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现代史家的传统史学观及其理性特征——兼论中国现代史家的流派划分问题
1
作者
徐国利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共11页
历史研究主要使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不同理性的使用不仅是方法的不同,也反映了文化观的差异。中国现代不同流派史家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就反映出三种不同的理性特征和价值取向。新考据派史家审视传统史学时,强调科学精...
历史研究主要使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不同理性的使用不仅是方法的不同,也反映了文化观的差异。中国现代不同流派史家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就反映出三种不同的理性特征和价值取向。新考据派史家审视传统史学时,强调科学精神和方法的作用,是工具理性的思维,将价值理性排除在外,是唯科学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保守主义史家大体主张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对传统史学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和传承。但是,他们强调道德理性的主体性,体现了中国文化道德实践理性的特点,对传统史学的非科学性和专制性缺乏批评。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实践理性看待传统史学,批判传统史学不适于革命的需要。不过,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史学的革命性,其研究往往没有做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他派别史家评述传统史学时,具体认识虽然与上述三派多有不同,总体上仍是以工具理性的取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考据派史家
文化保守主义史家
马克思主义史家
其他派别史家
传统史学观
理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钱穆与新考据派关系略论——以钱穆与傅斯年的交往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
14
2
作者
陈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8,共9页
新考据派主要是指以傅斯年为领袖、以史语所为中心、以整理和考订史料真伪为职志、以"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相标榜的史料学派。该派内以乾嘉史学为依托,外以西方近代实证史学为应援,曾雄霸民国史坛达20多年,是当时声势最...
新考据派主要是指以傅斯年为领袖、以史语所为中心、以整理和考订史料真伪为职志、以"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相标榜的史料学派。该派内以乾嘉史学为依托,外以西方近代实证史学为应援,曾雄霸民国史坛达20多年,是当时声势最盛的史学主流派。钱穆与史料学派的领袖傅斯年的交往、二人治史异同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曲折而又多途并进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傅斯年
新考据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道路的对话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其泰
屈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9,共11页
20世纪中国史学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今天对其发展道路认真地反思、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当树立动态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做出"新史学流派"的新概括,研究它如何由"思潮"发展到"流派"...
20世纪中国史学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今天对其发展道路认真地反思、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当树立动态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做出"新史学流派"的新概括,研究它如何由"思潮"发展到"流派",研究这一群体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群体学者的共性和各自的学术个性;并进而形成20世纪史学"三大干流"(新史学流派、新历史考证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平行发展和相互影响的总体研究思路,取代以往"两大干流"的认识。其次,应进一步探究新历史考证学如何继承了乾嘉考证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因获得进化史观等新的理论指导而成为一门近代学术;至1949年以后,又因为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而推进到新的境界。再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如实地总结它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深刻反思其经历过的曲折;要开掘出"传统思想的精华如何通向唯物史观"一类的新课题;对于建国后"十七年"史学,应抓住"两种对立的学风"这一关键做观察、分析,既认真总结教条主义一度盛行的深刻教训,又恰如其分地总结正直学者发扬优良学风而取得的巨大成绩,以此坚定我们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用以指导史学研究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史学
“新史学”流派
新历史考证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史家的传统史学观及其理性特征——兼论中国现代史家的流派划分问题
1
作者
徐国利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共11页
文摘
历史研究主要使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不同理性的使用不仅是方法的不同,也反映了文化观的差异。中国现代不同流派史家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就反映出三种不同的理性特征和价值取向。新考据派史家审视传统史学时,强调科学精神和方法的作用,是工具理性的思维,将价值理性排除在外,是唯科学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保守主义史家大体主张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对传统史学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和传承。但是,他们强调道德理性的主体性,体现了中国文化道德实践理性的特点,对传统史学的非科学性和专制性缺乏批评。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实践理性看待传统史学,批判传统史学不适于革命的需要。不过,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史学的革命性,其研究往往没有做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他派别史家评述传统史学时,具体认识虽然与上述三派多有不同,总体上仍是以工具理性的取向为主。
关键词
新考据派史家
文化保守主义史家
马克思主义史家
其他派别史家
传统史学观
理性特征
Keywords
the historians of the new textual school
historians
of
cultural conservatism
Marxist
historians
historians
of
o
the
r
school
s
the
concep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y
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K825.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钱穆与新考据派关系略论——以钱穆与傅斯年的交往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
14
2
作者
陈勇
机构
上海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8,共9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1BLS004)
文摘
新考据派主要是指以傅斯年为领袖、以史语所为中心、以整理和考订史料真伪为职志、以"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相标榜的史料学派。该派内以乾嘉史学为依托,外以西方近代实证史学为应援,曾雄霸民国史坛达20多年,是当时声势最盛的史学主流派。钱穆与史料学派的领袖傅斯年的交往、二人治史异同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曲折而又多途并进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钱穆
傅斯年
新考据派
Keywords
Qian Mu
Fu Si-nian,
new
school
of
textual
research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道路的对话
被引量:
1
3
作者
陈其泰
屈宁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9,共11页
文摘
20世纪中国史学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今天对其发展道路认真地反思、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当树立动态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做出"新史学流派"的新概括,研究它如何由"思潮"发展到"流派",研究这一群体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群体学者的共性和各自的学术个性;并进而形成20世纪史学"三大干流"(新史学流派、新历史考证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平行发展和相互影响的总体研究思路,取代以往"两大干流"的认识。其次,应进一步探究新历史考证学如何继承了乾嘉考证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因获得进化史观等新的理论指导而成为一门近代学术;至1949年以后,又因为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而推进到新的境界。再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如实地总结它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深刻反思其经历过的曲折;要开掘出"传统思想的精华如何通向唯物史观"一类的新课题;对于建国后"十七年"史学,应抓住"两种对立的学风"这一关键做观察、分析,既认真总结教条主义一度盛行的深刻教训,又恰如其分地总结正直学者发扬优良学风而取得的巨大成绩,以此坚定我们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用以指导史学研究的信心。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史学
“新史学”流派
新历史考证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Keywords
Chinese Historiography in 20th Century
school
of
new
History
new
Historical
textual
ism
Marxist Historiography
school
s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现代史家的传统史学观及其理性特征——兼论中国现代史家的流派划分问题
徐国利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钱穆与新考据派关系略论——以钱穆与傅斯年的交往为考察中心
陈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道路的对话
陈其泰
屈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