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史家的传统史学观及其理性特征——兼论中国现代史家的流派划分问题
1
作者 徐国利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共11页
历史研究主要使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不同理性的使用不仅是方法的不同,也反映了文化观的差异。中国现代不同流派史家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就反映出三种不同的理性特征和价值取向。新考据派史家审视传统史学时,强调科学精... 历史研究主要使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不同理性的使用不仅是方法的不同,也反映了文化观的差异。中国现代不同流派史家对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就反映出三种不同的理性特征和价值取向。新考据派史家审视传统史学时,强调科学精神和方法的作用,是工具理性的思维,将价值理性排除在外,是唯科学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保守主义史家大体主张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对传统史学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和传承。但是,他们强调道德理性的主体性,体现了中国文化道德实践理性的特点,对传统史学的非科学性和专制性缺乏批评。马克思主义史家以实践理性看待传统史学,批判传统史学不适于革命的需要。不过,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史学的革命性,其研究往往没有做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其他派别史家评述传统史学时,具体认识虽然与上述三派多有不同,总体上仍是以工具理性的取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考据派史家 文化保守主义史家 马克思主义史家 其他派别史家 传统史学观 理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穆与新考据派关系略论——以钱穆与傅斯年的交往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58,共9页
新考据派主要是指以傅斯年为领袖、以史语所为中心、以整理和考订史料真伪为职志、以"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相标榜的史料学派。该派内以乾嘉史学为依托,外以西方近代实证史学为应援,曾雄霸民国史坛达20多年,是当时声势最... 新考据派主要是指以傅斯年为领袖、以史语所为中心、以整理和考订史料真伪为职志、以"为学问而学问"的治学态度相标榜的史料学派。该派内以乾嘉史学为依托,外以西方近代实证史学为应援,曾雄霸民国史坛达20多年,是当时声势最盛的史学主流派。钱穆与史料学派的领袖傅斯年的交往、二人治史异同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曲折而又多途并进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傅斯年 新考据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道路的对话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其泰 屈宁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9,共11页
20世纪中国史学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今天对其发展道路认真地反思、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当树立动态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做出"新史学流派"的新概括,研究它如何由"思潮"发展到"流派"... 20世纪中国史学名家辈出,成就巨大,今天对其发展道路认真地反思、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应当树立动态发展的眼光,从宏观上做出"新史学流派"的新概括,研究它如何由"思潮"发展到"流派",研究这一群体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群体学者的共性和各自的学术个性;并进而形成20世纪史学"三大干流"(新史学流派、新历史考证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平行发展和相互影响的总体研究思路,取代以往"两大干流"的认识。其次,应进一步探究新历史考证学如何继承了乾嘉考证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因获得进化史观等新的理论指导而成为一门近代学术;至1949年以后,又因为接受唯物史观的指导,而推进到新的境界。再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应如实地总结它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深刻反思其经历过的曲折;要开掘出"传统思想的精华如何通向唯物史观"一类的新课题;对于建国后"十七年"史学,应抓住"两种对立的学风"这一关键做观察、分析,既认真总结教条主义一度盛行的深刻教训,又恰如其分地总结正直学者发扬优良学风而取得的巨大成绩,以此坚定我们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用以指导史学研究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史学 “新史学”流派 新历史考证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