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心理韧性与情绪智力的关系:超常与常态儿童的比较
1
作者 程黎 陈啸宇 刘玉娟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2,共8页
本研究考察教师支持与同伴支持对情绪智力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群体间的差异,对改善超常儿童学习生活环境、为超常与常态儿童提供针对性教育支持、促进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协同发展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 本研究考察教师支持与同伴支持对情绪智力的影响以及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群体间的差异,对改善超常儿童学习生活环境、为超常与常态儿童提供针对性教育支持、促进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协同发展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情绪智力自陈量表、教师支持量表、同伴支持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292名超常儿童和322名常态儿童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教师支持与同伴支持均正向预测超常与常态儿童情绪智力,但教师支持对超常儿童的预测作用较常态儿童更弱,而同伴支持对超常儿童的预测作用较常态儿童更强;(2)心理韧性在超常儿童教师支持与情绪智力间不发挥中介作用而在常态儿童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超常儿童同伴支持与情绪智力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常态儿童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常儿童 情绪智力 教师支持 同伴支持 心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绪理解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分析
2
作者 袁悦 张航 +1 位作者 陈亚楠 李巧灵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2-478,共7页
为揭示3~6岁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绪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纵向预测作用,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方法,对中部某省会城市某幼儿园108名儿童进行间隔6个月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执行功能显著正向预测其情绪理解;(2)工作记忆与情绪理... 为揭示3~6岁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与情绪理解之间的关系以及纵向预测作用,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方法,对中部某省会城市某幼儿园108名儿童进行间隔6个月追踪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执行功能显著正向预测其情绪理解;(2)工作记忆与情绪理解存在显著双向及正向预测作用;(3)认知灵活性显著正向预测情绪理解。因此,提升儿童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可作为促进其情绪理解发展的有效路径,未来研究需结合多任务设计进一步验证抑制控制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岁儿童 执行功能 情绪理解 交叉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合作与儿童青少年发展:双向作用模型
3
作者 方晓义 马丽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9,共11页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发展的两大核心系统,国家政策、教育实践和实证研究都在呼唤家校合作。通过对以往有关家校合作的定义、发展历程、理论和研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以往理论和研究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家校合作与儿童青少年发展双向作用模型...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发展的两大核心系统,国家政策、教育实践和实证研究都在呼唤家校合作。通过对以往有关家校合作的定义、发展历程、理论和研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以往理论和研究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家校合作与儿童青少年发展双向作用模型”,将四个水平,包括家庭和学校水平、家校合作水平、双向互动水平和儿童青少年水平的因素整合到理论模型中,指出家庭和学校因素通过影响家校合作,再影响双向互动水平(亲子和师生互动),最后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反过来,儿童青少年发展也会通过影响双向互动,再影响家校合作,最后对家庭和学校产生作用。家校合作,尤其是家师关系在双向作用模型中扮演重要角色。教育实践和干预研究应着力弥合家庭和学校差异、扩大共识,建立良好的家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家师关系 家师互动 儿童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与少儿人力资本提升
4
作者 肖鹏 刘亚卫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40,共21页
本文基于CFPS数据评估了2015年聚焦于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与高中适龄学生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能够显著提高政策实施区县少儿的认知与部分非认知能力。作用机制在于... 本文基于CFPS数据评估了2015年聚焦于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与高中适龄学生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能够显著提高政策实施区县少儿的认知与部分非认知能力。作用机制在于,师资方面,计划能够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多渠道补充乡村教师数量,从而有效改善中、小学师生比;少儿层面,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得少儿对教师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同时激励少儿更加努力学习,均有利于增进少儿的人力资本积累。计划对来自相对贫困、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家庭的少儿作用更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其所在家庭在教育投入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少儿人力资本 转移支付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笛卡尔与卢梭:他心问题域中的理解儿童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颖慧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1,共14页
一般性的他心问题主要包涵他心是否存在以及他心能否被认识或理解两个基本问题。相应的,在成人—儿童的关系中,他心问题转变为儿童之心是否存在,以及成人能否认识或理解儿童之心两个基本问题。笛卡尔和卢梭代表着关于儿童之心的两种不... 一般性的他心问题主要包涵他心是否存在以及他心能否被认识或理解两个基本问题。相应的,在成人—儿童的关系中,他心问题转变为儿童之心是否存在,以及成人能否认识或理解儿童之心两个基本问题。笛卡尔和卢梭代表着关于儿童之心的两种不同理解路径,笛卡尔催生了一般性他心问题,并怀疑儿童之心的存在,是唯我认识论的理性主义路径;卢梭在与笛卡尔“对话”的基础上,发现了作为身体感受之心与自然善好之心的儿童之心,是德性论的浪漫主义路径。不过,卢梭的发现依然带有笛卡尔痕迹。笛卡尔和卢梭是奠基并影响儿童观念的两个早期关键人物,他们对儿童观念的现代化与现代儿童教育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心问题 理解儿童 笛卡尔 卢梭 儿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重建:为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旭东 康晓伟 黄蓝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2-59,共8页
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小学教师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趋于平衡的高质量,并最终指向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它将小学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与专业的教育,是一种整体上思考小学教师教育活动运行规律的方法论,是“体”与“系”及其相互... 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是实现小学教师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趋于平衡的高质量,并最终指向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它将小学教育作为一门科学与专业的教育,是一种整体上思考小学教师教育活动运行规律的方法论,是“体”与“系”及其相互关系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我国小学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当前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无法满足我国新时代教育战略需求,无法满足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需求。基于此,研究提出中国新时代高质量小学教师教育体系重建的路径: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多类型多层次的专门小学教师培养机构体系;提高师范生的招生质量,确保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的生源质量;加强小学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为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体系提供师资保障;加强学科建设,重塑以高等知识为基础的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建设;重构“理论-实践”相互激活的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协同提质,重构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的组织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小学教师教育 小学教师教育体系 小学教师队伍 儿童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基于OECD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框架 被引量:9
7
作者 范明丽 经文潇 +1 位作者 常璐瑶 潘世琦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4,共14页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者,为落实学前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应高度重视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建设。OECD《强势开端Ⅶ:在数字时代为儿童赋权》报告首次提出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框架,从教育教学、管理与领导、知识开发与专业参与三个... 教师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者,为落实学前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应高度重视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建设。OECD《强势开端Ⅶ:在数字时代为儿童赋权》报告首次提出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框架,从教育教学、管理与领导、知识开发与专业参与三个维度分析了幼儿园教师的数字能力。本研究基于OECD国家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框架,梳理了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数字能力及其在不同维度、不同水平的具体表现。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探析我国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建设的主要路径,提出要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建设的体制机制;加强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数字基础能力;通过打造高效合作、个性化辅导的数字教育模式来增强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数字专家队伍,协同提升幼儿园教师数字能力,加快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数字化变革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数字能力 《强势开端Ⅶ》 OE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的视角: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焕发生机 被引量:2
8
作者 仲筱 顾荣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6,共9页
儿童的视角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儿童的视角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或许能够缓解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焕发教师专业发展生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内容缺乏时代性、目的具有功利性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专... 儿童的视角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儿童的视角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或许能够缓解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焕发教师专业发展生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内容缺乏时代性、目的具有功利性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割裂的。然而儿童的视角是探索不尽的、变化的、充满魅力的,儿童的视角能够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具有生命力。关注儿童的视角能够明确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与方向,使教师专业发展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平衡,并帮助教师体悟专业发展的趣味。稳固儿童的视角的地位、学习了解儿童的方法、返归儿童的需要与问题的这一系列方式,有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的视角 幼儿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针对BERT模型的多教师蒸馏方案 被引量:1
9
作者 石佳来 郭卫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300,共8页
在传统的知识蒸馏中,若教师、学生模型的参数规模差距过大,则会出现学生模型无法学习较大教师模型的负面结果。为了获得在不同任务上均拥有较好表现的学生模型,深入研究了现有的模型蒸馏方法、不同教师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来... 在传统的知识蒸馏中,若教师、学生模型的参数规模差距过大,则会出现学生模型无法学习较大教师模型的负面结果。为了获得在不同任务上均拥有较好表现的学生模型,深入研究了现有的模型蒸馏方法、不同教师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来自Transformers的双向编码器表示(Bidrectional Enoceder Res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ERT)模型的多教师蒸馏方案,即使用BERT、鲁棒优化的BERT方法(Robustly optimized BERT approach,RoBERTa)、语言理解的广义自回归预训练模型(XLNET)等多个拥有BERT结构的教师模型对其进行蒸馏,同时修改了对教师模型中间层知识表征的蒸馏方案,加入了对Transformer层的蒸馏。该蒸馏方案在通用语言理解评估(Gene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Evaluation,GLUE)中的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最终蒸馏实验的结果较为理想,可以保留教师模型95.1%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T 知识蒸馏 多教师蒸馏 Transformer蒸馏 自然语言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基于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佳哲 生沁霖 姚继军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 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呈现低龄化倾向,精准防治城市小学流动儿童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大规模省级监测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和泛精确匹配模型等讨论了城市小学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果显示:相较于本地儿童,城市小学流动儿童更容易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生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较于本地儿童,师生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亲子关系对城市小学流动儿童遭受关系欺凌的负向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城市小学教师尤其班主任要更加关注流动儿童,与其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流动儿童家长也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减少流动儿童遭受各类校园欺凌尤其言语和关系欺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流动儿童 校园欺凌 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 泛精确匹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儿童之法:从观察到同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芳 姜勇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理解儿童是儿童立场的生命之源,观察作为传统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基础性的地位。但是,当前推崇的实证主义范式下的观察因其三重趋向可能存在以下隐蔽却不可忽视的危险:一是观察主体中心趋向下的儿童主体性之遮蔽;二是观察视点瞄准趋... 理解儿童是儿童立场的生命之源,观察作为传统方法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基础性的地位。但是,当前推崇的实证主义范式下的观察因其三重趋向可能存在以下隐蔽却不可忽视的危险:一是观察主体中心趋向下的儿童主体性之遮蔽;二是观察视点瞄准趋向下的儿童整体性之拆解;三是观察结果确定趋向下的儿童无限性之掩盖。为此,本文基于施泰因的现象学提出理解儿童的另一种方法——同感。同感具有化解上述危险的力量:同感肯定了他者的主体性;同感构造的他者是完整统一体;同感尊重了他者的绝对他异性。最后,本文阐明了同感的实行:首先是让儿童以本真面目出场的“邀约”,其次是为儿童显现敞开澄明之境的“隐没”,最后是跟随儿童以明晰儿童体验的“投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儿童 实证主义范式 观察 同感现象学 施泰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岁幼儿情绪理解与社会善念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但菲 马岳毅 丛龙昊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6-672,共7页
为探讨3~6岁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以及情绪理解、心理理论对社会善念的影响机制,采用测验法对211名3~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3~6岁幼儿社会善念发展存在显著年龄差异;(2)情绪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3)心理理论... 为探讨3~6岁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特点以及情绪理解、心理理论对社会善念的影响机制,采用测验法对211名3~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3~6岁幼儿社会善念发展存在显著年龄差异;(2)情绪理解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社会善念的发展;(3)心理理论在幼儿情绪理解和社会善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4)年龄调节了心理理论中介效应的前段路径。结果表明:情绪理解通过心理理论影响社会善念,随着幼儿年龄增长,情绪理解对心理理论的预测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善念 情绪理解 心理理论 3~6岁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幼互动质量与学前儿童学业能力之间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莉 王楠 +1 位作者 张李斌 张云运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72,共15页
师幼互动是影响儿童学业能力发展的重要近端因素,但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来自欧美和中国等地的38项实证研究、406个效应量和405769名3~6岁儿童样本,运用三水平元分析的方法,全面探究师幼互动质量与学前儿童学业... 师幼互动是影响儿童学业能力发展的重要近端因素,但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基于来自欧美和中国等地的38项实证研究、406个效应量和405769名3~6岁儿童样本,运用三水平元分析的方法,全面探究师幼互动质量与学前儿童学业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师幼互动三个领域(情感支持、班级管理和教学支持)的质量与儿童的三项学业能力(语言能力、前读写能力和数学能力)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弱相关(r=0.07~0.15);在调节因素中,仅国别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显著调节效应,且中国样本的相关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样本。建议未来研究从系统、动态、长期的视角深入探讨师幼互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机制,从非线性的视角探讨教育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制具有中国文化适宜性和实践导向的师幼互动质量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幼互动 儿童学业能力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传统:内涵、价值及发展
14
作者 徐继存 徐宁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0-47,共8页
教学传统是从教学过去延传到教学现在的观念性教学存在,也即教学世界中的特定人群对某一教学现象相同或相近的理解与解释,具有传承性、公共性和超越性等特征。它是连接教师时间片刻的意义纽带,是实现教师精神通达的文化根基,也是推动教... 教学传统是从教学过去延传到教学现在的观念性教学存在,也即教学世界中的特定人群对某一教学现象相同或相近的理解与解释,具有传承性、公共性和超越性等特征。它是连接教师时间片刻的意义纽带,是实现教师精神通达的文化根基,也是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前提。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澄明教学传统,在教与学的共同体内彰显教学传统,并在教学悖论的张力下建构教学传统,以促进其真正地延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传统 教师 时间片刻 精神通达 教学改革 传承性 公共性 超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关怀品质的现状调查——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四所中学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11
15
作者 班建武 曾妮 +1 位作者 蒋佳 丁魏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关怀是教育中的基本关系,深刻影响着学校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教师没有能够很好地识别学生的需要。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学生更期待的是教师的尊重和公正对待。(2)教师发出的关... 关怀是教育中的基本关系,深刻影响着学校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1)教师没有能够很好地识别学生的需要。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学生更期待的是教师的尊重和公正对待。(2)教师发出的关怀行为没有得到学生的有效认可与回应。在关怀的尊重、理解和爱这三个层面上,学生的评价均低于教师的自我评价。(3)教师的关怀效果不佳。学生很少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教师没有成为学生倾诉心里话的对象。应该提高教师对学生真正需要的识别能力;提高教师的关怀能力,改善教师的关怀方式;营造关怀的教育氛围和民主的管理环境,为师生良好关怀关系的建立提供文化和制度上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师关怀 尊重 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与对话:从解释学视角解读教师评价 被引量:42
16
作者 王景英 梁红梅 朱亮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9-43,共5页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其理解观、视域融合、主体间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教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教师评价,其价值由一元走向多元,评价双方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评价方法由实证走向人文,评价标准由...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其理解观、视域融合、主体间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教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教师评价,其价值由一元走向多元,评价双方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评价方法由实证走向人文,评价标准由预定走向生成,评价过程由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评价双方视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解释学 理解观 对话 视域融合 主体间性 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 评价过程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儿童特质理解的心理理论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黄天元 林崇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特质理解是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社会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文章概述了国外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包括心理理论与特质、儿童特质的起源信念研究、儿童特质词使用与特质理解发展、特质推... 特质理解是心理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对于社会能力的促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文章概述了国外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包括心理理论与特质、儿童特质的起源信念研究、儿童特质词使用与特质理解发展、特质推理与特质理解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理论 特质理解 儿童 展望 西方 理论构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58
18
作者 徐琴美 何洁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8,共6页
近20年来,情绪理解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一个的研究领域。作者认为情绪理解可以分为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两部分。情绪状态的理解包括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混合情绪理解等,情绪过程的理解涉及情绪原因的理解、愿望与信... 近20年来,情绪理解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一个的研究领域。作者认为情绪理解可以分为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两部分。情绪状态的理解包括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混合情绪理解等,情绪过程的理解涉及情绪原因的理解、愿望与信念对情绪作用的理解、情绪表现规则知识和情绪调节的理解等。作者系统介绍了情绪理解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提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在方法上有必要对研究材料的文化适用性进行标准化,对问题和情景进行严格设计,降低对儿童语言能力的要求,还可以补充自然语言分析等方法;在内容上有必要深入探讨情绪理解过程及其作用的内部机制,开展情绪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加强对情绪理解的个体内部影响因素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情绪理解 情绪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型师生关系的诠释学建构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俭民 董泽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3,共6页
理解是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关系。当前师生交往正面临难以理解的现实困境,占有式的交往目的、单向度的交往主体、封闭化的交往内容、规训化的交往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生成。构建理... 理解是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关系。当前师生交往正面临难以理解的现实困境,占有式的交往目的、单向度的交往主体、封闭化的交往内容、规训化的交往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生成。构建理解型师生关系要求实现交往目的从知识占有转向生命关怀;交往主体从单向控制转向双向理解;交往内容从静态预设转向动态生成;交往方式从规训独白转向心灵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理解型师生关系 理解 对话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生气和伤心情绪情景理解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洁 徐琴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8,共7页
考察三类成人(113名幼儿母亲、42名幼儿教师、221名大学生)对西方研究者常用的22个生气和伤心情景中幼儿情绪的推断;以中国成人的情绪情景理解为标准,进一步考察120名4~6岁幼儿生气和伤心情景理解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三类成人一致推... 考察三类成人(113名幼儿母亲、42名幼儿教师、221名大学生)对西方研究者常用的22个生气和伤心情景中幼儿情绪的推断;以中国成人的情绪情景理解为标准,进一步考察120名4~6岁幼儿生气和伤心情景理解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三类成人一致推断的6个生气情景和6个伤心情景,与西方研究者的界定基本一致;幼儿的伤心情景理解能力显著高于生气情景理解能力;4岁幼儿的伤心情景理解能力显著低于5岁和6岁幼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生气 伤心 情绪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