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叙事教学模式构建
1
作者 张仁竞 王静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89,共7页
在数字化与多媒体融合的浪潮中,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正经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数字化时代以其媒介的多样性与多元化特征,为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叙事教学因其多场景特征而受到青睐。构建一种基于概念整合... 在数字化与多媒体融合的浪潮中,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正经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数字化时代以其媒介的多样性与多元化特征,为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叙事教学因其多场景特征而受到青睐。构建一种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叙事教学模式,并以“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为例,通过文献回顾和文本分析,从叙事线索、情感体验、认知能力等三个维度展示了概念整合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关键作用。不仅为叙事教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必要的补充与深化,也为实际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叙事教学模式 中国现代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料学建构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2
作者 吴秀明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当代文学史料学建构在“史料学转向”背景下,又得到国家学术制度的鼓励,在当下有必要引起重视。它涉及史料与材料、资料、文献概念的关系,需要辨析,已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如果立足现有研究现状,借鉴现代文学和哲学、史学等其他学科史... 当代文学史料学建构在“史料学转向”背景下,又得到国家学术制度的鼓励,在当下有必要引起重视。它涉及史料与材料、资料、文献概念的关系,需要辨析,已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如果立足现有研究现状,借鉴现代文学和哲学、史学等其他学科史料学的学术经验,进行体系建构也是可能与可行的,当然亟需建设与之相适的有关“三元一体”的层级理论。当代文学史料学问题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它的“如何建构”,需要辩证地处理好史料与文学史、碎片与整体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史料学 文学史 “史料学转向” 语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文明史”视域下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3
作者 肖瑞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228,共8页
“重写文明史”的倡议已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响应。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置于“重写文明史”的视域下加以观照,可以引发一些新的思考:要在中国文学史编纂上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就必须在域内、域外两个空间内同时奋力拓展。域内,... “重写文明史”的倡议已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响应。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置于“重写文明史”的视域下加以观照,可以引发一些新的思考:要在中国文学史编纂上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就必须在域内、域外两个空间内同时奋力拓展。域内,将各少数民族非汉语写作的古代文学作品列为研究与书写对象,以体现当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所拥有的文学史的完整性与丰富性;域外,则将衍生与演进于东亚各国的汉文学作品列为研究与书写对象,以扩大中国文学史的延伸度与覆盖面,揭示以汉语写作为主要形式的中国文学的影响力与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折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 文明史 文学史 域外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形态及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建构
4
作者 单小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 文论话语形态即受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力量、权力关系规约的关于文艺基本问题讲述、传递、接受行为的整体样态,是一种特殊“场语”的不断生成和涌现。1978年以来的40多年间,当代中国文论界涌现出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展现了当代中国文论发展的基本面貌、实绩和特点。但这些话语形态基本是以书写一印刷文艺现象为研究对象的。1990年代以来,中国新媒介文艺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新媒介前卫艺术、超文本文艺、网络文艺、自媒体文艺短视频、人工智能文艺等方面具体展现出了发展实绩。对这种新兴文艺现象,当代中国各种代表性文论话语形态难以给出充分解释。面向现实和未来,当代中国文论需要发展建设以新媒介文艺现象为研究旨归的新媒介文论话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话语形态 新媒介文论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书写—印刷话语网络到数字话语网络——当代中国文论的话语构型机制
5
作者 单小曦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7,F0003,共12页
“话语网络”对应的是文论话语生成的“构型”机制和生产逻辑。借鉴福柯的“知识型”和基特勒的“话语网络”研究,可以将文论话语网络视为一个时代参与文论话语意义生产的媒介系统或网络整体性运作机制。1978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论领域,... “话语网络”对应的是文论话语生成的“构型”机制和生产逻辑。借鉴福柯的“知识型”和基特勒的“话语网络”研究,可以将文论话语网络视为一个时代参与文论话语意义生产的媒介系统或网络整体性运作机制。1978年以来的当代中国文论领域,主要存在着书写—印刷话语网络和数字话语网络两大话语网络。当代中国文论的十多种代表性文论话语都以书写—印刷话语网络为构型“主导”,形成了客观物质实体性文本、条块分割的文艺与文论话语交流方式,现代性和建设性后现代性文论话语范式得以构建。新媒介文论话语以数字话语网络为“主导”,生产出了非实体性的数字文本、网络交互界面、灵活和互动性更强的数字化传播平台,而这一切正在推动中国新媒介文论走向数字现代性的文论话语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书写—印刷话语网络 数字话语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界“工诃今人”现象观察
6
作者 刘文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
民国学界富于批评精神,这一点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界也表现明显。他们既工诃古人,更工诃今人。他们批评“喜谤前辈”的“今之少年”,批评以西方文艺之眼光与见解检讨国学,批评“衡文及乎异域”的时代现象,批评今之称赞《文心... 民国学界富于批评精神,这一点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界也表现明显。他们既工诃古人,更工诃今人。他们批评“喜谤前辈”的“今之少年”,批评以西方文艺之眼光与见解检讨国学,批评“衡文及乎异域”的时代现象,批评今之称赞《文心雕龙》的人为庸人,批评今人不能深知韩愈的真精神,批评反传统的“覆古派”。总之,他们既在整体上对现代以来中国古典文论的研究进行批评,又对王国维、章太炎、范文澜、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陈延杰等具体的古典文论研究者和他们的著作进行批评。无论其批评是对是错,与此前批评界大多温柔敦厚的态度相比,都批评得一针见血,坦率认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学界 中国古典文论研究 工诃今人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视阈下当代云南汉语新诗的诗语构建
7
作者 李政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在文学地理学视阈中,地理不再只是诗歌的抒情背景。在云南诗人的诗语构建中,地理逐步拥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虽说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中,文学语言已走入世俗化和个人化的旋涡当中,使得文学难以塑造有效的地理群域特征,但云南... 在文学地理学视阈中,地理不再只是诗歌的抒情背景。在云南诗人的诗语构建中,地理逐步拥有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虽说在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中,文学语言已走入世俗化和个人化的旋涡当中,使得文学难以塑造有效的地理群域特征,但云南诗人正在用原生态的自然语言、多声部的抒情语调、立体的语言地貌,抵抗这一现象。以自然拟态和地方语调表现出当下诗人对于“人-地”关系的思考,并搭建诗性地理和精神原乡的同构关系,以此抵抗由于缺少自然灵性与原始精神而导致的现代性焦虑;不断探索并触发异质化诗歌的文本机制,逐渐树立起西南诗歌高原的别样群像。跨过地理风景的表征,以诗人的语言地貌,可以勾勒出云南诗歌地理堪舆图,展现一个在场的、生动的文学地理学的活态样本,为困囿于地方书写的现象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汉语新诗 文学地理学 地理诗学 云南汉语新诗 语言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霖先生治学之复旦气派
8
作者 饶龙隼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9,共11页
黄霖先生在复旦大学教书育人,始终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主业。他以三方面研究实绩和两层面学术贡献,以及他沉实稳健、逐步推进的操作程序,接续创通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复旦学脉,拓展深化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治路径,考原建构了中国文学批... 黄霖先生在复旦大学教书育人,始终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主业。他以三方面研究实绩和两层面学术贡献,以及他沉实稳健、逐步推进的操作程序,接续创通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复旦学脉,拓展深化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治路径,考原建构了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创造更新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当代价值。这过程步履坚实,取得出色的成果,既彰显了个人魅力,又表现出复旦气派。他经受了“文革”干扰,经历了“失语症”困扰,也曾遭遇过“全球化”的夹裹,还正接受中华文化复兴的挑战;但他都能沉着应对,始终抱持文化自信。此种复旦气派与文化自信,实为黄霖治学之一体两面。其治学之心法精髓,可简明概括为四点:践行勤快敢闯、发挥领军作用、坚守民族立场、直面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霖 治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学脉 复旦气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的鲁迅论说
9
作者 王明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 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书写呈现出“核心-非核心-准核心”的变化轨迹,对鲁迅杂文的论说与阐释,也迥异于中国学者著述的文学史。这种差异的形成与韩国鲁迅接受史、韩国文学批评场域存在密切关系。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学者洪昔杓另辟蹊径,将鲁迅对韩国诗人李陆史的影响纳入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范畴,这意味着在全球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互动的学术视域下,鲁迅研究经历了更加多元的跨国比较研究范式转型。本文通过考察韩国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著述中的鲁迅论说,试图呈现其中脉络与存在问题,剖析地缘政治、学术传统与文化认同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以期为鲁迅文学的世界性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论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向死而生之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顺庆 王熙靓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205,共12页
古代文论在当代学术语境与文化环境中的失效问题由来已久,“古代文论在当代已死”的论断甚至成为学界心照不宣的某种共识。20世纪90年代,学界提出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命题并未能挽救古代文论,反而进一步将其扫入了“故纸堆”... 古代文论在当代学术语境与文化环境中的失效问题由来已久,“古代文论在当代已死”的论断甚至成为学界心照不宣的某种共识。20世纪90年代,学界提出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命题并未能挽救古代文论,反而进一步将其扫入了“故纸堆”。学科化、体系化、科学化的“转换阐释”路径正是导致自主自为的古代文论逐渐丧失生命力的症结所在。因而,需在对此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古代文论在当代的阐释路径,从古代文论古今通变之“通”——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有效性、古代文论古今通变之“变”——西方文论的中国化、重审古代文论的现代性意义——走向世界的中国古代文论三方面出发,重新焕发古代文论在当代的生命力,探寻古代文论向死而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当代阐释 方法与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中国文集日本写本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卞东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 域外汉籍中存在着大量中国典籍的汉文写本。这些写本或为中国失传的文献,或与传世之本多有差异。域外汉文写本可以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其中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在日本公立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公私文库、寺院以及个人手中皆有收藏。自江户时代开始,学者就已经注意到这批文献的价值,《佚存丛书》《古逸丛书》《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景印旧钞本》等丛书中皆有收录。晚近以来,学术界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也进行了整理与研究,但仍有大量文献未进入研究视野。应尽快展开对中国文集日本写本全面的调查、编目与叙录,并从“东亚汉文写本学”与书籍史的角度对其进行整体研究,同时深入对五山时代中国文集汉文“抄物”写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集 日本写本 东亚汉文写本学 书籍史 抄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美学范式与谱系
12
作者 李松 陈国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0,159,160,共16页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思想多元,成就斐然。其书写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夏志清的新批评美学、许芥昱的政治美学以及王德威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不同时期美学范式的变迁反映了中美关系变迁、西方文学理论思潮冲击以及汉学史的内在流变等诸多因素。内外因素交织的历史语境生成了文学性历史与历史性文学的辩证以及解构主义思路。通过考察三位华裔学者不同的美学范式与交叉谱系,可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整体脉络,为国内文学史研究提供互鉴与交流的跨文化阐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 《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 美学范式 文学史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抉择与时代精神的美学表达——习近平美学思想当代意义的初步思考
13
作者 王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3,共6页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习近平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不断引起国际马克思研究领域的高度关切和理论回应。习近平的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主要可以从历史风云中的理论发展和美学观念、现实与传统接续中的精神凝聚和主...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习近平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不断引起国际马克思研究领域的高度关切和理论回应。习近平的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主要可以从历史风云中的理论发展和美学观念、现实与传统接续中的精神凝聚和主体观照、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学维度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这一思想深刻体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和美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是对文化研究、文艺批评和美学研究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我们应该结合当代审美实践和文化变迁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美学思想 先锋派文艺 当代美育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中国话语建构
14
作者 唐剑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中国话语是中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阐释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中国话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思政建设的实际要求,并且有完整的层次设计和路径安排。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 中国话语是中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阐释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中国话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思政建设的实际要求,并且有完整的层次设计和路径安排。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中国话语的内在关联解决的不仅是为什么需要中国话语的问题,还有如何用中国话语在历史教育中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实践当中需要用中国话语对历史教育进行重塑,为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叙事建立连续性,进而提炼出完整的中国叙事,将其体系化并纳入中国话语,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和解放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话语 叙事 中国式现代化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世界文学史: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
15
作者 王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1,204,共8页
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同时也是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重写世界文明史的计划不无关系。作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歌德无疑有着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他率先在西方语境下对世界文学进行了概念化,但他本人依然未能摆... 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同时也是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重写世界文明史的计划不无关系。作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歌德无疑有着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他率先在西方语境下对世界文学进行了概念化,但他本人依然未能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长期以来,在国际学界的世界文学史编写领域,一直是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后来的西方中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世界文学版图的绘制往往聚焦于少数几个欧洲大国的文学,很少涉及其他国家。即使在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领域,西方中心主义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反西方中心主义的尝试从未停止过,这也体现于世界文学史的书写和世界文学选集的编选。西方的比较文学学者杜威·佛克马由于受过汉学的训练,对中国文学情有独钟,他试图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建构一种新的世界主义。即使在讨论文学经典的形成和重构方面,他依然不忘中国的文学经典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提出构建中国的自主文学理论话语体系,首先就要批判长期占据国际学界的西方中心主义。而我们在中国的语境下讨论世界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文学史的书写和世界文学选集编选中的这一既定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世界文学 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文学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学学术史视域下百年藏文传记文学汉译述论
16
作者 增宝当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7,共7页
藏文传记文学因其文学和历史的双重特性与宝贵的文化价值,成为近百年汉藏文学翻译领域内一个重要的选材方向,备受译者青睐,产生众多翻译著作。文章试图在藏学学术史视域下梳理百年藏文传记文学汉译的发展脉络与主要译本,以此全面呈现该... 藏文传记文学因其文学和历史的双重特性与宝贵的文化价值,成为近百年汉藏文学翻译领域内一个重要的选材方向,备受译者青睐,产生众多翻译著作。文章试图在藏学学术史视域下梳理百年藏文传记文学汉译的发展脉络与主要译本,以此全面呈现该领域的翻译成就。同时,也探讨译著产生的社会语境、文本特征和各种翻译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为汉藏翻译史提供一定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文传记文学 汉藏文学翻译 藏学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年史体例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 被引量:8
17
作者 甘浩 张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71,共7页
传统中国当代文学史,往往以某种史观为主导,选择和汰除历史对象,建构出清晰流畅的文学史叙事。但是,这种当代文学史的客观、真实、可信品质日益受到怀疑。编年史体例不凸显史学主体在历史编纂中的宰制作用,不损害历史本体的客观性和丰富... 传统中国当代文学史,往往以某种史观为主导,选择和汰除历史对象,建构出清晰流畅的文学史叙事。但是,这种当代文学史的客观、真实、可信品质日益受到怀疑。编年史体例不凸显史学主体在历史编纂中的宰制作用,不损害历史本体的客观性和丰富性,比较接近历史的原初状态,可以重建人们对历史的信任,因而在世纪之交成为一种应运而兴的文学史范型。同时,编年史体例注重辑录史料,推进了当代文学的史料学,有助于维护和巩固年轻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学科。但是,传统的编年史琐碎散乱,缺乏历史叙事必要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需要吸纳众长,重建"现代版"的新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编年史体例 文学史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多样化叙述——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对话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庆生 樊星 +3 位作者 刘为钦 谢维强 陈虹 严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50,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走过了 5 0年的风雨历程 ,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也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今天 ,我们面临的当代文学史写作现状是多元与多层的 ,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其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当代文学史如何选择“经典”文本 ?十七年文... 中国当代文学走过了 5 0年的风雨历程 ,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也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今天 ,我们面临的当代文学史写作现状是多元与多层的 ,这是一个好现象。但其中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当代文学史如何选择“经典”文本 ?十七年文学应该如何评价 ?当代文学史写作如何回到“文学”与“历史”本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写作 中国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 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的时间意义——兼论“民国文学史”概念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勇 张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109,共8页
在文学史的研究中,时间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概念,而总是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内容。文学史的发展与时代社会的段落相衔接,有时又不相衔接,其时间划分主要不依据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应当主要依据文学自身的发展特点。"民国文学史"... 在文学史的研究中,时间绝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概念,而总是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内容。文学史的发展与时代社会的段落相衔接,有时又不相衔接,其时间划分主要不依据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应当主要依据文学自身的发展特点。"民国文学史"概念的提出从客观的自然时间作限定,能够解决文学本身意义的多元共生问题,打破之前政治话语或西方理论在文学史建构中主导一切、定于一尊的局面,有助于从全新视角审视这一时期文学史的整体构架。但是,这一概念的使用,在对附着在文学史上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意义摆脱时,其自身亦进入到一种矛盾和焦虑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史时间 文学史意义 民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本体构建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辉 雷枫 《现代情报》 CSSCI 2014年第2期32-36,42,共6页
本文借鉴其他历史本体构建的经验,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领域知识的特点,在确定国史本体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国史本体的方法和流程,构建国史本体原型系统,为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国史本体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本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本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