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
1
作者 杨娇艳 吉澳梅 +5 位作者 蒋砚青 章智宇 史亚伟 徐荣耀 张平 江宏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21侧)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盘切除...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21侧)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盘切除同期应用颞浅筋膜脂肪瓣进行修复,分析术前和术后3个月以上开口度、疼痛值、关节功能自主评价,通过影像学测量评估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18例患者中,女17例,男1例,平均年龄(42.22±16.90)岁,关节盘穿孔12侧,占比57.14%;术前开口度为(24.00±7.94)mm,术后开口度为(34.83±4.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显示,术前大张口VAS值为50(25,75)分,术后为0(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进食VAS值为50(0,75)分,术后为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关节功能自我评价为(58.06±7.50)分,术后自我评价为(81.67±7.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测量分析显示术后关节前、上、后间隙较术前有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筋膜脂肪瓣置换破损穿孔的关节盘可改善开口度、缓解疼痛,并且能有效稳定维持关节间隙,是治疗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颞浅筋膜脂肪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复位后改良前牙咬合板联合再定位咬合板维持的疗效初步评估
2
作者 黄超 吴兴胜 +2 位作者 湛圳 张林 石连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68,共7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改良前牙咬合板(MAS)联合再定位咬合板(ARS)维持协调盘-髁关系的疗效。方法收集2024年1—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手法复位成功的10例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改良前牙咬合板(MAS)联合再定位咬合板(ARS)维持协调盘-髁关系的疗效。方法收集2024年1—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手法复位成功的10例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每位患者在复位后使用MAS和ARS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1月、3月后记录患者的最大主动开口度(MMO)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通过MRI分析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盘-髁关系、盘-髁角度、关节积液及双线征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MMO由治疗前的28.90 mm增加到46.85 mm,VAS值由治疗前的4.68降至0.61。MRI显示,6例盘-髁关系正常,2例为可复性盘前移位,2例为ADDwoR,盘-髁角度由治疗前的58.84°降低至25.99°。结论急性ADDwoR在手法复位成功后,MAS联合ARS能有效维持正常的盘-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手法复位 再定位咬合板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盘形态学特征及盘髁角度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保守治疗效果的初步评价
3
作者 宋佳璐 肖琦钦 岑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6-415,共10页
目的评估治疗前关节盘形态学特征及盘髁角度对前伸再定位咬合板(ARS)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DwR)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例ADDwR患者,分析ARS治疗前后核磁共振成像影像资料及Helkimo指数,评估治疗前患者关节盘长... 目的评估治疗前关节盘形态学特征及盘髁角度对前伸再定位咬合板(ARS)治疗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DDwR)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例ADDwR患者,分析ARS治疗前后核磁共振成像影像资料及Helkimo指数,评估治疗前患者关节盘长度、厚度、形态分类对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关节盘形态学特征、盘髁角度及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经ARS治疗,所有ADDwR患者主观症状指数(Ai)和临床症状指数(Di)下降,关节盘长度增加,厚度降低。其中轻微前移位者或1型关节盘者Ai降至0且Di下降最明显,轻度前移位者(至8.65 mm±1.79 mm)或5型关节盘者(至10.71 mm±2.62 mm)长度增长最明显,轻微前移位者关节盘厚度降低最明显(至3.08 mm±0.51 mm)。结论ARS治疗效果与关节盘移位程度及形态特征相关,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伸再定位咬合板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盘 核磁共振成像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刘冲 王波元 +2 位作者 姜洋 宋艾倬 李明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0-777,共8页
目的:从临床和影像学角度综合评估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TMJDA)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R)的疗效,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术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行TMJDA的ADDWoR患者,共涉及25侧颞下颌关节(TMJ)。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 目的:从临床和影像学角度综合评估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TMJDA)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DDWoR)的疗效,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术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1例行TMJDA的ADDWoR患者,共涉及25侧颞下颌关节(TMJ)。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内的最大开口度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计算Helkimo指数中的临床症状指数(Di)。制定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调查表,患者自我评价疗效,并评估其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最大开口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最大开口度明显增加(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患者VAS均明显降低(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VAS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Di 0和DiⅠ患者百分率均明显增加(P<0.05),DiⅡ和DiⅢ患者百分率均明显减少(P<0.05),提示手术后TMJ功能有明显改善。21例ADDWoR患者中,满意者14例(66.67%),基本满意者7例(33.33%)。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关节盘长度明显增加(P<0.01),髁突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移位关节盘均复位;在共25侧关节中,23侧(92%)疗效评价为“优”,2侧(8%)疗效评价为“良”。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面神经损伤、局部脱发、术区凹陷、涎瘘和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患者共计3侧关节于术后24 h内出现了耳前区麻木的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麻木症状消失。结论:TMJDA用于治疗ADDWoR能够稳定复位关节盘,可明显改善患者开口度及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髁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耳鸣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临床症状与偏侧咀嚼习惯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5
作者 马博文 黄东宗 +8 位作者 徐鑫宇 王一涵 李晓星 胡一帆 杨淑芝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伴耳鸣的颞下颌关节病(TMD)患者临床症状和偏侧咀嚼习惯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4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TMD的患者285例,分为耳鸣组和非耳鸣组。分析2组患者中偏侧咀嚼习惯... 目的探讨伴耳鸣的颞下颌关节病(TMD)患者临床症状和偏侧咀嚼习惯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4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TMD的患者285例,分为耳鸣组和非耳鸣组。分析2组患者中偏侧咀嚼习惯的占比、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侧的相关性、TMD临床症状(弹响、关节疼痛、张口受限)与耳鸣的相关性、偏侧咀嚼习惯与耳鸣的相关性、关节盘移位类型与偏侧咀嚼和耳鸣的相关性。结果在耳鸣组中,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90.70%(39/43),无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9.30%(4/43)。在无耳鸣组中,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76.03%(184/242),无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23.97%(58/242)。耳鸣组出现偏侧咀嚼的比例高于无耳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5)。耳鸣与偏侧咀嚼习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耳鸣与偏侧咀嚼习惯呈正相关(P<0.05)。在左侧耳鸣组中,左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54.55%(12/22)]高于右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45.45%(10/22)];在右侧耳鸣组中,右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81.82%(9/11)]高于左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18.18%(2/11)]。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习惯侧分布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2,P<0.05)。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习惯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习惯侧呈正相关(P<0.05)。耳鸣组患者的疼痛比例显著高于无耳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患者中发生关节弹响、张口受限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患者发生关节盘移位(无关节盘移位、单侧关节盘移位、双侧关节盘移位)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患者发生关节盘移位(无关节盘移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偏侧咀嚼习惯的TMD可能是不明原因耳鸣的诱发因素,不明原因耳鸣与TMD患者的关节区疼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病 耳鸣 偏侧咀嚼 关节盘移位 关节区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例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自然转归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闫森 乔永明 段亮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 了解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自然病程的临床、影像学变化及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37例(45侧),男性4例,女性33例,平... 目的 了解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自然病程的临床、影像学变化及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3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37例(45侧),男性4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23.5岁,平均病程14.4个月。收集初诊及复诊时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测量关节盘的长度和厚度、关节盘前移角度、髁突高度,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临床及影像学的变化。结果 37例(45侧)患者复诊与初诊相比较:3例3侧自愈为可复性盘前移位;48.4%患者自觉张口受限未缓解或加重;58.3%患者张口疼痛无改善;54.5%咀嚼疼痛无改善;33.3%患者面部偏斜呈现加重趋势,仅1例缓解。关节盘前移角度从初诊时61.63°增长至67.81°,关节盘长度从8.20 mm缩短至7.27 mm,髁突高度从23.17 mm降为22.76 mm,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吸收比例上升。青少年组与成人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关节软硬组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自然病程中,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缓解;不同年龄段患者都会出现关节盘前移程度逐渐增大,关节盘长度逐渐缩短,发生折叠变形,髁突出现吸收,继发面部偏斜、下颌后缩等继发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形态学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锦 袁建桥 +4 位作者 崔梦琦 赵芳源 吴刚 王星星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拍摄MRI,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拍摄CBCT,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形态、位置和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弹响(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0.48%)和疼痛(有效率均为88.89%)均改善。治疗后部分关节盘恢复正常形态(双凹型占66.67%),部分(72.22%)关节盘完全复位;盘-髁距离减小(1.87±2.05)mm、盘-髁角度减小(17.75±11.57)°(P<0.05)。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前均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P<0.05);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1周增大,后间隙减小(P<0.05),关节上间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关节盘形态和位置,进而协调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再定位咬合板 形态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文佳玉 武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1-866,共6页
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率高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占很大比例。再定位咬合板(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被认为是治疗ADD的有效保守治疗手段之一,能有效缓解疼痛... 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率高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占很大比例。再定位咬合板(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被认为是治疗ADD的有效保守治疗手段之一,能有效缓解疼痛、弹响等临床症状,并改善下颌运动范围。由于ARS广泛应用,其确切机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ARS现有的操作方法、治疗机制及其长期疗效尚无定论。鉴于目前对ARS治疗的不同看法,本综述试图提供ARS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帮助临床医生了解并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颞下颌关节思考成人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9
作者 李榕 赵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98,共12页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分类的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主要是改善前牙舌倾、打开咬合以及协调上下牙列和颌骨的矢状向关系,但相关治疗措施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尚有争议。本文综述了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特征、正畸治疗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总结了有利于恢复正常盘-髁关系的咬合板治疗措施,以期能为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诊断和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咬合和关节的协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正畸治疗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咬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后双板区改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谷志远 冯剑颖 +2 位作者 詹静 吴慧玲 柴田.考典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后双板区的适应性改建。方法:日本大白兔30只,先制作成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定期处死,取关节标本作HE染色、阿尔辛蓝、间苯二酚-品红染色、细胞凋亡检查和蛋白多糖含量测量。结果:在关节盘移位的初期,双板区即发生... 目的:探讨关节盘前移后双板区的适应性改建。方法:日本大白兔30只,先制作成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定期处死,取关节标本作HE染色、阿尔辛蓝、间苯二酚-品红染色、细胞凋亡检查和蛋白多糖含量测量。结果:在关节盘移位的初期,双板区即发生细胞凋亡,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排列紊乱、断裂;蛋白多糖先是急剧下降,然后缓慢上升。4周后,双板区内可出现软骨样细胞或典型的软骨组织。结论:双板区在关节盘移位后会进行重构,使之成为类似纤维软骨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移位 双板区 适应性改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颖 张清彬 +4 位作者 刘亚蕊 邓力 何霞 曹威 崔诗曼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目的:观察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90例,年龄16-85岁。第1组200名,采用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即关节上腔单针灌洗+透明质酸钠凝胶注... 目的:观察保守序列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30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90例,年龄16-85岁。第1组200名,采用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即关节上腔单针灌洗+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理疗+手法复位+口腔操,第2组100名,采用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关节上腔注射法。利用MMO(最大张口度,mm)及VAS(视觉类比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张口度及颞下颌关节疼痛值的变化。结果:第1组总有效率95.5%(191/200),治疗前MMO为(22.90±3.18)、VAS为(5.81±0.32);治疗后3个月MMO为(37.05±4.43)、VAS为(1.29±0.19);治疗后6个月MMO为(36.29±4.08)、VAS为(1.37±0.22);治疗后12个月MMO为(35.76±3.87)、VAS为(1.52±0.28)。第2组总有效率78%(78/100),治疗前MMO为(23.12±4.02)、VAS为(6.11±0.67);治疗后3个月MMO为(36.11±4.02)、VAS为(1.89±0.21);治疗后6个月MMO为(35.49±3.78)、VAS为(2.21±0.32);治疗后12个月MMO为(31.53±4.87)、VAS为(3.88±0.51)。2组逐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序列治疗方法对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无论近期还是远期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 前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眶持续牵引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银凯 谷志远 +1 位作者 詹静 冯剑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 :改进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手术暴露 8只兔右侧的颧突根部、眶下壁和眶后壁处组织 ,在颧突根部的前下方 ,用带有弹力橡皮筋的针自下向上垂直穿过关节盘的前伸部 ,将双股弹力橡皮筋从 7mm向前牵引至 16mm ,达 0... 目的 :改进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手术暴露 8只兔右侧的颧突根部、眶下壁和眶后壁处组织 ,在颧突根部的前下方 ,用带有弹力橡皮筋的针自下向上垂直穿过关节盘的前伸部 ,将双股弹力橡皮筋从 7mm向前牵引至 16mm ,达 0 78N的牵引力 ,并将其固定于在颧弓上制备的小孔中。术后分期处死动物 ,做成石蜡切片 ,行HE染色。结果 :所有动物的下颌均不同程度地偏向对照侧并伴有前牙的斜向磨耗 ,关节盘均出现了前移位且前移的量亦基本一致。结论 :为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眶持续牵引 颞下颌关节盘 动物模型 评价 关节盘前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次疗法加被动张口训练治疗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被引量:7
13
作者 储嘉琪 张银凯 +2 位作者 胡勤刚 韩方凯 周小陆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腔封闭、灌洗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即3次注射疗法)结合术后被动张口训练在治疗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的作用。方法:将252例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150例,予以行3次注... 目的:探讨关节腔封闭、灌洗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即3次注射疗法)结合术后被动张口训练在治疗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的作用。方法:将252例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150例,予以行3次注射疗法,术后配合被动张口训练;对照组的102例患者仅行3次注射疗法而不进行被动张口训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1.3%,对照组有效率为42.2%,经统计学检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腔内3次注射疗法结合被动张口训练在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腔内注射 被动张口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的改良口内复位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峰 刘志峰 +2 位作者 林松杉 周明 章禾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评价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改良口内复位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口内改良复位法对海军总医院口腔科2005-07~2012-01间在门、急诊收治以及科间会诊的75例急性前脱位患者进行复位治疗。结果:75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复位成功,疗效满意... 目的:评价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改良口内复位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口内改良复位法对海军总医院口腔科2005-07~2012-01间在门、急诊收治以及科间会诊的75例急性前脱位患者进行复位治疗。结果:75例颞下颌关节前脱位患者复位成功,疗效满意。结论:采用口内改良复位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前脱位简单易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前脱位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关节间隙改变的X线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瑞永 马绪臣 +1 位作者 张万林 柳登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305,310,共4页
目的测量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健康成人许勒位片上的关节间隙,分析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探讨髁突后移位在关节盘前移位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120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拍摄许勒位片,使用AutoCAD计算机软件... 目的测量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健康成人许勒位片上的关节间隙,分析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探讨髁突后移位在关节盘前移位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120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拍摄许勒位片,使用AutoCAD计算机软件,采用2种线距测量方法(张震康法和Kamelchuk法)在许勒位片上测量关节间隙,并计算ln(P/A)值,比较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健康成人(对照组)关节间隙的差异。结果 2种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均显示:关节盘前移位组的关节上间隙和后间隙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前间隙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盘前移位组ln(P/A)值均小于对照组相应ln(P/A)值,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许勒位片上显示的颞下颌关节髁突后移位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有关节盘前移位的存在;但正常髁突位置也存在变异,单纯的许勒位片尚不能作为关节盘前移位的确切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盘前移位 髁突位置 关节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口面肌功能训练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冬叶 陈莺 +4 位作者 黄紫娴 曹丽华 刘晓刚 余晓曼 何一青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75,共3页
目的提高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训练组33例。两组均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面肌功能训练,连续3个月后评... 目的提高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训练组33例。两组均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面肌功能训练,连续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训练组疼痛评分及最大张口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两组负性情绪均达到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行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患者,增加口面肌功能训练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和增加张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疼痛 张口度 透明质酸钠 关节腔注射 口面肌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关节音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卓珊 林雪峰 李雪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比较青年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者和无颞下颌关节症状者的颞下颌关节音,探讨其关节音频谱图的特征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运用BioJVA颞下颌关节振动分析仪记录21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26例正常青年人节律性大开闭口运动中双侧颞... 目的比较青年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者和无颞下颌关节症状者的颞下颌关节音,探讨其关节音频谱图的特征和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运用BioJVA颞下颌关节振动分析仪记录21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与26例正常青年人节律性大开闭口运动中双侧颞下颌关节音;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关节振动总能量,诊断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病例组两侧颞下颌关节的振动总能量、频率小于300 Hz的振动能量、频率大于300 Hz的振动能量、频率大于300 Hz的振动能量与频率小于300 Hz的振动能量之比、峰振幅、峰频率、中间频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病变关节随着关节盘移位程度的增加,各项关节振动参数也随之增加,振动总能量明显增加(P<0.05);关节振动总能量对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6和0.85。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关节音振动的各参数明显高于正常人,不同病变阶段的关节音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音 关节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盘移位对颞下颌关节内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展 钱英莉 +1 位作者 张远理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8-532,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关节盘移位的数值模拟,探究各种移位情况下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内各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依据CT图像,建立包含下颌骨、全牙列、关节盘和关节软骨的正常TMJ三维有限元模型;参考关节盘前、后、外... 目的通过对不同关节盘移位的数值模拟,探究各种移位情况下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内各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方法依据CT图像,建立包含下颌骨、全牙列、关节盘和关节软骨的正常TMJ三维有限元模型;参考关节盘前、后、外、内移位的临床特征,建立对应的4个模型。关节盘与关节软骨间考虑接触,用缆索元模拟下颌韧带和关节盘附着,施加正中咬合荷载。结果前移位将导致关节盘中带产生过高的压应力,达到3.23 MPa;后、内、外移位时关节盘的整体应力水平比前移位和正常TMJ高;各种移位都使关节结节后斜面的应力值大幅度增加,但对髁突关节面的影响却不大。结论各种移位都将导致关节盘和关节结节后斜面产生过高的应力,且后、内、外移位更为危险,更容易造成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有限元分析 应力分布 关节盘移位 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板区切除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MRI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健 沈达 +1 位作者 柳江太 龙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评价双板区切除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08~2013年在我院接受双板区部分切除缝合术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6岁。术前均接受磁共振检查,明确... 目的:评价双板区切除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08~2013年在我院接受双板区部分切除缝合术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6岁。术前均接受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和分期。术后进行至少3个月的临床随访和磁共振检查。结果:磁共振复查显示术后关节盘突关系良好并保持稳定,2例关节盘出现再脱位。所有患者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双板区切除术可获得良好的关节盘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和穿孔的关节内窥镜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龙星 李金荣 +1 位作者 汪传铎 何三纲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内窥镜下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和关节盘穿孔的病理改变特征。方法 :76例 84侧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以及关节盘穿孔的病例进行颞下颌关节内窥镜检查。结果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病例出现滑膜炎 ,关节腔内有絮状...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内窥镜下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和关节盘穿孔的病理改变特征。方法 :76例 84侧临床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以及关节盘穿孔的病例进行颞下颌关节内窥镜检查。结果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病例出现滑膜炎 ,关节腔内有絮状物 ,关节结节表面有纤维形成。不可复性关节结节表面纤维形成 ,关节软骨软化 ,软骨剥脱 ,同时伴有纤维粘连。关节盘穿孔大多数位于双板区与后带。关节盘穿孔出现滑膜增生 ,关节窝及关节结节表面纤维形成 ,软骨剥脱甚至骨质暴露。结论 :关节内窥镜检查可诊断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穿孔 ,并能发现病理性改变 ,如滑膜炎 ,滑膜增生 ,纤维变性 ,软骨软化 ,关节内粘连等。在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病例中发现关节退行性改变 ,关节盘穿孔为严重的骨关节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盘穿孔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