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流变化率增量的悬浮电磁铁故障诊断
1
作者 蒋启龙 姚卫丰 张晔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2-1049,共8页
为提高复杂工况下悬浮电磁铁线圈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基于故障前、后电流特性变化,考虑温度、加减载、气隙扰动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周期内电流变化率增量的电磁铁线圈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建立两电平控制下电磁铁线圈输出电流变化率增... 为提高复杂工况下悬浮电磁铁线圈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基于故障前、后电流特性变化,考虑温度、加减载、气隙扰动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周期内电流变化率增量的电磁铁线圈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建立两电平控制下电磁铁线圈输出电流变化率增量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到电流变化特性,明确电磁铁线圈匝间短路是电流变化率增量异常的本质因素,即可通过检测电流变化率增量变化来作为故障判断条件;针对间隙变化导致电流变化率增量改变触发误诊断的问题,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实际间隙与正常状态下电量变化率增量的关系式,建立查找表,从而根据间隙变化来实时调整电流变化率增量阈值.经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该算法适用于磁浮列车的各种工况,鲁棒性强;在线圈短路比5%时,故障诊断准确率高达97%,灵敏度高;能够在一个基波周期内完成故障诊断,诊断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悬浮电磁铁 电流变化率增量 故障诊断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位置峰值检测的微网高阻故障检测方法
2
作者 雷莱 王晓卫 +3 位作者 田影 屈新宇 王雪 岳阳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共7页
针对微电网灵活的运行方式及其高阻故障不易与正常扰动有效区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和综合位置峰值的微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方法。通过差分运算和归一化运算来获取归一化差分零序电流;利用经验小波变换对归一化差分零序... 针对微电网灵活的运行方式及其高阻故障不易与正常扰动有效区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和综合位置峰值的微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方法。通过差分运算和归一化运算来获取归一化差分零序电流;利用经验小波变换对归一化差分零序电流进行分解,并根据极值变化率指标来自适应地选取故障特征分量;利用采样点数编号和故障特征分量峰值来构建综合位置峰值量化指标,进而通过综合位置峰值的不同取值来实现微电网高阻接地故障。大量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微电网高阻故障,并不受微电网正常扰动、运行状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接地故障 经验小波变换 差分零序电流 极值变化率 综合位置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外壳绝缘隔断处的过电压分析与控制措施研究
3
作者 张书琴 张克选 +5 位作者 骆常璐 高延峰 买小飞 陈怀亮 张垒 刘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1-187,共7页
运行中的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insulated switchgear,GIS)现场操作中时有弧光放电现象的发生。现有研究对其产生的机理只是笼统地归咎于开关操作时产生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VFTO)所引起的壳体地电位升... 运行中的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insulated switchgear,GIS)现场操作中时有弧光放电现象的发生。现有研究对其产生的机理只是笼统地归咎于开关操作时产生的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VFTO)所引起的壳体地电位升高,并没有从理论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从理论上推导出了GIS开关设备分合空载母线时的瞬变电流及其时变率的数学表达式,以及由瞬变电流在GIS外壳绝缘隔断部位感生的瞬变电压计算式。对于126~1100 kV GIS,其开关设备分合操作时的充电及放电电流时变率分别高达10^(6)及10^(9)以上,如此高时变率的瞬变电流将会在GIS外壳的绝缘隔断部位感生出数值较高的瞬变电压。而分合过程中开关触头间的多次重击穿又会在绝缘隔断部位感应出数值很高的次生VFTO,致使该部位气隙击穿而产生弧光放电现象。最后,对现场出现的各种弧光放电现象也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给出了消除弧光放电的有效措施,即缩小包含外壳绝缘隔断部位在内的回路面积可以有效降低绝缘隔断部位两侧的次生VFTO,从根本上消除弧光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隔断 弧光放电 电流时变率 感生的瞬变电压 次生的VF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群下行开采底板应力演化规律与合理巷道错距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丁自伟 巩欣伟 +4 位作者 张杰 李宇龙 蔡敏博 姬东 康萌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5,共13页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开采遗留煤柱下伏回采巷道合理布置工程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半无限平面体理论建立遗留煤柱底板岩层应力分布力学模型,系统研究了遗留煤柱下伏底板岩层应力分布特征及减压区相对位...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开采遗留煤柱下伏回采巷道合理布置工程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半无限平面体理论建立遗留煤柱底板岩层应力分布力学模型,系统研究了遗留煤柱下伏底板岩层应力分布特征及减压区相对位置关系,提出遗留煤柱非均布载荷影响的底板水平/垂向距离判别方法,揭示了遗留煤柱水平/垂向间距对下伏煤层回采巷道应力变化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垂直应力集中是导致下伏巷道失稳的主控因素,以垂直应力变化量0.2γH作为评判应力影响程度的临界指标,探究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应力扰动程度,随着遗留煤柱尺寸、煤层间距、埋深与岩层垮落角逐渐减小,底板岩层应力影响深度呈递减趋势;随着水平错距增大,巷道围岩垂直应力值、应力变化率差值不断减小,界定两者数值低于0.2γH与0.01时,围岩达到可控稳定状态;现场试验21320回风巷采用外错式25 m进行实测验证,优化布置后巷道顶板相对位移量控制在45 mm以内,服务期间巷道围岩工况稳定,验证了所得安全错距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遗留煤柱 非均布载荷 集中应力 应力变化率 合理巷道错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深远海全直流风电汇集网络的保护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华星 邹贵彬 +1 位作者 王凤莲 丁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5,共11页
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全直流型风电场由于不存在过电压问题等优点逐渐受到重视。针对全直流海上风电场的汇集线路继电保护问题,首先分析了直流汇集网络在不同故障类型及不同故障位置下的故障特征,计算对应故障情况下的故障电流,并... 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全直流型风电场由于不存在过电压问题等优点逐渐受到重视。针对全直流海上风电场的汇集线路继电保护问题,首先分析了直流汇集网络在不同故障类型及不同故障位置下的故障特征,计算对应故障情况下的故障电流,并与仿真值进行对比验证。根据故障特征提出一种利用汇集侧暂态电流变化率的单端量故障选线方案,利用区内外故障的故障暂态电流变化率极性和幅值差异,可在换流器过流闭锁前快速识别故障类型、故障线路及极性。通过在母线处设置附加选线流程,使线路末端高阻接地故障时也能准确选线。在PSCAD/EMTDC平台中搭建了全直流海上风电场模型,进行多种故障场景下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故障选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海上风电场 直流汇集网络 故障分析 暂态电流变化率 故障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西侧海湾-岛屿系统影响下的流场年季变化——以南日水道为例
6
作者 陈宇 林于渟 +6 位作者 束芳芳 蔡鸿泰 李云海 池文琦 何佳 陈智杰 郑斌鑫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台湾海峡地理位置独特,西侧海域海湾-岛屿系统普遍发育,显著影响了海域流场分布。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对区域海洋动力环境背景场及其变化的精细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莆田南日岛西侧南日水道是连通兴化湾与平海湾的主要... 台湾海峡地理位置独特,西侧海域海湾-岛屿系统普遍发育,显著影响了海域流场分布。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对区域海洋动力环境背景场及其变化的精细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莆田南日岛西侧南日水道是连通兴化湾与平海湾的主要水道,是区域海洋动力环境的“咽喉”所在,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中居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为了全面认识台湾海峡西侧海湾-岛屿系统影响下区域海洋动力环境背景场的年季变化,本研究利用布放在南日水道的座底观测系统获得的周年海流资料,结合同期气象风场资料,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调和分析、滤波处理和小波变化等手段,研究了南日水道内海流的季节变化规律和驱动余流的动力要素,初步探讨了热带气旋等对海洋动力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潮流为不正规半日浅海潮流,并具有明显的半月周期,涨潮流大于落潮流,涨潮流主方向为WNW向,落潮流主方向为SE—ESE向。旋转谱结果表明,研究海域以半日潮为主,逆时针能量强于顺时针,惯性周期无明显的谱峰。潮流强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最强,秋季、春季次之,夏季最弱。夏、秋季的余流流速较其他季节明显偏大,表层余流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底层余流全年为北向流。观测点余流主要由风引起,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但频率统计结果显示二者方向不一致,表明余流在地形的作用下发生了转向,其中潮致余流对表层余流贡献较小。小波能量图表明,双台风(热带气旋)期间风和余流均存在1 d及6 d左右的周期信号,二者密切相关。本研究成果对于区域海洋环保以及海域科学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潮流 余流 年季变化 海湾-岛屿系统 热带气旋 南日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漏电保护死区的新技术及其试验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奎 陆俭国 武一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28-32,共5页
为消除漏电保护死区,提出基于剩余电流变化量法的漏电保护新技术。该技术是通过采用连续移动变化量法和窗口移动变化量法,实现突变漏电电流、持续缓变漏电电流的识别与检测。根据剩余电流、突变漏电电流、持续缓变漏电电流进行漏电综合... 为消除漏电保护死区,提出基于剩余电流变化量法的漏电保护新技术。该技术是通过采用连续移动变化量法和窗口移动变化量法,实现突变漏电电流、持续缓变漏电电流的识别与检测。根据剩余电流、突变漏电电流、持续缓变漏电电流进行漏电综合保护,可以减少漏电保护拒动作。为检验新的漏电保护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电流变化量法 突变漏电电流 持续缓变漏电电流 动作死区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自动解列的新判据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贞存 桑在中 +2 位作者 戴方涛 厉吉文 张尔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34-37,共4页
分析了电力系统发生振荡、功率摆动时电气量变化的特点;指出了现有各种解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测量三相电流变化量的幅值和频率来检测系统振荡及功率摆动的新判据,并按此判据设计出自动解列装置,通过了模拟实验,已投入现场... 分析了电力系统发生振荡、功率摆动时电气量变化的特点;指出了现有各种解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测量三相电流变化量的幅值和频率来检测系统振荡及功率摆动的新判据,并按此判据设计出自动解列装置,通过了模拟实验,已投入现场试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自动解列装置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限流电感电压的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故障检测方案 被引量:25
9
作者 祁晓敏 裴玮 +2 位作者 李鲁阳 肖浩 孔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7-545,共9页
直流故障的快速准确检测是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亟需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流故障电流上升速度快、故障影响范围广,传统的交流故障检测方法不再适用于直流故障。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线路限流电感电压变化率的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 直流故障的快速准确检测是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亟需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流故障电流上升速度快、故障影响范围广,传统的交流故障检测方法不再适用于直流故障。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线路限流电感电压变化率的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直流故障快速检测方案。首先,详细分析了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直流故障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直流线路单端限流电感电压变化率检测直流故障的方法。接着,设计了完整的识别故障线路、判断故障类型和故障极的故障检测方案,并研究了相应的阈值选取方法。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平台对所提故障检测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受过渡电阻、故障距离、以及换流站功率反转的影响,能够在故障后迅速确定故障线路、故障类型以及故障极,实现直流故障的快速准确检测,为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保护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 直流故障 限流电感 电压变化率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隙气体放电管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祥超 周中山 +2 位作者 陈璞阳 李鹏飞 陈则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76,共7页
为了解决气体间隙放电在雷电防护应用中存在击穿电压高、工频续流大的问题,通过对汤森理论与帕森定律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多间隙气体放电管,并在帕森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个间隙击穿电压乘以系数β(β<1)为多间隙气体放电管的击穿电压... 为了解决气体间隙放电在雷电防护应用中存在击穿电压高、工频续流大的问题,通过对汤森理论与帕森定律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多间隙气体放电管,并在帕森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个间隙击穿电压乘以系数β(β<1)为多间隙气体放电管的击穿电压。采用模拟雷电流对多间隙气体放电管做冲击试验,结合气体放电理论与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与相同材料及极间距的传统气体放电管相比,多间隙气体放电管的击穿电压为其1/5左右,响应时延可缩短至200ns左右,残压上升陡度最大可减小0.3k V/μs;多间隙气体放电管在一定的雷电流范围内能够减少甚至消除工频续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气体放电管 击穿电压 雷电流 响应时延 残压上升陡度 工频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变与回弹的热冲压成形冷却过程控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幼丹 吴春笃 程晓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3,共4页
回弹是影响高强度板热冲压成形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22MnB5硼镁合金板热冲压成形实验,考察了冷却速率对回弹和相变的影响,提出了热冲压成形模具冷却系统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研究表明,只有当冷却速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奥氏体才... 回弹是影响高强度板热冲压成形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22MnB5硼镁合金板热冲压成形实验,考察了冷却速率对回弹和相变的影响,提出了热冲压成形模具冷却系统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研究表明,只有当冷却速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奥氏体才能直接转变为均匀马氏体;在模具结构、冷却系统、冷却介质等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冷却系统的水流速度,实现对最佳冷却速度的控制,消除热冲压成形中变形和回弹等缺陷,提高高强度板热冲压成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 相变 回弹 最佳冷却速度 最佳水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陆北部湾北部台风对广西近岸水位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波 陈宪云 +2 位作者 董德信 侍茂崇 邱绍芳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245-249,254,共6页
根据台风"纳沙"登陆期间广西白龙半岛南面海域1km处S1站连续的实测海流剖面资料,白龙尾F1站的水位资料和台风"榴莲"登陆期间铁山港石头埠F2站的水位资料,分析登陆北部湾北部台风对广西近岸水位变化的影响,得出如下... 根据台风"纳沙"登陆期间广西白龙半岛南面海域1km处S1站连续的实测海流剖面资料,白龙尾F1站的水位资料和台风"榴莲"登陆期间铁山港石头埠F2站的水位资料,分析登陆北部湾北部台风对广西近岸水位变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在无台风期间,S1观测点表层的最大实测潮流流速为40.0cm/s,表层的最大余流流速为20cm/s。在台风登陆期间,S1观测点表层的实测潮流最大流速为103.7cm/s,表层的最大余流流速为39.7cm/s,比无台风期间高2倍左右。但随着水深的增加,潮流和余流的流速逐渐减小;岸站F1、F2的水位变化过程是,台风登陆前,水位减至最低;台风登陆后,水位增至最大,水位的增、减变化与台风作用过程有关。同时,认为台风登陆期间广西沿岸水位的抬升和下降变化与风、港湾地形、大气重力波所产生的共振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 潮流 余流 台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变化率对涡流传感器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荣锋 王一 +1 位作者 郭翠娟 闫淑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67-1472,共6页
为了提高涡流传感器的电感灵敏度和热稳定性,研究了探头线圈的结构、激励频率和温度对线圈电感变化率的影响。首先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构建稳态物理模型并加入瞬态温度模块,通过参数化扫描仿真,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其次在... 为了提高涡流传感器的电感灵敏度和热稳定性,研究了探头线圈的结构、激励频率和温度对线圈电感变化率的影响。首先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构建稳态物理模型并加入瞬态温度模块,通过参数化扫描仿真,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其次在稳态恒温实验条件下对线圈内外半径、厚度、匝数进行仿真,得到导线直径不超过40μm、内半径0.1mm^0.5mm、外半径2.5mm的60匝单层平面线圈的电感灵敏度和测量分辨率最佳。最后在瞬态变温实验条件下得到激励频率900kHz时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传感器热稳定性和电感灵敏度,减小温度引起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传感器 电感变化率 COMSOL仿真 灵敏度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SRM转矩分配函数优化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辉 游紫露 +2 位作者 李孟秋 蔡辉 沈仕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4-150,共7页
开关磁阻电机采用传统型转矩分配策略时,电流峰值过高、电流可控性下降导致其出现严重的转矩脉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开关磁阻电机电流变化率和铜耗的综合优化方法。在直线型转矩分配函数的基础上,根据电流输出波形与... 开关磁阻电机采用传统型转矩分配策略时,电流峰值过高、电流可控性下降导致其出现严重的转矩脉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开关磁阻电机电流变化率和铜耗的综合优化方法。在直线型转矩分配函数的基础上,根据电流输出波形与转矩分配函数的关系提出了二次型补偿曲线。选择电流变化率和铜耗作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对新型转矩分配函数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转矩分配函数曲线,从而降低了换向时的电流峰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转矩分配函数能够有效地改善各相给定电流波形,降低电流控制难度,从而抑制转矩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铜耗 电流变化率 转矩分配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波电流相量变化率识别行波保护中雷击干扰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兴茂 林圣 +1 位作者 李小鹏 何正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1,共7页
输电线路遭受非故障性雷击可能会造成行波保护误动。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短路故障、故障性雷击及非故障性雷击产生的附加电流分量的特征,提出利用基波电流相量变化率快速识别雷击干扰的方法。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或遭受故障性雷击,附加电... 输电线路遭受非故障性雷击可能会造成行波保护误动。针对该问题,通过分析短路故障、故障性雷击及非故障性雷击产生的附加电流分量的特征,提出利用基波电流相量变化率快速识别雷击干扰的方法。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或遭受故障性雷击,附加电流分量中的衰减直流分量和基波故障分量导致基波电流相量变化率迅速增大;线路遭受非故障性雷击,雷击后基波电流相量变化率较小。利用S变换确定雷击或故障的起始时刻,依据起始时刻之后基波电流相量变化率的大小识别雷击干扰。EMTDC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雷击干扰 行波保护 继电保护 输电 线路 基波电流 相量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包装瓦楞纸箱对缓冲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继飞 韩雪山 陈志强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研究外包装瓦楞纸箱对整体缓冲性能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定400,600,750 mm等3个等效跌落高度,设置单种EPE与EPE/瓦楞纸板组合材料的对比实验组,测定试样的动态压缩残余应变、最大加速度变化率,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最大加速度-静应... 目的研究外包装瓦楞纸箱对整体缓冲性能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定400,600,750 mm等3个等效跌落高度,设置单种EPE与EPE/瓦楞纸板组合材料的对比实验组,测定试样的动态压缩残余应变、最大加速度变化率,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及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结果EPE/瓦楞纸板的缓冲性能明显优于单种EPE,最大加速度值平均减小5%~13%,缓冲系数减小2%~10%,同时极值点的承载能力提高了20%左右。结论瓦楞纸板组合材料的缓冲性能明显增强,考虑外包装箱瓦楞纸板的缓冲作用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E EPE/瓦楞纸板 动态压缩残余应变 加速度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空区漏风量的遗煤温度预测模拟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春 题正义 李宗翔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8-332,424,共6页
为了能够依据采空区漏风量判定遗煤温度,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漏风量与遗煤温度场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以五龙矿某工作面为例,对其遗煤自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供风量和遗煤温度与采空区漏风量的关系,得到... 为了能够依据采空区漏风量判定遗煤温度,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漏风量与遗煤温度场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以五龙矿某工作面为例,对其遗煤自燃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工作面供风量和遗煤温度与采空区漏风量的关系,得到了相关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随着遗煤温度的升高,采空区漏风量逐渐增加,并且漏回风量增加的幅度逐渐大于漏入风量增加的幅度,漏风量与遗煤温度之间近似存在二次抛物线函数关系;提出了采空区相对漏风变化率的概念,其与遗煤温度间存在近似对数函数关系;给出了影响采空区漏风量的其它因素,判定遗煤温度时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漏风量 温度场 相对漏风变化率 遗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70年胶州湾水动力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金瑞 陈学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41,共12页
采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海洋模式FVCOM,基于胶州湾不同年代的岸线和水深地形条件,建立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各年代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分析和比较胶州湾不同年代纳潮量、潮汐潮流、水交换率等水动力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 采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海洋模式FVCOM,基于胶州湾不同年代的岸线和水深地形条件,建立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各年代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分析和比较胶州湾不同年代纳潮量、潮汐潮流、水交换率等水动力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胶州湾水域总面积不断缩小,纳潮量在逐渐减小,2008年全湾的纳潮量相对于1935年减少了31.5%,约合3.9×108 m3;海湾流场结构变化很小,流速呈减小趋势;胶州湾欧拉余流"团团转"的多涡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最大值都发生在团岛附近;海湾的水交换能力趋弱,对整个胶州湾水体的半交换时间进行海湾平均,不同年代5套岸线下海湾的水体半交换时间分别是37.0d,36.7d,39.2d,39.7d和40.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岸线变化 潮汐潮流 纳潮量 水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暂态零序电流变化率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臻珠 蒋建东 +1 位作者 陈帆 杨海波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8,128,共4页
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暂态零序电流的特点,给出了利用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暂态零序电流变化率差异的选线判据,提出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暂态零序电流变化率方法.该方法不受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压初相角、... 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暂态零序电流的特点,给出了利用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暂态零序电流变化率差异的选线判据,提出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的暂态零序电流变化率方法.该方法不受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压初相角、过渡电阻的影响,故障判别准确,选线灵敏度高,算法简单,实用性强.最后用Matlab中建立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电流接地系统 故障选线 暂态零序电流 变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阳极溶解的工艺优化与性能调控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海明 黄章崎 +2 位作者 王春霞 彭叔森 吴光辉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0,共6页
为了维持企业现有电镀镍工艺范围,降低镍阳极溶解的残渣率,节约生产成本,对镀镍工艺进行了优化与性能调控。采用阳极极化曲线、计时电位法研究镀液组分浓度及工艺参数对镍阳极极化曲线的致钝电流密度影响规律,并对镀液进行调控。采用金... 为了维持企业现有电镀镍工艺范围,降低镍阳极溶解的残渣率,节约生产成本,对镀镍工艺进行了优化与性能调控。采用阳极极化曲线、计时电位法研究镀液组分浓度及工艺参数对镍阳极极化曲线的致钝电流密度影响规律,并对镀液进行调控。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镍阳极溶解的宏观、微观形貌。采用连续电化学溶解法计量残渣量,中性盐雾实验法评价镀层的耐蚀性。C工艺下镍阳极的致钝电流密度i_(pp)为0.490 A/dm^(2),电极电位为-0.2286 V,阳极的溶解较均匀,未发现明显的孔洞,残渣率为0.793%,获取的镀层结晶细致。C工艺的致钝电流密度提高,电极电位下降,残渣率明显降低,且镀层的耐蚀性基本未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镍 致钝电流密度 阳极溶解 残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