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 System Arrangements of Chinese Land Tenure Marketization
1
作者 YU Peng-yi,ZHANG Wei-dong(Business Schoo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Hubei,430074,PRC)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3年第2期166-172,共7页
As a general rule of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quire rational institution guarantee.Land Tenure.As a main institution factor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closely relates to the reform o... As a general rule of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quire rational institution guarantee.Land Tenure.As a main institution factor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closely relates to the reform of Chinese agriculture.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Economics of Institution and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and combined with the marketiz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Land Tenure of Property Rights,the articl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some choi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which is of both significant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tenure of property rights institution choice rural re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 被引量:7
2
作者 罗生全 李霓 +6 位作者 宋萑 荣晴 李洪修 王萌萌 雷浩 马玉林 曾文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升应着重将培养模式向“思维发展导向”转型、实践场域向“技术嵌入型”重构、制度环境创新向弹性化动态化转变等;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数据智能推动个性化教学的规模化、人机协同重构师生互动的深度、人文关怀守护教育本质的温度;三是应对课程知识形态变化需重塑知识选择标准、重构知识组织方式、规范知识表达过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四是DeepSeek驱动的教师教材使用需基于“思维过程可视化——文化认知与伦理嵌入——生成性交互积累”的三维智能要素,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特色化地运用教材、协同化地反思教材使用等;五是DeepSeek赋能深度学习评价需关注评价指标生成的众智叠加、评价方法的教学融入和评价数据处理中的算力支持,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不断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数字化赋能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能力 课程知识形态 教师教材使用 深度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三教”改革的目标指向和现实进路 被引量:2
3
作者 孔江红 刘襄河 李凌雨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涉农高职院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提供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的重要责任。涉农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素。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 涉农高职院校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提供人力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的重要责任。涉农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素。阐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分析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建设“三教”改革的目标指向,即实施“三模块”课程体系和“四融合”培养模式,提出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三教”改革的现实进路:以教师改革为根本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以教材改革为抓手开发新形态课程教材,以教法改革为突破推进高质量教法改革,用“政产教研用”五维协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来促进涉农高职院校专业群“三教”改革的有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 “三教”改革 高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新型集体林场建设情况及发展路径探析
4
作者 陈峻崎 张国祯 +1 位作者 李磊 武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2-38,共7页
2018年以来,北京市各区陆续通过新型集体林场建设开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模式。在林场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建设存在进度不平衡、经营管护职责落实不彻底、本地农民就业不理想、职工技术水平有待加强、“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 2018年以来,北京市各区陆续通过新型集体林场建设开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新模式。在林场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建设存在进度不平衡、经营管护职责落实不彻底、本地农民就业不理想、职工技术水平有待加强、“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建立以林长制考核为主导的新型集体林场管理机制;建立以属地政府为责任主体的高质量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体系;建立以当地农民就业参保为考核指标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专业化培训协作协同机制;研究探索“两山”转化和集体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等发展路径,以助力首都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集体林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长制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师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变革路径
5
作者 王强 肖舒元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81,共9页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成果不断融入外语教育,外语教师教育困境与机遇并存。职前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与教学需求矛盾、能力培养局限、职业认同受冲击等问题;职后发展面临知识更新、角色转换、评价变革等挑战。为此,本文提出变革路径:职前重... 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成果不断融入外语教育,外语教师教育困境与机遇并存。职前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与教学需求矛盾、能力培养局限、职业认同受冲击等问题;职后发展面临知识更新、角色转换、评价变革等挑战。为此,本文提出变革路径:职前重构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强化职业认同;职后构建学习支持体系、重塑教师角色、适应智能评价,并借助智能技术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衔接,以推动外语教师教育适应时代发展,提升外语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外语教师教育 困境 变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要义、技术突破与关键举措
6
作者 陈幸良 窦亚权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71,共13页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 遵循“战略要义-技术突破-关键举措”逻辑主线,以“林下经济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做什么-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如何做”为分析框架,剖析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诠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森林“四库”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基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和本质要求,明确未来应在林下种质资源保育与新种质创制、林下资源生态高效经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等关键领域,突破林下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濒危珍稀林源药材保育技术、重点种质资源挖掘利用技术、林菌仿野生栽培和抚育技术、林源药材多元生态种植技术、“森林+”全生命周期经营技术、活性成分绿色分离技术、大健康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等重点方向。从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需求出发,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提出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科技创新培育林下经济新质生产力,以制度激励会聚林下经济发展新要素,以产业融合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新动能,以部门协调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新合力,以示范样板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有林区改革 大食物观 森林“四库” 乡村全面振兴 技术突破 关键举措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的可视化分析——基于《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0-2015年刊载文献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超华 闫守轩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0-45,共6页
以美国SSCI数据库中教师教育研究的权威期刊《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0-2015年刊载文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中的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技术,对美国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领域发展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 以美国SSCI数据库中教师教育研究的权威期刊《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0-2015年刊载文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中的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共现技术,对美国21世纪以来教师教育领域发展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题进行分析表明:多元文化教师培养、教师知识基础、教师教育改革、连续性教师职业指导是美国教师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领域。在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各大前沿主题中,教师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一直保持着稳健的演进趋势。以视频分析和量化研究为代表的新型研究方法正成为美国教师教育研究的最新前沿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教师教育研究 多元文化教师培养 教师知识基础 教师教育改革 连续性教师职业指导 视频分析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改革背景下西藏初中数学教师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桑比东周 宋乃庆 陈婷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1,89,共8页
教师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是影响西藏学生数学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以西藏216名初中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化访谈等方法研究了西藏初中数学教师信念、课堂教学实践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西藏初中数学教... 教师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是影响西藏学生数学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以西藏216名初中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化访谈等方法研究了西藏初中数学教师信念、课堂教学实践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西藏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本质持有静态取向的混合信念,对数学教与学持有建构主义信念;第二,教师在课堂中倾向于采用探究取向的混合教学法;第三,教师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呈显著相关,且互相具有显著预测作用.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动态互惠的关系.为深化西藏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聚焦于数学教学实践的专业培训,以引领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发展教师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西藏初中数学教师 教师信念 课堂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历史演进、阶段成就与未来趋向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秀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4,205,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回顾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到2002年,是城乡分立的教育综合改革期;2002年到2012年,是统筹城乡的教育综合改革期;2012年以来,是全局统筹的教育综合改革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回顾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到2002年,是城乡分立的教育综合改革期;2002年到2012年,是统筹城乡的教育综合改革期;2012年以来,是全局统筹的教育综合改革期。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就:为了更好地加强党的领导,建立起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组织体系;建立由教育评价督导引领教育综合改革的路线体系;以各层次教育为主体,构建起全面的教育综合改革的政策体系;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教育综合改革的协同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教育综合改革的保障体系。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综合改革进入到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新阶段,我国的教育综合改革将呈现出更强调改革的政治性、战略性、服务性、民生性和深入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综合改革 农村教育 教育评价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技术”关系视域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教法改革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妙 汪雨梦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14,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教法改革注入了新动能,也带来了颠覆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关系的新问题。从唐·伊德后现象学哲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职业院校教学情境后重塑了“人—技术”具身、解释、它...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教法改革注入了新动能,也带来了颠覆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关系的新问题。从唐·伊德后现象学哲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职业院校教学情境后重塑了“人—技术”具身、解释、它异、背景四种关系的存在结构,极易产生认知离身遮蔽现实世界、诠释模糊干扰知识生成、主客倒置偏移教学主体、资源滞后阻碍技术退隐等负面影响。为抵御这些潜在风险,具身关系下,应把握人机协同与虚实共生的教学方法;解释关系下,应提高技术解读与数字素养的教学能力;它异关系下,应遵守以人为本与匠心培养的教学原则;背景关系下,应强化技术开发与道德物化的教学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技关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 职业教育 “三教”改革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念的设施环境与调控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自松 钟丽华 李荣峰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39-142,共4页
该文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新农科要求开展应用型综合农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导入新农科背景下设施环境与调控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师队伍的培养、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和... 该文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新农科要求开展应用型综合农科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导入新农科背景下设施环境与调控课程的教学改革。从教师队伍的培养、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同时,利用双师双园制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培养的任务,可为培养“学农爱农为农”的应用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设施环境与调控 教学改革 双师双园制 实践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师德评价的价值意蕴、创新机制与完善向路
12
作者 徐士元 刘馨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160,共6页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师德。基于学理分析、政策研究和实践急需,提出通过实施高校师德评价来提升师德的整体水平、教师队伍的贡献率和教育强国的软实力。从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优化高校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师德。基于学理分析、政策研究和实践急需,提出通过实施高校师德评价来提升师德的整体水平、教师队伍的贡献率和教育强国的软实力。从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优化高校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社会道德建设等四个方面,阐释师德评价的价值意蕴;从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指引、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维度、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内容、全覆盖显性持续评价师德等五个方面,阐述师德评价创新机制;提出多主体协同开展、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智治平台、借力舆情社评、运用和管理好评价结果构成的师德评价完善向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高校师德评价 价值意蕴 创新机制 完善向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立之间: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师招聘标准的现状分析、潜在风险与变革路径
13
作者 张金丹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9,共7页
在破“五唯”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以何标准引进教师成为相关利益主体广泛关注的议题。利用NVivo11.0统计工具对全国535所高校招聘标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标准仍对论文、“帽子”、职称、学历、奖项等传统标准具有选择偏好... 在破“五唯”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以何标准引进教师成为相关利益主体广泛关注的议题。利用NVivo11.0统计工具对全国535所高校招聘标准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标准仍对论文、“帽子”、职称、学历、奖项等传统标准具有选择偏好,但也逐渐侧重立德树人、身心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成果、高校发展等新标准。在转型阶段,高校教师招聘呈现“定性+定量、数据+证据”的评价模式,有从“唯”到“维”的价值倾向。在“破”“立”之间,高校教师招聘标准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值得慎思,可能形成一定的执行偏差从而背离改革初心。因此需要在多种矛盾张力中寻求平衡,促进高校自主自为,多方参与协作,并坚定改革信心,扭转工具理性取向,寻觅多元适切的高校教师招聘新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五唯” 高校教师 招聘 现状分析 潜在风险 变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静 徐学 蔺跟荣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3,共5页
高校教师评价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往的研究与实践分析,信息技术从内容、形式、技术等三个方面促进高校教师评价改革。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改革举措和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 高校教师评价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往的研究与实践分析,信息技术从内容、形式、技术等三个方面促进高校教师评价改革。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改革举措和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不断迭代演进,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支持使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校教师发展具有现实可能性。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教师评价改革还存在理念尚不成熟、机制尚不健全、技术自身尚不稳定、主体能力尚不充足等四大难题。基于此,可从创新教师评价理念、建设教师评价平台、开展人员培训、构建协同机制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促进信息技术高效服务于高校教师评价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高校教师 教师评价 教育评价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现实路径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丽颖 张学军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9,86,共7页
数字化时代呼唤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了技术知识的更新迭代,促进了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优化重组和教学资源扩容提质。深化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师、... 数字化时代呼唤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了技术知识的更新迭代,促进了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优化重组和教学资源扩容提质。深化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只有以技术知识开发为主线、顺应改革的现实要求、把握改革的现实状况、优化改革的现实路径,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高职院校 三教改革 技术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师发展的无打扰评价:内涵阐释、价值审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16
作者 闫寒冰 陈怡 余淑珍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教师评价改革是促进教育领域创新变革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国际广受关注的无打扰评价则为教师发展评价提供了崭新的价值导向与实践指导。然而,“何以实现面向教师发展的无打扰评价”这一问题尚未得到解答。为此,该研究通过对... 教师评价改革是促进教育领域创新变革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国际广受关注的无打扰评价则为教师发展评价提供了崭新的价值导向与实践指导。然而,“何以实现面向教师发展的无打扰评价”这一问题尚未得到解答。为此,该研究通过对无打扰评价的理念缘起与价值取向系统梳理,引申出对面向教师发展的无打扰的内涵阐释与价值审视,并基于此构建案例研究框架,对多个面向教师发展测评的典型案例开展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教师发展评价正逐步与无打扰评价理念趋同,呈现出一些创新取向和实践难点,包括:(1)追求技术赋能的无感知数据采集和分析,但评估精准性有待提升;(2)追求真实教学行为的无衰减线上表征,但缺乏实践场景的适用性;(3)追求建立可映射、强关联的客观评价指标,但关联点选取仍具挑战。由此,提炼出面向教师发展的无打扰评价实施的关键流程,包括“统一理念、明确标准、建立映射、制定规范”四大核心要素,以期为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无打扰评价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教学理念融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框架 被引量:3
17
作者 牟向伟 唐瑗彬 徐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62-71,共10页
当前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传统职业教育教学亟需革新,需以科学证据为驱动,围绕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循证教学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分析循证教学的概念与内涵,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与痛点,... 当前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传统职业教育教学亟需革新,需以科学证据为驱动,围绕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循证教学以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分析循证教学的概念与内涵,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与痛点,明晰循证教学理念运用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结合循证实践的5A范式,构建了职业教育“5A-2C循证教学框架”,为职业教育教师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也为职教教师实现证据导向,迭代升级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路径,助推职业教育“金师资”的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循证教学 教学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教学改革: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应为、难为与可为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悦 邓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04,共8页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通用人工智能为教师教育赋予“增量”,能够实现其价值取向从“一个学生”到“每个学生”、培养范式由“相对割裂”向“相称统一...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改革是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通用人工智能为教师教育赋予“增量”,能够实现其价值取向从“一个学生”到“每个学生”、培养范式由“相对割裂”向“相称统一”、教学目标自“知识技能”至“全息素养”、教育手段由“各自游离”变“多向合作”。但技术的高效性与其风险相伴而生,技术获取开源性与师生信任、技术使用广泛性与情感维系、技术发展智能性与基础资源三对矛盾成为教学改革的实然困境。基于此,教师教育应该以自建智能教学资源为物质性支撑、平等互动交流对话为行为性支持、顶层设计总体部署为制度性推动、教学改革自发自觉为精神性引领,积极构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文化,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中国中彰显教育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通用人工智能 教学改革 高质量发展 质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变迁特征、运行困境及演进路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季钢 葛信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221,共9页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既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支点,亦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和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所在。基于“历史—现状—未来”的时间纵轴分析框架,聚焦高校教师评价制度顶层设计与实际操作的期待差距、高校教...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既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支点,亦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和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所在。基于“历史—现状—未来”的时间纵轴分析框架,聚焦高校教师评价制度顶层设计与实际操作的期待差距、高校教师评价制度何为与为何等问题,厘清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时代性、多元性、先进性等变迁特征,正视在评价理念、评价主体、实践运行等方面面临的短期绩效与长期发展矛盾、内部主导评价与外部多元评价矛盾、评价政策时效性与教师专业发展矛盾等运行困境。基于此,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演进路向需要探寻制度发展、制度认同、制度重构的逻辑机理,在顺应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创新评价理念,在发展共治理论的基础上优化评价主体秩序,在激活运行机理的基础上调控分类评价方式,进一步澄明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目标导向和功能定位,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评价制度 高校教师 高校教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内涵与使命:引领教育适应新常态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书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4,共7页
以2020年春季为分水岭,教育领域正在从线下教学常态向混合教学新常态转型,为了探索转型后的教学样态,我国加强了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就是在网络学习空间与实体学习空间共同存在的背景下,为适应教学变革的现实需求,由具... 以2020年春季为分水岭,教育领域正在从线下教学常态向混合教学新常态转型,为了探索转型后的教学样态,我国加强了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网络名师工作室就是在网络学习空间与实体学习空间共同存在的背景下,为适应教学变革的现实需求,由具有独特的空间思维与空间应用专长的教学名师领衔所建立的、率先开展新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通过梳理当前的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窘境,并结合对江苏地区已经建立的网络名师工作室的调研分析,研究提出,网络名师工作室应当率先思考如何顺应混合教学的现实存在,如何形成基于数据的教学决策,如何组织适应个性的教学活动,并将信息化教学变革作为关键任务。工作室不同于一般的基层教学组织,需要更加强调事务的“实”、问题的“真”、过程的“活”,文章还就如何发挥工作室的三大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名师工作室 信息化教学变革 混合教学 基层教学组织 新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