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llagers' Self-governance:Predicaments and Counter Measurements
1
作者 Dong Hong Wang Youqi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0-316,共7页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the villagers'self-governance has been in a dilemma in the process.The difficulties are mainly in the insufficient functions of the village committee...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the rural economy and society,the villagers'self-governance has been in a dilemma in the process.The difficulties are mainly in the insufficient functions of the village committee,the lack of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inadequate human resources.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s,the paper gives some practical solutions for the villagers'self-governance to get out of the dilemma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ies,cultivating diversified village self-government organizations,broadening the village's financial sources and developing rural human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the rural civil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的自己 自动的意义统治 村民 农村的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UFER-village模型分析洱海流域不同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
2
作者 李志刚 郑毅 +5 位作者 梁启斌 王艳霞 侯磊 李晓琳 胡丹 王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1-482,共12页
为分析洱海流域农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明确不同类型农牧系统氮素损失差异,依据农村主要产业发展类型,将洱海流域村庄划分为种植型、养殖型和农牧结合型3大类型,并进一步依据主要种植作物类型、畜禽养殖类型以及不同种养结合形式,划分1... 为分析洱海流域农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明确不同类型农牧系统氮素损失差异,依据农村主要产业发展类型,将洱海流域村庄划分为种植型、养殖型和农牧结合型3大类型,并进一步依据主要种植作物类型、畜禽养殖类型以及不同种养结合形式,划分16个亚类。最后运用村级尺度的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定量洱海流域不同农牧系统氮素投入特征、养分利用效率及环境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单位产品氮素投入量以养殖型最高(5.65~8.92 t),农牧结合型最低(1.92~2.96 t)。其中养殖型以养殖羊亚类氮素投入最高,农牧结合型中以林果+羊亚类投入最低;氮素利用效率从高到低分别为种植型(30.0%~48.8%)、农牧结合型(19.0%~30.8%)、养殖型(5.5%~10.4%)。种植型、农牧结合型、养殖型对应的最高氮素利用效率亚类分别为玉米、林果+羊、家禽;单位产品氮素环境排放量以养殖型最高(5.22~9.03 t),农牧结合型最低(0.66~1.27 t)。其中养殖型以养殖羊亚类氮单位产品氮素环境排放量最高,而农牧结合型中立体种养模式均较低(0.66~0.86 t)。氨挥发是所有类型农村农牧系统主要环境排放形式。洱海西部和北部存在较多高污染排放村,环境风险大,且高污染村以畜禽养殖为主。洱海流域农牧体系氮素投入量较高且养分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环境排放强度高,未来可结合高原湖泊流域特征,进一步推行立体种养模式,从而实现区域农牧系统与环境保护协同的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系统 NUFER-village模型 洱海流域 氮素流失 立体种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健康乡村:内涵特征、重点领域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法稳 孙韩小雪 +1 位作者 吴青林 梁帅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而健康乡村作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不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且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论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而健康乡村作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不仅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而且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论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健康乡村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剖析了健康乡村的内涵特征;基于大健康理念,从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完善与保障水平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与健康水平的提升、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服务价值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与宜居水平的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基层组织体系的强化与管理水平的提升等方面确定六个重点领域;围绕着这些重点领域,从全面树立大健康理念、科学制定健康乡村规划、聚焦健康乡村重点领域、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机制制度体系五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乡村 乡村振兴 重点领域 推进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驱动传统村落老洞系统重构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家其 宗晗姝 +1 位作者 邓运员 朱烜伯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3-1104,共12页
开展旅游驱动传统村落系统重构的逻辑路径探究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推动该类村落保护性开发,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积极探索。通过构建旅游驱动传统村落系统重构的理论框架,明确重构目标定位,剖析重构驱动力、维度,继而解析系统重... 开展旅游驱动传统村落系统重构的逻辑路径探究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推动该类村落保护性开发,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积极探索。通过构建旅游驱动传统村落系统重构的理论框架,明确重构目标定位,剖析重构驱动力、维度,继而解析系统重构逻辑,并以典型村落为例开展重构路径探究。结果表明:①传统村落重构驱动力主要来自资源、区位的自然本底条件支撑,民族文化体验的旅游市场需求,追逐利益的企业资本投入,改善民生的地方居民诉求及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推动,与一般乡村重构驱动力相比,需重点关注共性驱动要素在这类特殊地域产生的溢出效应及强化效果;②重构对象包括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社会关系、自然人文环境等多个维度,各维度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传统村落系统重构;③基于系统性重构思维,具体从空间范围、景观特点、生产类型、旅游开发形式、开发主体、利益分配、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老洞村重构路径探究,结合物质空间景观特点和保护开发形式将其划分为原真性景观核心保护区、过渡性景观缓冲区、建构性景观协调区,针对各区生产资料、生产对象差异,通过重塑生产逻辑与价值导向、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化市场发展模式、重视生态服务价值赋能生产方式转型,驱动生产关系由单一主体向多主体共治转变,形成复合社会关系网络,继而引导各区文化生态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驱动 重构逻辑 传统村落 老洞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筛选和粒子群优化的花生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涛 杨奉源 +4 位作者 刘望 张寰 殷冬梅 张全国 焦有宙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7,共10页
为解决花生植株生物量估算精度低、破坏性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高光谱特征筛选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田块尺度多个花生品种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首先对获取的影像进行拼接、辐... 为解决花生植株生物量估算精度低、破坏性大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结合高光谱特征筛选的花生生物量估算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田块尺度多个花生品种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首先对获取的影像进行拼接、辐射定标、大气校正等预处理,提取出地面采样点位置的光谱反射率,计算光谱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和植被指数,使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方法对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和植被指数等三种数据进行特征筛选,利用筛选后的特征和地面实测数据构建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回归(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模型,并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进行模型优化。结果表明:相比原始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花生生物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使用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植被指数组合的RF回归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为0.754,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5 kg/m^(2)),使用粒子群优化后的PSO-RF模型可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R^(2)为0.80,RMSE为0.076 kg/m^(2))。该研究为花生生物量精准估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为智慧乡村建设中的精细化农田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物量 智慧乡村 特征筛选 机器学习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竹代塑”背景下四川竹富产区乡村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温耀龙 杨凌云 杨亚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5-100,共6页
四川竹资源丰富,竹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应用范围广,涵盖了生产、生活、艺术、文学等方面。借助竹元素和乡村规划设计相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结合,有助于继承与发展我国悠久的传统竹文化,也有助于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和竹文... 四川竹资源丰富,竹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应用范围广,涵盖了生产、生活、艺术、文学等方面。借助竹元素和乡村规划设计相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结合,有助于继承与发展我国悠久的传统竹文化,也有助于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和竹文化特征的美丽乡村。分析了四川竹富产区乡村规划建设的现状及背后原因,提出了以竹元素为主题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策略研究,从竹林景观观赏、竹文创体验、竹博园游览、竹林康养等方面分析探索了竹元素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应用,以期为其他竹富产区的乡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竹代塑 竹元素 乡村 规划设计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嵌入、空间重构与技术赋能:边境村建设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强强 宗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嵌入性”为分析视角,从“政策—空间—技术”三个不同维度探赜云南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云南省遵循着“整体性”政策嵌入、“生产—生活—...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以“嵌入性”为分析视角,从“政策—空间—技术”三个不同维度探赜云南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云南省遵循着“整体性”政策嵌入、“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数字建设—数字人才—数字应用”多元技术赋能的内在逻辑,有效推进了边境现代化幸福村建设,形塑了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乡村模范样板,为我国乡村建设贡献了具有启发性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村 嵌入性 政策嵌入 空间重构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村富民”的分类实践、共富模式与推进路径——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永朋 王宇晗 +3 位作者 杨婷婷 吴方圆 郝碧茹 王美青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浙江省乡村主要划分为景观文化特色村、农业产业资源特色村、地理区位资源特色村、机制平台资源特色村和资源禀赋稀缺村等5类,梳理了利用文化—自然复合资源促进共建共享模式的下南山村、基于自然气候作物资源推动... 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浙江省乡村主要划分为景观文化特色村、农业产业资源特色村、地理区位资源特色村、机制平台资源特色村和资源禀赋稀缺村等5类,梳理了利用文化—自然复合资源促进共建共享模式的下南山村、基于自然气候作物资源推动产业共富模式的大塘村、基于地理区位优势完善村庄经营模式的山前村、基于强大产业基础实现村城一体模式的花园村等典型案例和共富模式。结果表明,浙江省和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仍需应对资源要素紧约束、乡村产业结构单一、乡村规划和运营相割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难兼容、强村和富民相分离等挑战。鉴于此,提出了应从承接城镇市场需求、构建城乡融合新纽带,规划设计整村经营、打造乡村旅游新地标,补齐短板强化优势、培育全产业链新格局,探索模式优化机制、壮大村社发展新载体,赓续传统乡村功能、激发农耕文明新活力等路径来推进“强村富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村富民 乡村振兴 村庄分类 资源禀赋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指标体系、水平测度与提升机制--基于中西部5省份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林 刘秋伶 丁晓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32,303,304,共19页
首先在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设备、数字通用素养、数字社交素养、数字创造素养、数字安全素养、问题解决素养六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21年中西部5省份1756份调查数据,采用因... 首先在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设备、数字通用素养、数字社交素养、数字创造素养、数字安全素养、问题解决素养六个维度构建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21年中西部5省份1756份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测度了不同类型居民、不同等级的数字素养水平,并进一步建立Tobit模型检验了不同类型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提升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西部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各类农村居民的高级数字素养整体偏低;精英身份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水平高于普通农户,体制外精英的数字素养水平高于体制内精英,双重精英身份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水平高于单一精英身份农村居民;基础教育和行为习得是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提升的显著机制,其中,数字金融行为对农户数字素养的积极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考察发现,主要是数字支付行为显著提升了居民数字素养,而数字授信和数字理财行为对普通农户的高级数字素养和体制外精英的基础数字素养提升效果最为强烈。研究的重要启示在于,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的个体特征精准设计差异化、个性化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数字素养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主成分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缓解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问题——以电子商务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晗 张应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7,共12页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健康人力资本是劳动者参与劳动的首要前提。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背景下,推动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城乡融合进程。基于CFPS...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健康人力资本是劳动者参与劳动的首要前提。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背景下,推动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的提升,有助于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城乡融合进程。基于CFPS四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村政策能够缓解农村居民健康不平等问题,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电子商务进村政策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提升其数字素养,改善其健康福利不平等问题;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选择村镇医疗机构及专科医院、位于东部及西南地区的农村居民而言,电子商务对其健康不平等问题的改善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不平等 电子商务进村政策 消费结构升级 数字素养 农村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汉共居村落共同体的形塑路径——基于云南大理上村的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曼云 李若青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8,共10页
村落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现实基础,在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践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云南大理上村白汉共居村落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既有赖于共同地域上的相邻关系和族际通婚实现的血统混合,也是共同... 村落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现实基础,在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践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云南大理上村白汉共居村落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既有赖于共同地域上的相邻关系和族际通婚实现的血统混合,也是共同的历史记忆、宗教信仰、经济交往、文化基础和党的民族政策产生的趋合力与趋同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而形成了超越宗族意识的村落认同,超越民族边界的深度交融,超越文化差异的文化共享,超越个体利益的经济共生等,为村落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发现,村落主体自觉的内部行动逻辑和国家在场的外部制度逻辑合力形塑了村落共同体的中国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共居 村落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逻辑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祖辉 傅琳琳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共20页
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需从政策演化、实践演化和主体演化三重视域进行观察。“千万工程”的深化与乡村振兴具有多方位的关联效应,着重体现在其对产业兴旺的驱动效应、对生态宜居的引领效应、对乡风... 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需从政策演化、实践演化和主体演化三重视域进行观察。“千万工程”的深化与乡村振兴具有多方位的关联效应,着重体现在其对产业兴旺的驱动效应、对生态宜居的引领效应、对乡风文明的联动效应、对治理有效的提升效应和对生活富裕的推进效应。通过总结浙江围绕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这五种“千万工程”乡村建设类型的实践经验,发现“千万工程”的普适经验在于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所蕴含的人居环境也是营商环境、村庄既要建设又要运营、公共品也可以转变为市场品、公共服务既要重视平等又要注重效率等发展理念,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所蕴含的领导重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规划先行与动态优化相结合、示范引领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所蕴含的党政领导、数智赋能、群众参与的推进机制;同时,要从系统观念出发,在“和”字上下功夫,更好体现乡村硬软环境之“和”、乡村多元主体之“和”、乡村治理方式之“和”、县域城乡关系之“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 乡村全面振兴 人居环境治理 乡村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乡土与治理:数字乡村治理中的要素张力及运行逻辑——基于Z市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慧凤 李婉莹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9,共11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治理既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也离不开政治权力介入消解社会层面的阻碍。论文系统分析了数字乡村治理中技术、乡土、治理等要素间张力,即技术的工具有效性与治理的人本主义间呈现的...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治理既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也离不开政治权力介入消解社会层面的阻碍。论文系统分析了数字乡村治理中技术、乡土、治理等要素间张力,即技术的工具有效性与治理的人本主义间呈现的“技术-治理”张力,治理的外部性与乡土社会的自治性间呈现的“乡土-治理”张力,弥补了既有研究对要素间关系张力系统性讨论的不足。研究发现,学习机制有助于促进技术效度与治理温度相结合,联结机制通过情感联结和利益联结实现自治与治理相融合,从而化解“技术-治理”“乡土-治理”两重张力。研究从实践层面阐明数字乡村治理中“要素关系-张力呈现-张力化解”的逻辑链条,为促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有效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乡土底色 数字乡村 张力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乡村政策LDA量化分析——基于政策工具与动力视角的二维分析框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崧 龚伟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共10页
探寻当前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政策工具使用的情况与内在特征,对优化未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政策体系意义重大,然而基于全国大样本数字乡村政策的系统性分析及地区差异化研究的文献还相对缺乏。文章依据政策工具理论和新内源式发展理论构建数... 探寻当前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政策工具使用的情况与内在特征,对优化未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政策体系意义重大,然而基于全国大样本数字乡村政策的系统性分析及地区差异化研究的文献还相对缺乏。文章依据政策工具理论和新内源式发展理论构建数字乡村政策二维分析框架,结合运用LDA法对2018-2023年国家及省级政府发布的162份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本政策工具维度中偏好使用策略性措施工具,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有效供给不足。在数字乡村建设动力维度中政府对于农民参与的重视力度最大,而对于城乡融合中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供给不足。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策共性显著,与国家顶层设计保持高度一致,但东、中、西部也表现出一些因地制宜的政策偏好。由此,应当打好“组合拳”,为乡村织好政策保护网;加快“新基建”,为乡村打牢数字新底座;培养“新农人”,为乡村供应数字新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新内源式发展理论 政策工具 L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如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基于山东省蒙阴县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淼 郭红东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基于山东省蒙阴县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地调查,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能够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 基于山东省蒙阴县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地调查,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能够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体作用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其成员结构、出资机制、决策机制和分配机制的特殊安排能够发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产业组织过程中与村集体产生紧密的利益联结,使村集体能够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方式获得收益,发挥着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的作用。研究还发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作用不能脱离产业而独立存在,精准培育产业是其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据此,建议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可选模式,结合村庄的产业基础、集体资产与群众意愿等条件,因地制宜逐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运行机制 发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绩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艳冰 毛晓虎 阴晨静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2,共9页
综合考虑村委会、本地村民、外来经营者、游客等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构建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4个维度的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焦作市为案例地,对其传统村落保护绩效进行评价,并植入乡村治... 综合考虑村委会、本地村民、外来经营者、游客等多元主体利益诉求,构建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4个维度的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焦作市为案例地,对其传统村落保护绩效进行评价,并植入乡村治理共同体理念构建传统村落协同保护机制。研究发现:(1)焦作市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绩效整体处于中级保护水平,结构性差异显著;(2)当地旅游开发偏重于经济效益,缺乏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目标的长期统筹考虑,尤其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重视不够;(3)传统村落各利益主体间的协作机制尚未理顺,形成了村委会和村民位于利益表达核心、外来经营者和游客位于利益表达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而当前核心与边缘之间主要表现为控制依赖关系,难以形成保护合力。据此,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和成果共享5个方面构建旅游型传统村落协同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乡村治理共同体 保护绩效 焦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空间视角的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妙然 王晓民 武翠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沙河市传统村落众多,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根据列斐伏尔的文化空间理论,农文旅融合下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空间不断拓展,活化利用模式更新迭代助推精神... 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沙河市传统村落众多,不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根据列斐伏尔的文化空间理论,农文旅融合下沙河市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实践空间不断拓展,活化利用模式更新迭代助推精神空间提升,社会参与助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社会空间不断延伸。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沙河市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进而拓展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的实践空间、精神空间及社会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传统村落 活化利用 实践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兼论农业生产风险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迪云 苏雅 冯怡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9,共15页
提升农业韧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应对气候变化,从而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非线性分析模型,运用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 提升农业韧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应对气候变化,从而推动实现农业强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该研究通过构建非线性分析模型,运用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非线性效应、中介机制、调节机制以及农业生产风险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①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韧性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能够在特定区间内提高农业韧性。②合村并居政策作为调节变量,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影响。同时,农户风险承担呈现非线性中介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保险使用深度和固定资产投资来影响农业韧性,但固定资产投资对提升农业韧性的贡献较弱。在合村并居政策实施较为充分的地区,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与机械设备的集约利用,有助于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中介作用。③农村产业融合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韧性的影响中发挥积极的中介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农村产业融合提升农业韧性。④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韧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将随着农业韧性水平的高低而发生变化。⑤基于粮食单产变异系数与效率指数的分析表明,农业生产风险程度影响了数字普惠金融发挥正效应的临界点,进而在风险管控中起到关键作用。据此,该研究指出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背景下,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有赖于农村社会结构的有序转型与农户风险承担能力的提升,并建议从数字普惠金融布局与服务、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农户风险承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生产风险门槛效应管理5个方面,系统提升农业及农村地区的综合韧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业韧性 合村并居 农业风险 三产融合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敏捷治理革新及其新质生产力驱动理路——基于云潭镇“一网统管”案例的探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立荣 房世杰 张振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0,F0002,共10页
敏捷治理不仅是对传统科层治理等的扬弃,而且彰显了数字化技术在乡村的多重应用。本文立足于数字乡村敏捷治理“目标-结构-过程”的理论框架,透视“一网统管”模式的运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云潭镇的“一网统管”模式通过敏捷识别、协... 敏捷治理不仅是对传统科层治理等的扬弃,而且彰显了数字化技术在乡村的多重应用。本文立足于数字乡村敏捷治理“目标-结构-过程”的理论框架,透视“一网统管”模式的运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云潭镇的“一网统管”模式通过敏捷识别、协同与反馈,革除了传统科层制中的“部门化”“孤岛化”“迟滞化”顽疾。具体而言,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政府将技术手段和敏捷理念嵌入乡村治理实践,围绕农民需求增强了乡村治理目标的精准性和适应性,打破了科层制的条块分割结构,促进乡村多元主体协同联通,通过平台建设和算法设计达成乡村治理过程的快速响应和智慧控制。“数据”“平台”“算法”分别对数字乡村的治理目标、治理结构和治理过程进行精准感知、系统重组和智慧控制。因此,数字乡村敏捷治理的本质是新质生产力驱动治理范式的革新,具体表现为“数据”驱动治理目标精准感知、“平台”驱动治理结构系统重组和“算法”驱动治理过程智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敏捷治理 新质生产力 驱动理路 “一网统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美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乡村场景价值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庆媛 王愈滋 +3 位作者 杨人豪 苏康传 王笛 孙朝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共15页
目前,和美乡村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分析和个案描述,亟需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将场景理论与乡村多元价值理论有机结合,构建乡村场景价值理论,强调乡村多元价值在多种场景中的“生成—互动—反馈”逻辑,揭示各类价值在不同场景中的... 目前,和美乡村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分析和个案描述,亟需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将场景理论与乡村多元价值理论有机结合,构建乡村场景价值理论,强调乡村多元价值在多种场景中的“生成—互动—反馈”逻辑,揭示各类价值在不同场景中的显化过程;利用“乡村场景价值理论”分析框架,对成都市多利桃花源和重庆市武隆犀牛古寨乡村建设和发展进行案例分析,证实理论框架的适用性,进一步阐明差异化核心场景在乡村价值生成、互动和反馈中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场景理论 乡村多元价值理论 乡村场景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