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基因理论的公共艺术规划研究——以杭州市云栖特色小镇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方楚楠 吴一洲 +1 位作者 章薇 胡适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4,共7页
我国公共艺术规划实践面临缺乏整体统筹、地域特色把握不足、城乡风貌融合度低等问题。以杭州市云栖特色小镇为例,构建“基础分析—整体定位—要素设计—长效管控”的公共艺术规划技术框架,通过对风貌面状空间基因、线状空间基因、点状... 我国公共艺术规划实践面临缺乏整体统筹、地域特色把握不足、城乡风貌融合度低等问题。以杭州市云栖特色小镇为例,构建“基础分析—整体定位—要素设计—长效管控”的公共艺术规划技术框架,通过对风貌面状空间基因、线状空间基因、点状空间基因、隐性空间基因的空间基因图谱识别,建立分级分类分区的公共艺术规划管控体系,旨在探索公共艺术与空间规划融合的新模式,为公共艺术的地域性发展和城乡空间的高品质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基因 公共艺术规划 云栖特色小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T算法的电子商务个性化聚类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海鹰 庄镇泉 +1 位作者 李斌 陈贤富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81-784,共4页
本文针对个性化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出现的难于有效发现用户行为特征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 ART神经网络自适应谐振算法的个性矢量聚类模型 .该聚类模型由两个智能子系统和三个逻辑控制单元组成 ,采用二值输入模式 ,具备很强的自适应性 .模... 本文针对个性化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出现的难于有效发现用户行为特征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 ART神经网络自适应谐振算法的个性矢量聚类模型 .该聚类模型由两个智能子系统和三个逻辑控制单元组成 ,采用二值输入模式 ,具备很强的自适应性 .模型实现是在 C+ +语言平台上进行的 .在模型程序设计中 ,采用衍生类方式构造子系统单元 ,通过控制对话、数据共享建立系统单元之间的联系 .该模型可以有效挖掘网络用户行为典型个性特征 ,用于指导电子商务网站资源的组织和再分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电子商务 art算法 网站 个性化聚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与Art:中西艺术观念的比较及会通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建中 孙盼盼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中西艺术观念的比较及会通,应首选最难言说的"艺术"。汉语的"艺术"属于"艺"系统,西语的"艺术"则是"Art"体系。"艺"与"Art"具有某种全息性特征,包含着中西艺术... 中西艺术观念的比较及会通,应首选最难言说的"艺术"。汉语的"艺术"属于"艺"系统,西语的"艺术"则是"Art"体系。"艺"与"Art"具有某种全息性特征,包含着中西艺术观念的大量信息。19世纪"艺"与"Art"邂逅,日本学者借用古汉语的"艺术"一词对译"Art",再以侨词形式返回中国。对汉语的"艺术"作观念史考察,不难发现迻译过程中的"削足适履":对"Art"的关注远大于"艺",对"Skill"的热情远高于"文",其重"西"轻"中"之倾向最终导致对中国艺术传统及艺术精神的遮蔽。反思观念性"艺术"的历史流变,检讨侨词"艺术"的利弊得失,既能激活被搁置的中国艺术之传统,亦可在中西比较及会通之中重新发现汉语"艺术"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 侨词 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之检视——兼谈对研究前景的思考与展望
4
作者 王浩铭 张和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63,共19页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自《汉语的构词法》(陆志韦等,1957)问世以来语言学界关于现代汉语离合词的理论研究。其中,基于传统语法的离合词研究主要着眼于分析和界定离合词的性质,基于现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则主要在传统语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离...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自《汉语的构词法》(陆志韦等,1957)问世以来语言学界关于现代汉语离合词的理论研究。其中,基于传统语法的离合词研究主要着眼于分析和界定离合词的性质,基于现代语言学理论的研究则主要在传统语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离合词的形成方式,并尝试解释现代汉语中存在离合词的深层次原因。但是,相关分析在具有一定解释力的同时,也都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认为,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尚需在离合现象的描写、离析形式的界定、离合词典型特征的刻画、离合词的跨语言/方言比较等方面,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索。离合词这一看似违反西方关于“词”理论的“另类”,究竟是显示了汉语的某些特殊属性或本质,还是能够在世界语言的普遍现象中找到“容身之所”,仍有待学者更深入地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词 离析形式 典型特征 跨语言/方言比较 研究综述与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明代墓出土服饰风尚与审美文化研究
5
作者 单春宇 范前程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泰州七座明代墓出土了大量纺织品,形制丰富、文化深厚。文章以出土实物和古籍史料为研究资料,运用实物与文献互证、历史社会学等方法,对明代成化至嘉靖时期泰州地区服饰风尚演变及其成因、纹饰的审美文化展开探讨。研究表明:一是嘉靖时... 泰州七座明代墓出土了大量纺织品,形制丰富、文化深厚。文章以出土实物和古籍史料为研究资料,运用实物与文献互证、历史社会学等方法,对明代成化至嘉靖时期泰州地区服饰风尚演变及其成因、纹饰的审美文化展开探讨。研究表明:一是嘉靖时期泰州地区服饰尺寸发生较大的变化,且在嘉靖中后期袍服出现复古款式。二是正德、嘉靖初期服饰出现“入奢”的现象,从富商阶层的加入形成奢侈消费而逐步兴盛,慕古服饰便是士大夫应对身份模糊化的手段。三是水乡的地理环境、明代中叶文人审美及儒佛混融的文化信仰是地域服饰纹饰组合产生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州明代墓 服饰 形制特征 风尚演变 服饰纹样艺术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颇族织锦纹样中的文化基因提取及审美特征
6
作者 冯艾卓 夏帆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共9页
景颇族织锦是景颇族中具有鲜明族群特征的文化遗产之一。文章通过对景颇族织锦本体的基因要素解读,重点从图纹方面对景颇族织锦文化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深入剖析了图纹基因中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图纹中文化基因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景颇... 景颇族织锦是景颇族中具有鲜明族群特征的文化遗产之一。文章通过对景颇族织锦本体的基因要素解读,重点从图纹方面对景颇族织锦文化基因进行识别与提取,深入剖析了图纹基因中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图纹中文化基因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景颇族的审美特征。研究表明,景颇族织锦纹样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较好保存了景颇族族群的集体记忆和对自然的观察理解,其核心基因表现为传统技艺下包含“菱形纹、‘’形纹、曲折线形纹”三要素,其中菱形元素是由景颇族原始表意文字中代表生存基础的图纹意象演化而来,最具民族文化代表性,由此进一步揭示景颇族织锦的纹样基因和造物手法下的民族审美特征,为后续的景颇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颇族 织锦纹样 文化基因 六元论 造物艺术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壁画中“花树”造型的艺术演变
7
作者 贺荣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1,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花树”造型在敦煌艺术中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态特征,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表现。通过运用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分析,研究追溯了自北魏至元代期间“花树”造型的艺术演变,深入剖析了其在佛教艺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及... 本文旨在探讨“花树”造型在敦煌艺术中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态特征,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表现。通过运用历史文献和图像资料分析,研究追溯了自北魏至元代期间“花树”造型的艺术演变,深入剖析了其在佛教艺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及民族特色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花树”造型的具体案例研究,揭示了这一艺术元素如何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宗教与文化的交融。研究发现,敦煌早期“花树”造型受到中原传统绘画与佛教艺术影响,表现出简洁且富有装饰象征意义的特点;至唐朝时期,造型逐渐趋向多样化,融入了更多绘画技法与观念;敦煌晚期则展现出更为精致与装饰化的艺术风格。本文通过对“花树”造型这一系列演变过程的梳理,丰富了对敦煌艺术形态特征的理解,也为研究浩瀚的敦煌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演变 文化交融 艺术形态 民族特色 演变特征 佛教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德昌傈僳族女性服饰串珠装饰艺术研究
8
作者 吴济池 乔洪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4,共8页
四川德昌傈僳族女性服饰中的帽子和腰带多用串珠装饰,其图案设计和配色深受本民族传统刺绣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章基于实物样本,从串珠的材质、制作工艺、色彩特征、图案造型及美学特征等方面对德昌傈僳族服饰的... 四川德昌傈僳族女性服饰中的帽子和腰带多用串珠装饰,其图案设计和配色深受本民族传统刺绣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文章基于实物样本,从串珠的材质、制作工艺、色彩特征、图案造型及美学特征等方面对德昌傈僳族服饰的串珠装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串珠图案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与传统刺绣图案相互呼应,整体布局呈现出主次分明、和谐有序的装饰效果。这种以“串”替“绣”的创新形式,不仅提升了工艺制作的便捷性与服饰的灵动美,也保留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展现了傈僳族造物理念中理性与感性交织的辩证思维,体现出服饰艺术中“物我合一”的设计智慧,彰显了在新时代审美背景下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昌傈僳族 女性服饰 串珠装饰 图案设计 审美特色 服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无轨电车车端转角液压装置设计研究
9
作者 李化明 王利 +2 位作者 高珊 吕运科 李承陈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现代无轨电车采用多车厢铰接编组方式运行,其铰接位置具有较多自由度,会对车辆的平稳运行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车端转角液压装置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为了减小车辆铰接位置的自由度,增强车辆的抗失稳能力,并辅助车辆转弯... [目的]现代无轨电车采用多车厢铰接编组方式运行,其铰接位置具有较多自由度,会对车辆的平稳运行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车端转角液压装置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为了减小车辆铰接位置的自由度,增强车辆的抗失稳能力,并辅助车辆转弯,设计了车端转角液压装置,并开展了仿真研究。依据车辆铰接编组的结构特点,遵循车辆对铰接结构的具体要求,制定了车端转角液压装置的总体方案和原理,对关键部件的参数进行了精确计算和合理选型,进而完成了该装置整体结构的设计。通过在Simulink软件中构建仿真模型,对车辆转弯运行过程中车端转角液压装置的动态特性和车辆铰接位置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及结论]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车端转角液压装置在动态运动参数方面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各车辆展现出较高的动态一致性,横摆幅值较小。该装置在提高车辆转向性能和控制车辆失稳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无轨电车 车端转角液压装置 设计 仿真分析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感知到传播:旅游演艺中游客沉浸体验过程及口碑传播分析
10
作者 潘文敏 单福彬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56-62,共7页
基于心流理论构建旅游演艺游客心理体验评价体系,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从主体认知审美、场内氛围、表演整体配合三个层面对影响旅游者沉浸体验和口碑传播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游客沉浸体验过程包含认知审美、场... 基于心流理论构建旅游演艺游客心理体验评价体系,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从主体认知审美、场内氛围、表演整体配合三个层面对影响旅游者沉浸体验和口碑传播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游客沉浸体验过程包含认知审美、场内氛围和表演整体配合三个方面,且对于沉浸体验均呈现正向影响;(2)旅游者沉浸体验正向影响口碑传播;(3)沉浸体验于主体要素、场域要素,以及表演要素对口碑传播间发挥关键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演艺 沉浸体验 口碑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的四维度分析框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明德 刘娇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是在传播学及认知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系统阐释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价值系统、动力系统、知识生产系统和应用系统构建四维度分析框架。研究认为,认知传播... 中国特色认知传播研究是在传播学及认知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中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为系统阐释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价值系统、动力系统、知识生产系统和应用系统构建四维度分析框架。研究认为,认知传播需要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构方向下明确价值内涵、属性特征和目标指向,在实践动力、学科动力和工具动力的作用机制下形塑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特色”,从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整合与创新多元理论体系、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壮大认知传播研究的中国学派等方面彰显学术研究、理论建构与问题导向的中国特色,最终在洞察认知规律、剖析认知机制、创新认知工具中推动认知传播研究成果的应用性转化。四维度分析框架阐释了认知传播研究“中国特色”的具体要求,尝试性探索认知传播的在地研究进路,以期使未来的认知传播研究能够在构建原创理论、紧跟本土实践、回应现实问题中逐步确立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 认知科学 中国特色 新文科 跨学科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旧辞与引古事:萧纲骈文使事用典的文本建构作用
12
作者 钟涛 张利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萧纲作品经常引经据典,尤以骈文使事用典为多。萧纲骈文用典以引成辞的语典为主,典事来源范围广泛又重点突出。使事用典是萧纲骈文文本的重要构建手段,无论是掇取旧辞,还是使用古事,都在内容上拓展了萧纲骈文的表现疆域,令其内涵更绚烂... 萧纲作品经常引经据典,尤以骈文使事用典为多。萧纲骈文用典以引成辞的语典为主,典事来源范围广泛又重点突出。使事用典是萧纲骈文文本的重要构建手段,无论是掇取旧辞,还是使用古事,都在内容上拓展了萧纲骈文的表现疆域,令其内涵更绚烂多姿,意蕴更深入厚重。引古事取旧辞是萧纲骈文书写的重要手段,不仅是构成文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本的语句熔铸和篇章结构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萧纲骈文使事用典既追摹学习前修时贤典范作品,又求新求变,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辞 古事 萧纲骈文 使事用典 文本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记忆与文化魅力:西北“花儿”艺术文化意蕴的多维阐释
13
作者 马希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5,共8页
“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是情感表达、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延续发展。“花儿”是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样式,也是西北人民对生活、爱情、乡愁、自然景... “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是情感表达、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延续发展。“花儿”是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样式,也是西北人民对生活、爱情、乡愁、自然景观的感性解读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象征与见证,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花儿”以西北深厚的民族和地域文化为基础,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众智慧与独特精神。针对“花儿”的学术研究,不光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领域,还需从音乐形态学、文化地理学、语言音乐学等角度剖析其产生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论文对“花儿”艺术进行多维度文化审视,从社会学视角分析其群体发生与文化的动态延续,在地缘文化语境中解读其隐喻特征,在人类学情境中阐释其文化的本真与发展,以更深入地透视西北地区的社会文化、民族关系、文化变迁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艺术 文化意蕴 群体发生 隐喻特征 本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时代下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消费启迪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言 宋莎莎 +1 位作者 费本华 王雪花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
圆竹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广圆竹家具,营造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传统圆竹家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设计的原则和共性,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特质。同时,探讨了圆竹家具中的文化... 圆竹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广圆竹家具,营造传统文化生活环境,本文梳理了传统圆竹家具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分析归纳了圆竹家具设计的原则和共性,总结出传统圆竹家具的艺术传承和文化特质。同时,探讨了圆竹家具中的文化现象,对圆竹家具的文化符号进行了挖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圆竹家具的消费倾向,得出了文化导向、环保导向、设计导向、工艺导向共同作用影响消费者决策的结论。此外,对现代圆竹家具的智造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产标准化、连接方式五金化、部件模块化的圆竹家具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最后,从设计、制造、管理、服务四个角度阐述了圆竹家具智能制造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竹家具 传统技艺 艺术传承 文化特质 文化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蒙古族女性敖吉的装饰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木斯 王赫德 郑国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42,共10页
科尔沁蒙古族女性敖吉多以黑色绸缎面料制作,缘边以库锦、织锦装饰,敖吉上以花卉为主的刺绣图案具有较强的识别性与代表性,与其他蒙古族部族的服饰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文章以实物样本为基础,从款式结构、色彩特征、装饰形式、图案寓意等... 科尔沁蒙古族女性敖吉多以黑色绸缎面料制作,缘边以库锦、织锦装饰,敖吉上以花卉为主的刺绣图案具有较强的识别性与代表性,与其他蒙古族部族的服饰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文章以实物样本为基础,从款式结构、色彩特征、装饰形式、图案寓意等方面对科尔沁女性敖吉的装饰特征进行解读。研究表明:科尔沁蒙古族女性敖吉以中华传统服饰“十”字形结构为缘,形成了以“十”字形中心为视角的局部装饰特征。“点”“线”“面”的图案构成形式,以一种看似“无秩序”构图分布,呈现“空”与“满”“虚”与“实”“繁”与“简”的强烈对比。以花卉为主的装饰图案虽受绣面布幅空间局限,但绣面内“满”绣的刺绣形式构成了主次分明、和谐有序的图案布局,凸显当地人以“满”为美、以“多”为贵的审美喜好,映射出科尔沁蒙古族女性敖吉在装饰形式上展现的独特灵动之美与感性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蒙古族 敖吉 装饰艺术 花卉 感性之美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定位·分层规划·艺术主导——高校审美教育的定位及其实现路径新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荷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高校审美教育本质上属于一种通识教育,一种非专业教育,对高校美育的推进符合中国新文科发展的思路。在具体规划层面中,要考虑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精英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的局面,对高校审美教育实行分层规划、扎实投入、有效引... 高校审美教育本质上属于一种通识教育,一种非专业教育,对高校美育的推进符合中国新文科发展的思路。在具体规划层面中,要考虑到中国高等教育的“精英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的局面,对高校审美教育实行分层规划、扎实投入、有效引导。在高校审美教育实施层面,要以艺术教育为主导,实现美育核心课程与特色美育课程的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审美教育 通识教育 新文科 艺术教育 美育核心课程 特色美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体系”建设:筑牢中国艺术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燕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2,I0005,共11页
认识和理解“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当代艺术学研究体系,关键是治学的精准定位,重在发挥理论研究的实效。关于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问题的讨论,借助对体系构成目标的认识和对体系思维能力的提升,阐明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 认识和理解“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建构中国当代艺术学研究体系,关键是治学的精准定位,重在发挥理论研究的实效。关于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问题的讨论,借助对体系构成目标的认识和对体系思维能力的提升,阐明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的价值与效用。应该说,“三大体系”建设为中国当代艺术学研究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建构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的理论主张和优势,是增强学科自信、学术自信、话语自信极为重要的理论创新之所在。同时,还要认识到“三大体系”建设的确为艺术学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进一步凸显理论自身的主体性、原创性和时效性,不断彰显艺术学研究的引导力、说服力和感召力,这将大大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学研究的融合发展,更是让文史哲艺“向未来”发展的底蕴和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 治学精准定位 理论研究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传承语境下公共环境艺术的塑造特征
18
作者 沙洋 邵琴 李典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18,共5页
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具备居住的基本功能,同时凭借其独特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及潜在的经济效益,也承载着游览、参观、纪念等特殊功能。随着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公共环境艺术逐渐参与到历史文化传达、场所精... 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具备居住的基本功能,同时凭借其独特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及潜在的经济效益,也承载着游览、参观、纪念等特殊功能。随着浙江省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公共环境艺术逐渐参与到历史文化传达、场所精神营造和景观风貌展现等诸多方面。因此,如何通过公共环境艺术的特征塑造,促进历史文化名城高质量发展,成为历史名城在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关注的要点。聚焦浙江省历史名城中现存公共环境艺术品的表现形式、文化题材、规模体量和塑造材质等特征,并结合浙江省3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对比分析,研究其存在的共性特征与典型问题,探索在历史文化传承语境下公共环境艺术的塑造方向和路径,为浙江省公共环境艺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文化 公共环境艺术 塑造特征 传承 保护与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义消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生 张晶 +1 位作者 赵铁军 姚建民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5-98,F004,共5页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tate-of-the-art of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WSD)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application of WSD,representation of disambiguation knowledge ,approaches and their evaluations. The paper analyz...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state-of-the-art of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WSD)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application of WSD,representation of disambiguation knowledge ,approaches and their evaluations. The paper analyzes current widely-applied WSD approaches,compares their merits and shortages.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es in WSD field has been explo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词义消歧 计算机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论文关键词特征及其对共词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71
20
作者 胡昌平 陈果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32,共10页
针对传统共词分析中高频词共现矩阵的构建方法提出了一些疑问,包括:抽取高频词作为分析对象的可靠性、高频词矩阵对领域内重要共现关系的保留程度、关键词的语义类型特征和关键词缺失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实证数据揭示了科技论文的关... 针对传统共词分析中高频词共现矩阵的构建方法提出了一些疑问,包括:抽取高频词作为分析对象的可靠性、高频词矩阵对领域内重要共现关系的保留程度、关键词的语义类型特征和关键词缺失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实证数据揭示了科技论文的关键词词频、共现关系、语义类型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它们对共词分析方法的影响,包括:基于关键词的共词分析只能分析热门知识节点,共词网络实质上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单次关联基础之上,而高频词矩阵则会丢失大量重要的共现关系,这些问题是由关键词的语义类型特征决定的,该特征是实现词语间差异化乃至语义化处理的重要切入点。另外,本文在对比关键词增补前后的共词矩阵后发现,增补关键词实质上无法优化高频词矩阵对所分析领域的代表性。在结尾部分,提出了两种可尝试的思路:一是结合关键词频次和共现关系强度抽取分析对象;二是以关键词语义类型为维度构建多维共现矩阵以更好地挖掘多种语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词分析 关键词特征 词频分布 情报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