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TQS: a telephonebased Chinese spoken dialogue system
1
作者 Mao Jiaju Chen Qiulin Gao Feng Guo Rong Lu Ruzh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5年第4期881-885,共5页
SHTQS is an intelligent telephone-besed spoken dialyze system providing the infomation about the best route between two sites in Shanghai. Instead of separated parts of speech decoding and language parsing, a close co... SHTQS is an intelligent telephone-besed spoken dialyze system providing the infomation about the best route between two sites in Shanghai. Instead of separated parts of speech decoding and language parsing, a close cool,ration is carded out in SHTQS by integrating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zer (AS,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dialogue management and speech generatot. In such a way, the erroneous analysis and uncertainty happening in the preceding stages would be recovered and determined acourately with high-level knowledge, Moreover, instead of shallow word-level analysis or simply keyword or key phrase matching, a deeper analysis is performed in our system by integrating a robust parser and a semantic interpreter. The robust parse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spontanecos speech inputs because most of the inquiry sentences/phrases are ill-formed. In addition, in designinga mixed-initiative dialogue system, understanding users' inquiries is essential; however, simply matching keywords and/or key phrases can hardly achieve this. Therefore, a semantic interpreter is incorporated in oar system. The performnce of is also evaluated. The dialogue efficiency is 4.4 sentences per query on an average and the case precision rate of language understanding module is up to 81%.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ken dialogue system ASR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NLG T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加“共有的教育合作故事”:大学的作用与未来展望——许美德教授专访
2
作者 许美德 金国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在中国与加拿大教育合作交流的历史中,1983—2001年这一时期尤其值得关注。在此期间,三个国家级项目得以实施,两国数十所高校参与其中,合作内容涉及管理、农业、教育、工程、医学、环境等诸多领域。这些教育合作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发... 在中国与加拿大教育合作交流的历史中,1983—2001年这一时期尤其值得关注。在此期间,三个国家级项目得以实施,两国数十所高校参与其中,合作内容涉及管理、农业、教育、工程、医学、环境等诸多领域。这些教育合作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加方也从中受益。许美德教授在其新著中记述了这一渐被遗忘的中加“共有的教育合作故事”。许美德教授长期关注中国高等教育,致力于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教育交流。她认为,大学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促进文明对话与国际理解。中国学者在开展中西文化交流时,也需要将目光投向东方的其他国家或者其他文明。中加两国的大学和知识分子可以共同努力,通过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理解与借鉴,探索实现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适宜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合作 教育交流 文明对话 国际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领域对话系统口语理解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任芳慧 郭熙铜 +1 位作者 彭昕 杨锦锋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5,共12页
ChatGPT引发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使得对话系统成为研究热点。口语理解(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SLU)作为任务型对话系统的第一部分,对系统整体的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在最近几年中,得益于大规模语言模型的成功,口语理解任务取得了... ChatGPT引发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使得对话系统成为研究热点。口语理解(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SLU)作为任务型对话系统的第一部分,对系统整体的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在最近几年中,得益于大规模语言模型的成功,口语理解任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现有工作大多基于书面语数据集完成,无法很好地应对真实口语场景。为此,该文面向与书面语相对的口语,重点关注医疗领域这一应用场景,对现有的医疗领域对话系统口语理解任务进行综述。具体地,该文阐述了医疗口语理解任务的难点与挑战,并从数据集、算法和应用的层面梳理了医疗口语理解的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最后,该文结合生成式大模型的最新进展,给出了医疗口语理解问题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型对话系统 口语理解 医疗领域 生成式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式知识注入的任务型对话理解模型
4
作者 李帅鹏 王平辉 +4 位作者 孙望淳 杨阳 杜友田 马小科 杜永杰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8-677,共10页
传统对话理解模型依赖对话历史识别用户意图,由于缺乏丰富的知识信息,对生僻或特有内容的理解能力欠佳。通过隐式编码将知识加入模型的方法将知识注入与模型训练高度绑定,难以适应知识库的更新迭代,也会导致知识噪声,引入无关知识破坏... 传统对话理解模型依赖对话历史识别用户意图,由于缺乏丰富的知识信息,对生僻或特有内容的理解能力欠佳。通过隐式编码将知识加入模型的方法将知识注入与模型训练高度绑定,难以适应知识库的更新迭代,也会导致知识噪声,引入无关知识破坏原有语义。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显式知识注入的多任务学习对话理解模型。将知识以自然语言形式插入到对话文本中,即插即用,满足知识源动态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话理解的主任务,关联知识识别的辅助任务,进行多任务学习,减少知识噪声。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在意图识别和语义槽填充任务上的宏F_(1)值分别提升了4.87%和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型对话理解 知识库 多任务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提示学习的生成式医疗对话理解方法
5
作者 柳俊 阮彤 张欢欢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8-266,共9页
任务型对话系统中的对话理解模块的目标是将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转换成结构化的形式,但在面向诊断的医疗对话系统中,现有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无法支持精准医疗所需的信息粒度,如给出某一症状的严重程度;2)难以同时满足医疗领域中多样化... 任务型对话系统中的对话理解模块的目标是将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转换成结构化的形式,但在面向诊断的医疗对话系统中,现有方法存在如下问题:1)无法支持精准医疗所需的信息粒度,如给出某一症状的严重程度;2)难以同时满足医疗领域中多样化的槽值表示形式,如“症状”等可能含有非连续与嵌套实体的抽取型槽以及“否定”等分类型槽。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提示学习的多层次生成式医疗对话理解方法。针对问题1),用多层次槽结构替代当前对话理解任务中单层的槽结构,以表示更细粒度的信息,之后采用一种基于对话风格提示的生成式方法,利用提示字符模拟医患对话,从多轮交互中获得多层次信息。针对问题2),提出在推理过程中使用一种受限的解码策略,使模型能够以统一的方式处理意图识别与分类型和抽取型的槽填充任务,避免复杂的建模。此外,针对医疗领域缺少标注数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两阶段训练策略,以充分利用大规模的无标注医疗对话语料来提升性能。针对含有多层次槽结构的医疗对话理解任务标注并发布了一个数据集,包含4722条对话,涉及17种意图与74种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解析医疗对话中的各种复杂实体,相比已有的生成方法,其性能高出2.18%,而在小样本的场景下两阶段训练最高能提高模型5.23%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示学习 自然语言理解 医疗对话系统 生成式模型 两阶段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窗口机制的口语理解异构图网络
6
作者 张启辰 王帅 李静梅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5-1898,共14页
口语理解(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SLU)是面向任务的对话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提取用户查询的语义框架.在对话系统中,口语理解组件(SLU)负责识别用户的请求,并创建总结用户需求的语义框架,SLU通常包括两个子任务:意图检测(int... 口语理解(spoken language understanding,SLU)是面向任务的对话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提取用户查询的语义框架.在对话系统中,口语理解组件(SLU)负责识别用户的请求,并创建总结用户需求的语义框架,SLU通常包括两个子任务:意图检测(intent detection,ID)和槽位填充(slot filling,SF).意图检测是一个语义话语分类问题,在句子层面分析话语的语义;槽位填充是一个序列标注任务,在词级层面分析话语的语义.由于意图和槽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主流的工作采用联合模型来利用跨任务的共享知识.但是ID和SF是两个具有强相关性的不同任务,它们分别表征了话语的句级语义信息和词级信息,这意味着两个任务的信息是异构的,同时具有不同的粒度.提出一种用于联合意图检测和槽位填充的异构交互结构,采用自注意力和图注意力网络的联合形式充分地捕捉两个相关任务中异构信息的句级语义信息和词级信息之间的关系.不同于普通的同构结构,所提模型是一个包含不同类型节点和连接的异构图架构,因为异构图涉及更全面的信息和丰富的语义,同时可以更好地交互表征不同粒度节点之间的信息.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槽标签的局部连续性,利用窗口机制来准确地表示词级嵌入表示.同时结合预训练模型(BERT),分析所提出模型应用预训练模型的效果.所提模型在两个公共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意图检测任务上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98%和99.11%,在槽位填充任务上F1分数分别达到96.10%和96.11%,均优于目前主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系统 口语理解 异构图 窗口机制 意图检测 槽位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与对话:从解释学视角解读教师评价 被引量:42
7
作者 王景英 梁红梅 朱亮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9-43,共5页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其理解观、视域融合、主体间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教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教师评价,其价值由一元走向多元,评价双方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评价方法由实证走向人文,评价标准由... 理解与对话是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其理解观、视域融合、主体间性等思想为我们解读教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以理解和对话为基础的教师评价,其价值由一元走向多元,评价双方由主—客对立走向主体间性,评价方法由实证走向人文,评价标准由预定走向生成,评价过程由静态走向动态,达到评价双方视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评价 解释学 理解观 对话 视域融合 主体间性 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 评价过程 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导航系统Easy Nav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3
8
作者 黄寅飞 郑方 +2 位作者 燕鹏举 徐明星 吴文虎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0,共6页
本文介绍了校园导航口语对话系统EasyNav的设计与实现。在分析了口语对话系统的特点和要求之后 ,我们提出了适合于对话系统的基于规则的语言理解流程。在这一流程中 ,句法分析使用GLR分析器处理上下文无关文法 (CFG) ,获取句子结构特征... 本文介绍了校园导航口语对话系统EasyNav的设计与实现。在分析了口语对话系统的特点和要求之后 ,我们提出了适合于对话系统的基于规则的语言理解流程。在这一流程中 ,句法分析使用GLR分析器处理上下文无关文法 (CFG) ,获取句子结构特征以便为语义分析服务 ,句法规则照顾到覆盖率和准确率间的平衡。语义分析使用考虑句法约束条件的模板匹配方法 ,以获取话者意图为目标 ,并消除句法分析引入的歧义。这一设计的优点是系统容易搭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对话系统 语音理解 句法分析 模板匹配 校园导航系统 语音识别 设计 EasyN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对话的本体论解读——哲学解释学的视角 被引量:18
9
作者 冯茁 曲铁华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教育对话问题的探讨是对话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的"对话",教育对话的内涵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由于缺乏对对话的本体论诠释,使得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对话是... 教育对话问题的探讨是对话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回应。从作为教育方法的"对话"到作为教育思维方式的"对话",教育对话的内涵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由于缺乏对对话的本体论诠释,使得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对话是什么"的追问始终没有结束。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对话关系,在本体论层面上透析教育对话的深层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教育对话 哲学解释学 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法和语义相结合的中文对话系统问题理解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沛杰 黄强 +4 位作者 吴秀鹏 吴桂盛 郭庆文 陈楠挺 陈楚萍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8,共9页
针对中文口语问句的表达多样性对对话系统问题理解带来的挑战,该文采用"在语法结构之上获取语义知识"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语法和语义相结合的口语对话系统问题理解方法。首先人工编制了独立于领域和应用方向的语法知识库,... 针对中文口语问句的表达多样性对对话系统问题理解带来的挑战,该文采用"在语法结构之上获取语义知识"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语法和语义相结合的口语对话系统问题理解方法。首先人工编制了独立于领域和应用方向的语法知识库,进而通过句子压缩模块简化复杂句子,取得结构信息,再进行问题类型模式识别,得到唯一确定问题的语义组织方法、查询策略和应答方式的句型模式。另一方面,根据领域语义知识库,从源句子中提取相应的语义信息,并根据识别到的句型模式所对应的知识组织方法进行语义知识组织,完成对问句的理解。该文的方法被应用到开发的中文手机导购对话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完成对话流程中的用户问题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理解 对话系统 句型模式 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型师生关系的诠释学建构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俭民 董泽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103,共6页
理解是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关系。当前师生交往正面临难以理解的现实困境,占有式的交往目的、单向度的交往主体、封闭化的交往内容、规训化的交往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生成。构建理... 理解是师生存在的基本方式,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关系。当前师生交往正面临难以理解的现实困境,占有式的交往目的、单向度的交往主体、封闭化的交往内容、规训化的交往方式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理解型师生关系的生成。构建理解型师生关系要求实现交往目的从知识占有转向生命关怀;交往主体从单向控制转向双向理解;交往内容从静态预设转向动态生成;交往方式从规训独白转向心灵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理解型师生关系 理解 对话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股票实时行情查询对话系统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琳 高峰 +2 位作者 郭荣 毛家菊 陆汝占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1-63,共3页
介绍了一个用于股票实时行情查询的口语化的人机对话系统 ,该系统集成了语音识别、语言理解、对话控制等技术。文中定义了一个情景语义框架模型 。
关键词 语音识别 自然语言理解 对话管理 语义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学习与理解性教学--对话《高效学习》作者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锐 缪茜惠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0年第3期10-14,共5页
琳达·达林-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美国当代教育改革分析家,美国教师专业化改革取向的领军人物,奥巴马政府现行教育政策改革团队领导人,斯坦福教育领导研究所和斯坦福教育机会政策中... 琳达·达林-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教授,教育学博士,美国当代教育改革分析家,美国教师专业化改革取向的领军人物,奥巴马政府现行教育政策改革团队领导人,斯坦福教育领导研究所和斯坦福教育机会政策中心联席主任。她和她的团队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聚焦于教育教学改革及实践研究。2008年出版了《高效学习:我们所知道的理解性教学》一书,该书是琳达·达林-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与布里基·巴伦(Brigid Barron)等7位知名学者花了10多年进行学习研究的成果。作者基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理论观点,聚焦于阅读与素养、数学、科学这三大主要学科领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了"理解性教学"的教学形式:基于项目学习、设计的学习问题的学习,阐释了在新技术的强大支持下,革新课堂学习环境,促进高效学习的策略以及影响这些策略有效性的因素与条件。作者还提出了变革学校体系,为理解性教学重构学校的主张。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科学研究团队翻译了琳达·达林-哈蒙德的这部著作,并就该书中的高效学习与理解性教学的教育思想与作者进行了深度交流。琳达·达林-哈蒙德教授的思考给人们提供了认识21世纪学习的新视角,也会对21世纪学校体系变革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琳达·达林-哈蒙德 理解性教学 高效学习 学术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与对话:主体观视角下的课程透视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辉 边霞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7-60,共4页
理解和对话是"理解课程"范式下的中心话语,也是主体在课程中实现自身的重要体现。课程是主体间理解和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通向理解的可能路径,促使主体在课程中走向理解与共生,理解、对话、主体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随... 理解和对话是"理解课程"范式下的中心话语,也是主体在课程中实现自身的重要体现。课程是主体间理解和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通向理解的可能路径,促使主体在课程中走向理解与共生,理解、对话、主体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随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主体观内涵的分野与融合,主体的内涵逐渐丰富和多样,教师、学生和文本均成为课程中的主体并构建学习共同体,传统的关注知识和真理的课程观向关注主体体验的课程观转变。课程在本质上是主体(教师、学生和文本)通过理解和对话以实现自身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理解 对话 主体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释学观照下数学对话的内涵与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单妍炎 黄秦安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8-102,共5页
数学具有"对话"的品质.对"数学对话"深层意涵的觉察和反省,使人们意识到真正的数学对话具有对话主体化、意义多元性和本质无止尽性的独特性格.真正的理解是一种接近诠释循环的对话历程,在视域融合的激荡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地修正... 数学具有"对话"的品质.对"数学对话"深层意涵的觉察和反省,使人们意识到真正的数学对话具有对话主体化、意义多元性和本质无止尽性的独特性格.真正的理解是一种接近诠释循环的对话历程,在视域融合的激荡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地修正自己原先认识的意义与视域内容.在现今的知识社会背景下,深层反省"数学对话"背后的解释学立场,旨在以开放、包容的实践智慧来促成学生扎根于社会和文化的知识理念.数学对话是学生、文本与教师之间达成多重"视域融合"的理解性事件,视域融合应该成为检验数学对话有效性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对话 解释学 沟通 理解 视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课程的对话意蕴 被引量:7
16
作者 邵晓霞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对话意味着对话主体间的相互理解、视域融合及经验分享。教育正是充盈着对话这些特征而使教育主体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使人类与世间万物、文本间生命能量无限生成。而课程作为实现教育对话的桥... 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对话意味着对话主体间的相互理解、视域融合及经验分享。教育正是充盈着对话这些特征而使教育主体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使人类与世间万物、文本间生命能量无限生成。而课程作为实现教育对话的桥梁,其对话意蕴体现在课程主体与课程主体、课程主体与课程文本、课程主体与世界万物间的理解、视界交融中分享经验,获取新的生命精神能量。这对于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交往理性的凸显不无启示。利用课程这座承载着对话价值的桥梁,实现教育对话,进而实现社会的正义、公平与理解,亦是教育的理想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教育主体 对话 理解 视域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梧凤之鸣:大学师生关系的诉求与应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联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梧凤之鸣是大学师生关系的本真写照。但是,目前大学存在科技理性使师生陷于教化、制度控制使师生缺失自我、孤独对话使师生走向疏离等症结,让梧凤相离,师生渐行渐远。回顾大学师生融融的片段,师生关系实质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梧凤之鸣是大学师生关系的本真写照。但是,目前大学存在科技理性使师生陷于教化、制度控制使师生缺失自我、孤独对话使师生走向疏离等症结,让梧凤相离,师生渐行渐远。回顾大学师生融融的片段,师生关系实质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联与互动、民主与平等、关心与理解。因而,诉求大学师生关系有赖于感性的维护、自由的发展、理解的对话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师生关系 对话 理解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理解科学:模型变革与范式改进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翠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8,共12页
"公众理解科学"(简称PUS),是理解现代社会科学与公众关系的第一个重要范式。它以公众"知识的缺失"为前提预设,强调科学家填补"认知鸿沟"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因而也被称之为"缺失模型"... "公众理解科学"(简称PUS),是理解现代社会科学与公众关系的第一个重要范式。它以公众"知识的缺失"为前提预设,强调科学家填补"认知鸿沟"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必要性,因而也被称之为"缺失模型"。但建立在缺失预设基础上的PUS,连同其先见命题"无知导致猜忌与落后"以及基本推论"科学家自上而下传递知识即可改变公众无知状态",在逻辑推理与实践应用中都遭到了否证。在面对缺失模型本身缺失困境时,诸多学者从内部和外部提出了各种修复策略:或者反转PUS,强调科学家自我反思理解公众的重要性;或者主张打破认知的不对称性,实现科学与公众的平等对话;或者提倡公众参与科技决策与项目研究,构筑新的"公民科学"的知识生产格局。应该说,这些反思、对话、参与策略模型与缺失模型之间既有断裂也有关联,因而可以把它们统一纳入到PUS中的"理解"范畴视域下加以把握"理解"与缺失、反思、对话、参与之间的复杂联系,并借由对诠释学"理解"观的转译衍伸以重新理解PUS的价值以及化解科学的公信力与合法化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理解科学 缺失模型 反思模型 对话模型 参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的和谐之道 被引量:5
19
作者 谈儒强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当下,高校教师和学生文化冲突呈现诸多新的型态和特点。文化对话可能是一条比较适恰的解决文化冲突的途径,其策略包括悬置偏见、宽容异见、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悬置偏见和宽容异见是为了增进文化理... 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当下,高校教师和学生文化冲突呈现诸多新的型态和特点。文化对话可能是一条比较适恰的解决文化冲突的途径,其策略包括悬置偏见、宽容异见、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悬置偏见和宽容异见是为了增进文化理解,"和而不同"乃师生文化对话之圭臬,以期建设一个多元共生和谐共处的师生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师生 文化冲突 文化对话 文化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意义世界的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春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79,共6页
批评的起点是同情与理解 ,它包含批评家的视界与作品视界的融合。但批评的目的则在于通过建构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实现与作家、读者在观念领域的平等对话。从这个观点来看 ,批评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客观性 。
关键词 同情 理解 平等对话 意义阐释 批评良知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