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ampling on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 measurement
1
作者 QIAO Nao-sheng Shang Xue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2-1520,共9页
In order to accurately measure an object’s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on it was studied.First,on the basis of deriving spectra expressions through the Fourier transform,the generation o... In order to accurately measure an object’s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on it was studied.First,on the basis of deriving spectra expressions through the Fourier transform,the generation of CCD pixels was analyzed,and its expression was given.Then,based on the discrete expression of deformation fringes obtained after sampling,its Fourier spectrum expression was derived,resulting in an infinitely repeated"spectra island"in the frequency domain.Finally,on the basis of using a low-pass filter to remove high-order harmonic components and retaining only one fundamental frequency component,the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signal strength.A method of reducing the sampling interval,i.e.,reducing the number of sampling points per fringe,wa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ratio between the sampling frequency and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the grating.This was done to reconstruct the object’s surface shape more accurate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4.The basic principle was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In the simulation,the sampling intervals were 8 pixels,4 pixels,2 pixels,and 1 pixel,the maximum absolute error values obtained in the last three situations were 88.80%,38.38%,and 31.50%in the first situation,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absolute error values are 71.84%,43.27%,and 32.26%.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maller the sampling interval,the better the recovery effect.Taking the same four sampling intervals in the experiment as in the simulation can also lead to the same conclusions.The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reducing the sampling interva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object surface shape measurement and achieve better reconstruc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 measurement sampling interval spectra overlapping measurement accur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观token和标志点token的头影解剖标志点定位模型
2
作者 陆刚 肖金梅 +2 位作者 王向文 蒋芸 蔺想红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6,共9页
目前,已有的深度学习模型还无法准确、可靠地定位出2D头影X射线图像上的解剖标志点。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头影测量的基于表观token和标志点token定位的模型。首先,从原始图像中采样出分辨率不同但大小固定的图像块;其次,将图像块输入到... 目前,已有的深度学习模型还无法准确、可靠地定位出2D头影X射线图像上的解剖标志点。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头影测量的基于表观token和标志点token定位的模型。首先,从原始图像中采样出分辨率不同但大小固定的图像块;其次,将图像块输入到特征提取网络中提取多尺度特征;再次,通过线性投影将多尺度特征转换成表观token,将其与标志点token一起输入到关系推理层中,让标志点token在推理层中学习其与表观token间的内在关系;最后,经过多次迭代推理,令初始点以级联的方式逐步向目标移动。与先进的基线模型相比,所提出模型在公开头影X射线图像上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方式 头影测量 标志点定位 关系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下磨牙矫治恒牙早期牙列拥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淼 林仰东 +1 位作者 赵博 郭咏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77-1584,共8页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早期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Ⅰ类中度拥挤病例3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13.20±0.53)岁。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上下颌磨牙向后获取间隙排齐整平牙列。... 目的评价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远移上下颌磨牙矫治恒牙早期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牙早期安氏Ⅰ类中度拥挤病例3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13.20±0.53)岁。采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推上下颌磨牙向后获取间隙排齐整平牙列。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项头影测量数值。结果36例患者平均疗程为21.2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牙合)关系,上下颌牙列整齐,软组织侧貌得到维持。相关头影测量项目分析显示:治疗后Ptm-U6距减小(2.89±1.22)mm、Go-L6距减小(2.61±1.0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UL-EP、LL-EP、NLA、FCA矫治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目标位设置合理以及良好的牙齿移动设计的情况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有效远移上下磨牙获取间隙矫治恒牙早期中度拥挤病例,并维持了患者侧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磨牙远移 支抗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软件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三维CT图像中的测量与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曾勇 张纲 +2 位作者 雷涛 吴小波 谭颖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CT测量方法并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方法收集需要手术治疗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20例,术前摄颌面部三维CT,利用Mimics软件对双侧颧骨复合体与邻近骨骼解剖标志点中选取的同样两点之间的距离和选取同样... 目的探讨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移位的CT测量方法并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方法收集需要手术治疗的单侧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20例,术前摄颌面部三维CT,利用Mimics软件对双侧颧骨复合体与邻近骨骼解剖标志点中选取的同样两点之间的距离和选取同样的三点之间的角度进行测量分析,计算患侧与健侧之间的差值,以此为骨折移位数据指导手术。术后复查CT并测量各段距离和角度,评价复位效果。结果1)颧骨复合体骨折时,颧骨体骨折块多向后、向内移位。术后患侧与健侧比较,骨折段移位距离差值减少至2 mm以内,角度差值减少至1°以内,复位达到三维对称,开口及咬合功能恢复好,手术效果满意。2)健侧的颧弓突点水平角和颧突点水平角数据呈正态分布,分别为138.50°±1.15°和132.72°±0.89°。结论三维CT测量可以实现对颧骨复合体空间移位的定量测量,对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手术复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骨折 三维CT测量 MIMICS软件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Ⅲ矫治早期反后颌面改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邵菊萍 白雪芹 +1 位作者 刘进 郭鑫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4-466,共3页
目的研究乳牙及替牙期反牙合经FR-Ⅲ矫治后牙合颌面的改变。方法选择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患者64例,全部采用FR-Ⅲ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牙合颌面长、宽、高的改变情况。结果上... 目的研究乳牙及替牙期反牙合经FR-Ⅲ矫治后牙合颌面的改变。方法选择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患者64例,全部采用FR-Ⅲ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牙牙合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研究牙合颌面长、宽、高的改变情况。结果上下颌牙弓宽度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结论FR-Ⅲ矫治器可重新调整口颌系统的肌功能,促进牙弓和颌骨的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Ⅲ 矫治 反HE He颌面 模型测量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影测量标志点位置改变对角度测量值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天民 Sheldon Baum rind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头影测量标志点在治疗前后位置的改变对角度测量值变化的实际影响。方法 :选用 48例青少年安氏 I类及 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 ,以正畸临床常用的 4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角度测量项目 SNA、ANB、NAPg和 UI/ SN为因变... 目的 :探讨头影测量标志点在治疗前后位置的改变对角度测量值变化的实际影响。方法 :选用 48例青少年安氏 I类及 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 ,以正畸临床常用的 4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角度测量项目 SNA、ANB、NAPg和 UI/ SN为因变量 ,以构成这些角度的头影测量标志点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从入选回归方程的标志点及其决定系数大小判断各标志点位移对相应角度测量值的影响。结果 :上述 4个角度所作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 0 .96 ,0 .95 ,0 .39和 0 .99。结论 :除了 NAPg,其它 3个角度的变化基本能反映出颌骨及牙齿在矢状方向的位置改变 ,但 SNA角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受 N点水平向位移的影响 ,使其反映 A点水平向位置改变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 错HE 角度测量值 标志点位置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唇形态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媛 邵玶 闫伟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比较哈尔滨地区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唇形态的差异,探讨头影线性测量与头影区域测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哈尔滨地区18~25岁女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头颅定位侧位片上∠ANB大小划分为Ⅰ、Ⅱ、Ⅲ类骨型... 目的比较哈尔滨地区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唇形态的差异,探讨头影线性测量与头影区域测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哈尔滨地区18~25岁女性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头颅定位侧位片上∠ANB大小划分为Ⅰ、Ⅱ、Ⅲ类骨型,每类骨型各有40例患者,要求型与骨型一致。对其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上21项唇部软组织项目进行测量,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患者唇形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安氏Ⅱ、Ⅰ、Ⅲ类为序,上唇-审美平面距、上唇突度、上下唇突度差、软组织ANB角、下唇中部面积呈递减趋势,下唇倾角、下唇基角和上唇上部面积呈递增趋势。以安氏Ⅱ、Ⅲ、Ⅰ类为序,颏唇沟角和Z角呈递增趋势,下唇-审美平面距呈递减趋势。上下唇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Ⅰ、Ⅱ、Ⅲ类错畸形的唇形态有一定差异,按照Ⅱ、Ⅰ、Ⅲ类的顺序,唇部软组织覆盖有倾向于减小上唇突度和增加下唇突度的趋势。头影区域测量能够准确反映唇部组织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唇 侧貌 头影测量 面积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3矫治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的头影测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继红 刘进 蒋琳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8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为观察FR3矫治前牙反的效果,尤其是矫治疗后颅面形态的改变。方法采用FR3对17例乳牙期和10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进行矫治,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其矫治前后的变化及矫治后与正常值的差异。结果FR3能促进上颌生长发育,唇倾上切牙;使下... 目的为观察FR3矫治前牙反的效果,尤其是矫治疗后颅面形态的改变。方法采用FR3对17例乳牙期和10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进行矫治,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其矫治前后的变化及矫治后与正常值的差异。结果FR3能促进上颌生长发育,唇倾上切牙;使下颌后退,有效地改善异常的间关系,乳牙期反矫治后,除下切牙舌倾、颏角尖锐外,基本恢复Ⅰ类骨面型,矫治效果好。替牙期反由于骨骼异常较严重,因而矫治后虽面型得到很大改善,但仍然遗留部分Ⅲ类骨面型。结论用FR3矫治前牙反宜早不宜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期 替牙期 FR3 前牙反HE 头影测量 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侧貌美观女性下切牙倾斜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浩贤 甄洁 +2 位作者 方炫炜 刘丛华 徐怡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25-1627,共3页
目的:分析下切牙倾斜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侧貌美观患者中的差异,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正畸固定矫治结束的侧貌美观女性患者137例,按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交角(∠SN-MP)将患者分为3组:低角组(31例)、均角组(89例)及高角组(17... 目的:分析下切牙倾斜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侧貌美观患者中的差异,为临床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正畸固定矫治结束的侧貌美观女性患者137例,按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交角(∠SN-MP)将患者分为3组:低角组(31例)、均角组(89例)及高角组(17例),测量下中切牙与下颌平面交角(∠L1/MP)、下中切牙与上齿槽座点-颏前点连线交角(∠L1/A-Pog),协方差分析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L1/MP(°)在高角组中最小,低角组中最大,均角组居中,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8,P<0.001),∠L1/A-Pog(°)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3,P>0.05)。结论:高角型侧貌美观患者下切牙舌向倾斜代偿,低角型唇向倾斜代偿,在制订矫治计划时应结合患者垂直骨面型,综合考虑患者下切牙的倾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头影测量 下切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毅 秦军 +3 位作者 王锁萍 李海燕 王佛汉 陆苇贝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2-113,163,共3页
文章阐述T X线头影测量,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并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对基于 COAD和 YOURDON的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了全过程的具体阐述;同时,对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展开了探讨,对关键... 文章阐述T X线头影测量,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并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对基于 COAD和 YOURDON的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了全过程的具体阐述;同时,对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展开了探讨,对关键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就系统的X头影勾线部分提出了定点拟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X线头影测量 定点拟合 口腔正畸形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15
11
作者 关慧娟 户青波 +2 位作者 庞梓萌 高爽 冯翠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32例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患者,应用Winceph9.0软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矫...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非拔牙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32例已经完成正畸治疗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矫治患者,应用Winceph9.0软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矫治前后面下部软硬组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ANB角、上中切牙暴露量、鼻唇角呈减小趋势;SNB角、下颌平面角、下颌体长度、硬组织颏前部突度、上下中切牙突度、上下唇突度、软组织颏部突度呈增大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唇角的变化与上唇突度的改变呈负相关;下唇突度的变化与上唇突度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青少年患者非拔牙矫治后,侧貌突度虽发生改变,但由于下颌的生长和适当的控制,仍可以维持良好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真垂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离子水门汀垫高术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雪梅 郑庆忠 潘晓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5-657,共3页
对45例安氏错患者在正畸治疗前期(2~5月)应用玻璃离子垫高术,短期内不引起垂直向高度指标的变化、没有明显垂直向改变。这种方法在正畸治疗中短期应用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玻璃离子水门汀 咬合干扰 错畸形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施丹妮 杨鑫 吴建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98-404,共7页
头影测量是正畸医生诊断与治疗设计的重要手段,与传统二维头影测量相比,三维头影测量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完整,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建立标准。为建立完善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本文综述了锥形束CT三维头影... 头影测量是正畸医生诊断与治疗设计的重要手段,与传统二维头影测量相比,三维头影测量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完整,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建立标准。为建立完善的三维头影测量参考坐标系,本文综述了锥形束CT三维头影测量中参考坐标系建立的研究进展,按包含整个颅面部的整体参考坐标系和针对不同面部单位的局部参考坐标系,分别研究了坐标系的建立、特点及应用,以期为三维参考坐标系的标准化、统一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三维头影测量 参考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角与均角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肌激动器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延晓 陈瑛 徐庆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9-694,共6页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对不同骨面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5±0.67)岁],根据其骨面型分为低角组(n=15)和均角组(n=7)。肌激动器矫治前后拍...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对不同骨面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5±0.67)岁],根据其骨面型分为低角组(n=15)和均角组(n=7)。肌激动器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用SPSS 13.0软件,t检验分析治疗结果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Co-Pg、ANB、Wits、NA-Pg、L1-APg和L6-MP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组织项目中低角组和均角组治疗前后Wits值变化分别为1.34°±1.82°和3.50°±1.77°,NA-Pg值变化分别为(3.06±2.00)mm和(5.80±3.17)mm,牙齿项目中L1-APg变化值分别为(-1.16±1.74)mm和(-2.83±1.48)mm,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低角与均角组软组织测量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激动器矫治低角和均角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均能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均角患者对矫治器的反映效果好于低角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肌激动器 功能矫治器 头影测量 安氏Ⅱ^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青年正常三维颅颌面硬组织形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逯之瑶 邱赛男 +3 位作者 郝洁 于汉英 金作林 陈金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建立西安地区青年正常三维颅颌面硬组织测量标准值。方法:选取符合个别正常标准的18岁以上西安籍青年人100名(男女各50人)拍摄CBCT及头颅侧位片。选取31个标志点及31个测量项目,分别用Invivo Dental 5.2软件和Winceph 8.0软件定点... 目的:建立西安地区青年正常三维颅颌面硬组织测量标准值。方法:选取符合个别正常标准的18岁以上西安籍青年人100名(男女各50人)拍摄CBCT及头颅侧位片。选取31个标志点及31个测量项目,分别用Invivo Dental 5.2软件和Winceph 8.0软件定点测量,测量结果由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性别间以及三维和二维数据比较。结果:女性下颌垂直向发育更明显,而男性下切牙唇倾度、颅底长度、下颌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及面宽度均明显大于女性;同二维测量值相比,除U1-NA(mm)外,其余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三维测量定点及测量可提供比二维测量更精确形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牙合] 锥形束CT(CBCT) 三维(3D)测量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