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Heat Exchanger Network in Process Industries 被引量:1
1
作者 Tan Qiang Chen Yuting +3 位作者 Xu Yanyan Ye Shuang Xiao Hao Huang Weigu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To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heat recovery in a heat exchanger network(HEN),this study conducts a theory analysis bas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laws of thermodynamics.Under the premise of maxi... To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heat recovery in a heat exchanger network(HEN),this study conducts a theory analysis bas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laws of thermodynamics.Under the premise of maximizing the heat recovery quantity of HEN,Ġdiss is used as an evaluation index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heat recovery.Meanwhile,the total annual cost(TAC)is considered as another optimization objective to ensure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the HEN.A superstructure-based multi-objective mixed 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 approach is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trade-off between minimizingĠdiss and minimizing TAC.This allows for the optimum HEN structure to be obtained.A well-studied example is solved to highlight the benefit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exchanger network(HEN) heat recovery quantity heat recovery quality ECONOMIC SUPER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热换器的试验与仿真模拟
2
作者 梁凯歌 王剑彬 孙建兵 《工业加热》 2025年第1期1-5,19,共6页
针对某变电厂变压器余热回收系统搭建测试平台进行稳态试验,对余热回收系统中管壳式热换器冷热流体两侧温度进行测量,运用ANSYS Workbench对热换器进行仿真模拟,并对流体进出口温度进行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基本保持一致。此外又模拟了... 针对某变电厂变压器余热回收系统搭建测试平台进行稳态试验,对余热回收系统中管壳式热换器冷热流体两侧温度进行测量,运用ANSYS Workbench对热换器进行仿真模拟,并对流体进出口温度进行分析,仿真结果与试验基本保持一致。此外又模拟了几种工况,通过改变折流板间距及管程流体进口初速度分析换热器内部流动与换热情况,得出以下结论:相同条件下,随着折流板间距的减小,延长了流体换热时间,换热效率明显提高;相同条件下,随着热换器管程流体进口速度的增加,增大了流体的湍流程度及有效换热面积,热换效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折流板间距 余热回收 ANSYS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炼钢电弧炉烟气余热回收控制系统
3
作者 刘小明 《工业加热》 2025年第2期55-59,共5页
专注于炼钢电弧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通过实验数据的详细分析,探讨了烟气流量、温度以及系统响应时间等关键参数对热交换效率和余热回收效果的影响。研究中引入了模糊PID控制器,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通... 专注于炼钢电弧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通过实验数据的详细分析,探讨了烟气流量、温度以及系统响应时间等关键参数对热交换效率和余热回收效果的影响。研究中引入了模糊PID控制器,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评估了系统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性能变化,并提出了针对热交换器设计和控制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控制系统和热交换器设计,可以显著提高余热回收效率,降低能源浪费,并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余热回收 模糊PID控制器 热交换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丝网强化余热回收烟气换热器的试验与数值研究
4
作者 舒歌群 黄炎梅 +3 位作者 田华 王轩 张洪飞 丁元勋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探究金属丝网强化元件在余热回收烟气换热器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其性能表现,对嵌有金属丝网的通道的流动与换热性能开展试验与数值研究。对嵌入不同孔隙率金属丝网的通道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FLUENT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流场分析,并分析... 为探究金属丝网强化元件在余热回收烟气换热器中的应用可行性及其性能表现,对嵌有金属丝网的通道的流动与换热性能开展试验与数值研究。对嵌入不同孔隙率金属丝网的通道进行了试验研究,基于FLUENT软件进行了模拟计算和流场分析,并分析了丝网高度对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平直翅片,嵌入金属丝网后通道综合性能指标最大提高58%。综合性能随孔隙率的提高先增后减,0.945为最佳孔隙率。同时,使用高度与流道高度一致的金属丝网,可以获得最佳综合性能。在相同压力损失下,金属丝网通过均匀流体温度、破坏边界层可以比平直翅片通过增加传热面积获得更好的综合性能,证明了金属丝网作为烟气换热器强化元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烟气换热器 金属丝网强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有机朗肯循环的换热网络全局优化
5
作者 杨路 AKRAM Naeem +2 位作者 常承林 莫文龙 申威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77,共10页
针对换热网络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集成优化问题,建立了严谨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模型。同时,通过添加与物流匹配的关键约束,剔除掉重复性的网络结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枚举算法,将复杂的MINLP模型分解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和... 针对换热网络与有机朗肯循环耦合集成优化问题,建立了严谨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模型。同时,通过添加与物流匹配的关键约束,剔除掉重复性的网络结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枚举算法,将复杂的MINLP模型分解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和非线性规划(NLP)两个子模型。迭代运行MILP模型,枚举出所有可行的网络结构;再利用全局求解器BARON优化每一个网络结构所对应的NLP模型,求得固定结构的年度总费用;最后对比所有网络结构的年度总费用,筛选出全局最优的设计方案。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仅需16 s就能收敛至全局最优解,与文献相比,年度总费用降低33.4%,且所提出的网络结构约束能使重复性的网络结构数量减少81.25%,从而提高算法的优化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网络 全局优化 能量回收 超结构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陶瓷膜一体化元件的采热性能研究
6
作者 胡志强 巴莎 +4 位作者 杜康 刘凯文 谭文锋 李向伟 李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油田污水余热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经济性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造成热能流失。为提高油田污水余热资源利用水平,基于污水处理与余热回收利用一体化基本思路,设计了换热管为螺旋(LX)、螺旋翅片(LC)、光滑(GH)、直翅片(ZC)等4种结构的陶瓷... 油田污水余热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经济性的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造成热能流失。为提高油田污水余热资源利用水平,基于污水处理与余热回收利用一体化基本思路,设计了换热管为螺旋(LX)、螺旋翅片(LC)、光滑(GH)、直翅片(ZC)等4种结构的陶瓷膜过滤与换热一体化元件,并建立了元件的热、流、固耦合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4种换热管的流场、采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和优选。分析结果表明:LX换热管可同时增强内外流体的扰动特性,具有较好的余热回收性能,其单位面积吸热功率与LC换热管、ZC换热管和GH换热管相比分别提高了22.5%、48.0%和2.5%,比较适合用于高温污水余热回收。所得结论可为陶瓷膜过滤与余热回收利用一体化元件的设计提供参考,也为含热油田污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含热污水 余热回收 陶瓷膜 换热管 采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燃煤电厂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
7
作者 徐熙然 汪若凡 +2 位作者 李珏 陈海军 吴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2-4262,共11页
伴随着能源需求的提高,所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燃烧产生的CO_(2)便是温室气体的直接来源,其中燃煤电厂是主要碳排放源,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余热。燃煤电厂脱碳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对热源温度要求相近,针对这一特性,可以在... 伴随着能源需求的提高,所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加剧,燃烧产生的CO_(2)便是温室气体的直接来源,其中燃煤电厂是主要碳排放源,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余热。燃煤电厂脱碳系统和热电联产系统对热源温度要求相近,针对这一特性,可以在控制燃煤电厂的碳排放量的同时,对其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提高系统的供热能力。基于燃煤电厂发电系统、固体胺吸收剂脱碳系统以及一次/二次供热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引入背压式供热汽轮机和背压式脱碳汽轮机取代低压汽轮机,以背压式供热汽轮机和背压式脱碳汽轮机的排汽分别给供热过程和脱碳过程提供热源,在保证脱碳能力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耦合系统的发电能力损失。为再进一步提高耦合系统的热力性能,采用吸收式换热技术高效回收脱碳系统释放的低温余热,提高耦合系统的供热能力。计算结果显示,新型发电-脱碳-供热一体化的耦合系统回收了90%以上脱碳系统释放的低温余热,系统的供热能力由785.06 MW提升至1288.94 MW,供热能力升高65%,节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后CO_(2)捕集 热电联产 余热回收 吸收式换热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废热驱动弹热制冷装置性能分析
8
作者 彭钰祥 余庆华 +1 位作者 敖瑞 颜伏伍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2-668,共7页
热驱动弹热制冷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被加热变形来驱动弹热材料相变从而产生制冷效应的新型固态制冷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将弹热制冷装置与燃料电池相结合的组合系统,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废热来驱动弹热制冷装置,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并产... 热驱动弹热制冷是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被加热变形来驱动弹热材料相变从而产生制冷效应的新型固态制冷技术。本文设计了一种将弹热制冷装置与燃料电池相结合的组合系统,利用燃料电池产生的废热来驱动弹热制冷装置,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并产生制冷效果。基于燃料电池和弹热制冷的工作原理,采用Simulink建立了全系统动态耦合仿真模型,研究了组合系统的动态工作特性,并分析了运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弹热制冷装置能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电堆工作温度为80℃时该系统可产生1.76 kW的制冷功率,调整电堆工作压强至2.5 atm可最大化系统的综合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电堆电流密度对组合系统的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呈现相反的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弹热制冷 废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烃回收装置的换热网络分析与优化
9
作者 白松 张健 +1 位作者 尚猛 李佳 《齐鲁石油化工》 2024年第3期200-207,共8页
轻烃回收装置是炼化企业的常见装置之一,其换热物流较多,能量利用常存在优化空间。以某厂轻烃回收装置为研究对象,应用Aspen Energy Analyzer对换热网络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流程进行优化。在碳二系统增加一台换热器E283,将吸收塔中沸器... 轻烃回收装置是炼化企业的常见装置之一,其换热物流较多,能量利用常存在优化空间。以某厂轻烃回收装置为研究对象,应用Aspen Energy Analyzer对换热网络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流程进行优化。在碳二系统增加一台换热器E283,将吸收塔中沸器出口吸收剂(热物流H04)与碳四解吸塔回流罐顶出口气体(冷物流C04)进行换热,节省公用工程620.0 kW,折合标油53.2 kg/h。在碳三系统中,将碳五分离塔塔底液进再沸器物流(冷物流C05)的加热介质由0.5 MPa蒸汽改为凝结水,可降低能耗(折合标油)133.1 kg/h,为生产带来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回收 换热网络 Aspen Energy Analyzer 分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收式换热机组的新型供热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裴俊强 《区域供热》 2024年第3期72-82,118,共12页
提出一种新型供热系统,通过吸收式换热机组与传统集中供热相结合的方式深挖燃煤热电厂的节能潜力。首先在热网上利用高温热水和燃气驱动吸收式换热机组来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其次在热电厂中构建与蒸汽型吸收式换热机组串联的梯级加热流... 提出一种新型供热系统,通过吸收式换热机组与传统集中供热相结合的方式深挖燃煤热电厂的节能潜力。首先在热网上利用高温热水和燃气驱动吸收式换热机组来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其次在热电厂中构建与蒸汽型吸收式换热机组串联的梯级加热流程,实现冷凝器余热的高效回收,显著了提高热电厂的供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供热系统 余热回收 吸收式换热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烤房排湿余热回收系统性能研究
11
作者 赵洪超 姜永雷 +6 位作者 杨睿 陈颐 夏雨萍 杨智梅 王鑫宇 苏家恩 王德俊 《能源工程》 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
针对密集烤房开式排湿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重力热管的排湿余热回收系统。通过烘烤试验研究,得到了排湿气流的状态参数和燃料消耗量。结果表明,密集烤房排湿余热回收系统的平均显热效率为36.61%,平均全热效率为15.97%;与... 针对密集烤房开式排湿造成的能源浪费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重力热管的排湿余热回收系统。通过烘烤试验研究,得到了排湿气流的状态参数和燃料消耗量。结果表明,密集烤房排湿余热回收系统的平均显热效率为36.61%,平均全热效率为15.97%;与对照烤房相比,每公斤干烟可节约燃料0.22kg,节能率达到9.11%,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烤房 余热回收 换热性能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联式空调冷凝水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及CFD模拟研究
12
作者 李元超 焦丽君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4年第1期104-111,141,共9页
通过智能控制与能量回收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使用效率,降低制冷、制热能源消耗,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方式。目前空调冷凝水的就近或集中排放,造成了水量和冷量的浪费。通过设计冷凝水导液仓连接器和套管式换热器,实现冷凝水冷量和冷凝器... 通过智能控制与能量回收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使用效率,降低制冷、制热能源消耗,是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方式。目前空调冷凝水的就近或集中排放,造成了水量和冷量的浪费。通过设计冷凝水导液仓连接器和套管式换热器,实现冷凝水冷量和冷凝器侧液态制冷剂热量的交换,起到回收冷凝水冷量,增加制冷剂过冷度,提高制冷循环效率的目的。使用CFD模拟软件,分析制冷剂入口温度、冷凝水入口温度、制冷剂入口质量流量和冷凝水入口质量流量对制冷剂出口平均温度、过冷度、壁面热流、性能系数和压缩机功耗的影响,提出能量回收装置的热量交换规律和最佳换热工况,对工程应用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 冷凝水 套管式换热器 热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循环干法熄焦与热量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
13
作者 郑锦涛 王立坤 叶佳澎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9期169-174,共6页
当前利用炽热焦炭冷却处理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且存在热能浪费的问题。为此,针对新的烟气循环干法熄焦与热量回收再利用技术展开研究。在干熄炉内令炽热红焦与循环烟气相互接触,在接触过程中令炽热红焦温度下降,当温度降至一定... 当前利用炽热焦炭冷却处理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且存在热能浪费的问题。为此,针对新的烟气循环干法熄焦与热量回收再利用技术展开研究。在干熄炉内令炽热红焦与循环烟气相互接触,在接触过程中令炽热红焦温度下降,当温度降至一定值后由干熄炉底部排出;在此过程中,烟气受炽热红焦温度影响,温度提升并流入干熄焦锅炉内,加热其中的水形成高压或中压蒸汽;烟气温度下降至200℃左右时,利用循环风机再次进入干熄炉内,再次与炽热红焦进行接触换热,实现烟气循环;而高温烟气所形成的蒸汽进入热量回收再利用系统内。实验结果显示,循环烟气流量一致的条件下,烟气内水汽含量越高,焦炭出口温度越低;烟气初始温度越低,焦炭出口温度越低;利用该技术回收的热量进行供热、供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循环 干法熄焦 热量回收再利用 蒸汽 接触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在大型商业建筑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小凤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116-118,共3页
为建筑维持室内环境舒适度时,由于传统的空调系统冷却塔排热高并产生大量余热,这些热量通常被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还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在大型商业建筑中的应用展开研... 为建筑维持室内环境舒适度时,由于传统的空调系统冷却塔排热高并产生大量余热,这些热量通常被直接排放到大气当中,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还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中央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在大型商业建筑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通过热交换器将高温冷凝热与回收水进行热量交换,根据冷凝负荷和加热负荷对板式换热器、热泵机组和冷却塔间进行负荷控制,最后通过调节水泵转速的方式调整热水循环量,从而达到保温、制冷和节能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工况下,冷却塔的排热总量都在标准范围内,能够满足机组冷凝热的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空调 冷凝热回收技术 热量交换 负荷调节 商业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天然气处理厂乙烷回收装置换热网络优化研究
15
作者 陈浦 朱友庄 +2 位作者 黄靖珊 李浩玉 杨铜林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10期27-35,共9页
目前国内运行的乙烷回收装置很少进行换热网络分析,导致乙烷回收系统中能量未综合回收利用。为了乙烷回收装置能够得到有效综合利用,针对某天然气处理厂乙烷回收装置进行换热网络优化分析,发现该乙烷回收装置换热网络跨夹点换热较多,流... 目前国内运行的乙烷回收装置很少进行换热网络分析,导致乙烷回收系统中能量未综合回收利用。为了乙烷回收装置能够得到有效综合利用,针对某天然气处理厂乙烷回收装置进行换热网络优化分析,发现该乙烷回收装置换热网络跨夹点换热较多,流程有较大的优化空间。对乙烷回收流程中脱乙烷塔顶回流方式、脱甲烷塔底重沸器热源、脱丙丁烷塔塔底换热方式进行改进,并用Aspen Energy Analyzer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发现整个流程跨夹点换热量减小,能耗降低11.2%,改进后乙烷回收装置较原乙烷回收装置功率降低了3393 kW。将乙烷回收装置脱丙丁烷塔进料与稳定轻烃换热,增设换热器,稳定轻烃物流通过与脱丙丁烷塔进料物流换热回收热量以后进入脱丙丁烷塔中部,使脱丙丁烷塔底重沸器热负荷降低了313 kW,循环水量减少29.09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回收 流程优化 换热网络 能耗 公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丙烯换热器的设计与数值模拟优化
16
作者 常健 刘硕 +2 位作者 宋航 张少麟 康宇震 《区域供热》 2024年第6期35-43,共9页
宝能供热厂锅炉全年运行,为北京西站区域解决蒸汽需求,并服务热力厂周边区域8.6万m2建筑的冬季供暖需求。为节省资源,宝能供热厂回收烟气余热代替以往燃烧天然气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以满足供热厂周边建筑最大为4.90 MW的供暖负荷。为了在... 宝能供热厂锅炉全年运行,为北京西站区域解决蒸汽需求,并服务热力厂周边区域8.6万m2建筑的冬季供暖需求。为节省资源,宝能供热厂回收烟气余热代替以往燃烧天然气所产生的部分热量,以满足供热厂周边建筑最大为4.90 MW的供暖负荷。为了在保证烟气余热回收效果的同时,解决设备被腐蚀的难题,选用先进改性聚合物材料,设计一款用于烟气深度冷凝余热回收系统的改性聚丙烯冷凝式换热器;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换热器的设计进行结构性优化,从而满足工程应用上对于设备寿命长、故障率低、耐腐蚀以及换热性能优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余热回收 冷凝式换热器 改性聚丙烯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热回收的通用与医用集成空调系统的监理控制要点
17
作者 黄振清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集成了医用空调系统的通用中央空调系统,由于管网交叉、模式切换、控制逻辑复杂,容易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调试效果不理想、运营过程易出故障等情况。尤其是增加了冷凝热回收后系统更加复杂。文章从监理的角度,系统、全面地梳理构配... 集成了医用空调系统的通用中央空调系统,由于管网交叉、模式切换、控制逻辑复杂,容易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调试效果不理想、运营过程易出故障等情况。尤其是增加了冷凝热回收后系统更加复杂。文章从监理的角度,系统、全面地梳理构配件、安装、调试和运营维护等环节的主要问题,通过将医用空调系统冷冻水由控回水改为控出水,有效稳定了水温;通过增加缓冲储水罐,有效解决了水流波动的问题。除了对模式切换的逻辑进行剖析外,还对板式换热器等构配件的控制逻辑进行分析。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利用BA(空调群控系统)制造最不利工况,对压差旁通阀进行调试,有效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运营维护过程中模式的参数设置和调整,不仅可以稳定系统,还可以减少浪费,同时对BA的参数设置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空调 医用空调 热回收 板式换热器 控出水 空调群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与水冷凝换热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刘华 周贤 付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0-95,共6页
搭建了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直接接触式烟气余热回收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气比、喷嘴形式、喷嘴排数、过量空气系数、喷淋高度、喷水温度、排烟温度对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凝结水量和冷凝水的pH值,以及换热器烟气侧阻力... 搭建了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直接接触式烟气余热回收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气比、喷嘴形式、喷嘴排数、过量空气系数、喷淋高度、喷水温度、排烟温度对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凝结水量和冷凝水的pH值,以及换热器烟气侧阻力。结果表明,影响烟气-水换热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水气比、喷淋高度和喷水雾化粒径,排烟温度、喷水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对换热效率也有一定影响。整个余热回收系统的实验测试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冷凝 余热回收 直接接触式换热 影响因素 换热效率 吸收式热泵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大燃气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的方式研究——应用3S离合背压供热与应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玺灵 付林 +2 位作者 刘华 李锋 王潇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研究了应用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换热(Co-ah)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劣,通过案例给出两种技术的系统形式,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分析和经济性分析。3S离合器背压供... 为提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供热能力,研究了应用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基于吸收式换热(Co-ah)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劣,通过案例给出两种技术的系统形式,对系统进行了热力分析和经济性分析。3S离合器背压供热技术和Co-ah循环供热技术均可以增大供热能力,但是后者不仅能回收乏汽余热,还可以回收烟气余热,是全面提升燃气热电厂供热能力的综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联产 吸收式换热 余热回收 3S离合 供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余热回收竖罐内料层传热过程数值计算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辉 李磊 +1 位作者 蔡九菊 力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9-1302,共4页
罐体料层内气固传热过程是决定罐式回收是否可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基于稳定传热前提下,计算了罐体料层内气固传热过程,研究竖罐内的传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固比和料层高度是影响料层气固传热的最主要因素,... 罐体料层内气固传热过程是决定罐式回收是否可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基于稳定传热前提下,计算了罐体料层内气固传热过程,研究竖罐内的传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固比和料层高度是影响料层气固传热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气料比增加,烧结矿和气体出口温度逐渐降低,气体所携带的值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料层高度增加,气料比逐渐下降,气体出口温度逐渐增加,气体携带的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针对国内某典型360m2烧结机,配套单罐体,料层高度6~7m,气料比为1 500~1 650m3/t;配套双罐体,料层高度5~6m,气料比为1 360~1 550m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余热 气固传热 竖罐式回收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