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Meridian Circle Program
1
作者 WANG Chi BLANC Michel +13 位作者 ZHANG Shunrong DENARDINI Clezio Marcos LIU William SHEN Xuhui WU Jian XU Jiyao LI Hui ZHANG Qinghe REN Liwen ZHU Yajun LI Guozhu DING Zonghua LIU Zhengkuan YANG Fang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45,共5页
In 2024,the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CMP)completed its construction,deploying 282 instruments across 31 stations.This achievement not only provides a robust foundation but also serves as a reference template for the I... In 2024,the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CMP)completed its construction,deploying 282 instruments across 31 stations.This achievement not only provides a robust foundation but also serves as a reference template for the International Meridian Circle Program(IMCP).The IMCP aims to integrate and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network of ground-based monitoring stations designed to track the propagation of space weather events from the Sun to Earth.Additionally,it monitors various disturbances generated within the Earth system that impact geospace.Over the past two years,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n the IMCP.In particular,the second phase of construction for the China-Brazil Joint Laboratory for Space Weather has been completed,and the North Pole and Southeast Asia networks are under active construction.The 2024 IMCP joint observation campaign w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To facilitate these developments,the scientific program committee of IMCP was established,following the success of 2023 IMCP workshop and the space weather school,which was co-hosted with the Asia-Pacific Space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APSCO)and sponsored b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and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SCOSTEP).Preparations are now underway for the 2024 workshop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INPE)in Braz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CMP) International meridian Circle Program(IMCP) China-Brazil Joint Laboratory for Space Weather North Pole and Southeast Asia net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 in 2022–2023
2
作者 WANG Chi CHEN Zhiqing XU Jiyao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4-711,共8页
The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CMP)is a major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ed in two steps.The first phase of the CMP has been operating for more than a solar cycle.From 2022 to 2023,utilizing... The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CMP)is a major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ed in two steps.The first phase of the CMP has been operating for more than a solar cycle.From 2022 to 2023,utilizing the monitoring data collected by the CMP,scientists made major breakthroughs in fields of ionosphere,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and coupling between layer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CMP is nearly finished,and the project is expected to operate as a whole in 2025 after national acceptance of the second phase.The whole project was built in an architecture of so-called“One Chain,Three Networks and Four Focuses”.It is promising to make a three-dimensional observation of the whole solar-terrestrial space.The science community i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great contribution of the CMP to space weather and space physics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CMP) MAGNETOSPHERE IONOSPHERE Middle and upper atmosphe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亦人教授“学、研、辨、用”《伤寒论》治学思想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松林 周贤 岳滢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2,共5页
通过研习陈亦人先生的论著,总结陈亦人先生勤求博采、思求经旨、探究理致、精究方术的治学思想,并阐述学习陈亦人先生“学、研、辨、用”《伤寒论》的体会。陈亦人先生提倡外感内伤合论说、“六经钤百病”说、“坏病即疑难杂病”说等,... 通过研习陈亦人先生的论著,总结陈亦人先生勤求博采、思求经旨、探究理致、精究方术的治学思想,并阐述学习陈亦人先生“学、研、辨、用”《伤寒论》的体会。陈亦人先生提倡外感内伤合论说、“六经钤百病”说、“坏病即疑难杂病”说等,其治学思想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学:勤求博采,授人以法。引证诸家,辨证求因,联系临床,总结选方三法。研:思求经旨,阐发要义。总结《伤寒论》“辨、变、严、活、简”五大特点,阐述阳明病无经腑之分,强调脉证合参。辨:探究理致,辨疑解惑。揭示坏病辨治规律,示人“活”法,论述厥阴病方证,重在古为今用。用:精究方术,灵活辨证。阐释六经钤百病,辨复杂疑难病证,明晰兼夹疑似,灵活运用辨证方法,开辟经方运用思路。此外,陈亦人先生强调《伤寒论》课程在中医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应加强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为《伤寒论》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亦人 中医学家 《伤寒论》 学术思想 外感内伤合论 六经钤百病 坏病即疑难杂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成荣调冲任七法论治月经病经验总结
4
作者 曹亚芳 王成荣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8,共3页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论述了女性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由盛转衰,虽属于正常衰老过程中较为突出的生理病理表现,但并非全身气血的衰少,仅见冲任气血的衰少所致经断及丧失生育力的局部表现。因此,王成荣教授认为这种气血的衰少只能...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论述了女性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的由盛转衰,虽属于正常衰老过程中较为突出的生理病理表现,但并非全身气血的衰少,仅见冲任气血的衰少所致经断及丧失生育力的局部表现。因此,王成荣教授认为这种气血的衰少只能以冲任二脉局部经脉的瘀阻加以解释才更合逻辑。主张从冲任二脉的通盛虚衰论治月经病,取代现代中医妇科学以五脏为中心的辨证分型,从而体现妇科疾病辨治的个性化。该文总结王成荣教授从冲任辨治月经病的学术思想及验方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任 王成荣 月经病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风汤联合督脉灸治疗阳虚质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5
作者 余倩颖 雷晴 +1 位作者 肖敏 郭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祛风汤联合督脉灸治疗阳虚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阳虚质慢性荨麻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扶正祛风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和对照组36例(给... 目的探讨扶正祛风汤联合督脉灸治疗阳虚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阳虚质慢性荨麻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扶正祛风汤联合督脉灸治疗)和对照组36例(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ermatosis quality of life scale,DQLS)以及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27/3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风团数目、最大直径、风团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风团数目、最大直径、风团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目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4^(+)、CD8^(+)值以及CD4^(+)/CD8^(+)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与CD4^(+)/CD8^(+)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CD8^(+)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风汤联合督脉灸能够提高阳虚质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荨麻疹活动性评分,提高皮肤病生活质量,改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风汤 督脉灸治疗 阳虚质慢性荨麻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志群论治消化性溃疡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晓彤 曹志群 +4 位作者 李玲玲 王永森 李家立 康楠 孔维枝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1,共3页
消化性溃疡是多发于胃、十二指肠的病变深达黏膜肌层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其病情迁延、易复发,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相较于化学药物具有独特的疗效。山东省名中医曹志群教授基于脏腑理论、经络理论、奇经理... 消化性溃疡是多发于胃、十二指肠的病变深达黏膜肌层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其病情迁延、易复发,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相较于化学药物具有独特的疗效。山东省名中医曹志群教授基于脏腑理论、经络理论、奇经理论融合形成脏腑经络奇经理论,提出“脏腑气血升降在经(气)-入络(血)-深入奇经(肾)”辨证。他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机演变的过程为脾胃阳虚-气滞瘀阻-奇经受损,治疗上以消补、清化、温通为治疗原则,治疗消化性溃疡颇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脏腑经络奇经理论 气滞血瘀 脾胃阳虚 奇经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芍药散辅以循经按摩对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痛盆底康复患者疗效分析
7
作者 陈嫣 叶利群 +3 位作者 杨晨 王春华 冯洪波 郑书真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当归芍药散辅助循经按摩对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痛盆底康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12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别纳入研究组(56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接受盆底康复干预及... 目的分析当归芍药散辅助循经按摩对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痛盆底康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12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痛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别纳入研究组(56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接受盆底康复干预及循经按摩,研究组加用当归芍药散口服;两组治疗均持续1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盆底静息电位、生活质量变化,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异常、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症状积分,盆底前后静息电位均较治疗前下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12周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盆底前后静息电位均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周、4周、8周、12周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2周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康复及循经按摩的基础上,应用当归芍药散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调节盆底静息电位,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循经按摩 气虚血瘀 慢性盆腔痛 盆底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固本破壁饮片结合督灸治疗肝癌癌因性疲乏临床研究
8
作者 莫小艾 蒋开平 +2 位作者 谢悠青 任健 黄凯舟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参芪固本破壁饮片结合督灸治疗肝癌癌因性疲乏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20例肝癌癌因性疲乏患者(2020年10月—2023年5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与常规组,各组60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取睡眠管理、营养指导及运动疗法、心理... 目的观察参芪固本破壁饮片结合督灸治疗肝癌癌因性疲乏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20例肝癌癌因性疲乏患者(2020年10月—2023年5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与常规组,各组60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取睡眠管理、营养指导及运动疗法、心理疏导等常规治疗,中医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参芪固本破壁饮片结合督灸治疗,治疗及研究过程中常规组脱落3例,中医组脱落5例,常规组剩余患者57例,中医组剩余患者55例,各组患者临床数据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神疲、气短乏力、自汗、懒言、失眠心悸、头晕眼花等)变化及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Piper's Fatigue Scale,PFS)变化,并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ilton Anxiety Scale-14,HAMA-14)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估各组患者负面情绪,采取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情况,采取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pitzer Quality of Life Index,SQLI)评估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采取医院自愿治疗满意度问卷调查各组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6%)比常规组患者(84.21%)更高,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神疲、气短乏力、自汗、懒言、失眠心悸、头晕眼花等)、PFS评分、HAMA-14评分、HAMD-17、PSQI评分以及SQLI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神疲、气短乏力、自汗、懒言、失眠心悸、头晕眼花等)、PFS评分、HAMA-14评分、HAMD-17、PSQI评分以及SQLI评分均明显改善,而中医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神疲、气短乏力、自汗、懒言、失眠心悸、头晕眼花等)、PFS评分、HAMA-14评分、HAMD-17、PSQI评分以及SQLI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满意率(93.36%)比常规组患者治疗满意率(84.21%)更高,P<0.05。结论参芪固本破壁饮片结合督灸治疗肝癌癌因性疲乏临床效果甚佳,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负面情绪、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改善,且患者满意及认可,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癌因性疲乏 督灸 参芪固本破壁饮片 临床疗效 中医症候积分 负面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稳态噪声下基于Meridian范数的全变分图像去噪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真真 杨震 +1 位作者 李雷 金正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9-1115,共7页
在实际应用中,噪声不可避免,因此,图像去噪一直是图像处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并且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青睐。该文首先基于Meridian分布和全变分(Total Variational,TV)的统计特性,提出一种全变分模型来复原alpha稳态噪声环境下的... 在实际应用中,噪声不可避免,因此,图像去噪一直是图像处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并且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青睐。该文首先基于Meridian分布和全变分(Total Variational,TV)的统计特性,提出一种全变分模型来复原alpha稳态噪声环境下的含噪声图像。此外,为了保证模型解的唯一性,对提出的全变分模型添加了一个二次惩罚项,得到一个严格凸的全变分模型,然后,使用原始-对偶算法对提出的全变分模型进行求解,并证明了该算法的收敛性。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meridian范数 Alpha稳态噪声 原始-对偶算法 全变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与穴位探测研究进展
10
作者 成俞沛 郭扬 +2 位作者 张润琛 郭义 吴帮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6,共8页
本文就近5年经络穴位各种特性的相关研究及检测技术,对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目前对经络和穴位特性的研究尤以电学特性、热学特性及光学特性的探测为主。结合现代科技,利用经络和穴位各特性设... 本文就近5年经络穴位各种特性的相关研究及检测技术,对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目前对经络和穴位特性的研究尤以电学特性、热学特性及光学特性的探测为主。结合现代科技,利用经络和穴位各特性设计发明的探测设备在选定穴位、协助诊断、反映针效、健康检测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利用外界探测设备对经络穴位的物理特性的发掘可为经络穴位实质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技术反馈,但未来仍需加强经络穴位特性的综合探索以及多学科技术的交叉融合,从而实现经络穴位研究的“探测-反馈-再学习”的正向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和穴位特性 经络穴位探测 电学特性 热学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角针取穴方法在结直肠腺瘤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宋年 苏洁 +2 位作者 陈露 李小红 骆晓敏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基于“原络配穴”理论指导取穴,探究不同取穴方法角针干预对结直肠腺瘤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165例择期行结直肠腺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内镜治疗术后常规护理;... 目的基于“原络配穴”理论指导取穴,探究不同取穴方法角针干预对结直肠腺瘤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的影响,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法便利抽样选取165例择期行结直肠腺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内镜治疗术后常规护理;试验Ⅰ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经取穴角针干预;试验Ⅱ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原络配穴取穴角针干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最终纳入160例患者,两组试验组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Ⅱ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试验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试验Ⅰ组(均P<0.05)。结论角针干预可有效促进结直肠腺瘤患者内镜治疗术后肠功能恢复,且基于原络配穴法取穴角针干预效果更佳,取穴简便,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络配穴 角针 结直肠腺瘤 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病多维路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瑞霞 曾慧琳 刘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4,共6页
从中医经典及传统理论视角,探讨脑病的针灸治疗路径,为构建符合中医特色的脑病针灸诊疗体系提供参考。首先梳理了历代医家对脑与脑病的认识,并对现代中医脑病包括的病症进行分类,确定中医脑病范畴;基于中医经典及古今医家的理论与实践,... 从中医经典及传统理论视角,探讨脑病的针灸治疗路径,为构建符合中医特色的脑病针灸诊疗体系提供参考。首先梳理了历代医家对脑与脑病的认识,并对现代中医脑病包括的病症进行分类,确定中医脑病范畴;基于中医经典及古今医家的理论与实践,详细阐释针灸治疗脑病的经脉路径、脏腑路径及身形路径等,包括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论治,从心、肾、肠等与脑相关的脏腑论治,以及从颅脑相关和脑窍相通的身形特点论治;最后,强调了这些路径对于丰富针灸临床治疗脑病方法选择的意义,并指出了构建符合针灸特色的脑病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针灸 治疗路径 经脉路径 肾脑相关 肠脑相关 心脑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经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13
作者 谭良源 农章嵩 +5 位作者 杨培培 甘小凤 唐宏亮 符维艳 陈晶晶 王开龙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1-1748,共8页
目的: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探讨枢经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及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推拿组、推拿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L5脊神经... 目的: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探讨枢经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及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推拿组、推拿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L5脊神经结扎模拟NPP病理变化。于术后第1天对假推拿组、推拿组和抑制剂组进行干预,连续干预14 d,其余3组不予干预。采用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PWL)和机械缩足阈(PWT);干预14 d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甘露糖受体C型1(CD206)、T细胞共刺激分子B7-2(CD86)、HMGB1蛋白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术后第3天模型组、假推拿组、推拿组和抑制剂组大鼠PWL和PWT均显著低于同期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推拿组和抑制剂组大鼠PWL和PWT均在第7天开始升高且高于同期的模型组和假推拿组(P<0.01)。与模型组和假推拿组比较,推拿和抑制剂干预后大鼠脊髓Iba1、CD86、HMGB1蛋白及mRNA表达量和血清IL-1β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CD206蛋白及mRNA表达量和血清IL-10含量则显著增加(P<0.01)。结论:推拿的抑炎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的表达来调控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换,进而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和痛觉敏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经推拿 神经病理性疼痛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炎症 镇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督和胃针法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文瀚 王继红 孙瑞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调督和胃针法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H-B分级影响。方法选取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给予温针灸足三里针刺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督和胃针法,对比治疗后的... 目的探讨调督和胃针法联合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对H-B分级影响。方法选取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给予温针灸足三里针刺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督和胃针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H-B分级情况、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Portmann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分级、躯体功能(FDIP)评分、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及Portmann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8%(5/66),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9%(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采用调督和胃针法结合温针灸足三里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面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督和胃针法 温针灸足三里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H-B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灸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
15
作者 付金峰 樊吟秋 石杰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3-166,共4页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瘀通络灸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瘀通络灸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其中百会、大椎、神庭三穴先进行灸法,后选取神庭、百会、风府、哑门、颈夹脊、大椎、神道、至阳、命门、腰阳关及颈夹脊穴进行针刺治疗,6次/周;观察组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睡前1片(5 mg),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变化,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 化瘀通络灸联合通督调神针法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艾灸 针刺 督脉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经筋疗法联合桂枝加黄芪汤加减对肩周炎风寒湿痹证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经阳 黄永 +3 位作者 唐爱珍 许潇杰 朱庆磊 李名福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壮医经筋疗法联合桂枝加黄芪汤加减对肩周炎风寒湿痹证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4例肩周炎风寒湿痹证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别纳入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接受壮医经筋疗法治... 目的分析壮医经筋疗法联合桂枝加黄芪汤加减对肩周炎风寒湿痹证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4例肩周炎风寒湿痹证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别纳入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7例。两组均接受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联合组加用桂枝加黄芪汤加减治疗,两组治疗均持续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三角肌表面肌电信号等指标变化,评估两组预后。结果两组治疗后CMS量表疼痛、肌力、肩关节活动、功能活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联合组治疗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shoulder function score,CMS)量表疼痛、肌力、肩关节活动、功能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三角肌表面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均较治疗前升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后患侧三角肌表面iEMG均高于对照组,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7.40%(75/77),较对照组的86.67%(65/75)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壮医经筋疗法的基础上联合桂枝加黄芪汤加减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肩周炎风寒湿痹证患者表面肌电信号、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减轻,从而提高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经筋疗法 黄芪汤 肩周炎 肌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算子增强的双级低压涡轮子午面流场全景式预测模型
17
作者 蒋首民 成辉 +2 位作者 宋立明 朱若愚 郭振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1,共9页
针对传统流场预测模型需对涡轮各性能参数分别构建导致其建模效率低、工程适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对涡轮级子午面任意关键性能参数进行高精度评估的高效全景式预测框架,并以双级低压涡轮为例建立了高精度涡轮子午面全景式预测模型... 针对传统流场预测模型需对涡轮各性能参数分别构建导致其建模效率低、工程适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对涡轮级子午面任意关键性能参数进行高精度评估的高效全景式预测框架,并以双级低压涡轮为例建立了高精度涡轮子午面全景式预测模型。所提出的预测框架首先对涡轮级子午面温度、压力、密度及速度等6大基础物理量进行预测,进而对涡轮级总体性能参数、关键截面性能参数沿叶高分布和关键参数子午面进行预测。与此同时,为提升对子午面性能参数的预测精度,在全景式预测框架下将Transformer融入到神经算子网络,建立了Transformer神经算子(TNO)增强的子午面全景式预测模型。对基于TNO所构建的双级子午面预测模型进行测试表明,TNO模型可对双级低压涡轮质量流量、功率、膨胀比等总体性能参数和出口气流角、级反动度等沿叶高的分布,以及子午面熵值分布等进行高精度预测,且相对预测误差小于1%,TNO预测精度显著高于基于经典UNet网络的全景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的全景式预测框架与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低压涡轮 子午面流场 全景式预测 神经算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医系统论视阈下循经刮痧的辨治内涵
18
作者 唐青 汤文政 +5 位作者 郭啸南 祝紫瑞 林淑惠 林丽丽 黄千涵 林丽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9-993,共5页
循经刮痧是中医学外治技术之一,是传统刮痧疗法与经络理论的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与养生保健中。中医系统论是以系统科学为主导,基于中医经典思想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与系统科学原理相结合提出对人的复杂性进行调理的原理和方法。... 循经刮痧是中医学外治技术之一,是传统刮痧疗法与经络理论的结合,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与养生保健中。中医系统论是以系统科学为主导,基于中医经典思想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与系统科学原理相结合提出对人的复杂性进行调理的原理和方法。现从中医系统论的元整体原理、功能性原理、自主性原理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痧象”的辨证意义、循经刮痧的施治机制以及其在治未病中的应用,探讨系统科学理论视阈下循经刮痧的辨治内涵,以帮助我们用现代科学理论更好地与传统医学对话交流,从而进一步探索循经刮痧疗法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刮痧 刮痧 中医学 体表干预 经络理论 中医系统论 系统科学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脑髓-脏腑-经络-营卫”探讨《黄帝内经》对神经系统认识
19
作者 李雪君 颜靖岚 陈永君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9-63,I0005,共6页
神经系统功能复杂而庞大,《黄帝内经》对其表述多散在于脑髓、脏腑、经络、营卫等篇章中,未能有系统、深刻总结。文章以“脑髓-脏腑-经络-营卫”为主线,立足脑髓为一身之统领,简述脑髓居高而主司认知、情志、运动、感知觉等中枢系统功能... 神经系统功能复杂而庞大,《黄帝内经》对其表述多散在于脑髓、脏腑、经络、营卫等篇章中,未能有系统、深刻总结。文章以“脑髓-脏腑-经络-营卫”为主线,立足脑髓为一身之统领,简述脑髓居高而主司认知、情志、运动、感知觉等中枢系统功能;同时提出脑髓神机功能发挥是以脏腑协调为核心、经络通畅为保障、营卫通调为根本,总结了《黄帝内经》对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表述。期待通过系统梳理,能加深人们对《黄帝内经》对有关神经系统解剖和功能的认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医及经络等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神经系统 脑髓 脏腑 经络 营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探讨中药致肝毒性的作用特点及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依婷 磨宁芳 +3 位作者 秦秋云 李妞妞 李卓娴 夏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6-784,共9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分析中药致肝毒性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中收录的252味中药,归纳出114味具有致肝毒性的药材,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通过频数算法归纳总结致肝毒性中药在功效类别、四气... 目的:本研究通过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分析中药致肝毒性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中收录的252味中药,归纳出114味具有致肝毒性的药材,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通过频数算法归纳总结致肝毒性中药在功效类别、四气五味、归经以及毒性成分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祛风湿药和清热药致肝毒性药材占比最高,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寒性为主,归经多在肝、肺、脾、胃;生物碱类成分是主要的致肝毒性活性成分;肝毒性表现包括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机制涉及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为降低毒性,传统采用酒制、醋制等方法。结论:通过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了解中药致肝毒性的特性及其分布规律,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 肝毒性 四气五味 归经 生物碱类 药物性肝损伤 祛风湿药 清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