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西南地区义学教育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境遇与实现路径——以义学碑刻文献为中心
1
作者 冉富匀 李良品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2,共6页
西南地区义学教育碑刻文献虽是一种物质文化,但承载着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清代西南地区义学教育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境遇表现在凸显国家意识、实现“同文”之治、强调“崇儒重道”、主动“移风易俗”等方面,极大地延展了... 西南地区义学教育碑刻文献虽是一种物质文化,但承载着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清代西南地区义学教育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境遇表现在凸显国家意识、实现“同文”之治、强调“崇儒重道”、主动“移风易俗”等方面,极大地延展了清政府在西南地区的教化网络,其实现路径在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官员倡建与施行和当地民众配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南地区 义学教育 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境遇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主要依据、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2
作者 张琳 李会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6,共8页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以唯物史观、大历史观为理论指导,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本遵循,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为历史支撑。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以唯物史观、大历史观为理论指导,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本遵循,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为历史支撑。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具有强化主体历史认知、增进历史认同、坚定历史自信、担负历史使命的价值功能。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以“系统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3+4+N”丰富教育内容,以“人工智能+”优化教育方式,以“家校社”协同育人健全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历史观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背景、使命与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刚 陈玉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共11页
生态文明教育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的,它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并贯彻在生态思想教育、生态政治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之中。构建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其... 生态文明教育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的,它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并贯彻在生态思想教育、生态政治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之中。构建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其使命为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引导个人生态观念的改变,以“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促进个人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发展,以生态文明教育创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生活化和数字化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必然转向,社会化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指向。生态文明教育的持续创新与深化实践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综合创新”文化观
4
作者 杨学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 自从近代中西文化相遇并发生剧烈碰撞与交融以来,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所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或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为此,中国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案,历史上形成和现实中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中体西用论”“综合创新论”“中国本位论”“全盘西化论”“中西古今论”“西体中用论”“河东河西论”“中国模式论”等。在这些方案中,“综合创新论”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文化实践上都更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综合创新”文化观自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以来不断传承发展,经历了张申府、张岱年的“三流合一”论,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论,以及第三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综合创新”文化观具有无可置疑的当代价值,它也应该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时代主题而得到提升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综合创新”文化观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文化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李重 张浩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9,共11页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务必要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文化不断成熟和完善,形成文化育人、文化治校的理性自觉。理解大学文化,就要深入分析文化、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的深层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探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务必要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文化不断成熟和完善,形成文化育人、文化治校的理性自觉。理解大学文化,就要深入分析文化、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的深层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探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文化的生成逻辑。在此基础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结合中华传统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即爱党爱国的价值观、立德树人的道德观、以文化人的育人观、守正创新的发展观、经世致用的实践观、有容乃大的世界观。基于此,要从价值引导、环境营造、制度完善三个层面入手,探寻中国大学文化的实践路径,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文化 文化育人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与进路 被引量:5
6
作者 孙银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1,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着力点。统编教材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利益的重要载体,必然承载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这就要求统编教材在内容选择时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凸显文化价值并连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着力点。统编教材作为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利益的重要载体,必然承载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这就要求统编教材在内容选择时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凸显文化价值并连接学生的生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实现从政治意识到知识表达,进而到教育实践的转换;综合考虑学生的认同规律、意识层次和发展难题;引导学生实现从认知到意义,再到生活的转变。在推进实践时要依循规范编写、有效选用、合理使用和系统评价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统编教材 教育逻辑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宏存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重要的文化使命任务,就是在不断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文明更新。从总结新时代文化建设成就到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的新使命新气象新作为,从坚持中国特色... 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重要的文化使命任务,就是在不断推进文化强国的建设实践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文明更新。从总结新时代文化建设成就到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的新使命新气象新作为,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在特质和文明内涵到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根本优势与世界价值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制度文明新图景,论文全面阐释了这一重大历史使命的主要内容,在开阔视野下思考中华文明转型更新的文明价值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使命 文化强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文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宗室教育看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何以深入
8
作者 宣扬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共10页
十六国宗室是十六国政权得以维持的根基和骨干,这一群体的政治能力和文化认同,直接关乎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自在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十六国统治阶层的提倡下,东宫机构和官学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宗室成员还通过拜师求学、重视家学... 十六国宗室是十六国政权得以维持的根基和骨干,这一群体的政治能力和文化认同,直接关乎十六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自在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十六国统治阶层的提倡下,东宫机构和官学成为重要的教育形式,宗室成员还通过拜师求学、重视家学、侍读讲论等途径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十六国宗室教育具有规模宏远、政治导向、内容多样、师资优异、考核严明、重视女教等时代特征和价值取向。宗室教育为十六国诸政权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一些割据政权得以创造性继承华夏政治文明成果,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为十六国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宗室教育 历史文化认同 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77
9
作者 段爱明 白晋湘 田祖国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6,共3页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包括民族体育项目的变迁和思维意识的变迁,从整个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看,这种变迁是趋于进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是体育文化维系民族体育价值观的内在动因,也是构建世界体...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包括民族体育项目的变迁和思维意识的变迁,从整个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看,这种变迁是趋于进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是体育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是体育文化维系民族体育价值观的内在动因,也是构建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的前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要适应社会变迁,要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个重要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国学意识”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岗 邱丕相 包磊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共6页
从国学教育的视角来研究国学意识对重构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文化界、教育界人士重视,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身份象征的中国武术却出现了自身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局面。通过对武术教育发展观念变迁的梳理... 从国学教育的视角来研究国学意识对重构中国武术教育新体系的必要性。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文化界、教育界人士重视,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身份象征的中国武术却出现了自身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局面。通过对武术教育发展观念变迁的梳理,对当下武术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关系的剖析,以及对摆脱体育运动的思维定势,强化国学意识的阐释,得出武术教育在国学空间里会吮吸到更多的营养,走进一个完全属于自己文化的、身体的、艺术的多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武术教育 体育观念 民族文化 国学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学之“国”看国学教育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熙 苏尚锋 曹婷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7,共8页
探明国学之"国"的意涵是合理定位当下国学教育的关键。国学近百年来的起起伏伏始终伴随中国由封建朝廷迈向民族-国家的政治及文化转型,所以对国学之"国"意义阐释不能外在于民族国家的话语体系。民族国家包含"... 探明国学之"国"的意涵是合理定位当下国学教育的关键。国学近百年来的起起伏伏始终伴随中国由封建朝廷迈向民族-国家的政治及文化转型,所以对国学之"国"意义阐释不能外在于民族国家的话语体系。民族国家包含"民族建制"与"国家建制"的双重任务,这要求国学教育既要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增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又要担负起培养师生文化自觉的重任,使其能够理性地处理封建等级伦理与公民社会价值间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教育不等同于单纯的传统文化教育,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我们呈现自身文化的发展脉络,更应强调以其特有的比较视野触动人们的文化反思与批判,使其学会理性地评判过去、把握未来,在基础教育学段,国学教育尚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国学知识自身的结构性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还远未理清。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不妨先着力挖掘国学在价值视角与思考方式上可以提供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价值教育中的作为。基于这样的价值定位,中小学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学知识,还包括系统、科学的价值教育理念与方法。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我们一要在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中加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不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活在当下的传统,还要启发他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传统价值要求;二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以研究过程来丰富价值体验、丰富价值思考;三要综合运用种种价值教育策略,兼顾"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避免价值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这两个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教育 民族国家 价值教育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民族院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路径 被引量:14
12
作者 包海燕 李楠楠 王媛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1-176,共6页
文化育人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民族院校图书馆是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底蕴、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民族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教育职能的发挥,从夯实育人基础、创新育人载体、优化育人环... 文化育人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民族院校图书馆是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底蕴、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民族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教育职能的发挥,从夯实育人基础、创新育人载体、优化育人环境、拓展育人途径、搭建育人平台、完善育人机制等方面拓展文化育人功能,增进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在广大师生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院校 图书馆 文化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国学教育的一种品牌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岗 包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6-49,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采用文化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以中国武术品牌为研究对象,从国学教育的立场研究中国武术在国学教育中的品牌价值。指出在国学教育成为文化反哺而流行的当下,面对现代社会讲求品牌效应,而中国武术又在体育...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采用文化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以中国武术品牌为研究对象,从国学教育的立场研究中国武术在国学教育中的品牌价值。指出在国学教育成为文化反哺而流行的当下,面对现代社会讲求品牌效应,而中国武术又在体育品牌下进退维谷的局面,通过对国学教育与品牌的关系、中国武术与国学教育品牌、奥林匹克与中国武术的相互关系分析研究,得出中国武术独特的品牌效应将为国学教育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也为武术的发展求得了最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国学教育 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民间教育信仰的形成及其对国民性的形塑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晖 张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3,共10页
读书(儒家典籍)、考试(科举考试)、做官(求取功名)是古代中国民间的教育信仰。这种信仰发轫于先秦,成形于汉唐,历经宋明清而最终确立。它植根于民族心理,型塑着国民性。独特的教育诉求在古代统治者文化专断和世人对文化资本的追求中发... 读书(儒家典籍)、考试(科举考试)、做官(求取功名)是古代中国民间的教育信仰。这种信仰发轫于先秦,成形于汉唐,历经宋明清而最终确立。它植根于民族心理,型塑着国民性。独特的教育诉求在古代统治者文化专断和世人对文化资本的追求中发生发展,逐步形成了国人"自我中心"的世界观、"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对中国人独具特色的国民性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仰 中国国民性 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习者的悖论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郑毓信 《数学教育学报》 2001年第1期6-10,共5页
按照西方的观点,中国的教学属于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也就是说,教师 在教学中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而学生则处于纯粹被动的地位:他们所需要的只是记忆与模 仿;但是,相关的比较与研究却又清楚地表明,中国学生与其它国家、特... 按照西方的观点,中国的教学属于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也就是说,教师 在教学中起着绝对的支配作用,而学生则处于纯粹被动的地位:他们所需要的只是记忆与模 仿;但是,相关的比较与研究却又清楚地表明,中国学生与其它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学 生相比有着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对这一“中国学习者的悖论”问题的回答,认为数学教育 研究应重视分析和反思中国传统数学教育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育 教学观 中国 学习者 现象图式学 学习心理学 讲授教学法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的数学观和教育观对新世纪数学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1
16
作者 梁贯成 《数学教育学报》 2001年第3期5-7,共3页
中国文化传统为东亚各国的主导文化,也是世界的主要文化之一.探索这个伟大文化的传统思想对当代教育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此外,中国传统的数学观和教育观对新世纪数学教育可能提供不容低估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国文化传统 数学观 数学教育 教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变迁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郭震 钟晓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8年第4期46-51,共6页
以新中国时期出版的中学化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书中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的内容与呈现方式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变迁趋势:教科书始终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其总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内容不断丰富,呈现形式日益多样;同时深受社... 以新中国时期出版的中学化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书中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的内容与呈现方式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变迁趋势:教科书始终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其总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内容不断丰富,呈现形式日益多样;同时深受社会政治形势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科书对国情的描述趋于客观全面。在此基础上为教科书的进一步修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化学 传统文化 国情 化学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竞技运动文化中的身体教育思想谱系学考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震 杨国庆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2-516,共5页
运用谱系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近现代竞技运动文化中的身体教育思想谱系。从微观层面管窥中国近现代竞技运动文化从身体教育思想上映现、发掘和塑造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作用与意义,进而为如何塑造中国人的中华体育精神提供历史依据与理... 运用谱系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近现代竞技运动文化中的身体教育思想谱系。从微观层面管窥中国近现代竞技运动文化从身体教育思想上映现、发掘和塑造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作用与意义,进而为如何塑造中国人的中华体育精神提供历史依据与理论支撑。在中国近现代竞技运动文化演化中,身体教育思想出现了以下几个谱系:1)日本军事体育思想传入中国学校体育中的竞技运动身体教育思想;2)一些宗教性质的社团传播的竞技运动身体教育思想;3)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引入中国的美国的竞技运动身体教育思想。分析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竞技运动文化,包括:1)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中兵式体操与竞技运动项目的融汇;2)争夺身体教育权力的学校运动会;3)女性参与竞技运动意识的形成;4)“土洋之争”背景下中国武术的“国”字化与竞技化。中国近现代竞技运动文化中的身体教育思想对当时中国多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国际政治时局具有投射含义。在中国近现代的竞技运动文化中,中华体育精神通过各类学校学生强健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体现出来,其对当时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运动文化 身体教育思想谱系 中华体育精神 军国民体育思想 军事体育 自然主义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的自觉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高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5,共6页
国家认同是人生在世的基本处境,也是人最普遍的需要。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认同成了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棘手问题。它既需要国家进行制度化建设以唤起公民的国家认同,又需要公民个体的自觉以塑造自己的国家认同。在国家认同的形成上... 国家认同是人生在世的基本处境,也是人最普遍的需要。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认同成了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棘手问题。它既需要国家进行制度化建设以唤起公民的国家认同,又需要公民个体的自觉以塑造自己的国家认同。在国家认同的形成上,语言、文化和价值观是最为基本的要素。公民教育因其对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强调与国家认同有着内在联系。在全球化时代塑造国家认同,就要加强公民教育。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让语言、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公民教育;另一方面要通过公民个体的自觉,使语言、文化和价值观体现在公民的生活方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公民教育 语言 文化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字教育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雪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汉字教育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的重要命题。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和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加强汉字教育的实质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认同是个体对所属群体同一性的认知和归属感的建立过程。文化认同视域下... 汉字教育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期的重要命题。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和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和核心内容,加强汉字教育的实质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认同是个体对所属群体同一性的认知和归属感的建立过程。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汉字教育是遵循共同的汉字文化理念,通过大众媒介将汉字的文化意义还原为日常生活内容,在汉字文化系统的背景中对汉字进行文化的解释与教学,使学习者能够对汉字所蕴藏的文化因素进行选择、创新和构建,获得汉字文化群体认同感,建立和强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汉字文化认同的产生、维持和变化的研究,既是汉字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其文化反思与实践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认同 汉字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