制,为四川盆地龙潭组超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岩性界面 真三轴 纵向扩展 裂缝形态 地质-工程参数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视觉点云的露天矿爆堆体积智能计算方法
7
作者 顾清华 陈永琪 李学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26,共11页
露天矿爆堆体积及形态参数信息是评价爆堆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但当前露天矿爆堆体积等参数的求解存在精度低、操作成本高、速度慢等问题,为了能够及时精确地获取爆堆体积以及其他形态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视觉点云的露天矿爆堆体积... 露天矿爆堆体积及形态参数信息是评价爆堆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但当前露天矿爆堆体积等参数的求解存在精度低、操作成本高、速度慢等问题,为了能够及时精确地获取爆堆体积以及其他形态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视觉点云的露天矿爆堆体积智能计算方法。首先使用无人机采集爆堆场景的图像数据集;其次基于Instant-NGP构建露天矿爆堆三维重建模型,采用Colmap获取相机内参及图像位姿信息,并将图像与位姿信息作为Instant-NGP模型的输入,训练该模型并输出爆堆场景的原始点云数据;然后提出基于网格模型的露天矿爆堆体积计算方法,通过点云滤波、尺度恢复等方法处理原始点云数据,基于CSF(Cloth Simulation Filter)算法和AC(Angle Criterion)算法分别获取爆堆底面和爆堆表面点云,并通过向下生长点云获取完整的爆堆点云,采取几何算法获取爆堆抛掷距离等形态参数;最后应用alpha-shape曲面重建算法重建爆堆,得到爆堆的网格模型,并通过累加网格模型中的四面体计算出爆堆的体积。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基于三维视觉点云的露天矿爆堆体积智能计算方法求取到的爆堆抛掷距离、隆起高度、爆堆宽度等形态参数,实验误差均小于5%,并通过切面法得到爆堆的剖面图;求取到的爆堆体积与真实的爆堆体积进行对比,仅存在5%以内的误差,且所提的三维重建与点云处理整套处理流程所需时间小于25 min,满足爆堆体积快速获取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堆体积 形态参数 神经辐射场 点云处理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多特征融合的夏玉米LAI动态估计 被引量:4
8
作者 余兴娇 樊凯 +7 位作者 霍雪飞 殷奇 钱龙 刘政光 张超越 李丽 王文娥 胡笑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并反映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及时、准确地监测玉米LAI对提高作物生产力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究利用无人机光谱信息、热信息以及冠层形态参数融合以提高玉米多生长阶段LAI估计...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并反映作物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及时、准确地监测玉米LAI对提高作物生产力至关重要。该研究旨在探究利用无人机光谱信息、热信息以及冠层形态参数融合以提高玉米多生长阶段LAI估计准确性的潜力,并基于最优估计模型绘制夏玉米LAI反演图,以实现作物水氮精准管理。首先,通过2022—2023年连续2a的田间试验,利用无人机携带的多光谱和热红外传感器采集了不同水氮处理下多个生长阶段玉米冠层图像,并同步测量玉米的生长参数(LAI)。其次,基于冠层光谱、热红外信息和冠层形态参数及其组合建立了LAI估计模型,包括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最后,基于最优估计模型绘制了原位尺度的LAI反演图。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冠层光谱信息和热信息的玉米LAI估计与实测LAI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反映了玉米的生长状况,但单一信息监测多生长阶段玉米LAI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估计模型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基于光谱信息的LAI估计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36~0.61,0.09~0.57;基于温度信息的LAI估计模型的R^(2)=0.25~0.48,RMSE=0.11~0.62。融合多源数据(冠层光谱、热信息和冠层形态参数)提高了玉米LAI的估计精度,3种机器学习模型中,RF模型估计精度最好,其R^(2)=0.814~0.867,RMSE=0.065~0.276。利用RF模型绘制的原位尺度LAI反演图能够准确反映作物的水氮状态。该研究可为无人机平台监测作物生长和水氮管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植被指数 归一化相对冠层温度 冠层形态参数 叶面积指数(L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烧蚀模型与面齿轮形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明兴祖 李湾 +4 位作者 杨向东 伍昆军 樊滨瑞 刘金华 周旭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1,共8页
飞秒激光加工成为当今研究复杂齿轮制造的新方向。本文通过面齿轮齿面网格划分方法,利用齿面三维模型测量计算每个节点处的激光入射角θ,建立飞秒激光加工齿面材料18Cr2Ni4WA的反射率、能量密度分布等烧蚀模型,研究椭圆形烧蚀光斑面积... 飞秒激光加工成为当今研究复杂齿轮制造的新方向。本文通过面齿轮齿面网格划分方法,利用齿面三维模型测量计算每个节点处的激光入射角θ,建立飞秒激光加工齿面材料18Cr2Ni4WA的反射率、能量密度分布等烧蚀模型,研究椭圆形烧蚀光斑面积、烧蚀区面积,以及烧蚀凹坑深度等齿面形貌特征。通过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烧蚀光斑面积随θ的增大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烧蚀区面积随激光功率P的增加而增加,随θ的增大,先慢速减小而后呈指数函数形式加速减小;烧蚀凹坑深度随着P的增加而增加,随θ增大而呈现近似线性降低。θ对齿面质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P,较小的θ,以及P为4.9 W左右时齿面形貌较好,为提高面齿轮加工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 网格划分 激光参数 齿面形貌特征 飞秒激光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雨条件下黄土沟壑区细沟侵蚀形态特征
10
作者 刘庆 沈东辉 +2 位作者 和继军 程群峰 蔡强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2,共11页
不同条件下细沟形态各不相同。研究细沟形态参数可以准确表征细沟侵蚀规律。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用90 mm/h降雨强度和(5°、7.5°、10°和15°)4种坡度,分别对坡面产流产沙规律与细沟形态变化特... 不同条件下细沟形态各不相同。研究细沟形态参数可以准确表征细沟侵蚀规律。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用90 mm/h降雨强度和(5°、7.5°、10°和15°)4种坡度,分别对坡面产流产沙规律与细沟形态变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随坡度增加,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相对延后;细沟侵蚀阶段相比片蚀阶段,平均径流量分别增加14%、47%、41%和56%,平均产沙率分别增加3.2、14.5、7.5和17.8倍;细沟发育以沟头溯源侵蚀为主,并伴随剧烈的崩塌。2)细沟宽度、深度波动范围较大,细沟宽深比总体呈减小的趋势,细沟表面积、细沟体积与平均横截面积大小表现为15°>7.5°>10°>5°。3)细沟发育完成后,等高线偏移度在4~10 m处显著增大,地表粗糙度主要在中下坡增加,地表粗糙度大小与细沟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4)坡面总产沙量与细沟体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坡面总径流量与细沟平均宽深比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定量研究细沟侵蚀及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侵蚀 三维激光扫描 细沟形态参数 地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拉伸的土工袋体织物渗流特性试验及预测模型
11
作者 曹瑞栋 刘斯宏 +3 位作者 田金博 鲁洋 张勇敢 李帆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11-2720,2737,共11页
为探究有纺土工袋在涉水防护工程中受压缩变形影响下袋体织物材料的渗透特性演化规律,通过自主研发的垂直渗透试验装置,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0%~10%单向拉伸应变下袋体织物的孔隙结构与渗流行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拉伸应变显著改变... 为探究有纺土工袋在涉水防护工程中受压缩变形影响下袋体织物材料的渗透特性演化规律,通过自主研发的垂直渗透试验装置,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0%~10%单向拉伸应变下袋体织物的孔隙结构与渗流行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拉伸应变显著改变袋体织物孔隙分布,孔隙率与孔隙比表面积随拉伸应变增加分别近似呈弱指数型与对数型增长趋势,基于有纺织物单孔模型可分别建立二者与拉伸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渗流过程中水力梯度-流速关系符合Forchheimer方程,临界雷诺数随拉伸应变增大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规律,叠丝间隙对低拉伸应变下袋体织物的流态转变影响显著;基于流态划分结果获取袋体织物达西渗流阶段的渗透系数,并通过孔隙率与孔隙比表面积构建拉伸状态下袋体织物渗透系数预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揭示了拉伸应变通过改变孔隙率与孔隙比表面积来调控袋体织物渗透性能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袋 拉伸作用 形态学参数 临界雷诺数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形态特征及横断面分异性
12
作者 刘庆 沈东辉 +3 位作者 和继军 刘壮壮 孙莉英 蔡强国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47,共11页
[目的]为探究细沟侵蚀及其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横断面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细沟侵蚀产流产沙和细沟形态分布特征。[结果] 1)降雨强度增大时,坡面产流产沙增幅显著... [目的]为探究细沟侵蚀及其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和横断面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细沟侵蚀产流产沙和细沟形态分布特征。[结果] 1)降雨强度增大时,坡面产流产沙增幅显著,90 mm/h降雨强度时,细沟侵蚀量对总侵蚀量的贡献率达90%以上。2)细沟宽度、深度和细沟割裂度受降雨强度的影响明显,且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细沟割裂度、细沟最大深度与细沟侵蚀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细沟横断面沿坡向变化较大,沟壁崩塌现象明显,60 mm/h降雨强度时细沟横断面多呈“窄浅”型分布,90 mm/h降雨强度时,细沟总体表现为沟头和细沟下部横断面呈“窄浅”型,在细沟中部表现为“宽深”型,细沟中部侵蚀较为严重。4)60 mm/h降雨强度时,细沟横断面指标总体为0.46~0.79,90 mm/h降雨强度时总体为0.41~0.85;90 mm/h降雨强度时,随着坡度的增加,细沟横断面指标波动性增强,表明细沟横断面空间分异性更加明显,细沟横断面形态的变化趋于不规则。[结论]研究结果为细沟侵蚀防治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沟侵蚀 降雨强度 细沟形态参数 细沟横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的工艺参数优化
13
作者 和利伟 孟建兵 +3 位作者 董小娟 郑泽旭 王承志 高弘霖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针对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加工难度较大、加工质量不理想等问题,开展了SiCp/Al复合材料的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工艺试验研究。以峰值电流、脉冲宽度和放电电压为输入参数,以材料去除率、电极损耗率、表... 针对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加工难度较大、加工质量不理想等问题,开展了SiCp/Al复合材料的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工艺试验研究。以峰值电流、脉冲宽度和放电电压为输入参数,以材料去除率、电极损耗率、表面粗糙度为EDM加工的表征手段,设计正交试验;采用灰色关联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将多项工艺指标转化为一种综合评价指标,并获得峰值电流、脉冲宽度、放电电压等主要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峰值电流1.5 A、脉冲宽度60μs和放电电压35 V的条件下,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EDM加工的电极损耗率和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表面质量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电火花加工 灰色关联度 参数优化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0 t转炉用双参数氧枪与熔池作用的物理模拟与优化
14
作者 郑磊 彭诚 +3 位作者 李占强 冯晓鹏 刘广强 徐东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双参数氧枪射流冲击熔池动力学机制,明确影响冲击宽度与深度的关键设计参数,探究双参数氧枪设计参数与熔池搅拌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260 t转炉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模实验深入探索不同结构的双参数氧枪射流对熔池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揭示双参数氧枪射流冲击熔池动力学机制,明确影响冲击宽度与深度的关键设计参数,探究双参数氧枪设计参数与熔池搅拌强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以260 t转炉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模实验深入探索不同结构的双参数氧枪射流对熔池的作用。研究表明:双参数氧枪射流冲击坑独立性强,其大喷孔流量对冲击深度影响更明显,而喷孔倾斜角度对冲击面积影响更大;双参数氧枪射流形成的冲击宽度均大于传统氧枪;大孔流量比大于0.60时,混匀时间比传统氧枪的更短,枪位H=(35~40)d_(e)时,对熔池的搅拌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氧枪 260t转炉 冲击坑形态 物理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电参数下低压微弧脉冲放电对凹坑形貌的影响
15
作者 黄嘉阳 周建平 +4 位作者 刘彬 周文涛 胡江涛 连国禹 许燕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0-185,共6页
为进一步探索低压微弧在空气中的放电过程,揭示不同放电参数下低压微弧单脉冲对凹坑形貌的影响,并推断出凹坑蚀除体积的变化规律。以空气作为放电介质,开展以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为放电参数的低压微弧单因素放电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放电... 为进一步探索低压微弧在空气中的放电过程,揭示不同放电参数下低压微弧单脉冲对凹坑形貌的影响,并推断出凹坑蚀除体积的变化规律。以空气作为放电介质,开展以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为放电参数的低压微弧单因素放电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放电参数会使放电能量增加,但凹坑形貌尺寸并不会一直随着放电能量的增加而增大。放电电压为30 V时,凹坑蚀除体积达到最大为0.049 mm^(3),放电能量为7.9 J;放电时间为1.25 ms时,凹坑蚀除体积达到最大为0.017 mm^(3),放电能量为4.8 J。研究结果为低压微弧连续放电加工中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微弧加工 单脉冲放电 凹坑形貌 钛合金 放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集料数字化三维实形特征及其分布
16
作者 刘济玮 纪伦 +3 位作者 郭宏斌 程郅策 邬金麒 谭忆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共11页
为准确分析混合料中集料的形貌特征及其分布属性,更全面、深入和具体地认识集料,采用CT扫描、数字图像处理和三维几何重构技术相关数字化技术对集料颗粒进行实形重构,提出集料的5种形貌特征参数,针对3种集料的形貌特征进行数字化评价与... 为准确分析混合料中集料的形貌特征及其分布属性,更全面、深入和具体地认识集料,采用CT扫描、数字图像处理和三维几何重构技术相关数字化技术对集料颗粒进行实形重构,提出集料的5种形貌特征参数,针对3种集料的形貌特征进行数字化评价与试验分析,验证数字化重构方法的准确性,分析集料颗粒形貌分布特征,基于Pearson相关性方法分析形貌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CT扫描技术和数字化实形重构技术,可以准确地还原集料颗粒的形貌特征,准确获得形貌参数;同种集料的不同粒径的形貌特征存在显著的分布特征;不同粒径的三维针片状指数和三维纹理指数相差不大;不同粒径范围的集料颗粒的形貌参数值随着粒径的增大离散性降低;三维纹理指数整体服从幂律分布,随粒径的增大,复杂程度逐渐降低;随粒径的增大,三维棱角度逐渐趋于稳定;三维棱角度与实形矩体度、实形球形度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而实形球形度与三维纹理指数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数字化三维重构能准确、完整地描述和分析集料形貌及其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料 集料 数字化技术 实形重构 形貌参数 道路工程 特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加工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翔 陈雪辉 +2 位作者 温信宇 陈远龙 刘伟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11,共4页
微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轻工、冶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和国防等领域。含微结构特征的零件通常较复杂且常采用难切削材料,加工较为困难,其加工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机械加工、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和电化学... 微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轻工、冶金、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和国防等领域。含微结构特征的零件通常较复杂且常采用难切削材料,加工较为困难,其加工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机械加工、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和电化学加工等常用的微结构加工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综述了工艺参数等对微结构形貌特征、组织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加工技术中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技术瓶颈,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形貌特征 组织性能 工艺参数 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刮研表面类织构形貌的滑动导轨模拟润滑特性研究
18
作者 余英翔 王立华 +2 位作者 吴垠初 田驰锋 蒋维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4-304,共11页
为探究滑动导轨刮研表面类织构形貌对滑动导轨润滑性能的影响,根据刮研表面形貌数据构建刮研表面圆坑类织构单元模型和类织构表面模型,采用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方法,对类织构形貌在不同形貌参数、不同滑移速度、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润滑性... 为探究滑动导轨刮研表面类织构形貌对滑动导轨润滑性能的影响,根据刮研表面形貌数据构建刮研表面圆坑类织构单元模型和类织构表面模型,采用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方法,对类织构形貌在不同形貌参数、不同滑移速度、不同载荷条件下的润滑性能开展研究。分析各种工况下,表面压力差值和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类织构单元形貌面积占有率、形貌深度的增加,润滑效果先提升后下降,相对滑移速度的增加会提升润滑效果;随着刮研表面形貌面积占有率的增加,润滑效果先提升后下降;随着形貌深度、相对滑移速度的增加,刮研表面的润滑效果有明显提升;对表面施加载荷,会提升刮研表面润滑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刮研导轨表面的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研表面 形貌参数 类织构 润滑特性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栓接结构接触面特征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研究
19
作者 翟璋欣 孙韵韵 巫世晶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在实际激励载荷的作用下,栓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会对整个机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与塑性指数时,实际栓接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更加复杂。因此,在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塑性指数... 在实际激励载荷的作用下,栓接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会对整个机械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当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与塑性指数时,实际栓接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更加复杂。因此,在考虑栓接结构的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塑性指数对法向接触刚度、接触阻尼的影响以及外界简谐激励等多种条件下,对现有的栓接结构法向接触模型进行修正,并将得到的非线性法向接触刚度与非线性接触阻尼应用于栓接结构的受迫振动动力学响应特性分析,研究栓接结构中结合面表面形貌参数和塑性指数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接结构 粗糙结合面 表面形貌参数 塑性指数 非线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群体长牡蛎形态性状与壳容积的通径分析及遗传参数评估
20
作者 杨颜菲 杨奔 +1 位作者 李琪 刘士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7-55,共9页
为探究不同群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形态性状对壳容积的影响及通过选育进行壳容积性状改良的可能性,本研究在中国选育群体、日本选育群体、韩国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中分别测量了113、246、53和79只牡蛎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 为探究不同群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形态性状对壳容积的影响及通过选育进行壳容积性状改良的可能性,本研究在中国选育群体、日本选育群体、韩国选育群体和野生群体中分别测量了113、246、53和79只牡蛎的壳长(SL)、壳宽(SW)、壳高(SH)和壳容积(V)。对不同群体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通径分析和遗传参数评估。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选育群体的生长性状有了明显改良,其中中国选育群体改良最明显。通径分析结果显示,除韩国群体外,对壳容积影响最大的因素均为壳高,而在韩国群体中,壳宽对壳容积的影响最大。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长牡蛎各个形态性状与壳容积之间的回归方程,其中中国选育群体为V=-19.087+0.248SL+0.216SH+0.506SW(R 2=0.581),日本选育群体为V=-15.623+0.179SL+0.195SH+0.493SW(R 2=0.557),韩国选育群体为V=-17.359+0.139SL+0.771SH+0.170SW(R 2=0.718),而野生群体为V=-15.090+0.339SL+0.216SH+0.190SW(R 2=0.765)。遗传参数评估结果表明,长牡蛎壳容积具有较高的遗传力(0.64),与形态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属于高等水平(0.57~0.83),表型相关性属于中到高等(0.49~0.66),长牡蛎的壳容积可以通过选育进行有效改良。本研究为长牡蛎壳容积的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壳容积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遗传参数 形态性状 选育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