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50年杂交水稻育种回顾、成就及展望
1
作者 邓国富 戴高兴 陈韦韦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6,共12页
广西是我国最早开展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省(区)之一,50年来,广西水稻育种工作者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优质化育种及机理解析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成就。在三系杂交水稻配套中最早筛选出6个一代恢复系中的4个(泰引1号、IR24、IR665和IR2... 广西是我国最早开展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省(区)之一,50年来,广西水稻育种工作者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优质化育种及机理解析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成就。在三系杂交水稻配套中最早筛选出6个一代恢复系中的4个(泰引1号、IR24、IR665和IR26),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首次利用野生稻血缘育成优质强恢复系桂99,以之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品种达405个,成为全国第二代三大恢复系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率先育成达国标优质米标准的秋优1025、美优998、百优838等系列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成为华南稻区乃至全国优质杂交水稻主推品种;近年来育成的以野香优莉丝、又香优丝苗等为代表的香型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成为全国高档香型优质杂交籼稻标杆,多次获全国优质稻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获奖数量居全国首位;克隆了Os MKK3、GNP12等粒型和垩白新基因并阐述了香型杂交水稻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50年来,广西共育成杂交水稻品种1187个,在全国乃至东盟国家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081.00万hm2,为推动我国杂交水稻科技进步尤其是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广西杂交水稻育种将面向产业需求,突出特色优势,创新“香软优、丰抗美”育种目标,创建“一增、二提、三降”育种方法,采用多性状协同改良育种技术,重点培育香型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以满足消费者和市场对高档香型优质稻米的多元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优质化 育种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永芳A的特征特性和高产繁殖技术
2
作者 叶宁 鲍兴禄 +3 位作者 杨德卫 叶新福 郑向华 程朝平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永芳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宜香1A为母本,与复交组合元丰B/泸香618B//泸香618B测交,经过多年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分蘖力强、配合力好、米质优、香味浓郁等特点,2023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 永芳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宜香1A为母本,与复交组合元丰B/泸香618B//泸香618B测交,经过多年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分蘖力强、配合力好、米质优、香味浓郁等特点,2023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利用永芳A与恢复系东南恢517、马华粘等配制的杂交稻组合永芳优517、永芳优马华粘于202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三系不育系 优质 香稻 永芳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杂交稻两优363强化(SRI)栽培试验 被引量:14
3
作者 严宗卜 甘雨 +2 位作者 曹绍书 陈锋 葛必庆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6期13-16,共4页
20 0 1年用优质两系杂交稻两优 36 3在贵州省贵阳郊区进行了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SRI)试验 ,取得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 :用 4 0 cm× 4 0 cm密度双株稀植 ,不同播种期产量分别为 5 5 5 .4 kg/ 6 6 7m2 和5 33.3kg/ 6 6 7m2 。
关键词 杂交稻 强化栽培体系 两优363杂交种 栽植密度 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优质杂交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舒傲 解嘉鑫 +7 位作者 曹威 周传名 李蓓蕾 陈嘉馨 李莉 曹放波 陈佳娜 黄敏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3,共9页
【目的】明确提高优质杂交中稻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方法】于2022—2023年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坪头村开展大田试验,以优质杂交稻珠两优570和华浙优261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5∶2∶3,N1;4... 【目的】明确提高优质杂交中稻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方法】于2022—2023年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坪头村开展大田试验,以优质杂交稻珠两优570和华浙优261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5∶2∶3,N1;4∶2∶4,N2;3∶2∶5,N3)下优质杂交中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干物质生产和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供试品种的产量在N1处理下显著高于N2和N3,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和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N2和N3。从物质生产来看,N1处理下的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2和N3,总干物质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显著增加。N1处理下的整精米率显著低于N2和N3,但整精米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氮肥运筹间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无显著差异。N1处理下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N2和N3。【结论】N1处理显著提高了优质杂交中稻的稻谷产量,同时保持了稳定的整精米产量,在维持较好外观品质的同时有利于食味品质的改善,是优质杂交中稻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中稻 氮肥运筹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稻SRI本土化研究及其物质生产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传华 罗群昌 +2 位作者 陈远孟 刘广林 蒋显斌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11期1418-1423,共6页
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为参考,结合广西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拟定了一套广西优质稻SRI本土化技术方案,以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力源占1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栽培方法为对照,设S-1(30cm×30cm,1... 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强化栽培关键技术"为参考,结合广西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拟定了一套广西优质稻SRI本土化技术方案,以优质常规稻新品种"力源占1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栽培方法为对照,设S-1(30cm×30cm,11.25万穴/ha)、S-2(23cm×20cm,21.45万穴/ha)2个种植密度,对各处理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各处理的经济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技术体系下每穴最高分蘖、成穗率、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穴穗重,及各时期每穴干物质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同时该技术方案省时省工,适当延长了水稻的生育期,能极大发挥植株个体的生长潜力,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能很好地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达到显著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稻 强化栽培技术(sri) 本土化 物质生产特性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交中籼稻扬籼优77的选育与应用
6
作者 段圣省 薛莲 +8 位作者 余启芝 董华林 李爱宏 殷得所 李忠正 王红波 孙阳 郭英 徐得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5-28,共4页
扬籼优7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不育系扬籼9A与恢复系HD37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熟偏迟籼型杂交中稻品种,具有高产稳... 扬籼优77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湖南亚华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不育系扬籼9A与恢复系HD37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熟偏迟籼型杂交中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综合抗性好等显著特点,于202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籼稻 扬籼优77 高产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软华优197选育及应用
7
作者 程雄 张晶晶 +1 位作者 陈雄辉 张泽民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8-21,共4页
软华优197是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感温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202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西桂南、桂中地区种植。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和制... 软华优197是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优质感温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型优良、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米质优等特点,2023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西桂南、桂中地区种植。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软华优197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浙粳嘉优710的选育
8
作者 张馨月 叶胜海 +2 位作者 董俊杰 富昊伟 李友发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30-833,共4页
浙粳嘉优710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三系粳型不育系浙粳7A和籼型恢复系DR610进行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广适、米质优等特点,2022年... 浙粳嘉优710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三系粳型不育系浙粳7A和籼型恢复系DR610进行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广适、米质优等特点,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浙粳嘉优710 高产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病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嘉优10号的选育
9
作者 张呈祥 李柏 +1 位作者 陆金根 高荣村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34-837,共4页
嘉优10号是利用BT型早熟中粳不育系嘉57A和恢复系嘉恢10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嘉优10号具有综合抗性好、米质优、制繁种产量高等特点,202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对嘉优10号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稻米... 嘉优10号是利用BT型早熟中粳不育系嘉57A和恢复系嘉恢10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嘉优10号具有综合抗性好、米质优、制繁种产量高等特点,202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对嘉优10号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稻米品质及抗病性进行分析,并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嘉优10号 优质 抗病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优质稻昱香两优香丝试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郑昌成 岑宏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7期11-13,共3页
本文结合昱香两优香丝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示范种植表现,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全生育期适中、抗病性较强、有效穗多、产量高且米质优,适宜在研究区作双季晚稻推广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肥力好、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秧田... 本文结合昱香两优香丝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示范种植表现,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该品种全生育期适中、抗病性较强、有效穗多、产量高且米质优,适宜在研究区作双季晚稻推广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肥力好、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秧田,适时浸种催芽,培育壮秧;秧龄15~18d时适时移栽,合理密植;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浅水立苗、薄水分蘖,立苗后干湿交替灌溉,收割前5~7d断水;适期适药防除杂草,结合田间病虫鼠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药剂进行绿色防控;稻谷95%黄熟时,抢晴天机械收获,并及时将稻谷翻晒或烘干后归仓。本文为昱香两优香丝在江华及相关地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优质稻 昱香两优香丝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野香优669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永生 魏毅东 +8 位作者 李齐向 郑菲艳 蔡秋华 董瑞霞 陈丽萍 蒋家焕 吴方喜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目的】选育产量、米质和抗性相协调的香型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农艺性状的互补性,以高产、高配合力的父本福恢669与香型、优质、抗病的不育系野香A杂交,结合多生态点抗性鉴定、高温逼熟后品质分析、多年... 【目的】选育产量、米质和抗性相协调的香型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农艺性状的互补性,以高产、高配合力的父本福恢669与香型、优质、抗病的不育系野香A杂交,结合多生态点抗性鉴定、高温逼熟后品质分析、多年多点品比试验等相结合。【结果】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株叶态协调的杂交稻品种野香优669。2019–2020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域试验,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39.8 d,比对照II优3301早熟1.1d,产量平均9363 kg·hm^(-2),比对照增产2.24%,未达显著水平。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稻米品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10014)。野香优669聚合了来自双亲的22个有利基因,其中6个为单方携带,16个为双亲均携带。【结论】野香优669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口感佳,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是福建省农业主推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香稻 野香优669 优质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优质香稻育种创新成效、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婷婷 唐青青 +1 位作者 钟雪梅 粟月萍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香味是影响大米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优质稻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广西丰富的香稻种质资源、优良的稻作气候生态条件为稻米品质的提高及香稻品种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市场需求的迫切推动下,广... 香味是影响大米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优质稻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广西丰富的香稻种质资源、优良的稻作气候生态条件为稻米品质的提高及香稻品种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及市场需求的迫切推动下,广西加大了优质香稻品种的选育力度。为及时了解广西优质香稻品种的研发情况,跟踪广西优质香稻育种水平变化趋势,分析广西优质香稻育种创新能力及水平,以2019—2022年通过广西审定的优质香稻品种的审定信息及推广应用数据为基础,研究广西审定优质香稻品种在品质、抗性方面的进展及主要创新主体研发情况,分析广西香稻品种开拓本地市场的成效,剖析制约广西香稻育种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加快广西香稻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香稻 杂交稻 育种 成效 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稻百年主要水稻科技创新成就概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8,共10页
回顾和简要概述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百余年来在稻作科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在稻种资源方面,作为最早开展稻种资源研究的单位,已收集保存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24000多份,鉴评筛选出外选35等大批优异种质,创制出稻瘟病持久抗性... 回顾和简要概述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百余年来在稻作科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在稻种资源方面,作为最早开展稻种资源研究的单位,已收集保存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24000多份,鉴评筛选出外选35等大批优异种质,创制出稻瘟病持久抗性、优质的育种亲本三黄占2号、28占和香丝苗126等广泛应用于新品种培育。在水稻育种方面,开创了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育种先河;通过人工杂交育成最早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籼稻矮秆品种广场矮,从而开辟了水稻矮化育种新途径,进而培育出珍珠矮、广陆矮4号、桂朝2号、双桂36、特青等大品种,为农业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作为最早开展籼型优质稻育种单位,先后育成了双竹占、黄华占、粤农丝苗、美香占2号、泰丰优208等大面积种植的优质新品种;在杂交稻育种方面,创制出野败型、红莲型高配合力、高异交率和细长粒型优质三系不育系天丰A、五丰A、荣丰A、丛广41A、粤泰A、粤丰A、泰丰A和广8A等,创制出感温与感光型恢复系广恢3550、广恢998、广恢122等,广泛应用于杂交稻育种与生产;主持和合作育成累计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水稻品种(组合)45个。在水稻栽培方面,从20世纪50—60年代农民水稻高产经验——“潮汕经验”的总结,到80年代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研究、90年代的水稻抛秧技术和21世纪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等,这些栽培技术的研发,实现了广东省水稻生产良种良法配套,为水稻高产稳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水稻 稻种资源 水稻矮化育种 优质稻育种 杂交稻育种 栽培技术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优质节水抗旱稻新组合‘旱优640'的选育及制繁种技术
14
作者 高欢 李梦臣 +5 位作者 赵洪阳 王飞名 刘毅 张剑锋 罗星星 张安宁 《上海农业学报》 2024年第4期27-30,共4页
‘旱优640‘是以沪旱5A为母本、旱恢1640为父本,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而成的绿色、优质、节水、适应性广的抗旱新品种。2021年通过上海市审定(沪审稻2021009)。本文详细介绍了‘旱优64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繁种与制种技术... ‘旱优640‘是以沪旱5A为母本、旱恢1640为父本,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而成的绿色、优质、节水、适应性广的抗旱新品种。2021年通过上海市审定(沪审稻2021009)。本文详细介绍了‘旱优64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繁种与制种技术,为‘旱优640’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旱优640 节水抗旱稻 优质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15
作者 王建军 宋建 +2 位作者 崔永涛 范宏环 唐立群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2014-2018,共5页
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2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2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该品种在... 高产与优质是水稻产业的关键性目标,然而这2个性状存在明显的矛盾,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在同一品种上集聚2个性状非常困难。本研究团队采用分子育种技术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方法相结合,成功选育出超高产优质早熟籼粳杂交稻浙优915。该品种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超高产潜力。稻米品质符合食用稻部标三等,评价指标中除碱消值外,其余指标符合部标一等。全生育期为146.5~156.5 d,比嘉优5号早熟0.3~0.9 d。202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上海、安徽、湖北、苏南等南方粳稻种植区推广应用。根据浙优915品种特性,提出提高有效穗数和增加每穗粒数的关键性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选育 超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气象灾害下江汉平原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龙周 罗海伟 +6 位作者 杨青青 胡玉婷 刘洋旋 刘越 严鹏 穆麒麟 田小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10-14,34,共6页
2020年湖北省中稻前期经历连续晴日高温天气,随之又遭遇了长时间低温寡照天气,探讨这种组合式灾害天气条件下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是评估水稻产业化生产中气象灾害及其风险控制的重要方法。试验选取现行主推品种荃优华占、全两优鄂丰丝苗、... 2020年湖北省中稻前期经历连续晴日高温天气,随之又遭遇了长时间低温寡照天气,探讨这种组合式灾害天气条件下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是评估水稻产业化生产中气象灾害及其风险控制的重要方法。试验选取现行主推品种荃优华占、全两优鄂丰丝苗、Y两优1号、晶两优华占、兆优6377、Y两优900和隆两优华占共7个品种,采用2期播种,分别经历了高温(C1)和低温寡照(C2),测定了其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随播期及其天气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水稻品种在高温和低温寡照条件下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影响,不同品种所受影响程度不同。产量方面,荃优华占和Y两优1号在C1下产量显著低于C2,Y两优900在C1下产量显著高于C2(P<0.05),其余品种在不同播期间无显著差异;品质方面,与C1相比,C2下绝大部分品种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等品质指标显著降低;通过对比相关品种在正常天气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可知,全两优鄂丰丝苗、晶两优华占、兆优6377和隆两优华占对高温和低温寡照均有较好的耐受性;荃优华占、Y两优900对高温、低温寡照均比较敏感。组合式气象灾害依据类型各有其特点,低温寡照灾害的危害有可能超越高温热害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气象灾害 高温 低温寡照 杂交水稻 产量 品质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晚籼稻新组合乐优97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澳运 戴思青 +3 位作者 陈周兵 刘鹏 周红英 吴晓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97-199,205,共4页
乐优97是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409A与恢复系R977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倒杂交晚籼稻新组合,于2022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详细介绍了乐优97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并总结了乐优97... 乐优97是由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自育的三系不育系409A与恢复系R977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倒杂交晚籼稻新组合,于2022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详细介绍了乐优97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并总结了乐优97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制种技术关键要点,以期为该产品的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籼稻 乐优97 优质 选育 栽培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浩晶 周巧钰 +2 位作者 厉伟杉 郑利欣 董国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5-789,共5页
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嘉禾2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中恢7245(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优势,于2017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 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嘉禾2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中恢7245(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优势,于2017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70064),2020—2022年先后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审稻202022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晚稻(桂审稻2022093号)、江西省(赣审稻20210016)的品种审定,2022年通过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1号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禾优724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 嘉禾优7245 选育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浩晶 曹郁青 +3 位作者 郑利欣 厉伟杉 马强 董国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0-784,共5页
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 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2021〕第001号]、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1号]、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丰优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 嘉丰优3号 选育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广8优1090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美林 张家洪 +2 位作者 陈孟权 罗招等 王艳益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选育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水稻品种,满足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的需要。【方法】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及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用水稻不育系广8A与恢复系安恢1090组配,经6年12代定向育种,成功... 【目的】选育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水稻品种,满足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的需要。【方法】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及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用水稻不育系广8A与恢复系安恢1090组配,经6年12代定向育种,成功育成优质高产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广8优1090。202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220017)。【结果】广8优1090在贵州省2020—2021年杂交水稻早熟组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10118.7 kg/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8.21%,2年累计增产点占78.6%;平均生育期158.2 d,较对照晚1.9 d。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82.7 kg/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9.45%,增产点率100.0%。广8优1090的出糙率79.6%,精米率69.9%,整精米率62.5%,粒长6.8 mm,长宽比3.4,垩白粒率25%,垩白度6.7%,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14.4%,碱消值4.5,透明度1级;食味综合评分80.19分,优于对照(80.0分)。【结论】广8优1090高产稳产、耐冷性强、熟期早、食味好,适合在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广8优1090 优质 高产 早熟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