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纹管参数对TRB管坯液压成形V型波纹管壁厚分布影响的研究及预测
1
作者 顾栩 李明相 +3 位作者 钱红 高关胜 杨春红 雷志刚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为研究波纹管夹角、圆角半径和直边长度等参数对轧制差厚板(Tailor-Rolled Blank,TRB)管坯无轴向补料液压成形V型波纹管壁厚分布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对不同参数的波纹管进行成形试验。分别建立波纹管参数与正差、负差和总差之间的响... 为研究波纹管夹角、圆角半径和直边长度等参数对轧制差厚板(Tailor-Rolled Blank,TRB)管坯无轴向补料液压成形V型波纹管壁厚分布的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对不同参数的波纹管进行成形试验。分别建立波纹管参数与正差、负差和总差之间的响应面预测模型,预测不同壁厚分布条件下夹角的最大值。针对理论设计条件下液压成形V型波纹管的夹角较大时,其壁厚不满足均匀分布评价标准的问题,提出一种改善方法。结果表明,夹角对壁厚分布影响显著,夹角增大,壁厚均匀性变差,而圆角半径和直边长度对壁厚分布影响不显著。在理论设计条件下,当总差小于20.0%时,夹角最大取值为32.1°;当总差小于10.0%时,夹角最大取值为25.2°。以某参数组合为例,改进后总差由28.4%降至15.2%,成形更大夹角且壁厚均匀的V型波纹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差厚板管坯 V型波纹管 有限元分析 液压成形 响应面 壁厚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约束的变厚度控制模型及应用
2
作者 孙涛 纪良鑫 +1 位作者 杨先理 胡贤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1,共6页
在冷轧差厚板(TRB)带材轧制过程中,厚度呈现出周期性、连续性和多段变化的特点,针对厚度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提出密集采点、逐点调控的厚度控制策略.为防止控制系统产生振荡,提出了基于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变厚度控制(VGC)模型,成功在变厚... 在冷轧差厚板(TRB)带材轧制过程中,厚度呈现出周期性、连续性和多段变化的特点,针对厚度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提出密集采点、逐点调控的厚度控制策略.为防止控制系统产生振荡,提出了基于时间和空间约束的变厚度控制(VGC)模型,成功在变厚度冷轧机控制系统中实现应用.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使用变厚度控制模型前,等厚区厚度波动相对稳定,过渡区的厚度偏差较大,趋厚轧制时呈正偏差,趋薄轧制时呈负偏差.使用变厚度控制模型后,能够快速有效地调整过渡区的厚度偏差,确保TRB的厚度偏差在±0.025 mm以内,优于现有汽车行业TRB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厚板 变厚度控制 自动厚度控制 轻量化 冷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B及其轧制应用关键技术 被引量:22
3
作者 杜继涛 甘屹 +1 位作者 齐从谦 任灏宇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5-48,共4页
讨论了车身用连续变截面辊轧板(TRB)在轧制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TRB技术的实质是传统纵轧与辊间距实时调整变化相协调的过程,TRB轧制的关键是建立板厚综合系统控制模型,TRB在车身上的应用需要解决相应的冲压模具设计及冲压成型性评... 讨论了车身用连续变截面辊轧板(TRB)在轧制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TRB技术的实质是传统纵轧与辊间距实时调整变化相协调的过程,TRB轧制的关键是建立板厚综合系统控制模型,TRB在车身上的应用需要解决相应的冲压模具设计及冲压成型性评价等技术。该研究为实现车身轻量化拓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 连续变截面辊轧板 轧制模型 板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TRB单向拉伸的几何参数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艳华 杜继涛 费宏斌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85,107,共4页
将连续变截面辊轧板(Tailor Rolled Blanks,TRB)厚度过渡区离散为有限数量的等厚度区域,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描述TRB材料的非均匀性,建立TRB材料的应力应变场。参照等厚度板的单向拉伸试验国家标准,提出TRB单向拉伸试验的概念,在有限元软... 将连续变截面辊轧板(Tailor Rolled Blanks,TRB)厚度过渡区离散为有限数量的等厚度区域,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描述TRB材料的非均匀性,建立TRB材料的应力应变场。参照等厚度板的单向拉伸试验国家标准,提出TRB单向拉伸试验的概念,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TRB单向拉伸的数学模型。以影响TRB单向拉伸的板料过渡区长度、板料厚度比等为参数,以厚度过渡区伸长率和厚度过渡区移动量等为评价标准,通过数值模拟和回归分析对不同方案下的厚度过渡区伸长率和厚度过渡区移动量进行比较。最后得到板厚比和伸长率之间关系的三次拟合曲线,分析厚度过渡区长度、板厚比对厚度过渡区移动量的影响。其结果为TRB拉伸性能标准的制定以及推动TRB在车身轻量化上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截面辊轧板 有限元建模 单向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B轧制集成建模及成型关键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杜继涛 齐从谦 甘屹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59,共4页
给出了实现连续变截面辊轧板(TRB)厚度控制的框架模型,研究了TRB轧制液压伺服系统建模控制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板厚形状控制精度,提出了将数学模型、人工智能和虚拟制造集成起来建模的策略,并给出了相应厚度集成控制模... 给出了实现连续变截面辊轧板(TRB)厚度控制的框架模型,研究了TRB轧制液压伺服系统建模控制方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板厚形状控制精度,提出了将数学模型、人工智能和虚拟制造集成起来建模的策略,并给出了相应厚度集成控制模型。分析了基于虚拟技术的覆盖件产品开发平台和反映TRB制造过程的多层次信息模型,为TRB轧制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截面辊轧板 轧制模型 虚拟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BAQUS与正交试验理论的TRB成形参数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艳华 杜继涛 费宏斌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连续变截面板的数值模型,以影响变截面板矩形件成形的板料过渡区长度、板料过渡区位置和板料厚度比等为参数,以最大料厚减薄率和板料节约率等为考核目标,通过数值模拟和正交优化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方案下最大料... 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连续变截面板的数值模型,以影响变截面板矩形件成形的板料过渡区长度、板料过渡区位置和板料厚度比等为参数,以最大料厚减薄率和板料节约率等为考核目标,通过数值模拟和正交优化方法,对比分析不同方案下最大料厚减薄率和板料节约率,确定最优方案,以提高变截面板的成形性能。结果表明,厚度过渡区的长度对矩形件成形的影响最大,过渡区的位置次之,厚度比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连续变化的轧辊薄板 ABAQUS有限元建模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钢TRB高温下热流变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雷呈喜 邢忠文 +3 位作者 徐伟力 吴严俊 李云 单德彬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0,共5页
为了准确仿真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形过程,获得高强钢高温下的材料本构关系模型,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对不同厚度的高强钢B1500HS钢板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获得各种工艺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基于变形抗力... 为了准确仿真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形过程,获得高强钢高温下的材料本构关系模型,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对不同厚度的高强钢B1500HS钢板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获得各种工艺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基于变形抗力数学模型,引入板材厚度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获得高强钢TRB高温下的材料本构关系.利用试验结果对本构关系模型进行的拟合验证表明,拟合程度较好,说明建立的材料本构关系能很好地描述高强钢TRB在高温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trb 高温 流变特性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40 TRB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及参数标定 被引量:3
8
作者 付秀娟 赵严 +1 位作者 杨帅 于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93-96,共4页
基于Voronoi图形方法生成了随机晶粒形状的二维多晶体几何模型。同时将轧制差厚板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通过用户子程序嵌入到分析软件Abaqus中,进行单向拉伸模拟。结合晶体塑性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参考剪切应变率... 基于Voronoi图形方法生成了随机晶粒形状的二维多晶体几何模型。同时将轧制差厚板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通过用户子程序嵌入到分析软件Abaqus中,进行单向拉伸模拟。结合晶体塑性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参考剪切应变率、应变率敏感指数、初始硬化模量、饱和流动应力、初始临界分剪切应力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通过拉伸试验和模拟得到应力应变曲线,确定了轧制差厚板晶体本构方程的各项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ONOI图 轧制差厚板 晶体塑性理论 材料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B板轧制-弯曲-回弹的多工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渝 谭键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6,共5页
轧制差厚板的变厚度轧制过程中,由于厚区和薄区的变形程度不同,使得厚区和薄区的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对后续弯曲成形制件的回弹产生较大影响。将轧制和成形的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研究轧制差厚板的弯曲制件的残余应力对回弹的影响。推导了... 轧制差厚板的变厚度轧制过程中,由于厚区和薄区的变形程度不同,使得厚区和薄区的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对后续弯曲成形制件的回弹产生较大影响。将轧制和成形的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研究轧制差厚板的弯曲制件的残余应力对回弹的影响。推导了变厚度轧制过程中轧辊竖直方向运动的速度公式,用于实现变厚度轧制的有限元分析。把轧制差厚板的弯曲成形作为多工步塑性成形的后续工序,将轧制引起的残余应力继承到弯曲回弹的分析中,分析了轧制对回弹的影响。所得结果与物理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差厚板 变厚度轧制 弯曲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B结构的某车型仪表板横梁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华 王烨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3,共7页
为了实现某车型的仪表板横梁轻量化设计,利用CAE和连续变截面板(TRB)结构的特点对目标横梁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通过APDL的参数迭代,在满足仪表板横梁刚度的前提下将厚度截面的横梁管优化为连续变截面管。其次通过各... 为了实现某车型的仪表板横梁轻量化设计,利用CAE和连续变截面板(TRB)结构的特点对目标横梁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通过APDL的参数迭代,在满足仪表板横梁刚度的前提下将厚度截面的横梁管优化为连续变截面管。其次通过各支架部件的模态因子来定量分析各部件减重对仪表板横梁模态的影响,以明确支架零件的减重方向。最终仪表板横梁整体减少质量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表板横梁 连续变截面薄板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B技术的车身减量化设计与优化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江洪 王丽娟 +2 位作者 陈宗渝 徐鸣涛 方柘林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2,共6页
连续变截面薄板(Tailor Rolled Blank,TRB)是新型的厚度连续变化的板材,它是实现轻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TRB技术,结合车身碰撞力的传递路径及载荷流的合理分布的设计方法,以某款SUV车侧面碰撞中的主要关重件为例,对其结构进行优化... 连续变截面薄板(Tailor Rolled Blank,TRB)是新型的厚度连续变化的板材,它是实现轻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TRB技术,结合车身碰撞力的传递路径及载荷流的合理分布的设计方法,以某款SUV车侧面碰撞中的主要关重件为例,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应用新型TRB板材,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降低了整车的变形和胸部以及骨盆处侵入速度峰值,保证在耐撞性不减的前提下,整车质量减轻了5.5 kg,零件数量减少了5个。相应地也减少焊接工艺、生产工序,同时实现耐撞性和减量化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b板材 碰撞力 载荷流 关重件 优化设计 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TRB管无补料的液压胀形成形阶梯管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渝 顾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68-172,共5页
建立了TRB(轧制差厚板)管无轴向补料阶梯管液压胀形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TRB管的过渡区和胀形区长度及阶梯管的设计壁厚对终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并对某轴向非对称阶梯管的成形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成形件最小壁厚与设计壁厚的最大差值... 建立了TRB(轧制差厚板)管无轴向补料阶梯管液压胀形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TRB管的过渡区和胀形区长度及阶梯管的设计壁厚对终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并对某轴向非对称阶梯管的成形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成形件最小壁厚与设计壁厚的最大差值为0.109 mm,为设计壁厚的5.45%,而最大壁厚与设计壁厚的最大差值为0.117 mm,为设计壁厚的5.85%;非轴向对称阶梯管成形中最小壁厚、最大壁厚与设计壁厚的差分别为设计壁厚的4%与4.88%,因此,壁厚分布是均匀的。随设计壁厚增大,壁厚差和最小壁厚与设计壁厚的差增大;过渡区长度增大,壁厚差增大,在过渡区长度小于30 mm时,最小壁厚与设计壁厚的差快速减小,之后变化不明显;胀形区的长度对两个壁厚差的影响规律相似,随账形区长度增大,均为先减后增且壁厚差值变化量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b(轧制差厚板)管 阶梯管 液压胀形 均匀壁厚 非对称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B结构的整车耐撞性可靠性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伟 赵杰 +1 位作者 王启栋 谷先广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6-453,共8页
为提高汽车的结构耐撞性和轻量化水平,文章将连续变截面板(tailor rolled blank,TRB)应用于某轿车的前端关键吸能件,并对其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design,ROD)。基于试验验证的整车碰撞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关键吸... 为提高汽车的结构耐撞性和轻量化水平,文章将连续变截面板(tailor rolled blank,TRB)应用于某轿车的前端关键吸能件,并对其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reliability optimization design,ROD)。基于试验验证的整车碰撞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关键吸能结构的TRB有限元模型;结合试验设计、克里格(Kriging,KRG)代理模型和多目标粒子群(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PSO)算法,以减轻结构质量和增大吸能为优化目标,对TRB的结构参数进行确定性优化和可靠性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TRB前端结构与原设计相比,整车耐撞性及轻量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保障了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截面板(trb) 前端结构 耐撞性 轻量化 可靠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厚板U形件工艺孔成形性能仿真
14
作者 胡贤磊 朱永胜 支颖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0-1087,共8页
以冷冲压差厚板U形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工艺孔的位置、数量、尺寸以及形状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差厚板在薄区侧壁处开孔时有利于减少侧壁的残余应力;差厚板的回弹与工艺孔在板件中的位置分布关系不大,与工艺孔的... 以冷冲压差厚板U形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工艺孔的位置、数量、尺寸以及形状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差厚板在薄区侧壁处开孔时有利于减少侧壁的残余应力;差厚板的回弹与工艺孔在板件中的位置分布关系不大,与工艺孔的数量、半径及形状有关.从成形性能和回弹影响角度考虑,工艺孔优先选差厚板U形件端部的厚区与过渡区区域,如果必须在侧壁开孔,优选侧壁薄区区域.在相邻区域,工艺孔的数量尽量不超过2个,工艺孔尺寸小一些更合适,工艺孔形状沿轧制方向距离越小越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厚板 工艺孔 U形件 冷冲压 成形性能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40轧制差厚板纵梁成形性能研究
15
作者 汪志远 Habib Ullah Khan +1 位作者 王一霏 付秀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189,共8页
目的研究复杂应力状态下轧制差厚板塑性变形行为和韧性损伤机理,获得轧制差厚板成形性能规律,促进轧制差厚板在汽车工业轻量化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细观损伤理论,采用有限元逆向法构建轧制差厚板GTN细观损伤模型,进一步结合有限元数值模... 目的研究复杂应力状态下轧制差厚板塑性变形行为和韧性损伤机理,获得轧制差厚板成形性能规律,促进轧制差厚板在汽车工业轻量化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细观损伤理论,采用有限元逆向法构建轧制差厚板GTN细观损伤模型,进一步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轧制差厚板塑性变形行为和韧性损伤机理,对比分析差厚板与等厚板塑性变形特点,研究CR340轧制差厚板纵梁成形性能规律。结果将有限元逆向法和实验相结合,获得了损伤参数值,建立了描述轧制差厚板韧性损伤行为的GTN细观损伤模型,结合有限元分析可知,孔洞体积分数在过渡区变形最大的区域增加最为明显,孔洞最先在此处聚集发展;相比于等厚板,轧制差厚板成形纵梁时,在和厚区交界处的过渡区产生了显著的应力集中,引起过渡区应变急剧增大,使应力和应变整体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结论应用细观损伤理论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轧制差厚板成形纵梁时韧性损伤最先产生的区域,结合应力和应变分布特点可知,与薄区相邻的过渡区在最大应变处最易出现成形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差厚板 成形性能 GTN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的轧制差厚板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性能预测
16
作者 张华伟 李渊 吴佳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80,共5页
将充液拉深工艺引入轧制差厚板的成形过程中,以解决其在传统拉深工艺中的缺陷问题。基于LS-DYNA完成了差厚板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仿真,并通过正交试验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差厚板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差... 将充液拉深工艺引入轧制差厚板的成形过程中,以解决其在传统拉深工艺中的缺陷问题。基于LS-DYNA完成了差厚板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仿真,并通过正交试验讨论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差厚板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差厚板的充液拉深成形性能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差厚板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性能的因素依次为摩擦因数、薄侧压边力、厚侧压边力、厚侧液池压力、薄侧液池压力,即摩擦因数影响最大、液池压力影响最小,基于正交试验分析结果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差厚板筒形件充液拉深成形性能进行预测,获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差厚板 充液拉深 厚度减薄率 过渡区移动量 BP神经网络 正交试验 筒形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下轧制差厚板非均匀温度场研究
17
作者 卢日环 宋行之 +4 位作者 王小巩 刘自权 贾方振 张思佳 胡贤磊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2-332,共11页
轧制差厚钢板具有连续变化的厚度特性,因此在退火工艺下不同厚度区域的温度变化路径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改变了轧制差厚钢板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而直接影响其后续成形及服役性能。为掌握退火工艺下轧制差厚钢板具有的性能差异化... 轧制差厚钢板具有连续变化的厚度特性,因此在退火工艺下不同厚度区域的温度变化路径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改变了轧制差厚钢板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而直接影响其后续成形及服役性能。为掌握退火工艺下轧制差厚钢板具有的性能差异化特性及产生内因,需要对轧制差厚钢板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及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所用轧制差厚钢板的几何特征为:薄区、过渡区及厚区纵向长度均为50 mm;薄区厚度1 mm,厚区为1.5 mm,差厚比1.5,过渡区厚度连续变化且无突变。建立了同步考虑轧制差厚钢板厚度连续变化特性及综合传热形式的温度场非稳态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理论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在预设退火温度780℃的升温历程中,以薄区达到临界温度的时间(75 s)为测温终点,各厚区最高温度为779.3℃;最高温差135.1℃,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升温速率为21.9℃/s,之后各区域升温速率逐步递减且在到达37 s时各厚区升温速率的高低顺序发生转变。研究通过分析轧制差厚钢板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分布态势与其内在规律,以期为轧制差厚钢板热处理后的性能差异化预测提供理论基础及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差厚钢板 非均匀温度场 厚度连续变化特性 温度分布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差厚板单向拉伸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华伟 刘立忠 +1 位作者 胡平 刘相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8-651,共4页
分别采用解析、仿真以及试验方法对轧制差厚板(tailor rolled blank,TRB)的单向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基于金属塑性变形理论,推导了轧制差厚板单向拉伸的力学解析模型,对未退火和已退火的1.2、2.0mm等厚板及1.2/2.0mm轧制差厚板进行单向拉... 分别采用解析、仿真以及试验方法对轧制差厚板(tailor rolled blank,TRB)的单向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基于金属塑性变形理论,推导了轧制差厚板单向拉伸的力学解析模型,对未退火和已退火的1.2、2.0mm等厚板及1.2/2.0mm轧制差厚板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并从金相组织上解释了退火前后轧制差厚板的性能差异.最后在拉伸试验的基础上,对未退火和已退火的1.2/2.0mm轧制差厚板进行单向拉伸仿真.结果表明:解析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轧制差厚板单向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状态,未退火和已退火轧制差厚板单向拉伸试样的缩颈均发生在试样薄侧,并且退火后的轧制差厚板表现出更好的成形性能,解析、仿真以及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差厚板 单向拉伸 退火 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渐变厚度的汽车吸能盒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涛 刘念 +2 位作者 高伟钊 徐天爽 胡贤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9-274,共6页
研究基于差厚技术的汽车吸能盒结构设计方案,提出了解决差厚板的厚度渐变特性和材料力学性能渐变特性的仿真建模方法,推导了综合考虑厚度分布、吸能盒重量、吸能量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数学模型,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获得了差厚吸能盒结构最... 研究基于差厚技术的汽车吸能盒结构设计方案,提出了解决差厚板的厚度渐变特性和材料力学性能渐变特性的仿真建模方法,推导了综合考虑厚度分布、吸能盒重量、吸能量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数学模型,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获得了差厚吸能盒结构最优设计参数,并实现了样件试制。试制的差厚吸能盒样件在准静态压溃过程中出现充分且对称的褶皱,且褶皱次序与厚度分布特征一致,变形模式稳定,在保持吸能水平提升的同时,与原冲压等厚吸能盒相比降重约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厚板 吸能盒 压溃性能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轧制差厚板冲压成形性能的几何参数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华伟 胡平 +2 位作者 刘立忠 刘相华 李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9,共3页
轧制差厚板的出现使得汽车行业能够获得更轻的车身重量以及更低的生产成本。为了推动轧制差厚板的应用进程,需要对其冲压成形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对轧制差厚板方盒形件进行了冲压成形仿真,以进料量之差、最大厚度减薄率以及厚度过渡区中... 轧制差厚板的出现使得汽车行业能够获得更轻的车身重量以及更低的生产成本。为了推动轧制差厚板的应用进程,需要对其冲压成形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对轧制差厚板方盒形件进行了冲压成形仿真,以进料量之差、最大厚度减薄率以及厚度过渡区中心移动量为评价标准,分析了不同板厚比及厚度过渡区位置对差厚板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板料厚度差越小,过渡区越接近薄侧端部,差厚板的冲压成形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差厚板 方盒形件 冲压成形性能 厚度比 过渡区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