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朱锋 张鲁勤 +2 位作者 顾卫军 朱伟 郭玉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6-398,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年人PIG-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判... 本研究旨在探究P53-inducible gene 3(PIG-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健康成年人PIG-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判断其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Western blot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PIG-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化疗后6个月PIG-3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升高。RT-PCR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大小为1285 bp,与理论值吻合。结论:PIG-3表达下调可能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故PIG-3有可能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及预后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53-inducible gene 3 免疫印迹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尔爱片诱导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对P^(53)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力 王明艳 +6 位作者 许冬青 周振英 朱月清 张旭 周坤福 陆跃鸣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 :观察康尔爱片诱导人胃腺癌SGC - 90 1细胞凋亡及对P5 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康尔爱片体外给药后人胃腺癌SGC - 790 1细胞DNA含量变化和P5 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康尔爱片中、大剂量组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 9.... 目的 :观察康尔爱片诱导人胃腺癌SGC - 90 1细胞凋亡及对P5 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康尔爱片体外给药后人胃腺癌SGC - 790 1细胞DNA含量变化和P5 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康尔爱片中、大剂量组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 9.0 6 %、96 .32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1) ;小、中、大 3个剂量组P5 3基因表达率分别为 95 .0 9%、89.47%、5 2 .0 4% ,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康尔爱片中、大剂量组可以明显诱导人胃腺癌SGC - 790 1细胞凋亡 ,且小、中、大 3个剂量组均可降低突变型P5 3基因表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尔爱片 细胞凋亡 p^53基因表达 胃癌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组织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点突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房殿春 罗元辉 +5 位作者 鲁荣 肖文华 刘为纹 门荣甫 周子成 王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40-343,共4页
应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43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组织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s基因总突变率为41.9(18/43),其中... 应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43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组织癌基因ras和抑癌基因P^(53)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as基因总突变率为41.9(18/43),其中N-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37.2%(16/43),c-Ki-ras第12位密码子突变率为6.9%(3/43),c-Ki-ras第13位、c-Ha-ras第12和61位密码子未发现有突变者。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率为20.9%(9/43),第248密码子未发现有突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RAS基因 抑癌基因p^53 肿瘤基因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53)突变、表达及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惠芳 常艳丽 +2 位作者 李娜 杨苏敏 贾宗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4-217,共4页
利用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等方法 ,对 49例同一标本宫颈癌组织中 p5 3蛋白、P53 外显子 7~ 8变异、HPV6、 11、 16、 18 DNA进行检测 ,以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形成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结果... 利用免疫组化、聚合酶链反应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等方法 ,对 49例同一标本宫颈癌组织中 p5 3蛋白、P53 外显子 7~ 8变异、HPV6、 11、 16、 18 DNA进行检测 ,以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形成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 .结果表明 :a P53 基因外显子 7~ 8突变率 14 2 9%、p5 3蛋白阳性率 48 98%、HPV DNA阳性率 87 76 % .b P53 基因突变不一定伴有 p5 3蛋白阳性 ,但P53 基因突变而 p5 3蛋白阴性的标本必是HPV DNA阳性 ;91 6 7%的 p5 3蛋白阳性标本具有HPV DNA阳性 .c HPV16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PV6、 11、 18 DNA阳性率 .证明 :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HPV16感染有关 ,其次是P53 基因突变所致 ;p5 3蛋白阳性由HPV感染和 /或P53 基因突变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基因突变 p53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p^(21)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潘朝斌 黄洪章 +2 位作者 陈伟良 李海刚 王安训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研究 p5 3、p2 1和bcl 2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 3、p2 1和bcl 2蛋白阳性率... 【目的】研究 p5 3、p2 1和bcl 2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 3、p2 1和bcl 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46 %、6 1%、46 % ;p5 3和 p2 1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 p2 1蛋白表达有关 (P <0 0 5 ) ,bcl 2基因蛋白表达与 p5 3或p2 1基因蛋白表达无关 (P >0 0 5 )。【结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 p5 3、p2 1和bcl 2癌基因蛋白表达 ;p5 3和 /或p2 1蛋白阳性病例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p5 3和 /或 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舌肿瘤 p53 p21 BLC-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4基因拼接体、p5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倍性与大肠癌转移之间关系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沈仲毅 沈天伟 +1 位作者 陆佩华 周光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CD44v6表达、p(5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倍性与大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大肠癌细胞倍性及其在细胞周期各相中的分布;RT-PCR方法及特异探针D3对大肠癌细胞进行Souther... 目的:探讨大肠癌CD44v6表达、p(53)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倍性与大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大肠癌细胞倍性及其在细胞周期各相中的分布;RT-PCR方法及特异探针D3对大肠癌细胞进行Southern Blot,并对杂交条带进行辉度扫描;银染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检测大肠癌细胞p(53)基因突变。结果:正常对照、良性腺瘤、肿瘤未转移和肿瘤转移组其CD44v6阳性率和p(53)基因突变率呈逐渐上升趋势,CD44v6辉度扫描表明肿瘤未转移组(2317.26±198.73)和转移组(10024.16±855.40)相比较,表达量有显著差异(P<0.02);CD44v6阳性和阴性两组中G2M期细胞均值分别占6.24%和5.48%(P>0.05),异倍体细胞分别为62.16%和60.00%(P>0.5);而p(53)基因突变和未突变两组中G2M细胞占10.33%和4.01%(P<0.05),异倍体细胞分别为85.20%和30,00%(P<0.005);肿瘤异倍体细胞转移率显著高于二倍体细胞。结论:CD44v6的表达与转移高度相关,CD44v6和p(53)基因突变与肿瘤转移关系可能涉及不同的作用机理。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染色体倍性 大肠肿瘤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法检测MDR1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p53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苏丹 许沈华 +2 位作者 倪型灏 张谷 朱赤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00-902,共3页
目的:了解食管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57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MDR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其中44例p5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57例食管癌组织中MDR1mRNA阳... 目的:了解食管癌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57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MDR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其中44例p53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57例食管癌组织中MDR1mRNA阳性表达率为35%(20/57),其中食管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阳性表达为29%(8/29),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阳性表达分别为41%(12/2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表达。临床Ⅱ期食管癌患者阳性表达分别为27%(8/30),临床Ⅲ-Ⅳ期阳性表达为44%(12/27),高于临床Ⅱ期患者的表达。食管癌患者MDR1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的程度无明显相关。44例食管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32/44),其中食管癌浸润至肌层,p53表达率为45%(5/11),肿瘤浸润至外膜,p53表达率为82%(27/33),差异有显著性,P<0.01。食管癌患者p53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32例p53蛋白表达阳性的组织中有10例MDR1mRNA表达阳性,它们之间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无明显相关。结论:MDR1基因及突变型p53在食管癌组织中均有过表示,其表达可能与食管癌进展相关。在食管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可能并非受p53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法 检测 MDR1基因 食管癌 表达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潮汕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黎妙娟 陶仪声 宗永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5-268,共4页
采用CM-1和DO-7一抗的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广东省潮汕地区5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p53蛋白阳性率分别是50.9%(CM-1)和69.1%(DO-7),说明在该肿瘤中p53蛋白表达是一种常见的现... 采用CM-1和DO-7一抗的免疫组化法,检测了广东省潮汕地区5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p53蛋白阳性率分别是50.9%(CM-1)和69.1%(DO-7),说明在该肿瘤中p53蛋白表达是一种常见的现象。p53蛋白阳性细胞不但可在呈浸润生长的肿瘤细胞中见到,而且在已具有浸润癌巢p53蛋白表达的肿瘤癌旁浸润前病变如上皮高度增生、异型增生和原位癌中也可出现。如果p53蛋白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p53基因改变,则p53基因的突变在浸润前病变中即已发生。由于p53蛋白表达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因此认为大多数突变型的p53蛋白阳性肿瘤细胞是处于细胞增殖周期内,可能是食管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p53基因 细胞增殖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及p53基因的表达在C57BL/6N系小鼠腭裂形成中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鑫 金岩 +1 位作者 董绍忠 朱萧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和相关基因 p5 3的表达变化在腭裂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建立的腭裂模型 ,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 (TUNEL)和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法 ,原位观察了二种阳性信号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小鼠腭突发育的垂直期、上... 目的 :探讨细胞程序性死亡和相关基因 p5 3的表达变化在腭裂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建立的腭裂模型 ,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 (TUNEL)和基因探针原位杂交法 ,原位观察了二种阳性信号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小鼠腭突发育的垂直期、上抬期中细胞程序性死亡明显多于对照组 (P<0 .0 1)。但两组间 p5 3m RNA转录水平的变化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对照组小鼠生长早期 p5 3基因的表达高于同组融合期的腭突。结论 :在腭突发育时期出现超出生理范围的细胞程序死亡 ,影响腭突以后形态、体积的发育 ,与腭裂形成有密切关系。p5 3基因在两组中表达无明显变化 ,提示腭突间充质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可能是通过非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 p53基因 腭发育 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定华 林伟雄 +7 位作者 李绍森 卢全书 姜海行 卢榜裕 王文光 冯穗生 刘家奇 彭民浩 《广西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58-59,共2页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进行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的检测。结果:7例肝细胞癌中3例有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突变,突变率达42.9%。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53基因 pCR-RFLp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5-8外显子在喉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建文 李随勤 白秦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437-440,共4页
采用改良玛尼亚法从喉癌患者术后新鲜组织标本中分别抽提全DNA,用PCR-SSCP方法进行扩增和电泳,然后行硝酸银染色,判断喉癌的中心组织、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中的P535-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表明:35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535-8外显子的... 采用改良玛尼亚法从喉癌患者术后新鲜组织标本中分别抽提全DNA,用PCR-SSCP方法进行扩增和电泳,然后行硝酸银染色,判断喉癌的中心组织、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中的P535-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表明:35例喉癌组织标本中P535-8外显子的突变率为60%,P53突变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关系,P535-8外显子的突变与TNM分期及高中低分化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P53突变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p53基因 基因表达 外显子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P53-luc质粒的构建及其用于检测化学物质遗传毒性的初步分析
12
作者 施柯 黎怀星 +2 位作者 吴丹 李雅慧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构建 2个分别由 p5 3基因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 ,并探讨其用于检测遗传毒性化学物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 PCR扩增人 p5 3基因启动子片段 ,然后采用重组 DNA技术克隆入 p GL3- BASIC的荧光素酶报告... 目的 :构建 2个分别由 p5 3基因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 ,并探讨其用于检测遗传毒性化学物质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 PCR扩增人 p5 3基因启动子片段 ,然后采用重组 DNA技术克隆入 p GL3- BASIC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上游而获得 ph P5 3- luc表达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将 ph P5 3- luc转染入 NIH3T3细胞并分别用 5 -氟尿嘧啶 (5 -FU)处理 ,最后裂解细胞用 Dual- L 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 结果 :构建了 2个分别由p5 3基因启动子和核心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 ,位于这 2个质粒上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 NIH3T3细胞内的表达显著地受遗传毒性化学物质的诱导 ,其表达比对照的 p GL 3- BASIC载体上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高近 2 4 0倍。结论 :基于人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p53—luc质粒 检测 化学物质遗传毒性 p53基因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P53在舌癌中的表达
13
作者 刘卫平 周磊 +2 位作者 李岩松 曹军 黄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研究PCNA、P53在舌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6例病理确诊的舌癌石蜡标本中PCNA指数及P53阳性率的表达。结果:PCNA在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 目的:研究PCNA、P53在舌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6例病理确诊的舌癌石蜡标本中PCNA指数及P53阳性率的表达。结果:PCNA在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表达,46例中28例呈P53阳性表达(60.9%)。P53阳性组中PCNA指数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01)。PCNA指数随舌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25)。P53阳性率在Ⅱ、Ⅲ级舌癌明显高于Ⅰ级舌癌(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小于3年组中PCNA指数及P5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3年以上组(P<0.001,P<0.05)。结论:联合检测PCNA及P53对判断舌癌恶性度,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基因 舌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不同病期bcr-abl基因P_(53)基因突变研究
14
作者 李红玲 王超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6-99,共4页
探讨 bcr- abl融合基因、P53 基因对 CML不同病期演变的作用 .采取 CML2 6例不同分期共30份标本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bcr- abl融合基因 ,应用多聚酶变 .结果显示 2 4例 CML慢性期中 2 2例 bcr- abl基因 (+ ) ,... 探讨 bcr- abl融合基因、P53 基因对 CML不同病期演变的作用 .采取 CML2 6例不同分期共30份标本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bcr- abl融合基因 ,应用多聚酶变 .结果显示 2 4例 CML慢性期中 2 2例 bcr- abl基因 (+ ) ,6例急变期中 5例 bcr- abl基因 (+ ) ;CML慢性期未发现 P53 基因突变 (0 / 2 4 ) ,急变期发现 2例突变 (2 / 6 ) .2例 P53 基因突变中 ,1例 bcr- abl基因(+ ) ,1例 bcr- abl基因 (- ) .由此可得 P53 基因突变在 CML慢性期少见 ;P53 基因突变对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CR-ABL基因 p53基因 基因突变 RT-pCR技术 多变期 急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15
作者 任健 周俊毅 +3 位作者 邱维诚 赵健生 高雁翎 王德芬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9-31,共3页
作者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多态性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DNA序列分析技术,对20例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肺组织P53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53基因存在各种类型的基因突变,为P5... 作者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多态性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DNA序列分析技术,对20例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肺组织P53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例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53基因存在各种类型的基因突变,为P53基因突变在肺癌的致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并探讨了P53基因突变与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型之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肺肿瘤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基因P^(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志东 杨德昌 +1 位作者 黄莺 陈晓黎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95-197,共3页
应用抗P53单克隆抗体DO-1,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取25例远癌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53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分级、分期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 应用抗P53单克隆抗体DO-1,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取25例远癌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53蛋白的表达与肺癌的分级、分期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提示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转化有关,P53蛋白可作为肺癌预后估计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肺肿瘤 p53基因 异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73和p51在胃癌中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东胜 谢海洋 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 :探讨 p53基因家族新成员 p73和 p51基因的两个转录本 p51A、p51B基因转录水平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 RT- PCR) ,检测 32例胃癌组织及邻近正常胃粘膜组织 p73、p51A及 p51B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 目的 :探讨 p53基因家族新成员 p73和 p51基因的两个转录本 p51A、p51B基因转录水平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 RT- PCR) ,检测 32例胃癌组织及邻近正常胃粘膜组织 p73、p51A及 p51B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32例胃癌组织有 17例 p73表达阳性 ,相对应的正常胃组织仅有 2例表达阳性 ,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胃癌组织的 p 73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 TNM分期密切相关 ( P<0 .0 5) ;p 51A、p51B基因在 32例标本的胃癌组织和相对应的正常胃组织呈低水平表达 ,其中胃癌组织中 p51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 P<0 .0 5) ,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 P>0 .0 5) ,与 TN M分期也无关 ( P>0 .0 5) ,而 p51B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表达量无明显差异 ( P>0 .0 5)。结论 :胃癌组织中存在 p73、p51A基因的过度转录表达 ,p73、p51A的过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肿瘤 p53基因 p73基因 p51基因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TEN和P-ERK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覃月秋 朱尤庆 黄梅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检测PTEN和P ERK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 7例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和P 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 1)PTE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 61 4% )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 ( 10 0 % )... 目的 :检测PTEN和P ERK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 7例胃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和P 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 1)PTE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 61 4% )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 ( 10 0 % ) (P <0 0 1) ,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P <0 .0 5 )。 ( 2 )P ERK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 ( 84 2 % )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 ( 12 3 % ) (P <0 0 1) ,其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P <0 0 5 ) ,与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 3 )胃癌组织PTEN和P ERK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 (P <0 0 1)。结论 :提示PTEN和P ERK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 ,可能是由于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失表达 ,不能有效抑制Ras/Raf/MEK /ER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 ,使细胞发生癌变 ,并促进癌变细胞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TEN p-ERK 表达 癌组织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元彬 陈薇 +2 位作者 李守明 朱风云 曹际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透射电镜下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 ;并对其晶状体上皮细胞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 、bcl 2在老年性白内...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透射电镜下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 ;并对其晶状体上皮细胞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 ;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 、bcl 2在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下发现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有凋亡细胞 ;凋亡细胞百分率为 8 4%~ 3 7 8% ,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梯状条带 ;P5 3 在老年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蛋白表达率为 16 9%~ 19 1% ,bcl 2无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 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p53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