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古代文论文明互鉴之路径——以“幽玄”范畴在日本的变异归化为镜
1
作者 曹顺庆 王熙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与转化之路已逾百年,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在“文明交流与互鉴”成为时代趋势的当下,它为我们思考这一命题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研究路径。以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尤其是以取自中国却变异归化为日...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与转化之路已逾百年,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在“文明交流与互鉴”成为时代趋势的当下,它为我们思考这一命题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研究路径。以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尤其是以取自中国却变异归化为日本古典文论范畴的“幽玄”流变为镜,可以更深入地观照中国古代文论自身。“幽玄”的流变之路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幽玄”从中国流变至日本的“他国化”变异之路,二是“幽玄”在日本的现代阐释之路。因而需首先对“幽玄”的中日流变之路进行追溯与考察,其次采取“迂回进入”的方法,以大西克礼对“幽玄”范畴的现代阐释路径为镜,审思其理路,概观其得失,以为思索中国古代文论现代阐释这一百年命题提供镜鉴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古代文论 现代阐释 幽玄 文明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古籍文字图像篡改检测识别模型
2
作者 李永博 钱永刚 +4 位作者 刘青 马雨琪 伍胜 于显平 陈善雄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5-594,共10页
为了有效检测识别被篡改的古籍文字图像,提出一种可用于古籍文字图像篡改的检测识别模型MDAS-Net。首先在边缘监督分支中提出一种全新的特征融合方式即混合注意力块,以更好地提取图像中的多尺度目标信息;其次,针对边缘监督分支和噪声敏... 为了有效检测识别被篡改的古籍文字图像,提出一种可用于古籍文字图像篡改的检测识别模型MDAS-Net。首先在边缘监督分支中提出一种全新的特征融合方式即混合注意力块,以更好地提取图像中的多尺度目标信息;其次,针对边缘监督分支和噪声敏感分支的特征融合设计一种特征传递模块E-2-N/N-2-E Help Block,促进2个分支间的信息交流,以得到更高质量的融合特征。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创建古籍图像篡改数据集,并联合篡改图像文本数据集(TTI)进行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结果表明,MDAS-Net模型在古籍文字图像篡改区域检测效果良好,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AUC)达到了0.852,F_(1)值达到了0.784,并证明了MDAS-Net在检测古籍文字图像篡改方面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特征融合 图像篡改检测 古籍文字图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电影: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创制和文化传播探赜 被引量:2
3
作者 姚睿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6,共8页
中国系列电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也是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理想媒介形态。继承了现代化叙事与营销模式的中国系列电影烙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现实成就和未来愿景。中国系列电影通过连续... 中国系列电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也是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理想媒介形态。继承了现代化叙事与营销模式的中国系列电影烙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现实成就和未来愿景。中国系列电影通过连续性、协同效应、类型融合与多重时空构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世界;依靠技术赋能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听修辞;凭借面向广大青年受众群体的话语纽结点接合青年受众的审美预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传播起到重要助推作用。未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中国系列电影应当继续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创制和文化传播发挥媒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电影 中国式现代化 类型融合 故事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古音校注研究
4
作者 陈哓梅 史全社 张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甲辰初秋斗口雅集古农会倡言,古农学复兴创新将向音韵校勘层次深化,并以此文发其端。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音注材料包括“校记”“注解”和“释文”中的注音。为较全面地展示《齐民要术今释》古音校注的内容、体例、方法和特色,对《... 甲辰初秋斗口雅集古农会倡言,古农学复兴创新将向音韵校勘层次深化,并以此文发其端。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音注材料包括“校记”“注解”和“释文”中的注音。为较全面地展示《齐民要术今释》古音校注的内容、体例、方法和特色,对《齐民要术今释》进行了系统梳理,发现其使用的注音方法主要有汉语拼音、直音法、纽四声法和注明声调四种。《齐民要术今释》古音校注的特色,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总结:兼用多种注音方法;构拟古音;给引文中的古代反切注音,包括注古音和今音;说明方言读音;参考《说文解字》《广韵》《集韵》《玉篇》等古代字书、韵书对原书注音进行勘误审定。石先生将传统语言文字学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开辟了古农书注释的新路子,为后世的古农书整理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今释》 古音校注 注音方法 拟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汉字多模信息与象形视觉对齐增强的古籍文本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5
作者 郑旭辉 王昊 裘靖文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2-465,共14页
古籍的语义解析与人文计算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籍文本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是开展后续古籍知识发现与组织的前提和基础,设计一种适用于简体化文言文特性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汉... 古籍的语义解析与人文计算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籍文本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是开展后续古籍知识发现与组织的前提和基础,设计一种适用于简体化文言文特性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汉字本身具有大量象形特征的视觉信息与发音信息,这些更贴合汉字发展历史的知识能够为识别古籍中的实体提供更多的信息以提高模型性能。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汉字象形表示的GMAE-NER(guwen multi-information alignment enhanced NER)模型,该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汉字象形层面里图像与笔画信息的多模态特征处理和对齐方法,实现了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表征与汉字视觉信息、发音信息相融合,有效增强了古籍文本命名实体识别的效果。本文将模型在纪传体史书《后汉书》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对比,发现相较于基线模型,GMAE-NER在各个类别实体识别的F1指标上均得到了1.32~15.00个百分点的提升,并且能更好地识别出古籍文本中重叠表述的实体,消融分析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该模型中视觉编码、发音编码与特征融合模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文本 中文命名实体识别 汉字字形 汉字发音 跨模态交互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胜则动”探讨续命汤在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中的应用
6
作者 宋研博 孙永康 +1 位作者 徐方飚 王新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1,共6页
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功能障碍。《古今录验》续命汤为张仲景主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的重要方剂,后世对其多有化裁和收录,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最为常用。随着中风病“内风论”的发展,续命汤类方以其多用风药... 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功能障碍。《古今录验》续命汤为张仲景主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的重要方剂,后世对其多有化裁和收录,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最为常用。随着中风病“内风论”的发展,续命汤类方以其多用风药,与“内风”医理难通而逐渐被批判甚至弃用。论文基于“风胜则动”及“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等观点,提出续命汤“引风助动”理论。认为“风即为气”,中风初起风阳暴亢,风胜则动,发为卒中;中风之后阳气已虚,风败而静,四肢不用。而麻黄、桂枝等风药尚有生风助动、振颓启废、激动阳气、调和营卫、升降气机等作用。续命汤组方以风药之用为主,配合温阳益气,生风以激动阳气,振颓启废;补阳以引风助动,益气生血;解肌以调和营卫,疏利四肢;复枢以调脏腑之轴,畅通气机,促进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为续命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肢体运动障碍 风胜则动 《古今录验》续命汤 小续命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大怀药非药用部位现代研究特点分析
7
作者 谢海生 周欣欣 +1 位作者 刘茜茜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0,共7页
四大怀药用药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又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品种,应用广泛,市场需求广阔。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大量四大怀药非药用部位被忽略或丢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中药材非药用部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同一... 四大怀药用药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又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品种,应用广泛,市场需求广阔。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大量四大怀药非药用部位被忽略或丢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中药材非药用部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同一种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常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非药用部位某些化学成分含量甚至高于药用部位。基于公开发表文献,对“四大怀药”的非药用部位的功能主治、古今药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资源利用途径等归纳分析,旨在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率、推动中药产业发展,中药生态农业的生态功能提升及通过生态功能助力经济功能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大多数非药用部位使用历史悠久,化学成分丰富,药理作用显著,可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畜牧业和化学等行业。未来可在质量管理、基础理论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四大怀药的非药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怀药 山药 地黄 牛膝 菊花 古今药用 非药用部位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古文经学之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
8
作者 姜荣刚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今文经学于晚清的再度勃兴,为其时“文学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为应对今文经学家的挑战,古文经学派也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文学变革思路,这不仅使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形成了双峰并峙的独特景观,也引起了时人对文... 今文经学于晚清的再度勃兴,为其时“文学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为应对今文经学家的挑战,古文经学派也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文学变革思路,这不仅使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形成了双峰并峙的独特景观,也引起了时人对文学本质与文学变革的多元思考与实践。今、古文经学之争一直持续到“五四”新文学运动,由于受西学东渐的遮蔽,这一来自传统内部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从而影响了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文学观 文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男性不育症用药规律研究
9
作者 楼立理 田朝晖 +4 位作者 张金红 崔应东 李金涛 杨超 宋章兴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6,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男性不育症(male infertility,MI)的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服务。方法检索《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MI的方剂,将所得方剂的药物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软件,运用该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药... 目的探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男性不育症(male infertility,MI)的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服务。方法检索《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MI的方剂,将所得方剂的药物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软件,运用该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对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结果纳入《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MI的方剂77首,共使用192味中药。四气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温性药物;五味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是甘味药物;归经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是归肾经药物;中药分析显示,使用频次排在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熟地黄、茯苓、当归、蜂蜜、牛膝、人参、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功效分析显示,使用最多的是补虚类中药,其次是收涩类中药;设置支持度≥20,置信度≥0.7,频次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是“熟地黄-茯苓”“熟地黄-当归”“熟地黄-蜂蜜”“熟地黄-人参”;常用用药规则是“巴戟天→肉苁蓉”“人参→熟地黄”“蜂蜜→熟地黄”“肉苁蓉→巴戟天”;得到新方3首。结论《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治疗MI重视补肾填精,滋阴养血,用药纯正平和,温而不燥,固而不涩,补泻兼施,对当代临床治疗MI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男性不育症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社会历史观的大传统及其时代价值
10
作者 杨敏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儒学社会历史观的思想传统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大历史进程看,社会运行秩序及其规律性一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先秦诸子百家从不同方面阐释了有关“天下”的思想和话语,特别是早期儒家怀抱“以天下为... 儒学社会历史观的思想传统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大历史进程看,社会运行秩序及其规律性一直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先秦诸子百家从不同方面阐释了有关“天下”的思想和话语,特别是早期儒家怀抱“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力图实现“家—国—天下”的良好秩序和“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经典儒学的历史意识及其对“治乱盛衰”的关切,形成了儒学社会历史观“去乱达治”的基本命题,对中国思想史以及社会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赋予了儒学社会历史观的大传统意涵。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纵深之处走来,对于儒学社会历史观的核心关切将继续予以新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社会历史观 “古—今”关系 “传统—现代”关系 治乱盛衰 去乱达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交汇的中医“治未病”知识服务与临床应用系统构建 被引量:8
11
作者 邝秀英 于琦 +4 位作者 李敬华 李国祥 李显红 赵为民 姚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知识库与知识挖掘系统的构建思路和应用方法。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首先梳理中医治未病知识体系,根据中医治未病分类方法,设计中医治未病知识库结构及其关系;其次从治未病研究的需求出发,拟定中医治未病数据库的古...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知识库与知识挖掘系统的构建思路和应用方法。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首先梳理中医治未病知识体系,根据中医治未病分类方法,设计中医治未病知识库结构及其关系;其次从治未病研究的需求出发,拟定中医治未病数据库的古今文献数据来源及知识采集方法;之后在治未病分类体系框架下,对核心知识进行专业标注、关系提取、知识审核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引入多种数据挖掘算法对知识进行分析发掘;最后将获得的海量资料与大数据分析、计算机机器学习相结合,从而实现智能化信息采集、病情分析和诊疗建议。结果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未病知识库能够数字化、数据化、知识化的保存中医治未病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并可以客观化的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为开展中医治未病知识服务和共享提供基础。结论中医治未病知识库是进行中医治未病知识数字化存储的重要方式,为中医治未病研究提供文献知识支撑和数据挖掘的客观化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文献 治未病 知识库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剑文化演变特征研究——基于《古今刀剑录》与《名剑记》的文献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廉祯 马明达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60,共14页
通过对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和李承勋《名剑记》的文本细读和历史背景分析,考察了两书在内容选择、视角取向等方面的异同,并研析各自的时代语境进行诠释,以此反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剑文化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古今刀剑录》着重于冶炼... 通过对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和李承勋《名剑记》的文本细读和历史背景分析,考察了两书在内容选择、视角取向等方面的异同,并研析各自的时代语境进行诠释,以此反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剑文化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古今刀剑录》着重于冶炼技术,反映个人经历;而《名剑记》则侧重记录历史文化,体现士人尚武精神。两书均反映其对应时代的社会文化特征。研究旨在通过古代刀剑文化研究加深对中华文明历史积淀的认识,并激励当代社会传承并创新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文化 《古今刀剑录》 《名剑记》 武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今中西之争到新的文化生命体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立旭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45,160,共15页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论断。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冲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旧文化生命体濒临解体,如何处理中与西、古与今的关系,再造新的文化...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论断。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冲击,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旧文化生命体濒临解体,如何处理中与西、古与今的关系,再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构筑文化自信赖以依托的文化主体性,找回并坚定文化意义上的自我,重构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就成为一个摆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前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发展出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这就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根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今中西之争 新的文化生命体 文化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窟:网师园历史时空中的观与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彤 闵天怡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共7页
园林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和艺术集成。以网师园为历史基底和空间载体,实验性设计作品“云窟”以“冰裂纹”几何图形的三维数字生成及对山石云起之形态的空间再现,用轻质透明材料构筑了一处文化装置。意于网师园历史文化时空图景中,借... 园林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归宿和艺术集成。以网师园为历史基底和空间载体,实验性设计作品“云窟”以“冰裂纹”几何图形的三维数字生成及对山石云起之形态的空间再现,用轻质透明材料构筑了一处文化装置。意于网师园历史文化时空图景中,借由古典语境对话现代技术的“多元时空体文本”,表达时间层序与空间图景的时空因对与古今观照。该作品受邀参展于威尼斯举办的欧洲文化中心2023“时间-空间-存在”建筑双年展,激发了全球语境下关于文化形态的历时性交互和多样态共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云窟 网师园 古今观照 时空因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评与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庆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9,共11页
关注古代小说现代标点整理本与彼时学者研究著述的现代书评,在理性思索与感性品悟的“期望”与“拟想”中,以价值定性的方式推动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典型之例是谭正璧、胡怀琛、赵景深、毕树堂等人在各类书评中,持续推进... 关注古代小说现代标点整理本与彼时学者研究著述的现代书评,在理性思索与感性品悟的“期望”与“拟想”中,以价值定性的方式推动古代小说现代研究著述的经典构建。典型之例是谭正璧、胡怀琛、赵景深、毕树堂等人在各类书评中,持续推进比较视野下鲁迅的古代小说研究著述在价值层面的意义构建。此举隐含着现代书评以不断新生的社会思想文化去消解时人研究的学术重构意图,希冀在“质之读者”的再构建中催生新的“辩解”。作为一种批评媒介,现代书评重提古代小说的现代研究著述时并非一味取悦他人。此举有助于在逻辑一致性与文化同源性的构建中,强化品评的主导性。这是古代小说的现代研究著述被予以典范建构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书评 古代小说研究 经典构建 学术史 著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视图融合DJ-TextRCNN的古籍文本主题推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武帅 杨秀璋 何琳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5,共15页
传统编目分类和规则匹配方法存在工作效能低、过度依赖专家知识、缺乏对古籍文本自身语义的深层次挖掘、编目主题边界模糊、较难实现对古籍文本领域主题的精准推荐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古籍语料特征探究如何实现精准推荐符合研究者需... 传统编目分类和规则匹配方法存在工作效能低、过度依赖专家知识、缺乏对古籍文本自身语义的深层次挖掘、编目主题边界模糊、较难实现对古籍文本领域主题的精准推荐等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古籍语料特征探究如何实现精准推荐符合研究者需求的文本主题内容的方法,以推动数字人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选取本课题组前期标注的古籍语料数据进行主题类别标注和视图分类;其次,构建融合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模型、改进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多头注意力机制的语义挖掘模型;最后,融入“主体-关系-客体”多视图的语义增强模型,构建DJ-TextRCNN(DianJi-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text classification)模型实现对典籍文本更细粒度、更深层次、更多维度的语义挖掘。研究结果发现,DJ-TextRCNN模型在不同视图下的古籍主题推荐任务的准确率均为最优。在“主体-关系-客体”视图下,精确率达到88.54%,初步实现了对古籍文本的精准主题推荐,对中华文化深层次、细粒度的语义挖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古籍文本 主题推荐 多视图融合 DJ-TextR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引导和拉普拉斯金字塔分解的古文本图像修复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畅 张玲 何英豪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4-894,共11页
针对当前图像修复算法应用到古文本图像上时,出现纹理模糊或结构内容不完整的问题,提出边缘引导和拉普拉斯金字塔分解的古文本图像修复算法.首先利用边缘修复模块对古文本图像的边缘结构进行修复,重建缺损区域的边缘信息;然后利用预训... 针对当前图像修复算法应用到古文本图像上时,出现纹理模糊或结构内容不完整的问题,提出边缘引导和拉普拉斯金字塔分解的古文本图像修复算法.首先利用边缘修复模块对古文本图像的边缘结构进行修复,重建缺损区域的边缘信息;然后利用预训练的文字学习模块对局部缺损区域进行内容修复,得到一幅局部内容修复图像,并进行拉普拉斯分解;最后在拉普拉斯金字塔修复模块中,根据图像的低层和高层特征,利用内容修复模块对图像进行递进修复,内容修复模块中引入双交叉编码器和多尺度融合块,有助于获取更加有效的特征信息,生成纹理结构完整的图像修复结果.在古文本图像数据集的测试集上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各项图像质量评估指标中,峰值信噪比为34.322 dB,结构相似性为0.970,均方根误差为5.203,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复 古文本图像 边缘图 双交叉编码器 多尺度融合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PF2vec和DJ-TextRCNN的古籍文本主题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武帅 杨秀璋 +1 位作者 何琳 公佐权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1-615,共15页
以编目分类和规则匹配为主的古籍文本主题分类方法存在工作效能低、专家知识依赖性强、分类依据单一化、古籍文本主题自动分类难等问题。对此,本文结合古籍文本内容和文字特征,尝试从古籍内容分类得到符合研究者需求的主题,推动数字人... 以编目分类和规则匹配为主的古籍文本主题分类方法存在工作效能低、专家知识依赖性强、分类依据单一化、古籍文本主题自动分类难等问题。对此,本文结合古籍文本内容和文字特征,尝试从古籍内容分类得到符合研究者需求的主题,推动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转型。首先,参照东汉古籍《说文解字》对文字的分析方式,以前期标注的古籍语料数据集为基础,构建全新的“字音(说)-原文(文)-结构(解)-字形(字)”四维特征数据集。其次,设计四维特征向量提取模型(speaking,word,pattern,and font to vector,SWPF2vec),并结合预训练模型实现对古籍文本细粒度的特征表示。再其次,构建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古籍文本主题分类模型(dianji-recurren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text classification,DJ-TextRCNN)。最后,融入四维语义特征,实现对古籍文本多维度、深层次、细粒度的语义挖掘。在古籍文本主题分类任务上,DJ-TextRCNN模型在不同维度特征下的主题分类准确率均为最优,在“说文解字”四维特征下达到76.23%的准确率,初步实现了对古籍文本的精准主题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特征融合 古籍文本 主题分类 SWPF2vec DJ-TextR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心灵诗学如何可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4,171,共12页
该文尝试论述一种诗学学术范式的理论与方法,即“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乃“文化”与“心灵”的综合角度,是在后五四时代中国文论建设性的探索中,尝试由传统诗学而发展出一套论述,以此作为读诗、研诗、教诗、作诗、发扬... 该文尝试论述一种诗学学术范式的理论与方法,即“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乃“文化”与“心灵”的综合角度,是在后五四时代中国文论建设性的探索中,尝试由传统诗学而发展出一套论述,以此作为读诗、研诗、教诗、作诗、发扬中国诗教的理论框架,亦约同于古人所说的“文心”。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以整体诗学与古今贯通为主要特色。整体诗学的三项要义是诗观立基、兼顾三才、采铜于山。古今贯通的三条进路是学艺双修、诗思互进、诗化生活。其缘起大背景恰也有三项:一是回应学术内部的不满,二是适应学术外部的条件变化,三是满足时代对人文学术的新需求。因而,中国文化心灵诗学不止于诗学本身,亦是学术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思想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灵 中国诗学 古今贯通 整体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意义界定与合理进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剑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7-96,共10页
中华文明的复兴,可以在三个意义上加以界定:作为文明载体的中国的复兴,作为世界领先的文明体的复兴,作为现代文明构成部分的复兴。成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适当选择。以“现代”为鹄的,才足以健康而有力地引导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复兴,可以在三个意义上加以界定:作为文明载体的中国的复兴,作为世界领先的文明体的复兴,作为现代文明构成部分的复兴。成为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复兴的适当选择。以“现代”为鹄的,才足以健康而有力地引导中华文明复兴前行。为此,有必要在世界与国家的大小坐标中,准确理解中华文明复兴的含义。进而在“以西方为方法”和“以中国为方法”的两端之间,确立起“以世界为方法”理解中华文明复兴的理性进路。在此基础上,需要超越近代以降以审美眼光看待“现代”、总是追求理想化、乌托邦式的“现代”的心态,基于现实可行性谋划古今中西维度所约定的中国现代化进路,并以此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而非前现代或后现代式的“复兴”,并助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古今中西 现代 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