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8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the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the additively produced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at high and low strain rates
1
作者 Muhammad Arslan Bin Riaz Mustafa Gud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1-49,共49页
Recent advance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ave enabled the construction of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with tailored mechan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On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is in... Recent advance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have enabled the construction of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with tailored mechan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On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is in the impact load mitigation where an external kinetic energy is absorbed by the deformation/crushing of lattice cells.This has motivated a growing number of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recently,on the crushing behavior of additively produced lattice structures.The present study overviews the dynamic and quasi-static crushing behavior of additively produced Ti64,316L,and AlSiMg alloy lattice structures.The first part of the study summari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two most commonly used additiv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lattice structures,namely selective-laser-melt(SLM)and electro-beam-melt(EBM),along with a description of commonly observed process induced defects.In the second part,the deformation and strain rate sensitivities of the selected alloy lattices are outlined together with the most widely used dynamic test methods,followed by a part on the observe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SLM and EBM-processed Ti64,316L and AlSiMg alloys.Finally,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the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the additively processed Ti64,316L,and AlSiMg alloy lattices are reviewed.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f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various types of lattices,including graded,non-uniform strut size,hollow,non-uniform cell size,and bio-inspired,were tabulated together with the used dynamic testing methods.The dynamic tests have been noted to be mostly conducted in compression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or Taylor-and direct-impact tests using the SHPB set-up,in all of which relatively small-size test specimens were tested.The test specimen size effect on the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the lattices was further emphasized.It has also been shown that the lattices of Ti64 and AlSiMg alloys are relatively brittle as compared with the lattices of 316L alloy.Finally,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modelling lattice structures were explained and the micro tension tests and multi-scale modeling techniques combining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macroscopic lattice dynamics were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dynamic compression deformations of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ic lattice structure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MICROstructure Dynamic compression High strain rate loading MODE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induced geometrical defects on the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of polymer lattice structures
2
作者 Alexandre Riot Enrico Panettieri +1 位作者 Antonio Cosculluela Marco Montemurr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7-59,共13页
Moder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nable fabricating architected cellular materials of complex shape,which can be used for different purposes.Among them,lattice structure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applications r... Moder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nable fabricating architected cellular materials of complex shape,which can be used for different purposes.Among them,lattice structures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applications requiring a compromise among lightness and suited mechanical properties,like improved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specific stiffness-to-weight and strength-to-weight ratios.A dedicated modeling strategy to assess the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of lattice structure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on loading is presented in this work.The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in a non-linear framework accounting for the strain rate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s of the lattice structure.Four geometries,i.e.,cubic body centered cell,octet cell,rhombic-dodecahedron and truncated cuboctahedron 2+,are investigated.Specifically,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the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of each geometry,the strain-rate dependency of the bulk material and of the presence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induced geometrical imperfections on the energy ab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lattice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The main outcome of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correctly integrating geometrical imperfections into the modeling strategy when shock absorption applications are aimed f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 structures Architected cellular materials Dynamic simulation Energy absorption Geometrical imperfect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绿色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5
3
作者 彭继增 朱远航 陈腾背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12,共16页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和中低端收入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和中低端收入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基于2012—2021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应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显著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创新是数字金融释放制造业转型升级红利的重要传导机制,其中策略性绿色创新在短期内发挥了主要作用,实质性绿色创新效用的发挥则存在一定时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集聚区和低自然资源禀赋地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较低的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和过度宽松环境规制会造成数字金融赋能效应的损失。据此提出重视数字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效能,加速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的深度融合,提高区域相关政策的靶向性,发挥环境约束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溢出效应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强国 数字金融 绿色创新 制造业转型升级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基建投资、产业结构升级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娟 张翔 韦明君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1,共14页
新基建投资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基于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在测算新基建投资和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检验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 新基建投资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和贸易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动力。基于2004—202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在测算新基建投资和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基础上,检验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新基建投资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其中重要的传导机制;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受区域制度环境的影响,当制度环境跨越门槛值时,新基建投资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新基建投资的三个子维度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赋能效应不同,融合基建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效应;新基建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新基建投资政策,培育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投资 出口技术复杂度 产业结构升级 制造业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维祥 石柔刚 周建平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4,共11页
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成为重塑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缩减效应... 数字经济正在逐步成为重塑中国城乡发展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缩减效应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异质性检验表明,较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两条重要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对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积极影响。由此,研究提出固本强基、因势利导、融合创新、辐射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收入差距 城镇化建设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海军 邹银 袁嘉慧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40,共12页
基于2011—2021年的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定量模型探讨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显示,农业经济韧性呈波动增长态势,地区差异性较大并出现多极分化现象;农业技术创新显著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分维度的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技术... 基于2011—2021年的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定量模型探讨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显示,农业经济韧性呈波动增长态势,地区差异性较大并出现多极分化现象;农业技术创新显著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分维度的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创新显著提高农业经济系统的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农业技术创新通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农业技术创新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较强,而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效果不显著;农业技术创新显著增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农业经济韧性。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立足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为增强农业经济韧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韧性 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生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税降费引致了地方财政压力吗——基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明慧 康芸芸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9,共13页
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我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 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2011-2021年我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存在U型关系;机制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且正向调节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减轻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负向调节中部地区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加剧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正向调节东部地区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加剧效应,且正向调节中部地区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减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地方财政压力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缓解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问题——以电子商务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晗 张应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7,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健康人力资本是劳动者参与劳动的首要前提。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背景下,推动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城乡融合进程。基于CFPS...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健康人力资本是劳动者参与劳动的首要前提。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背景下,推动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城乡融合进程。基于CFPS四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村政策能够缓解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问题,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电子商务进村政策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提升其数字素养,改善其健康福利不平等问题;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选择村镇医疗机构及专科医院、位于东部及西南地区的农村居民而言,电子商务对其健康不平等问题的改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不平等 电子商务进村政策 消费结构升级 数字素养 农村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理论机制与微观证据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伟 姜禹辰 王田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9,共12页
“双碳”背景下,利用数字化转型助力绿色发展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利用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多重异... “双碳”背景下,利用数字化转型助力绿色发展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利用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多重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推动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进一步细分数字化转型维度后,发现智能制造对绿色发展的推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媒体关注度、提升高管战略眼光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其中互联网商业相较于其他维度表现更突出。异质性分析显示,对非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处于东部、中部地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互联网商业、数字技术在非高技术企业表现更优,数字协同在国有企业中更优。研究深化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量化研究,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微观证据支持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发展 制造业 融资约束 人力资本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服务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研究:理论框架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旭升 曲乐晴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化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服务主导逻辑形成,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服务战略、产品—服务系统、数智联动不同服务阶段对...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化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服务主导逻辑形成,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服务战略、产品—服务系统、数智联动不同服务阶段对制造业的影响,基于个体和系统整合视角将12聚类划分为4个主题。研究发现:①数智服务中“数”与“智”具有不同特征,两者相互作用促进制造业升级;②构建“动因—机理—绩效”理论框架,发现用户需求响应是数智服务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生产系统和服务过程并行重构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共同推动制造业服务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③数智服务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要素融合、精益化与全过程服务具有促进作用。为厘清数智服务特征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服务 制造业升级 理论框架 作用机理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路网密度、研发创新投入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永立 吴昱昊 张姣姣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1,共6页
研究目的: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交通路网通过提升运输效率、加快要素流动、增进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重点关注以铁路和公路为代表的交通路网密度与研发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 研究目的: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交通路网通过提升运输效率、加快要素流动、增进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重点关注以铁路和公路为代表的交通路网密度与研发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1)交通路网所产生的时空压缩、经济集聚与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与合理化方向发展;(2)增大交通路网密度与研发创新投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3)交通路网密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受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东部地区的交通路网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但却抑制了合理化升级;(4)本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增加交通路网密度及研发创新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路网密度 研发创新投入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不平等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方卉 张宇昊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不平等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消费结构升级不平等,并且这种缓解效应以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为中介,受到家庭受...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不平等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消费结构升级不平等,并且这种缓解效应以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为中介,受到家庭受教育程度和市场化水平的调节。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子维度均能缓解消费结构升级不平等,其中覆盖广度产生的影响最大;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以及低收入家庭的作用程度要高于东中部地区、城镇地区以及中高收入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消费结构升级不平等 流动性约束 市场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力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欣欣 郝闻汉 马丽伟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在以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优质劳动力对我国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促进企业劳动力结构升级;提高... 在以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优质劳动力对我国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促进企业劳动力结构升级;提高企业声誉和缓解融资约束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劳动力结构升级的主要路径;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因此,企业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努力维持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企业声誉;政府及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实现企业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劳动力结构升级 优质劳动力 声誉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创新质量:效应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航燕 杨卓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7,共13页
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是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提升创新质量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的关键,更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摆脱技术困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2全国... 加快制造业产业升级、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是增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提升创新质量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的关键,更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摆脱技术困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2全国2 852家上市制造业企业样本,实证分析企业服务化转型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服务化能够提高企业创新质量,并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高技术研发投入两条路径对创新质量发挥传导作用;国有、技术密集型和高研发补贴型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水平对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政府应加快出台支持政策,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创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服务化 创新质量 上市企业 人力资本结构 研发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准入管制放松与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兴 刘洁琼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3,共14页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2016年起分阶段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利用2012—202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考察市场准入管... 打破市场准入壁垒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2016年起分阶段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利用2012—2022年中国28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考察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推行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的机制探讨揭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会通过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因此,应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为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区域创新创业水平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影响要素质态与配置效率的关键动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新质生产力对... 新质生产力作为影响要素质态与配置效率的关键动能,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且该效应在不同区位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促进效应更强;产业结构升级在新质生产力促进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加强新质生产力对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赋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收入份额 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外贸升级: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17
作者 张宝友 刘芸 孟丽君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2,共15页
利用2003~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制造业出口规模与技术复杂度两个方面考察质量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对外贸易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质量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对外贸易升级,且科技型质量基础设施的促进效应比一般性质量基础设施更明... 利用2003~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制造业出口规模与技术复杂度两个方面考察质量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对外贸易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质量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对外贸易升级,且科技型质量基础设施的促进效应比一般性质量基础设施更明显,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质量基础设施通过降低成本效应与技术扩散效应两个作用渠道推动制造业对外贸易升级,且降低成本效应对制造业企业出口规模影响更明显,技术扩散效应对制造业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更明显;两类不同性质的质量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对外贸易升级的边际效应呈现异质特性,一般性质量基础设施和科技型质量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对外贸易升级的边际效应分别呈倒U型特征和线性上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基础设施 制造业对外贸易升级 出口技术复杂度 边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数技术融合与企业韧性——兼论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磊 王慧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8,共11页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环境中提升企业韧性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究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实数技术融合能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主要通...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各种不确定性环境中提升企业韧性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探究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实数技术融合能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主要通过提升劳动力技能和薪资水平,打破行业壁垒和降低顾客集中度,从而提升企业韧性;(2)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3)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非两职合一、融资约束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中,实数技术融合对企业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为推进实数技术融合,提升企业韧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融合 企业韧性 劳动力结构升级 行业集中度 实体经济 环境不确定性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复杂构件群体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哲 丰飞 郭峰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6,共14页
以航空、航天、航海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大尺度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需求为导向,探究基于群体机器人集群化并行制造系统的大构件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围绕典型大尺度构件的加工工艺需求,基于移动测量机器人、移动加... 以航空、航天、航海及轨道交通等领域大尺度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需求为导向,探究基于群体机器人集群化并行制造系统的大构件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围绕典型大尺度构件的加工工艺需求,基于移动测量机器人、移动加工机器人和移动装配机器人等多种类、多形式移动机器人的设计和研制,提出基于多移动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方案、大构件机器人化加工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案、多模态协作机器人感知与测量方案、多机器人协同的加工机器人本体控制器及群体加工机器人系统控制方案。阐述多群体机器人移动加工的机器人控制策略与方案,针对加工机器人群体协同并行加工方法、大构件测量与群体机器人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不但从本体研发、控制器等方面探究了国产工业机器人性能提升与优化的方法,也力图为后续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大构件加工拓展工作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构件 自主移动机器人 群体机器人 自主控制 多机器人协同并行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
20
作者 王韶华 李庆怡 张伟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102,共9页
论文使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复合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时间加权向量测度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σ收敛指数等刻画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探究耦... 论文使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复合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时间加权向量测度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σ收敛指数等刻画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进一步探究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的固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均显著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且只有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收敛趋势,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从全国层面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科技水平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西部地区还会受到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而东北地区受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现代化转型升级 绿色金融 耦合协调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