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挑战、适应与融合: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章开沅先生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才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102,共8页
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挑战、适应与融合的过程。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不仅个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从理论与方法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章氏... 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个挑战、适应与融合的过程。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不仅个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从理论与方法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章氏将中国基督宗教史置于跨文化对话的宏阔视域,以现代化理念解读宗教传播的神学内核与价值取向,理性还原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根植的艰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开沅 基督宗教 中国基督宗教史 中国教会大学史 基督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活动的历史作用及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晚欣 王聪 高嫡 《体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0,共4页
中国教会大学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十分重视学校的体育发展,成为同时期其他学校模仿学习的典范。尽管中国教会大学只在大陆存在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精神、发展中国女子体育运动、加强体育交流等方面做出了... 中国教会大学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十分重视学校的体育发展,成为同时期其他学校模仿学习的典范。尽管中国教会大学只在大陆存在半个多世纪,但是其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精神、发展中国女子体育运动、加强体育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国旧思想的转变,推动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当今的大学体育要以史为鉴,从教会大学中汲取经验,把中国的未来与体育锻炼联系起来,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向往变为锻炼身体的动力;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作用,提高执行力;重视学生的身体状况,把卫生教育与体育结合起来;大力开发体育的德育功能,注重体育的陶冶情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教会大学 大学体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边疆服务研究的构想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天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39,共7页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从1939年开始,到1955年结束,历经战争与国家政制转型,是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最能同时反映教会趋重社会福音、追求本色化并将其发展重心从沿海及内地城市向西部边疆转移这三方面变化的重要事件。...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从1939年开始,到1955年结束,历经战争与国家政制转型,是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上最能同时反映教会趋重社会福音、追求本色化并将其发展重心从沿海及内地城市向西部边疆转移这三方面变化的重要事件。本文在对既有研究展开学术综述、评价其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在华传教史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 边疆服务运动 救赎与自救 研究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会大学与中国近代乡村社会——以福建协和大学乡村建设运动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在全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94,共8页
本文通过对福建协和大学的乡村建设意识理路的转变、组织机构的沿革以及诸多实验个案的考察,来探讨教会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与近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关系,并在分析其乡村建设运动特色和评价其绩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的民国... 本文通过对福建协和大学的乡村建设意识理路的转变、组织机构的沿革以及诸多实验个案的考察,来探讨教会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与近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关系,并在分析其乡村建设运动特色和评价其绩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的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定论进行了初步省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大学 乡村社会 中国近代 乡村建设运动 福建协和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特点 被引量:6
5
作者 胡艳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8,共7页
民国时期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通过教育(师范)科、教育(师范)学院从事教师教育;二、师范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办学目标各有侧重;三、主辅修制和志愿师范生制度扩大了师范生的来源,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四、教育系... 民国时期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通过教育(师范)科、教育(师范)学院从事教师教育;二、师范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办学目标各有侧重;三、主辅修制和志愿师范生制度扩大了师范生的来源,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四、教育系丰富的课程设置强化了学生教育专业知识的训练,也为教育系(学院)实现多重的办学功能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史 教育系 教育学院 师范学院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与问题:明清之际传教士来华史研究相关论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纪建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25,共8页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界的相关研究也已蔚为大观,如何对其做更深入的研究,需要从问题和方法两个角度对其做总结和分析。在具体的方法论上需要既注重思想史和社会史相结合、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两...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界的相关研究也已蔚为大观,如何对其做更深入的研究,需要从问题和方法两个角度对其做总结和分析。在具体的方法论上需要既注重思想史和社会史相结合、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两美兼具,也需要处理好外史与内史的辩证关系问题,由“外史”的深入,进而助推“内史”的方法论转换,也意味着此领域的研究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性。在器物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层层的影响与递嬗变化中,这段历史具有思想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流 内史 外史 器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网球运动开端考据 被引量:1
7
作者 庹权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0,共5页
通过"以图证史"的历史研究方法,在稀少珍贵的晚清和民国早期历史图片中考据广州网球运动开端文字材料的真伪,力图还原和印证这段历史。研究表明,广州不晚于1904年就已经由欧美殖民者在沙面租界建成了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网球... 通过"以图证史"的历史研究方法,在稀少珍贵的晚清和民国早期历史图片中考据广州网球运动开端文字材料的真伪,力图还原和印证这段历史。研究表明,广州不晚于1904年就已经由欧美殖民者在沙面租界建成了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网球场;岭南学堂在广州网球运动本土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当时国民政府的推动以及广州市民体育会的成立,广州网球运动才得以在民间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网球运动 岭南学堂 晚清时期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大学时期谭卓垣史料挖掘与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锦怀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25,79,共8页
以最新挖掘的中外档案资料为基础,对谭卓垣在岭南学校(岭南大学)的求学与工作经历重新加以考察与辨析。文章指出,1912-1918年,他在岭南学校高等小学与中学就读6年。1918-1922年,他在升格后的岭南大学就读4年,获文学士学位。大约从1919年... 以最新挖掘的中外档案资料为基础,对谭卓垣在岭南学校(岭南大学)的求学与工作经历重新加以考察与辨析。文章指出,1912-1918年,他在岭南学校高等小学与中学就读6年。1918-1922年,他在升格后的岭南大学就读4年,获文学士学位。大约从1919年9月起至1922年2月,他在岭南大学图书馆勤工俭学,接受特嘉女士的指导。1922年春季起,他尚未毕业就成为岭南大学图书馆的正式员工,历任副馆长、馆长,直到1937年夏离开。在此期间,他两度休假,一次赴海格学院执教1年(1924-1925学年),一次赴美留学3年(1930-1933学年)。他全身心投入到岭南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中,在馆藏建设与参考服务两个方面用力尤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卓垣 岭南大学 图书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交融 取精用宏--中国教会大学办学经验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120,共9页
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西方科学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均发挥了重要影响。在教会大学史研究中,目前亟须打破近现代史与当代史的界限,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的高度,认真总结教会大学历... 教会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西方科学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均发挥了重要影响。在教会大学史研究中,目前亟须打破近现代史与当代史的界限,从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的高度,认真总结教会大学历史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切实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教会大学办学经验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注重有特色、高质量办学;二是注重国际化和中西融合;三是注重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四是注重制度建设和营造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会大学 教育现代化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的创刊及其科技史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谭秀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5-370,共6页
目的揭示《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医学传播内容及其科技史价值,为勾勒抗战大后方高校科学教育和科技发展脉络提供新线索。方法在调阅1941—1943年《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医学内容分析与科学史研究方... 目的揭示《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医学传播内容及其科技史价值,为勾勒抗战大后方高校科学教育和科技发展脉络提供新线索。方法在调阅1941—1943年《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医学内容分析与科学史研究方法。结果该刊忠实地记载了湘雅医学院概况;反映了湘雅医学院医学学术活动情况;自觉担负抗日救亡的社会责任,重视战时医学内容传播;刊载了在战时艰苦条件下取得的一批医学学术最新成果。结论该刊为战时中国高等科学教育史和科学技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发日本帝国主义常德细菌战的研究成果,并为偏僻的贵州传统科学文化注入西方现代医学的新元素,是研究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艰苦条件下长途西迁,流离失所,不懈探索,以所学报国救国的一块珍贵"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湘雅医学院院刊》 科技史价值 中国科技期刊史 医学传播 医学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贝德士到章开沅: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薪火相传
11
作者 刘家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3,共13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章开沅先生因偶然因素开启了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并由此发现了耶鲁所藏他的业师、金陵大学历史系创办者贝德士的文献。“贝德士文献”内容极为丰富,彰显了贝德士献身教育、追求学术、寻求正义、无私奉献的一生。晚...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章开沅先生因偶然因素开启了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并由此发现了耶鲁所藏他的业师、金陵大学历史系创办者贝德士的文献。“贝德士文献”内容极为丰富,彰显了贝德士献身教育、追求学术、寻求正义、无私奉献的一生。晚年的章先生以研究“贝德士文献”为志业,先后出版了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教会大学史、中国基督教史等领域的论著,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和社会的巨大反响,成就了章先生学术生涯的又一高峰。章先生继承了贝德士未竟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强调传教士研究对“走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并以“呼唤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建”响应贝德士“给全球以和平,给人类以慈悲”的呐喊,实践了“史学的参与”。从贝德士到章开沅,从学术追求到人生理想,两代学人学脉绵延、薪火相传,他们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学术精神,值得后人传承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开沅 贝德士 中国基督教史 教会大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督教通史编撰述评
12
作者 陈建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9,共7页
近年来 ,编撰中国基督教通史的问题已经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截至现在虽然已经出版了许多通史性著作 ,但却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1.教内作者为主 ,护教色彩较浓厚 ,缺乏有力度的教外著作 ;2 .主要论述外国教会在中国的传教史 ,对中国本... 近年来 ,编撰中国基督教通史的问题已经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截至现在虽然已经出版了许多通史性著作 ,但却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1.教内作者为主 ,护教色彩较浓厚 ,缺乏有力度的教外著作 ;2 .主要论述外国教会在中国的传教史 ,对中国本土教会情况研究不够 ;3.规模不大 ,体系不完备。上述问题都是今后新编中国基督教通史必然要跨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基督教 通史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访穆毅先生和刘松慧女士
13
作者 孙晓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0-291,共2页
2012年10月18日,校史资料组前采访我院老领导穆毅先生及其夫人刘松慧女士。她回忆了他们作为历史亲历者,见证的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中南音专和湖北艺术学院的一些重要史事,并重点回忆了中南音专成立前后的过程。
关键词 穆毅 刘松慧 中原大学文艺学院 中南文艺学院 中南音专 湖北艺术学院 历史亲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服务: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的本土化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潇 孙秀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55,共5页
适应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基督教大学开始了本土化的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是其重要方面之一。以医疗卫生、农业推广、社会教育为载体,基督教大学的本土化进程不断推进。虽然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基督教大学不可避免地存在困惑与矛盾,但... 适应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基督教大学开始了本土化的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是其重要方面之一。以医疗卫生、农业推广、社会教育为载体,基督教大学的本土化进程不断推进。虽然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基督教大学不可避免地存在困惑与矛盾,但它毕竟借此与中国社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为其他大学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服务 近代中国 基督教大学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考建制70年:论高考志愿政策的变迁、困境与反思 被引量:10
15
作者 苑津山 张傲冲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高考上连高等教育,下引基础教育,其中的高考志愿起到了“适配器”的作用。1952年高考建立,距今已整整70年。70年来,高考志愿政策不断向上向好,发生了志愿填报时段、志愿录取梯度两个维度的系列变迁。“新高考”推行至今,在“考后知分填... 高考上连高等教育,下引基础教育,其中的高考志愿起到了“适配器”的作用。1952年高考建立,距今已整整70年。70年来,高考志愿政策不断向上向好,发生了志愿填报时段、志愿录取梯度两个维度的系列变迁。“新高考”推行至今,在“考后知分填报志愿”配合“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或“院校+专业组志愿”两大高考志愿政策下,高考志愿政策指向的核心——考生,特别是弱势考生面临着诸多困境:信息扩充与认知通道缺少、程序复杂与家庭支持缺失、志愿繁多与生涯规划缺位。缘此,一方面应从70年高考志愿政策变迁中,进一步明晰和反思其价值取向,推动高考志愿政策系统化改革;另一方面更应聚焦考生,加大对其公共服务的供给、健全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以此来帮助考生突围困境,维护高考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70年 高考志愿 “唯分数” 高校招录 考生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中国博士生“教育基础理论”领域论文的历史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蔚之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7,共13页
20世纪上半叶大约有50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取得博士学位。探讨1930—1950年由该校中国学生所完成的教育基础理论领域之七篇论文,其中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国学生所撰论文数量比起1920年代大幅减少,且处于渐由桑代克行... 20世纪上半叶大约有50名中国学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取得博士学位。探讨1930—1950年由该校中国学生所完成的教育基础理论领域之七篇论文,其中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国学生所撰论文数量比起1920年代大幅减少,且处于渐由桑代克行为主义心理学,转变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研究典范的过渡阶段;在教育哲学方面,该校中国学生直至1950年左右才有人开始以美国教育哲学为论文主题,时间极为晚近,且深受以克伯屈(W.Kilpatrick)为首的社会重建学派的进步主义教育哲学之影响;至于比较教育论文出现于1930年代早期,是该校中国学生论文由1920年代乐观启蒙一转而为激进救亡的分水岭。整体而言,中国学生的指导教授都是该校甚或全美教育学各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而此一时期影响中国学生最深刻的应属同时在比较教育以及教育哲学两领域指导中国学生的社会重建派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教育学史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蒙应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2019年10月12—13日,“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既是对1989年召开于华中师范大学的首届“中国教会大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的纪念,也是对三十年来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的总结,更对中国教... 2019年10月12—13日,“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三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既是对1989年召开于华中师范大学的首届“中国教会大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的纪念,也是对三十年来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的总结,更对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提出“再出发”的展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次会议希冀为中国教会大学史以及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拓展出更加宽阔的视野与范围,建构中国理论话语体系,并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有所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会大学史 教育现代化 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