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 based on improved backtracking and ALPS-GP algorithms of air-to-air missile
1
作者 ZHANG Haodi WANG Yuhui HE Jial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1期292-310,共19页
In the field of calculating the attack area of air-to-air missiles in modern air combat scenarios,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including real-time calculation,accuracy efficiency trade-off,and the absence of t... In the field of calculating the attack area of air-to-air missiles in modern air combat scenarios,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including real-time calculation,accuracy efficiency trade-off,and the absenc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 model,restrict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To address these issues,an improved backtrack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improve calculation efficiency.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olution time and maintenance of accuracy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 are achieved by us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Furthermore,the age-layered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programming(ALPS-GP)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an analytical polynomial model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considering real-time requirements.The accuracy of the polynomial model is enhanced through the coefficient correction using an improved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The study reveals a remarkable combination of high accuracy and efficient real-time computation,with a mean error of 91.89 m using the analytical polynomial model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 solved in just 10^(-4)s,thus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real-time combat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combat three-dimensional attack area improved backtracking algorithm age-layered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programming(ALPS-GP) gradient descent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entralized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of Complex Giant Singular Uncertainty Systems 被引量:1
2
作者 Wen Xiangcai&Liu Yongqing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P. R. 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6年第1期23-34,共12页
This paper, at the first time,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decentralized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of complex giant singular uncertainty systems by using the property of diagonally dominant matrix and Frobenius-Person t... This paper, at the first time,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decentralized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of complex giant singular uncertainty systems by using the property of diagonally dominant matrix and Frobenius-Person theorem. The splendid selection of switching manifold for each subsystem makes the design relatively straightforward and can be easily realized. An illustrate example i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giant singular uncertainty systems Multiple input interconnected Decentralized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Sliding mode Completely controllab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BGA封装的低损耗毫米波前端模组设计
3
作者 蒲星明 赵怡 +3 位作者 董刚 韩世宏 范齐升 余怀强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4,共5页
针对小型化、低成本化、集成化T/R组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工作在30~40 GHz的毫米波前端模组。该模组采用高温共烧陶瓷(HTCC)基板和球栅阵列(BGA)封装,实现了4个收发通道的高密度集成,具备信号放大、功率分配和幅相控制等功能。通过对该... 针对小型化、低成本化、集成化T/R组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工作在30~40 GHz的毫米波前端模组。该模组采用高温共烧陶瓷(HTCC)基板和球栅阵列(BGA)封装,实现了4个收发通道的高密度集成,具备信号放大、功率分配和幅相控制等功能。通过对该模组毫米波信号垂直互连结构的仿真优化,实现了该结构在毫米波频段的低损耗信号传输。设计制作PCB测试板对该垂直互连结构进行测试验证,经计算得到该垂直互连结构最高插入损耗为0.78 dB。采用该毫米波信号垂直互连结构制作了一款Ka波段四通道毫米波前端模组。测试结果表明,该模组在30~40 GHz时单通道发射功率大于20 dBm,接收增益大于21.33 dB,驻波比优于1.51,满足射频系统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栅阵列(BGA)封装 毫米波 前端模组 垂直互连结构 高温共烧陶瓷(HT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空间光传送网协议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构建研究
4
作者 邓伟 李允博 +1 位作者 张剑寅 刘亮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5,共11页
伴随航天、航空及地面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具备全球无缝覆盖、随遇接入与按需服务特性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已成为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标准空间光传送网协议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展开研究:首先,提出空间光传送网是构建天地一... 伴随航天、航空及地面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具备全球无缝覆盖、随遇接入与按需服务特性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已成为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标准空间光传送网协议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展开研究:首先,提出空间光传送网是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核心基石,阐述空间光通信的标准现状,剖析制式差异致使卫星信息互通受限的困境;其次,从协议层面深入探究空间光传送网的组网功能,根据卫星高速运动、星间链路切换频繁、星载资源有限等特性,提出适配空间信息网络环境的新型帧结构与可靠传输协议,支撑多星座互联互通,在确保数据精准、可靠传输的同时,提升网络资源利用效率;最后,总结此网络架构于行业应用的前景,提出未来应着重开展统一空间光传送网技术标准化的布局研究,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高效运转与广泛应用筑牢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传送网 帧结构 6G 天地一体化网络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互连结构CMP后清洗中SiO_(2)颗粒去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力飞 路新春 +1 位作者 闫妹 赵德文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6,共16页
SiO_(2)磨料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及抛光后良好的表面平整度,作为关键磨料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机械抛光(CMP)。CMP后晶圆表面残留的颗粒物易引发划伤、击穿及短路等缺陷问题,严重削弱芯片的可靠性。基于SiO_(2)颗粒在Cu、Co和介质材料表面的吸... SiO_(2)磨料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及抛光后良好的表面平整度,作为关键磨料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机械抛光(CMP)。CMP后晶圆表面残留的颗粒物易引发划伤、击穿及短路等缺陷问题,严重削弱芯片的可靠性。基于SiO_(2)颗粒在Cu、Co和介质材料表面的吸附特性,综述了互连结构CMP后清洗技术和清洗液体系的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从颗粒清洗效率、表面质量、环境影响控制等多个维度对比了干法清洗和湿法清洗技术,分析了各类清洗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此外,系统地探讨了pH调节剂、络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等关键清洗液组分对颗粒去除的影响,从理论机制层面揭示了SiO_(2)磨料颗粒清洗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与解决方案;同时对未来互连结构CMP后清洗工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展望,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连结构 化学机械抛光(CMP)后清洗 SiO_(2)颗粒 清洗技术 清洗液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光互连柔性光背板压力分布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桢民 王旭 +1 位作者 罗风光 徐俊波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4,共7页
【目的】文章旨在改进多层光纤布线结构,提高其抗压性能,进行压力分布优化实验研究,并提出一种多维光交叉互连柔性光背板压力分布优化结构和设计方法。【方法】文章通过改进多层光纤布线结构,利用实验分析不同光纤交叉方式,研究在相同... 【目的】文章旨在改进多层光纤布线结构,提高其抗压性能,进行压力分布优化实验研究,并提出一种多维光交叉互连柔性光背板压力分布优化结构和设计方法。【方法】文章通过改进多层光纤布线结构,利用实验分析不同光纤交叉方式,研究在相同压力下光纤排布、光纤交叉点的密度和光纤交叠层数等因素对光纤损耗的影响,由此提出一种优化光背板压力分布的双层背板理想光纤布线结构。【结果】由实验结果提出的理想双层布线结构采用双层背板和每个背板中的多层光纤优化布线,将两层柔性光背板进行上下叠加,光纤的布线方案采用光纤端口均匀分布在背板的4个边缘,且同一层级光纤紧密排布,交叠两层光纤于交叉点处。通过多层光纤交叉及错位叠加的布局,可实现多层光纤交叉互连布线优化分布,以提高光背板的抗压性能,从而提高其光传输交换的整体性能。【结论】文章所提方案光背板具有更小的体积、更好的抗压性能和更好的光信号传输损耗性能,能够实现更大面积、高密度和大容量柔性n×n光背板,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并使光纤布线工作更加简单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交换互连 柔性光背板 光纤布线结构 抗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20GHz四通道差分传输CQFN外壳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林杰 郝跃 +1 位作者 杨振涛 余希猛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3-778,共6页
基于高温共烧陶瓷(HTCC)技术,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四通道差分信号并行传输的高密度陶瓷四边无引线扁平(CQFN)外壳。差分传输的垂直结构采用侧面城堡结构和金属化过孔相结合的设计,该结构可以在保证差分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兼顾外壳的板级... 基于高温共烧陶瓷(HTCC)技术,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四通道差分信号并行传输的高密度陶瓷四边无引线扁平(CQFN)外壳。差分传输的垂直结构采用侧面城堡结构和金属化过孔相结合的设计,该结构可以在保证差分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兼顾外壳的板级安装可靠性,同时在该结构基础上对金属化过孔直径以及多通道并行结构进行仿真和优化。测试结果表明,在DC~20 GHz频段,该CQFN外壳的单通道差分传输结构的回波损耗≤-10.00 dB,插入损耗优于-1.50 dB,验证了该外壳可以有效地保证信号的完整性。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信号传输验证,结果表明四通道差分传输结构可支持20 GHz信号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四边无引线扁平(CQFN)外壳 差分传输结构 垂直互连 高密度 信号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倒装芯片的超宽带BGA封装差分传输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振涛 余希猛 +4 位作者 张俊 段强 杨德明 白宇鹏 刘林杰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随着高速数字电路和射频微波电路对时钟频率和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差分传输结构因其优良的噪声抑制和抗干扰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提出了一种基于倒装芯片的超宽带球栅阵列(BGA)封装差分传输结构。整体传输结构包括采用陶瓷材料制... 随着高速数字电路和射频微波电路对时钟频率和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差分传输结构因其优良的噪声抑制和抗干扰性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提出了一种基于倒装芯片的超宽带球栅阵列(BGA)封装差分传输结构。整体传输结构包括采用陶瓷材料制作的倒装芯片用基板、BGA封装焊球和印制电路板(PCB)。主要分析了差分垂直传输结构的尺寸参数对阻抗和截止频率的影响,并利用阶梯过孔减小阻抗不连续性。整体结构的传输性能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的散射参数来表征。测试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DC~60 GHz频段,差分传输结构的回波损耗≤-15 dB,插入损耗优于-1 dB,为超宽带倒装芯片的封装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板 倒装芯片 球栅阵列(BGA)封装差分传输结构 垂直互连 高次模 信号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民族互嵌社区的空间生产与社会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尹广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90,共13页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种以空间换生存发展的扶贫举措。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民族社区从原有的传统村落转移至新的移民集中安置点,面对与原有社区不同的新空间,社区各民族通过不断地调整与适应,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空间结构、互动关系、社会秩序、...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种以空间换生存发展的扶贫举措。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民族社区从原有的传统村落转移至新的移民集中安置点,面对与原有社区不同的新空间,社区各民族通过不断地调整与适应,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空间结构、互动关系、社会秩序、表象认知和网络社会形态,进而再生产出一个新空间。在新的移民社区,各族群众空间上交错杂居,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生产上的合作共事、生活中的相互往来、人际关系中的交流互动、社区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等,形成各族群众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层面全方位的社区互嵌,进而在易地扶贫搬迁民族社区构建起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治理实践中,社区通过合理规划经营物理空间,打造互嵌式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积极培育型塑社会空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引导构建表象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加强创新网络空间,建设民族社区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民族互嵌社区 空间生产 社会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PCB互连应力测试技术及实验验证
10
作者 石博宇 邓二平 +3 位作者 陈庆国 施卢军 吴立信 丁立健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3-1164,共12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效率和功率的逐步提升,对印制电路板(PCB)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测试基本原理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依据IPC-TM-6502.6.26:2014中测试方法A提出的测试标准对研制的设备进行互连应力测试(IST)。... 随着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效率和功率的逐步提升,对印制电路板(PCB)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测试基本原理以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依据IPC-TM-6502.6.26:2014中测试方法A提出的测试标准对研制的设备进行互连应力测试(IST)。基于IST原理,分析测试中样品的失效机理,找到需要监控的主要变量。并介绍了四线制测量电路、温度校准等难点。在温度校准中,电阻温度系数会影响样品温度的准确性,因此该变量尤为重要。进行了大量测试,以验证本设备的功能完整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使用本设备与IPC标准中指定的IST设备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设备在控制保护程序、数据处理及温度校准方面相比于参考设备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PCB) 电镀通孔 互连结构 互连应力测试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PVDF/Ag纤维膜的构建及其导热性能
11
作者 齐庆欢 师晓含 +2 位作者 张庆 苑保奎 周玉嫚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1,共9页
为了提高纤维材料的导热性能,选择不同尺寸的Ag片作为导热填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一步构建了具有三维互通导热网络的PVDF/Ag纤维膜,对其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Ag片尺寸、Ag片含量、压缩程度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提高纤维材料的导热性能,选择不同尺寸的Ag片作为导热填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一步构建了具有三维互通导热网络的PVDF/Ag纤维膜,对其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Ag片尺寸、Ag片含量、压缩程度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加入混合尺寸Ag片,能够形成单根纤维内部连通和纤维之间外部连通的三维互通网络结构。具有该结构的PVDF/Ag纤维膜表现出优异的导热性能,导热系数达0.1038 W/(m·K),比纯PVDF纤维膜提高了61%;将其压缩处理后,导热系数进一步提升至8.693 W/(m·K),是压缩前的83.6倍。此外,三维互通网络的PVDF/Ag纤维膜还展示出优异的力学应用能力和疏水性能。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发多功能集合的纺织品及柔性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PVDF Ag片 混合尺度 三维互通网络结构 纤维膜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信号处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严胜刚 沈翠羽 +1 位作者 李林山 李志舜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4-557,共4页
依据信号处理任务的特点,结合流水线处理和并行处理,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实现了一个由1个8086微处理器和13个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25构成的多处理器系统。该系统采用双端口SRAM、FIFO进行互连网络... 依据信号处理任务的特点,结合流水线处理和并行处理,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实现了一个由1个8086微处理器和13个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25构成的多处理器系统。该系统采用双端口SRAM、FIFO进行互连网络的设计,系统的峰值运算能力为每秒2.6亿次以上的整数操作。该系统能够实时实现信号的空间处理和时间处理等,并作为小型声纳系统的信号处理机已经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处理 流水线处理 系统结构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的方向差异性及其受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俊 姚成 +2 位作者 周若愚 许涛 黄晓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0-926,共7页
为了分析多孔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的方向差异特征及其受连通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自行研发的渗水仪测试了4个空隙率下OGFC-13和OGFC-10混合料试件空间24个方向上的渗水系数.结合CT扫描和图像处理方法,重构了4个空隙率下OGFC-13混合料... 为了分析多孔沥青混合料渗水性能的方向差异特征及其受连通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自行研发的渗水仪测试了4个空隙率下OGFC-13和OGFC-10混合料试件空间24个方向上的渗水系数.结合CT扫描和图像处理方法,重构了4个空隙率下OGFC-13混合料试件的三维孔隙结构.提取连通孔隙后,分析了影响混合料渗水方向差异性的孔隙结构指标.结果表明:多孔沥青混合料渗水系数存在明显的方向差异性,竖向截面内水平方向上的渗水系数最大;水平截面也存在方向差异性,但其与方向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空隙率越大,采用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越大,则方向差异性越小;相比水平向连通孔隙,混合料内部竖向孔隙的水力直径虽略大,但数量少且总长度短,这是影响渗水系数方向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沥青混合料 渗水 方向差异性 连通孔隙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区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 被引量:36
14
作者 茹彪 陈星 +2 位作者 张其成 王卫平 许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2,共4页
河湖水系连通在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和改善河湖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江河治理的重大课题,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的内涵,探讨了水系连通性与水系... 河湖水系连通在增强抵御水旱灾害能力、提高水资源统筹配置能力和改善河湖健康状况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江河治理的重大课题,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的内涵,探讨了水系连通性与水系结构连通性的关系及水系结构连通性的影响要素,在分析了传统网络连通性评价方法在水网中的适用性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河道自然、社会双重属性的水系结构连通性评价方法,并通过对吴江市骨干水系结构连通性进行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区 水系连通 结构连通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大区互联电网与省级电网大扰动振荡耦合机制 被引量:23
15
作者 郑超 马世英 +7 位作者 盛灿辉 罗立波 林俊杰 刘道伟 秦晓辉 薛劲莹 张志强 陈得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6-1565,共10页
华北电网与华中电网特高压交流互联后,位于华中电网西部末端且与互联通道电气距离最远的四川电网,其网内枢纽电站及其出线故障将会引发特高压通道功率大幅涌动,并成为约束南北电力互济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分析了华北—华中特高压互联... 华北电网与华中电网特高压交流互联后,位于华中电网西部末端且与互联通道电气距离最远的四川电网,其网内枢纽电站及其出线故障将会引发特高压通道功率大幅涌动,并成为约束南北电力互济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分析了华北—华中特高压互联电网网架拓扑结构与转动惯量分布特征;基于所定义的广义驱动能量,揭示华中不同省级电网故障扰动后,特高压通道华中侧落点电网的注入能量差异;通过理想主导振荡模态及大电网仿真轨迹分析,指出过渡期电网固有结构所决定的振荡机群同调性和振荡耦合叠加性,是导致四川网内故障激发大区振荡首摆驱动能量和反摆制动能量显著增大,进而引发特高压通道功率大幅涌动的根本原因。基于广义驱动能量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该研究可提升特高压大电网动态行为机制的认知能力和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驾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 互联电网 功率涌动 网架结构 转动惯量 广义驱动能量 振荡耦合 缓解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管母线连接的1000kV避雷器和电容电压式互感器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40
16
作者 程永锋 邱宁 +3 位作者 卢智成 孟宪政 孙宇晗 鲁先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882-3887,共6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硬管母线连接特高压电气设备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由硬管母线连接的1 000 k V避雷器和电容电压式互感器(CVT)组成的互连耦合结构体系的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扫频和抗震试验,测定了设备频率以及关键部位的位移...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硬管母线连接特高压电气设备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由硬管母线连接的1 000 k V避雷器和电容电压式互感器(CVT)组成的互连耦合结构体系的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扫频和抗震试验,测定了设备频率以及关键部位的位移、应变和加速度响应。对比分析等效单体设备与互连耦合结构的地震响应,获得了硬管母线对电气设备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等效单体设备相比,互连耦合结构的设备频率、位移和应变响应均有所降低,可采用在单体设备顶端施加配重的方式来等效简化互连耦合结构;由于硬管母线和滑动金具阻尼耗能的影响,高频互感器设备的地震响应降幅较大,其频率和应变响应的降幅均为21%。互连耦合结构在双向激励下的设备地震响应与单向激励时相比有所放大,放大倍数在1.19~1.2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管母线 特高压电气设备 互连耦合结构 等效单体设备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信息结构约束的协调型非线性优化励磁控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谢小荣 夏祖华 +1 位作者 崔文进 韩英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在互联电力系统中考虑信息结构约束条件下协调设计非线性优化励磁控制的方法。基于控制信息结构概念和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将控制设计问题转化为求解扩展Levine-Athans方程组,采用直接迭代算法,可快速、精确地求出增益矩阵,... 提出了一种在互联电力系统中考虑信息结构约束条件下协调设计非线性优化励磁控制的方法。基于控制信息结构概念和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将控制设计问题转化为求解扩展Levine-Athans方程组,采用直接迭代算法,可快速、精确地求出增益矩阵,进而得到机组端电压、角频率和功率偏差反馈的非线性优化励磁控制。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两区域四机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控制策略较传统的AVR/PSS增强了系统的人工阻尼、暂态稳定性和区间传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信息结构 约束 协调型非线性优化励磁控制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电路拓扑与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量:28
18
作者 张国驹 裴玮 +3 位作者 杨鹏 邓卫 朱恩泽 李倩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29,共12页
柔性互联技术可以实现配电网潮流灵活控制,是新型配电网实现坚强架构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电路拓扑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可应用于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系统结构,包括应用场景与设备组成部分。然... 柔性互联技术可以实现配电网潮流灵活控制,是新型配电网实现坚强架构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电路拓扑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可应用于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系统结构,包括应用场景与设备组成部分。然后,对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的电路拓扑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模块化多电平高压型和变压器降压型两类,并对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最后,对中压配电网柔性互联设备的跟网型和构网型控制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应用于柔性互联设备时所需面对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柔性互联设备 设备系统结构 电路拓扑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不确定大系统的分散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杜树新 吴铁军 陈新海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49,共6页
分散控制方法和变结构控制方法两者优点的结合使得分散变结构控制在大系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针对各个子系统均为多输入情况,研究了不确定性关联大系统的分散变结构控制方法.基于开关平面的等价性,提出了关联大系统的分散滑动... 分散控制方法和变结构控制方法两者优点的结合使得分散变结构控制在大系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针对各个子系统均为多输入情况,研究了不确定性关联大系统的分散变结构控制方法.基于开关平面的等价性,提出了关联大系统的分散滑动模态全局可达条件.并针对子系统不确定性的界已知及未知两种情况,提出了分散变结构控制算法.该方法克服了以往控制方法中需已知线性关联函数或不确定性关联的界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控制 变结构控制 关联大系统 系统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邻居拓扑结构的变电站接地网重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渝根 李力行 +1 位作者 许晓艳 谭思文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0,26,共7页
文中引入动态拓扑结构思想对接地网的未知拓扑结构进行重构,得到一系列满足一定距离阀值dij的拓扑可行解,再通过邻居互连规则进行筛选、优化从而得到接地网的最优拓扑结构。为验证重构效果,笔者对一个重构的小型接地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文中引入动态拓扑结构思想对接地网的未知拓扑结构进行重构,得到一系列满足一定距离阀值dij的拓扑可行解,再通过邻居互连规则进行筛选、优化从而得到接地网的最优拓扑结构。为验证重构效果,笔者对一个重构的小型接地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接地网导体等间距分布的前提下,当接地引下线发生偏移时,重构所得可及节点电压值的均方差更小,同时由异常的节点电压值还可推测出异常的接地引下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网 拓扑结构 重构 邻居互连 可及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