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向冲击下不同孔状和密度仿生结构的抗冲击能力研究
1
作者 周娟 赵宇鹏 +2 位作者 龙思星 张世杰 江旭东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5-954,共10页
针对现代工程应用对轻质高强结构需求的问题,以夏威夷果壳微观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仿生结构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下的力学行为和吸能特性。首先,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 针对现代工程应用对轻质高强结构需求的问题,以夏威夷果壳微观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仿生结构进行了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下的力学行为和吸能特性。首先,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夏威夷果壳显微结构,设计了四种相对密度一致的多孔结构模型及三种相对密度有所差异的仿生截半立方体结构模型;然后,采用热塑性材料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制备了仿夏威夷果壳结构模型;最后,采用了有限元模拟和落锤冲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孔状和不同密度的仿生结构在横向冲击条件下的抗冲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密度一致的情况下,三角形多孔结构的比能量吸收和破碎力效率分别比方形多孔结构提高了约60.3%和59%;仿生截半立方体结构的吸能性与相对密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威夷果壳 微计算机断层扫描 扫描电子显微镜 熔融沉积成型 有限元模拟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射不变性特征的冷冻电子断层图像无标记对位
2
作者 俸楷文 郭珂诚 冯结青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9-820,共12页
图像对位是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构中的重要步骤,对位精度对于生物大分子的三维重构质量至关重要.针对无标记对位技术中图像特征信息利用不充分、对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仿射不变性特征的冷冻电子断层图像无标记对位方法.首先通... 图像对位是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构中的重要步骤,对位精度对于生物大分子的三维重构质量至关重要.针对无标记对位技术中图像特征信息利用不充分、对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仿射不变性特征的冷冻电子断层图像无标记对位方法.首先通过仿射变换模拟电子断层图像在投影成像时的旋转变换,以缩小特征对应搜索空间,得到对于平移、旋转、尺度、视角变换都具有不变性的图像特征点;然后通过运动一致性约束去除大量误匹配特征点,再采用RANSAC方法二次筛选获得正确的特征匹配结果;最后求解电子断层图像的对位参数.对多组电子断层图像序列数据的对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SIFT方法和IMOD软件,提高仿射不变性特征计算效率70%,增加所保留特征点的数量81%172%,减小重投影误差12%26%,提高了冷冻电子断层图像无标记对位方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电子断层三维重构 无标记对位 仿射不变性 特征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综合IDW插值和MSC的电离层层析算法
3
作者 张旭焱 李厚朴 +2 位作者 王警 郑敦勇 罗小敏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5,共12页
为了进一步求解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电离层层析成像的不适定逆问题,在联合迭代重构算法(SIRT)和均值平滑约束(MSC)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SIRT-IDW-MSC算法:利用反向距离加权(IDW)插值来改善SIRT算法的初值依赖性和MSC的过度... 为了进一步求解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电离层层析成像的不适定逆问题,在联合迭代重构算法(SIRT)和均值平滑约束(MSC)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SIRT-IDW-MSC算法:利用反向距离加权(IDW)插值来改善SIRT算法的初值依赖性和MSC的过度平滑现象,从而提高电离层电子密度(IED)的重建精度和成像效果。数值模拟实验中,SIRT-IDW-MSC算法的重建精度均表现最优,其中重建IED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较SIRT算法可提高72.32%和72.43%,较SIRT-MSC算法可提高57.60%和61.26%。实测数据实验中对于独立测站重建斜总电子含量(STEC)的RMSE和MAE,湖南区域实验中SIRT-IDW-MSC算法比SIRT算法可提高44.33%和47.50%,比SIRT-MSC算法可提高42.62%和47.37%;欧洲区域实验中可分别提高34.34%和26.60%、40.11%和38.70%。将3种算法的重建IED剖面与IRI2016模型参考值和测高仪实测数据作对比,SIRT-IDW-MSC算法均能呈现出更好的符合度。结果证明SIRT-IDW-MSC算法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层析 电离层电子密度 联合迭代重构算法(SIRT) 均值平滑约束 反向距离加权(IDW)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声层析的河道实时流速测量系统设计与实验
4
作者 刘恒 陈逸楠 +2 位作者 葛益华 范洋 丘仲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03-2009,共7页
针对河道实时流速测量系统存在的电源有限功率约束和河道的声传输噪声复杂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m序列相关法的声层析河道实时流速测量系统,系统采用m序列码作为扩频发送信号来解决背景噪声干扰,在接收端使用正交解调(In-Phase and Quadra... 针对河道实时流速测量系统存在的电源有限功率约束和河道的声传输噪声复杂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m序列相关法的声层析河道实时流速测量系统,系统采用m序列码作为扩频发送信号来解决背景噪声干扰,在接收端使用正交解调(In-Phase and Quadrature Demodulation,IQ解调)解决同步解调信噪比低的问题。在有限电源功率下,分析了m序列的阶数、扩频倍数对时间测量的影响。系统使用了国产的RT-Thread操作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各站点定位和授时。选择10阶m序列调制信号,在长江流域进行现场验证,所测流速与多普勒流速仪验证比对,两者平均误差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与通信技术 声层析测流 M序列 IQ解调 水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可视蛋白质组学前沿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宽莹 王闻雪 +2 位作者 朱赟 薛亮 孙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56-2477,共22页
近年来,随着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生物学的研究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结构解析不再局限于分离提纯的单一生物大分子,而是在细胞甚至组织内原位直接解析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并对亚细胞区域整体分子景观进... 近年来,随着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生物学的研究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结构解析不再局限于分离提纯的单一生物大分子,而是在细胞甚至组织内原位直接解析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并对亚细胞区域整体分子景观进行结构探索,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细胞与组织内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通过展示细胞内不同蛋白质复合物的精细原位结构,可以进一步生成蛋白质组的可视化定量空间分子结构功能图谱,即可视蛋白质组学。以原位冷冻电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够在空间水平阐明细胞内蛋白质组的三维相互作用网络,促进从整体上系统性地理解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与互作机制。为推动中国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和可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本文总结了其研究模式和最新前沿进展,结合具体实例展示了新概念与新技术的先进性,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 冷冻电镜 冷冻电子断层成像 可视蛋白质组学 子断层结构分析 冷冻光电关联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204井区页岩储层现场压裂液伤害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褚占宇 蒋建方 +4 位作者 刘金栋 黄登铸 唐珊 刘搏 闫琦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112-12118,共7页
柴达木西部干柴沟组页岩储层富含油气,目前现场使用压裂液对该储层适应性未明确,现有行业标准对致密页岩储层伤害评价不完全适用,故结合多种成像技术明确现场压裂液对该储层伤害程度和伤害机理。通过实验测定了储层的孔渗特征和矿物组成... 柴达木西部干柴沟组页岩储层富含油气,目前现场使用压裂液对该储层适应性未明确,现有行业标准对致密页岩储层伤害评价不完全适用,故结合多种成像技术明确现场压裂液对该储层伤害程度和伤害机理。通过实验测定了储层的孔渗特征和矿物组成;将驱替伤害实验与核磁、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显微镜自动颗粒扫描(microscopy automated particle scanning,MAPS)结合深入分析压裂液的侵入深度和伤害机理。结果表明:储层基质孔隙度、渗透率极低,黏土矿物含量较高且非均质性强;胍胶和滑溜水均会对岩心渗透率造成很大伤害,压裂液侵入量和侵入深度均不大,伤害主要发生在岩心进液端面,端面孔隙伤害严重;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主要通过对裂缝表面的封堵,滑溜水压裂液以液相伤害为主,胍胶压裂液存在明显的液相伤害和固相堵塞,对孔隙伤害相较滑溜水更大。研究成果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从整体到局部的压裂液对页岩储层伤害的研究方法,为页岩储层伤害评价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气藏 储层伤害 核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述:核小体液-液相分离中早期形核过程的分子结构
7
作者 张蒙 薛涵 +1 位作者 刘建方 任罡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研究揭示,核小体阵列在体外具有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的内在特性,被认为在体内引导染色质区域的结构变化。然而,对于形成的异质凝聚物在分子水平的结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技术限制,从而阻碍了研究人员对核... 研究揭示,核小体阵列在体外具有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的内在特性,被认为在体内引导染色质区域的结构变化。然而,对于形成的异质凝聚物在分子水平的结构研究,长期以来受到技术限制,从而阻碍了研究人员对核小体液-液相分离的深入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张蒙等运用先进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Cryo⁃ET)、结合单分子电子断层重构(individual⁃particle electron tomography,IPET)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技术,确定了液-液相分离在不同阶段的凝聚物的分子组织结构。该研究揭示,核小体的液-液相分离过程涉及到两个主要步骤:首先,旋节分解形成不规则的凝聚物;然后,这些凝聚物经过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转化为更紧凑的球状核,进一步通过聚集更多旋节材料或与其它球状凝聚物的融合,逐渐形成更大的球状聚集体。此外,连接组蛋白H1催化旋节向球状凝聚物转变的速率,比旋节分解速度快出十倍以上。因此,推测这种转变可能涉及到核小体疏水表面的暴露,进而改变了核小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发现为染色质从间期结构向中期结构转变提供了新的物理机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小体 核小体阵列 液-液相分离 凝聚物 旋节分解 成核和生长 组蛋白H1 染色质 非平均的单分子结构测定 冷冻电子断层扫描 单分子结构重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电离层变化的层析反演新算法 被引量:14
8
作者 霍星亮 袁运斌 +3 位作者 欧吉坤 李莹 李子申 王宁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93-2401,共9页
区别于以往GPS电离层层析研究主要关注迭代模型的思路,本文从两方面入手提高GPS电离层层析迭代算法的反演精度:一方面,顾及传统电离层层析迭代模型仅与对电子密度误差起放大作用的GPS射线截距权重相关的不足,提出考虑层析像素格网中的... 区别于以往GPS电离层层析研究主要关注迭代模型的思路,本文从两方面入手提高GPS电离层层析迭代算法的反演精度:一方面,顾及传统电离层层析迭代模型仅与对电子密度误差起放大作用的GPS射线截距权重相关的不足,提出考虑层析像素格网中的电子密度对GPS TEC的贡献建立新的迭代模型,在不同电子密度像素格网内重新分配GPS TEC实测值与其反演值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顾及电离层层析迭代算法中松弛因子对反演结果的影响,提出考虑电子密度变化构造新的松弛因子,抑制传播噪声对电子密度反演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代数重构算法(ART),新方法反演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更接近于电离层测高仪观测的电子密度剖面,提高了电子密度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电离层层析 迭代算法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层三维层析成像的自适应联合迭代重构算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姚宜斌 汤俊 +2 位作者 张良 何畅勇 张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5-353,共9页
在电离层层析成像过程中,联合迭代重构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反演算法.然而,该算法迭代收敛较慢,反演结果精度不高.为此,本文发展了一种自适应的联合迭代重构算法,该算法利用上一轮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反演结果,自适应地调整松弛因子和加权参数... 在电离层层析成像过程中,联合迭代重构算法是一种常用的反演算法.然而,该算法迭代收敛较慢,反演结果精度不高.为此,本文发展了一种自适应的联合迭代重构算法,该算法利用上一轮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反演结果,自适应地调整松弛因子和加权参数.通过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对该算法的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将得到的反演结果与电离层测高仪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且反演结果精度优于常用的联合迭代重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层析成像 电子密度 总电子含量 联合迭代重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与电子肠镜在诊断大肠癌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志清 罗帝林 +5 位作者 吴冬 谭永良 侯瑜 专庆春 黄春元 郑可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C)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1例大肠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成像,并与电子肠镜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大肠癌患者中,CTVC检出了全部肿瘤,检出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C)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1例大肠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镜成像,并与电子肠镜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1例大肠癌患者中,CTVC检出了全部肿瘤,检出率为100.0%;电子肠镜检出肿瘤19个,检出率为90.5%。CTVC对肿块型大肠癌的判断较电子肠镜准确,两种方法对肿块型大肠癌的分型符合率分别为9/9和8/9;CTVC对浸润型、溃疡型及混合型大肠癌的判断与电子肠镜相当。CTVC对右半结肠癌的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0%,高于电子肠镜的85.7%,对左半结肠癌的定位诊断符合率(100.0%)与电子肠镜(100.0%)相同。结论多层螺旋CTVC可旋转任意角度及远、近两端分别观察肿瘤的形态特征,并能准确定位及判断肿瘤浸润范围,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仿真内镜 电子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肺栓塞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展鸿 戴汝平 +3 位作者 柳志红 曹程 何建国 程显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型EBCT机,连续容积扫描方式,层厚1.5-3 mm。分析63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天、4-7天、8-30天和>30天远期肺栓塞EBCT增强容积扫描图像上血栓形态和大小及其前后的变化,治疗前后肺动脉直径的改变及右心功能的变化。结果:51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有效率81.2%,10例单纯抗凝治疗后有效率51.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1-3天内有13例复查;4-7天有24例复查;8-30天内复查11例;>30天复查15例。本组EBCT复查中,中央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43.57%,4-7天溶解率68.2%,8-30天溶解率85.06%,>30天溶解率100%;附壁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18.84%,4-7天溶解率12.99%,8-30溶解率84.41%,>30天溶解率28.93%;表现为闭塞型的血栓栓子中,1-3天22.45%的栓子溶解,4-7天30.52%栓子溶解,8-30天68.66%栓子溶解,>30天23.28%栓子溶解。中心肺动脉治疗后40.21%的栓子溶解,左肺动脉较右肺动脉溶解率高。右心功能治疗后较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为0.32±0.11 VS 0.45±0.10(P<0.01);主肺动脉管径治疗后较前缩小,为(34.0±5.3)mm VS(32.2±5.8)mm,(P<0.01)。结论:EBCT增强扫描可以无创、客观、准确地评价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以中央型栓子为主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附壁型或闭塞型栓子为主的患者,中远期疗效显著。右心功能检查可客观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出冠状动脉钙化诊断冠心病的再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崔炜 戴汝平 +12 位作者 高润霖 荆宝莲 姚康宝 陈纪林 蒋世良 杨跃进 张少雄 吕滨 曹程 白桦 曾筝 吕建华 何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59-261,共3页
目的: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平扫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568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冠状动脉EBCT检查。采用心电触发单层序列平扫。以冠状动脉造影存在1支以上的管径狭窄≥50%... 目的: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平扫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568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冠状动脉EBCT检查。采用心电触发单层序列平扫。以冠状动脉造影存在1支以上的管径狭窄≥50%为诊断冠心病标准。结果:568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376例,无冠心病患者192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计分(283.85±563.63)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33.46±92.11,P<0.001)。以EBCT有无冠状动脉钙化判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98%、66.67%及77.46%。在50岁以下(不含50岁,50岁以下组)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判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50岁以上(50岁以上组)患者高,但敏感性较低;50岁以下组的患者,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价值高于前降支钙化。结论:EBCT发现的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对50岁以下组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EBCT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分布--基于GRACE星载GPS信标测量的CT反演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裔文 徐继生 +3 位作者 徐良 尹凡 马淑英 H.Lühr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85-2891,共7页
本文利用两颗跟飞的GRACE卫星载GPS信标测量数据和基于差分相对TEC的层析算法,实现了全球范围的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450~5000 km)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表明,利用低轨道卫星载GPS信标测量数据可以有效地重建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 本文利用两颗跟飞的GRACE卫星载GPS信标测量数据和基于差分相对TEC的层析算法,实现了全球范围的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450~5000 km)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表明,利用低轨道卫星载GPS信标测量数据可以有效地重建顶部电离层和等离子体层的全球二维分布图像.对不同地磁活动条件下的天基层析反演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层电子密度随纬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低纬赤道带,从顶部电离层向上延伸直到等离子体层,以及等离子体层中局地的电离增强云团,经常出现近似垂直于磁力线的电子密度柱状增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等离子体层 层析 全球定位系统 GRACE卫星 电子密度增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电离层层析技术探测日本9.0级地震前电离层异常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必焰 戴吾蛟 +2 位作者 蔡昌盛 匡翠林 刘莹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4,共4页
利用电离层层析技术对日本Ms9.0地震前21天震中区域附近上空电离层进行了三维重构,并通过2倍标准差方法对反演出的各时刻电离层各格网点电子密度值进行了异常探测。在排除太阳和地磁活动影响后分析得出:2月28日UT14:00—16:00出现的电... 利用电离层层析技术对日本Ms9.0地震前21天震中区域附近上空电离层进行了三维重构,并通过2倍标准差方法对反演出的各时刻电离层各格网点电子密度值进行了异常探测。在排除太阳和地磁活动影响后分析得出:2月28日UT14:00—16:00出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值异常减小、3月2日UT08:00—14:00、3日UT00:00—06:00和4日UT12:00—20:00出现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值异常增大极有可能与日本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Ms9.0地震 电离层 层析技术 电离层异常 电子密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射电镜三维重构确定金纳米粒子的立体结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明华 郭军 陈木子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9-502,共4页
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丰富的光学性质,而这一特性受制于纳米颗粒所形成的立体几何形状,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二维图像不能真切地观测和确定纳米颗粒所形成的立体几何结构。透射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可作为... 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这一特性使其具有丰富的光学性质,而这一特性受制于纳米颗粒所形成的立体几何形状,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二维图像不能真切地观测和确定纳米颗粒所形成的立体几何结构。透射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可作为一种确定纳米颗粒立体结构的直观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的三维重构技术,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二维图像的采集、图像匹配对中及重构、立体模型的构建,从而通过构建的模型对两种金纳米颗粒样品的不同几何形状所产生的边界形态进行了确认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断层三维重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纳米金颗粒 立体几何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非粘液瘤性心脏肿瘤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陆敏杰 赵世华 +8 位作者 蒋世良 黄连军 牟峰 张岩 韦云青 王诚 戴汝平 赵红 王红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非粘液瘤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几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主要优势及局限性。方法:搜集1979年1月至2004年3月来有完整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证实的原发性非粘液瘤性心脏肿瘤65例, 其中接受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非粘液瘤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几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主要优势及局限性。方法:搜集1979年1月至2004年3月来有完整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证实的原发性非粘液瘤性心脏肿瘤65例, 其中接受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检查23例,磁共振成像(MRI)检查19例。结果:X线胸片示异常50例,超声心动图(UCG)诊断敏感性86.15%(56/65),EBCT和MRI所有肿瘤均检出,部分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结论:X线胸片适合做常规检查,UCG可做首选初查且对心腔或心包腔内的肿瘤诊断准确率高;EBCT或(和)MRI 能从肿瘤大小、形态甚至组织学特征如脂肪、纤维、出血、囊肿、钙化等全面评价肿瘤,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非粘液瘤性 心脏肿瘤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4月苏门答腊岛地震电离层电子密度异常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莹 戴吾蛟 +1 位作者 章文毅 陈必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共4页
利用GPS电离层层析技术对苏门答腊岛上空4月1日至15日的电离层三维电子密度空间分布进行重建,采用2倍标准差方法对反演出的电子密度值进行异常探测。在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干扰的情况下,发现在11日UT10:00,13日UT6:00,14日UT6:00—14:00... 利用GPS电离层层析技术对苏门答腊岛上空4月1日至15日的电离层三维电子密度空间分布进行重建,采用2倍标准差方法对反演出的电子密度值进行异常探测。在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干扰的情况下,发现在11日UT10:00,13日UT6:00,14日UT6:00—14:00,15日UT14:00—16:00时间段出现较大范围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异常,且分布在震中上空附近,初步认为该异常与4月苏门答腊岛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电离层 层析技术 苏门答腊地震 电子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深熔焊熔质密度分布与熔池流动行为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琦 刘方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0,共4页
利用计算机层析成像设备———工业CT分析了电子束焊缝中熔质密度分布 ,并进而分析了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熔池流动和小孔波动行为。熔质分布与材料的物理性能及焊接状况密切相关 ,其决定因素是小孔波动及其引起的熔池波动 ,以及蒸气冲击力... 利用计算机层析成像设备———工业CT分析了电子束焊缝中熔质密度分布 ,并进而分析了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熔池流动和小孔波动行为。熔质分布与材料的物理性能及焊接状况密切相关 ,其决定因素是小孔波动及其引起的熔池波动 ,以及蒸气冲击力。小孔强烈的波动和熔体紊流可以使熔质分布均匀化 ,但金属等离子蒸气冲击力会在焊缝中形成局部区过度富积熔质 ,而电子束流扫描搅拌可进一步促使熔质元素分布均匀化。完全穿透焊可以在根部通孔中释放高压等离子蒸气 ,使小孔内蒸气作用力相比部分穿透焊时的行为产生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接 小孔 熔质分布 熔池 计算机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LEO卫星信标的电离层层析成像新算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明 甄卫民 +3 位作者 刘裔文 邓忠新 熊雯 徐继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469-3480,共12页
LEO卫星信标是电离层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电离层层析成像算法,LEO卫星信标能够实现区域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快速重构.针对LEO卫星信标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函数基模型与像素基模型组合的电离层层析成像新算法.选择差分相对电离层总电... LEO卫星信标是电离层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电离层层析成像算法,LEO卫星信标能够实现区域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快速重构.针对LEO卫星信标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函数基模型与像素基模型组合的电离层层析成像新算法.选择差分相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作为输入数据源,先通过函数基模型法获取电离层电子密度初始分布,再利用像素基模型法对初始分布进行二次迭代重构,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电离层层析成像对背景电离层模型的依赖,同时能够实现电离层小尺度扰动结构的有效反演.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及低纬度电离层层析成像网的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新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O卫星信标 电离层层析成像 电子密度 函数基模型 像素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peed电子束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邹利光 文利 +4 位作者 孙清荣 王文献 梁开运 雷福章 李龙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总结e-Speed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冠状动脉检查结果,探讨EB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或健康查体来我院行e-Speed电子束CT冠状动脉检查病例115例,所有受检者均行... 目的总结e-Speed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冠状动脉检查结果,探讨EB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或健康查体来我院行e-Speed电子束CT冠状动脉检查病例115例,所有受检者均行EBCT平扫,92例行EB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钙化积分,60岁以前较低,60岁以后逐渐增高,70岁以后明显增高。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优良图像为79例(85.9%),不满意图像为13例(14.1%);根据EB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85.9%病例可做出明确诊断,10.9%病例只能做出大致诊断,3.2%病例不能做出诊断。结论EBCT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重要价值,EB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和介入治疗筛选方面可部分取代传统的插管法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脏病 电子束CT 放射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