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491通过下调Xklp2靶蛋白(TPX2)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军 刘志奎 +4 位作者 窦常伟 韩少山 李超 涂康生 杨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探讨miR-49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miR-49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MTT法检测MHCC-97H细胞的增殖,TranswellTM实验检测MHCC-97H细胞的侵袭及迁移,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探讨miR-49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miR-49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MTT法检测MHCC-97H细胞的增殖,TranswellTM实验检测MHCC-97H细胞的侵袭及迁移,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iR-491下游潜在靶点Xklp2靶蛋白(TPX2)的表达。结果 miR-49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miR-491低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门静脉侵犯及Edmondson分级显著相关;低表达miR-491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miR-491可显著抑制MHCC-97H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并下调TPX2的蛋白水平;miR-491低表达组TPX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miR-491高表达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肝癌组织中miR-491与TPX2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miR-49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肝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miR-49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作用可能与下调TPX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91 肝细胞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xklp2靶蛋白(tp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X2基因沉默对膀胱癌耐药细胞株T24/DDP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鹰 蒋先训 万朝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4,共9页
目的:探讨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TPX2)基因沉默对膀胱癌耐药细胞株T24/顺铂(DDP)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DP浓度梯度刺激法建立DDP耐药细胞株T24/DDP,将细胞分为T24细胞组和T24/DDP细胞组。MTT法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TPX2)基因沉默对膀胱癌耐药细胞株T24/顺铂(DDP)的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DP浓度梯度刺激法建立DDP耐药细胞株T24/DDP,将细胞分为T24细胞组和T24/DDP细胞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并根据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计算耐药指数(RI);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TPX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小干扰RNA(siRNA)沉默T24/DDP细胞中TPX2基因表达,再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干扰(si-NC)组、TPX2沉默(si-TPX2)组、si-NC+DDP(2 mg·L^(-1) DDP)组和si-TPX2+DDP(2 mg·L^(-1) DDP)组。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TP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凋亡细胞率和细胞周期G2/M期百分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P-糖蛋白(P-gp)、锌指蛋白转录因子1(Snail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膀胱癌DDP耐药细胞株T24/DDP,RI值为8.76。与T24细胞组比较,T24/DDP细胞组中TP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si-NC组比较,si-TPX2组T24/DDP细胞中TPX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DDP的IC50值明显降低(P<0.01)。与si-NC组比较,si-TPX2组T24/DDP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G2/M期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T24/DDP细胞中β-catenin、P-gp、Snail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si-NC+DDP组比较,si-TPX2+DDP组T24/DDP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G2/M期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T24/DDP细胞中β-catenin、P-gp、Snail1和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TPX2基因沉默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强膀胱癌耐药细胞株T24/DDP对DDP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 膀胱肿瘤 顺铂 化疗敏感性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WDL3 i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ber cell morphology in upl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3
作者 CHEN Baojun TIAN Zailong +9 位作者 FU Guoyong ZHANG Ai SUN Yaru WANG Jingjing PAN Zhaoe LI Hongge HU Daowu XIA Yingying HE Shoupu DU Xiongmi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4年第1期58-68,共11页
Background Cotton fiber is a model tissue for studying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MAPs).The Xklp2(TPX2)proteins that belong to the novel MAPs member mainly participat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tub... Background Cotton fiber is a model tissue for studying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MAPs).The Xklp2(TPX2)proteins that belong to the novel MAPs member mainly participat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tubule(MT).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studies concerning the systema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PX2 genes family in cotton.Therefore,the identification and portrayal of G.hirsutum TPX2 genes can provide key targets for molecular manipula-tion in the breeding of cotton fiber improvement.Result In this study,TPX2 family gen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distinct subclasses TPXLs and MAP genes WAVE DAMP-ENED2-LIKE(WDLs)and quite conservative in quantity.GhWDL3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15 days post anthe-sis fibers of ZRI-015(an upland cotton with longer and stronger fiber).GhWDL3 promotes all stem hairs to become straight when overexpressed in Arabidopsis,which may indirectly regulate cotton fiber cell morphology during fiber development.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results showed that GhWDL3 inhibited fiber cell elongation at fiber development periods through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cell wall related genes.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reveal that GhWDL3 regulated cotton fiber cell elongation and provide crucial information for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networks of cotton fiber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and cotton GhWDL3 Fiber length tpx2 CYTOSKELETON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M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X2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诱导直肠癌HR-8348细胞凋亡 被引量:4
4
作者 白国民 李春耕 +2 位作者 陆庆革 魏永辉 赵建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研究下调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TPX2)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TPX2小干扰RNA(si RNA)转染直肠癌HR-8348细胞,记为TPX2 si RNA组;以不做转染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以转染si RNA阴性对照(si RNA-NC... 目的:研究下调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TPX2)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TPX2小干扰RNA(si RNA)转染直肠癌HR-8348细胞,记为TPX2 si RNA组;以不做转染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以转染si RNA阴性对照(si RNA-NC)的细胞作为si RNA-NC组;用p38 MAPK抑制剂处理敲减TPX2表达后的直肠癌HR-8348细胞记为TPX2 si RNA+SB203580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测定TPX2的表达水平,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p38 MAPK、p-p38 MAPK、cleaved caspase-3和Bcl-2的蛋白水平。结果:TPX2 si RNA转染后HR-8348细胞中TPX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0. 05),而转染si RNA-NC对HR-8348细胞中TPX2的m RNA和蛋白水平没有影响。敲减TPX2表达后的直肠癌HR-8348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细胞中的cleaved caspase-3、p-p38 MAPK/p38 MAPK蛋白水平明显升高,Bcl-2水平水平降低,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TPX2 si RNA组相比,TPX2 si RNA+SB203580组的HR-8348细胞凋亡率、cleaved caspase-3水平和p-p38 MAPK/p38 MAPK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存活率明显升高(P <0. 05)。结论:TPX2表达下调可以通过激活p38 MAPK促进直肠癌HR-8348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 直肠癌 P38 MAPK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武燃 李明贺 +2 位作者 左伟文 高尚 张茹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772,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靶向Xklp2靶蛋白(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PX2和Aurora A表达在口腔鳞癌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标本61例,另选29例癌旁组织和6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PX2... 目的:观察靶向Xklp2靶蛋白(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PX2和Aurora A表达在口腔鳞癌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口腔鳞癌标本61例,另选29例癌旁组织和6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PX2和Aurora A蛋白的阳性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并进行结果判定。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TPX2和Aurora A的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PX2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4.9%(3/61)、51.7%(15/29)和86.9%(53/6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rora A蛋白在正常黏膜组织、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3%(2/61)、44.8%(13/29)和72.1%(44/6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X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联(P<0.05)。随Aurora A表达水平的增高,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也相对增加(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在口腔鳞癌组织中TPX2与Aurora 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45,P<0.01)。结论:TPX2和Aurora A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二者间也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靶向xklp2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病理学新技术的进展和争议
6
作者 张钰佳 马力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90,共8页
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 乳腺病理学技术的发展为乳腺癌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基础支撑。目前,乳腺癌诊疗精准化已成为基本趋势,多种新型药物的出现对乳腺癌病理学诊断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的应用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低表达(HER2-low)与HER2超低表达(HER2-ultra low)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随着HER2表达状态分类的细化,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作为传统HER2检测手段的检验效能受到挑战,HER2-low存在判读一致性较差的问题,判读结果存在空间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并受空白切片保存时间影响,寻找可提高IHC检验效能和判读准确度的辅助方法以及合理可及的新型HER2检测方式是当前重要的探索方向。在此背景下,HER2-low由于不具有明显稳定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特征,以及缺乏特殊的治疗获益和预后相关性,目前尚不适宜被视作独立的分子分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多种乳腺癌致病相关基因被确定,相应药物的研发应用使基因诊断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决策权重提升。近年来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简称PAM通路)抑制剂在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潜力,临床对于PIK3CA/AKT1/PTEN基因检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初检时间前移成为趋势;检测样本首选肿瘤组织样本,可使用血浆样本作为必要补充,原发肿瘤或复发肿瘤样本检测效力相似,均可酌情选择。BRCA突变是乳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多部指南对于BRCA突变检测的目标人群推荐情况存在细节差异,但总体原则均为根据患者确诊年龄、相关家族史及既往治疗反应选择BRCA突变风险较高和可能从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抑制剂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本文汇总国内外乳腺病理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存在的争议,着重介绍HER2-low与HER2-ultra low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及当前检测存在的不足、PAM通路异常乳腺癌的诊疗进展以及BRCA基因突变的检测目标人群选择,拟为乳腺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并从临床医师角度探讨乳腺病理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病理学 新技术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BR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病灶内SFRP2、TPX2表达量与癌细胞凋亡、EMT过程的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郑朝坂 李玉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病灶内SFRP2、TPX2表达量与癌细胞凋亡、EMT过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切除后留取宫颈癌病灶和癌旁病灶适量,抽提RN... 目的:研究宫颈癌病灶内SFRP2、TPX2表达量与癌细胞凋亡、EMT过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切除后留取宫颈癌病灶和癌旁病灶适量,抽提RNA后采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测定病灶组织内SFRP2、TPX2、凋亡基因、EMT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宫颈癌病灶内SFRP2、SARI、AIF、FHIT、NDRG4、MCPH1、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病灶,TPX2、SP2、CyclinD1、Piwil2、HERC4、EFEMP1、EZH2、TGF-β1、N-cadherin、Vimentin1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病灶;宫颈癌病灶内SFRP2的mRNA表达量与SARI、AIF、FHIT、NDRG4、MCPH1、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SP2、CyclinD1、Piwil2、HERC4、EFEMP1、EZH2、TGF-β1、N-cadherin、Vimentin1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TPX2的mRNA表达量与SARI、AIF、FHIT、NDRG4、MCPH1、E-cadherin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与SP2、CyclinD1、Piwil2、HERC4、EFEMP1、EZH2、TGF-β1、N-cadherin、Vimentin1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结论:宫颈癌病灶内低表达的SFRP2及高表达的TPX2能够抑制癌细胞凋亡、促进癌细胞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 xklp2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TPX2对猪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及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贺依静 李桥 +5 位作者 彭磊 李佳 初亚婕 林其昕 芮荣 剧世强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98,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Xklp2靶蛋白(TPX2)在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表达定位及其潜在功能。[方法]采集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并随机分组后进行体外成熟培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与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TPX2在卵母细胞减数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Xklp2靶蛋白(TPX2)在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表达定位及其潜在功能。[方法]采集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并随机分组后进行体外成熟培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与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TPX2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与动态表达情况;通过生发泡期(germinal vesicle, GV)显微注射特异性siRNA以敲低TPX2,研究其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纺锤体结构以及早期凋亡的影响。[结果]TPX2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Ⅰ,MⅠ)表达量显著上升,其亚细胞定位与α-微管蛋白(α-tubulin)的分布特点相似,并主要富集在纺锤体两极。TPX2被敲低后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1)排出率显著下降(P<0.05),且大多数细胞被阻滞在生发泡破裂期(GVBD)和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末期(ATⅠ),同时纺锤体结构异常比例显著升高(P<0.05),并伴随染色体排列紊乱。与对照组相比,敲低TPX2后卵母细胞早期凋亡率急剧增加(P<0.05),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表达量以及Bax/Bcl2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TPX2与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纺锤体组装及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敲低TPX2引起卵母细胞纺锤体结构异常,并诱导早期细胞凋亡,最终导致卵母细胞成熟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klp2靶蛋白(tpx2) 猪卵母细胞 减数分裂 纺锤体组装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HMGB2表达对肝癌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AKT/mTOR信号通路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魏雁虹 杨晨雪 +4 位作者 杨广民 宋帅 李明 杨海娇 魏海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 目的:探讨下调肝癌细胞中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HMGB2)表达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LM3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HMGB2 RNA干扰组(HMGB2 siRNA组),分别以Lipofectamin 2000为载体转染无关序列的RNA寡核苷酸(RNA oligo)和敲除HMGB2序列的RNA oligo。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 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MGB2 siRNA组细胞中HMGB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HMGB2 siRNA组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cadherin、Vimentin、mTOR、AKT和磷酸化AKT (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下调HMGB2的表达可降低肝癌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抑制EM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迁移率族框蛋白2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D2介导的AMPK/mTOR信号通路探讨宫颈癌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
10
作者 杜瑞亭 伍东月 +1 位作者 郭清民 靳冬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6-324,共9页
目的 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2(NOD2)介导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宫颈癌(CC)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NOD2在CC组织中的表达。将靶向NOD2(shNOD2)、shRNAs阴性对照(shNC... 目的 基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2(NOD2)介导的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宫颈癌(CC)细胞恶性行为的机制。方法 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NOD2在CC组织中的表达。将靶向NOD2(shNOD2)、shRNAs阴性对照(shNC)以及NOD2过表达(NOD2)质粒和载体(Vec)转染CC细胞。通过CCK-8测定、集落形成和Transwell细胞侵袭测定来确定NOD2对CC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高通量RNA测序(RNA-Seq)进行转录组分析。Western blot试验检测细胞系中NOD2、AMPK/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蛋白的表达。24只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载体组(Vec组)、NOD2过表达组(NOD2组)、shNC组和shNOD2组。构建小鼠远处转移模型,监测肺转移的荧光强度,计数肺转移结节的数量。结果 在线数据库分析显示,NOD2在CC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不同分期的CC中NOD2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NOD2的高表达与较差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相关(P<0.05)。NOD2过表达对CC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具有促进作用,而NOD2敲低则相反。与体外结果一致,在转移的小鼠尾静脉注射模型中,NOD2组CC细胞的肺定殖、肺转移灶较Vec组增加(P<0.05),而shNOD2组CC细胞的肺定殖、肺转移灶较shNC组减少(P<0.05)。RNA-Seq结果显示NOD2表达与AMPK信号激活、mTOR信号抑制、自噬调节途径激活和自噬体形成显著相关。与shNC组相比,shNOD2组磷酸化AMPK、LC3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磷酸化mTOR、p6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Vec组相比,NOD2组LC3、AMPK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磷酸化mTOR、p62蛋白表达水平减少(P<0.05)。与shNC组相比,shNOD2组GFP-mRFP-LC3的点积累减少(P<0.05);与Vec组相比,GFP-mRFP-LC3的点积累增加(P<0.05)。结论 NOD2可能通过AMPK/mTOR信号促进CC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部分涉及自噬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受体2 AMP活化蛋白激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宫颈癌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SHP2和FGFR2调控RAS/ERK及PI3K/AKT通路治疗FGFR2融合胃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玥 汪越 +3 位作者 魏禹焘 禹立霞 刘宝瑞 魏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03-709,共7页
目的:探究共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和Src同源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region 2-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在FGFR2融合胃癌中的应用前景与... 目的:探究共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和Src同源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region 2-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在FGFR2融合胃癌中的应用前景与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过表达TACC2-FGFR2融合基因与对照慢病毒载体的人胃癌细胞系MKN45ACC2T-FGFR2、MKN45NC、NUGC4TACC2-FGFR2、NUGC4NC,分别用FGFR2抑制剂AZD4547、SHP2抑制剂SHP099或联药进行处理,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以不同处理方式作用于MKN45TACC2-FGFR2、MKN45NC1 h或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GFR2、SHP2以及下游RAS/ERK、PI3K/AKT信号通路变化。结果:在MKN45TACC2-FGFR2与NUGC4TACC2-FGFR2中联用AZD4547与SHP099可以比单药更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药物处理1 h后,相较于AZD4547单药,联药在MKN45TACC2-FGFR2中进一步抑制了RAS/ERK、PI3K/AKT信号通路。药物处理48 h与1 h相比,AZD4547单药组中磷酸化FGFR与磷酸化SHP2出现了反馈性激活,且始终不能抑制RAS/ERK通路,但联药组可以持续地抑制上游的FGFR2、SHP2信号以及下游的RAS/ERK、PI3K/AKT通路。结论:共抑制FGFR2和SHP2可以通过下调RAS/ERK及PI3K/AKT通路有效抑制FGFR2融合胃癌,为FG-FR2融合突变胃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靶向治疗 融合基因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Src同源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ste同源物2增强子在桥本甲状腺炎B淋巴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的治疗机制及效果研究
12
作者 易圣果 曹业迪 +9 位作者 赵雪 卢桂芝 张杨 丛铁川 张澜波 张继新 梁振威 屈晨雪 张俊清 高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39-2645,共7页
背景甲状腺自身抗体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HT)的标志,B淋巴细胞在HT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Zeste同源物2增强子(EZH2)是一种表观遗传学蛋白,在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功能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本研究探讨EZH2在HT甲状腺组浆母细胞及浆... 背景甲状腺自身抗体是诊断桥本甲状腺炎(HT)的标志,B淋巴细胞在HT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Zeste同源物2增强子(EZH2)是一种表观遗传学蛋白,在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功能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本研究探讨EZH2在HT甲状腺组浆母细胞及浆细胞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EZH2抑制剂在实验性自身免疫甲状腺炎(EAT)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2020年6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取肿瘤对侧的甲状腺组织(HT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各3例),通过RNA-seq筛选B淋巴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收集16例HT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和8例健康对照(HD)甲状腺组织,分别利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验证EZH2在HT甲状腺组织中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收集25例HT甲状腺细针穿刺液(FNA)、19例HT外周血以及12例健康人外周血样本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EZH2在浆母细胞及浆细胞中的表达改变。将15只7周龄NOD.H-2^(h4)小鼠EAT模型分为对照组(n=5)、EAT无注射(n=5)或注射EZH2抑制剂GSK126处理组(10 mg/kg,腹腔注射3次/周,n=5),8周后观察甲状腺炎症程度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的改变。结果RNA-seq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甲状腺组织,HT甲状腺组织中EZH2水平上调,一些与B淋巴细胞表型相关的基因例如CD19、CD27、CD38、CD52相应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6例HT甲状腺组织标本中EZH2免疫组化染色均可在生发中心(GC)见到阳性细胞,呈强阳性,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染色中未观察到阳性细胞。HT甲状腺组织中EZH2染色高表达在GC区,EZH2特异性地表达在CD_(19)^(+)B淋巴细胞中。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HT FNA样本中CD_(19)^(+)B淋巴细胞、浆母细胞及浆细胞比例均高于HD外周血、HT外周血样本(P<0.01),HT FNA样本中EZH2在CD_(19)^(+)B淋巴细胞、浆母细胞中的阳性比例高于HT外周血(P<0.005)。小鼠实验中,EAT组甲状腺的淋巴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增加。GSK126处理组炎症程度评分和TgAb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EAT组(P<0.001)。结论EZH2在HT甲状腺组织CD_(19)^(+)B淋巴细胞中表达异常升高,可能促进了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进而促进自身抗体生成破坏甲状腺,EZH2抑制剂可以减缓EAT模型甲状腺炎症程度。浆母细胞中EZH2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HT的发病机制,EZH2可能成为治疗HT的新靶点,相关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B淋巴细胞亚群 Zeste同源蛋白2增强子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LBP1C-2靶向钾离子通道β亚基-2活性结构域的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晖 杨纯历 +1 位作者 靳灿 丁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2-1191,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LBP1C-2靶向Kvβ.2构效关系的探索,阐明LBP1C-2靶向Kvβ.2的活性结构域,为开发具有潜在抗早老痴呆活性的创新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枸杞多糖LBP1C-2经部分酸水解得到不同的结构片段后,对其进行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LBP1C-2靶向Kvβ.2构效关系的探索,阐明LBP1C-2靶向Kvβ.2的活性结构域,为开发具有潜在抗早老痴呆活性的创新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枸杞多糖LBP1C-2经部分酸水解得到不同的结构片段后,对其进行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分析。通过蛋白芯片挑选出潜在靶蛋白,再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验证各结构片段的靶向性。蛋白质免疫印迹以及细胞免疫荧光测试验证其生物学功能。结果通过HuProtTM人类蛋白质组芯片高通量筛选到LBP1C-2的潜在靶蛋白Kvβ.2。SPR实验表明LBP1C-2与Kvβ.2蛋白有较强结合,其结合常数KD为1.9×10^(-7) M。而LBP1C-2的化学降解后各结构片段与靶蛋白Kvβ.2有不同强度结合。其中含鼠李糖和半乳糖醛酸摩尔比为1:1的片段LBP1C-2-1I(18.1kDa)与原多糖LBP1C-2对Kvβ.2结合强度相近为3.3×10^(-7) M。对LBP1C-2-1I结构解析表明其有1,2-Rha与1,4-GalA交替连接组成。而该片段对应的酸水解外液部分LBP1C-2-1O与Kvβ.2也有结合,但与其他片段与该蛋白解离相比,更容易解离。从BV2小胶质细胞中敲减KCNAB2基因(Kvβ.2)后,BV2细胞中Aβ的降解被抑制,表明蛋白Kvβ.2可能是早老痴呆发生发展中的一个功能蛋白。结论LBP1C-2靶向Kvβ.2的主要活性结构域为1,2-Rha与1,4-GalA交替连接组成的主链核心骨架结构。本研究为深化了解LBP1C-2潜在的抗早老痴呆活性提供了重要线索,为基于枸杞多糖抗早老痴呆靶向性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Lycium barbarum Kvβ.2蛋白 活性结构域 靶向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抗HER2单链抗体/精氨酸九聚体融合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扩 陈锐 +5 位作者 王立锋 马琼 孟艳玲 杨安钢 马保安 裘秀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HER2单链抗体(scFv)/精氨酸九聚体(9R)融合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里表达纯化并检测该融合蛋白的活性。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扩增融合基因scFv-9R,将获得的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表达产物经SDS... 目的:构建人源性抗HER2单链抗体(scFv)/精氨酸九聚体(9R)融合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里表达纯化并检测该融合蛋白的活性。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扩增融合基因scFv-9R,将获得的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通过Ni-NTA螯合层析纯化,透析复性,超滤浓缩。ELISA分析scFv-9R融合蛋白抗原亲和活性,凝胶迁移实验检测scFv-9R融合蛋白与siRNA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人源性抗HER2 scFv-9R融合基因,经IPTG诱导后在M15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的目的蛋白scFv-9R能与HER2抗原结合,同时具有siRNA结合能力。结论:scFv-9R具有结合抗原与siRNA双重活性,为靶向递送siRNA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 单链抗体 精氨酸九聚体 融合蛋白 靶向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tor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洪旺 张宝刚 +2 位作者 宋瑞卉 王汉秋 郭文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80-2283,共4页
目的:研究Raptor对于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向胶质瘤U87细胞转染Raptor限定性siRNA干扰质粒,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Raptor的表达水平以鉴定转染效果。体外侵袭实验检测Raptor表达降低后,U87细胞侵... 目的:研究Raptor对于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向胶质瘤U87细胞转染Raptor限定性siRNA干扰质粒,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细胞Raptor的表达水平以鉴定转染效果。体外侵袭实验检测Raptor表达降低后,U87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ARK5的磷酸化情况和MMP-2、MMP-9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低级别及高级别胶质瘤中Raptor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Raptor siRNA质粒的U87细胞命名为siRaptor/U87,转染对照组质粒的细胞命名为Scr/U87,转染成功的实验组细胞Raptor的表达降低。体外侵袭实验中siRaptor/U87较对照组穿透基质膜的细胞数少(P<0.01)。Western blotting显示实验组细胞中磷酸化ARK5、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胶质瘤组织中Raptor的表达与恶化程度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Raptor表达降低可能通过磷酸化ARK5及增加MMP-2、MMP-9的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tor蛋白 胶质瘤 肿瘤侵袭 哺乳动物霉帕雷素靶蛋白 AMPK相关激酶5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强强 段文虎 +1 位作者 周金培 张惠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15,共10页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和...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细胞和机体能量代谢与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因在降低血糖方面的作用而有望成为新一代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本文按结构分类,对近几年报道的小分子AMPK直接激动剂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直接激动剂 构效关系 2型糖尿病 新靶点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石斛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慧珍 王松松 +4 位作者 林凡 李晓冉 苏陈颖 林晓晖 张捷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718-2722,共5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石斛(Herba Dendrobii)在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石斛已知活性成分及靶蛋白;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T2DM相...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石斛(Herba Dendrobii)在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检索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等数据库获取石斛已知活性成分及靶蛋白;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T2DM相关疾病基因;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分别构建“石斛活性成分-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石斛靶蛋白-T2DM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网络拓扑结构;采用OmicShare网站进行石斛治疗T2DM靶点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结果:筛选获得石斛15个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57个靶蛋白,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芹菜素等,关键蛋白为雌激素受体α(ESR1)、酪蛋白激酶2α(CSNK2A1)等。GO富集结果提示石斛涉及代谢过程、对内源性刺激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参与酶结合、蛋白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分子功能的调节。KEGG通路富集结果暗示,石斛可能通过作用于叉头框O(FOXO)、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s-RAGE)、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等,治疗T2DM。结论:石斛治疗T2DM涉及多个靶点和信号通路,可能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等过程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2型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活性成分 靶蛋白 富集分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C'末端SBP-3×Flag标记的HCT 116结直肠癌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泽彬 张泽延 +3 位作者 张晓东 缪时英 王琳芳 杜润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4-628,共5页
目的建立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TPX2)C'末端SBP-3×Flag标记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模型。方法 PCR扩增同源臂,构建TPX2的腺相关病毒打靶载体,包装病毒后打靶HCT116结直肠癌细胞,G418和PCR筛选获得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的... 目的建立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TPX2)C'末端SBP-3×Flag标记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模型。方法 PCR扩增同源臂,构建TPX2的腺相关病毒打靶载体,包装病毒后打靶HCT116结直肠癌细胞,G418和PCR筛选获得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细胞株,最后通过Cre病毒感染去除抗性基因,并用PCR方法筛选获得TPX2C末端SBP和3×Flag内源性双标签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株。结果筛选获得2个含有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株,随后经Cre病毒感染得到去除新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细胞克隆,并经Western blot检测验证了SBP-3×Flag基因的敲入。结论成功建立了TPX2 C'末端SBP-3×Flag标记的HCT116结直肠癌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白2靶蛋白 基因敲入 同源重组 HCT116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灵 丁艳平 邵宝平(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9-746,共8页
神经炎症是大脑防御内源性和外源性伤害的生物学过程,主要表现为小胶质细胞激活及T细胞入侵等,但过度的神经炎症反应会导致或加强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及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化可在多种神经炎症疾病动物模型中发... 神经炎症是大脑防御内源性和外源性伤害的生物学过程,主要表现为小胶质细胞激活及T细胞入侵等,但过度的神经炎症反应会导致或加强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及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活化可在多种神经炎症疾病动物模型中发挥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但AMPK在不同的病理条件下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因此,根据不同的生物学背景研究AMPK在神经炎症中的具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AMPK的结构和活性调控、AMPK与神经炎症的关系及AMPK影响神经炎症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神经炎症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核因子ΚB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受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欣蒙 高洪莲 +2 位作者 刘奇奇 于睿 张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球结膜下注射雷帕霉素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3周龄豚鼠80只(80眼),雌雄不限,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FDM组、雷帕霉素组、FDM+雷帕霉素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FDM组单纯缝合豚鼠右眼眼... 目的探讨球结膜下注射雷帕霉素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3周龄豚鼠80只(80眼),雌雄不限,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FDM组、雷帕霉素组、FDM+雷帕霉素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FDM组单纯缝合豚鼠右眼眼睑;雷帕霉素组于实验第1天、第7天豚鼠右眼球结膜下注射雷帕霉素50μg;FDM+雷帕霉素组于实验第1天、第7天豚鼠右眼球结膜下注射雷帕霉素50μg后再缝合右眼眼睑。记录各组豚鼠实验前及实验第7天、第14天的眼轴长度、屈光度;并取各组豚鼠视网膜行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查,观察各组豚鼠视网膜形态变化;取各组豚鼠巩膜行RT-PCR检测巩膜组织中mTO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豚鼠巩膜组织中AKT、p-AKT、mTOR、p-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FDM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第7天、第14天豚鼠的右眼眼轴长度、屈光度增加,形成了相对近视;FDM组巩膜中MMP-2、α-SMA的mRNA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增加,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FDM组豚鼠巩膜中mTOR mRNA和AKT、P-AKT、mTOR、p-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视网膜变薄,各层结构排列紊乱、疏松。雷帕霉素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第7天、第14天豚鼠右眼眼轴长度、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视网膜形态无明显变化。FDM+雷帕霉素组与FDM组相比,实验第7天豚鼠右眼眼轴长度、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第14天右眼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多,MMP-2、α-SMA、mTOR的mRNA和AKT、p-AKT、mTOR、p-mTO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雷帕霉素球结膜下注射可延缓豚鼠FDM的形成,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节巩膜中的MMP-2、TGF-β1、α-SMA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且对正常豚鼠视网膜结构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觉剥夺性近视 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靶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