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线变压器驱动源磁芯磁化过程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万臻博 丁卫东 孙凤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92-1800,共9页
磁芯行为对于异常工况下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inear transformer driver,LTD)的输出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预测磁芯剩磁状况,为LTD装置调试和运行提供指导,基于磁芯的测试结果构建了准确的数值模型,并应用于LTD的电路仿真。基于4级串联... 磁芯行为对于异常工况下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inear transformer driver,LTD)的输出特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预测磁芯剩磁状况,为LTD装置调试和运行提供指导,基于磁芯的测试结果构建了准确的数值模型,并应用于LTD的电路仿真。基于4级串联共用腔体LTD数值仿真研究了开关理想时序放电、开关异常自放电、开关非理想时序触发放电及去磁状况下各级磁芯的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变化过程。在±70 kV充电电压下的理想时序放电后,各级磁芯最大剩磁变化量为1.27 T,稳态剩磁约为-0.38 T;在±70 kV充电电压下的单支路开关自放电引起的磁芯最大剩磁变化量为1.88 T,稳态剩磁约0.39 T,多支路开关同时自放电将使磁芯快速饱和;当触发时序系数的绝对值>1时,除最先放电的模块,其余模块磁芯先受到反向励磁,然后再正常磁化;去磁过程中越靠近负载的磁芯越早被去磁,磁场强度随着各级磁芯依次去磁而呈现阶梯式上升。该研究结果能够有效地模拟各种工况下LTD磁芯的磁化过程与剩磁状态,判断当前磁芯剩磁对下一次放电脉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数值模拟 逆Preisach模型 磁化过程 剩磁 磁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取反的同心圆环半径和圆心提取方法 被引量:4
2
作者 欧阳烨锋 崔建军 +3 位作者 张宝武 陈恺 杨宁 方振远 《激光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为了解决非定域干涉同心圆环图像的圆心和半径的精确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取反的暗亮环兼顾的算法,以点光源非定域干涉同心圆环为对象,在平滑降噪预处理基础上,利用霍夫圆变换获得参考圆心,以参考圆心为基础分别在其x方向和y方向... 为了解决非定域干涉同心圆环图像的圆心和半径的精确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取反的暗亮环兼顾的算法,以点光源非定域干涉同心圆环为对象,在平滑降噪预处理基础上,利用霍夫圆变换获得参考圆心,以参考圆心为基础分别在其x方向和y方向上[-50,50]像素范围内每隔5 pixel取一条强度轮廓线,每一条强度轮廓线取反后,分别实现暗环和亮环峰位坐标的精确识别,再利用圆回归拟合得到系列圆心和半径,通过系列圆心和半径的平均运算实现图像最终圆心和半径的精确提取。结果表明,靠近中心的3个亮环和3个暗环各自的圆心坐标非常接近,相对于总平均值的最大偏差为-3.7 pixel,即相对于总平均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0.15%,重复性很好;相邻两个圆环半径平方比值相对于实际比值的误差在-4.18%~0.36%之间变化,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该研究对实现自动化检测、提高测量精度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非定域干涉 霍夫圆变换 图像取反 同心圆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口动态演化的碳排放问题研究
3
作者 包攀 高雷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为实现数据信息有限约束下碳排放的模型构建与策略选择,在系统分析人口因素及其导致社会环境与物质水平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从人口自然增长、受到环境等条件约束的阻滞性人口变化、考虑年龄结构的人口变化,以及偏微分方程形式的人口发展... 为实现数据信息有限约束下碳排放的模型构建与策略选择,在系统分析人口因素及其导致社会环境与物质水平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从人口自然增长、受到环境等条件约束的阻滞性人口变化、考虑年龄结构的人口变化,以及偏微分方程形式的人口发展角度探究不同人口模型演化蕴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拓扑学中同伦变换思想得到一个等效替代函数,使问题能够统一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扩展的STIRPAT模型拟合效果更优,利用Markov过程对人口演化模型预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反向误差调节与修正,得到更精准的预测结果,基于人口变化解析碳排放问题的思想也为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人口变化 同伦变换 MARKOV过程 扩展的STIRP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对土壤氮素转化和N_2O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4
作者 蔡延江 王小丹 +3 位作者 丁维新 鄢燕 鲁旭阳 杜子银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2-1042,共11页
在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土壤冻融现象常有发生。冻融作用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进而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N2O的产生和释放,但迄今关于冻融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还不尽一致,正效应或负效应均存在,土壤冻融期... 在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土壤冻融现象常有发生。冻融作用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进而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N2O的产生和释放,但迄今关于冻融对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还不尽一致,正效应或负效应均存在,土壤冻融期间N2O排放对全年N2O排放总量的贡献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冻结或冻融循环过程对土壤氮矿化、固持、硝化和反硝化等主要氮素转化过程的影响机制,同时分析了可引起冻融期间N2O排放强度变化的四种可能机理(禁锢-释放、环境-底物诱导、N2O还原酶抑制和化学反硝化增强)。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研究土壤冻融格局改变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N2O排放的必要性,并简要提出了若干理论问题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融化过程 土壤 氮素转化 氧化亚氮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 被引量:22
5
作者 甘利灯 姚逢昌 +1 位作者 杜文辉 胡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7-444,共8页
为了正确认识长期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以渤海湾地区高孔渗油藏的岩石物理数据为依据,结合冀东油田两个区块2次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从可行性研究、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以及动态油藏描述等方面对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进行了系统... 为了正确认识长期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以渤海湾地区高孔渗油藏的岩石物理数据为依据,结合冀东油田两个区块2次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从可行性研究、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以及动态油藏描述等方面对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可以基本消除地震采集差异造成的影响;对于长期人工水驱开采油藏,由于物性和注水压力变化可造成17%~19%的速度降低,可以直接利用互均化后的叠后地震振幅差异监测水驱前沿;对于天然能量开采油藏,只有孔隙流体性质变化,因此造成的地震波速度变化很小,利用叠后地震振幅差异无法刻划油藏的变化,必须利用叠前地震信息(如互均化处理后新老资料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差异)才能突出油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地震 可行性 物性变化 流体变化 压力变化 互均化处理 弹性波阻抗反演 水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下垫面边界层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I):冷岛效应和逆湿现象的完整物理图像 被引量:37
6
作者 左洪超 吕世华 +5 位作者 胡隐樵 马耀明 左洪超 吕世华 胡隐樵 马耀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利用HEIFE、DHEX和GAME/Tibet3个观测试验和部分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垫面非均匀条件下产生的冷岛效应和逆湿现象的完整物理图像以及它们对地表能量和五水转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下垫面非均匀特征对五水转化有着明显的影响;... 利用HEIFE、DHEX和GAME/Tibet3个观测试验和部分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垫面非均匀条件下产生的冷岛效应和逆湿现象的完整物理图像以及它们对地表能量和五水转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下垫面非均匀特征对五水转化有着明显的影响;冷岛效应和逆湿现象是下垫面非均匀性的必然结果,它们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现有陆面过程模式很难刻画冷岛效应和逆湿现象,通常现有陆面过程模式很难将冷岛效应中的热量平流转化成蒸发潜热,同时陆面过程模式也混淆了逆湿现象和发生在下垫面上的大气水的冷却凝结。这些评述将有助于今后非均匀陆面过程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面过程 水分转化 冷岛效应 逆湿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变换——匹配傅里叶变换 被引量:50
7
作者 王盛利 李士国 +1 位作者 倪晋麟 张光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3-405,共3页
本文提出了非线性调制信号处理的新方法———匹配傅里叶变换 .匹配傅里叶变换是对傅里叶变换的新发展 ,是对变采样率处理技术的概括 .文中对匹配傅里叶变换进行了理论分析 ,论述了其与变采样率处理技术之间的关系 .最后 ,进行了计算机... 本文提出了非线性调制信号处理的新方法———匹配傅里叶变换 .匹配傅里叶变换是对傅里叶变换的新发展 ,是对变采样率处理技术的概括 .文中对匹配傅里叶变换进行了理论分析 ,论述了其与变采样率处理技术之间的关系 .最后 ,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匹配傅里叶变换 非线性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电场变化测量仪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璧华 郭建明 +2 位作者 邱实 李炎新 朱凯鄂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14-1120,共7页
分析了现有闪电电场变化测量仪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采用一台测量仪同时获得闪电电场快、慢变化特性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测量仪天线、电路、传输方式的优化,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可靠性;采用全介质光缆传输信号,可避免在信号... 分析了现有闪电电场变化测量仪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采用一台测量仪同时获得闪电电场快、慢变化特性的技术方案,通过对测量仪天线、电路、传输方式的优化,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程度,提高了可靠性;采用全介质光缆传输信号,可避免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因电磁耦合带来的干扰;采用系统函数逆变换反演被测电场时域特性,既可省去一套专测电场慢变化的仪器,且弥补了以往"电场慢变化测量仪"性能的不足.测量结果表明,快变化测量系统的测量带宽为80Hz~87.5MHz.采用研制成的电场变化测量仪对自然闪电进行多次测量后,将反演运算得到的波形与实测波形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电磁脉冲、电场变化测量仪 光隔离 系统函数 逆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域的波阻抗反演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西文 刘全新 +3 位作者 赵应成 苏明军 刘洪 李幼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9-96,共8页
广义线性反演是波阻抗反演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反演精度高,但对噪声非常敏感,严重时可使反演出的波阻抗值完全失真。小波变换的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分频特性和去噪功能。本文采纳了广义线性反演和小波变换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小波域的... 广义线性反演是波阻抗反演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反演精度高,但对噪声非常敏感,严重时可使反演出的波阻抗值完全失真。小波变换的方法具有十分明显的分频特性和去噪功能。本文采纳了广义线性反演和小波变换方法的优点,提出了小波域的波阻抗反演方法。通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波阻抗 反演方法 地震数据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秦岭北坡径流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以灞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胜 邱海军 +5 位作者 宋进喜 马舒悦 杨冬冬 裴艳茜 杨文璐 曹明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7-978,共12页
综合运用距平分析、连续小波变换(CWT)、交叉小波变换(XWT)、小波相干(WTC)和时滞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秦岭北坡灞河流域径流与六大气象因子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水文气象因子在不同时频域中存在1~4个显著性周期,且都能通过95%置... 综合运用距平分析、连续小波变换(CWT)、交叉小波变换(XWT)、小波相干(WTC)和时滞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秦岭北坡灞河流域径流与六大气象因子进行了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水文气象因子在不同时频域中存在1~4个显著性周期,且都能通过95%置信水平检验;太阳黑子数8~11.4 a的显著性周期对同时间尺度年均SOI和年均MEI的连续小波能量谱具有明显的影响;交叉小波变换和小波相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识别水文和气象要素的共振周期、相位角变化、丰枯阶段转换、时滞性、相关性、突变与显著性检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期降水是灞河流域径流形成和变化的控制性因素,年均太阳黑子数的影响作用微乎其微,月均流量滞后月均AOI 0个月或8~9个月时的相关系数绝对值达到最大,滞后月均SOI 2个月或7~8个月达到最大,滞后月均MEI 6~8个月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过程 交叉小波变换 小波相干 时滞相关性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D和FSWT组合方法在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仁树 付晓强 +2 位作者 杨国梁 陈骏 陈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4,共7页
针对传统经验模态分解EMD时频分析功能不足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频率切片小波变换FSWT组合的爆破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对实际工程采集到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EMD分解,根据相关性系数确定优势分量实现信号重构,并获取重构信号... 针对传统经验模态分解EMD时频分析功能不足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频率切片小波变换FSWT组合的爆破振动信号分析方法。对实际工程采集到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EMD分解,根据相关性系数确定优势分量实现信号重构,并获取重构信号全频带FSWT时频特征。利用FSWT逆变换能切割任意频率区间的特点,将重构信号选择时间、频率切片区间进行了更为细化时频特征提取。研究了EMD-FSWT组合方法、Hilbert-Huang变换(HHT)、小波变换(WT)三种方法的消噪滤波效果,并与短时Fourier变换(STFT)、重排平滑Wigner-Ville分布(RSPWVD)两种传统时频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MD-FSWT组合方法,对瞬态信号在时频域上的分辨率更高,消噪和滤波效果好,适于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更为精细化的时频特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振动 经验模态分解 频率切片小波 时频分析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波分析的过程数据多分辨率分析处理 被引量:18
12
作者 姜太文 陈丙珍 何小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2-377,共6页
针对化工过程数据的非平稳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子波分析的过程数据多分辨率分析处理算法 ,分别对阶跃、尖峰冲激等时变特征进行检测 ,并对白噪声、异常突变等进行有效处理 .以原油分馏过程实际生产数据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对过程... 针对化工过程数据的非平稳性 ,提出了一种基于子波分析的过程数据多分辨率分析处理算法 ,分别对阶跃、尖峰冲激等时变特征进行检测 ,并对白噪声、异常突变等进行有效处理 .以原油分馏过程实际生产数据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对过程数据处理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波变换 多分辨率分析 过程数据处理 化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站ISAR越距离单元徙动分析与校正算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小鹏 张群 +1 位作者 朱仁飞 李宏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28-1832,共5页
在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中,当雷达分辨率较高而目标体积较大时,会产生越距离单元徙动现象。在双站ISAR成像系统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双站ISAR成像模式下,对产生越距离单元徙动的原因进行了详... 在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中,当雷达分辨率较高而目标体积较大时,会产生越距离单元徙动现象。在双站ISAR成像系统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双站ISAR成像模式下,对产生越距离单元徙动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及讨论。并与单站ISAR成像中的越距离单元徙动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采用Keystone变换的方法对解线频调后的时域信号进行处理,消除了目标像的越距离单元徙动,最后对散射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站逆合成孔径雷达 越距离单元徙动 KEYSTONE变换 解线频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焦模糊的畸变QR barcode图像复原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明安龙 马华东 赵庆鹏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80-1084,共5页
根据散焦模糊的QR barcode(QR码)图像特点,采用自适应阈值方法滤除模糊效应,通过轮廓查找算法初步定位4个顶点和消除噪声,利用2次反透视变换结合双切线逼近的方法初步复原图像,使用自适应栅格划分法进行中心点采样,得到最终的复原图.实... 根据散焦模糊的QR barcode(QR码)图像特点,采用自适应阈值方法滤除模糊效应,通过轮廓查找算法初步定位4个顶点和消除噪声,利用2次反透视变换结合双切线逼近的方法初步复原图像,使用自适应栅格划分法进行中心点采样,得到最终的复原图.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对散焦模糊或具有复杂背景的QR码图像的复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矩阵响应码 轮廓 反透视变换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波逆变换模拟随机风场的脉动风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艳 陈政清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首先对洞庭湖大桥处的自然脉动风进行了小波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自然脉动风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和局部相似性。传统的谐波合成法(WAWS)和线性滤波器方法(ARMA)虽然可以模拟随机风场的脉动风,但是它们无法模拟脉动风的局部相似性和间... 首先对洞庭湖大桥处的自然脉动风进行了小波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自然脉动风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和局部相似性。传统的谐波合成法(WAWS)和线性滤波器方法(ARMA)虽然可以模拟随机风场的脉动风,但是它们无法模拟脉动风的局部相似性和间歇性。针对这一点,采用Meyer小波基,利用小波逆变换,模拟随机风场的脉动风。最后,根据目标谱,模拟了随机风场的脉动风,模拟的脉动风具有和自然脉动风类似的间歇性和局部相似性,同时模拟脉动风的风谱与目标风谱基本吻合,说明了论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 随机过程 Meyer小波基 小波逆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匹配处理微动目标ISAR成像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行勇 姜卫东 +2 位作者 刘永祥 黎湘 郭桂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5-440,共6页
利用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理论分析了步进频率信号ISAR(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成像和多普勒效应原理,提出了相位匹配处理微动目标ISAR成像技术,阐述了新算法的物理意义,使用仿真数据演示了相位匹配处理微动目标ISAR成像技术... 利用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理论分析了步进频率信号ISAR(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成像和多普勒效应原理,提出了相位匹配处理微动目标ISAR成像技术,阐述了新算法的物理意义,使用仿真数据演示了相位匹配处理微动目标ISAR成像技术的性能,证明了新技术微动目标ISAR成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微动 步进频率信号 相位匹配处理 多普勒效应 离散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塑料厂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富巍 陈彦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9-31,共3页
文中给出了一种提高固体流量控制精度的方案 ,并用LYNX智能称重仪、可编程控制器、逆变器等装置成功地实现了该方案 ,取得了良好结果。同时给出了该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上位PC机的组态方法及动画显示、历史趋势显示等监控方法。
关键词 分布式 计算机控制系统 塑料厂 故障诊断 系统组态 可编程控制器 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相角重构法的轨道不平顺随机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宁 任尊松 李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5-101,共7页
在逆傅里叶变换方法基础之上,考虑到实测线路谱本身是峭度和偏度值等统计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随机过程,利用重构随机相角方法,获得具有一定峭度和峰度值的不平顺随机序列,并比较模拟序列的统计特征。变速过程中轨道不平顺谱为慢变的时... 在逆傅里叶变换方法基础之上,考虑到实测线路谱本身是峭度和偏度值等统计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随机过程,利用重构随机相角方法,获得具有一定峭度和峰度值的不平顺随机序列,并比较模拟序列的统计特征。变速过程中轨道不平顺谱为慢变的时变功率谱,将其转化为多个短时间段上平稳功率谱,利用逆傅里叶变换方法获得各时间段的不平顺随机序列,并通过重构相角的方法实现各段随机序列的准确连接,得到匀加速和变加速工况下不平顺随机时域序列,分析所得序列的非平稳性及统计特性。利用FFT得到的各不平顺随机序列的功率谱,并与原功率谱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匀速工况下不同峭度和偏度的不平顺随机序列的功率谱与原功率谱几乎完全重合;变速条件下不平顺随机序列的功率谱与原功率谱趋势一致且数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不平顺 相角重构 峭度和偏度 匀加速和变加速 非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介质探地雷达信号Q值估计及反Q滤波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丽丽 刘四新 +1 位作者 吴俊军 张芝贤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5-270,共6页
利用多层常Q模型描述层状介质探地雷达信号的衰减,并应用谱比法,通过求均方根Q值求得了层状介质每一层的Q值。将波场延拓理论应用到探地雷达信号的反Q滤波数据处理中,其步骤为:假定地下Q模型为多层常Q结构,对每个常Q层,将地表波场记录... 利用多层常Q模型描述层状介质探地雷达信号的衰减,并应用谱比法,通过求均方根Q值求得了层状介质每一层的Q值。将波场延拓理论应用到探地雷达信号的反Q滤波数据处理中,其步骤为:假定地下Q模型为多层常Q结构,对每个常Q层,将地表波场记录直接延拓到当前层顶部;在常Q层内对延拓后的波场在时频域采用广义S变换,对信号进行反Q滤波;对滤波结果求广义S反变换,得到反Q滤波后的时域信号。最后利用本方法对合成的3层探地雷达衰减记录和实验得到的2层探地雷达衰减记录进行了振幅和相位补偿,验证了该算法在探地雷达反Q滤波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层状介质 谱比法 反Q滤波 波场延拓 广义S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寻位与状态记忆安装技术的工件位置精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庆霞 李蓓智 杨建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738-1742,共5页
介绍了主动寻位与状态记忆(IL&SM)安装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并详细分析了工件在多工序转换过程中,IL&SM夹具系统对工件加工特征位置精度影响的误差运动学原理;基于齐次坐标变换的方法研究了误差建模的规律,给出了描述工件位置误... 介绍了主动寻位与状态记忆(IL&SM)安装技术的工作原理,提出并详细分析了工件在多工序转换过程中,IL&SM夹具系统对工件加工特征位置精度影响的误差运动学原理;基于齐次坐标变换的方法研究了误差建模的规律,给出了描述工件位置误差的通用数学模型,为消除箱体(包括定位元件)原始误差对工件及其加工特征位置精度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对IL&SM安装技术中采取误差补偿控制策略以提高工件加工精度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序基准转换 位置精度 齐次坐标变换 误差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