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质量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思路 被引量:2
1
作者 熊丙奇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共9页
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存在“以升学为导向”“以升格为导向”“以资源为导向”等问题。要建成教育强国,应该不断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实现“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行政评价... 当前,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存在“以升学为导向”“以升格为导向”“以资源为导向”等问题。要建成教育强国,应该不断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实现“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行政评价到专业评价”三大转变,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规划纲要 质量导向 评价体系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技术融合支撑建设工程审批的应用
2
作者 马力 李潇 +1 位作者 张弛 杨光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0,167,共5页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测量通常采用RTK与全站仪结合的作业模式,测绘数据生产效率低,成果不直观、利用率低。本文以广州市某项目为例,探索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BIM建模技术对优化审批改革的支撑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通过多角度空...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测量通常采用RTK与全站仪结合的作业模式,测绘数据生产效率低,成果不直观、利用率低。本文以广州市某项目为例,探索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BIM建模技术对优化审批改革的支撑应用。无人机倾斜摄影通过多角度空基观测能够高效率地完成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量,生成高精度正射影像图、实景三维模型;利用BIM构建报建三维模型,通过应用BIM测量仪器实现可视化放线放样;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生成BIM竣工三维模型,与BIM报建三维模型集成融合后进行对比分析,高效地支撑验收审批。试验结果表明,多技术融合的方式能够满足审批改革的要求,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 BIM建模 审批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3
作者 徐建中 陈献忠 张伟国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6,共9页
氨基酸工艺学是生物工程和酿酒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知识点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本文首先分析了氨基酸工艺学课程特点,指出各教学章节中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其次,围绕课程思政教学... 氨基酸工艺学是生物工程和酿酒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知识点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是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本文首先分析了氨基酸工艺学课程特点,指出各教学章节中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其次,围绕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和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改革,介绍了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氨基酸工艺学思政教学的实践过程。通过强调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以及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在课程思政教学手段上,除了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外,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结合经典案例与社会热点驱动课程思政教育。此外,通过从八个维度考核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并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考核学生学业成绩,优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90%以上的学生对氨基酸工艺学思政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认为课程教学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对他们未来职业规划和发展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总之,在氨基酸工艺学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人格塑造一体化推进,可为理工科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工艺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多元化教学方法 多维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业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99-202,共4页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脉络为主线,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评价模型,运用yaahp软件进行问卷生成、统计与分析,得出各层级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贡献度(权重),...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脉络为主线,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评价模型,运用yaahp软件进行问卷生成、统计与分析,得出各层级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贡献度(权重),从而评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结果表明:第二层评级指标对决策目标的贡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清产核资与成员界定、资产量化与股权配置、运营方式与收益分配、发展模式与资源开发、民主管理与财务制度。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层次分析法 运行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校评估的主要表征
5
作者 别敦荣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6,112,共10页
中国高校评估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相伴相生。高校评估有鲜明的国家性,中国高校评估的特色有3个主要表征,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政府主导和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国家战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 中国高校评估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相伴相生。高校评估有鲜明的国家性,中国高校评估的特色有3个主要表征,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政府主导和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国家战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主要表现为:政府不仅制定高校评估政策,而且组织开展多样化评估;第三方组织机构开展高校评估不仅需得到政府允许,而且必须遵守政府相关政策要求;国外机构和国际组织需得到中国政府批准或同意才能参与中国高校评估,发布高校评估排行榜等则得到中国政府开放和包容的政策鼓励。中国高校评估既服务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又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保证高等教育底线质量,助力高校释放发展潜力、持续深化改革和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评估 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评估 教育体制改革 第三方组织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脱嵌”危机与社会生态重塑
6
作者 朱德全 刘璐璐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教育具有天然的社会属性,其评价系统本应嵌入社会生态系统之中,然而,当前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正经历一场“脱嵌”危机。以“脱嵌—再嵌入”为理论线索,揭示评价自系统价值理性脱嵌、社会需求脱嵌、多元共治脱嵌、文化根脉脱嵌的四重困境,... 教育具有天然的社会属性,其评价系统本应嵌入社会生态系统之中,然而,当前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正经历一场“脱嵌”危机。以“脱嵌—再嵌入”为理论线索,揭示评价自系统价值理性脱嵌、社会需求脱嵌、多元共治脱嵌、文化根脉脱嵌的四重困境,并厘清评价改革的价值嵌入逻辑、经济嵌入逻辑、治理嵌入逻辑与文化嵌入逻辑。正因评价自系统的社会嵌入性缺失,存在“分数资本化”侵蚀教育本真价值、技术理性扩张致使人文价值消解、传统评价惯习难以适配现代社会需求、资源配置失衡弱化政策执行效能、多元诉求分化下的协同机制悬置五大核心症结,制约着评价改革的纵深发展。为突破桎梏,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分析框架,借鉴帕森斯的社会系统整合模型,探索“制度—价值—权力—文化”四维协同嵌入路径,通过制度创新、价值校准、权力重构与文化再生,推动教育资源实现供需动态适配,促进教育评价回归育人本真,构建多元诉求的协调秩序,培育社会生态的精神文化,最终重塑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社会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基础教育 社会生态系统 嵌入性理论 社会系统整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八点建议
7
作者 杨德广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2,共10页
我国在高科技领域面临美西方打压,急需发展高科技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可否认,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短板,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反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受挫的原因,开展关于选拔和培养拔... 我国在高科技领域面临美西方打压,急需发展高科技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可否认,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短板,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严重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反思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受挫的原因,开展关于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讨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为此提出如下教育改革建议: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发展超常教育和英才教育,设立尖子班和特色班,缩短中小学学制,创设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组织学科竞赛活动,以及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这些建议旨在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深刻的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专特长学生 教育改革 高考招生制度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工厂设计”课程教改探索:面向未来的创新策略
8
作者 张振山 王桂英 马宇翔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4期126-129,共4页
为深入探讨“油脂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通过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革新、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多元化及国际视野拓展等5个维度提出一系列创新策略,以期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油脂工程人才。
关键词 油脂工厂设计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审批体制改革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来自专利快速预审制度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韩先锋 郑酌基 +1 位作者 朱承亮 肖远飞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发挥专利制度“压舱石”作用切实赋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亟需重点关注。借助专利快速预审制度的准自然试验,首次检验了专利审批体制改革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表明:专利审批体...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发挥专利制度“压舱石”作用切实赋能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亟需重点关注。借助专利快速预审制度的准自然试验,首次检验了专利审批体制改革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表明:专利审批体制改革有效驱动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但对非关键核心技术和策略性创新并无显著影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改革发挥效能的重要路径;在内部研发基础较强企业、外部制度环境较好地区,改革效应更为明显;改革实施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模式呈现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并存局面,但后者以企业间合作模式为主,产学研和政企等跨界合作模式尚不成熟。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专利快速预审制度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的积极作用,也为持续深化我国专利制度改革创新提供了潜在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审批体制改革 专利快速预审 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城中村专项体检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模式
10
作者 曾令婕 易思琼 邓昭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0,共9页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决策部署,面对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与城中村改造统筹规划的双重需求,广州市以往碎片式的基础数据调查与可行性研究等评估工作已难以提供精准、联动、系统的前期评估依据。...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决策部署,面对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与城中村改造统筹规划的双重需求,广州市以往碎片式的基础数据调查与可行性研究等评估工作已难以提供精准、联动、系统的前期评估依据。在此背景下,开展城中村专项体检成为加强城中村改造整体谋划与精细化治理的必要手段。在论述城中村专项体检必要性与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分级分类、多元发展的城中村专项体检评估指标体系,设定统一的评估标准与细则,优化“市—区”两级工作组织机制与专项体检工作流程,并选取广州市海珠区典型城中村进行指标体系应用与评估模式实践,以期为其他城市开展城中村专项体检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专项体检 城市体检 指标体系 评估模式 工作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新旧结构高考数学试题比较分析——以2023年、2024年新高考Ⅰ卷、Ⅱ卷为例
11
作者 江沁 胡典顺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43,共8页
新高考的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深化,高考的育人功能与积极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构建“四层”和“四翼”的评价指标框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比较新旧结构高考数学试题特点.对比发现:在“四层”考查内容上,新结构试题更多涉... 新高考的考试内容改革不断深化,高考的育人功能与积极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基于高考评价体系,构建“四层”和“四翼”的评价指标框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比较新旧结构高考数学试题特点.对比发现:在“四层”考查内容上,新结构试题更多涉及正确价值导向、爱国精神内容;对理性思维和数学探究的考查权重上升;更关注逻辑推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和数学创新能力,且对各关键能力的考查水平有所上升;对几何与代数主题的内容考查权重有所增加.在“四翼”考查要求上,新结构试题增强对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且考查要求的水平略有提高.基于试题分析结论得出以下教学启示:根植基础性,回归课标与教材;注重综合性,整合能力与素养;体现应用性,培养正确数学观;强调创新性,提高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评价体系 新旧结构试题 新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经营主体-村级组织”多维耦合视角下乡村林业协调发展研究
12
作者 黄衍 汪佳伟 戴永务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544,共9页
基于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的监测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空间特征方面,乡村林业... 基于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的监测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莫兰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及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乡村林业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空间特征方面,乡村林业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63.3%的地区表现为较为集聚的发展状态,整体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阶梯式分布格局;在耦合协调特征方面,森林、经营主体和村级组织三个维度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仅15.8%的改革重点县为高度协调,42.1%的改革重点县处于失调状态。据此,建议加强乡村林业在森林、经营主体和政府之间的协调发展,创新乡村林业的区域化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促进乡村林业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乡村林业 “社会-生态”系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政策的发展历程、演进逻辑与未来趋向
13
作者 靳小玲 南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28,共6页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通过合适的政策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政策经历了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是什么”的辨识程度为主的探索阶段(1978-1998年)、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什么独特性”的理解程...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通过合适的政策来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政策经历了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是什么”的辨识程度为主的探索阶段(1978-1998年)、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什么独特性”的理解程度的锚定阶段(1999-2011年)、以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能够发挥更大价值”的信任程度的夯实阶段(2012年至今)。在这一进程中,体现出从“职业技能”到“工匠精神”提升文化认同,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提升身份认同,从“宏观引导”到“具体保障”提升供给认同,从“单一教育思维”到“产教科一体”提升模式认同的演进逻辑。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政策的未来趋向是培育完善的“互联网+AI+”职业教育供需平台、构建全面的大众化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创建坚实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职业教育 社会认同政策 工匠精神 类型教育 具体保障 产教科一体 供需平台 质量评价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基因工程相关试题命制
14
作者 徐宏伟 沈垚 冯国庆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2,共3页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以科研工作者进行甜菜遗传改造研究工作为情境,命制基因工程相关试题。以此题为例,从考查载体、考查要求和考查内容三方面阐述高中生物学原创试题的命制思路。经过学生实测,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都比较适中。
关键词 原创试题 基因工程 情境创设 高考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武举:论宋代士大夫对武将选拔制度的改革
15
作者 任晔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75,207,共15页
宋代士大夫以重塑武举为选拔理想将帅、改造武将群体、更全面深入介入军事议题的重要手段,并以文举进士科为模板,将武举取士定位为“博延方略之士,参阅材技之能”,因此,不仅在考试时加重策论分量、增试兵书大义,确立了首重程文、次及弓... 宋代士大夫以重塑武举为选拔理想将帅、改造武将群体、更全面深入介入军事议题的重要手段,并以文举进士科为模板,将武举取士定位为“博延方略之士,参阅材技之能”,因此,不仅在考试时加重策论分量、增试兵书大义,确立了首重程文、次及弓马的选拔标准,而且仿太学创立武学,以武经七书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儒学的教化熏陶,同时视武举进士为“儒而谈兵者”、武学生为“士之有武勇者”,将其引为同类,为其仕宦迁转提供有力支持。宋代武举确实选拔出了一批对宋政权高度认同的军事行政人才,并在战争岁月守卫疆土、屡建功勋甚至壮烈殉国,在和平年代或担任统兵官维持一方治安,或出任边地亲民官应对各类武装挑战。同时,武举出身者与文官士大夫行政风格相近、兴趣爱好一致,在重大政治议题上也能与文官密切合作。宋代士大夫以重塑武举改造武将群体、参与军事议题的实践,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大夫政治 武将选拔制度改革 武举 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原创试题命制
16
作者 史传燕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59,共4页
以最新的科研成果——循环禁食抗肿瘤为情境,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命制一道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综合性非选择题。在阐述命题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测试结果提出了教学建议,同时对试题的命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 生命活动调节 试题命制 高考评价体系 科研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与弹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德全 李伟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强化制度层面的认知与执行的双向路径,这正好切合于新制度主义理论关于制度研究主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属认知的制度分析、二是属实践的制度变迁。故此,在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依循制度“认知-执行”双向路径对应的“边界-弹性”的双层逻辑框架。认知层上,通过制度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认知要基于边界逻辑,即执行主体要理清制度价值层面的“多元”价值边界、主体层面的“规范”权责边界、技术层面的“有限”技术边界,以塑造对制度的理性认知;实践层上,通过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发现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制度执行要基于弹性逻辑,即在制度执行前秉持弹性理念、执行中开展弹性实践以及执行后进行弹性评价,以促使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充分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新制度主义 制度认知 制度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海峰 韦骅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基于83694份“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有效数据,考察高中生、大学生、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与关心高考改革的社会人士五个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的评价。通过词频分析可知,“公平性”“高竞争”“压力大”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 基于83694份“高考改革问卷调查”有效数据,考察高中生、大学生、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家长与关心高考改革的社会人士五个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的评价。通过词频分析可知,“公平性”“高竞争”“压力大”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最广泛而突出的评价。通过熵值分析发现,各利益相关主体对高考制度评价同中有异,表现出不同利益诉求。通过聚类分析则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了词频分析和熵值分析所获得的各项结论。鉴于此,应明确维护高考公平仍是高考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兼顾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同时对高考改革的政策评价也应予以适当延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评价 新高考改革 高考公平 高考改革问卷调查 利益相关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的历史成就、现实审思与发展愿景 被引量:5
19
作者 曲铁华 高海冰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0,共11页
高考招生制度不仅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而且也是选拔人才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已推行多年,成效显著,逐步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国布局,选拔标准也从分数优先转向倚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渐突破传统分层分批录... 高考招生制度不仅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而且也是选拔人才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新一轮高考改革已推行多年,成效显著,逐步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国布局,选拔标准也从分数优先转向倚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渐突破传统分层分批录取的束缚,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录取机会,改变学校教育的培育模式,从传统的文理分科转向了选科自由的新样态。同时,审视新高考改革的进程,发现政策鼓励与执行过程的偏差、科学选才与考试负担的冲突、个性发展与职业选择的博弈以及普通教育与生涯教育的对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纵然如此,对新高考这种具有全局性的系统改革,必须坚持系统性的思维模式,稳步推进,在目标层面、主体层面、技术层面与治理层面都将找准关键点,阐明关键目标与价值主体,把握教育综合性改革的未来方向与技术路线。未来,新高考改革展现新的发展愿景:锚定发展目标,保障选拔体系的公平性;观照学生的主体需求,尊重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实现数字赋能,凸显高考改革的科技性;实现科学治理,增强“教、考、招”的联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选科 综合评价 公平性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高考改革十年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希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3,共7页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是一场全国范围的立体式、系统性重大教育改革,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高考改革十周年之际,系统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新高考的后续发展与完善及深刻认识中国...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是一场全国范围的立体式、系统性重大教育改革,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新高考改革十周年之际,系统把握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新高考的后续发展与完善及深刻认识中国高考现代化命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轮新高考改革是此前系列高考改革探索的迭代升级与高中新课改的逻辑推进。高中学考科目被纳入高校招生评价,具有与高考科目类似的选拔属性,本质上等同于高考科目。十年新高考改革实践再度表明,高中毕业考试与高校招生选拔考试必须分开举行;不宜过度批判考试科目的统一性、过度强调考试科目的选择性。想要将综合素质纳入统一高考招生评价,需以赋予高校一定招生自主权为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学考 综合素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