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Public Product Supply Problems in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1
作者 ZHANG Jing 1,2,and JIANG Hua 3 1 Post-doctoral Mobile Center on History and Cultural College,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2 College of Liberal and Social Scienc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3 College of Philosophy,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2期78-84,共7页
The status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hin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t... The status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hin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in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supply of public goods in rural areas,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system,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shortage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and proposed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o solve problems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which are of advantages to enh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socialist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洋 周孟亮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229,共8页
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民幸福感、存在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三农”,建设“生... 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民幸福感、存在感、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美丽乡村建设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三农”,建设“生态、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未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需重点关注生活、生态、生产三个方面,坚持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稳步推进聚焦核心、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主体引领共建共享,从多方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重点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乡贤”使命
3
作者 程良宏 李蓉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3,共9页
以“新乡贤”身份引领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教师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这意味着乡村教师以乡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乡风文明的引领者与改造者、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的“文化中间人”等身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行动... 以“新乡贤”身份引领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教师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这意味着乡村教师以乡土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乡风文明的引领者与改造者、乡村学校与乡村社会的“文化中间人”等身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行动。强调乡村教师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新乡贤”使命,既是乡村高质量发展对其“本土精英”肩负使命的国家要求,也是承续中国历史传统赋予其社会改造职责的客观要求,亦是重塑新时期乡村教师乡村文化精英身份与自豪感的现实需要。这一使命的实现,需要乡村教师自身的使命自觉、乡村社会深度认可接纳、各级职能部门对国家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新乡贤 乡村文化建设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社会网络拓展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4
作者 罗明忠 田齐月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7,共15页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 数字化转型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抓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路径。文章利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村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数字乡村建设对9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是30%分位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1.92倍,表征其效用发挥存在门槛效应。社会网络拓展在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相较于丘陵、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地区村庄的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强。村委会与县政府距离越近、村庄人口规模越大,数字乡村建设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的数字化转型,增强村庄数字化治理能力,以此提升村庄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社会网络拓展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任赞杰 任金政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7,共10页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2010-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明显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影响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2010-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明显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增长,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以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中等的村庄以及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集体资产租赁收入和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等路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为此,本研究提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据协同治理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子涵 周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185-188,共4页
该文聚焦于“设计+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路径研究,以非遗设计在乡村振兴中作用为研究对象,探讨设计介入对乡村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全面振兴的互动关系。依托新质生产力,深入解析乡村中的非遗文化,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因... 该文聚焦于“设计+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路径研究,以非遗设计在乡村振兴中作用为研究对象,探讨设计介入对乡村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全面振兴的互动关系。依托新质生产力,深入解析乡村中的非遗文化,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因素分析法对针对重点领域的问题进行剖析,运用前沿科技优化乡村空间的物理性转变,增强互动趣味性,发挥区域联动作用,打造地域非遗旅游品牌、搭建数字化乡村设计成果管理平台等方式方法,为改善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文化失衡现状提供新颖而富有前瞻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设计+ 乡村振兴 数字乡建 艺术乡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影响效应研究
7
作者 覃丝雨 刘波宏 王庆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221-227,共7页
利用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采用OLS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数字素养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数字素养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数字素养提升后通过... 利用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数据,采用OLS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数字素养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数字素养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过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数字素养提升后通过资源聚集和社会网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数字素养显著提高女性、非兼业农户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据此,建议从数字乡村建设和提升农户素养两方面着手,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数字素养 数字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资源下乡与治理能力提升
8
作者 何毅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8,共12页
在财政资源下乡过程中,基层组织对财政环境的适应性是财政支出转化为治理能力的关键前提。以和美乡村建设中的财政实践为分析对象,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提出了“基层治理的财政向度”,并构建财政支出环境影响基层治理能力的分析框架。该... 在财政资源下乡过程中,基层组织对财政环境的适应性是财政支出转化为治理能力的关键前提。以和美乡村建设中的财政实践为分析对象,基于新制度主义视角,提出了“基层治理的财政向度”,并构建财政支出环境影响基层治理能力的分析框架。该框架将财政支出环境划分为绩效导向的技术环境和合法性约束的制度环境。从地方实践来看,乡村去主体性与财政竞争性分配制约了基层组织对技术环境的适应性,导致财政供需脱节;财政程序主义则限制了基层组织对制度环境的适应性,引发乡村治权弱化。资源下乡实践中,基层财政行为呈现“绩效-合法性”二元逻辑及其治理张力,基层组织权责配置与治理能力不协调,从而导致基层治理结构“权能断裂”。“权能断裂”制约了基层组织对财政环境的适应,影响了财政资源投入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破解之道在于以财政资源重建乡村主体性,实现基层民主治理的赋权增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下乡 和美乡村建设 基层治理 新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节水灌溉效益研究
9
作者 陈树行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8期61-63,共3页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水资源紧张及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关键手段。深入分析了农田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主要问题及优化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农村农田灌溉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田 节水灌溉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10
作者 贺俊红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204-207,共4页
由于土木工程技术的更新迭代日益加快,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鉴于此,本文聚焦于新工科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探讨并研究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深入分析新工科的内涵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由于土木工程技术的更新迭代日益加快,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鉴于此,本文聚焦于新工科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探讨并研究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深入分析新工科的内涵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提出建立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设计、促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增加实践教学资源投入以及加强实习环节的管理与衔接一系列改革策略,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土木工程行业培养并输送具备竞争力的人才,从而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背景 土木工程专业 结合理论与实践 实践教学体系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职业农民法治教育路径的三维探赜
11
作者 高云 王萌 赵肖童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7期54-57,共4页
该研究探讨提升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指出法律知识对农民维权和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应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建设法治教育设施,并通过多样化活动促进法治文化普及。研究还提出弘扬农村法治文化传统,结合... 该研究探讨提升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指出法律知识对农民维权和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应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建设法治教育设施,并通过多样化活动促进法治文化普及。研究还提出弘扬农村法治文化传统,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法治知识。在制度层面,建议完善农村法治制度体系,加强法治监督管理,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为新型职业农民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法治 教育 路径 农村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生逻辑
12
作者 郭怡婷 李晓珏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4期69-72,共4页
乡村文化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频共振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耕文明的深层生态智慧,可为当代乡村文化与生态协同共生提供源代码。当前,二者面临文化空心化与生态退化、新型城镇化中的文化生态失衡、消费升级下的文化生态... 乡村文化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同频共振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耕文明的深层生态智慧,可为当代乡村文化与生态协同共生提供源代码。当前,二者面临文化空心化与生态退化、新型城镇化中的文化生态失衡、消费升级下的文化生态价值重构等共生挑战与困境。通过理论维度从文化生态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文化资本与生态资本转化机制的多维理论框架的解构与重构分析,进一步推动二者协同共振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生态文明建设 共生机制 文化生态系统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数字素养对其数字乡村参与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晨 李瑾 冯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37-1949,共13页
【目的】作为数字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数字化认知普遍较差,数字化“新农具”的操作应用能力普遍不强,直播电商等“新农活”的参与能力较弱,本研究旨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其更加积极主动投... 【目的】作为数字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数字化认知普遍较差,数字化“新农具”的操作应用能力普遍不强,直播电商等“新农活”的参与能力较弱,本研究旨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推动其更加积极主动投身到数字乡村这一伟大实践中。【方法】在梳理国内外文献和对北京13个涉农区1500位农民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数字意识、数字通用素养、数字技术素养等6个维度搭建农民数字素养体系,并基于KAP模型构建“农民数字素养-对政府数字服务满意度-农民数字乡村参与行为”理论模型,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索农民数字素养影响数字乡村参与的作用路径,提出激发农民参与数字乡村的相关政策建议。【结果】(1)农民的数字素养提升其数字乡村参与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2)农民对政府数字服务的满意程度会间接影响其对数字乡村的参与程度;(3)数字化基础设施在农民数字素养影响农民数字乡村参与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结论】扎实推进数字乡村,让农民多参与、广收益,一是要通过构建农民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和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培训等方式大力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二是要通过加强优质农村服务资源供给与共享和推动服务多元化参与等方式强化农村数字化服务水平,三是要通过强化农村网络承载能力和推动现有技术设备“适农化”改造等方式不断完善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数字素养 数字乡村参与 政府数字服务 农村数字新基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98
14
作者 林万龙 董心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7,共10页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美乡村建设目标下艺术乡建成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朝阳 丁凡倬 龚袒祥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131,共8页
“艺术乡建”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建设方法,在创新乡村建设模式,提升乡村内生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但由于目前“艺术乡建”缺少统一的执行标准,更多是基于建设者的感性认知,导致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并与乡村基本发展逻... “艺术乡建”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建设方法,在创新乡村建设模式,提升乡村内生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但由于目前“艺术乡建”缺少统一的执行标准,更多是基于建设者的感性认知,导致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并与乡村基本发展逻辑、国家战略产生偏差,甚至起反作用。构建科学严谨的艺术乡建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实现面向全国艺术乡建情况的定量评估和动态管理,对高质量推进艺术介入“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乡村建设的国家政策及战略目标,综合全面地考虑了以艺术为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各方影响因素,试图构建一套“艺术乡建成效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具有以“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原则的5项一级指标,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目标的25项二级指标,可科学系统地评估艺术乡建的综合成效,以期推动艺术乡建高质量执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美乡村 艺术乡建 成效评价 评价体系构建 新质生产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横协同: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双重路径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社瑞 韩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200,共9页
新乡贤文化是由传统乡贤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来的新型文化形态,以其独特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和社会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两种力量,并以此形成了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和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以做好顶层设... 新乡贤文化是由传统乡贤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来的新型文化形态,以其独特作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政府和社会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两种力量,并以此形成了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和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以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种资源、注重授权赋能为主要抓手,通过行政纵向推动力量引领新乡贤文化建设;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则以乡村内生力量、特色化的优势资源和参与式行动为依托,通过内生横向协商方式践行新乡贤文化建设。双重建设路径虽共存于乡村场域,但二者属性不同,需通过纵横协同形成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使新乡贤文化建设更具持续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双重路径的纵横协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双重建设路径应顺应时代新要求,遵循互嵌互融逻辑,在互动-嵌入-融合中实现纵横协同,共同服务于新乡贤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文化 政府主导式建设路径 社会主动式建设路径 协同 互嵌互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能助力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吗?——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帮生 陈鎏鹏 周子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7-179,共13页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究竟是“数字赋能”还是“数字负能”?能否助力乡村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绿色发展三者之间协调进步备受学界关注。该研究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经济-社会-环境”框架...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究竟是“数字赋能”还是“数字负能”?能否助力乡村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绿色发展三者之间协调进步备受学界关注。该研究采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经济-社会-环境”框架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并在定量测算二者增长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上,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分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维度上看,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经济增长、乡村社会包容和乡村绿色发展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其中对于乡村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乡村创业活跃度及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来推动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高环境规制和高经济发展水平的省份,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效应更为明显。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测度和分析框架,在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数字技术服务与应用水平,把握乡村数字化发展机遇、保障“数字红利”惠及农民,因地制宜建设好“差异化”的数字乡村,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后发乡村发展等方面提供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包容性绿色增长 新质生产力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寿内卷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燕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72,共13页
进入长寿时代后,农村老年人在其高龄阶段的生命历程中,会遭遇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伴随其机体衰退,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坠入巨大的生活风险之中。结合中国传统的老龄观,通过对“内卷化”这一概念的辨析和创造性转化,可以构建“长寿内卷化”... 进入长寿时代后,农村老年人在其高龄阶段的生命历程中,会遭遇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伴随其机体衰退,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坠入巨大的生活风险之中。结合中国传统的老龄观,通过对“内卷化”这一概念的辨析和创造性转化,可以构建“长寿内卷化”的概念,以理解当前农村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状态。当高龄老年人的生命历程步入内卷点之后,其寿命虽然仍然在延长,但由于各种负性生命事件的发生和影响,生命质量却开始下滑,与理想状态相反的是,这段生命历程将持续进入病寿、苦寿、辱寿等单一存在或同时并存的生活风险状态;当这一曲线下滑至接近生命质量轴的交叉点时,它意味着高龄老年人生命主动或被动的终结。支撑从长寿内卷化到生活风险发生的机制是,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压力通过环状结构的新家庭结构形式向高龄老年人转移。秉持积极老龄观,加强政策干预,实现长寿去内卷化,是长寿时代所必需面对的重要议题。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的“长寿内卷化”,不仅对理解当前农村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具有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将来也同样适用于分析城市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内卷化 农村高龄老年人 生活风险 长寿红利 长寿风险 社会压力转移 新家庭结构 家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农村建设现状及优化建议——以湖北省嘉鱼县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显鹏 韩京霖 徐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9期164-167,共4页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近些年来我国通过构建一系列乡村治理体系来优化农村建设,国内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掀起一波革新换代的新浪潮。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新农村建设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该文以区位乡村空间治理为导向,通过...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近些年来我国通过构建一系列乡村治理体系来优化农村建设,国内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掀起一波革新换代的新浪潮。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新农村建设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该文以区位乡村空间治理为导向,通过从产业集群建设、绿色低碳工作以及乡村多元化功能三个方面分析嘉鱼县仍存在的新农村建设问题,接着依次从区位产业融合特色化、区位农业宜居低碳化以及区位功能设施现代化三个维度总结新农村建设经验以及建设成效,以期对嘉鱼县未来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性及价值性的研究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农村建设 空间治理 问题研究 建设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6
20
作者 严雪雁 王茂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8,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科技创新为共同主轴,新质生产力与数字乡村建设之间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能够融入中国数字乡村建设进程并发挥赋能作用。在逻辑关联上,新...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科技创新为共同主轴,新质生产力与数字乡村建设之间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能够融入中国数字乡村建设进程并发挥赋能作用。在逻辑关联上,新质生产力将从注入全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动能、促进结构性均衡发展、夯实社会基础等方面发挥助力作用,为实现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在实践方案上,为了让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价值充分迸发,还需要从完善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转型、加强涉农科技人才储备、克服技术型“治理陷阱”等方面着力,通过持续优化实践措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有力承接,使其驱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价值转变为真正的赋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乡村建设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 技术赋能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