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远古岩画:世界普遍性与中国特性的双重演进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4,230,231,共11页
史前岩画是人类世界最早出现的艺术,中国远古岩画既突出了中国特性,又内蕴世界的普遍性。岩画的世界普遍性,一是从画中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中体现出来,二是从普遍的图式中体现出来,如对顶图式、蹲踞图式、万字形图式。将岩画的世界性... 史前岩画是人类世界最早出现的艺术,中国远古岩画既突出了中国特性,又内蕴世界的普遍性。岩画的世界普遍性,一是从画中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中体现出来,二是从普遍的图式中体现出来,如对顶图式、蹲踞图式、万字形图式。将岩画的世界性与中国性的二重性都体现出来并突显了中国特性的重要图像,是人面画像。从叶尼塞河流域的人面像与中国边地的人面像对比中,可以发现二者在造型模式上有共同性,表明在地中海的人体雕像向中亚和远东的传播过程中,有一条流动和转换地带。而当我们从欧洲以具象人体为主潮而中国内地以抽象图案为主潮的全球艺术大框架进行观察,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就会突显,特别是将中国边地岩画人面像与中国内地彩陶、玉器、丝绸中的相关图案放在一起时,其中的中国特色更为明显。远古岩画中的这种中国特色,一是体现在眼睛类型(体现为巫王之明),二是体现在头顶装饰上(体现为华夏衣冠的前期演进)。由之,中国远古艺术及其内蕴观念的演进,亦得以展示和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古岩画 中国岩画 艺术观念 普遍性 特殊性 观念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子义利观视域下古代中医义利观分析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王颖晓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58,共5页
古代中医医家行医目的和取酬态度与墨子义利观具有高度相通性。在墨子“贵义尚利”思想的涵养和规约下,古代中医医家形成了以术利人、以义为先的行医目的和义利兼顾、以义获利的取酬态度。以古鉴今,将古代中医义利观的精髓,通过感染教育... 古代中医医家行医目的和取酬态度与墨子义利观具有高度相通性。在墨子“贵义尚利”思想的涵养和规约下,古代中医医家形成了以术利人、以义为先的行医目的和义利兼顾、以义获利的取酬态度。以古鉴今,将古代中医义利观的精髓,通过感染教育,培养医务人员以义为上的行医追求;利用课程思政和媒体宣传,鞭策医务人员守住以义制利的行医底线;借助激励机制,构建义利兼顾的薪酬分配等多种路径,有机融摄于当代医德义利观教育,以冀树立符合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医学义利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学健康发展、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义利观 贵义尚利 古代中医 医德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的演进特征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周雪冰 苏艳炜 +1 位作者 徐俊华 强明礼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01-205,218,共6页
目的补充和完善中国传统家具的概念,有利于人们对其形成全面的认识;归纳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的演进特征,有利于理解其演进逻辑,为当代传统家具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对中国传统家具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运用比较法对... 目的补充和完善中国传统家具的概念,有利于人们对其形成全面的认识;归纳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的演进特征,有利于理解其演进逻辑,为当代传统家具创新提供参考。方法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对中国传统家具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运用比较法对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的品类、形制高低、腿足结构、设计观念4个方面进行历时性比较,并运用归纳法分别总结其演进特征。结论中国传统家具并不是静态的、孤立的、一成不变的概念,它是经传统文化的浸染、设计者的巧思和技术的支持而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精神和气质的家具体系,包括古代传统家具、近代传统家具和当代传统家具3个部分;中国古代传统家具的4个演进特征为:品类由少及多、形式由低到高、腿足结构由面到线、设计观念由神到人;在当代传统家具的设计中,应适时拓展新的家具品类,继承与融合优秀的家具文化,创造多元的造型语言,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家具 概念 中国古代传统家具 演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遥超山庙古戏台声学效应初探 被引量:9
4
作者 杨阳 高策 丁宏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44,共18页
首次发现平遥小胡村超山庙古戏台"十字窑洞"及其声学现象,用现代声学的测量方法对其测量,结果表明:"十字窑洞"具有扩大音量,美化音色,优化乐音结构的作用。基于"复合式古戏台"的数量、地域分布及其声学特... 首次发现平遥小胡村超山庙古戏台"十字窑洞"及其声学现象,用现代声学的测量方法对其测量,结果表明:"十字窑洞"具有扩大音量,美化音色,优化乐音结构的作用。基于"复合式古戏台"的数量、地域分布及其声学特征,推测这种形制的古戏台是山西特色建筑,是建筑艺术和戏曲音乐艺术在民间不断发展并融为一体的经验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古戏台 十字窑洞 建筑史 声学史 戏曲音乐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的原生态遗存论纲 被引量:8
5
作者 项阳 张欢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36,共7页
汉魏以来 ,大曲一直是各朝代音乐文化的主流形态。隋唐时期 ,西域大曲的大规模传入 ,导致中原大曲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并对宋代以下的大曲影响深远 ,成就了新的大曲样式。而西域大曲在其原发地却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部... 汉魏以来 ,大曲一直是各朝代音乐文化的主流形态。隋唐时期 ,西域大曲的大规模传入 ,导致中原大曲从内容到结构形式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并对宋代以下的大曲影响深远 ,成就了新的大曲样式。而西域大曲在其原发地却有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部分的保存了原生态的面貌。本文对目前中国存有的三种大曲类型以历史的眼光加以审视 ,注重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归属和音乐形态的变异情况 ,以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看得更清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原生态 变异 乐籍制度 行政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显良先生翻译观初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包家仁 梁栋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 翁显良先生认为绘画贵在气韵生动;文学翻译要求意足神完。原文作者的“意态”不仅可译,而且非译出不可。积译时,译者需要“神遇”,领悟作者之意,忘却有形的一切,进行再创作。整个翻译过程要“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形似之效”。译文必须达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显良 翻译观 古诗英译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时空观 被引量:5
7
作者 毛祎月 刘晓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114,共5页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对于时空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以文献和现存案例为基础,首先从园林中的宇宙模型、方位描述、对中国地理的模拟和想象等方面讨论古代皇家园林中的空间观,然后从园林中包含的时间单位、时间方向、次序及快慢等方面讨论皇...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对于时空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以文献和现存案例为基础,首先从园林中的宇宙模型、方位描述、对中国地理的模拟和想象等方面讨论古代皇家园林中的空间观,然后从园林中包含的时间单位、时间方向、次序及快慢等方面讨论皇家园林中的时间观念,进而按对应、错综、联动等几种方式讨论了皇家园林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皇家园林时空观的来源,并认为其他类型的古代园林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 皇家园林 时间 空间 时空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美学概念系统的整合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志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88,204,共9页
中国古代的美学概念包括术语、范畴、命题三个方面。美学术语大都是在哲学术语的基础上,结合文学艺术实践向前延伸的,也有的则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表达,具有开放性特征。其中有不少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是本义的一种引申和拓展。美学范... 中国古代的美学概念包括术语、范畴、命题三个方面。美学术语大都是在哲学术语的基础上,结合文学艺术实践向前延伸的,也有的则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表达,具有开放性特征。其中有不少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是本义的一种引申和拓展。美学范畴依托于中国哲学中潜在的逻辑系统,又从艺术实践中提炼范畴,或在整合中体现两者的统一,起到一种纽带作用。美学命题表达一种判断,陈述美学家的见解,多为美学术语和范畴的展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以范畴和命题为筋骨,其中的潜在体系是经,而各类文艺思想中的术语、范畴和命题则是纬,包含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概念 术语 范畴 命题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工尺谱之特色及其它(上)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耀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93,共10页
在诸多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中,工尺谱是被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本文试图对其类别和总体特色、音高时值唱奏手法的记写、谱字的乐学内涵等作一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工尺谱 总体特色 谱字 音高时值记写 乐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工尺谱之特色及其它(下)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耀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94,共10页
在诸多中国传统音乐记谱法中,工尺谱是被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本文试图对其类别和总体特色、音高时值唱奏手法的记写、谱字的乐学内涵等作一初步的探讨。(本文上发表于《黄钟》2007年第1期)
关键词 工尺谱 总体特色 谱字 音高时值记写 乐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尺七调别论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荣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5-59,共5页
中国音乐中使用工尺字谱的历史悠久 ,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记叙方式及不同的视谱方法 ,还尚存在着不同调名对同一谱字的不同音位、律音的选择功能 ,以及正声、清商、下徵三律调之间工尺七调的转换方法和不同时期的历史现状。本文就以上... 中国音乐中使用工尺字谱的历史悠久 ,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记叙方式及不同的视谱方法 ,还尚存在着不同调名对同一谱字的不同音位、律音的选择功能 ,以及正声、清商、下徵三律调之间工尺七调的转换方法和不同时期的历史现状。本文就以上诸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及不同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尺 谱字 字位 七调 唱名 调名 正声 下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存于日本的我国古代俗曲乐谱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元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44,共8页
文章所论之流存于日本的我国古代俗曲乐谱 ,是继《碣石调·幽兰》琴谱、具有宫廷雅乐性质的《魏氏乐谱》等 ,从日本“返输”回来之后的又一份流存于日本的中国古代音乐乐谱。与前两种乐谱不一样的是 ,本文这里论及的这些乐谱及作品 ... 文章所论之流存于日本的我国古代俗曲乐谱 ,是继《碣石调·幽兰》琴谱、具有宫廷雅乐性质的《魏氏乐谱》等 ,从日本“返输”回来之后的又一份流存于日本的中国古代音乐乐谱。与前两种乐谱不一样的是 ,本文这里论及的这些乐谱及作品 ,同我国的明清俗曲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 ,可以说 ,完全是属于民间音乐性质的俗曲乐谱及作品。它为佐证今天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许多作品 ,特别是民间音乐中的作品即为明清时代流传广泛的俗曲 ,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依据。对我国有声音乐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曲谱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乐谱 明清俗曲 民间音乐 日本“清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学理重建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承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年第2期1-7,161,共7页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因其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学理重建。要将研究的重心从古代理论转到传统音乐现象上来,着重考察传统音乐现象的特点及其形成背景;注意汲取现代学理元素,如分析精神、新方法以及对古代理论的现代阐释等;妥善...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研究因其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性,需要进行学理重建。要将研究的重心从古代理论转到传统音乐现象上来,着重考察传统音乐现象的特点及其形成背景;注意汲取现代学理元素,如分析精神、新方法以及对古代理论的现代阐释等;妥善处理阐释性与规律性、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互文性与独创性、实践性与认知性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理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依均而成 均依律而定——论中国传统乐理之“均”的音阶取向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6-113,共8页
"均"是我国传统宫调理论之一,先秦《吕氏春秋》至后来历朝历代的《乐志》《礼志》对此都有阐述。上世纪初,西学东渐,乐界惯于用西方音乐的理论范式来描述我国古老的乐学。就"音阶"概念而言,与"均"有几分... "均"是我国传统宫调理论之一,先秦《吕氏春秋》至后来历朝历代的《乐志》《礼志》对此都有阐述。上世纪初,西学东渐,乐界惯于用西方音乐的理论范式来描述我国古老的乐学。就"音阶"概念而言,与"均"有几分相似,且逐渐取代了"均"的文本表达。文章着眼于对"均"的多维度剖析,旨在厘清它与西方"音阶"概念之异同,并期许为中国传统乐理正本清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乐理 宫调理论 “均” 音阶 音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演变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高鑫 汪增相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168,共13页
求真是历史学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求真理念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态势。先秦是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产生时期,直书成为当时史官记事和史家修史所普遍尊奉的原则。两汉史学普遍推崇实录精神,司马迁《史记》、班固... 求真是历史学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求真理念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态势。先秦是中国古代史学求真理念的产生时期,直书成为当时史官记事和史家修史所普遍尊奉的原则。两汉史学普遍推崇实录精神,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和荀悦《汉纪》皆是实录的典范之作,《汉书》首次明确提出了“实录”的思想。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求真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史料搜集与考辨、史文表述、史书笔法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求真理论和方法。宋元明清史学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史学求真理念的同时,重视史实考证的学术风气蔚然成风。一部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史,即是史家不断追求史实之真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求真理念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秦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2期1-19,共19页
本文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客观的评述:1、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概况;2、通史性著述综述;3、音乐史学的基础性研究工作;4、专题、断代研究重要成果举例。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基础研究 专业研究 断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记》“心物”关系论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志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100,共5页
《乐记》是中国音乐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开山纲领 ,其系统、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 ,对后世始终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特别是《乐记》有关“心物”关系论中的音乐艺术创造、接受和再创造三个紧密联系方面的论述 ,迄今对我们仍具有启发... 《乐记》是中国音乐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开山纲领 ,其系统、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 ,对后世始终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特别是《乐记》有关“心物”关系论中的音乐艺术创造、接受和再创造三个紧密联系方面的论述 ,迄今对我们仍具有启发意义和作用 ,尤其是对于建立、发展和充实今天的音乐美学理论 ,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乐本体 心物 审美创造 美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理念的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实践探索 被引量:6
18
作者 朴荟霖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46,共5页
当代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存在着"教育观念不匹配、学科建设不系统、人才培养不适配、师资结构不合理、学术研究不充分"等诸多问题与困惑。基于整合理念来研究探讨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实践,系统分析整合理念核心内... 当代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发展存在着"教育观念不匹配、学科建设不系统、人才培养不适配、师资结构不合理、学术研究不充分"等诸多问题与困惑。基于整合理念来研究探讨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实践,系统分析整合理念核心内涵及其跨域性、创造性、开放性、适切性、协调性等基本特征和应用价值,并对整合发展目标、整合内容方法、整合培养模式、整合师资队伍、整合多维资源等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基本策略进行详细论述,以期在破解当前中国高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同时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校 流行音乐专业教育 整合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中国古代园林传统的探讨与思考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鹭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中国古代园林研究渐入佳境。其优点与成就的研究必不可少,缺点与不足亦当重视。肯定成就是主流与完整总结正反经验,皆影响中国园林健康发展。提出:辨析"自然"的不同含义,使形式差异与水平高下相别;科学评价古代"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园林研究渐入佳境。其优点与成就的研究必不可少,缺点与不足亦当重视。肯定成就是主流与完整总结正反经验,皆影响中国园林健康发展。提出:辨析"自然"的不同含义,使形式差异与水平高下相别;科学评价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生态学的关系,避免对其简单、表面理解;科学评价西方园林美学成就及中西园林异同,肯定"意境"这一中国园林美学核心范畴的同时,对中西园林审美的相同和相似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继承 中国古代园林传统 园林形式 生态思想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大曲结构名辞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安潮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59,共8页
唐代大曲集中展示了中古伎乐的艺术成就,本文对记载这一音乐体裁的唐宋大曲结构文献进行了考索。认为在唐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献中,对结构有不同的意义所指。此研究力图厘清学界对唐大曲结构名辞含义模糊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 唐代大曲集中展示了中古伎乐的艺术成就,本文对记载这一音乐体裁的唐宋大曲结构文献进行了考索。认为在唐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文献中,对结构有不同的意义所指。此研究力图厘清学界对唐大曲结构名辞含义模糊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体裁 隋唐俗乐 文献考源 中国古代音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