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气力集排系统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李海宇 张墨林 +3 位作者 孙曜晨 刘一潼 付作立 黄玉祥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71,共10页
针对气力集排系统进行播种行数调节时,分配装置内流场变化导致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差、种子排出不畅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最大播种行数为20的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阐述了行数可调节气力集排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确定了播种机的... 针对气力集排系统进行播种行数调节时,分配装置内流场变化导致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差、种子排出不畅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最大播种行数为20的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阐述了行数可调节气力集排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确定了播种机的主要工作参数与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的重要结构参数范围,通过分析收缩管段内压力损失,得出了收缩段角度、收缩段高度、回流段长度是影响气种两相流运动的关键参数。进一步基于CFD-DEM耦合仿真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设计研究了收缩段角度、收缩段高度、回流段长度对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与回流室种子滞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收缩段角度为12°,收缩段高度为54 mm,回流段长度为28 mm时,其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6.73%,回流室种子滞留率为4.30%。开展了不同开闭行数组合下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与普通M型分配装置排种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均优于通过封闭导种管实现调节播种行数的普通M型分配装置,与仿真试验相同应用场景下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5.70%,与仿真试验相差1.03个百分点,高速摄影系统观测到供种装置停止2 s后回流室内无明显种子滞留现象,本文提出的行数可调节分配装置可为气力集排式播种机在不影响播种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播种行数快速调节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小麦播种机 气力集排系统 行数可调节 分配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刺加固对LDPE∕PA6针刺海岛革基布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聪杰 符浩 +3 位作者 李佳馨 朵永超 王闻宇 钱晓明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9,共7页
针对低密度聚乙烯/聚酰胺6(LDPE/PA6)制成的针刺定岛型海岛超纤革基布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文章对不同纤维长度与纤维卷曲数的5种纤维参数组合的针刺海岛超纤革基布进行水刺加固,制备针/水刺海岛超纤革基布,研究了水刺工艺对不同纤维长... 针对低密度聚乙烯/聚酰胺6(LDPE/PA6)制成的针刺定岛型海岛超纤革基布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文章对不同纤维长度与纤维卷曲数的5种纤维参数组合的针刺海岛超纤革基布进行水刺加固,制备针/水刺海岛超纤革基布,研究了水刺工艺对不同纤维长度与纤维卷曲数的针刺海岛超纤革基布力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刺加固会提高针刺革基布断裂强力、撕破强力与顶破强力等的力学性能,降低柔软、透气性能;随着纤维长度的减小与纤维卷曲数的增加,会使针/水刺非织造革基布力学性能增大的幅度增强,柔软性、透气性减小的幅度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超纤革基布 LDPE/PA6 纤维长度 纤维卷曲数 针/水刺复合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行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焕欣 翁建峰 +4 位作者 张晓聪 刘昌林 雍洪军 郝转芳 李新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穗行数是玉米产量的重要组成性状,其遗传解析对高产育种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203份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材料,2007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吉林公主岭和海南三亚进行穗行数测定;采用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41 10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穗行数... 穗行数是玉米产量的重要组成性状,其遗传解析对高产育种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203份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材料,2007年在新疆乌鲁木齐、吉林公主岭和海南三亚进行穗行数测定;采用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41 10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穗行数进行关联分析。共鉴定出9个与穗行数显著关联(P<0.0001)的SNP,分别位于染色体框1.02、1.10、7.03、8.02、9.06和10.03。8个SNP位于已定位的数量性状座位(QTL)区间内。在显著SNP位点LD区域内发掘出4个候选基因,分别编码含F-box结构域的生长素受体蛋白、玉米kn1蛋白、AP2结构域蛋白和富亮氨酸重复的跨膜蛋白激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策略发掘穗行数基因位点及候选基因,将为克隆控制玉米产量性状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行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选自交系2个组合6个世代穗行数和行粒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石明亮 江建华 +5 位作者 梁奎 郭媛 薛林 胡加如 黄小兰 洪德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11,共8页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新选玉米自交系间穗行数和行粒数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分析这些自交系间有利等位基因的分布,有助于自交系的持续改良。本研究选用其中3个自交系组配成2个组合的P1、P2、F1、B1、B2、F2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 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新选玉米自交系间穗行数和行粒数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分析这些自交系间有利等位基因的分布,有助于自交系的持续改良。本研究选用其中3个自交系组配成2个组合的P1、P2、F1、B1、B2、F2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穗行数和行粒数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玉米穗行数性状在S1×S3组合中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在S3×S7组合中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行粒数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主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位点显性总效应大于加性总效应。研究结果暗示通过有利等位基因聚合改良这些自交系的穗行数比行粒数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穗行数 行粒数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联合分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数与行距配置对带状条播小麦群体及个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郑亭 樊高琼 +4 位作者 陈溢 李金刚 荣晓椒 李国瑞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5-895,共11页
为探索四川丘陵区机播带状小麦最优行数与行距配置方式及其播种机开沟器间距设计,2010—2012连续两年度,以紧凑型品种川农27和半紧凑型品种绵麦367为材料,在带宽2m和150×104hm-2固定密度下,以传统"双三零"模式(带宽2m,2... 为探索四川丘陵区机播带状小麦最优行数与行距配置方式及其播种机开沟器间距设计,2010—2012连续两年度,以紧凑型品种川农27和半紧凑型品种绵麦367为材料,在带宽2m和150×104hm-2固定密度下,以传统"双三零"模式(带宽2m,20cm等行距5行)为对照,设置每带3行和行距30cm+30cm(F3-1)、每带3行和行距35cm+35cm(F3-2)、每带3行和行距40cm+40cm(F3-3)、每带4行和行距20cm+20cm+20cm(F4-1)、每带4行和行距20cm+30cm+20cm(F4-2)以及每带4行和行距20cm+40cm+20cm(F4-3)等6种配置方式,研究其对田间通风透光和群体及个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行数由5行减少到3或4行,同时增大行距后,孕穗期倒三叶位及基部透光率显著提高,群体内部空气流通加强。通风透光条件的改善显著提升了内行群体及个体质量,但对边行的影响较小,边行优势大幅削减,内行表现为成穗率提高,有效穗增多,孕穗到乳熟期叶面积消减速率减缓,干物质积累量增多,穗粒数、单穗重及产量提高。F3-3和F4-3处理的产量超过对照,是该地区带状机条播小麦行数与行距的最佳配置方式;F3-2和F4-2处理的产量与对照相当,但内行个体质量指标优于对照,也可替代传统"双三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数与行距 带状条播 小麦 群体及个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电晕极结构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子生 崔晋 +2 位作者 高娇娇 张嘉曦 王春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6-1010,共5页
为提高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的分选效率,须寻求最佳的电晕极结构.利用自制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固定针辊距离为d=50mm,进行针辊放电实验.通过调整电晕电压、放电针间距及长短针排列方式,探讨分选电场分布规律,对针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 为提高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的分选效率,须寻求最佳的电晕极结构.利用自制针辊式高压静电分选机,固定针辊距离为d=50mm,进行针辊放电实验.通过调整电晕电压、放电针间距及长短针排列方式,探讨分选电场分布规律,对针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放电效果随针间距减小会出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当针间距为12mm时达到最大值;在最佳针间距下,将针的长度按30mm-15mm-30mm的方式排列,得到了更好的放电效果,转辊表面电荷量在15kV时可提高33%;应用Matlab软件,模拟了不同针间距对放电的影响,为静电分选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分选 针间距 电晕极优化 针辊放电 单排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客机座舱合理排数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俊杰 刘素梅 +1 位作者 孙贺江 肖晓劲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5,共8页
由于计算资源的限制,设计座舱的气流组织采用全舱数值模拟的方法不够科学,确定合理的座舱环境模拟排数是获得气流组织真实信息的基础.为此,用经过验证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单通道座舱合理排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包括空舱及满员两... 由于计算资源的限制,设计座舱的气流组织采用全舱数值模拟的方法不够科学,确定合理的座舱环境模拟排数是获得气流组织真实信息的基础.为此,用经过验证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单通道座舱合理排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包括空舱及满员两种情况;研究的座舱排数分别为1排、3排、5排、7排及9排,模拟工况为热天巡航,数值模型采用RNG k-ε模型.研究发现,对于空舱情况,由于复杂几何及边界条件对舱内气流的影响,至少需要5排座舱才能得到较合理的计算结果,7排及7排以上的座舱排数能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满员情况下,由于人体热羽流对舱内气流流动起主导作用,故3排及以上的座舱排数能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基于已确定的合理座舱排数,对半满员及满员两种情况下舱内的气流组织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满员情况下舱内气流组织呈对称分布不同,半满员情况下,每一排的气流都偏向人员多的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排数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行距、留叶数对烤烟品种KRK26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翔 赵传良 +4 位作者 董建新 张双祥 李浩 朱友军 梁洪波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2,共6页
为探索KRK26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适宜栽培措施,进行了行距、株距、留叶数对KRK26的产质量影响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行距对上中等烟比例、均价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株距对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的影响达到极显著... 为探索KRK26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适宜栽培措施,进行了行距、株距、留叶数对KRK26的产质量影响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行距对上中等烟比例、均价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株距对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对上部叶比例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留叶数对产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在宜昌烟区,津引烤烟品种KRK26栽培的最优适宜组合为A3B2C2,即行距1.2 m、株距0.55 m、留叶数21~23片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KRK26 行距 株距 留叶数 经济性状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行数主效位点qKRN5.04精细定位与遗传效应解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白娜 李永祥 +7 位作者 焦付超 陈林 李春辉 张登峰 宋燕春 王天宇 黎裕 石云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1,共9页
穗行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遗传机制解析和关键基因精细定位对开展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穗行数仅有4行的"四路糯系选"和多穗行自交系"农531"(18~22行)为亲本,构建了高代回交群体和次级定... 穗行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遗传机制解析和关键基因精细定位对开展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穗行数仅有4行的"四路糯系选"和多穗行自交系"农531"(18~22行)为亲本,构建了高代回交群体和次级定位群体(四路糯选系为供体亲本,农531为轮回亲本)。通过对不同类型试验群体的多环境表型鉴定和基因型鉴定,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穗行数主效QTL定位分析,将穗行数主效位点q KRN5.04定位到第5染色体136.3~140.0 Mb的区间之内;遗传效应分析发现,该位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最大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1.76%,效应值为0.80~1.76行。通过次级分离群体重组事件分析可将其进一步定位到~300 kb区间内。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实用的In Del标记,而且为玉米穗行数主效位点q KRN5.04的图位克隆和候选基因挖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行数 QTL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汪秀志 刘崇文 +3 位作者 许谊强 吕艳东 钱永德 郑桂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8-762,共5页
为明确寒地盐碱地区水稻高产栽培行株距和穴苗数配置及高产行株距配置下垦鉴稻5号产量及品质特征,采用裂区设计,于2009年对黑龙江大庆盐碱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垦鉴稻5号进行不同行株距配置、群体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庆盐碱地区采用6... 为明确寒地盐碱地区水稻高产栽培行株距和穴苗数配置及高产行株距配置下垦鉴稻5号产量及品质特征,采用裂区设计,于2009年对黑龙江大庆盐碱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垦鉴稻5号进行不同行株距配置、群体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庆盐碱地区采用6株苗/穴、株距10 cm,行距30 cm的配置可以获得高产(9 896.90 kg/hm2),垦鉴稻5号理论产量较常规配置(4株苗/穴,30.0 cm×13.3 cm)增产31.4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行距与产量均呈负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距是3个因子中对高产影响作用最大的;垦鉴稻5号不同处理随株距增大,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口感和综合评分均以每穴2株苗的处理最好,以每穴6株苗的处理品质最差。综合比较,处理16(6-8株苗/穴,30.0 cm×10.0 cm)产量和品质是最佳群体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行距配置 穴苗数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行粒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怀胜 陈士林 王铁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3,40,共5页
为了对玉米行粒数进行遗传改良,以PH6WC/7873(组合Ⅰ)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玉米行粒数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组合Ⅰ的行粒数... 为了对玉米行粒数进行遗传改良,以PH6WC/7873(组合Ⅰ)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玉米行粒数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组合Ⅰ的行粒数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C-0模型)。组合Ⅱ的行粒数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3模型)。组合Ⅰ3个分离世代的行粒数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13%、74.51%、82.59%。组合Ⅱ3个分离世代的行粒数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50%、73.20%、72.40%;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0%、8.90%、9.10%。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应采用轮回选择和聚合回交的方法积累微效基因,对玉米行粒数进行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行粒数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板模型交/直流电晕放电的紫外特征参量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黎振宇 蒋兴良 +3 位作者 李立浧 胡琴 胡建林 张志劲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77-1684,共8页
紫外(UV)成像仪是检测电气设备电晕放电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是目前在工程应用中仍面临着紫外成像仪检测结果与放电故障类型难以确切对应的问题。为此,通过紫外成像研究了交/直流电压下针-板模型的电晕放电,提取了电晕放电光子数与紫外... 紫外(UV)成像仪是检测电气设备电晕放电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是目前在工程应用中仍面临着紫外成像仪检测结果与放电故障类型难以确切对应的问题。为此,通过紫外成像研究了交/直流电压下针-板模型的电晕放电,提取了电晕放电光子数与紫外图像光斑面积,对比分析了针-板模型在不同交/直流电压下光子数和光斑面积的特性。结果表明:光子数和光斑面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电晕放电强度;随着检测距离的增加,光子数和光斑面积均会衰减,衰减规律满足阿拉德定律;光子数随增益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光斑面积随增益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明显的单调性;交流和负极性直流电压下,随着电压的增加,紫外特征参量呈现幂函数的增长趋势;正极性直流电压下,由于针电极的极性效应,电晕起始电压较高;由于放电初期的中和电离影响,光子数和光斑面积会出现跃升;此后,光子数和光斑面积随着起主导作用的电离形式发生变化而锐减;随后,光子数和光斑面积都随电压的增加而平稳增长,此时2种紫外特征参量与电压也呈现幂函数关系。因此,光子数和光斑面积可互为补充,从多个角度对电晕放电强度进行识别与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针-板模型 紫外 UV 特征参量 光子数 光斑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心跟踪视频棉花行数动态计数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梁习卉子 陈兵旗 +4 位作者 李民赞 魏超杰 杨艳秋 王进 冯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5-182,共8页
为了实现无人植保车在棉田全覆盖视觉导航,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的棉花行动态计数方法,将棉花行数作为植保车直线植保作业行驶到田端后,判断2个直线作业区间隔距离的依据,以适应实际作业环境中不同的棉花种植行距。通过2G-R-B将彩色... 为了实现无人植保车在棉田全覆盖视觉导航,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的棉花行动态计数方法,将棉花行数作为植保车直线植保作业行驶到田端后,判断2个直线作业区间隔距离的依据,以适应实际作业环境中不同的棉花种植行距。通过2G-R-B将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强调了棉花行信息;通过在坐标系中设置固定位置和大小的关注区域,在减小计算量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田端缺苗、棉花行不规则等现象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通过对关注区域内各列灰度累计曲线的波峰筛选,适应3个生长期的棉花行的定位,识别正确率高于85%;通过设置浮动窗口并求其灰度质心为跟踪目标,提高了不同生长期和不同农田环境下的目标识别和跟踪适应性;通过对质心构建目标窗口,并计算前后帧目标窗口在图像坐标系中所在位置的重叠率,将后一帧目标窗口遍历前一帧图像中的目标窗口,关联重叠率>0.1的目标窗口,实现了视频图像中多个棉花行的跟踪。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不同生长期的棉花行有较好的跟踪效果,对田端缺苗、杂草等农田环境有较好的鲁棒性。每帧图像的平均处理时间为150 ms,能够满足实时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棉花 识别 棉田喷药 侧向移动 苗列行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玉米套作对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承建 赵思毅 +6 位作者 王季春 王龙昌 赵勇 廖采琴 魏鑫 郝艳睿 蔡叶茂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2-560,共9页
以单作玉米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马铃薯/玉米套作行数比,研究大田套作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显著降低了玉米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重(SLW)生育前期显著降低,乳熟期与单作差异不显著;... 以单作玉米为对照,设置2︰2和3︰2两种马铃薯/玉米套作行数比,研究大田套作条件下玉米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显著降低了玉米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重(SLW)生育前期显著降低,乳熟期与单作差异不显著;Chla、Chlb、Chla+Chlb套作3︰2行数比整个生育期显著低于单作,套作2︰2行数比生育前期显著低于单作,乳熟期差异不显著。2种行数比叶绿素a/b值拔节期套作低于单作,吐丝期高于单作。与套作2︰2行数比相比,套作3︰2行数比LAI苗期差异不显著,生育后期显著低于套作2︰2行数比;Chla、Chlb、Chla+Chlb生育前期显著高于2︰2行数比,乳熟期差异不显著;叶绿素a/b值吐丝期和乳熟期显著低于套作2︰2行数比,生育前期差异不显著;SLW整个生育期差异不显著。2种行数比玉米套作和单作PAR、Pn、Gs、Tr、WUE均随叶位的降低而降低。套作降低了玉米下位叶的Pn、Gs、Tr,提高了下位叶的Ci,上位叶Pn、Gs、Tr、Ci套作和单作差异不显著。上、下叶位的PAR套作均显著高于单作,上、下叶位的WUE套作与单作差异均不显著。套作3︰2行数比上、下叶位PAR、Gs、Tr均显著低于2︰2行数比;2种行数比上位叶Pn相近,下位叶Pn套作3︰2行数比显著低于2︰2行数比。下位叶Pn的降低套作3︰2行数比受气孔因素限制,套作2︰2行数比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总之,马铃薯/玉米套作改变了玉米的光合特性,并显著降低了玉米的籽粒产量。套作2︰2行数比和套作3︰2行数比土地当量比分别为0.88、1.24,前者无套作优势,在生产中不宜采用,后者具有较强的套作优势,宜在生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玉米套作 单作 行数比 光合特性 产量 土地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穗行数QTL及其互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成璞 白苇 +2 位作者 翟立红 陶勇生 张祖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5-970,共6页
利用与穗行数有关的5个导入系及轮回亲本综3进行GriffingⅣ双列杂交发展分离群体,结合SSR标记和田间表型鉴定,分析玉米穗行数QTL及其相互作用。在导入系×综3所发展的5个F2群体中,仅在一个群体中检测到1个穗行数QTL,所解释的表型变... 利用与穗行数有关的5个导入系及轮回亲本综3进行GriffingⅣ双列杂交发展分离群体,结合SSR标记和田间表型鉴定,分析玉米穗行数QTL及其相互作用。在导入系×综3所发展的5个F2群体中,仅在一个群体中检测到1个穗行数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0.68%。在导入系间杂交所发展的F2群体中检测到9个QTLs,分别位于第13、、8染色体上,所解释的表型变异在4.53%~6.52%之间。另外,检测到2对QTL间互作,10对QTL与未检测到QTL的导入片段间的互作,单个F2群体中各类互作所解释的表型变异显著大于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这些结果表明,基因互作在玉米穗行数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mays L.) 穗行数 数量性状位点 遗传效应 上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翅片椭圆换热管束性能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兰萍 宋亚军 杨志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6-1100,1129,共6页
采用标准k-ε模型,就管排数和翅片间距等因素对矩形翅片椭圆换热管束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管束各排翅片表面平均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并给出j因子和f因子与管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翅片间距主要通过阻力对管束性能产生影响,当翅... 采用标准k-ε模型,就管排数和翅片间距等因素对矩形翅片椭圆换热管束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管束各排翅片表面平均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并给出j因子和f因子与管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翅片间距主要通过阻力对管束性能产生影响,当翅片间距小于2.5 mm时,管束空气侧阻力对风速的敏感性显著增加;可以通过采用高导热系数翅片材料的方法来提升管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换热器 矩形翅片椭圆管束 流动换热性能 管排数 翅片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株行距和栽插本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建军 陈献功 +5 位作者 尹海庆 王付华 王亚 王越涛 夏炎 王生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47,共5页
以中熟中粳郑稻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株行距和栽插本数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株距和栽插本数对郑稻19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株距和栽插本数、穗数、总颖花量和结实率均与产量呈极... 以中熟中粳郑稻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株行距和栽插本数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行、株距和栽插本数对郑稻19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株距和栽插本数、穗数、总颖花量和结实率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颖花量与穗数、结实率,穗粒数与千粒质量间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千粒质量,总颖花量和千粒质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郑稻19号产量的净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总颖花量〉结实率〉千粒质量,对总颖花量的净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宽窄行的产量显著高于等行距,3本栽插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处理A2B3C3组合产量最高为8 899.51 kg/hm2,较其他处理增产4.53%~34.80%;其次是A2B4C3组合,产量为8 513.60 kg/hm2,较其他组合增产5.47%~2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 株距 行距 栽插本数 产量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针接闪器最佳针数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景颖 张展 +1 位作者 王福忠 卜旭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2-83,共2页
为研究目前大量使用的接闪器的针数与最佳引雷效果之间的关系,用一块0·5m2带负电荷的镀铜胶木板来模拟电云,并在其下面放置多针接闪器的模拟试验装置,不断改变多针接闪器的针数,测量其电晕电流及击穿电压。试验结果表明,最大电晕... 为研究目前大量使用的接闪器的针数与最佳引雷效果之间的关系,用一块0·5m2带负电荷的镀铜胶木板来模拟电云,并在其下面放置多针接闪器的模拟试验装置,不断改变多针接闪器的针数,测量其电晕电流及击穿电压。试验结果表明,最大电晕电流和最低击穿电压总是发生在针数约35根时,此时引雷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针接闪器 避雷针 最佳针数 电晕 击穿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结式排桩隔振系统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7
19
作者 陆建飞 张旭 李传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16-1325,共10页
在低频入射波作用下,传统的自由式排桩结构的隔振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排桩隔振结构,即联结式排桩,并建立了数值模型对其隔振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为了建立联结式排桩的隔振计算模型,利用序列Fourier变换及边界元方法,... 在低频入射波作用下,传统的自由式排桩结构的隔振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排桩隔振结构,即联结式排桩,并建立了数值模型对其隔振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为了建立联结式排桩的隔振计算模型,利用序列Fourier变换及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波数域内桩–土耦合的边界元模型。基于上述边界元模型,利用桩顶和梁端的联结条件,波数域内的周期性条件及上部联结梁的传递矩阵,建立了波数域内联结式排桩的计算模型。对排桩波数域内的解进行序列Fourier逆变换,即得空间域内排桩的解。基于所建立的模型,本文研究了在圆形载荷作用下,单排及双排联结式排桩的隔振效果。数值结果表明,联结式排桩的隔振效果要明显优于自由式排桩,因此,联结式排桩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隔振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结式排桩 隔振 波数域边界元方法(WDBEM) 序列Fourier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数对矩形翅片椭圆管束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春雨 李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10期117-122,共6页
本文采用质热比拟技术,对矩形翅片椭圆管翅片表面的局部和平均传质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由翅片表面局部传质系数的测量可以看出,管排数对翅片表面尾部回流旋涡区面积影响较大;第一排管换热系数比稳定值约低20%;Re数较大时,第... 本文采用质热比拟技术,对矩形翅片椭圆管翅片表面的局部和平均传质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由翅片表面局部传质系数的测量可以看出,管排数对翅片表面尾部回流旋涡区面积影响较大;第一排管换热系数比稳定值约低20%;Re数较大时,第二排管Sh数约高于稳定值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 传质系数 管排数 换热器 换热 椭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