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sed barrier function-based adaptive finite-and fixed-time convergence super-twisting control
1
作者 LIU Dakai ESCHE Sv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3期775-782,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daptive gain,finite-and fixedtime convergence super-twisting-like algorithm based on a revised barrier function,which is robust to perturbations with unknown bounds.It is shown that this algori...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daptive gain,finite-and fixedtime convergence super-twisting-like algorithm based on a revised barrier function,which is robust to perturbations with unknown bounds.It is shown that this algorithm can ensure a finite-and fixed-time convergence of the sliding variable to the equilibrium,no matter what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the system states are,and maintain it there in a predefined vicinity of the origin without violation.Also,the proposed method avoids the problem of overestimation of the control gain that exists in the current fixed-time adaptive control.Moreover,it shows that the revised barrier func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mputation load by obviating the need of increasing the magnitude of sampling step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barrier function.This feature will be beneficial when the algorithm is implemented in practice.After that,the estimation of the fixed convergence tim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rived and the impractical requirement of the preceding fixed-time adaptive control that the adaptive gains must be large enough to engender the sliding mode at time t=0 is discarded.Finally,the out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over the existing counterpart method is demonstrated with a numerical s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twisting algorithm barrier function fixed-time sliding mode control adaptiv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LTA岩石破裂微震信号实时识别算法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炳瑞 吴昊 +3 位作者 池秀文 刘辉 伍梦蝶 晏俊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89-3696,共8页
微震监测获取的数据中通常混有大量的非岩石破裂信号,该类信号目前主要通过人工经验进行识别与滤除,这消耗了大量的宝贵时间,严重影响灾害的防治和救援效率。对大量微震信号进行分析,发现STA/LTA算法在信号实时触发后能大致表征波形振... 微震监测获取的数据中通常混有大量的非岩石破裂信号,该类信号目前主要通过人工经验进行识别与滤除,这消耗了大量的宝贵时间,严重影响灾害的防治和救援效率。对大量微震信号进行分析,发现STA/LTA算法在信号实时触发后能大致表征波形振幅和频率的变化,岩石破裂信号和非岩石破裂信号在延迟位置处R值具有差异性。基于此,提出了岩石破裂微震信号实时识别算法。新算法应用到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红透山和阿舍勒铜矿深部采场3个工程,岩石破裂事件识别的准确率分别是85.98%、92.45%和91.06%,非岩石破裂事件滤除的准确率分别是72.06%、83.11%和49.87%。该算法使基于岩石破裂微震信息的岩石工程灾害自动分析与预警成为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识别算法 微震监测 sta/LTA 岩石破裂信号 岩爆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STA/LTA震相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38
3
作者 高淑芳 李山有 +1 位作者 武东坡 马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1,共5页
震相自动识别是地震速报和地震预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震相自动识别中最常使用的方法STA/LTA算法,提出了一种能反映地震信号振幅和频率变化特征的新的特征函数CF(i)=Y(i)2-Y(i-1)Y(i+1)(其中CF(i)为i时刻的特征函数,Y(i)为i时刻的... 震相自动识别是地震速报和地震预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针对震相自动识别中最常使用的方法STA/LTA算法,提出了一种能反映地震信号振幅和频率变化特征的新的特征函数CF(i)=Y(i)2-Y(i-1)Y(i+1)(其中CF(i)为i时刻的特征函数,Y(i)为i时刻的地震信号振幅)。谐波信号和有限的实际地震记录的应用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相自动识别 sta/LTA法 特征函数 振幅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LTA算法的地脉动有效信号自动识别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胜 李平 +2 位作者 李玉影 刘应慈 周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5-243,共9页
地脉动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如测试计算场地特征周期,利用地脉动台阵反演土层剪切波速结构等。但是对地脉动数据规范化处理存在争议。以26个场地采集的108条地脉动测试数据为研究对象,自编反STA/LTA算法程序,从计算方法、特征函... 地脉动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如测试计算场地特征周期,利用地脉动台阵反演土层剪切波速结构等。但是对地脉动数据规范化处理存在争议。以26个场地采集的108条地脉动测试数据为研究对象,自编反STA/LTA算法程序,从计算方法、特征函数和长短时窗时长的选取,探究STA/LTA算法对于地脉动测试数据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STA/LTA算法对地脉动测试数据的干扰信号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并给出了参数设置的推荐值。提高了地脉动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数据使用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脉动测试 sta/LTA算法 信号处理 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波到时拾取的分析法与遗传算法联合定位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晓春 丁振 +3 位作者 丁鑫 徐军 樊玉峰 李子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95-2207,共13页
针对岩石力学震源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在P波到时精确拾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法过滤异常到达传感器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简称GA)求解联合定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岩石材料的破裂面定位以及采矿工程中。为了消除传感器到时精度、传... 针对岩石力学震源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在P波到时精确拾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法过滤异常到达传感器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简称GA)求解联合定位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岩石材料的破裂面定位以及采矿工程中。为了消除传感器到时精度、传统迭代法及迭代初值选择对定位的影响,基于时频分析的改进长短时窗(short-term average/long-term average,简称STA/LTA)法拾取P波到时,求解不同传感器组合分析解的逻辑概率密度函数过滤异常到达,引入遗传算法对到达清晰的震源进行定位。通过断铅、含夹层组合煤岩单轴压缩试验及定点爆破试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对信号预先带通滤波后进行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VMD)精确滤波的基础上结合改进STA/LTA法可以大幅提升到时拾取精度;通过分析法过滤异常到达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合具有全局性、不受初值影响的遗传算法对震源定位,应用于岩石材料试验以及采矿工程中可以较准确的对震源进行定位,该方法较传统迭代法、线性定位法等更具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波 改进sta/LTA法 到时拾取 声发射震源定位 分析法―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LightGBM模型的洪水预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军 张宇航 +2 位作者 崔云烨 李怡豪 吕鹏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5,共7页
为了应对暴雨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风险,基于黄河利津水文站监测的水文等数据,以LightGBM为基准模型,运用经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算法优化后的CEEMDAN-LightGBM模型对水位进行预测,并将其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 为了应对暴雨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风险,基于黄河利津水文站监测的水文等数据,以LightGBM为基准模型,运用经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算法优化后的CEEMDAN-LightGBM模型对水位进行预测,并将其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LightGBM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以2个气候条件不同的黄河水文站(利津、花园口)的水文数据为原始数据集输入CEEMDAN-LightGBM模型,验证模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CEEMDAN-LightGBM模型在水位预测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性能,相较于LSTM、LightGBM模型,该模型的E_(MA)分别减小了46.08%、9.95%,E_(RMS)分别减小了33.01%、43.01%,E_(MAP)分别减小了94.99%、3.82%,R^(2)分别增大了30.48%、7.58%。CEEMDAN-LightGBM模型还能预测流量这一重要水文特征,为模型预测洪水发生提供更有力的判断依据。对比CEEMDAN-LightGBM模型预测花园口水文站与利津水文站的水位和流量效果,除预测两站水位的E_(MAP)值相差23.64%外,E_(MA)值、E_(MAP)和E_(RMS)值相差均不超过10%,R^(2)相差不超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测 LightGBM模型 CEEMDAN算法 CEEMDAN-LightGBM模型 LSTM模型 利津水文站 花园口水文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预设性能的板球系统神经超扭曲滑模控制
7
作者 夏国锋 向凤红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9,共12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预设性能的自回归小波神经网络(self-recurrent wavelet neural network,SRWNN)超扭曲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super-twistingnon-singularfastterminalsliding mode,STNFTSM)控制方法(SRWNN_STNFTSM),在动力学不确定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预设性能的自回归小波神经网络(self-recurrent wavelet neural network,SRWNN)超扭曲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super-twistingnon-singularfastterminalsliding mode,STNFTSM)控制方法(SRWNN_STNFTSM),在动力学不确定性和未知扰动的情况下提高板球系统的跟踪控制性能。利用预设性能函数(prescribed performance function,PPF),将板球系统受约束的位置误差转换为无约束的误差模型。引入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non-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NFTSM)面来消除常规终端滑模控制存在的奇异问题,并加入一个tanh函数的补偿项改进NFTSM滑模面,以调节轨迹跟踪的收敛速度和跟踪精度,同时结合超扭曲算法(super-twisting algorithm,STA)设计STNFTSM控制器,以削弱抖振和集总扰动的影响。针对系统存在的集总扰动,为了保证高跟踪精度,结合STNFTSM设计了自适应SRWNN补偿器来消除扰动,保证了鲁棒性。与现有常规滑模控制相比,仿真验证表明SRWNN_STNFTSM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够对集总扰动下的板球系统进行准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球系统 预设性能控制 自回归小波神经网络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 超扭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两类解耦算法及其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尤晶晶 李成刚 +1 位作者 吴洪涛 夏玉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938-2943,共6页
针对目前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在研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分别在位形空间内运用牛顿-欧拉方程以及在相空间内运用哈密顿正则方程推导出两类关于加速度6个分量的完全解耦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这两类算法均具有不依赖外部设备、不限制载体运动... 针对目前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在研制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分别在位形空间内运用牛顿-欧拉方程以及在相空间内运用哈密顿正则方程推导出两类关于加速度6个分量的完全解耦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这两类算法均具有不依赖外部设备、不限制载体运动规律的优点。通过定性和定量对比两类算法数值求解精度、效率和稳定性,揭示了解耦机理,同时得到了六维加速度传感器解耦算法的五点选取原则。将实物样机安装在标准激振器上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算法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 精度 效率 数值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SLPEA算法 被引量:35
9
作者 谭玉阳 于静 +1 位作者 冯刚 何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5-196,共12页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是微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实际微地震监测资料中存在大量低信噪比事件,而传统方法对这些事件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克服传统方法抗噪性弱的缺点,本文通过综合地震信号与环境噪声在振幅、偏振以及统计特征等... 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是微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实际微地震监测资料中存在大量低信噪比事件,而传统方法对这些事件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克服传统方法抗噪性弱的缺点,本文通过综合地震信号与环境噪声在振幅、偏振以及统计特征等方面的存在的差异,设计了一种针对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的初至拾取方法——SLPEA算法.为了检验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别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与传统方法及手工拾取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初至到时与手工拾取结果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仅为1.33×10^(-3)s,小于3个采样点;方差为3.21×10^(-6)s^2;初至到时在手工拾取结果±0.005s误差范围内的个数占总数的95.8%.这些参数值均优于传统方法的同类参数,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事件 初至拾取 SLPEA算法 sta/LTA 偏振分析 AR-A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抗扰高阶滑模观测器设计 被引量:19
10
作者 易伯瑜 康龙云 +2 位作者 陶思念 赵先娴 郭红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40,共9页
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矢量控制需要准确的电机转速与转子位置信息。考虑到传统观测器中的参数摄动和抖振现象,在保持算法简单、易实现的基础上,将一种基于高阶滑模的超螺旋方法引入到永磁电机观测器的设计中。通过非线性方法证明了电机在... 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矢量控制需要准确的电机转速与转子位置信息。考虑到传统观测器中的参数摄动和抖振现象,在保持算法简单、易实现的基础上,将一种基于高阶滑模的超螺旋方法引入到永磁电机观测器的设计中。通过非线性方法证明了电机在一定条件下的可观测性,充分考虑实际系统中参数变化的影响,在静止两相坐标系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设计超螺旋算法观测电机反电动势值,并采用软件锁相环结构估算电机的速度。理论上验证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和有限时间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观测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对电机参数摄动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滑模观测器 超螺旋算法 软件锁相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荷类型及停电损失的负荷恢复策略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亚男 顾雪平 钟慧荣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2,共7页
研究大停电后系统恢复后期的负荷全面恢复问题,提出了网架重构结束后负荷恢复策略的优化方法。通过将负荷全面恢复过程划分为几个次序进行的恢复阶段,以每阶段的可投入负荷量最大为目标函数,考虑各节点待恢复负荷的类型差异和停电损失... 研究大停电后系统恢复后期的负荷全面恢复问题,提出了网架重构结束后负荷恢复策略的优化方法。通过将负荷全面恢复过程划分为几个次序进行的恢复阶段,以每阶段的可投入负荷量最大为目标函数,考虑各节点待恢复负荷的类型差异和停电损失的不同,将负荷恢复优化问题转化成一个0-1背包问题,并采用回溯算法进行求解。提出的负荷恢复策略制定方法同时兼顾了重要负荷的快速恢复及减小系统停电损失两方面的要求。以IEEE30节点系统为算例,验证了提出的恢复方法的有效性,并比较了不同网络重构方案下负荷恢复时间和停电损失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停电 黑启动 负荷恢复 负荷类型 停电损失 回溯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小波神经网络的极谱法多金属离子浓度检测信号的在线解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雅琳 黄凯华 +2 位作者 黄天红 周晓君 阳春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7,共8页
针对极谱法实现锌湿法冶炼过程多金属离子浓度同时检测时所得信号存在重叠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小波神经网络的多金属离子浓度极谱检测信号在线解析方法。首先,采用离散小波变换求取极谱检测信号的一阶导数,从而提取出极谱信号的... 针对极谱法实现锌湿法冶炼过程多金属离子浓度同时检测时所得信号存在重叠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小波神经网络的多金属离子浓度极谱检测信号在线解析方法。首先,采用离散小波变换求取极谱检测信号的一阶导数,从而提取出极谱信号的特征点作为小波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的状态转移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参数,实现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多金属离子浓度同时测定信号的离线建模和在线解析,提高多金属离子浓度同时测定的检测精度。以实际锌、钴极谱重叠信号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针对锌质量浓度和钴质量浓度的测定结果优于传统的曲线拟合和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方法所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谱曲线 多金属离子浓度 小波神经网络(WNN) 状态转移算法(s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风电源与充电站的优化配置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万禄 韦钢 +1 位作者 谢丽蓉 陈秋南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年第1期81-86,共6页
为了改善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的接入对电网安全性、经济性和电能质量的不良影响。考虑风力资源的随机波动性、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时电价等,以配电系统投资运行成本、有功损耗和电压质量为规划目标,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优化配置... 为了改善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的接入对电网安全性、经济性和电能质量的不良影响。考虑风力资源的随机波动性、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分时电价等,以配电系统投资运行成本、有功损耗和电压质量为规划目标,建立了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优化配置模型,采用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仿真分析表明,将电压质量纳入规划目标,能够以较小的经济成本保证较好的电能质量,考虑输出功率不确定性等因素,得到的规划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源 电动汽车充电站 随机机会约束规划 改进遗传算法 电压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状态转移算法的极限学习机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伟东 李钰祥 夏元清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2-1050,共9页
目前极限学习机在训练模型时存在占用计算资源多和模型精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转移算法的极限学习机,可提升算法计算效率和模型精度.利用状态转移算法的全局搜索特性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极限学习机的输出权... 目前极限学习机在训练模型时存在占用计算资源多和模型精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转移算法的极限学习机,可提升算法计算效率和模型精度.利用状态转移算法的全局搜索特性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极限学习机的输出权重矩阵,进而完成建模.在分类和回归数据集上与极限学习机和其他主流算法进行对比,所提方法可以利用较少的隐藏层节点得到高精度的模型,同时具有更好的学习准确率.这种高性能的建模方式弥补了极限学习机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极限学习机 状态转移算法 模型优化 数据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电机霍尔传感器故障诊断与补偿策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辉 张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4-1063,共10页
针对在复杂工况下运行的永磁无刷电机霍尔位置传感器故障,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可准确区分正常霍尔信号、故障霍尔信号以及反向霍尔信号,并将有限状态机与设计的超螺旋转速观测器相结合,实现了对发生在任意扇区内... 针对在复杂工况下运行的永磁无刷电机霍尔位置传感器故障,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可准确区分正常霍尔信号、故障霍尔信号以及反向霍尔信号,并将有限状态机与设计的超螺旋转速观测器相结合,实现了对发生在任意扇区内霍尔位置传感器故障的实时检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霍尔信号补偿控制器,利用正常霍尔传感器与转速观测器的估计转速生成补偿霍尔信号,使电机能在单个或2个霍尔位置传感器故障时,仍能保持稳定运行,并减小了故障引起的性能波动.最后,利用永磁无刷电机实验平台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故障诊断方法能及时检测出霍尔传感器故障,后续的补偿控制策略也能保证故障后电机的平稳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无刷电机 霍尔位置传感器 故障诊断 补偿策略 有限状态机 超螺旋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加速度监测中事件检测策略比较研究
16
作者 李昌珑 廖成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165-169,共5页
地震加速度监测中,实时、准确的事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事件检测的常用方法是STA/LTA算法,使用地震加速度原始数据。考虑将地震加速度原始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和加速度速度数据转换,再使用STA/LTA算法。研究表明,带通滤波和速度数据都能优... 地震加速度监测中,实时、准确的事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事件检测的常用方法是STA/LTA算法,使用地震加速度原始数据。考虑将地震加速度原始数据进行带通滤波和加速度速度数据转换,再使用STA/LTA算法。研究表明,带通滤波和速度数据都能优化事件检测的效果;二阶同四阶带通滤波效果差别不大;同时使用二阶带通滤波和速度数据的策略检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加速度 事件检测 P波 sta/LTA算法 带通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粒子群算法的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玲丽 周建中 +1 位作者 卢有麟 张勇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4-168,共5页
针对PSO算法中的早熟收敛问题,提出一种文化粒子群算法(CPSO)并将PSO纳入文化算法模型作为群体空间的进化方式,引入一种局部随机搜索算子实现信念空间的知识结构并指导算法的演化过程,在保持种群多样性的同时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性能。将... 针对PSO算法中的早熟收敛问题,提出一种文化粒子群算法(CPSO)并将PSO纳入文化算法模型作为群体空间的进化方式,引入一种局部随机搜索算子实现信念空间的知识结构并指导算法的演化过程,在保持种群多样性的同时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性能。将CPSO应用于某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调度中,结果表明,CPSO可很好地兼顾计算速度及求解精度,为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提供了一条全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局部搜索 梯级水库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运动方向预测的AODV路由选择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哲 陈建 +1 位作者 孙晓颖 曲良东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96-2301,共6页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中节点的移动引起的传输链路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运动方向预测的AODV路由选择方法。利用马尔可夫链的预测性,结合节点的运动特征,提出一种可降低节点移动对链路稳定性影响的路由选择算法,即路径最... 针对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中节点的移动引起的传输链路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节点运动方向预测的AODV路由选择方法。利用马尔可夫链的预测性,结合节点的运动特征,提出一种可降低节点移动对链路稳定性影响的路由选择算法,即路径最小概率最大算法。在路由建立阶段,对节点的马尔可夫性质进行验证,判断节点的类型,根据节点类型选择路由建立的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减少传输链路的建立次数和路由中断率,提高传输链路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 AODV路由协议 路径最小概率最大算法 马尔科夫链 链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相关谱约束的多道匹配追踪算法识别微地震信号 被引量:13
19
作者 曹俊海 顾汉明 尚新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4-714,共11页
多道匹配追踪算法是将地震记录中的每一道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相同位移参数、频率参数及相位参数但振幅不同的匹配原子的线性组合。在地震剖面中,有效信号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为了利用信号的方向性等特征,提出了基于局部相关谱约束的多... 多道匹配追踪算法是将地震记录中的每一道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相同位移参数、频率参数及相位参数但振幅不同的匹配原子的线性组合。在地震剖面中,有效信号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为了利用信号的方向性等特征,提出了基于局部相关谱约束的多道匹配跟踪算法。利用局部窗口内的相关谱作为权重,对每次匹配跟踪的方向进行约束,对模拟以及实际的三分量微地震信号分别采用传统的多道匹配跟踪算法和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处理。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及可行性,采用STA/LTA算法对其结果进行事件拾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相关谱约束的多道匹配跟踪算法能显著提高微震信号的信噪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微震事件误判的机率,且使STA/LTA算法的峰值提高1.2倍左右,提高了微震事件检测的可能性,可较为准确地识别出微震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匹配跟踪 三分量微地震记录 sta/LTA算法 信噪比 初至拾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微震信号快速识别系统设计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梦欢 庹先国 +2 位作者 沈统 荣文钲 王亚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9-101,105,共4页
高采样率的微震数据采集可以提高微震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但同时也增加数据冗余。通过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内部嵌入FIR滤波器和STA/LTA算法内核的方法,实现了连续数据采集中对震动数据的识别,降低了连续采集过程中无效噪声数据... 高采样率的微震数据采集可以提高微震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但同时也增加数据冗余。通过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内部嵌入FIR滤波器和STA/LTA算法内核的方法,实现了连续数据采集中对震动数据的识别,降低了连续采集过程中无效噪声数据的空间占用。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能对震动数据进行快速识别,在100 k Hz的采样率下,处理1 s的数据仅需2.12 ms。同时与未加入震动数据识别的采集系统相比,在24 h测试中,数据量降低约72%,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微地震 自动识别 sta/LT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