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17
1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产教融合:内涵、难点与突破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宏强 岳炫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6-50,共5页
产教融合是首轮“双高计划”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中则转变为指导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应在观念上重视产教融合的思维性和方法性,在组织形态上促进“以点带面、以链成片”的产教... 产教融合是首轮“双高计划”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在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中则转变为指导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应在观念上重视产教融合的思维性和方法性,在组织形态上促进“以点带面、以链成片”的产教融合新格局的形成,在实施模式上促进普适性模式的本土化和再创新。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实施高质量的产教融合中还存在高质量的治理模式、组织实施、绩效目标三个关键难题,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形式和功能、数量和实效的关系。为此,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产教融合,要促进产教融合能力和自主办学权力相统一;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绩评价改革;以组织治理改革发挥联合体、共同体功能;优化政府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中的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轮“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田养邑 马婷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共6页
高等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创新型资源,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彰显出全新生产驱动内力、生产全新要素和生产价值旨趣的新质态。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 高等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创新型资源,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彰显出全新生产驱动内力、生产全新要素和生产价值旨趣的新质态。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历史进程中,高等教育只有立足新主体、新介质、新对象,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知识、技术和产业协同的最大优势,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竭动能。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创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调整学科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在优势;加速人才培养,蓄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资本;创新产教融合格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教育开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学科结构 产教融合 教育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问题审视与发展路径——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姚远 许朝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6,共8页
依托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从合规制性、合规范性、合文化-认知性三方面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产业学院... 依托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产教协同育人,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从合规制性、合规范性、合文化-认知性三方面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存在规制性欠缺、规范性不足、文化—认知性薄弱等问题,需要从加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法律研究和规制、完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运行规范、促进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的共同认知和文化认同等方面开辟实践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新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价值意蕴、分析框架与议题设置 被引量:2
5
作者 宣勇 翁默斯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等教育基于系统集成的创新优势,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致力于实现“更强盛的发展需要—更美好的生活需要—更安全的战略需要”三大价值。高等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等教育基于系统集成的创新优势,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致力于实现“更强盛的发展需要—更美好的生活需要—更安全的战略需要”三大价值。高等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在于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为基本制度的新型生产关系。高等教育要形成并持续强化高科技牵引力、高效能集成力、高质量支撑力,需要围绕基础科学研究、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新兴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自主培养等工作领域,通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布局优化、规模结构调整等方式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实现新质生产力三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基于以上“三大力量—四个领域—五种方式”分析框架,本研究依循“理论建构—现状评估—功能优化—系统变革”思路设置整体性、开放性的具体研究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新型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职一体化:逻辑起点、制度基础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天聪 王悦晓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1,共6页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将中高职一体化仅仅看作是升学手段的误区,忽视了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高职一体化形成以中职为主体、以高职为主体、以中职和...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将中高职一体化仅仅看作是升学手段的误区,忽视了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高职一体化形成以中职为主体、以高职为主体、以中职和高职为双主体的培养模式,在制度层面基本完成中高职一体化的合法性建构。面向未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改革,需要从形式一体化过渡到内涵一体化,在专业、课程、教材、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等教学关键要素方面展开系统创新改革,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办学能力 高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中职衔接背景下省域一体化教研的多维转向与行动路径研究
7
作者 崔陵 于丽娟 刘冰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9-55,共7页
教研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研体系作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分段”走向“一体”,服务场域由“区域”走向“全局”。为纵深推进中高职衔接... 教研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研体系作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分段”走向“一体”,服务场域由“区域”走向“全局”。为纵深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更好满足学生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职业教育教研亟须变革校企壁垒突出、中高职学校“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加强省域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重构,通过多主体缀合、多要素整合、多保障聚合,走出共存样态下中高职教研主体分离、教研组织分设、教研资源分散的现实困境,建立纵横交错、内外协同的一体化教研体系,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省域布局优化聚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教研 行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课程改革的价值走向、现实制约及推进策略
8
作者 林克松 薛悦歌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8-34,共7页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课程改革的原生价值走向课程知识的重构,核心价值指向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外在价值转向创造多场域联结的共生价值。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课程改革的难为之处在于理念层面科教融汇机理不明确,盲目性强;设计层面缺... 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课程改革的原生价值走向课程知识的重构,核心价值指向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外在价值转向创造多场域联结的共生价值。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课程改革的难为之处在于理念层面科教融汇机理不明确,盲目性强;设计层面缺乏科教融汇的有效载体,落实性弱;实施层面改革实施主体能力难匹配,自主性差;评价层面改革评价机制不健全,成效性低。基于此,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课程改革需要重叠共识,构建科教利益共同体;优化配置,促进课程改革系统运转;激励赋能,培育科教共研师资力量;以评促改,擘画课程改革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高职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赋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路径研究
9
作者 水东莉 赵竹 +1 位作者 李文一 王忠楠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应然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基本路径、有效抓手和重要发力点。针对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三全育人”工作存在的“空位”“空白”和“空缺”等问...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应然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的基本路径、有效抓手和重要发力点。针对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三全育人”工作存在的“空位”“空白”和“空缺”等问题,探索出构建基于人才培养的数智化治理综合平台、打造校内外协同育人共同体、拓展育人空间和提升教育主体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路径,以此增强产教融合背景下数字赋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数字技术 产教融合 “三全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及人工智能背景下食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究
10
作者 吴涛 任梦帆 杜欣军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4期103-105,113,共4页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健康中国”“双碳”等强国战略下食品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教师组成结构单一和工程能力不强是当前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食品专业开展创新实践教育的薄弱环节,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食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健康中国”“双碳”等强国战略下食品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教师组成结构单一和工程能力不强是当前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食品专业开展创新实践教育的薄弱环节,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食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和探索,打造高水平、善实践、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高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与运作机理研究
11
作者 卢宏业 王茹春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新时代,党和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明确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进行了政策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职业教育领域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但在高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底层逻辑构建与运作机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 新时代,党和国家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明确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进行了政策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职业教育领域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但在高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底层逻辑构建与运作机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与问题症结。对此,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教融合共同体利益实现的价值化机制,探索高职院校打造以要素资源为交换条件,通过分解识别产业生产服务价值链条,依托价值增值服务与活动,进而深度嵌入行业生产环节领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价值链体系,构建高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各方利益契约化、运行法治化的系统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价值链嵌入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探析
12
作者 牛同训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8-44,共7页
我国高职专业群建设理念经历了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再到“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蜕变,根本驱动源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变革。新发展格局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融... 我国高职专业群建设理念经历了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再到“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的蜕变,根本驱动源于区域产业集群的变革。新发展格局下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有利于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服务产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统一。未来推动高职专业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需要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专业群与产业集群耦合组织;构建产教融合高职教育与培训体系,促进人力资本升值;建立产教科耦合创新联合体,引领知识与技术创新;传承多元融合的优秀文化,推动集群文化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高职专业群 区域产业集群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食品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路径探析
13
作者 韩双 白雪 +2 位作者 崔畅 曲艺 史昭楠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1期79-82,共4页
文章探讨了高职食品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如何系统性地构建并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详细分析食品行业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深度融合机制,不仅阐述了理论框架,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与路径,旨在提... 文章探讨了高职食品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如何系统性地构建并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详细分析食品行业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深度融合机制,不仅阐述了理论框架,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与路径,旨在提升高职食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为食品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职业教育深度服务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高职食品专业 岗课赛证融通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五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14
作者 赵越 李峰 +1 位作者 苏莉 金满文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6-49,共4页
立足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分析构建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意义,指出实践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课堂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大课堂、网络育人平台“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使理论教... 立足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分析构建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意义,指出实践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课堂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大课堂、网络育人平台“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使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课上实践和课下实践相配合,满足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期待,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职院校 思政课 “五位一体” 实践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意蕴、典型特征和发展路径——以“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宜 王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5,34,共7页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对专业教学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性和更强的实操性。以“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为例,新版标准对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高技能...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对专业教学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性和更强的实操性。以“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为例,新版标准对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高技能人才给予了更为统一、系统、规范的指引,并蕴含着系统性、技术性、复合性、累积性、进阶性、创新型六大典型特征。职业院校要做好教学标准的高质量落地,结合区域发展和行业需求,做好中高本一体化衔接,发挥高职本科引领性作用,加强高质量实践性教学,契合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系统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本一体化 高技能 数字化 应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及应用检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䶮 张延昕 屈璐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1,共9页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存在的建设背景分析缺失、应用场景检验不足等问题,基于CIPP-AHP-FCE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科学、系统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体系,以促进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改良导向评价模式(CIPP)、层次...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存在的建设背景分析缺失、应用场景检验不足等问题,基于CIPP-AHP-FCE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科学、系统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绩效评价体系,以促进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改良导向评价模式(CIPP)、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构建了包含环境、投入、运行、产出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专家访谈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选取4所不同建设周期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进行实证检验。应用检验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可操作性;适用于不同产业和不同建设周期的产业学院;能够用于横向互评,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 产业学院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建构路向
17
作者 祝鸿平 崔陵 于丽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4,共7页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旨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长学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内容。作为职教类型的独立教育形态、相互依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需求是浙江省中高职一体...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旨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长学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内容。作为职教类型的独立教育形态、相互依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需求是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从本位、结构及发展方面生成的内在逻辑。课程改革建构路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加强省级统筹,顶层设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引领规范,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支撑体系;强化标准先行,研制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多元创新举措,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运行保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一体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及其实现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霁桐 刘海滨 彭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5,共4页
高等教育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高等教育通过推动前沿技术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当前,高校要驱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培育先导能力;加强人才链、创... 高等教育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高等教育通过推动前沿技术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当前,高校要驱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培育先导能力;加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四链融合”,构建生产力跃迁的新智人才支撑体系,通过数字化深度赋能高等教育,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前沿技术 产学研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逻辑、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7
19
作者 祝鸿平 徐旦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39,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结果,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现代产业学院通过培育新型...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结果,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职现代产业学院通过培育新型劳动者、打造新型劳动资料、拓展新型劳动对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但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校企组织目标存在差异、学校技术创新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现代产业学院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现实困境。为促进高职现代产业学院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应积极打造育人共同体、产学研共同体、协同治理共同体,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发展动能,指引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产业学院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职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冲 李向群 马巍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62-266,270,共6页
我国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建设规模小,能力弱,培养模式不灵活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道路,涉农专业课程是培养关键环节,针对现状,高职院校需建立成熟的、科学... 我国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建设规模小,能力弱,培养模式不灵活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道路,涉农专业课程是培养关键环节,针对现状,高职院校需建立成熟的、科学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从而为完善职业农民培养体系,培养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研究从“探知”向“务实”拓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高职教育 学科融合 乡村振兴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