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法典视域下“环境污染”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1
作者 黄锡生 冯春阳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8,159,共11页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背景下,明确“环境污染”的概念尤为关键。当前污染防治立法门类虽全但概念分散,学术研究定义多元但专门探讨有限,“环境污染”概念界定面临环境范畴界定不明、术语关系错综复杂、属概念选择模糊三大挑战。环境立法实...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背景下,明确“环境污染”的概念尤为关键。当前污染防治立法门类虽全但概念分散,学术研究定义多元但专门探讨有限,“环境污染”概念界定面临环境范畴界定不明、术语关系错综复杂、属概念选择模糊三大挑战。环境立法实践应以“属+种差”定义法为路径,辅以语法学、逻辑学理论,从而厘清“环境污染”与相关术语的界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法典概念框架。“环境”应涵盖自然环境中的无机环境及社会环境中的物理社会环境(建筑物);“污染环境”与“环境污染”互为充要,其定义模式涉及立法技术考量;法典中“环境污染”与“污染”可相互指代“;有害影响”作为“环境污染”的属概念优于“现象”与“损害”。据此,建议将“环境污染”定义为:“在生产和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向水、空气、土壤或建筑物排放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由此造成或可能造成有害影响,其性质足以降低环境质量、危害公众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环境污染 法律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主要概念厘清
2
作者 原美林 王雪晴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4,共7页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对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探究和解决刑事诉讼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厘清概念是构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前提。其主要概念包括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方法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 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对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来探究和解决刑事诉讼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厘清概念是构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的前提。其主要概念包括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方法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厘清主要概念应秉持准确性原则、一致性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同时将建构主义与实在论相结合、系统论与还原论相结合、理论推演与实证方法相结合等方法融入概念厘清中。只有明确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方法论、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及其相关概念的学理边界,才能够恰当地构建方法论,充分发挥刑事诉讼司法解释方法论规范司法解释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方法论 法律解释 法学方法论 概念厘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识性概念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胡玉鸿 《法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标识性概念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得以型构的动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民至上、美好生活、社会公平正义等范畴凝练了法律本体、法律内容、法律价值的概念表达,从而成为代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标识性概念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得以型构的动力。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民至上、美好生活、社会公平正义等范畴凝练了法律本体、法律内容、法律价值的概念表达,从而成为代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标识性概念。人民至上将抽象的人民还原为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将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利益作为保护的对象,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人民性、人道性、包容性;美好生活作为中国新时代法律的基本面向,美好生活权代表着以民生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利束,规制着法律的内容及其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是超越个人应得、社会公平的复合型正义,它不仅及于主体、制度之间的公平,还包括城乡、地域以及事项上的公平。机会公平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之一,是与权利公平有所不同的价值理念,由此也使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标识性概念的内涵愈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识性概念 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人民至上 美好生活 社会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的法律拟制及应变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风景 饶正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0,160,共1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加速态势,现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概念是一个法律拟制,是立法者的决断。科学界定“老年人”的法律概念,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源头”方案。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加速态势,现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概念是一个法律拟制,是立法者的决断。科学界定“老年人”的法律概念,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源头”方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的“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的老年人概念,在现行涉老法律规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给“老年人”下定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现行“老年人”法律概念的主要问题是重历史、轻现实;重节点、轻过程;重生理、轻心理;重扶弱、轻培强;重个体、轻社会。国家立法应当根据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先将老年人的年龄界定为65岁的整数年龄,同时,还要根据职业类型作出差别化安排,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科学设计老年人分级制度,授权地方立法试点。我们需要根据人口老龄化的新情况新问题,运用新思维新方法,不断完善老年人的年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 法律拟制 法律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法典中的“环境污染”概念辨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吕忠梅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7,共15页
如何界定“环境污染”,是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基础性问题。我国现行立法通过“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污染或污染环境”“污染环境”这四种不同方式界定“环境污染”,各国环境法典根据各自国情以及环境法典编纂... 如何界定“环境污染”,是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基础性问题。我国现行立法通过“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污染或污染环境”“污染环境”这四种不同方式界定“环境污染”,各国环境法典根据各自国情以及环境法典编纂目的需求定义“环境污染”。环境立法应根据立法目的和任务,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定义“环境污染”,回应环境科学上“环境污染”的多重属性。生态环境法典中界定“环境污染”,应立足于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目标任务,体现可持续发展核心价值,着眼于生态环境法典的“适度法典化”模式选择。我国生态环境法典中“环境污染”概念应当体现“环境污染”的客体概念属性,以界定污染控制的法律范围;体现“环境污染”的事实概念,以构建污染控制编的法律关系及其制度体系;体现“环境污染”的内容概念,以构建“污染环境”的法律责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污染控制编 环境污染 法律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碳汇的法律概念及其权利构造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颖 丁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在碳中和持续推进背景下,由林业碳汇、草原碳汇、海洋碳汇等环境要素碳汇转向生态系统碳汇已成发展趋势。保护碳资产和碳汇收益,推动碳汇交易运转必须在法律层面确认生态系统碳汇权,而碳汇法律概念混淆致使确权困难。生态系统碳汇权蕴... 在碳中和持续推进背景下,由林业碳汇、草原碳汇、海洋碳汇等环境要素碳汇转向生态系统碳汇已成发展趋势。保护碳资产和碳汇收益,推动碳汇交易运转必须在法律层面确认生态系统碳汇权,而碳汇法律概念混淆致使确权困难。生态系统碳汇权蕴含着独立的碳汇价值,无法依附于林权、碳权而存在;且生态系统碳汇与环境要素碳汇既是“集合-单元”式关系又是涵摄式关系,法定生态系统碳汇概念不仅能形成独立的生态系统碳汇权,亦能够为环境要素碳汇概念法定提供范式。生态系统碳汇确权面临法律属性不明、收益主体不明和具体内容模糊等问题。确权的路径在于:首先,明确生态系统碳汇的法律概念为“生态系统碳汇,即经营管理者通过实施自然资源创造、管理和保护,在该生态系统中获得吸收温室气体的碳汇容量的总和。经核证后,经营管理者获得可交易的生态系统碳汇,并依法享有对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次,判定生态系统碳汇作为一种容量具备无形财产的属性,生态系统碳汇权属于财产权的范畴;碳汇经营管理者为权利主体享有收益;权利内容包括主体通过经营管理行为占有生态系统碳汇,能够对其进行交易、质押、抵债,且主体的处分权应受到严格限制。最后,应当在应对气候变化法和其他专门法中合理纳入生态系统碳汇的内容,形成“从集中到分散”的入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碳汇 法律概念 权利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健康医疗数据的法律概念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梓铭 吕群蓉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61,共4页
法律规范因其普适和高度抽象性,各专业领域数据概念往往难以被精确界定。为克服现阶段健康医疗数据法律概念在规范术语命名与内涵不一致及学术研究供给不足的双重困境,需通过明确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来界定数据概念,并通过辨析健康医疗数... 法律规范因其普适和高度抽象性,各专业领域数据概念往往难以被精确界定。为克服现阶段健康医疗数据法律概念在规范术语命名与内涵不一致及学术研究供给不足的双重困境,需通过明确数据与信息的区别来界定数据概念,并通过辨析健康医疗数据与卫生健康数据来确立健康医疗的概念。基于数据来源和数据主体关联性两个关键维度,定义健康医疗数据为:在医疗服务提供过程中产生,通过电子方式记录,与已识别或可识别的数据主体有关,能够直接或间接揭示其身心健康状况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医疗数据 法律概念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损害法律概念的疏证与界定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雷 张祖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41-1747,共7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健全生物多样性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工作机制”的要求,但有关“生物多样性损害”法律概念的疏证和界定目前尚处于研究空白状态。基于此,尝试从以下三个维度内容出发:“生态”与“环...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健全生物多样性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工作机制”的要求,但有关“生物多样性损害”法律概念的疏证和界定目前尚处于研究空白状态。基于此,尝试从以下三个维度内容出发:“生态”与“环境”在法律意涵上的辨析、生物多样性损害与自然资源损害在法律定义上的区分、生物多样性损害与环境要素损害在内涵结构上的分辨,为生物多样性损害这一法律概念的独立性提供充分的理论确证。在推动生物多样性损害的科学概念向法律概念迈进的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对生物多样性损害科学概念进行加工改造的形式,以凸显法律意义上生物多样性损害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损害 生态环境损害 法律概念 科学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位法》学位撤销条款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7
9
作者 任海涛 刘扬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82,共9页
学位撤销的本质是行政撤销行为。在“要件—效果”的法适用逻辑框架下,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权对事实要件的法律适用进行行政认定,学位授予单位严格据其判断作出撤销学位的最终决定。《学位法》第37条明确规定了高校学位撤销的三种情形,授... 学位撤销的本质是行政撤销行为。在“要件—效果”的法适用逻辑框架下,学位评定委员会有权对事实要件的法律适用进行行政认定,学位授予单位严格据其判断作出撤销学位的最终决定。《学位法》第37条明确规定了高校学位撤销的三种情形,授予了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术不端”“非法手段”“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等不确定法律概念进行具体化的权力。准确的阐释是不确定法律概念恰当适用的前提。对第37条第1款的解释,应当秉持尊重高校学术自治权的态度;对第37条第2款、第3款的解释,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有必要构建恰当的司法审查模式,纠正学位评定委员会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理解上的偏误。学位撤销的司法审查应当遵循从学术事由与非学术事由二分的路径。在司法审查强度上,法院对学术事由只能进行有限审查;对非学术事由虽然可以进行全面审查,但也应当保持谦抑。总而言之,对不确定法律概念的理解与适用应当注重实现学生权益、高校自治和司法公正三方面的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法》 学位撤销 不确定法律概念 司法审查 学生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问题及路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玲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2-46,共5页
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中流砥柱的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任重而道远。当前,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社会法治环境缺失影响法治观培养,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法治观教育体系不健全,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作为未来国家建设中流砥柱的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任重而道远。当前,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社会法治环境缺失影响法治观培养,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法治观教育体系不健全,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完善当代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路径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发挥家庭法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健全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法律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法律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观 法治教育 法治环境 家庭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体系 法律认知与实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怡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1,共8页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受法律控制是“法律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规范政府购买行为的应然要求。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受法律控制,必须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立法发展,对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参与主体的具体行为规则进行建构,界定...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受法律控制是“法律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规范政府购买行为的应然要求。实现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受法律控制,必须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立法发展,对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参与主体的具体行为规则进行建构,界定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权力边界;平等对待公共法律服务的承接主体,尊重承接主体的意志和权利;引入服务接受者为中心的思维,增强对社会公众需求的回应力,把公众的满意度作为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合同履行质量评价、合同续订等的必备条款;建立公平有效的竞争购买程序、合同管理程序与绩效评估程序,充分发挥多元监督机制。同时,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参与主体的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通过责任追究将监督与评估转化为现实的责任,促进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念 制度规则 政府购买 公共法律服务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反垄断事前监管的“中国模式”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思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共13页
随着数字平台垄断问题日益凸显,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对此,欧盟出台的《数字市场法》开创了基于“守门人”制度进行反垄断事前监管的“欧盟模式”,并被多个国家效仿。即便如此,我国也不宜盲目模... 随着数字平台垄断问题日益凸显,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对此,欧盟出台的《数字市场法》开创了基于“守门人”制度进行反垄断事前监管的“欧盟模式”,并被多个国家效仿。即便如此,我国也不宜盲目模仿“欧盟模式”,因为虽能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以事后监管为主的反垄断监管模式的不足,但仍存在“水土不服”的隐患。为此,我国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为指引,在遵循各国法治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基础上,以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系统观念等为个性特征,基于反垄断法补充完善反垄断事前监管的法律依据,构建以柔性监管为主的反垄断事前监管工具箱,推动建立反垄断事前事中事后协同的“全链条”监管机制,并基于分类分级方法,将关涉民生的领域及相关经营行为作为重点监管内容,系统构建数字平台反垄断事前监管“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系统观念 反垄断事前监管 平台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对待案件事实——一种结构形态的事实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志铭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5,共11页
以事实为根据与司法裁判的正当性密切相关。事实分为“事实存在”与“事实呈现”。与事实存在不同,事实呈现是三值的,除了“是”或“不是”、“真”或“假”,还有一个“又是又不是”“又真又假”,或者“不知真假”的维度。对于如何构建... 以事实为根据与司法裁判的正当性密切相关。事实分为“事实存在”与“事实呈现”。与事实存在不同,事实呈现是三值的,除了“是”或“不是”、“真”或“假”,还有一个“又是又不是”“又真又假”,或者“不知真假”的维度。对于如何构建判决中的事实认定正当性,不妨接受一种结构形态的事实概念,其由四个要素构成:第一是事实载体,也就是事物和物象;第二是事实陈述,也即关于事物和物象的断言;第三是真实属性,也即事实陈述的真值性;第四是真实标准,也即这个陈述为真所依据的关于真的标准。对事实问题的回答,必然诉诸这四个要素构成的结构形态的事实概念。结构形态的事实概念内含有限性、人际性、语言性、历史性四个特征。任何客观事实和客观真实都是在人类生活实践中发生的,法律事实和法律真实其实与客观事实、客观真实没有区别,都是实践形态、生活形态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件事实 结构形态事实概念 法律真实 事实陈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安全法》语义模糊性的规制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9,共14页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导致《数据安全法》内生一定程度的语义模糊性,尽管这是弥补立法有限理性,提升数据安全主管部门行政能动性的必然结果,但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数据发展的推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存在导致《数据安全法》内生一定程度的语义模糊性,尽管这是弥补立法有限理性,提升数据安全主管部门行政能动性的必然结果,但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数据发展的推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数据安全法》中不确定法律概念的治理,并不是要消除不确定法律概念,而是要在承认其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任性、恣意进行规范。对此,需要构建一套综合性治理方案。通过制定裁量基准,对不确定法律概念所涉及的法律情节和法律效果进行细化。引入行政复议以及有限度的司法审查,确保数据安全主管部门的裁量判断在法定目的和范围内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法 不确定法律概念 数据安全 数据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理念:法律的社会化进路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霞 范进学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中国法律的社会化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以来已近20年了,这场旨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观念的法律社会化运动,其理论设计和实践效果昭示:以往的法律社会化运动只是法律条文的社会化,而法律理念的社会化才是法律社会化的进路。
关键词 法律理念 社会化 法律意识 理性认识 社会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对策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胡冬雪 陈强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74,共21页
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法律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突出障碍和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现状、障碍和影响因素,从产学研合作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创新主体的... 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法律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突出障碍和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现状、障碍和影响因素,从产学研合作中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创新主体的塑造、合作成果的保护和利益分配三个方面分析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制需求和立法重点,从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法律基础和弥补产学研合作法律空白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产学研合作法律体系的立法构想。本研究将为我国产学研合作立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法律对策 法制需求 立法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带 被引量:54
17
作者 虞重干 张军献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阐述和谐社会概念的基础上,从体育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体育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理念,体育的规则意识导向,体育的安全阀功能和促进社会自由流动、推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体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的重要作... 在阐述和谐社会概念的基础上,从体育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体育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理念,体育的规则意识导向,体育的安全阀功能和促进社会自由流动、推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体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体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体育 精神文明 法制观念 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法律治理的理念、制度与结构——对全球体育法律治理的回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义华 张文闻 李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3,共7页
从全球体育的视角,以法律治理为切入点,从理念、制度和结构三个核心层面分析独具特色的全球体育法律治理机制及我国体育治理改革与发展的回应,以期对我国体育治理法律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从体育治理的理念层面,我国应培养与推广全球体... 从全球体育的视角,以法律治理为切入点,从理念、制度和结构三个核心层面分析独具特色的全球体育法律治理机制及我国体育治理改革与发展的回应,以期对我国体育治理法律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从体育治理的理念层面,我国应培养与推广全球体育"善治"理念、培养规则意识、强化权利意识;从体育治理法律制度的衔接层面,我国应明确全球体育治理法律规则在中国的适用,以及CAS仲裁裁决在中国承认与执行的法律依据,并在体育仲裁和反兴奋剂等具体领域实现与全球体育治理法律制度的衔接;从治理结构的改革层面,我国应积极回应国际体育组织的治理改革,并借鉴其改革的有益经验,优化体育治理的主体结构,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体育治理主体的法权平衡,构建基于软法治理内部自治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体育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体育法律治理 体育治理 法律治理 理念 制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的反思 被引量:18
19
作者 赵万一 吴敏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90,共8页
在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中,对有关理念问题的研究远比对制度本身的研究更为重要。要构筑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银行破产制度体系,必须首先对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银行业对法律的实际需求做出冷静审视。机械地在破产清算... 在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的构建中,对有关理念问题的研究远比对制度本身的研究更为重要。要构筑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银行破产制度体系,必须首先对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银行业对法律的实际需求做出冷静审视。机械地在破产清算主义和再建主义之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是极其有害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衡平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地扬弃和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破产法 法律理念 制度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厚雷 王竹影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与内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等方面。通过梳理...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与内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等方面。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成果的不足,为进一步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借鉴。据此,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进行展望:完善田野调查方法,形成研究的时空张力;法律保护与教育传承并行,延伸实证研究广度;扩展研究的主位视角,提高文化持有者参与度;阐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理论,加强不同学科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体育 概念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