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解放区实录》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
1
作者 苏晓涵 陈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0,共9页
1945年,面对国民党长期的封锁舆论及污名化宣传,中共借派代表参与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之机会,由董必武、徐永煐、章汉夫等人合作,用英文撰写《中国解放区实录》一书,该书采用《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及中共中央领导人讲话稿等资料,用... 1945年,面对国民党长期的封锁舆论及污名化宣传,中共借派代表参与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之机会,由董必武、徐永煐、章汉夫等人合作,用英文撰写《中国解放区实录》一书,该书采用《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及中共中央领导人讲话稿等资料,用详实数据向国际社会介绍以陕甘宁边区为主体的解放区建设成就,书成后在美出版并分发给相关政要、代表,引发参会各国强烈反响。其侧重介绍中共武装抗击日本侵略、推动构建联合政府、重视经济发展等方面,反映出撰述者希望凸显中共对人民群众的重视,摆脱苏联模式等宣传策略。这既是围绕中共核心斗争任务而展开的真实论述,又扣合国外民众的心理预期,成为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国际形象 传播 陕甘宁边区 徐永煐 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东中部城市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何一民 刘杨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14,共15页
中国东中部地区是近代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市数量最多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东、中部地区成为主要战场,城市遭到严重破坏,整体出现衰落。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东、中部城市发展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 中国东中部地区是近代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市数量最多的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东、中部地区成为主要战场,城市遭到严重破坏,整体出现衰落。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东、中部城市发展的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战争的直接破坏和影响,导致城市居民被大量屠杀,社会结构遭到破坏,经济被摧毁,工商业衰败,街道、建筑多遭毁坏,城市肌理也变得面目全非;二是日本军队占领东中部城市,对这些城市和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城市发展的内在机制、动力因素和外部空间环境、条件等都发生了"异变",故而在战争期间呈现出严重衰败。三是战前在东、中部大城市发展起来的部分现代工业、商业、金融业和文化教育事业也因战争被迫转移到大后方,故而也使这些城市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正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东、中部大多数城市发展严重受阻,相当部分城市出现停滞和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华战争 东中部城市 殖民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与传承:沦陷时期北平的文化生态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建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90,共11页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北平成为沦陷之区,众多高校与文化、学术机构南迁,大批文化人离平避难,曾经的文化中心陷入沉寂。日伪政府利用中日地域接近、文化相似等特点,鼓吹"同文同种"、"中日亲善"理论,通过构建...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北平成为沦陷之区,众多高校与文化、学术机构南迁,大批文化人离平避难,曾经的文化中心陷入沉寂。日伪政府利用中日地域接近、文化相似等特点,鼓吹"同文同种"、"中日亲善"理论,通过构建严密的管制体系,在文艺、教育、学术、媒体等领域推行一系列殖民政策与措施,力图将北平的文化发展纳入到"日化"的轨道中。但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亦非仅靠强制力可以推行。在殖民统治之下,北平的文化生态虽然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但作为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国都与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文化传统也在断裂中实现着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平 沦陷区 文化生态 思想战 文化殖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河北沦陷区中小学奴化教育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洪成 钱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53,共9页
抗战时期日伪政权实施的殖民主义统治,给河北沦陷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间所推行的奴化教育,特别是对沦陷区内的中小学奴化教育严重毒害了青少年。
关键词 日本侵华 抗日战争 河北沦陷区 中小学教育 奴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漫画传播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成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128,共12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美术摆脱了传统艺术的束缚,融入到现代艺术发展的洪流中。随着现代传播媒体的日益发达,漫画在现代美术传播中脱颖而出,在它成长的初期,便成为揭露帝国主义侵略野心和批判封建王朝腐朽没落的重要武器。...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美术摆脱了传统艺术的束缚,融入到现代艺术发展的洪流中。随着现代传播媒体的日益发达,漫画在现代美术传播中脱颖而出,在它成长的初期,便成为揭露帝国主义侵略野心和批判封建王朝腐朽没落的重要武器。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漫画作为一种美术形式,被艺术家们广泛地运用到了这场以民族解放为己任的卫国战争中。漫画家们走出画室,走上街头,用画笔激励民众抗击外来入侵者的斗志,极大地鼓舞了人们战胜侵略者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在动摇敌方的士气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漫画家们已然成为这场波澜壮阔的卫国战争中的一支独特和重要的抵抗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美术史 美术传播 美术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者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勇 耿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共11页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政治指导者的历史定位,是由抗日战争的时代环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殊合作方式决定的。在整体上,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全局走向以及大后方和沦陷区的抗日运动开展政治指导——提出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擘画... 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政治指导者的历史定位,是由抗日战争的时代环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殊合作方式决定的。在整体上,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全局走向以及大后方和沦陷区的抗日运动开展政治指导——提出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擘画抗日战争的整体战略,坚持抗日与民主并行等主张,发扬英勇不屈的抗战精神,对抗战的胜利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同时,在局部中,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指导者定位,有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和深化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政治指导者 抗战精神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百里对中国抗战的理论探索与贡献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仰湘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80,共6页
蒋百里很早就把日本视作中国国防的首要敌人,预料日本会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拟出持久抵抗、攻守结合的国防战略,并从军事布置、物质准备、工业布局和实施国家总动员等方面,积极筹划抵御日本侵略的国防建设。他的“机动作战”论和组建... 蒋百里很早就把日本视作中国国防的首要敌人,预料日本会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拟出持久抵抗、攻守结合的国防战略,并从军事布置、物质准备、工业布局和实施国家总动员等方面,积极筹划抵御日本侵略的国防建设。他的“机动作战”论和组建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开展运动战抗击日军的建议,为中国抗战军事理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抗战必胜”论,更激励了士心民气,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下一份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百里 御日国防 持久战 机动战 抗战必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锁与毁灭:抗战时期侵华日军轰炸滇缅公路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海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9-142,共14页
抗战时期,日军意图切断、封锁后方物资供应,迫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肆意对有"抗战生命线"之称的滇缅公路展开毁灭性的无差别大轰炸。主要方式为轮番轰炸公路沿线重要桥梁,造成交通梗阻;密集投掷霍乱菌弹,残害无辜民众生命;蓄... 抗战时期,日军意图切断、封锁后方物资供应,迫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肆意对有"抗战生命线"之称的滇缅公路展开毁灭性的无差别大轰炸。主要方式为轮番轰炸公路沿线重要桥梁,造成交通梗阻;密集投掷霍乱菌弹,残害无辜民众生命;蓄意轰炸重要补据点,损毁沿线市镇设施。大轰炸行动凸显滇缅公路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历史过程看,日方战略决策与缅北滇西战局的演进主导了轰炸行为表征,以点带面式的从旨在对战时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损毁与瘫痪发展到造成滇西、滇中地区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并对滇缅沿线市镇乃至西南后方的经济民生与社会秩序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滇缅公路 日机轰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当前中国电影存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沈义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当前中国电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深刻的思想;缺乏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严肃思考;缺乏真正的人道主义胸怀,真诚地关注现实人生,能够感同身受地表达老百姓的悲欢离合;缺乏对艺术的真正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具体表现在电影游戏化、逃... 当前中国电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深刻的思想;缺乏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严肃思考;缺乏真正的人道主义胸怀,真诚地关注现实人生,能够感同身受地表达老百姓的悲欢离合;缺乏对艺术的真正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具体表现在电影游戏化、逃避现实、缺乏想象力、不注重塑造国家形象、没有找到主打类型、不会讲故事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抗战题材 现实主义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学者对日本侵华理论的批判
10
作者 李燕 周良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4-138,共5页
抗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者企图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寻找其侵略行为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大东亚主义""中国社会停滞论"和"中国社会外铄论"等一系列侵华理论。中国学者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 抗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者企图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寻找其侵略行为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大东亚主义""中国社会停滞论"和"中国社会外铄论"等一系列侵华理论。中国学者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不仅有力挫败了日本侵略者从文化上征服中国的企图,而且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学者 日本侵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黎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12,17,共6页
民族国家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根源。民族国家认同能够增进国家认同,但又不同于国家认同。全民抗战并取得胜利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确认和维护,为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初步的平等、独立的国家形象。运用民族... 民族国家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根源。民族国家认同能够增进国家认同,但又不同于国家认同。全民抗战并取得胜利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确认和维护,为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初步的平等、独立的国家形象。运用民族国家认同理论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和认同建设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得到中华民族利益是实现全国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中华民族认同是爱国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起点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认同 抗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后日本所存滇西抗战史料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娟利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日本现存滇西抗战相关史料主要分为两大门类:一类是馆藏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NDL)、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CAR)、日本福冈县久留米市图书馆和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等机构的滇西抗战相关档案和官方史文献;另一类是公开出... 日本现存滇西抗战相关史料主要分为两大门类:一类是馆藏于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NDL)、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CAR)、日本福冈县久留米市图书馆和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等机构的滇西抗战相关档案和官方史文献;另一类是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原日军滇西作战官兵战时日志、电稿、回忆录与著作等。上述史料囊括日军在滇西的战略规划、军事行动、军政统治以及战时滇西社会情况等内容,是研究滇西抗战不可或缺的日方佐证史料。相比而言,日本学者对滇西抗战的史学研究往往引入心理学、社会学或人类学等学科方法,在日军侵滇历史进程、战争罪行以及滇西抗战遗址遗迹等方面作了具体而微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滇西抗战 史料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史实考证三则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立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80,共8页
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是后方各族人民积极支持抗战的典型代表,因而也是西南边疆抗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服务团60人的编制从出征开始就处于动态,最多时达61人,最少时54人该服务团,从未... 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是后方各族人民积极支持抗战的典型代表,因而也是西南边疆抗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服务团60人的编制从出征开始就处于动态,最多时达61人,最少时54人该服务团,从未出现过整60人的情形;第二,除团员回忆录外,笔者尚未发现日俘称团员为"女南蛮"的记载,却看到外省人称之为"女苗兵"的资料;第三,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前后两期,第二期的组建较第一期更完备,训练更严格,但受时局影响,未能出发前线。这些谬误的出现,与长期以来我们对待和研究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和云南抗日战争史的态度、资料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 抗战 团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徙者的英雄情结和精神原乡——抗战时期西北流徙文学论
14
作者 贾东方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8,共8页
抗战时期涌入西北的"流徙作家群",因家国危亡下的作家使命,由分散而聚合,与西北地理、环境产生精神共鸣,并完成文化的认同归属感。多以青年作家为主的西北流徙文学,很容易感染时代的烽火,高扬战斗精神,"英雄情结"... 抗战时期涌入西北的"流徙作家群",因家国危亡下的作家使命,由分散而聚合,与西北地理、环境产生精神共鸣,并完成文化的认同归属感。多以青年作家为主的西北流徙文学,很容易感染时代的烽火,高扬战斗精神,"英雄情结"随之凝成,但它也是内心软弱的体现,进而使得主体精神丧失。"旅居身份"的西北流徙作家,会不断地寻找心灵归宿的精神原乡,或以记忆中的故乡为依托,或沉溺于个人的安乐,或在异域的西北寻觅"故乡"的温柔,寄怀于永恒的宇宙万物与"诗化"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西北文学 流徙作家 英雄情结 精神原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资本在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作用
15
作者 秦鸿锠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7-42,共6页
本文论述了民族资本在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发生、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条件,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概况及所起的若干作用,并根据史料客观地总结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仅对总结中国近代纺织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据此可客观... 本文论述了民族资本在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发生、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条件,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发展的概况及所起的若干作用,并根据史料客观地总结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不仅对总结中国近代纺织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据此可客观地分析民族资本棉纺织工业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所起过的积极作用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资本 近代纺织史 中国 棉纺织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