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0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minent Manifestations of National Thoughts i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1
作者 Wang Chuny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7-262,共6页
It is analyzed from the tim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at the social nature was subject to concrete chang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middle and latter periods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late Qing Dynasty due ... It is analyzed from the time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at the social nature was subject to concrete chang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middle and latter periods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late Qing Dynasty due to different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backgrounds,but the establishing target of the national thought subject in th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s not transferred. The revitalizat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is considered as the fundamental to establish positive national spirit and directly safeguard and defend the national dignity,so that the litera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becomes the cultural thought action force to promote developing and growing Chinese 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 民族精神 清代 突出 社会发展 背景分析 社会背景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terary Construction of Liang Qichao's China Dream in Late Qing Dynast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Liang Qichao's Political Novels
2
作者 Xiao Aiy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9-284,共6页
Liang Qichao actually influenced Chinese society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a great and profound way.H e founded several political newspapers,pioneered a literary style called political commentary and wrote many politica... Liang Qichao actually influenced Chinese society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a great and profound way.H e founded several political newspapers,pioneered a literary style called political commentary and wrote many political fictions,which fully embody his deep thinking over China’s destiny at that time under impacts of western politics as well as his practical activities.H is political fiction does not only pioneer new forms and contents of modern fiction,but 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leading numerous writers to construct a"Chinese Dream"literature by granting politics as theme of fiction and shaping of political heroes.W hat’s more,his political fiction also becomes a basis of integra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影响 梁启超 小说 文学 中国 晚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Literary Psychology Evolution of Denial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
3
作者 Guo Huiy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4-258,共5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nial of the popular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and based on such introduction,it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literary works represented by popular novels in the Qing Dynasty were deni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nial of the popular novels of the Qing Dynasty,and based on such introduction,it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literary works represented by popular novels in the Qing Dynasty were denied and the influence up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denia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instream cultural statu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it explores the guidance function of literary psychology evolution,showing that the Chinese novels,as literary works,have the rational and responsibl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清代 演变 心态 文学作品 文化交流 文化地位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ise and Fall of Overseas Chinese Problem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4
作者 Huang Haij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2,共6页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 epublic of China,foreign invasion made China suffer from an unprecedented humiliation,and the W estern powers initiated a commercial intrusion by forcing China to sign unequal ...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 epublic of China,foreign invasion made China suffer from an unprecedented humiliation,and the W estern powers initiated a commercial intrusion by forcing China to sign unequal treaties and open treaty ports. From this perspective,a deep exploration is made to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and its function. The rule shows that the developing route of national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 can determine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problem; in addition,it objectively reflects that the social nature is vital to overseas Chinese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 民国 早期 中华 发展趋势 中国 商业性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人视野中的英俄中亚“大角逐”(The Big Game)
5
作者 贾建飞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78-83,共6页
19世纪中后期,英、俄两国在中亚展开了一场所谓的大角逐,新疆也成为两国角逐的目标之一。因此,清朝与英、俄两国围绕新疆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涉和谈判。自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学者对这场大角逐的研究论述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依据西方文献... 19世纪中后期,英、俄两国在中亚展开了一场所谓的大角逐,新疆也成为两国角逐的目标之一。因此,清朝与英、俄两国围绕新疆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涉和谈判。自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学者对这场大角逐的研究论述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依据西方文献,从西方人的视角进行分析论述。通过解析清朝文献,来阐述清人对这场大角逐的理解和认识,并希望能够借此对清末外交中的某些问题有更客观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英国 俄国 新疆 大角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大一统国家视野下的州县驿站财政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鹏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清朝建立后意图以政府雇募的方式,取代明代以来驿站差役派诸民间的“民当”做法,为此对驿站财政进行了一番改革,但实际上,由于经费短缺,强制性摊派屡禁不绝。及至清代晚期,因大规模战争的压力,州县向百姓摊派更多的额外驿站差徭,使得州... 清朝建立后意图以政府雇募的方式,取代明代以来驿站差役派诸民间的“民当”做法,为此对驿站财政进行了一番改革,但实际上,由于经费短缺,强制性摊派屡禁不绝。及至清代晚期,因大规模战争的压力,州县向百姓摊派更多的额外驿站差徭,使得州县驿站财政发生结构性变化。以河南为例,在官绅合作下,州县组建以车马局为代表的非正式机构,系统管理境内驿站差徭的摊派和使用,由此建立起国家制度之外的额外财政体系。驿站额外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是清中后期州县驿站财政转型的结果,它大幅提升了大一统国家汲取基层资源的能力,为近代州县地方财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州县 驿站财政 车马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的道德载体:明清商人墓碑文中的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立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5,160,共11页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 商人墓碑文作为明清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商人个体和家族的意志,也反映当时社会对商人角色和地位的认知与态度。墓碑文的书写通常生动直接,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这些墓碑文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当时商人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以及对家族和社会的贡献与意义;揭示他们在财富积累过程中对儒家伦理的坚守;显示商人阶层在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微妙平衡,反映商人的价值取向,同时也突显士人对商人地位的审视与期待;塑造商人们既具有经济实力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典范形象。这种从现实到文本、再从文本到现实的互动关系,突显文化传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及其对商人身份和价值观的传承与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人墓碑文 儒家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傣族国家向心力强化研究
8
作者 吴云 胡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 傣族的国家向心力在元明清大一统时期得到了明显强化,其国家向心力的增强是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经营与治理、傣族对国家治理自下而上回应与调适、边疆与内地双向凝聚的结果。中央王朝通过强化政治管理、辅以军事打击、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儒学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对边疆傣族的治理和一体化进程。在中央王朝的积极治理下,傣族土司通过朝贡纳赋、立功护印、模仿王朝礼仪等行动表达对王朝国家的臣服与忠心,傣族人民通过使用汉族姓氏、同源共祖情结、仰慕中原文化等方式表达对华夏的归化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傣族 国家向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功牌、功劄的演变与多元军制文化的交融
9
作者 乌兰巴根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清朝军功凭证有功牌和功劄之分,前者颁给八旗、蒙古军,后者则颁给绿营军和有功义士。功牌源于满洲旧制,功劄承自明朝旧制,而到清中后期二者逐渐走向合流。乾隆年间改木质功牌为纸质功牌,改功劄加衔为功劄授职。清后期,八旗和绿营的战斗... 清朝军功凭证有功牌和功劄之分,前者颁给八旗、蒙古军,后者则颁给绿营军和有功义士。功牌源于满洲旧制,功劄承自明朝旧制,而到清中后期二者逐渐走向合流。乾隆年间改木质功牌为纸质功牌,改功劄加衔为功劄授职。清后期,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下降,团练、水师和新军兴起,清廷适时改革军功凭证,从而出现结合功牌与功劄为一体的顶戴功牌。这是满汉两种叙功制度不断融合的结果,体现了晚清不同军制文化元素的交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功牌 功劄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清散曲“嘲体”考论
10
作者 黎国韬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共12页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 元明清散曲中尚存“嘲体”作品300余首,它们渊源于古代以诗、偈、词等韵语作“嘲”的文学样式和艺术样式,经历了元代初创、明代全盛、清代衰亡的发展过程。就内容而论,“嘲体”散曲可分嘲人之作、嘲物之作、嘲事之作、杂嘲之作四个大类;就风格而论,主要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语言俚俗,调笑滑稽,讽刺辛辣,此外亦有雅致、清丽、洒脱、狂放、沉郁之辞;就作家而论,贡献较大者则有曾瑞、赵彦晖、汤式、陈铎、陈所闻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散曲 嘲体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族家谱世系的内容、特点及史料价值
11
作者 孙明 张晶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7,共5页
世系是家谱构成的核心要素,满族家谱作为中华谱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系内容及特点不仅呈现了我国传统家谱编撰的习惯,且充分体现了清代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满族家谱世系反映了清代满族姓氏、婚姻观念及任官当差等方面变化,对研... 世系是家谱构成的核心要素,满族家谱作为中华谱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系内容及特点不仅呈现了我国传统家谱编撰的习惯,且充分体现了清代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满族家谱世系反映了清代满族姓氏、婚姻观念及任官当差等方面变化,对研究清代满汉关系、职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满族家谱 史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字学易知》音系所反映的方音特征
12
作者 周赛华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本文对《字学易知》音系做了简单的介绍,重点对音系中的若干方音特点做了分析,如全浊音清化,浊塞音和浊塞擦音都归入送气清音,曾梗臻深四摄合流,部分山咸摄字与江宕摄字合流,平去声分阴阳,保留入声,等等。《字学易知》是目前江淮官话黄... 本文对《字学易知》音系做了简单的介绍,重点对音系中的若干方音特点做了分析,如全浊音清化,浊塞音和浊塞擦音都归入送气清音,曾梗臻深四摄合流,部分山咸摄字与江宕摄字合流,平去声分阴阳,保留入声,等等。《字学易知》是目前江淮官话黄孝片中发现的最早的音韵文献,书中反映的许多方音特征在黄孝片中为最早的记录,比如六个声调、去声分阴阳等。另外,书中也有许多方音特点是今黄孝片方言没有的,比如浊声母全部清化为送气、山咸摄与江宕摄字合流,等等。因此,《字学易知》在黄孝片语音史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学易知》 黄陂方音 清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反理学思潮与《狂人日记》的诞生
13
作者 孙伟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狂人日记》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革新力量与西方现代文化充分融汇化合的结果。尤其是明清反理学传统,构成了催生新文化的内在动因,其内部丰富复杂的狂人思想资源,孕育着现代狂人的出现。在明清理学框约的正统文体之外,日记成... 《狂人日记》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的革新力量与西方现代文化充分融汇化合的结果。尤其是明清反理学传统,构成了催生新文化的内在动因,其内部丰富复杂的狂人思想资源,孕育着现代狂人的出现。在明清理学框约的正统文体之外,日记成为士人发展自我精神空间和形成新的认知的重要文体,并以边缘反抗正统的形式,为新文学文体的产生奠定了内在基础。明清反理学脉络中的思想和文体资源,成为接纳和消化西方现代思想和文学的载体,它一方面充分发挥与之相契合的部分,创造了具有现代思想和形式的中国新文学的典型;另一方面,深远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元复杂的现实境遇,又使得中国新文学富有思想递嬗过程中不同文明进行激烈博弈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狂人日记》 理学 明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西藏丝绸袍服中“异品”丝绸纹样之“异”探析
14
作者 卞向阳 郑宇婷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4,共9页
清代西藏丝绸袍服承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信息,是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畅通物质交流的物证史料。然现有研究对此类服饰关注有限,更鲜见对其丝绸面料来源、特点等具体问题的专题探究。本文运用多重证据法、比较分析法,结合传世实物... 清代西藏丝绸袍服承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信息,是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畅通物质交流的物证史料。然现有研究对此类服饰关注有限,更鲜见对其丝绸面料来源、特点等具体问题的专题探究。本文运用多重证据法、比较分析法,结合传世实物、文字文献、图像文献、实地调研信息等,通过与清宫袍服纹样的比对,发现由江南三织造及民间机户生产并输入西藏的“异品”丝绸纹样的所“异”之处,挖掘其中蕴含的多元民族文化及清廷借“异品”丝绸纹样之“异”表扶绥优待、强化归属意识的治藏智慧,亦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特质在古代西藏服饰范式中的生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藏 丝绸袍服 纹样 “异品”丝绸 多元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宫廷纺织服饰中黄色的应用
15
作者 贾玺增 张馨翌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5,共18页
黄色作为五行之色在清代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代表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是宫廷纺织服饰的青睐之色。以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内收藏的宫廷纺织服饰为研究载体,采用实物佐证同时结合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对清代宫廷纺织服饰中黄色系的... 黄色作为五行之色在清代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代表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是宫廷纺织服饰的青睐之色。以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内收藏的宫廷纺织服饰为研究载体,采用实物佐证同时结合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对清代宫廷纺织服饰中黄色系的种类、色彩特征、使用范围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等级次序与区分因素。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服饰用黄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明黄、杏黄、金黄、秋香、鹅黄、米色和米黄,服色等级越高,黄色调越多,色值越纯正,杂色越少,明度亦越高。以色彩属性和用色身份作为区分等级的标准,旨在强化皇权,从而维护专制集权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纺织服饰 黄色系 等级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意志与民间信仰的耦合——清代西藏丹达山神崇拜考论
16
作者 刘丽玲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清代,西藏产生并盛行一时的丹达山神崇拜有着深刻的地方传统文化渊源和复杂的时代、政治背景,既反映了藏民族独特的民间信仰文化传统,又折射了清朝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统治者的政治意图。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具象地感受清朝统治者治藏策... 清代,西藏产生并盛行一时的丹达山神崇拜有着深刻的地方传统文化渊源和复杂的时代、政治背景,既反映了藏民族独特的民间信仰文化传统,又折射了清朝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统治者的政治意图。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具象地感受清朝统治者治藏策略的实施,深入理解清朝主流思想文化与西藏地方传统文化的互动与交融。文章结合丰富的文献史料,考证了丹达山神的原型、封神经过及山神传说的演变过程,并深入剖析了丹达山神崇拜的成因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意志 民间信仰 清代 西藏 丹达山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峰地区清代满汉文档案汉译汇编》所见翁牛特右旗民事案件及解决程序
17
作者 赵彦昌 王丹妮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77,共4页
《赤峰地区清代满汉文档案汉译汇编》收录了清代翁牛特右旗札萨克衙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官方文书,是研究翁牛特右旗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的珍贵第一手资料。本文基于《赤峰地区清代满汉文档案汉译汇编》中有关民事案件处理的相关档... 《赤峰地区清代满汉文档案汉译汇编》收录了清代翁牛特右旗札萨克衙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官方文书,是研究翁牛特右旗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的珍贵第一手资料。本文基于《赤峰地区清代满汉文档案汉译汇编》中有关民事案件处理的相关档案,梳理清代翁牛特右旗民事案件的解决程序,分析清代蒙古地区在处理民事案件时与内地的不同之处,旨在发现清代蒙古地区法律制度的地方特色,从而对清代蒙古地区的法律制度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峰地区 清代满汉文档案 档案汉译汇编 民事案件 蒙古地区 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江南文人远游的知识版图与心理感知——以《游草序》书写为主要例证
18
作者 罗时进 王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时至清代,江南重耕稼而轻商贾的情况已经改变,加之清人整个天下观与开放性与历代相比发生了重要变化,对于江南文人而言,颇为敏感于这种变化,“游”成为他们了解自然、社会和历史的一种方式,而“游草”是其游历的文学书写成果。现存“游... 时至清代,江南重耕稼而轻商贾的情况已经改变,加之清人整个天下观与开放性与历代相比发生了重要变化,对于江南文人而言,颇为敏感于这种变化,“游”成为他们了解自然、社会和历史的一种方式,而“游草”是其游历的文学书写成果。现存“游草序”往往被看作“游草”的副文本,在研究游草的诗歌或文章作品时多被忽视。其实,序之作者必为其亲近者,是“游草”的第一读者,且为文章作手,最能体会游者之心,抉发作品奥义,在更高层面表达对出游意义以及山川风物的理解。故而与其将序看作走进游草的中介物,毋宁将它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由清代江南文人推及有清一代数量极为可观的游草序,已适足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清文类别,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江南 游草序 知识版图 心理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红楼梦》刊本的出海之旅——以广州为中心
19
作者 曹立波 侯钧才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4,共13页
清中叶广州出版业蓬勃发展,《红楼梦》的刊行具有标志性意义。现知有15种《红楼梦》刊本的梓行地位于广东,其中东观阁——文畬堂系列评本、东观阁——三让堂系统评本的影响较大。受“一口通商”政令影响,清代《红楼梦》刊本大多由广州... 清中叶广州出版业蓬勃发展,《红楼梦》的刊行具有标志性意义。现知有15种《红楼梦》刊本的梓行地位于广东,其中东观阁——文畬堂系列评本、东观阁——三让堂系统评本的影响较大。受“一口通商”政令影响,清代《红楼梦》刊本大多由广州港出海。《红楼梦》首次英译是马礼逊在广州进行的,第一部评介《红楼梦》的英语文章也发表于广州。在《红楼梦》海外传播过程中,广府发挥的重要功能,应是当时政策条件、经济水平、地理环境和出版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分析中国古籍海外流布现象时,以往学术界多站在接受学角度加以考察;若能尝试从输出角度加以研究,聚焦《红楼梦》自广州出海、辐射到世界各地的现象,则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发掘历史经验、提供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广州 出海 清代 海上红楼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中国学者的世界认知与“学术戍边”
20
作者 张丹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3,共9页
晚清学者的“学术戍边”行为是伴随其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入而次第展开的。鸦片战争爆发后,明末以来传入的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促使林则徐、魏源等人自觉编译近代地理学著作,部分学者的夷夏观念和中国中心观发生动摇,他们主动了解“夷情”... 晚清学者的“学术戍边”行为是伴随其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入而次第展开的。鸦片战争爆发后,明末以来传入的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促使林则徐、魏源等人自觉编译近代地理学著作,部分学者的夷夏观念和中国中心观发生动摇,他们主动了解“夷情”开启对世界的全新认知,拉开了“学术戍边”的序幕。十九世纪初,欧洲的东方学兴起,探险家来华考察,刺激了中国“经世致用”的传统学术理念,推动了中国边疆史地学向近代具有“戍边”意义的研究转型。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万国公法》的传入改变了中国学界对于国际秩序的认知,清廷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逐步重视爱国学者的学术成果,并将其应用于边疆领土守卫和外交谈判的实践中。宋教仁所著的《间岛问题》成功地守卫了延边地区的领土主权,将晚清中国学者的“学术戍边”推向了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世界认知 “学术戍边” 边疆史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